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窟寺复习资料.doc
四大石窟记忆口诀

四大石窟记忆口诀【原创版】目录1.概述四大石窟2.莫高窟的历史与特点3.云冈石窟的历史与特点4.龙门石窟的历史与特点5.大足石刻的历史与特点6.四大石窟的艺术价值7.总结正文四大石窟是指我国著名的四个石窟群,包括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大足石刻。
其中,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
这四大石窟群是我国石窟艺术的瑰宝,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 25 公里处,是大泉沟河床西岸、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
莫高窟始建于前秦苻坚建元二年(公元 366 年),有沙门乐尊者开凿。
莫高窟共有 735 个洞窟,壁画面积 4.5 万平方米,泥质彩塑 2415 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莫高窟的壁画和彩塑展现了佛教艺术的发展历程,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宗教和艺术等多个方面。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的云冈山上,始建于北魏文成帝时期(公元 453 年),共有 45 个洞窟,约 252 个龛,51000 余尊佛像。
云冈石窟的佛像雕刻技艺精湛,栩栩如生,展现了北魏时期佛教艺术的辉煌。
云冈石窟的壁画和佛像受到了中印文化的影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上,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公元 471 年),共有 230 多个洞窟,10 万余尊佛像。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的巅峰之作,其石刻技艺和艺术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龙门石窟的壁画和佛像展现了北魏至唐代佛教艺术的发展变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主要集中在宝顶山、北山等地,始建于南宋(公元 1127 年),共有 70 多处,约 5 万余尊佛像。
大足石刻的佛像雕刻技艺高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大足石刻的壁画和佛像反映了宋代佛教艺术的风格,为研究佛教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四大石窟是我国石窟艺术的瑰宝,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和艺术风格,为我们了解古代佛教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文物保护工程资格考试-设计师石窟寺及石刻专业科目试题一

文物保护工程资格考试-设计师石窟寺及石刻专业科目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共30题, 共30分)1、石质文物的常见材质中,属于火成岩岩石的有()。
(1分)A.玄武岩B.花岗岩C.砂岩D.伟晶岩2、以下石质文物病害的分类中,属于机械损伤的有()。
(1分)A.局部缺失B.裂隙C.断裂D.空鼓3、以下石质文物病害的分类中,全部属于表面风化的有()。
(1分)A.表面粉化剥落、表层片状剥落、孔洞状风化B.表面溶蚀、水锈结壳、鳞片状起翘与剥落C.表面泛盐、表面溶蚀、彩绘表面颜料酥粉D.鳞片状起翘与剥落、表面溶蚀、表面泛盐4、以下对病害分类的描述,正确的有()。
(1分)A.鳞片状起翘与剥落——指由于外力扰动、水盐破坏、温度周期变化等原因导致石质文物表层片状、板块状剥落的现象B.表面溶蚀——指长期遭受雨水冲刷的石质文物,特别是碳酸盐类质地文物的表面形成的坑窝状或沟槽状溶蚀现象C.水锈结壳——石质文物露天存放或曾经露天存放,石刻表面形成的一层结壳(多为钙质)D.彩绘表面颜料酥粉——彩绘石刻彩绘层颜料胶结物老化,导致彩画颜料脱落缺失5、以下原则中,为石质文物勘察工作应遵守的是()。
(1分)A.“最小干预”原则B.工程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原则C.宏观分析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的原则D.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6、石质文物保护工程勘察工作总体程序,可分为工程测绘和工程勘察前后两个步骤。
下列属于工程勘察部分的工作是()。
(1分)A.岩土工程勘察B.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勘察C.石质文物病害勘察D.地形测绘7、石窟寺及石刻类保护工程设计文件方案设计部分中的设计说明,必须包括下列哪些内容?()(1分)A.设计依据B.工程性质阐述C.设计原则和指导思想D.文物历次维修情况8、进行修复措施设计前,必须对石质文物的基本信息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记录,并列入档案记录,作为保护修复工作的参考和效果衡量的依据。
这些基本信息包括()。
(1分)A.文物的历史沿革B.文物真实性C.文物完整性D.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评估9、石质文物的常见材质中,属于火成岩岩石的有()。
中国古代建筑史 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建筑史纲复习提纲(2011年)一、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1、中国古代主要建筑体系(四种)1.生土建筑体系①窑洞式建筑—黄河中上游②土墙平顶、土坯拱顶建筑—新疆干旱少雨地区2.石构建筑体系碉楼式建筑——西藏、青藏高原等多山地区3.毡包式建筑体系蒙古包——内蒙古、新疆等游牧民族4.木构架建筑体系。
①分布于汉、满、回、侗、白等民族②宫殿、坛庙、陵墓、佛寺、道观、住宅等③是中国使用面最广、数量最多的建筑类型2、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主要形式(四种,特点+简图)抬梁式木构架—多见于北方穿斗式木构架—多见于南方井干式木构架—东北、西南等林区干阑式木构架—炎热潮湿的山区或水域一.穿斗式(串逗式)特点①用穿枋将柱子串联,形成一榀榀的房架②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③沿檩条方向用斗枋将柱子串联二.抬梁式特点①柱子上搁置梁头(有斗栱时,则梁头搁置在斗栱上)②梁头上搁置檩条③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3、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优缺点优点①取材方便,易于积累储备材料②工期短,易施工③便于修缮、搬迁、扩建④承重与维护结构分工明确⑤有减少地震危害的可能性⑥适应性强(气候、地形、功能)缺点①木材消耗量大,致使生态环境恶化②易遭火灾、腐蚀(白蚁)、腐朽③简支梁体系,空间体量和功能受限④存在技术局限4、庭院的作用及其多元功能作用:①营造宁静、安全、私密的生活环境②方便采光、通风、排泄雨水③提供室外活动场所④种植花木,美化生活庭院式布局的多元功能:空间聚合、气候调节防护戒卫、场所调适礼仪伦理、审美怡乐自成天地、引入自然5、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主要特点(四项)1 简明①平面以间为单位(多为单数)②柱网和结构布置简洁明确2 真实暴露梁架、柱子等部件,结构可见3有机①室内空间可灵活分隔,满足不同功能②室内、外空间相互流通渗透,与环境融为一体4平面、结构、造型①三者的不可分割性②建筑外观须和平面、结构同时考虑③决定进深时要考虑屋架梁长度和檩条数量④画立面时要确定剖面梁架,得出屋顶高度6、中国古代建筑两种发展模式1 官式建筑①工官掌管建造②官员统一掌管设计、预算、施工等③建造有图纸、法式和条例加以约束④建筑式样统一,无地区差别性⑤人力、财力、技术集中⑥反映当时全国的最高技术和艺术水平2 民间建筑①各地工匠参与设计并承担施工②因地制宜,地方特色鲜明③建筑式样变化多端④呈现我国古代建筑丰富多彩的面貌7、李诫、《营造法式》、样式雷、烫样(基本概念)李诫编修《营造法式》①建筑设计、和施工管理方面的法规性政书②推动中国建筑模数制和标准化进程③是可操作实际经验的总结④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清——样式雷家族①始祖雷发达②其家共有六代人供职于清廷③责建造故宫、三海、圆明园、颐和园、静宜园、承德避暑山庄、清东西陵等“烫样”施工前用1/100 或1/200 的模型作设计8、牌坊、华表(基本概念)牌楼与牌坊①一种标志性建筑物②面阔一到七间③基本组成柱、梁枋、斗拱、屋顶④没有斗拱和屋顶的牌楼称为牌坊华表①一种标志性建筑②位于重要建筑群大门之外,或桥头和建筑的四周二、第1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茅茨土阶(基本概念)①夯实素土台阶,茅草屋顶②实例:郑州商城宫殿遗址茅茨土阶,四阿重屋2、高颐太守墓石阙(立面简图)书P343、河北赵县安济桥(概况、建造者、立面简图)①位于河北赵县城南,横跨洨水南北两岸②隋代石匠李春建造③世界上出现最早的敞肩拱桥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桥⑤装饰雕刻精美,造型平缓舒展、轻盈流畅概况:大拱由28道石券并列而成,跨度达37米。
佛教石窟

1、试述中国佛教石窟的类型。
(1)塔庙窟:分为塔洞、中心柱窟、友堤窟。
中心柱窟是早期流行的形式。
(2)佛殿窟:无中心柱的佛殿窟(3)大像窟:塔庙窟和佛殿窟中雕塑大型佛像的大像窟(4)佛坛窟:与塔庙窟类似,窟内设佛坛,佛坛上建佛像(5)涅磐窟:佛到了最高境界的石窟(6)禅窟:禅修的场所,体积空间较小,是早期比较重要的窟形。
(7)精舍窟:是宗教礼拜用窟也是生活用窟。
由禅窟群组成,又称多室禅窟(印度的传统窟形)(8)僧房窟:僧人生活用窟(9)讲堂:大德和高僧给弟子讲佛法的地方,一般为方形,体积较大。
(10)影窟:是高僧死后,其弟子纪念师傅来供奉高僧或供奉高僧的真容像(11)瘗窟:埋藏高僧大德师傅的洞窟(12)廪窟:仓储场所。
2、试述中国佛教石窟寺的分期与分区。
佛教石窟渊源于印度,中国开凿石窟约始于9世纪,盛于5-8世纪,最晚的可到16世纪。
分为四个区:1、新疆地区:分布在自喀什向东的塔里木盆地北沿路线上,集中的地点有三区:一、古龟兹区。
在今库车、拜城一带。
二、古焉耆区。
在今焉耆回族自治县七格星一带。
开始时间约在5世纪以后。
三、古高昌区。
在今吐鲁番附近,早期石窟约开始在5世纪。
古高昌时期的遗迹,最晚的洞窟有可能到13世纪。
5世纪以后,方形佛殿窟数量增多,出现了佛坛窟。
6世纪以前,主要有释迦、交脚弥勒和表现释迦的本生、佛传、因缘等图像。
6世纪出现了千佛。
8世纪以来,受到中原北方石窟的影响。
2、中原北方地区:指新疆以东、淮河流域以北,以迄长城内外的广大地区。
这个地区石窟数量多,内容复杂,是中国石窟遗迹中的主要部分。
可细分为四区:一、河西区。
甘肃黄河以西各县沿南山的地段,大都分布有数量不等的石窟。
二、甘宁黄河以东区。
三、陕西区。
陕西区石窟是中原北方地区晚期石窟较集中的一处。
四、晋豫及其以东区。
这个地区石窟在全国石窟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原北方窟龛分为四大期:第一期即5-6世纪,是这个地区开始石窟的盛期。
第二期即7-8世纪。
石窟寺及石刻类-责任工程师

32
为防止雨水、毛细水、凝结水对石质文物的损害,大都是用亭、檐、棚之类的附加建筑加 以保护。这种措施是有效的,并且对于体量高大的石雕、碑刻也适用。 A. 对 B. 错
33
保护性设施应一步到位,一劳永逸。 A. 对 B. 错
34
添加在文物古迹外的保护性构筑物应当淡化外形特征,减少对文物古迹原有形象特征的影 响。
7
文物保护工程专业人员资质考核复习指南 l 石窟寺及石刻类-责任工程师
越大分与岩土体中的元素进行交换作用,形成具有更加优良性 质的新元素,这是灌浆的离子交换作用带来的。 A. 对 B. 错
25
浆液的含水量越高,结石的强度越小,但浆液的含水率小,黏度增大。为保证浆液的可渗 入性,浆材应有适当的含水率。 A. 对 B. 错
5
石质文物的常见材质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类型:火成岩岩石、沉积岩岩石、变质岩岩石。 A. 对 B. 错
6
毛细水充填于岩石的细小孔隙或裂隙中,毛细上升的高度是根据孔隙的大小而不同。 A. 对 B. 错
7
石雕的粉状风化与岩石的不均质成分密切相关。 A. 对 B. 错
8
激光除垢适合在大体量的石质文物上使用。 A. 对 B. 错
4
石窟寺和石刻的保护性建筑 4.1 4.2 4.3 了解石窟寺及石刻保护性建筑的类型 熟悉各类石窟寺及石刻保护性建筑的利弊 熟悉石窟寺及石刻保护性建筑的案例
2
文物保护工程专业人员资质考核复习指南 l 石窟寺及石刻类-责任工程师
5
石窟寺和石刻的三防工程 5.1 5.2 5.3 了解文物安防工程的主要类型 熟悉文物安防的相关规范 熟悉文物防雷工程的相关规范
29
非临时性加固措施应当与文物古迹整体一致,避免被人辨认出是新的添加。 A. 对 B. 错
2024年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常识积累:我国的四大石窟

2024年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常识积累:我国的四大石窟1.莫高窟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
它始建于前秦宣昭帝苻坚时期,后历经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西夏、元朝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莫高窟各窟均是洞窟建筑、彩塑、绘画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从中国绘画美术的门类角度看,敦煌石窟壁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动物画、装饰图案画都有千年历史,自成体系,数量众多。
敦煌石窟大多数洞窟的壁画中几乎都有舞蹈形象,堪称舞蹈艺术的博物馆,保存了无数高超的舞蹈技巧和完美的舞蹈艺术形象,代表了各时代舞蹈发展的面貌及其发展历程。
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龙门石窟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龙门由大禹治水中所开凿,鱼跃龙门的传说亦发生于此。
其石窟则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盛于唐,终于清末。
历经10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
建造时采用了大量彩绘,今多已褪色。
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洞窟像龛2345个,造像11万余尊。
龙门石窟造像多为皇家贵族所建,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皇家石窟。
武则天根据自己的容貌仪态雕刻的卢舍那大佛,以及在洛阳皇宫紫微城建天堂的消息传入日本后,圣武天皇发愿“朕亦奉造”,在奈良建立东大寺。
另有孝文帝为冯太后凿古阳洞、兰陵王孙于万佛洞造像、李泰为长孙皇后造宾阳南洞、韦贵妃凿敬善寺、高力士为唐玄宗造无量寿佛等。
龙门石窟使石窟艺术呈现出了中国化的趋势,是中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
莫高窟试题及答案

莫高窟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莫高窟位于中国的哪个省份?A. 甘肃省B. 陕西省C. 河南省D. 四川省答案:A2. 莫高窟的开凿始于哪个朝代?A. 唐朝B. 汉朝C. 三国时期D. 宋朝答案:B3. 莫高窟内最著名的壁画是以下哪一幅?A. 飞天图B. 千手观音C. 八仙过海D. 清明上河图答案:A4. 莫高窟中保存的佛教经典数量最多的是哪种?A. 梵文B. 藏文C. 汉文D. 回鹘文答案:C5. 莫高窟的保护级别是什么?A. 国家级B. 省级C. 市级D. 区级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是莫高窟的组成部分?A. 壁画B. 雕塑C. 建筑D. 书法答案:ABC2. 莫高窟的壁画中常见的主题包括哪些?A. 佛教故事B. 神话传说C. 历史事件D. 民间生活答案:ABCD3. 莫高窟的保护措施包括哪些?A. 限制游客数量B. 定期维护C. 建立博物馆D. 禁止拍照答案:ABCD4. 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中,常见的形象有?A. 佛像B. 菩萨像C. 飞天D. 罗汉答案:ABCD5. 莫高窟的开凿和维护过程中,哪些朝代做出了重要贡献?A. 隋朝B. 唐朝C. 宋朝D. 清朝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莫高窟的历史意义。
答案:莫高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著名的石窟艺术宝库,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辉煌成就,也反映了不同朝代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和艺术风格,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2. 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在艺术上有哪些特点?答案: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特点包括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线条流畅、构图严谨,以及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3. 莫高窟的保护面临哪些挑战?答案:莫高窟的保护面临的挑战包括自然环境的侵蚀、人为破坏、游客数量过多导致的环境压力,以及保护技术的限制等。
4. 为了保护莫高窟,游客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答案:游客应该注意遵守景区规定,不触摸文物,不使用闪光灯拍照,不乱扔垃圾,不攀爬雕塑和壁画,以及合理安排参观时间,避免高峰时段参观等。
文物保护工程资格考试-责任设计师石窟寺及石刻试题二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B
23、浆液的渗入能力是指浆液渗入裂隙中的能力,渗入性越好,浆液在一定压力 下的扩散距离越大。 (1.0 分)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A
24、浆液在化学反应中,某些化学组分与岩土体中的元素进行交换作用,形成具 有更加优良性质的新元素,这是灌浆的离子交换作用带来的。 (1.0 分)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B
25、浆液的含水量越高,结石的强度越小,但浆液的含水率小,黏度增大。为保
证浆液的可渗入性,浆材应有适当的含水率。 (1.0 分)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A
26、灌浆材料的选择原则是:材料具有速效性和稳定性,对岩体裂缝的粘结力接 近或略大于文物及其载体的力学强度,可灌性好,室温下能固化,施工方便,对材料 的色泽和毒性也应重视。 (1.0 分)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B
30、所有保护补强材料和施工方法都必须经过实验室试验和现场的中间试验。 (1.0 分)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A
31、莫高窟的维修工程,严格地说可以称作修复,也包含一部分复建工程,也可 以说是一种抢险加固的工程措施。这种加固措施对许多文物建筑都是必要的。 (1.0
分)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B
5、石质文物的常见材质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类型:火成岩岩石、沉积岩岩石、变质 岩岩石。 (1.0 分)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A
6、毛细水充填于岩石的细小孔隙或裂隙中,毛细上升的高度是根据孔隙的大小而 不同。 (1.0 分)
A. 对Leabharlann B. 错参考答案: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试述中国佛教石窟的类型中国的佛教石窟寺,从功能和形制上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十二种:1•礼忏供养佛事用窟塔庙窟、僧坊窟、佛殿窟、大像窟、佛坛窟、涅槃窟、讲堂窟2.栖止禅修生活用窟禅窟、僧坊窟、僧房窟、廩窟3.瘗藏纪念活动用窟瘗窟、影窟1 •礼忏供养佛事用窟A.塔庙窟:也称为中心塔柱窟、塔洞等,这种窟因在长方形和方形洞窟屮央立方形塔柱, 简做中心柱,故名。
中心塔柱是在古代楼阁式方塔的再现,早期的塔柱正面开一大龛,其余三面无龛或开凿上下两层小龛,晚期的塔庙窟,塔柱四面皆开龛,信徒可以入内观象,绕塔礼拜。
塔后壁早期画佛的涅槃图,后期将后室扩大,塑出佛涅槃,相对的立面画荼毗焚棺等。
克孜尔38窟(新疆库车地区早期石窟的代表)、莫高窟254窟。
最早在新疆出现,后來在中原北方地区大量流行。
B.僧坊窟:俗称毗柯罗定,是vihara的石化。
以一方形或长方形大厅为中心,正壁雕凿龛像,左右侧壁开凿小禅室,具有礼拜供养和禅修生活双重属性,这类石窟目前仅见于敦煌莫高窟等地,在印度本土数量巨大,说明佛教传播至另一文化中心时受到影响。
C•佛殿窟:通常为方形无柱式石窟,早期在正壁开龛造像,晚期在两侧壁也开龛造像,这种窟专门供奉佛像,也叫尊像窟。
早期是一佛二菩萨,到唐代“一铺七身”像:佛、二弟子、二菩萨、二神王造像。
这种石窟屮正舉龛像就相当于寺庙屮正殿的主体佛像,其出现晚于塔庙窟。
D.大像窟:在塔庙窟或佛殿窟中雕塑出大型佛像的洞窟,如克孜尔47窟。
巴米扬大佛晚于克孜尔现存早期的大像窟,数量也远不及龟兹,宿白推断:开凿大像窟、大型立佛是龟兹佛教的一个特点,龟兹地区的大像窟对葱岭以西以南和新疆以东的影响很重要。
E.佛坛窟:在佛殿窟内中央偏后的部位设坛置像。
佛坛一般称为须弥座(模仿须弥山,正血看形状为工字形)。
从平面上看类似塔庙窟,有的在坛的后部增加一联通窟顶的和佛坛的背屏,因此也有的学者称之为背屏窟,如莫高窟196窟。
佛殿窟+塔庙窟的功能。
F・涅槃窟:在洞霍正壁雕凿大型涅槃台,上塑涅槃佛像,表现佛最后涅槃入灭的场景,又称“大睡佛”,在周围表现岀与佛涅槃有关的情形,如莫高^158窟。
G・讲堂窟:有的高僧在石窟附近聚集了不少弟子,并时常为他们说法,这种专为高僧向信徒宣讲佛法而造的洞窟,就叫做讲堂,一般体量大。
讲堂窟有单独建的,也有与佛殿合一的, 如克孜尔117.2 •栖止禅修生活用窟A.禅窟:也叫做单室禅窟,为高僧和信徒的禅修场所。
容积很小,长宽高均在1-1.5米以内,经典屮作定窟,如河北邯郸北响堂山半山腰禅窟群,这些禅窟表现出早期佛教徒打坐修行是其主要的行为。
B・僧坊窟:形制与前类窟的1B僧坊窟类似,而功能2A禅窟类似,也作僧房群式窟、禅窟群或多室禅窟。
流行于新疆地区,在甘肃的敦煌和酒泉等地也发现了少量遗存,酒泉以东不见,这一类窟是印度石窟类型在中国的移植。
如苏巴什5窟、锡克沁?窟、莫高窟北区有9 座僧坊窟。
C・僧房窟:方形或长方形洞窟,既为僧人禅修之用,也是当时僧侣起居场所,是同时期地面僧房的“石化”。
如克孜尔15、24窟。
克孜尔第24窟的石炕、炉灶、内敞外收的窗与印度不同,是石窟地方化的体现。
D.廩窟:即仓库A. 瘗窟:是埋藏高僧骨灰或尸体的,是佛教石窟寺中国化的产物。
现已在龙门、敦煌、响堂山、须弥山、彬县大佛寺等石窟群发现。
僧人使用瘗窟葬,北朝时期己较为流行。
佛教的丧葬观念和方式,对世俗信徒产生影响。
从敦煌莫高窟北区洞窟发现的事例看,俗人的瘗窟葬,最晚在隋末和唐初时已经出现。
如莫高窟北区42窟B. 影窟:高僧死后,弟子为纪念,专门开凿一窟供奉其真容像,这种窟就叫影窟,如敦煌藏经洞(17窟),原來就是洪bian (上巩下言)的影窟二、试述中国佛教石窟寺的分区中国石窟寺遗迹可分为四区1、新疆地区2、中原北方3、南方4、青藏1、新疆地区新疆主要分布在喀什向东的塔里木盆地北沿一线,北沿受小乘影响,开凿石窟;南沿受大乘影响,多精造寺院。
比较集屮的地点有三区:即古龟兹区、古焉耆区、古髙昌区古龟兹区(特定的地理位置,内地和犍陀罗之间,受两边文化的影响)拜城:克孜尔石窟(最早3-4C,类型齐备,龟兹石窟代表),台台尔石窟,温巴什石窟库车:克孜尔朵哈石窟,森木塞姆石窟,苏巴什石窟,阿艾石窟】,玛札巴哈石窟,库木吐喇石窟(汉风洞窟)新和:托呼拉克艾肯石窟古焉耆区焉耆县七格星石窟(约开凿于五世纪。
1909年,俄国鄂登堡等人调查,是地面寺院与石窟寺结合的一处佛教遗迹)古高昌区吐鲁番:伯兹克里克石窟(回鹘髙昌时期),雅尔湖石窟、七康湖石窟等鄰善:吐峪沟石窟(古高昌区最早的,4-50洞窟形制:新疆洞窟的组合形制基本模仿印度,敦煌以东就不同。
塔庙窟,大像窟,僧房窟,禅窟以及不同形制洞窟组成的洞窟组合,还有少量禅窟群。
五世纪以后,方形佛殿窟逐渐增多,出现了佛坛窟。
塑画内容:6世纪以前为小乘佛教,以后为大乘佛教6世纪以前主要是释迦、交脚弥勒2,本生3、因缘4、佛传5等。
绘画技法延续“天竺遗法6” 一一凹凸法,小乘佛教“唯礼释迦7”。
6世纪时,出现千佛题材。
*1最小,只有一个单一的洞窟,在半山腰山,上世纪被放羊老汉发现,重要的一点:窟内壁画完全反映出这个洞定与当时中原的关系,壁画的题材,画风,乃至题记都是用汉文写的。
2两种:一种坐姿还是太子的交脚座,在天上。
成佛后下到人间,成为倚坐3佛在过去作了很多善行的故事4佛成道之后向信徒讲述的种种因缘果报「佛一生的故事° 乂叫凹凸法,这种方法是印度典型特有的绘画技法,目的是表现人物的立体感,所以平而、佛教石紅中用的很多,见于汉文的记载是南朝张僧郁7只拜释迦摩尼,当时龟兹地区流行的是小乘佛教8横成行,竖成列的佛像8世纪以后9,在屮原北方地区盛行的阿弥陀、阿弥陀净土及其它净土图像,还有一些密教的造像,都逐渐传至新疆,与唐朝统治西域有关,受到中原北方佛教文化传入影响。
大乘佛教“十方佛”也8世纪11!现2、中原北方地区中原北方地区,指新疆以东,淮河以北,以迄长城内外的广大区域。
是石窟寺最丰富的地区。
分四个小区。
屮原北方石窟寺分期分四期。
河西区廿肃黄河以西各县沿南山(祁连山)的地段,即今之河西走廊区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瓜州:榆林窟,东千佛洞肃北:五个庙石窟玉门:昌马石窟酒泉:文殊山石窟(前山、后山)张掖:马蹄寺、千佛崖肃南:金塔寺武威:天梯山石窟(南山石窟/凉州石窟)莫高窟北区为生活禅修场所,南区为礼拜供养场所,时间延续最反,类型齐备,中国石窟寺的缩影。
广义的敦煌石窟包括敦煌、瓜州、肃北的所有昌马石窟既有西部文化的影子,又有东部的雏形。
酒泉后山石窟,东西方文化影响的图像证据,酒泉与新疆石窟的关系,龟兹石窟的翻版。
天梯山石窟,整个河西石窟的典范。
甘宁黄河以东地区永靖:炳灵寺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甘肃)固原:须弥山石窟(宁夏)庆阳:南北石窟寺及平定川石窟(甘肃)炳灵寺第169窟6号龛无梁寿佛旁“建弘元年”(420年)的题记,是目前所知中国佛教石窟寺现存窟龛最早明确纪年陕西区总体开凿年代偏晚,以宋金为主彬县:大佛寺石窟药县:药王山石窟(7世纪)富县:石泓寺石窟(8世纪)黄陵:万佛寺石窟延安:万佛洞石窟(11世纪)晋、豫及其以东地区精华地区,皇家开凿;表现逐渐汉化的历程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巩县:石窟寺邯郸:南北响堂山石窟(包括水浴寺石窟)太原:天龙山石窟义县:万佛堂石窟涌池:鸿庆寺石窟济南:黄石岗石窟9七世纪以前是杂密教,7世纪以后是纯密教,因为有三个高僧传教安阳:宝山石窟青州:云门山石窟及驼山石窟(8世纪)巴林左旗:洞山石窟和前后昭庙石窟(111比纪)鄂托克旗:阿尔寨石窟,又叫百眼窑石窟(13)山西平顺:宝严寺石窟,又叫金灯寺石窟(15世纪)3、南方地区指淮河以南地区,数量较少,布局分散。
除个别地点外,摩崖造像多于洞窟,主要原因为这一地区不注重禅修、注重辩法说法。
南京:栖霞山龛像(5~6世纪,早)剜县:大佛(浙江新昌)(5~6世纪)南京、炎IJ县:5-6C,南方最早,都是龛,原在龛前接建木建筑。
四川广元:皇泽寺与千佛崖(南朝另外一处开凿较早的龛像)巴中:南龛、西龛、北龛(8世纪以后)安岳:圆觉洞、千佛寨、卧佛院(8世纪以后)大足:北山、大佛弯一一安岳的大足是四川和重庆的儒道释三教石窟=*大足、安岳:地方特色祖师像;儒释道三教石窟杭州:飞来峰(布袋和尚及罗汉)大理:剑川石魁(地方特色以南诏壬及其眷属为主像的魁龛)4、青藏地区西藏石窟主要集中在中部和西部。
藏传佛教两个阶段:①前弘期,7世纪屮叶~9世纪屮叶,吐蕃王朝时期,除佛教外还有传统苯教②后弘期,十世纪开始,在藏区复兴佛教,现存藏区佛教遗迹基本都是后弘期的。
A中部地区石窟大多是不具造像的禅窟和僧房窟。
摩崖龛像分布较广,题材多释迦、弥勒、千佛、十一面观音以及各种护法形象,并多附刻六字真言(腌、嘛、呢、叭、咪、卩牛),这些龛像的时间大多在后弘期。
1、拉萨:药王山南麓密布摩崖龛像,札拉鲁浦石窟明显受到汉式塔庙的影响(因为藏区不见,中原北方常见)。
2、山南地区的扎囊和乃东:利用天然溶洞改造石窟寺,有不少相传是吐蕃吋期高僧的禅窟。
后弘期这类禅窟前有的还接建木结构殿堂。
B窟形完整四壁满绘佛像的佛殿窟,多见于西藏西部的阿里地区。
近年在西藏酋部的考古调查中,重新发现了FI士县丁穹拉康石窟(地狱变和礼佛图)、札达县(托林)的皮央石窟(曼陀罗等)和东嘎石窟以及吉日和岗察等石窟。
皮央和东嘎石窟群的南部直线距离大约27公里处,就是古格王国遗址。
阿里地区的石窟,主要是佛殿窟,佛坛窟,僧房窟,禅窟及廩窟等,迄今在这一地区尚未发现塔庙窟,大像窟及摩崖龛像,说明这些石窟营建时间都晚。
“灵塔窟”:专门保存高僧、活佛及其他佛教徒遗体的洞窟,应属于影窟或瘗窟Z列。
石窟中的壁画内容,主要是曼陀罗(藏语“金廓”)、观音、听法图、礼佛图、供养人以及装饰图案等。
2004年,象泉河流域河谷中发现阿钦石窟,开渚于13世纪前后的古格王朝早期,窟内壁画保存完好,佛传故事以分幅长卷形式绘制,共33幅。
西藏东部昌都地区芒康和察雅两县发现了吐蕃时期的线刻摩崖造像。
察雅县旺布乡境内线刻年代可能为公元804年,造像下面有吐蕃时期镌刻的藏文题铭和数十个汉字,是康区一带唯一能确定为吐蕃吋代的遗迹。
青海:西宁市城北土楼石窟,也叫北禅寺,号称中国第二悬空寺,据称始凿于北魏,隋唐陆续兴建且一直延续到明代,包括所谓的北朝石窟,应该是唐代雕造的。
门源回族自治县港龙沟石窟寺,据称造于北朝,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荐材料推断北凉,但实际推测为元明时期。
总Z,青海未有太早的石窟寺。
总结:(影响力较大者,历史渊源)古龟兹石窟寺,不同于葱岭以西的中亚和南亚,也有别于敦煌以东的内地,以大型立佛为中心的大像窟,对上述两地影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