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潘觐缋的介绍

合集下载

女子越剧史上的三座里程碑——纪念越剧诞生100年

女子越剧史上的三座里程碑——纪念越剧诞生100年

女子越剧史上的三座里程碑——纪念越剧诞生100年
卢时俊
【期刊名称】《戏文》
【年(卷),期】2006(000)003
【总页数】3页(P23-25)
【作者】卢时俊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25.55
【相关文献】
1.越剧艺术之奇葩——纪念竺水招诞生80周年 [J], 朱煊
2.越剧诞生记──为纪念越剧诞生九十周年而作 [J], 丁一;高月英
3.纪念越剧诞生90周年暨全国“日发杯”越剧青年演员大奖赛将在嵊州举行 [J], 秋阳
4.弘扬民族文化再创越剧辉煌纪念越剧诞生九十周年活动在嵊州举行 [J], 谷雨
5.党旗在越剧“摇篮目标”上空飘扬——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八十周年 [J], 沈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潘姓氏的历史名人

潘姓氏的历史名人

潘姓氏有哪些历史名人潘峰(1915-1994),安徽省六安市人。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4年1月19日因病逝世,终年79岁。

潘焱(1916-1999),河南省新县卡房乡老叶湾村潘家下湾人。

1929年参加红军游击队编入光山县独立营。

1988年7月被党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潘世征(1916-1961),湖南省宁乡县人。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著名文学家周立波作序,给予这本遗著很高的评价。

潘寿才(1906-1974),河南省新县人。

1928年参加光山县游击队。

1974年2月9日因病逝世,终年68岁。

潘振武(1907-1988),湖南省常德县人。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参加常德县秋收暴动。

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88年9月22日因病逝世,享年81岁。

潘虎(1900-1930.12),湖南省浏阳县人。

1930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时期,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第8军,随军北伐,因作战勇敢,相继升任排长、连长。

潘涛(1911-1937.6.23),福建省仙游县人。

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潘骥(1896-1931.5),江西省余干县人。

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大革命时期,1925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在第5军随营学校学习潘一福(1911-1932.6),安徽省金寨县人。

学徒出身,1929年参加革命,从事地方工作。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先后在红1军、红4军12师36团当战士。

1932年调入红25军75师225团2营4连当文书。

潘月明(1904-1932.5),湖北省阳新县人。

早年家庭贫苦,从小在煤窑做工、拾煤。

1926年10月七约煤矿工人成立工会,常去参加开会。

后参加了海口农民军。

1927年5月任七约山农民协会委员会会长。

工艺大师与干漆夹苎法

工艺大师与干漆夹苎法

工艺大师与干漆夹苎法
汤春甫;罗超英
【期刊名称】《浙江档案》
【年(卷),期】2007()7
【摘要】金漆木雕——干漆夹苎法,这个工艺东晋南北朝就有了。

到唐朝。

台州
开元寺思托和尚跟随鉴真东渡日本,把台州干漆夹苎法技艺带到日本。

鉴真圆寂后。

思托就是用干漆夹苎法制作鉴真坐像,这是日本历史上最珍贵的雕像。

大量的文物、文字依据。

说明干漆夹苎法技艺的历史地位非常高。

【总页数】2页(P34-35)
【关键词】工艺;东渡日本;南北朝;鉴真;开元寺;台州;技艺;历史
【作者】汤春甫;罗超英
【作者单位】台州传统工艺博物院;台州市档案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49.2
【相关文献】
1.浅谈天台干漆夹苎工艺的保护与发展 [J], 陈雅洁
2.关于天台县干漆夹苎技艺现状与传承的调查 [J], 陈佳宁
3.关于天台县干漆夹苎技艺现状与传承的调查 [J], 陈佳宁
4.干漆夹苎,孤傲的非遗“贵族” [J], 孙明辉
5.干漆夹苎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潘玉良的介绍

关于潘玉良的介绍

关于潘玉良的介绍潘玉良(1895—1977年),中国著名女画家、雕塑家。

1921年考得官费赴法留学,先后进了里昂中法大学和国立美专,与徐悲鸿同学,1923年又进入巴黎国立美术学院。

潘玉良的作品陈列于罗马美术展览会,曾获意大利政府美术奖金。

1929年,潘玉良归国后,曾任上海美专及上海艺大西洋画系主任,后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

1937年旅居巴黎,曾任巴黎中国艺术会会长,多次参加法、英、德、日及瑞士等国画展。

曾为张大千雕塑头像,又作王济远像等。

潘女士为东方考入意大利罗马皇家画院之第一人。

1简介潘玉良,原姓张,后随夫姓,改名潘玉良,又名张玉良,字世秀,安徽桐城人,1895年出生于江苏扬州。

中国著名女画家、雕塑家。

幼年时就成了孤儿,14岁被舅舅卖给了妓院作歌妓,17岁时被芜湖海关监督潘赞化赎出,纳为小妾,改名潘玉良,居住在上海乍浦路。

热爱艺术的她,于1918年考进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师从朱屺瞻、王济远学画。

1925年她以毕业第一名的成绩获取罗马奖学金,得以到意大利深造,进入罗马国立美术专门学校学习油画和雕塑。

1926年她的作品在罗马国际艺术展览会上荣获金质奖,打破了该院历史上没有中国人获奖的记录。

潘玉良是民初女性接受新美术教育成为画家的极少数例子。

潘玉良,画家、雕塑家。

毕业于巴黎及罗马美术专门学校,作品陈列于罗马美术展览会,曾获意大利政府美术奖金。

纵观潘玉良的艺术生涯,可以明显看出她的绘画艺术是在中西方文化不断碰撞、融合中萌生发展的。

这正切合了她"中西合于一治”及“同古人中求我,非一从古人而忘我之”的艺术主张。

对此,法国东方美术研究家叶赛夫先生作了很准确的评价:“她的作品融中西画之长,又赋于自己的个性色彩。

她的素描具有中国书法的笔致,以生动的线条来形容实体的柔和与自在,这是潘夫人的风格。

她的油画含有中国水墨画技法,用清雅的色凋点染画面,色彩的深浅疏密与线条相互依存,很自然地显露出远近、明暗、虚实,色韵生动……她用中国的书法和笔法来描绘万物,对现代艺术已作出了丰富的贡献。

当代中国图书馆人物介绍

当代中国图书馆人物介绍

出版物刊名: 图书馆研究
页码: 51-52页
主题词: 图书馆法;中国十进分类法;文华大学;国立青岛大学;图书馆学;人物介绍;皮高品;《中图法》;周文骏;刘国钧
摘要:<正> 皮高品皮高品教授1900年农历9月9日出生于浙江金华.1925毕业于文华大学后分配到天津南开中学,任图书馆主任兼英文教员,后任济南齐鲁大学图确馆主任,燕京大学图书馆编目主任,国立青岛大学图书馆主任.1932年到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整理所编图书分类法,由学校出版.1933年应国立武汉大学之聘,任图书馆主任即着手整改全部馆藏.1934年《中国十进分类法》出版.1935年全部藏书整改完竣,印有西文书本目录,中文书本目录.1940年。

中国历史潘氏有哪些名人

中国历史潘氏有哪些名人

中国历史潘氏有哪些名人中国历史上,潘氏是一个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姓氏,一直以来都有很多杰出人物出自潘氏。

今天,我们来谈谈这些名人以及他们的故事。

首先,我们要提到的就是潘安。

潘安是唐朝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在当时的文坛中很有名气。

他曾多次担任文吏之职,并且还在《唐诗三百首》中留下了“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

在唐朝,他的诗歌受到了很高的评价,不少人将他与杜甫、白居易齐名,他也成为了唐朝文学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其次,我们要提到的是潘复祖。

潘复祖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

他曾任河南巡抚、福建巡抚等职,多次出任大熊猫等地的知府。

在他的政绩方面,他主持修筑了不少水利工程,使得当地的百姓们能够有更好的水源和灌溉条件。

同时,他也非常注重教育事业,致力于推广新式教育,使更多的人能够接受优质的教育。

另外一个潘氏名人是潘岳。

潘岳是汉朝末年的一位著名的抗曹名将,是蜀汉的开国元勋之一。

他在战场上表现出了出色的指挥才能和勇气,曾率领军队多次与曹魏军作战。

他的死亡也非常悲壮,在战争中身先士卒,战死沙场。

他的英勇事迹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典范之一,被誉为“抗曹名将”。

此外,还有一个著名的潘氏名人是潘礼。

潘礼是唐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潘礼的书法以简洁、流畅、秀逸的风格著称,他深刻领会了楷书的精髓,极大地提高了唐朝楷书的水平。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在后世也影响了很多书法家。

最后,我们还要提到的是潘庄。

潘庄是宋代著名的医学家,是当时中医学一代宗师之一。

他对中医学作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他的《金匮要略》。

这是一部系统论述中医临床治疗方法的著作,《金匮要略》中所记录的方剂和病案至今仍被医学界广泛应用,影响了整整千年之久。

总的来说,潘氏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很大,他们涉及到了很多不同的领域。

不论是文学、政治、军事、书法还是医学,潘氏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后人铭记他们,规劝后人悬壶济世、鞠躬尽瘁的精神,并且强化后人对于学习的信心和信念。

[生活]高考作文经典素材【全本】

[生活]高考作文经典素材【全本】
由此大体可以推测,王国维的死,不仅是一种主动的选择,而且平静得很,如同去赴一位老朋友的约会,没有丝毫激昂的成分。正是这种视死如归的平静,为王国维在文化史的坐标系上圈定了一个独特的位置。他并非死于具体的时事,而极可能是死于对他身处其中的文化精神的失望,对于中国文化中某些无法补救的缺失的绝望。从大的历史观来看,他的死,不仅不拘泥于一些具体时务
分析:求知者,有时近于无情者;看似无情,却是至情。
话题:“有情与无情”“追求”
第一篇 人生信念李宁带伤比赛夺金牌
在奥运会上连夺3块金牌的李宁是带伤参加比赛的。1984年5月,严重的伤痛使他放弃了在南昌举行的全国体操赛。奥运会临近,伤痛稍有好转,他就参加训练,去洛杉矶后,有一天做双杠后滚翻直倒立拉臂时,一使劲,胸肌拉伤了,肩背也受伤,痛得他痉挛抽搐,攥紧拳头。可他瞒着教练,暗暗发誓:“拼吧,就是比赛后肩膀断了
第一篇 人生信念无腿飞行将军
第一篇 人生信念无腿飞行将军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阿列克谢·梅列西耶夫的飞机被击落,他在双腿受伤、冻坏的情况下爬行了18个昼夜,最后回到自己的阵地。双腿截肢后,他经过锻炼,重又驾驶歼击机作战。他很重视人的体育积极性,这种积极性对健康和精神状态都是不可缺少的。他从童年时代起就喜欢运动,喜欢划船,踢过足球,当过守门员。他停飞后每天早晨拼命锻炼,每天早晨洗冷水澡,以此预防感冒。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 作者:中学语文教学
章节数:35章 字数:1.3万字
=========================================================================
手机访问百秀网 十万本精品小说,掌上图书馆。
分析:语言大师侯宝林以他的行动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一要勤奋好学,二要持之以恒。

2020年高考热点素材:炙肘练笔

2020年高考热点素材:炙肘练笔

2020年高考热点素材:炙肘练笔
当代画家潘觐缋于上海艺专毕业后,回到家乡卖画为生。

他在恶劣的环境下刻苦练画,常十几个小时不停地练。

晚上他就在煤油灯下练画,还找到了治瞌睡的最好办法。

每当夜间作画困意缠绕,难以自制时,他就把臂膀伸到灯罩上,滚烫的煤油灯玻璃罩发出嗤的一声。

剧痛驱散了他的睡意,又提起精神继续作画。

久而久之,他的左膀肘上留下几块黑色瘢痕。

他刻苦学画作画,终获成功。

他的鱼类画,风格特异,独树一帜,蜚声中外。

分析:学习既要讲究方法,也需要毅力。

任何想投机取巧的人都不可能获得成功。

话题:刻苦成功的法则
相似的素材:
相传 ,隋代山阴(即今浙江绍兴)有座永兴寺.寺中大法师叫智永,名法极,人皆称之永禅师.智永和尚乃晋朝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世孙.他继承祖术,工于书法,但总认为自己的书法功力远远不及祖先王羲之.为此,他发愤图强,练字竟写秃了成千上万支毛笔.据说,智永和尚每当写秃1000支毛笔,便将这千支秃笔捆成一扎,装入瓮中,埋入土里,堆成坟状,并戏称之为退笔冢 .
?功夫不负有心人,智永和尚的书法终在隋代名噪四方.他晚年书《真草千字文》800余本,分送浙东诸寺院,
佛门视若珍宝.为求其墨宝,永兴寺门庭若市,连寺院门槛都被踏烂.于是,智永和尚叫人将门槛外包铁皮,这铁门槛又被无数慕名前来者踏破.最后,智永和尚便将寺院门槛改成石门槛,这石门槛自然经磨耐踏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潘觐缋的介绍
潘觐缋,国画家。

字野贤,别署江淮画鱼人。

一九一七年二月十七日生于泰县俞垛(今泰州姜堰市俞垛镇)。

一九三七年夏考入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汪亚尘等名家。

一九四一年上海新华艺专毕业后曾从事中等艺术教育。

一九四七年始一度以卖画为生。

一九四九年任泰州人民教育馆文艺组副组长。

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民盟江苏省书画会副会长、泰州文联副主席、泰州市美术协会主席、泰州市书画院副院长等。

二级美术师。

一九九六年逝世。

潘公生前性喜钓鱼、养鱼、观鱼,深谙鱼类的生活习性。

其绘画生涯发轫于上世纪四十年代,从师于汪亚尘、姜丹书、唐云等前辈,得过徐悲鸿、潘天寿等名家指导。

早年在上海新华艺专习画时,深得画鱼名家汪亚尘先生法乳,与鱼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毕业后回家乡从教,兼画花鸟。

建国前夕旅居泰州,以卖画兼职教书维生。

后进文化馆从事美术工作,直至退休。

为直观地体察、采集金鱼的外形风貌,潘公浸沉于缸盆之间,或清缸、净盆;或换水、捞虫,闲观鱼趣,乐此不疲。

其创作达到“非鱼而知鱼之乐”的境界,终以画鱼名世。

潘公笔下以鱼类为主要题材的花鸟画,五十年代初即为北京、上海、长安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后应邀在南京、扬州、厦门、武汉、青岛等地举办个人画展。

数百幅画作被国内报刊选用,在美国、西德、加拿大、新加坡以及香港地区深得各界人士好评,并有《国画鱼类画法》等专著存世。

一九七五年,著名篆刻家、书法家钱君陶为潘公治印两方,“江淮画鱼人”自此闻名。

画鱼之难,在于画得鱼犹在水。

张大千说过:要能表现出鱼在水中悠游的样子,才算是体会入微。

潘公一改历代鱼类画家以俯视法入画的套路,从正面、侧面、背面乃至反面摹写金鱼形态。

画游鱼,不管是停定缸盆时的悠闲自在,还是摆劲韧之翼出没于藻间的舒缓灵动,抑或是拖轻柔之纱穿梭于同类时的组合转换,均构图严谨,笔墨简洁,穿插巧妙,且不把鳞、鳍等物画得过于仔细、死凿,而是若有若无、若隐若现,虽然不画水,但有宛在水中的感觉。

诗人贺敬之观看潘公鱼画后赞叹:画中鱼很有动感,就像是在水中。

鱼画之美,在于画出鱼尾的动势。

潘公画鱼从尾画起,以尾定势,形成独特的鱼画风格。

水中婀娜多姿的金鱼,月影中悠然自得的鲤群,追逐嬉戏的花斑鳜鱼,鱼尾处淡墨轻扫,给人以自然飘动之感。

不同角度、不同幅度、不同游向、不同动势的游鱼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更有那与鱼水相依的蛙、蟹、鸭、白鹭、翠鸟和碧荷红莲、三两绿藻等,疏密虚实、水感极强,令人心旷神怡。

一九八七年,由泰州书画院编辑,香港联华出版印刷公司出版的《江淮画鱼人潘觐缋画集》,收录潘公的百幅精品画作。

国防部长张爱萍、著名艺术大师刘海粟、上海画院名誉院长唐云为画集题字。

江苏省文联主席、作家李进在为画集撰写的序言中,借邑人郑板桥自题诗,略作修改以赠潘公,诗云:四十年来画鱼姿,日间挥洒夜间思,非鱼我却知鱼乐,画到生时是熟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