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知识讲解
污水处理基本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基本工艺流程污水处理是一项关键的环保工作,旨在净化污水,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为了有效地处理污水,采用了一系列基本工艺流程。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的基本工艺流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污水处理过程。
一、预处理预处理是污水处理的第一步,旨在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物质和悬浮物。
预处理过程包括筛网、砂沉淀池和沉淀池。
筛网用于拦截大颗粒物质,如树叶、纸张等,以防止堵塞后续处理设备。
砂沉淀池用于将沙粒沉淀,以防止对后续处理设备的磨损。
沉淀池用于沉淀悬浮物,使其沉降至污泥层。
二、生化处理生化处理是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的过程,以降低水体中有机物的浓度。
生化处理过程分为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两个阶段。
1. 好氧处理好氧处理是通过细菌和氧气的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在好氧处理中,将污水流入好氧池,加入活性污泥,然后通过搅拌和通入氧气的方式,促进细菌的生长和代谢。
细菌将有机物质降解为无机物质,同时释放出能量。
这个过程通常需要控制好氧池内的温度、pH和氧气浓度,以保证细菌生长的最佳环境。
2. 厌氧处理厌氧处理是在无氧环境下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在厌氧处理中,将污水流入厌氧池,通过控制污水中缺氧条件下的菌群生长,实现有机物质的转化。
厌氧处理通常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可以提供更高的处理效率。
三、沉淀处理沉淀处理是将处理后的污水通过沉淀池使悬浮物继续沉淀的过程。
沉淀处理过程分为一次沉淀和二次沉淀两个阶段。
1. 一次沉淀一次沉淀是将生化处理后的污泥进行初步沉淀,其中的悬浮物质被沉积到底部而净化的水则向上流动。
通常使用大型沉淀池进行一次沉淀处理,以保证足够的停留时间。
2. 二次沉淀二次沉淀是在一次沉淀过程后,将仍然存在于水中的细小悬浮物质进一步沉淀。
在二次沉淀过程中,使用较小的沉淀池和低速搅拌以促进细小颗粒物的沉降。
这样可以有效地去除细小颗粒物质,使污水更加净化。
四、消毒处理消毒处理是用来杀灭残留在水中的病原体和有害微生物。
污水处理主要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主要工艺流程污水处理是指将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村污水经过一系列处理工艺,最终达到排放标准或再利用的过程。
污水处理主要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初级处理、中级处理、高级处理和后处理等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的主要工艺流程。
一、预处理。
预处理是指对原始污水进行初步处理,去除大颗粒杂质、泥沙、油脂等,以减轻后续处理工艺的负担。
预处理主要包括格栅除渣、沉砂池和调节池等工艺。
首先,原始污水通过格栅除渣,将大颗粒的杂质拦截下来,防止堵塞管道和设备。
然后,污水进入沉砂池,通过重力沉降去除泥沙和沉积物。
最后,污水进入调节池,进行流量调节和水质均化,使污水的水质和流量更适合后续处理工艺的要求。
二、初级处理。
初级处理是指对预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处理,主要是通过物理方法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部分有机物。
初级处理主要包括沉淀池、气浮池和过滤器等工艺。
首先,污水进入沉淀池,通过静置和重力沉降去除悬浮物和部分有机物。
然后,污水进入气浮池,通过气体的注入和搅拌,使悬浮物浮起并被除去。
最后,污水通过过滤器,去除残留的悬浮物和有机物,使污水的水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中级处理。
中级处理是指对初级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处理,主要是通过生物和化学方法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
中级处理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和生物接触氧化法等工艺。
首先,污水进入活性污泥池,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转化为无害物质。
然后,污水进入生物滤池,通过生物膜的附着和微生物的作用,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
最后,污水通过生物接触氧化池,通过生物膜的附着和氧化作用,使污水的水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高级处理。
高级处理是指对中级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处理,主要是通过生物、化学和物理方法去除污水中的微生物、重金属和有机物等。
高级处理主要包括膜分离、活性炭吸附和臭氧氧化等工艺。
首先,污水通过膜分离工艺,通过滤膜的作用,去除污水中的微生物、重金属和有机物等。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介绍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介绍污水处理工艺是将污水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工艺,使其达到一定标准后再排放或者再利用的过程。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一、预处理预处理是污水处理工艺的第一步,主要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物质、悬浮物质和沉积物。
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格栅、砂池和沉淀池等设施。
首先,将污水通过格栅进行初步筛除,去除大颗粒物质。
然后,将污水流入砂池,利用砂池中的砂子过滤去除悬浮物质。
最后,将砂池中的淤泥沉淀到沉淀池中,以便后续处理。
二、初级处理初级处理是对预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处理,从而去除大部分的悬浮物质和有机物质。
常见的初级处理方法主要有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两种方式。
物理处理常用的设施有沉淀池、气浮池和过滤器等。
沉淀池通过重力作用使悬浮物和沉淀物沉淀下来,再利用池底的刮泥机将污泥排出。
气浮池通过注气使悬浮物浮起,然后通过污泥刮板或者旋流分离器将悬浮物取出。
过滤器则通过滤料对污水进行过滤,去除悬浮物质。
化学处理主要是通过加入化学药剂来促进污染物的沉淀和凝聚,以便于后续处理。
三、中级处理中级处理是对初级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处理,以去除残余的悬浮物质、有机物质和营养物质。
常见的中级处理方法主要有生物处理和吸附处理两种方式。
生物处理以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为主要作用体,通过它们的代谢活动来将有机物质与营养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
生物处理常用的设施有活性污泥法、厌氧处理、好氧处理和固定床生物反应器等。
吸附处理则是利用吸附剂将有机物质吸附在其表面上,然后通过再生或者干化处理将其脱附。
四、高级处理高级处理主要是对中级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净化,以达到特定的排放或者再利用标准。
常见的高级处理方法主要有深度处理、消毒和去除特定成分三种方式。
深度处理是通过进一步降解微生物和有机污染物,以及去除营养物质来提高水质。
消毒则是利用消毒剂杀灭或者去除残留的致病微生物,确保水质的卫生安全。
去除特定成分则是针对特定的污染物进行进一步处理,以满足特定的要求。
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污水处理是指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通过一系列的工艺流程进行处理,以去除其中的固体悬浮物、有机物、氮磷等有害物质,达到排放标准或可循环利用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1. 预处理:污水经过进水口流入初沉池,利用物理沉淀的方式去除其中的大颗粒杂质,如砂石、纤维等。
2. 活性污泥法:将经过预处理的污水导入好氧活性污泥池,加入氧气,利用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同时,活性污泥中的细菌还能吸附污水中的废水有机物。
3. 次生沉淀: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和有机物形成的污泥会沉淀在污泥池底部,经过次生沉淀,将沉淀后的污泥排出,留下上清液。
4. 厌氧消化:将经过次生沉淀处理的污泥送入厌氧消化池,利用厌氧发酵的方式,进一步分解有机物,并产生沼气。
5. 深度处理:如果需要达到更高的排放标准,可以采用深度处理工艺,如生物膜工艺、高级氧化工艺、活性炭吸附等。
这些工艺可以进一步去除有机物、氮、磷和微生物等。
6. 除臭处理:经过深度处理的水体会有一定的臭味,为了去除异味,可以使用活性炭吸附、氧化、消毒等方法进行除臭处理。
7. 后处理:处理后的水体可以进一步进行消毒,杀灭其中的细菌和病毒。
消毒方法常用的有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氯消毒等。
8. 排放或循环利用:经过以上工艺流程处理后,得到的水体可以按照相关标准直接排放,也可以经过进一步处理后进行循环利用,如用于农田灌溉、景观水等。
总之,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是一个综合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方式的过程。
通过严格控制和操作,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做到环保、可持续利用。
不断探索和创新污水处理技术,对于改善水环境质量、保护健康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及各环节介绍

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及各环节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污水处理成为了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
污水处理厂承担着将城市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及各环节的详细情况。
一、进水调节及预处理污水处理厂开始的首要工作是进水调节,主要目的是平衡和调整进入处理系统的水流,以避免过量的水流对后续的处理造成影响。
调节常采用机械设备和调节池等方法进行。
此后是预处理环节,主要目的是对进入处理系统的污水进行初步处理,以去除较大的悬浮物、固体沉淀物和泥浆等。
预处理方法包括格栅过滤和沉砂池等。
二、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污水处理厂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降解污水中有机物和氨氮等有害物质。
生物处理一般采用活性污泥法或者生物膜法。
活性污泥法以污泥脱水池为核心,通过通入氧气,维持污泥中大量细菌的生长和酶的活性,使其分解有机物质。
同时,污泥会进行周期性的处理和回流,以增加处理效果。
生物膜法则是利用生物膜的附着和代谢作用来进行处理。
通常是将填料或者膜面上附着的微生物,通过通入进水使其进行代谢,达到净化的效果。
三、沉淀与过滤经过生物处理后,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大部分已被降解,但仍有一些悬浮物和颜色物质等需要去除。
因此,接下来的沉淀与过滤环节起到了去除杂质及悬浮物的作用。
沉淀是通过沉降原理将悬浮物和颜色物质等沉淀到池底,并将清水从上部取出。
而过滤则是通过过滤装置将水中的杂质过滤掉。
常见的过滤装置有砂滤池、布滤器和活性炭滤池等。
四、消毒经过沉淀与过滤后的水仍然具有一定的细菌和病原物,因此需要进行消毒处理。
消毒的方法主要有紫外线消毒、氯消毒和臭氧消毒等。
紫外线消毒是通过紫外线照射来破坏和灭活细菌和病毒等,对水质没有显著的化学变化,因此通常用于最后的水质处理。
氯消毒是使用氯化剂在水中形成次氯酸或游离氯消毒剂的过程,通过张力、氧化和抑制细胞活性等方式,达到消毒的效果。
臭氧消毒则是利用臭氧气体进行消毒,臭氧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和杀菌作用。
污水处理工艺的流程

污水处理工艺的流程一、引言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
污水处理工艺的流程是指将污水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步骤,去除其中的污染物质,使其达到排放标准,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工艺的流程,包括预处理、初级处理、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
二、预处理预处理是污水处理工艺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物质和沉淀物,以减轻后续处理工艺的负担。
预处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筛网过滤:将污水通过筛网,去除其中的大颗粒物质,如树叶、纸屑等。
2. 砂池沉淀:将经过筛网过滤的污水进入砂池,利用重力作用使其中的沉淀物沉淀到底部。
3. 油水分离:将沉淀后的污水经过油水分离器,去除其中的油脂和悬浮物。
三、初级处理初级处理是指对预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主要是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去除其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部分溶解物。
初级处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沉淀池:将预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沉淀池,利用重力作用使其中的悬浮物和部分有机物沉淀到底部。
2. 浮选池:将经过沉淀池的污水进入浮选池,通过添加药剂和气泡的方式,使其中的悬浮物上浮到水面形成浮渣,以便后续处理。
3. 活性炭吸附:将浮选池中的污水经过活性炭吸附装置,利用活性炭对其中的有机物进行吸附,去除有机物的浓度。
四、二级处理二级处理是指对初级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的生物降解,以去除其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二级处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曝气池:将初级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曝气池,通过给污水供氧,促进其中的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
曝气池中的微生物以有机物为食,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2. 沉淀池:将曝气池中的污水进入沉淀池,利用重力作用使其中的微生物、有机物和部分无机物沉淀到底部。
3. 滤池:将沉淀池中的污水进入滤池,通过滤料层的过滤作用,去除其中的微生物和悬浮物,使污水更加清澈。
五、三级处理三级处理是指对二级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的去除营养物质和微生物的处理,以达到更高的处理效果。
污水处理工艺的流程与步骤解析

污水处理工艺的流程与步骤解析污水处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保工作,它涉及到对废水进行净化处理,以保护环境和人类的健康。
本文将对污水处理工艺的流程和步骤进行解析,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并应用于实际工作当中。
一、进水处理进水处理是污水处理的第一步,它的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固体颗粒物和大部分悬浮物。
通常采用的处理工艺有格栅、沉砂池和流动沉降池。
首先,通过格栅将污水中的较大固体颗粒物截留下来,然后经过沉砂池使污水中的砂和泥沉淀下来,最后通过流动沉降池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
这一步骤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后续的处理设备和设施,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初级处理初级处理是对进水进行更深层次的净化,主要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溶解物。
常见的初级处理工艺包括沉淀池和气浮池两种。
其中,沉淀池通过重力沉降的方式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沉淀下来,使水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而气浮池则是利用气泡的上升作用将悬浮物浮起,从而实现其分离和去除。
三、中级处理中级处理主要是对初级处理后的水进行进一步的净化,包括去除有机物、氨氮和磷等。
在中级处理中,常用的工艺有生物滤池和活性污泥法。
生物滤池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去除氨氮。
而活性污泥法则是通过悬浮在水中的活性污泥颗粒对有机物和溶解性有机物进行吸附和降解,实现水的净化。
四、高级处理高级处理是在中级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处理,去除污水中微量有害物质和重金属等。
这个步骤是为了确保废水达到排放标准。
最常用的高级处理工艺包括吸附、活性炭过滤和逆渗透等。
通过这些工艺,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微量污染物,使废水达到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并得到再利用或者安全排放。
五、后处理后处理是对处理后的水进行最后的消毒和净化,以及固体废物的处理。
常见的后处理工艺包括紫外线消毒、二次沉淀和固体废物的沉淀。
通过这些工艺,可以将经过前面几个步骤处理后的水体进一步净化,使其达到要求的排放标准,同时将固体废物排出或者处理。
综上所述,污水处理工艺的流程与步骤包括进水处理、初级处理、中级处理、高级处理和后处理。
污水处理工艺的流程

污水处理工艺的流程污水处理工艺是指对污水进行处理和净化的一系列工作流程,以达到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利用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工艺的流程。
1. 污水采集与初步处理污水处理的第一步是采集污水,并进行初步处理。
污水可以通过下水道系统或者污水采集系统采集起来。
初步处理主要包括格栅过滤、沉砂池和沉淀池等工艺,用于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物质、沉淀物和悬浮物。
2. 污水调节与均化经过初步处理的污水会存在流量和水质的波动,需要进行调节和均化,以便使后续处理工艺能够稳定运行。
常见的调节与均化工艺包括调节池和均化池,通过控制进水流量和水质的变化,使污水的特性趋于稳定。
3. 污水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污水处理的核心环节,通过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和氮、磷等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常见的生物处理工艺包括活性污泥法、固定化生物膜法和人工湿地等。
在生物处理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氧化和厌氧化的条件,以提高有机物的去除效率。
4. 污泥处理与回用在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需要进行处理和回用。
常见的污泥处理工艺包括浓缩、脱水、消化和干化等。
通过这些处理工艺,可以将污泥中的有机物质降解,减少体积,并可以将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或者加热等用途。
5. 污水深度处理经过生物处理和污泥处理后,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污染物已经得到较好的去除。
但为了进一步提高水质,需要进行深度处理。
常见的深度处理工艺包括沉淀、过滤、吸附和氧化等。
这些工艺可以去除残存的悬浮物、微生物和有机物质,使污水的水质达到排放标准。
6. 污水消毒污水处理的最后一步是进行消毒,以杀灭污水中的病原微生物,防止疾病传播。
常见的消毒工艺包括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和氯消毒等。
消毒后的污水可以安全地排放或者回用。
综上所述,污水处理工艺的流程包括污水采集与初步处理、污水调节与均化、污水生物处理、污泥处理与回用、污水深度处理和污水消毒。
每一个工艺环节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运行,可以有效地处理污水,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运行数据:1、污水量工程设计规划按50万m3/d考虑,总变化系数采用1.5,处理厂最大负荷为75万m3/d。
2、污水水质:(1)原污水水质;BOD5:200mg/l,COD:500mg/l,SS:250mg/l,NH3-N:30mg/lPH:6-9,T:15C-25C(2)处理厂出水水质标准: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GB8978一88)BOD5<20mg/l,SS<30mg/l,NH3-N<3mg/l3、处理厂出水的回用途径:农业灌溉、工业回用、市政杂用水、河湖景观用水传统活性污泥法二级处理工艺:一级处理包括格栅、泵房、曝气沉砂池和矩形平流式沉淀池;二级处理采用空气曝气活性污泥法。
污泥处理采用中温两级消化技术,消化后经脱水的泥饼外运作为农业和绿化的肥源。
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可解决厂内部分用电。
工艺流程、工艺参数与控制方案1、格栅格栅要严格控制过栅流速与水头损失。
过栅流速太大,会把本应拦截下来的软性栅渣冲走,太小,可能使粒径较大的砂粒在栅前渠道内沉积。
通过改变进水方闸的开关数目,可以调节过栅流速和水头损失。
2、提升总泵房通过改变泵的开关数量,调节集水池液位和配水井液位,保持稳定处理负荷3、曝气沉砂池曝气强度是曝气沉砂池的一个重要的工艺控制参数,通过改变曝气量来改变曝气强度和旋转速度,以适应处理负荷改变时保持较高的除砂率和除砂量。
4、初沉池:初沉池用来去除污水中的SS和BOD。
运行时,通过改变运行池子的数量可以保持稳定的水力表面负荷和停留时间,达到稳定的SS去除率。
刮、排泥采用周期顺序控制,排泥量由排泥浓度控制,以达到较高的含固量。
5、曝气池曝气池运行时,要保证稳定的有机负荷、溶解氧浓度和活性污泥数量,以达到较高的有机物去除率。
通过改变回流比可以调节有机负荷和活性污泥数量,改变风机开关数量来维持溶解氧浓度。
6、二沉池二沉池用来实现固液分离,运行时要保持稳定的水力负荷、固体负荷和较高的回流污泥浓度,同时要保持一定的剩余污泥排放量,以控制泥龄。
但要注意污泥膨胀、污泥上浮等异常现象。
(二)泥工段1、污泥浓缩污泥浓缩的主要目的是脱去污泥颗粒间的空隙水,使污泥初步减容,缩小后续处理的设备容量。
来自二沉池的污泥经浓缩池进口调节阀进入连续式重力浓缩池,在刮泥机的转动下进行重力浓缩,浓缩污泥通过刮泥机刮到泥斗中,并由螺旋定容泵排出,上清液由溢流堰溢出。
2、污泥消化污泥消化的主要目的是使有机物分解,常用的是厌氧消化工艺。
厌氧消化是利用兼氧性细菌和厌氧性细菌,进行厌氧生化反应,将有机物质厌氧消化产生沼气。
污泥经进泥阀进入一级消化池,在多种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消化;消化产生的沼气(主要是甲烷)经过各自上部的的排气阀,进入沼气总管;进入消化池的污泥温度(25C)低,消化池内部分污泥经过泵抽出,到热水换热器进行换热,然后循环进入一级消化池,以维持消化池内的温度基本稳定;为了使消化池的温度均匀和浓度均匀,除了热力搅拌外,还有连续的机械搅拌;消化过的污泥(经过溢流方式排泥到溢流排泥汇管3、污泥脱水污泥脱水是脱去其中的毛细水,使污泥进一步减容。
从消化池来的污泥,存在储泥池中,然后经螺旋定容泵打入压滤机,经过加药调质,改善脱水性能的污泥,在滤带张力的挤压下脱水,同时产生滤饼和滤液。
培训项目(一)、水工段2、提升泵二电流超标3、处理负荷增大4、来水SS增高5、来水BOD 增高7、来水腐败 8、环境温度降低9、曝气池污泥膨胀10、二沉池污泥上浮11、集水池液位过低12、集水池液位过高13、曝气池溶解氧过低14、曝气池溶解氧过高15、曝气池MLSS过低16、曝气池MLSS过高(二)、泥工段1、1#浓缩池进泥中水含量增大2#浓缩池进泥中水含量减小浓缩池刮泥机发生故障3、4#4、4#一级消化池换热器发生故障6、1号消化池进泥温度降低,产气量下降8、压滤机配药浓度降低9、1#压滤机皮带打滑活性污泥单元使用说明一、工艺原理活性污泥工艺是城市和工业污水二级处理广泛采用的工艺,用于降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活性污泥法的主要设备是曝气池。
曝气池中,在人工曝气的状态下,由微生物组成的活性污泥与污水中的有机物充分混合接触,并将其吸收分解。
然后混合液进入二沉池,实现污泥与水的固液分离,一部分污泥回流到曝气池,以维持曝气池中的微生物浓度;另一部分污泥则作为剩余污泥被排出;处理后的水则由溢流堰排出。
活性污泥系统的工艺参数包括:1、入流水量QQ的变化会导致活性污泥量在曝气池和二沉池内的重新分配。
(1)、Q增大,部分曝气池内的污泥转移到二沉池,使曝气池内MLSS降低,有机负荷升高。
而实际此时曝气池内需要更多的MLSS去处理增加了的污水,MLSS不足会严重影响处理效果。
同时,Q增加,会导致二沉池水力负荷增加、泥位上升,使污泥流失,出水水质变差。
(2)、Q减小,部分活性污泥会从二沉池转移到曝气池,使曝气池MLSS升高,而此时曝气池实际并不需要太多的MLSS。
2、回流污泥量Q R和回流比RQ R是从二沉池补充到曝气池的污泥量。
运行时,采用回流比控制回流量,可以适应入流水量一定范围的变化,保持MLSS和有机负荷F/M的相对稳定。
3、入流水质主要包括BOD和NH3-N。
BOD升高,引起有机负荷F/M升高。
应增加回流污泥量,提高曝气池内MLSS含量来降低有机负荷。
NH3-N升高,应提高曝气量,增加溶解氧浓度提高的硝化程度,同时硝化属于低负荷工艺,应增大回流比,提高曝气池内MLSS浓度,降低有机负荷。
二沉池要增大排泥,防止反硝化,引起污泥上浮和污泥流失。
4、有机负荷F/M影响到:A、处理效率B、污泥产量C、需氧量D、固液分离(1)F/M低,系统中的有机物不足以维持微生长物的生长,,微生物减少,影响处理效率。
(2) F/M高,微生物产量高,底物去除率也高,但丝状细菌占优势,形成污泥膨胀,沉降性能差,影响二沉池出水水质。
1、曝气池与曝气系统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与二沉池回流的污泥在曝气池前端混合,然后进入曝气池,混合液在人工曝气的状态下进行微生物降解。
曝气池采用矩形三廊道,鼓风曝气,曝气头采用膜片橡胶微孔曝气器。
曝气控制系统由鼓风机调节阀、溶解氧传感器和调节器组成,调节器根据测得的溶解氧浓度来调节鼓风机调节阀,以控制曝气量和溶解氧浓度。
曝气池运行方式为中负荷普通活性污泥法,有机负荷控制在0.16Kg BOD5/(Kg MLSS. d)左右,混合液浓度控制在2400~2800mg/L,溶解氧浓度为2.0mg/L,泥龄8~10天,回流比为0.9。
2、二沉池曝气池出来的混合液由二沉池底部进入,在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出来的污泥由静压吸泥机排出。
二沉池采用辐流式中心进水周边出水沉淀池,同时设有加氯装置,以抑制丝状菌膨胀,防止污泥上浮。
二沉池运行时要保持稳定的表面负荷、停留时间和较高的回流污泥浓度,出水应符合出水标准(BOD<16mg/l,NH3-N<3mg/l,SS<30mg/l)3、回流污泥系统回流污泥系统由污泥回流泵变频器、回流比调节器、曝气池进水流量计组成,回流污泥流量通过回流比调节器控制。
控制回流比恒定可以适应水量在一定范围内的波动,保持曝气池内有机负荷、混合液浓度及二沉池泥位的基本恒定,正常运行状态下,回流比控制在0.9左右。
回流污泥泵采用定容式螺杆泵,通过变频调速可以改变流量。
4、剩余污泥排放系统剩余污泥系统由污泥泵变频器、泥龄调节器、曝气池混合液浓度传感器组成,剩余污泥排放量由泥龄调节器控制,以保证污泥的泥龄和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比例,正常运行状态,泥龄控制在8-10天。
剩余污泥排放,也采用定容螺杆泵。
三、主要设备及调节器、显示仪表、现场阀四、培训项目(一)、处理负荷增大:(二)泡沫问题:(三)、进水BOD超高(四)、进水NH3-N超高(五)、污泥膨胀(六)、污泥上浮1#回流污泥泵故障(七)、(八)、1#风机故障初沉池单元使用说明一、工艺原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初次沉淀池一般情况下主要是去除SS中的可沉固体物质,去除效率可达到90%以上;在可沉物质沉淀过程中,SS中不可沉漂浮物质的一小部分(约10%)会粘附到絮体上一起沉淀下去.另外,可漂浮固体物质的大部分也将在初沉池内漂至污水表面.沉下去的形成污泥被排出池外.浮上去的作为浮渣被清除初次沉淀池的工艺参数包括:1、污水入口流量QQ与初沉池的水利表面负荷成正比.对于一座初沉池来说,当进水量一定时,它所能去除的颗粒大小也是一定的,在所能去除的颗粒中,最小的那个颗粒的沉速正好等于这座池的水利表面负荷.因此,水利表面负荷越小,所能去除的颗粒就越多,沉淀效率就越高;反之,水利表面负荷越大,沉淀效率就越低.2、污水入口温度温度对沉淀效率的影响首先表现在两个相反的方面.当温度升高时,一方面污水容易腐败,使沉淀效率降低;但另一方面看,温度升高将使污水的粘度降低,使颗粒易于与污水分离,从而提高沉淀效率.在保证污水不严重腐败的情况下,总的沉淀效果将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提高.3、入流污水SS入流污水SS的突然升高,会产生密度流.因为入流污水SS高,密度也必然大,入池之后,会直接进入池下部向前流动,这时上部污水会静止不动成为死区.这样一来,由于过水断面减少,会造成下部流速增大,扰动沉下的污泥.4、初沉污泥的泥量初沉池污泥量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干污泥量,二是湿污泥量.干污泥量用于全厂的物料平衡计算,控制全厂的工艺运行.在初沉池的具体排泥操作中,一般采用湿污泥量.一般处理厂入流污水量,水温及入流SS负荷,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因而初沉池的SS去除率也在变化.应该采用一定的控制措施应付入流污水的这些变化,使初沉池SS的去除率基本保持稳定.可采取的工艺措施主要是改变投运池数,因为绝大部分处理厂的初沉池都有一定的余量.工艺控制措施的目标是将初沉池的工艺参数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使SS去除率,水利表面负荷控制在最佳的范围.因为水利表面负荷如果控制的太高,SS去除率会降低,如果控制的太低,不但造成浪费,还会因停留时间太长使污水厌氧腐败.排泥是初沉池运行中最重要也是最难控制的一个操作.平流沉淀池采用行车式刮泥机时,只能采用间歇排泥方式.因为在一个刮泥周期内只有当污泥被刮至泥斗以后,才能排泥,否则排出的将是污水.每次排泥时间持续多长,取决于污泥量,排泥泵的容量和浓缩池要求的进泥浓度.培训项目1、初沉池流入污水SS增大初沉池流入污水SS增大会导致出口污水的SS增大,排泥量增大.采取的步骤:启动备用池,减小水利负荷.增大排泥泵的排泥流量.2、初沉池流入污水流量增大初沉池流入污水流量增大会导致池的水利负荷增大,SS去除滤下降, 排泥量增大.采取的步骤: 启动备用池,减小水利负荷.3、初沉池流入污水温度降低初沉池流入污水温度降低会导致SS去除滤下降.采取的步骤: 启动备用池,减小水利负荷.减小排泥泵的排泥流量.4、排泥泵坏采取的步骤:关闭当前排泥泵,启动备用泵5、1#初沉池刮泥机坏采取的步骤:关闭1#初沉池的污水入口阀,剩余污泥入口阀,启动4#备用池的污水入口阀,剩余污泥入口阀.氧化沟工艺单元使用说明一、工程简介北京燕山污水处理厂是一座中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其处理规模为4万m3/d,采用三沟道氧化沟活性污泥工艺,这种工艺是近年来城市污水处理的发展方向和我国目前采用较多的污水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