呼和浩特石化公司着火事故

合集下载

石化行业雷击案例(1979-2005)

石化行业雷击案例(1979-2005)

1.1983年8月15日朝阳区十八里店铸造厂油库遭雷击起火,引爆10吨汽油罐2个及2吨柴油罐2个。

二、天津市1.2001年6月21日武清县一加油站控制设备遭雷击,直接经济损失约3.6万元。

2.2003年10月7日西清区某化工厂储气罐设备遭雷击,直接经济损失约3.6万元。

三、河北省1.1979年7月秦皇岛10号油罐(4万m3)遭雷击起火,损失惨重。

2.1997年6月15日沧县兴济镇104国道加油站附近一台农用变用器,被雷电击中,直接经济损失3万元。

3.2001年6月18日中石化石家庄分公司栾城骆门加油站遭雷击,击坏发电机房的配电盘和柴油发电机,经济损失数万元。

4.2001年6月鹿城市城北曹庄村遭雷击,击坏兴文等3个加油站及石太线附近10多个加油站内加油机电磁阀。

5.2003年5月28日逐洲市内海源架油站电表、电缆等配电设备受雷击损坏,经济损失0.2万元。

6.2003年5月28日廊坊市坝州杨芬港连通加油站遭雷击,2台加油机被击坏。

7.2003年6月27日山海关农工商石油总公司加油站遭雷击,击毁加油机,损失0.2万元。

8.2003年8月5日河北医科大学加油站遭感应雷击,造成加油机主板多块损坏,损失2-3万。

9.2003年8月19日,高压石油公司长丰加油站9台加油机,城西加油站1台加油机控制板遭感应雷击损坏,经济损失3万元。

四、山西1.1993年孝义县一个油罐因雷击发生爆炸,死亡6人。

2.2003年7月中国石化加油站遭雷击损坏加油机,价值约0.9万元。

3.2003年7月5日阳泉市氯碱有限责任公司泵房遭雷击,直接经济损失约3.2万元。

4.2003年9月21日晋源加油站遭雷击,导致加油机电路板损坏,损失约0.1万元。

五、内蒙古1.1994年7月15日赤峰市元宝山市政加油站由于雷击发生油罐爆炸造成火灾,炸毁油罐一个,直接经济损失5.9万元。

2.1997年3月11日乌海市加油站高压线因雷击起火,经消防补救未造成大的损失;3.2003年7月27日呼和浩特市炼油厂有限电视一只放大器遭雷击损坏。

呼和浩特火灾事故调查报告总结

呼和浩特火灾事故调查报告总结

呼和浩特火灾事故调查报告总结背景介绍: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省会,也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

然而,最近发生的火灾事故在这座城市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更好地了解此次火灾事故的原因,并为今后预防类似事故提供有益经验,我们进行了全面调查。

一、火灾起因通过对现场证据以及目击者的证词进行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该起火灾是由于明火不慎引燃可燃物而导致的。

根据初步排除其他可能性,确定该火源是电气设备引发的。

1. 电气设备老化未能及时更换在对现场电气设备进行检查后发现,部分设备存在老化现象并且超过使用寿命。

这些老化设备容易引发短路或者其他电气问题,从而造成着火风险增加。

2. 不合理布线与漏电隐患通过对建筑物内部电力布线方案进行检查发现,在某些区域存在不合理布线情况以及漏电问题。

这些布线错误增加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并使得救援过程中遇到了困难。

3. 安全意识和培训不足在对事故现场相关人员进行调查时发现,他们对火灾防范知识了解不足,缺乏有效应急处理经验。

此外,部分人员也没有接受过消防安全培训。

二、漏洞与不足除了明确火灾起因之外,我们还找出了一些导致火势蔓延的关键问题和机构管理方面的漏洞:1. 系统监控能力不足尽管某些建筑物内装有报警设备和自动喷水系统等灭火设备,但是监控管理系统效率低下。

系统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仍然存在着较大缺陷。

2. 逃生通道设置不当我们在现场调查中发现,在火灾发生时,很多人员无法顺利逃离事故现场。

部分原因是由于逃生通道被堵塞或者设置不合理导致的。

3. 应急预案执行不力虽然相应消防计划已经制定并公开发布,但是事发时未能得到有效执行。

相关部门在培训、演习和更新预案方面存在滞后。

三、改进措施建议为了确保类似火灾事故不再发生,并提高防范和应对能力,我们向相关部门提出如下改进建议:1. 强化设备维护与监管加强定期检查和维修电气设备的频率,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更换陈旧设备。

同时,完善对新设备的验收程序,确保其安全可靠性。

2022中化集团事故案例

2022中化集团事故案例

2022中化集团事故案例
2022年6月18日4时左右,中国石化(4.080, 0.02, 0.49%)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化工部1号乙二醇装置区域发生火灾,引起周边个别管线发生火情。

火灾发生后,公司立即启动一级应急预案,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公司相关负责人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紧急部署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公司主要生产装置有序停车,火势得到有效控制,并对管线遗留物料进行保护性燃烧。

本次事故造成1人死亡,1人轻伤。

火灾发生后,上海石化对厂界及外部区域持续进行环境监测,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正常。

安排加强雨水排口采样、监控,目前未发现对周边水体环境造成影响。

上海石化化工部1号乙二醇装置年产能为25.5万吨乙二醇,装置可根据市场情况进行乙二醇和环氧乙烷产品的切换生产。

2021年,装置产品销售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1.16%。

目前,上海石化正就本次事故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的总体影响进行评估。

上海石化将全力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认真查明事故原因,并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同时保障其他装置平稳运行,排查潜在安全风险,防范次生事故,做好停车装置的开车准备。

公告称,上海石化对本次事故不幸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对伤者和遇难者家属表示深切慰问,相关善后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化工典型事故案例

化工典型事故案例

化工典型安全事故案例汇总目录目录 (1)第一章火灾事故案例 (5)一山东赫达股份有限公司"9.12"爆燃事故 (5)二淄博中轩生化有限公司"6.16"火灾事故 (6)三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化肥厂火灾事故 (8)四菏泽海润化工有限公司小井乡黄庄储备库11.23 爆燃事故 (9)五兴化化工公司甲醇储罐爆炸燃烧事故 (11)六制度不全操作不当引发爆燃事故“2005.9.28”燃爆事故 (14)七济南市某化工厂氮氢气压缩机放空管雷击着火事故 (16)八锅炉长期高负荷运行引发火灾事故 (17)九爆炸危险区域使用非防爆电气设备引发火灾 (20)十一起氧气管道燃爆事故 (21)十一某化工厂动火措施不完善气柜方箱着火事故 (24)十二中石油兰州石化爆炸事故 (26)第二章爆炸事故案例 (28)一安徽某化肥厂汽车槽车液氨储罐爆炸 (28)二大庆石油化工总厂2004.10.27硫磺装置酸性水罐爆炸事故分析 (30)三山东德齐龙化工集团有限公司“7.11”爆炸事故 (33)四河北省某银矿空气压缩机油气分离储气箱爆炸 (35)五某石化总厂化工一厂换热器爆炸 (37)六锅炉炉膛煤气爆炸事故案例 (38)七山东德齐龙化工集团氮氢气体泄漏爆炸事故 (40)八动火前检查欠详作业中爆炸伤人 (42)九山东博丰大地工贸有限公司“7.27”爆炸事故 (43)十山西某化工厂压力容器爆炸事故案例 (44)十一南京化工厂爆炸事故 (45)十二大连输油管道爆炸事故 (47)第三章中毒事故案例 (49)一河南濮阳中原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23”较大中毒窒息事故 (49)二莘县化肥有限责任公司“7.8”液氨泄漏事故 (51)三淄博市周村区“5.21”危化品槽罐车中毒死亡事故 (55)四山东阿斯德化工有限公司“8.6”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57)五山东滨化集团化工公司“4.15”氮气窒息事故 (58)六山东晋煤同辉化工有限公司“4.21”事故 (59)七苯中毒事故案例 (63)八制度不执行,入罐作业酿事故 (64)九某化工厂急性硫化氢中毒事故分析 (66)十二氧化硫中毒事故案例 (67)第四章国外化工安全事故案例 (72)一美国乔治亚州奥古斯塔BP-阿莫科聚合物工厂爆炸事故 (72)二美国路易斯安那州Sonat Exploration公司油气分离厂火灾爆炸事故 75 三美国托斯科埃文炼油厂爆炸事故 (80)四日本甲醇精馏塔爆炸事故 (85)五美国环氧乙烷再蒸馏塔爆炸事故 (87)六韩国幸福公司的ABS树脂厂火灾爆炸事故 (89)七日本一合成氨装置爆炸事故 (90)八印度马弗罗炼油厂储罐区爆炸事故 (92)九墨西哥城液化石油气站火灾爆炸事故 (92)十西班牙液化丙烯罐车爆炸事故 (97)十一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氮气窒息事故 (100)十二印度博帕尔甲基异氰酸酯泄漏事故 (103)十三日本一化工厂生产农药时焦油状废物分解泄漏事故 (109)十四塞内加尔液氨储罐发生爆炸事故 (110)第一章火灾事故案例一山东赫达股份有限公司"9.12"爆燃事故2010年9月12日,山东赫达股份有限公司发生爆燃事故,造成2人重伤,2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约230余万元。

包钢火灾事故调查报告总结

包钢火灾事故调查报告总结

包钢火灾事故调查报告总结一、事故概况2022年5月12日下午,内蒙古包头市的包钢集团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火灾事故。

事故发生在该集团的一处炼钢厂车间,导致多人受伤,部分设备和设施严重损坏。

为了深入了解事故的原因以及提出改进措施,我们组织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并制定了本报告。

二、事故调查1. 事故现场勘查我们的调查团队第一时间赶往事故现场,对火灾发生的车间进行了详细的勘查。

我们发现,火灾发生在一台熔炼炉旁边的区域,此处堆放了大量的燃料和可燃物质。

炉旁设备和管道的表面也被发现有大量的积尘和油脂,这种情况极大增加了火灾的风险。

2. 事故过程分析通过与事故现场工作人员的交流以及对事故过程的重现,我们了解到火灾是由一起高温引起的燃烧爆炸造成的。

炉旁的石棉网被高温炉渣烧毁,导致挡炉门失效,炉内高温物质溢出并点燃了周围的可燃物质。

由于炉旁区域没有有效的隔离措施和灭火设备,火势很快蔓延扩大,最终导致了严重的火灾事故。

3. 人员伤亡情况在事故中,一名工人因范围体面烫伤,幸运地未造成生命危险。

但由于火灾发生地点属于高温区域,周围的工人被迫紧急撤离,造成生产中断和损失。

三、问题分析1. 设备维护不到位炉旁堆放大量燃料和可燃物质,设备和管道表面积尘和油脂的情况表明该车间的设备维护不到位。

这些积尘和油脂如果得不到及时清理,将大大增加火灾的风险。

2. 安全隔离措施不足炉区与周围区域的安全隔离措施不足,导致火灾蔓延迅速。

特别是对于高温区域的有效隔离措施不足,没有能及时阻止火灾蔓延的措施。

3. 紧急处理不当一旦发生火灾,车间内的员工应立即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紧急处理,但事故中发现,员工在火灾发生后并未有效的使用灭火器和紧急撤离。

四、改进措施1. 设备维护加强对设备和管道的日常维护,定期进行清理和检查,确保尘埃和油脂的清理及时到位。

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积尘和油脂的堆积,减少火灾的风险。

2. 安全隔离加强高温区域的安全隔离措施,设置有效的防火隔离区域和灭火设备,防止火灾蔓延扩大。

中石化事故案例

中石化事故案例

2012年5月21日下午,四建上海石化项目部分包商——上海连通实业有限公司4 名员工在上海石化厂区大堤路与卫六路交叉处,使用25吨汽车吊进行穿管作业 (吊装管道直径为100mm,长约9米)。13时10分左右,当被吊管道上升约9.5米 高时,管道与管架发生碰撞,管道滑落至地面后反弹,砸到路过此地的另一家 分包商——上海东海华庆工程公司职工王某头部,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吉林松原石化厂 厂房发生闪爆引发火灾 造成3死8伤 中石化沧州炼油厂爆炸,事故造成一人受伤 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管 道储运分公司输油管线起火爆炸 62人 死亡 136人受伤
(一)黄河钻井总公司四公司32562队机械伤害事故 1、事故经过:2012年1月24日,黄河钻井总公司四公司32562队在樊4-54井 钻进接单根作业,安全副队长王江波操作刹把,因鼠洞内钻杆节箍位置不合 适,副司钻刘伟调节液压大钳升降气缸至合适位置,见习技术员马艺发现钳 牙脱出,右手伸入液压大钳准备复位钳牙,此时刘伟已操作液压大钳转动, 马艺右手被液压大钳挤压断裂。 (二)渤海钻井总公司国际钻井事业部4016队起吊事故 1、事故经过:2012年1月29日,渤海钻井总公司国际钻井事业部4016队在渤 76-斜95井,进行设备拆卸搬迁施工,工程运输二公司吊车驾驶员王涛、4016 队技术员耿延海等4人吊装井架运输架。在放下运输架、起升吊钩时,吊钩挂 住运输架底座槽钢内侧,造成运输架倾倒,技术员耿延海躲避不及,被运输 架砸成重伤。
2000年7月24日11:05,吉化集团吉林市北方联合化 工厂无水乙醇车间发生一起重大事故,死亡2人,重 伤1人,经济损失2000元。联合化工厂无水乙醇车间 于7月23日19:40停车检修。7月24日8:00在乙醇车 间调度会上,车间主任李东基、副主任于洪研究决 定,在新系统成品进料管线上增加一条返料管线。 施工前,于洪组织车间技术员张淑娟、化工工长孙 玉凤、化工班长陈宏颖等人制定了清洗方案,办理 了动火证。 8:30,孙玉凤带领工人按清洗置换方案 对管线进行了清洗置换,并加堵了盲板。10:10, 经分析工杨彩霞用测爆仪分析合格。

内蒙古多伦一煤化工公司甲醇罐爆燃致1死1伤1失踪

内蒙古多伦一煤化工公司甲醇罐爆燃致1死1伤1失踪

内蒙古多伦一煤化工公司甲醇罐爆燃致1死1伤1失踪
佚名
【期刊名称】《化工安全与环境》
【年(卷),期】2016(0)33
【摘要】2016年8月14日10时左右,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一煤化工甲醇
罐发生爆燃。

造成1人死亡、1人失踪、1人受伤,伤者已送往医院。

接警后,总队、锡盟支队两级全勤指挥部快速反应、科学决策,锡林郭勒盟、赤峰、乌兰察布三地消防部队紧急驰援、联合作战,共调集3个支队、5个现役中队、3个企业队、18辆消防车、126人和泡沫140t参与处置。

【总页数】1页(P7-7)
【关键词】甲醇罐;内蒙古;煤化工;化工公司;失踪;爆燃;锡林郭勒盟;快速反应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223.121
【相关文献】
1.由"8.14"大唐多伦煤化工爆燃事故看甲醇罐火灾扑救难点及对策 [J], 何宁
2.陕西汉中一罐车侧翻致1死1伤甲醇泄漏 [J],
3.山西河津一铝电公司发生爆燃事故致4死2伤 [J], 无
4.江苏南通一化学公司爆燃致2死1伤初步调查是违规操作所致 [J],
5.从内蒙古多伦煤化工有限公司“8.14”爆炸火灾事故谈甲醇储罐火灾扑救 [J],
唐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石化企业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石化企业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石化企业火灾事故案例分析一、事故背景该石化企业是一家规模较大的化工企业,主要生产石化产品,并且拥有自己的石化厂。

该企业位于华北地区一个工业园区,距离城市约30公里,占地面积较大,拥有数千名员工。

该企业的石化厂主要用于生产石油制品,并且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化学品和高温炼制设备。

由于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易燃易爆化学品,并且存在高温高压设备,该企业的火灾风险较高。

二、事故过程2018年7月10日,该石化企业发生了一起严重火灾事故。

据事故调查报告显示,事故发生的当天上午11点左右,一名操作工在工作中意外发生了意外操作错误,导致一台高温炼制设备发生泄漏,并迅速引发了火灾。

由于该高温炼制设备所处的位置较为隐蔽,且位置较为狭窄,其周围的通风条件不佳,导致火灾蔓延速度非常快。

当事故发生时,现场的工作人员迅速进行了应急处置,立即启动了应急报警系统,并且对火灾进行了初期扑救。

但是由于火灾发生位置较为隐蔽,加之炼制设备内部存在大量的易燃化学品,火势迅速蔓延,扑救难度较大。

同时,事故发生地点周围存在大量存储的易燃化学品,火灾蔓延迅速。

在火势蔓延的过程中,现场的应急处置人员受到了较大的干扰,且现场的通风条件较差,烟雾较浓,导致了很多的应急处置人员难以接近火灾现场,火灾扑救难度大增。

在火灾发生后的短时间内,消防部门迅速接到了报警,立即出动了多辆消防车和上百名消防官兵前往救援。

但是由于火势蔓延迅速且火灾现场周围存在较多的易燃化学品,消防官兵在扑救火灾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最终,经过几个小时的扑救,火灾得到了控制,但现场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事故原因根据初步调查结果和事故原因调查报告显示,该石化企业火灾事故的发生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操作错误:事故发生当日,一名操作工在工作中使用高温炼制设备时发生了操作错误,导致了设备的泄漏,并且忽略了设备周围的通风条件不佳,导致火灾的迅速蔓延。

2.安全管理不到位:该企业在化工生产中使用大量的易燃易爆化学品,但是对于这些化学品的存储、使用和管理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企业未能充分做好化学品的存储分区管理和防火阻燃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和浩特石化公司着火
事故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2008年1月7日11时5分,呼和浩特石化公司常减压联合车间发生了一起着火事故。

事故造成1人死亡、1人重伤。

一、事故单位简介
呼和浩特石化公司常减压联合车间空气冷却器E1203属技改项目,2005年10月投产,是初馏塔、常压塔共用的空气冷却器,形式为表面蒸发式空气冷却器,东西向布置共3台,中间1台可互为备用。

二、事故经过
2008年1月5日19时20分,呼和浩特石化公司常减压联合车间四班班长连某在巡检时发现常压塔顶,及时汇报生产调度中心,将空冷切除。

1月7日上午,常减压联合车间组织处理空气冷却器E1203漏的管束,准备用销子堵漏。

10时30分左右,车间派装置工程师黄某带领维修车间维修工张某和王某携带工具到空气冷却器现场,黄某到常压塔顶空气冷却器处详细察看,确定有三根管束(下部西14、东14、东27)冻裂开口,并给现场的维修工进行交底,让其在空冷器端部的丝堵上做了标记。


修工按照标记拆除空冷下排西侧数第14根管束丝堵,刚松了三四扣,就发现有油从丝堵处呲出,维修工发现丝堵内部还有压力,就拧紧丝堵,要求车间继续处理,以满足检修条件。

黄某回到办公室向正在开会的三位车间领导进行汇报,车间领导提出,丝堵呲油说明内部有压力,要用蒸汽带吹扫管束,泄压、放油。

黄某到操作室叫上操作工胡某,然后叫上检修工王某,再次上到空冷平台。

黄某在空冷平台的西面找到了一个废弃的防爆灯罩,交给胡某准备接油,自己站在空冷器的北侧阀门上,胡某站在由王某推过来的油桶上,黄某拿起扳手开始拧松维修工刚刚松过的丝堵。

先用扳手松开后,又用手拧,随着丝堵的逐步旋出,油从丝堵处不断呲出,最后一股油喷泄而出,把胡某手中接油的玻璃灯罩打落在地,油品喷泄到对面的二层平台,黄某急忙用手堵泄漏点,同时让胡某下去尽快取丝堵,但由于各丝堵间缝隙较小,手掌捂不严实,油品仍然不断喷出,于是黄某急忙取下自己头上戴得安全帽,挡住油品流动方向,让油品流到空冷器下部的冷却水槽里。

黄某和胡某身上有不少油,尤其是黄某身上更多。

就在这时站在北面西侧平台上一直注视他们作业的维修工王某忽然听到平台下部“轰”的一声,向下一看,对面平台和管廊下面已经起火,王某大喊一声:“着火拉,快跑”!他随后沿管架北侧向西跑去,在西南部跨过护
栏,跳到离空冷平台三米多高的管排上,沿着管廊跑到西侧,从塔区梯子下到地面;胡某从空冷东侧平台的斜梯跑出去,全身是火,沿着管廊平台向东跑去,车间人员发现后,用灭火器把胡某身上的火扑灭,并及时把他送到医院救治。

黄某发现着火就朝初常顶空冷之间的空道跑去,火灾扑灭后,人们发现黄某倒在现场空冷平台上,将他送到医院抢救,经医生诊断已死亡。

三、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空冷器管箱堵头卸下后,由于空冷内存压(常压塔操作压力0.087MPa),导致油气喷出,大量油气喷到对面换热器平台后,沿着平台上一个直径约15cm的洞以及一穿越平台的管线周围缝隙流至地面,部分油气流到换热器E1118A减压渣油入口管线上(原油与减压渣油换热器,减渣入换热器温度361.7℃),减压渣油入换热器的加强圈信息孔有渣油微漏现象,由于减压渣油泄漏小所以一直冒青烟,未见明火,但其状态属于微燃(此现象已在1月8日恢复生产后打开换热器E1118A外保温得到证实)。

但当油气流至信息孔后,与属于微燃的减压渣油接触后
发生局部闪爆,从而将油气喷到的地方引燃,火势瞬间烧到空冷平台将黄某、胡某引燃。

2.间接原因
(1)公司对于临时作业管理不严,各管理部门没有在大、小调度会上要求车间编制合理的空冷处理临时作业卡并按程序审批,管理监督不到位;车间虽然开出设备检维修作业票,但内容简单,方案和措施填写有误,且故障及原因、检修内容、检修要求三个栏目空缺。

(2)没有编制此台空冷设备的检修作业规程。

经了解,此次检修作业只是口头布置和领取任务,没有书面检修预案。

(3)此次检修发生事故的空冷器,未使用《空冷器检修施工作业指导书》,未在签字确认栏中签字。

(4)车间防冻防凝工作不到位,装置重点部位防冻防凝工作不落实,留有防冻死角,造成空冷管束冻裂。

四、防范措施
1.立即全面开展充实完善规程,认真学习规程,严格使用规程活动。

要加快充实完善八类卡片,对于有些针对性不强的规程要抓紧细化修订完善。

在学习规程方面,加强岗位培训,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全面提高全体干部员工学习掌握规程的自觉性。

在使用规程方面,要严格按照规程要求做,要加强操作的检查确认,使各项规程得到有效落实。

2.要加强设备的保养,从加强生产运行和设备日常维护管理上加以改进。

3.要做好卡片编制和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四有一卡”开展工作,要强化临时作业卡的编制和审核,无规程、无卡不能进入现场。

4.加强检修的票证管理,严格各项检修要求和措施的落实。

从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票证管理、风险评价、安全措施等方面入手,加强施工安全体系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5.消除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包括这次事故暴露出的把卸放出油品放在冷却池,没有及时倒入污油罐;平台孔洞没有堵塞,造成油品可以直接落到下部的设备上,造成事故;装置的走梯冰雪没有清理,易造成人员跌伤;装置内缺少警示标志等。

6.要深刻汲取事故教训,改进管理,杜绝类似事故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