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原因是什么

患有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原因是什么
患有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原因是什么

患有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原因是什么

一个家庭孩子的出生带来的是种种喜悦,但是现在人们的饮食越来越不安全和环境的污染,让越来越多的孩子患有各种先天性的疾病,比如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就是其中一种。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一般在婴儿或者儿童期就可以发现,尤其是女孩儿的患病率更是要高出男孩儿。那么孩子为什么患有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呢?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发病原因,尚存争议,多数学者认为本病与先天性胆胰管合流异常、胆总管远端梗阻有关。

1.先天性胰胆管交界部发育畸形

形成合流异常,所谓合流异常是指胰胆管汇合部位不在十二指肠乳头,而在十二指肠壁外或汇合部形态和解剖的先天性畸形。如胚胎期胆总管、胰管未能正常分离,导致胰管和胆总管远端异常连接,结果使胰液反流入胆总管,引起胆总管反复发生炎症破坏其管壁的弹力纤维,使管壁失去张力而扩张,部分患儿因胰管内压升高引起复发性急性或慢性胰腺炎。

2.胆道发育不良

在胚胎期原始胆管上皮细胞增殖不平衡,如远端过度增生,则在贯通空泡化时,远端出现狭窄近端扩张而形成此病。胆总管壁先天性弹力纤维缺乏,在胆管内压增高时,即逐渐扩张,其远端并无阻塞存在。

3.病毒感染

近年来,通过组织病理的改变,发现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腺病毒等均可引起胆管腔阻塞或管壁变薄弱,产生胆管的畸形。

4.神经分布异常

有些学者通过检测婴儿、胎儿胆总管的神经分布,与胆总管扩张症患儿远端狭窄段神经节细胞分布进行比较,患儿狭窄段神经纤维束与神经节细胞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故认为胆总管扩张发生与胆总管远端神经丛及神经节细胞分布异常有关。

其实不管孩子为什么患有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作为家长的我们首先要带孩子去进行其他并发症的排查,要知道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一般都会伴有其他部位病变的。另外提醒各位准妈妈,如果

是孩子出生之后黄疸比较严重,要注意给孩子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以排除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外科治疗论文

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外科治疗【摘要】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临床特征与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手术治疗成人胆总管囊肿18例资料。结果:全组病例术前均行b超、mrcp检查, mrcp确诊率为100%。15例患者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nx-y吻合术,3例行lilly手术。术后发生胆管炎2例,胆漏1例,经非手术治疗治愈。1例术后反复胆道感染,行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随访患者均能恢复一般的体力劳动,未发现癌变病例;结论:b超是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首选检查,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nx-y吻合术是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首选术式。 【关键词】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诊断;外科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028-01 adult congenital choledochal cysts surgical treatment li tao (in general surgery department two of shangqi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henan province)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dult congenital choledochal cyst: clinical features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2008january to 2011june operation in treatment of adult choledochal cyst in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17-04-12T16:11:14.71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3期作者:翁燕恋江华洁 [导读] 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对包括术前细致的心理护理和完善的术前准备。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外科福建省厦门市 361003 摘要: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对包括术前细致的心理护理和完善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地病情观察,并对预防出血、胆瘘等并发症发生而制定的一系列健康指导,效果满意。 关键词: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围手术期;健康教育 【Abstract】 Discussion of congenital bile duct cysts of perioperative health education,including detailed preoperative 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perfect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postoperative close observation to the illness,and to prevent complications such as bleeding,biliary fistula occurred and formulated a series of health guidance,the effect is satisfied. 【Key Words】Congenital choledochal cyst;Perioperative period;Health education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又称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症,为先天性肝胆系统囊肿中最多见的一种疾患。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婴幼儿最多,是小儿外科常见的胆道畸形,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黄疸和肿块,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而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早已成为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标准术式[2]。选取我科于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30例,均采取该种术式。我科护士于患儿住院期间对患儿及家属采用语言教育和非语言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方式[3],因人、因时、因需[4]将健康教育应用于临床护理中,使患儿及家属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手术康复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病例资料 选取30例均实施手术治疗患儿,其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2.5个月-8岁,均有父母等家属陪同。30例均实施手术治疗,术后均无并发症,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长7-14天。 2.健康教育措施 2.1 入院宣教详细介绍病房环境、院内的管理制度[5],介绍责任护士、护士长及经管医生,减轻患儿及家属对陌生环境的焦虑不适。入院时及时安抚患儿,安慰家属,面带微笑,规范用语,充分满足其归属感,从根本上增加患儿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并告知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病人权利及义务等,并发放疾病健康教育小手册及预防跌倒坠床宣教单,指导患儿及家属学会六步洗手法。 2.2 术前宣教 2.2.1 心理护理由于患儿及家属对手术普遍存在恐惧心理,担心手术中可能出现各种意外及手术效果不满意等,尤其是患儿家属担心其年龄小不配合或者承受不住麻醉及手术的打击。因此应对较小患儿多给予关怀及爱护,与较大患儿做好沟通工作,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鼓励,主动与家属多交流,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及手术注意配合事项、成功案例等,从而减轻患儿和家属的心理负担,增强信心,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 2.2.2 完善相关检查项目除抽血检查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凝血四项等,还须完善心电图、胸片、B超、CT检查及其他针对性的特殊检查。需告知家属各项检查的目的及注意配合事项,并均安排陪检人员,将检查结果第一时间知会家属,教会家属及患儿泰然应对。 2.2.3 营养护理指导家属做好营养支持,宜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低脂饮食,并详细介绍饮食的目的及种类,必要时给予静脉高营养疗法。 2.2.4 消炎及保肝讲解术前用药目的、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好处,同时告知注意补充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K,以改善凝血机制,减少术中出血,必要时遵医嘱予保肝治疗。 2.2.5 详细讲解一般术前准备①术前一天备皮、备血、标记手术部位,特别注意消毒脐部皮肤;术前一晚及术前清洗结肠以减轻腹胀,避免术中损伤,利于手术伤口恢复。②预防感冒、发热等,指导家属保持病房空气新鲜,每日通风两次,每次30min以上,并减少探视。③避免患儿剧烈运动,防止囊肿破裂;指导患儿穿柔软宽松棉质衣裤,勤剪指甲、趾甲,避免搔抓皮肤,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减轻瘙痒。④按医嘱准备好手术药品及物品,并告知家属其目的。 2.3 术后宣教 2.3.1 呼吸道管理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全麻未完全清醒时,应局部垫高约15°,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术后1d指导进行床上翻身拍背及咳嗽、咳痰方法,有雾化吸入患儿应告知家属其意义及配合事项。此外,应密切配合观察面色、口唇及四肢末梢颜色、温度等,及时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及呕吐物,以防窒息或误吸。术后当天常规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及心电监护,应告知患儿及家属其目的及注意事项,必要时动态监测血气变化。 2.3.2 监测体温术后3天内易出现吸收热,如体温未达到38.5℃,应指导物理降温;如超过38.5℃,应通知医生及时给予药物降温。应告知家属各种处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安抚家属及患儿,并告知随时注意患儿体温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护士测量体温。 2.3.3 切口护理的宣教指导家属保持患儿切口敷料清洁干燥,避免污染及搔抓。全麻清醒后6h可给予平卧位,向家属宣教半卧位的意义。告知家属术后出血的指征,如切口敷料渗血渗液或患儿哭闹不安,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2.3.4 观察腹部体征由于手术及麻醉的影响、术后卧床活动量少,患儿易出现呕吐、腹胀,故术后注意保持胃肠减压通畅,严格禁食水时间,观察患儿排气排便情况,鼓励患儿适当活动促进肠功能恢复,必要时予开塞露通便。 2.3.5 引流管的宣教术后常规留置胃管、腹腔引流管及尿管,应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告知患孩及家属留置各种引流管的目的及注意事项,防止打折、扭曲、受压及堵塞等,要防止患儿拔除引流管,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⑴有效的胃肠减压可排出胃内积液积气,减轻腹胀,利于伤口愈合,也利于肠蠕动恢复,减少肠粘连等并发症发生。待胃肠功能恢复,即可拔除胃肠减压管,在留置期间,应每小时抽吸胃液1次,并予口腔护理1天2次,防止口腔感染。如患儿出现呕吐或引流量少时,及时通知护士处理。⑵告知留置腹腔引流管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嘱其每日由近端向远端挤压引流管2次,注意观察引流液有无明显增多或减少的情况,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处理。⑶术后妥善固定及放置尿袋,尿袋应低于患儿腰部,防止逆流感染。留置期间应指导家属注意患儿尿液情

医院临床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手术方案及手术图谱

文档序号:XXYY-SSTP-001 文档编号:SSTP-20XX-001 XXX医院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术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术 Resection of Congenital Choledochal Cyst 【适应症】 1.成人或儿童先天型胆总管囊肿。 2.怀疑或已有恶变的胆总管囊肿。 3.曾作过囊肿内、外引流术者。 【术前准备】 1.控制感染,纠正营养不良和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2.黄疸病人,补充维生素K,并纠正凝血酶原时间。 3.曾做囊肿内或外引流手术者,需作肠道准备。 4.术前行MRCP或ERCP,以了解病变类型。 【麻醉】 气管插管麻醉或持续硬膜外麻醉。 【体位】 仰卧位,右季肋部垫高。 【手术步骤】 1.切口:右肋缘下斜切口或右上经腹直切口(图1)。 2.探查:明确胆道扩张类型及范围,如囊肿属囊状扩张型,与周边粘连不重时,即行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如粘连严重,与门脉、肝动脉及胰腺分不清时,改行Lilly式囊肿内膜下剥离,胆道重建术。 3.游离胆囊:从肝床上游离胆囊后,有利于囊肿切除

的操作(图2)。 4.显露囊肿:行Kocker切口,充分游离十二指肠及胰头,显露囊肿下端,分离粘连,尤其注意肝动脉及门静脉,了解囊肿左右、上下的关系。检查囊肿是否有结石、恶变,必要时行活检。如术前未做MRCP或ERCP,此时可行胆道造影,进一步了解囊肿情况及胰管交汇情况(图3)。 5.切除囊肿:解剖出左、右肝管,使囊肿与门脉、肝动脉分开,于漏斗部切断胆总管下端,远端用1号丝线缝扎,于左、右肝管交界下1~1.5cm切除(图4、5)。 6.Lilly式囊肿内膜下剥离:于囊肿前壁置4根缝线,在囊肿前壁、内壁及侧壁做横切口(图6);保留囊肿的后下壁,于切线处的一角选择分离面,将囊肿的后壁分为较薄的外层和较厚的内层,用小血管钳沿此层面剥离直至切口的另一侧,完成囊壁一周的切口(图7);用钝、锐剥离法交替游离囊肿,上至肝总管,下至囊肿漏斗部,完整切除囊肿(图8)。 7.Roux-Y空肠襻的制备:选择距Treitz韧带10~15cm 处断空肠及系膜,1号丝线连续缝合关闭远端空肠,于横结肠系膜无血管区剪开,将远端空肠经此孔送入肝门部以备吻合(图9)。 8.胆道重建:重建胆道前,检查左、右肝管有无狭窄,如有需先行纠正。距空肠缝闭端2~3cm处肠系膜对侧缘切开空肠,切口与肝管口径相似;1号丝线全层缝合(图10),

小儿胆总管囊肿的围手术期护理

小儿胆总管囊肿的围手术期护理 发表时间:2012-03-23T15:38:52.7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期供稿作者:武春玲高学琴[导读] 目的探讨胆总管囊肿的治疗及护理体会。 武春玲高学琴(宁夏医科大学附属总院小儿外科宁夏银川750004)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0297-02 【摘要】目的探讨胆总管囊肿的治疗及护理体会。方法根据胆总管囊肿治疗的特点和要求提出围手术期护理及健康宣教。结果2010年10月-2011年10月9例患儿行囊肿-空肠Roux-Y吻合术,方法安全,疗效确切,同时做好围手术期护理,使患儿早日康复。结论对胆总管囊肿患儿积极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及健康宣教,可以使患儿早日康复。 【关键词】胆总管囊肿围手术期护理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是小儿外科常见的胆道畸形,又称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婴幼儿期发病者占2/3,男女之比为1:(3-4)[1]。我科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该病患儿9例,全部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9例,男6例,女3例。其中35d-2岁7例,2-5岁2例。全部病例均有间歇性腹痛,其中有黄疸者4例,腹部触及肿块者6例,黄疸并腹部肿块1例。全部行囊肿切除,肝总管空场Roux-Y吻合术。术后治疗效果满意。 2 围手术期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因患儿来到医院,对新环境感到陌生,对医护人员有恐惧心理,不愿接近医护人员,责任护士应主动接近患儿,取得信任,消除其精神上的不安,主动配合治疗,告知家长治疗计划及各项操作的意义。给患儿以安慰,有利于健康的恢复。 2.1.2病情观察注意患儿的安全,必要时加床栏,防止坠床,导致外伤或囊肿破裂[2]。 2.1.3改善机体营养状况该组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常伴有低蛋白血症,贫血等。应保肝治疗,静脉补充葡萄糖,维生素C,维生素K等,还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类饮食。为提高手术耐受力及利于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可少量多次输新鲜血.血浆.氨基酸.白蛋白。 2.1.4控制感染胆总管囊肿患儿常常因为胆汁排出不畅导致胆道感染,出现发热.腹痛.黄疸,应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菌群失调。高热时应采取降温措施,防止高热惊厥;如出现腹痛,应及时用解痉药物缓解疼痛,同时要注意疼痛发作时保护患儿不要坠床或摔伤;有黄疸的患儿,会引起全身瘙痒,易造成皮肤损伤,尤其是腹部皮肤损伤,会影响手术切口,所以入院时给剪指甲,以后每周剪一次,每日用温热清水擦洗全身,以减轻皮肤瘙痒,擦洗时预防感冒。 2.1.5术前准备完善术前检查,遵医嘱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及维生素Vk1,做交叉配血试验。术前备皮,清洁肠道,禁食水6~8h,于术前1h留置胃管。婴幼儿禁食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饥饿.哭闹,发生低血糖.脱水.发热而影响手术,所以术前6h可进一次流食,同时静脉补充葡萄糖,以增加能量。 2.2术后护理 2.2.1 全麻后护理由于小儿手术时难以配合,麻醉方式多采用全麻,麻醉未清醒前,采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误吸造成窒息或肺部感染。同时给予吸氧,氧浓度2L/min,提高氧饱和度。进行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并记录,准确记录24h出入量。 2.2.2 伤口护理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注意伤口有无红肿,渗液,引流口处有无胆汁样液体渗出,根据年龄应适当固定四肢以防抓脱伤口敷料及引流管。 2.2.3 胃肠减压的护理术后持续胃肠减压4~5d且一定要保持胃管的通畅。有效的胃肠减压是缓解术后腹胀.保证吻合口愈合和防止吻合口瘘的重要措施,选用胃管粗细.长度要适宜.并准确记录胃液的量及性质。如果胃管内有大量咖啡样液流出,应考虑有急性胃黏膜病变的可能,甚至发生应激性溃疡,因为该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加上禁食使胃酸分泌增多。我科常规应用胃酸抑制剂西咪替丁加生理盐水给予预防性治疗。效果良好,无1例应激性溃疡发生。每日口腔护理2次,防止口腔炎的发生。如果胃肠引流液减少,肠蠕动恢复后即可拔出胃管。 2.2.4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其通畅,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等,防止引流管扭曲.打折,定期更换引流袋,并严格无菌操作。翻身及下床活动时,引流袋不可高于引流口,防止逆流。术后24h内引流液为淡血性液,一般不超过100ml,以后逐渐减少,72h后可拔出。 2.2.5 体温护理患儿术后多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反应,术后前3d体温波动在37-38.5℃,有时可达39℃以上。术后第4天体温逐渐下降,如果第3天后,体温反而上升或术后体温持续39℃以上,提示有感染的可能,应与医生联系,检查伤口及腹部情况,检查有无感染及胆瘘的发生。对术后反应性发热的患儿,体温在38℃以下者,一般不作特殊处理。若体温在38℃左右,采用温水擦浴或药物降温贴效果较好,体温在39℃以上易发生高热惊厥,应及时处理。 2.2.6 静脉营养及饮食护理禁食期间,肠功能未恢复时需要静脉补充足够的营养物质,如间断少量输新鲜血、交替输入白蛋白,氨基酸及脂肪乳、维生素及电解质等适量。补液速度宜慢,避免单位时间内输液过量引起肺水肿等并发症。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可拔除胃管,让病人少量多次饮水,观察有无腹胀、呕吐等不良反应,给予清淡流质饮食,2-3d后改为半流质饮食。以低脂高能、富有营养、少食多餐为原则,持续2-3d后改为普食。 3 健康宣教 3.1 加强卫生宣教使新生儿消化道畸形能尽早发现,以获得早期的诊治,强化对小儿饮食安全卫生的监护。 3.2 教会家长对术后患儿的生活护理,包括保温、哺乳方法及异常征象的判断,掌握健康育婴知识。 3.3 继续给家长以心理支持,瞩家长定期复诊,若患儿有异常,能随时就诊。

超声诊断小儿胆总管囊肿及其临床意义

超声诊断小儿胆总管囊肿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小儿胆总管囊肿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小儿胆总管囊肿的概述,分析超声诊断依据、诊断方法及鉴别诊断。结果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能准确辨别先天性胆管囊肿的位置、大小及内部结构,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结论超声诊断相较于其他方法,在诊断小儿胆总管囊肿上具有其临床价值。 标签:超声;胆总管囊肿;儿科 1 临床概述 小儿胆总管囊肿多为先天性疾病,是胆总管局部或全部囊性扩张性病变。本病多见于婴幼儿和青少年,性别上多发于女性,男女比例大致为1:3。可发生于胆总管的任何位置,尤多见于胆总管中上段。而胆总管先天性发育异常、胚胎期胰胆管分化异常引起胰胆管合流异常、胆总管远端狭窄及Oddi括约肌异常为本病的综合致病因素[1]。其临床表现为腹痛、黄疸、腹部包块等典型症状。近年来同时具有上述“三联征”者少见,据统计仅占10%~20%[2],而常以其中1~2种表现就诊。因此,单凭临床表现,诊断该疾病十分困难。 2 超声诊断依据 小儿胆总管囊肿发病多由于上述综合因素作用下,胆总管远端梗阻、狭窄导致胆汁淤积,胆总管内压力增加,形成胆总管囊状扩张、胆总管憩室样膨出及胆总管远端乃至肝内胆管扩张。上述病理改变为超声诊斷本病提供了良好的声学条件。 超声检查过程中,在肝脏与胆道系统中首先显示肝内胆管不同程度扩张,进而向下扫查而显示胆总管扩张,据超声显示肝内胆管、胆总管扩张的程度与范围,可判断胆道梗阻的位置,根据胆道系统扩张的形态及其狭窄段回声特点可判断胆道梗阻的病因,从而为临床诊断本病提供重要依据[1]。 3 胆总管囊肿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早期借助X线钡餐造影诊断胆总管囊肿,但此检查为囊肿压迫之间接征象,只适合囊肿较大者,对囊肿小者则无阳性表现。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曾作为确诊本病的手段,该检查可了解囊肿大小及肝内胆管扩张情况,但患儿检查时需要麻醉,又具创伤性和穿刺失败的可能,故在儿科应用较少[4]。 因此B超诊断凭借其经济、方便、准确,且无创伤性,设备普及、检查方便、报告迅速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该病的诊断。超声检查不仅能明确患儿梗阻性黄疸的病因,准确检测囊肿的大小与范围,清晰观察囊肿形态及其内部回声特点,有无并存的肝内胆管囊肿及囊肿与胆管的通道口等进行声像图分型,同时尚可观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术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术 Resection of Congenital Choledochal Cyst 【适应症】 1.成人或儿童先天型胆总管囊肿。 2.怀疑或已有恶变的胆总管囊肿。 3.曾作过囊肿内、外引流术者。 【术前准备】 1.控制感染,纠正营养不良和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2.黄疸病人,补充维生素K,并纠正凝血酶原时间。 3.曾做囊肿内或外引流手术者,需作肠道准备。 4.术前行MRCP或ERCP,以了解病变类型。 【麻醉】 气管插管麻醉或持续硬膜外麻醉。 【体位】 仰卧位,右季肋部垫高。 【手术步骤】 1.切口:右肋缘下斜切口或右上经腹直切口(图1)。 2.探查:明确胆道扩张类型及范围,如囊肿属囊状扩张型,与周边粘连不重时,即行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如粘连严重,与门脉、肝动脉及胰腺分不清时,改行Lilly式囊肿内膜下剥离,胆道重建术。 3.游离胆囊:从肝床上游离胆囊后,有利于囊肿切除的操作(图2)。 4.显露囊肿:行Kocker切口,充分游离十二指肠及胰头,显露囊肿下端,分离粘连,尤其注意肝动脉及门静脉,了解囊肿左右、上下的关系。检查囊肿是否有结石、恶变,必要时行活检。如术前未做MRCP或ERCP,此时可行胆道造影,进一步了解囊肿情况及胰管交汇情况(图3)。 5.切除囊肿:解剖出左、右肝管,使囊肿与门脉、肝动脉分开,于漏斗部切断胆总管下端,远端用1号丝线缝扎,于左、右肝管交界下1~1.5cm切除(图4、5)。 6.Lilly式囊肿内膜下剥离:于囊肿前壁置4根缝线,在囊肿前壁、内壁及侧壁做横切口(图6);保留囊肿的后下壁,于切线处的一角选择分离面,将囊肿的后壁分为较薄的外层和较厚的内层,用小血管钳沿此层面剥离直至切口的另一侧,完成囊壁一周的切口(图7);用钝、锐剥离法交替游离囊肿,上至肝总管,下至囊肿漏斗部,完整切除囊肿(图8)。 7.Roux-Y空肠襻的制备:选择距Treitz韧带10~15cm处断空肠及系膜,1号丝线连续缝合关闭远端空肠,于横结肠系膜无血管区剪开,将远端空肠经此孔送入肝门部以备吻合(图9)。 8.胆道重建:重建胆道前,检查左、右肝管有无狭窄,如有需先行纠正。距空肠缝闭端2~3cm处肠系膜对侧缘切开空肠,切口与肝管口径相似;1号丝线全层缝合(图10),吻合应无张力、无扭曲。距此胆肠吻合口下60cm处,行近端空肠与空肠端侧吻合(图10、11)。 9.引流:于胆肠吻合口下方置一双套管。 【术后处理】 1.半坐位。利于引流及膈肌运动,减少膈下脓肿及肺部感染的发生。 2.联合应用抗生素。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完整版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为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畸形。其病变主要是指胆总管的一部分呈囊状或梭状扩张,有时可伴有肝内胆管扩张的先天性畸形。女性发病高于男性,约占总发病率的60%~80%。此症又称为胆总管囊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原发性胆总管扩张等。随着对此症研究的深入,发现除了胆总管的囊性扩张之外,约有半数的患者仅表现为胆总管的梭形或圆柱形扩张,而非巨大的囊肿。另外除了肝外胆总管的扩张外,约1/4的病例同时合并有肝内胆管的扩张。 1 2 3 4 5 6 7 病因 病因仍未完全明了,曾有胚胎期胆管异常学说、病毒感染学说、胆总管远端神经、肌肉发育不良学说等。上世纪60年代末Babbitt提出与胰胆管合流异常 存在密切联系,特别是70年代后日本学者古味信彦(KomiNobuhiko)创立胰胆 管合流异常研究会,将有关研究推向深入后,胰胆管合流异常在先天性胆管扩 张症的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目前,大多数学者认 为这是一种先天性疾病。 1.胆道胚胎发育畸形

肝外胆管系统的形成多在胎儿第5至7周。此时胆道系统管内的细胞增生,形成实性细胞索,后空泡形成并融合成胆道的管腔。如果某部分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在空泡化再贯通时远端狭窄而近端过度空泡化就可能形成胆管的扩张。也有学者提出胰胆管合流向十二指肠远端开口异位是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病理改变之一,提示此病变可能是胰胆管合流共同通道延长的病因。 2.胆总管末端梗阻 由于胆总管末端梗阻,排出不畅而导致胆总管的近端继发性扩张。 3.胆总管远端神经、肌肉发育不良 有学者发现先天性胆管扩张症胆总管远端管壁缺少细胞,提示神经节细胞的缺少可能导致胆总管节律性运动降低、而远端肌肉功能性或结构性发育不良可能引起胆总管的梗阻、胆汁排出障碍、近端胆道内压力上升,最终引致不同程度的胆管扩张。我国学者进行的相关研究中也发现胆总管囊肿末端狭窄部位的肌层有明显增厚、且神经节细胞异常。 4.遗传性因素 尽管没有证据证实本病有肯定的遗传途径链,但国际上及国内均有发病的报道。笔者进行过同患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48岁父亲与11岁女儿的。 5.胰胆管合流异常致病学说 1916年日本学者木积对一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者进行剖检时,发现扩张的胆总管下端存在胰管与胆管过长的共同通道,而首次提出了胰胆管合流异常的概念。后来,60年代末与70年代初,美国Babbitt、日本古味信彦对胰胆管合流异常的病理改变及与本症的关系进行了更为详尽的研究,而提出胰胆管合流异常致病学说。作者也曾进行过胰胆管合流异常及胆总管远端狭窄的动物模型实验,成功制成胆管扩张的动物模型,提示胰胆管合流异常引致向胆道内反流,而最终导致胆管扩张,这些研究都支持胰胆管合流异常的致病学说。 6.多种因素合并致病学说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手术治疗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胃肠外科,辽宁沈阳110001 E-mail:mingdong@https://www.360docs.net/doc/7b2793135.html, 述评 文章编号:1005-2208(2012)03-0183-03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手术治疗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田雨霖 【摘要】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是指肝内、外胆管单独或联合的先天性发育异常,多发生于女性,常在婴幼儿期发现。随着医学影像检查在临床应用,少数于成年期发现确诊。先天胆管扩张症多发生于胆总管,并呈梭形扩张,最多见者为I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扩张的胆管内胆汁淤滞潴留,可并发胆管炎、结石、穿孔,少数囊壁发生恶变。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于成年期一经确诊,无论症状轻重,如无手术禁忌证均应手术治疗。目前主张,除非有特殊的适应证,不宜采取内引流或外引流术。彻底切除囊肿,重建肝外胆道是根治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标准术式。 【关键词】先天性胆管扩张症;胆总管囊肿 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志码:A Several issues i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congenital biliary dilatation TIAN Yu-lin.Depar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the First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Shenyang110001,China Abstract Congenital biliary dilatation(CBD)is the disease that the intrahepatic bile duct or extrahepatic bile duct has congenital development abnormalities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It mostly occurs in women,often found in early childhood.As the applications of medical imaging in clinical,a few had the diagnosis in adulthood.As occurred in the common bile duct with spindle-shaped expansion,CBD was called congenital choledochal cysts previously.The bile retention in the expansive bile duct may be complicated by cholangitis,stones, perforation and malignancy of cyst wall.Congenital choledochal cysts in adulthood without surgical contraindications,once diagnosed,regardless of the severity of symptoms,should be taken a surgical treatment.Currently stand,unless there are special indications,it should not be taken internal drainage or external https://www.360docs.net/doc/7b2793135.html,plete removal of the cyst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extrahepatic bile duct is the standard operation to congenital choledochal cysts. Keywords congenital biliary dilatation;common bile duct cyst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类型繁多,手术方法各异,其中临床上最多见的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I型,即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ongenital choledochal cyst,CCC),本文仅就成年期CCC 手术治疗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1术前影像检查 B超是第一线筛选检查方法,发现与确诊率约为90%,不足之处为切面检查不全面,并难以提示胰胆管汇合形态。CT,尤其是螺旋CT以及3D CT胆道成像,可明确的显示胆管扩张的部位、程度、范围和胰胆管汇合情况。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不需要造影剂,能清晰地显示胆管扩张的程度、范围,胰胆管汇合方式、形态。对于明确病变类型及手术方式选择提供重要依据,为术前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虽然可明确病变类型及胰胆管汇合情况,但为有创性检查,有诱发急性胰腺炎及胆管炎的可能性,一般不主张作为常规的检查方法。如果怀疑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IV型[肝内外胆管囊性扩张(含Caroli病)]和V型[肝内胆管扩张(Caroli病)]时,应禁止使用ERCP检查,因此种检查必然带来肝内囊肿感染,造成灾难性后果[1]。 若为再次手术的病人,应全面了解原手术方式(手术记录复印件)、术后经过。若进行过消化道改道手术,还应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对有梗阻性黄疸,肝内胆管扩张的病人,如无禁忌证应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 2手术适应证与术式选择 CCC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 2.1囊肿外引流术只适合于全身状态极差或并存严重其他疾病,不能耐受较复杂的手术;或用于抢救治疗,如合并重症胆管炎、囊肿破裂腹膜炎等,以及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术前准备。 2.2囊肿内引流术20世纪70年代前囊肿十二指肠吻合术和囊胆空肠Roux-en-Y吻合术曾是CCC主要采取的术式。由于内引流后囊腔压力降低,囊壁塌陷引流不畅。并由于胰液及肠液反流,术后容易发生胆道逆行感染、结石形成以及囊壁癌变,再手术率高达66%[1]。80年代起除特殊的适应证外,内引流术基本被废弃。 2.3囊肿切除术囊肿彻底切除肝外胆道重建是CCC根 · ·183

胆总管囊肿手术注意事项

胆总管囊肿手术注意事项 胆总管囊肿,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已经确诊应该立即手术,胆总管囊肿多属于先天畸形。婴儿儿童表现为黄疸及腹痛腹部包块,发现及时做手术幼儿的体力恢复快。手术创口小一般无风险,饮食多以流食和清淡为主。要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喂食,胆总管囊肿手术在国内已经很成熟。 症状体征: 胆总管囊肿的临床表现取决于胆总管远端的梗阻程度,梗阻越严重,表现的症状越重,出现症状越早。在不同的发病年龄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新生儿及幼儿通常表现为腹部肿块、梗阻性黄疸和白便。在严重梗阻的病例,可以表现为类似于胆道闭锁的表现,如严重的黄疸和白色大便,有些表现上腹部巨大包块而不伴有黄疸。年长儿通常表现为典型的三联症,即腹痛、腹部肿块和黄疸,以腹痛为主,而发热和呕吐也有发生。腹痛类似于复发性胰腺炎的症状,同时有一部分病例伴有血清中有高浓度的胰淀粉酶。成人期发病的病例,一般胆总管扩张的程度轻,主要表现为

腹痛和慢性胆囊炎症状,一部分病人发展为胆囊癌,是由于返流的胰液在胆囊内浓缩刺激胆囊粘膜致使最终恶变发生。 治疗方式: 通过近年来大宗病例经验总结,人们对于胆总管囊肿治疗方法趋于统一。过去治疗胆总管囊肿患儿所采用的囊肿内引流术和囊肿切除肝管十二指肠吻合术,由于术后囊内感染、吻合口狭窄、结石形成、胃液返流甚至癌变等并发症发生率高,已被弃用。目前主张,无论患儿的年龄大小或者症状的轻重,囊肿彻底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是根治胆总管囊肿的标准术式。术前及术中详细的了解患儿整个胰胆道系统的改变情况,同时处理肝内胆管和胰管及共同管的异常病变,是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1)囊肿全层切除术 婴幼儿病史短,胆总管呈囊肿形扩张多见,囊肿壁通常很薄,门静脉周围炎症轻,组织粘连不重,可行囊肿全层彻底切除。 2)囊肿内膜切除术 如果患儿病史长、反复发生囊肿感染时,囊肿有时会与周围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穿孔诊断及手术现状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穿孔诊断及手术现状 陈思(综述);张明满(审校) 【期刊名称】《医药前沿》 【年(卷),期】2016(006)022 【摘要】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穿孔是胆总管囊肿的严重并发症,是小儿急性腹膜炎的重要原因,除一般临床症状,全身中毒症状重,引起严重后果。由于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常致漏诊、误诊发生。常用辅助检查包括腹腔穿刺抽液,B 超、C T等。目前常用治疗手段为手术,1期根治术:胆总管囊肿切除加胆道重建术,即胆总管-空肠R-Y吻合术;分期手术:1期行引流术,3~6个月后再行2期根治术;使用腹腔镜Ⅰ期行引流术,可为二期根治术创造更好解剖条件。%Congenital bile duct cysts perforation is a common bile duct cyst of serious complications, is the important reason of children acute peritonitis. Due to the lack of specific clinical symptoms often cause of missed diagnosis and misdiagnosis. Commonly used auxiliary examination include:abdominal puncture pumping fluid, B ultrasonic, CT, etc. At present commonly used treatment for surgery. 1 radical prostatectomy:common bile duct cyst resection with biliary revascularization. Drainage, staging surgery:1 line again 2) 3~6 months after radical prostatectomy. Using laparoscopic drainage, can create better for the second phase of radical dissection. 【总页数】2页(15-16) 【关键词】胆总管囊肿;穿孔;诊断;手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