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精神对当代文学的意义

合集下载

当代文学 鲁迅的现实意义

当代文学     鲁迅的现实意义

鲁迅的现实意义鲁迅先生,大家都知道他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号豫才。

浙江绍兴人。

七岁开始读书,十二岁从寿镜吾老先生就读于三味书屋。

十三岁那年家里发生一场很大的变故,经济状况渐入困顿,接着父亲一病不起,使他饱尝了冷眼和侮蔑的滋味,“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1898年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

1902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

1909年8月回国。

辛亥革命后应蔡元培之邀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供职,后又随部迁住到北平。

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正式开始了辉煌的创作生涯,至1926年,又相继出版短篇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等。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其思想产生了飞跃,由此进化论思想为主导,转向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思想为主导。

1930年3月“左联”成立时,被推荐为常委,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

伴随着鲁迅先生的作品,一同凝望逝去的历史,解读上个世纪中国最忧患的灵魂,同时在成长中,不断剖析自我个体的生命存在,这已是我们见证深刻的必修课,而且势必仍将持续下去,成为我们灵魂深处不可磨灭的永恒。

有人说:鲁迅是一个难以表述的存在,走进他的内心深处,是相当困难的,鲁迅思想的深刻性和复杂性,使得后人在接近的时候,常常会陷入表述的尴尬。

但对于我们而言,从学者抑或评论家的角度去品味、体会,实在是被置入另一种无地的尴尬中,我只能记下那些在我的成长中慢慢风化却又自信弥坚的感想,来告慰先生的伟大,以及见证一些……鲁迅为何要选择现实主义呢?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受当时文学思潮的影响。

因为19世纪初,现实型文学就已开始发展起来,到三、四十年代形成这一主潮,其批判现实主义的大师司汤达、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大师的作品,使现实型文学繁盛起来。

而鲁迅读了大量的外国小说,他又主张“拿来主义”,这就不免使鲁迅吸收、借鉴这一创作方法进行写作。

鲁迅对现代文学创作的指导意义

鲁迅对现代文学创作的指导意义

鲁迅对现代文学创作的指导意义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和思想家,他的文学创作和思想对当代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以其独特的文风和强烈的思想性成为了现代文学的标志性人物。

本文将从鲁迅的思想观点、文学风格和创作方法等方面探讨他对现代文学创作的指导意义。

首先,鲁迅的思想观点对于现代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鲁迅主张文学要与时代相契合,积极探索社会问题,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自由解放。

他深刻剖析了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的根源,提出了以百姓为中心的人道主义思想。

鲁迅的作品以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为重要特征,这为现代文学创作者提供了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撑。

其次,鲁迅的文学风格对于现代文学创作具有借鉴意义。

鲁迅主张文学要深刻反映人的内心世界,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他善于运用夸张和讽刺手法,塑造生动的形象和扑面而来的情感冲击。

他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给人以强烈的触动。

鲁迅的写作风格凝练、犀利,且注重人物形象的真实感和社会情节的曲折感,这为现代文学的创作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表达路径和技巧。

此外,鲁迅的创作方法对于现代文学创作也具有启示意义。

他善于通过小说的形式,以小见大地表达思想和探索人性,将艺术与社会问题相结合,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现实性。

他还对写作进行了批判性反思,主张文学要立足于现实、面向人民、有社会责任感。

鲁迅强调文学创作应该真实、深入地观察生活,思考问题,以及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层次的剖析。

这种批判和思考的态度,为现代文学创作者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方法论。

总的来说,鲁迅对现代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他以其独特的思想观点、文学风格和创作方法,为后来的作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鲁迅的文学作品既传递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也体现了他对人类命运的关怀。

他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为现代文学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正是由于他对现代文学创作的指导意义,鲁迅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现代读者阅读鲁迅的价值和意义

现代读者阅读鲁迅的价值和意义

现代读者阅读鲁迅的价值和意义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巨擘,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现代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现代读者阅读鲁迅的作品,不仅可以获得文学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可以从中汲取思想的力量,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价值观。

鲁迅的作品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他以尖锐的笔触揭示了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不公,如封建迷信、旧文化的束缚、社会的丑陋等。

这些问题虽然在百年前的旧中国,但在当代的中国依然存在。

通过阅读鲁迅的作品,现代读者可以思考这些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激发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鲁迅的作品展现了一个独立思考和勇于抗争的人格魅力。

他在作品中揭示了自己矛盾的内心世界,勇敢地表达了对社会和人性的批判。

他的作品鼓励现代读者勇于追求真理,勇于对抗不公和不义,不被现实所束缚,坚持自己的信念。

这对于现代社会中正直、勇敢和独立思考的人来说,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

鲁迅的作品反映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变革和文化冲突。

他的作品在揭示社会问题的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现代读者通过阅读鲁迅的作品,可以了解到中国近代历史的动荡和变革,进一步认识到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鲁迅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学语言,仍然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他的作品语言简练、深入人心,通过精湛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使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现代读者在阅读鲁迅的作品时,可以感受到文学的美和情感的震撼,享受到艺术的愉悦。

鲁迅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对于培养现代读者的人文素养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鲁迅的作品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种种问题,通过阅读他的作品,现代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人性的善恶、社会的真实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这有助于现代读者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现代读者阅读鲁迅的作品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他的作品不仅可以启发现代读者思考社会问题,勇敢抗争不公,还可以帮助现代读者了解中国的历史变革和文化冲突,感受文学的美和艺术的力量,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和价值观。

论鲁迅对现代文学的贡献

论鲁迅对现代文学的贡献

论鲁迅对现代文学的贡献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翘楚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文、小说和散文,都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思想视野,深深影响了中国及世界文学发展的历史。

在鲁迅的努力下,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得到了重要的推动,他的贡献也闪耀着中国文学艺术的力量。

首先,鲁迅在将中国时装文学发扬光大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通过自己的作品,将当时流行的时尚文学方式,以及洋溢着东方智慧的中国元素融入其中,使中国文学可以在海外广受好评的同时,也受到国内读者的好评。

他的文学作品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故事和真实生活,使中国文学应景生动。

其次,鲁迅在推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

他创作《狂人日记》、《故事新编》等文学作品,不仅开创了新的小说创作模式,而且在采用丰富生动的表达技巧,生动讲述出丰富多彩的中国故事。

他还创造了“散文体”,将自然、哲理、爱情、明现与自身观点相结合,创作出能引起强烈共鸣的散文作品,令越来越多的作家仿效,以其文字塑造了一个中国现代文学的革命性发展。

此外,鲁迅敦促新文学运动,把经典文学在当代社会背景下重新唤醒,对新作品施加更多压力,以更现代的方式来发挥文学作品的潜能。

他还勇于反映社会现实,敢于表达不一笑的意见,以此倡导真实的叙事技巧,以反映现实社会的真实写作,从而使中国现代文学走向更新更具有社会改变意识的发展方向。

毫无疑问,鲁迅的文学贡献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以及文学史的变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他的文学作品是一种崇高的思想与情感手段,使中国文学得以发展、更新、深化,在世界文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因此,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也值得我们永远缅怀。

鲁迅精神对当代文学的意义

鲁迅精神对当代文学的意义

鲁迅精神对当代文学的意义鲁迅,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一直被人们所敬仰。

他所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他浩繁的作品,而且还有他的伟大的人格力量和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对于和平年代的青年来说,学习鲁迅的爱国精神是尤为重要的。

它能使我们记住那段屈辱的的历史,激励我们为祖国的强大而奋发学习。

希望读过本文的人在重大抉择面前,能够想到曾经有这样一个人,他为了挽救自己的祖国而奋斗了一生,——横眉冷队前夫指,伏首甘为孺子牛——从而能够得到一些力量和启示。

鲁迅所处的时代,中国正处在一个封建专制向民主共和过渡、近代文明向现代文明过渡的转型时期。

鲁迅的身上,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丰富的历史内涵;其作品所显现的人文情怀、文化精神和文化品格至今辉耀着文学史册。

他的创作实践所凸现的强烈的政治意识,“立人”思想,文艺批评坚持的“求真”精神,对同样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当代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早在日本留学期间,青年鲁迅《自题小像》的诗作,就是一篇担忧国家命运、决心以血献身的宣言。

他与在日本留学的一批反清志士关系甚密,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光复会。

他的小说《狂人日记》直指“吃人的社会”,呼唤“救救孩子”;《药》颂扬革命先驱夏瑜,抨击没落社会的黑暗。

大量评论时政的杂文,都是指向旧制度、旧文化的“匕首”和“投枪”。

鲁迅在各类政治活动中都是一位积极的倡导者、参与者,他参加了浙江两级师范驱逐守旧校长夏震武的“木瓜之役”,参与了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在《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宣言》《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等许多进步宣言上签名。

他支持左翼作家,成为“左联”的精神领袖,痛斥北洋政府屠杀爱国学生而作的《纪念刘和珍君》,痛悼左联五烈士而作的《为了忘却的纪念》,鲜明地表现了他反对暴政、鼓呼民主、争取人民权利的立场。

文学作为反映时代的镜子,脱离政治(政治为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不可能的,这恰如一个人想拔着自己头发离开地球那样荒谬。

没有对丰富多变的社会生活的关注,没有对改造社会、推动历史前进的宏愿产生热情和冲动,哪怕是最有文学天赋的作家也是写不出好作品的。

鲁迅对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鲁迅对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鲁迅对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化评论家。

他的作品批判现实社会,揭示人性黑暗,对中国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鲁迅对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并从创作主题、文学风格和社会责任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创作主题的影响鲁迅以其深刻而真实地剖析社会现实的能力,将他的创作主题拓展到了人性的极限与社会问题的根源。

他的作品主题多涉及人的悲剧命运、封建礼教和道德败坏、国家命运与社会矛盾等方面。

这些主题对当代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首先,鲁迅的作品引发了对社会制度和旧有价值观念的质疑。

他通过描绘那些被时代抛弃的人们,表达了对封建传统、道德沦丧和社会不公的批判。

这为当代文学作家提供了参照和启示,激发了他们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触觉和反思意识。

其次,鲁迅的作品立足于人的命运和人性的诠释,呈现出多样的个人命运和人性的善恶。

他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下层社会人民的痛苦遭遇,使得当代作家更加注重塑造真实、立体的人物形象,探索人性的深度与广度。

最后,鲁迅的作品将国家命运与社会矛盾相结合,体现出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高度关注。

他的作品通过对社会动荡和民族危机的描绘,带给了作家和读者对国家前途的思考,激发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爱国情怀。

二、文学风格的影响鲁迅具有独特而鲜明的文学风格,这种风格对当代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鲁迅的文学风格主要表现在他的语言表现力、叙述手法和思想深度上。

首先,鲁迅的语言表现力深入浅出、朴实无华。

他以口语化的文字风格,使得他的作品平易近人,容易被读者理解接受。

这种语言风格在当代文学创作中被广泛吸收和借鉴,使得作品更贴近生活,更具有感染力。

其次,鲁迅善于运用夸张、对比和讽刺的叙述手法,使他的作品生动有趣,富有张力。

他通过对现实暴力与人性之间的矛盾展开揭示,让读者对社会问题有更为深刻的思考。

最后,鲁迅的思想深度赋予了他的作品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更高的艺术标准。

鲁迅精神对当代的意义

鲁迅精神对当代的意义

鲁迅精神对当代的意义鲁迅是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对中国现代文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近年来,有关鲁迅的作品是否过时的争议不绝于耳,一部分人认为鲁迅的文章读起来过于刺耳,已经与当今社会的主流思想背道而驰,必定会被现代社会所淘汰。

也正因为此,鲁迅的文章正在悄悄的淡出我们的教科书,似乎鲁迅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应该被彻底清除。

我认为,如果真正理解了鲁迅,理解了鲁迅精神,那么我们一定会坚信,鲁迅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强烈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我认为,鲁迅精神对当代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警醒民族的责任感鲁迅出生在十九世纪后期,那时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封建意识形态统治民众二千多年, 长期淤积下来的毒素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形成一种历史的惰力和社会改革发展的阻力。

鲁迅曾经说过“凡是愚弱的国民, 无论身体怎样的强壮, 都只是示众的材料和无聊的看客。

”正因如此, 鲁迅放弃了在日本学医的愿望, 改学文学, 认为对于“愚弱的国民我们的第一要着, 是改变他们的精神, 而善于改变精神的, 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 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由此看出,鲁迅是怀着深厚的对祖国的爱和强烈的民族主义精神来从事文学创作的。

从他的众多小说中,我们也可以看见他对当时中国人身上存在的种种劣根性的详实的刻画,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进行最犀利的嘲讽。

例如《阿Q正传》里的阿Q, 既有农民式的质朴、愚念, 又有些游手之徒的狡猾。

他在主子面前是奴才, 在奴才面前是暴君, 挨别人打, 说成“终于被儿子打了”;失掉了土地, 却还常常夸耀“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什么东西”,既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

通过这样一个栩栩如生的典型形象, 深刻揭示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国人一种比较普遍的精神特征, 烙上了鲜明的民族耻辱的烙印。

如今,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长,国际地位有了显著提升,可是这种忧国忧民的精神,必须得到保留并发扬。

中国依然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我们的人民身上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好的性格。

鲁迅对当代文学创作的激励与影响

鲁迅对当代文学创作的激励与影响

鲁迅对当代文学创作的激励与影响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对当代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激励与影响。

他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触动了许多后来的作家,引领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本文将从他的文学观、作品影响以及他对当代文学的激励等方面来探讨鲁迅对当代文学创作的激励与影响。

首先,我们可以从鲁迅的文学观入手。

鲁迅认为文学应该紧密联系社会现实,表达人民真实的生活和命运。

他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敏锐的观察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社会批判的力量。

鲁迅用鲜明的对比和夸张的手法揭示社会的黑暗和个体的痛苦,让读者思考和反思。

这种独特的文学观念对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其次,鲁迅的作品对当代文学创作起到了激励的作用。

他的作品以其饱含力量的言辞和深入人心的主题打动了无数的读者。

丰富多样的题材、创新的叙事结构以及强烈的情感表达都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生命力。

鲁迅的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在后来的文学创作中也激发了许多作家的灵感和创作欲望。

他的作品为当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创作范例。

鲁迅的作品对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他对文学题材的开拓与拓宽。

鲁迅的作品涵盖了各个领域,从写实主义的小说到散文、诗歌等不同的文体都有他的作品。

他以独到的视角触及了社会各个层面的问题,不仅让文学从传统的闲情雅致中走出来,还为当代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题材空间。

其次,他对文学形式的创新与突破。

鲁迅突破了传统文学形式的束缚,大胆地运用夸张、讽刺等手法,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亲和力。

这对当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除了他的文学作品,鲁迅的言论和思想也对当代文学创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对文化自觉和民族解放的呐喊激励了年轻的作家们,使他们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关心人民疾苦。

他的思想触动了整个时代,并引起了年轻一代作家的共鸣。

今天,我们仍然能够看到鲁迅思想在当代文学创作中的影子,他的人道主义精神、对权力和压迫的批判以及对自由和民主的追求仍然是当代作家们思考和表达的重要命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精神对当代文学的意义
鲁迅,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一直被人们所敬仰。

他所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他浩繁的作品,而且还有他的伟大的人格力量和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对于和平年代的青年来说,学习鲁迅的爱国精神是尤为重要的。

它能使我们记住那段屈辱的的历史,激励我们为祖国的强大而奋发学习。

希望读过本文的人在重大抉择面前,能够想到曾经有这样一个人,他为了挽救自己的祖国而奋斗了一生,——横眉冷队前夫指,伏首甘为孺子牛——从而能够得到一些力量和启示。

鲁迅所处的时代,中国正处在一个封建专制向民主共和过渡、近代文明向现代文明过渡的转型时期。

鲁迅的身上,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丰富的历史内涵;其作品所显现的人文情怀、文化精神和文化品格至今辉耀着文学史册。

他的创作实践所凸现的强烈的政治意识,“立人”思想,文艺批评坚持的“求真”精神,对同样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当代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早在日本留学期间,青年鲁迅《自题小像》的诗作,就是一篇担忧国家命运、决心以血献身的宣言。

他与在日本留学的一批反清志士关系甚密,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光复会。

他的小说《狂人日记》直指“吃人的社会”,呼唤“救救孩子”;《药》颂扬革命先驱夏瑜,抨击没落社会的黑暗。

大量评论时政的杂文,都是指向旧制度、旧文化的“匕首”和“投枪”。

鲁迅在各类政治活动中都是一位积极的倡导者、参与者,他参加了浙江两级师范驱逐守旧校长夏震武的“木瓜之役”,参与了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在《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宣言》《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等许多进步宣言上签名。

他支持左翼作家,成为“左联”的精神领袖,痛斥北洋政府屠杀爱国学生而作的《纪念刘和珍君》,痛悼左联五烈士而作的《为了忘却的纪念》,鲜明地表现了他反对暴政、鼓呼民主、争取人民权利的立场。

文学作为反映时代的镜子,脱离政治(政治为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不可能的,这恰如一个人想拔着自己头发离开地球那样荒谬。

没有对丰富多变的社会生活的关注,没有对改造社会、推动历史前进的宏愿产生热情和冲动,哪怕是最有文学天赋的作家也是写不出好作品的。

对此,鲁迅早就指出:“政治先行,文艺后变”,“文学与社会之关系,先是它敏感的描写社会,倘有力,便又一转而影响社会,使有变革。

”为改革社会、改良国民素质拿起文学这武器,因而鲁迅在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革命家的同时,也成了伟大的文学家。

鲁迅一生批判国民性的奴性和“奴隶道德”,自身以“追真”为人生态度。

他思想敏锐,见解深刻,任何时候能坚持真理,分明是非,敢说真话,铸成了没有媚骨的刚正人格,没有俗颜的劲直文风。

在新文化运动中,鲁迅展现的是一个敢于直面人生、敢于革故立新的斗士形象。

“五四”时期,针对当时的黑幕派、鸳鸯蝴蝶派小说,他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抨击。

与“太阳社”、“创造社”论争,后来“两个口号”之争,他都旗帜鲜明地坚持自己的观点,不畏人众势大。

对某些人以“革命工头”、“奴隶总管”自居,以“扬鞭”为业,他表示不满并予以严厉的反击。

鲁迅对梁实秋、章士钊、陈西滢、胡适等名人,都有过尖锐的批评,即使对“国粹”中医和“男人演女人”的京剧,他也坦率地批判过。

这种勇气和率真,难能可贵。

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对研究鲁迅文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鲁迅文学的发展道路是曲折、复杂的。

鲁迅称杂文为“杂感”或“短评”,现代杂文的兴起、发展和繁荣,则是和鲁迅的名字分不开的。

在鲁迅的笔下,杂文成为一种自由地摹写世相、描述见闻、评说人事、言志抒情,内容无所不包、思想启蒙和反抗现实的使命,从而以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和独特完美的艺术形式,攀上了中国文学的高峰,进入了“商尚的文学楼台”(《且介亭杂文二集·徐懋庸作〈打杂集〉序》)。

杂文是一个未经规范化的文体,在意义上,它是一种无体之文。

鲁迅说:“我的杂文,所写的是一眼、一嘴、一毛,但合起来,几乎是或是一形象的全体”,“‘中国的大众的灵魂,’现在是反映在我的杂文里了。

” 杂文也被鲁迅称之为“杂感”或“短评”。

鲁迅曾经“想到可以择历来极其特别,而其实代表这中国人性质之一种的人物,作为一部中国的‘人史’”;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鲁迅的杂文不仅是现代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法律、宗教、哲学、道德、文学、艺术、乃至经济、军事…..的“百科全书”,而且以其对中国现代国民的
文化心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以及民性、民情、民俗、民魂的真实、生动而深刻的描绘,成为一部活的现代中国人的“人史”。

现在人们常说的,要想了解中国的特别国情,就要了解创造这特别国情的中国人;而要了解中国人,莫过于细心阅读鲁迅杂文这一文献:这是有道理的。

鲁迅杂文对自由创作具有重大意义。

鲁迅先生曾经这样说过:“我们试去查一通美国的‘文学概论’或中国什么大学的讲义,的确,总不能发现一种叫做杂文的东西”。

他还说:“我知道中国的这几年的杂文作者,他们的作文,却没有一个想到‘文学概论’的规定,或者希图文学史上的位置的,他以为非这样写不可,他就这样写。

” 这就是说,杂文是一个未经规范的文体,在这个意义上,它是一种无体之文。

“无体”固然会给它的学习、推广、再产生造成困难,却同时提供了特别大的自由创造的空问“以为非这样写不可,就这样写”,一切出于内心自由欲念的驱动,最方便地表达自由。

可以说,正是因为杂文这种“无体的自由体式”才使得鲁迅天马行空的思想艺术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

我们看到,鲁迅是那样自由地飞翔于杂文这块广阔的天地里,进行着既是现实的,又是超越性的思考,无忌地出入于文学、历史、地理、哲学、心理、民俗、人类学、政治学、文化学以至自然科学……等各门学科,无拘地表现自己的大愤怒、大憎恶、大轻蔑与大欢喜,将各种艺术形式——诗的、戏剧的、小说的、散文的、绘的,以至音乐的… …熔为一炉。

鲁迅正是利用杂文这一形式,发挥他不拘一格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进行他的文体实验。

从这个意义上讲,“杂文”确实具有某种先锋性。

这是鲁迅终于找到的最足以发挥他的创造天才的,也是最适合于他的文体。

正如此,鲁迅的杂文,才具有了某种不可重复性。

鲁迅杂文的“个人性”,体现了“文学的现代性”这一基本特征,利用它可以更直接地与现实对话,也更能满足读者的需要。

鲁迅已逝世半个多世纪,解析他的精神,重温他的文学观,对照现实文学创作的状态,的确有许多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

在反思中清醒头脑,认清方向,汲取精神力量,这对推动和繁荣当代文学创作,无疑有积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