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有哪些症状?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症状,尤其是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早期症状,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有什么表现?得了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会怎样?以及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有哪些并发病症,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常见症状:厌食、胆道闭锁、胆道梗阻、尿暗黑色、钝痛*一、症状一、症状症状多出现于儿童和成年期,据统计25%的病例在生后第1年作出诊断,60%在10岁前作出诊断,23%是在40岁以上才作出诊断,年龄最大者为78岁。
临床表现为间歇性上腹痛、右上腹肿块和黄疸,称为胆总管囊肿三联征,但仅占总数的1/3。
55%~60%的病例有腹痛,60%~75%有肿块,65%~80%有黄疸。
临床表现颇不相同,可以完全不痛,或为上腹部能耐受之钝痛,甚至是右上腹剧烈绞痛。
黄疸是最常见的症状,在儿童往往为最先注意到的症状,可为间歇性或进行性;婴儿进行性黄疸,应考虑到先天性胆道闭锁。
黄疸重者可有皮肤刺痒、粪便灰白,尿暗黑色为胆汁尿的表现,黄疸程度与胆道梗阻和感染程度有直接关系。
上腹或右季肋部可触及肿物,大的可占全右腹部,扪之有囊性感,固定不活动,小型囊肿可稍有移动。
发生感染后,则出现明显触痛和反跳痛。
如果是十二指肠内胆总管膨出,则同时有十二指肠梗阻症状。
此外,尚可出现恶心、呕吐、厌食、腹泻以及体重减轻等,发生感染则有寒战、发热、白细胞计数增加。
二、诊断根据患儿幼年起间歇出现典型的腹痛、黄疸、腹部包块三大症状应考虑本病,但部分不具有三大症状,需结合实验室检查、腹部B超、CT和胆道造影等做出诊断。
*以上是对于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并发症,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常见并发症:黄疸*一、并发病症最常见的是黄疸,在儿童往往为最先注意到的症状,可为间歇性或进行性。
黄疸重者可有皮肤刺痒、粪便灰白,尿暗黑色为胆汁尿。
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科普讲座PPT

什么病的发生与胚胎发育期胆道的形成有关,可 能由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引起。
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突变可能与此病的发生有关 。
什么是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流行病学
该病相对少见,男女发病率相似,通常在出生后 或婴幼儿期被诊断。
术后还需定期随访,以确保胆道的正常功能。
如何治疗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手术方式
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胆道囊肿切除和胆道重建等 。
手术方案需根据囊肿的大小、位置及患者的具体 情况来制定。
如何治疗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术后护理
术后需关注恢复情况,包括饮食、运动及定期复 查。
患者需遵循医嘱,避免剧烈运动和不当饮食。
如何预防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健康教育
家长应增强对该病的认识,关注儿童的健康 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通过健康教育可提高对疾病的警惕性,减少 并发症发生。
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前景 如何?
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前景如何? 预后情况
若及时手术治疗,预后一般较好,多数患儿可恢 复正常生活。
长期随访有助于发现潜在问题,确保健康。
重症病例甚至可能威胁生命,因此需要定期 监测。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症状有哪些?
诊断方法
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和MRI等进 行确诊。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结果综 合判断。
如何治疗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 肿?
如何治疗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治疗原则
治疗通常以手术为主,目的是解除胆道梗阻,避 免并发症。
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前景如何?
心理支持
家长和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经历心理压力, 需提供心理支持。
预防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PPT课件

什么是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病因
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胆道 的形成缺陷有关。
家族史可能增加风险,但大多数病例没有明显的 遗传因素。
什么是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临床表现
大多数患儿在出生后无明显症状,但可出现腹痛 、黄疸等。
症状的严重程度因囊肿的大小及胆道的通畅程度 而异。
为什么要预防先天性胆总管囊 肿?
为什么要预防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影响
未及时诊断和处理的胆总管囊肿可能导致并 发症,如感染、胆管炎等。
严重者可导致肝功能损害,甚至生命危险。
为什么要预防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提高认识
早期识别和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预后。
家长和医务人员的关注至关重要。
为什么要预防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社会负担
儿童健康问题不仅影响家庭,也给社会带来 医疗负担。
通过预防可降低医疗费用和社会资源的消耗 。
如何预防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如何预防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孕期管理
孕妇应进行定期产前检查,尤其是有家族史的孕 妇。
通过超声检查等方式可以早期发现胎儿异常。
如何预防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健康生活方式
鼓励准父母保持健康的饮食及生活习惯,减少环 境风险因素。
如避免烟酒及有害物质的接触。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家长的知识水平。
总结
健康未来
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我们能为儿童创造一个更 健康的未来。
保护孩子的肝胆健康,关乎未来的幸福生活。
谢谢观看
预防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 肿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2. 为什么要预防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3. 如何预防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4. 何时就医? 5. 总结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疾病名: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英文名:congenital choledochocyst缩写:别名:choledochal cyst;common bile duct cystic dilatation;胆总管囊性扩张ICD号:Q44.4分类:消化科概述: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又称胆总管囊性扩张,多属先天性发育畸形。
Vater于1723年早就作过描述,至1852年Douglas才对此病的病理和症状作了详细报道,Swain于1894年报道过治疗成功的病例。
流行病学:既往认为本病很少见,1948年Davis在Mayo医院从17981例胆道手术病人中才发现1例,Smith从78.7万例入院病人中只收集到2例胆总管囊肿。
但近20年来世界文献对本病的报道日见增加,国外的已超过1500例,其中1/3来自日本,故认为此病在日本多见;国内的文献已接近400例。
因此,既往病例不多,可能是认识不足,诊断率不高的缘故,还不能认为本病是一种罕见的疾病。
女性比男性发病率高,大约为3~4∶1。
病因:仍不清楚,对此假说繁多,大多数病例被认为是先天性发育不良所致。
先天性因素具有两个方面:1.胆管壁薄弱,有认为管壁的支撑组织存在先天性缺损,或存在异位胰腺组织使管壁处于低张状态。
2.胆总管远端梗阻,致管内压力增加,从而引起扩张。
梗阻原因可以为先天性闭锁,或在胆管发育期上皮细胞异常增生而产生狭窄;有人认为系胆总管远端自律神经不平衡而发生痉挛,或Oddi括约肌的神经肌肉共济失调所致;还有人认为系由胆总管十二指肠连接部成角,产生瓣膜样结构,而造成梗阻。
引起胆总管囊性扩张的后天性病变,可能有炎症瘢痕、结石、胆管内或其周围肿瘤以及肿大的淋巴结等。
新生儿肝炎可引起胆管上皮损害,导致胆管闭塞及其周围纤维化。
胰腺的分泌压大于肝分泌胆汁的压力时,可使胰液易于逆流进入胆总管而引起炎症;胰腺炎或壶腹炎是引起胆总管远端梗阻的常见原因。
总之,一般认为胆总管囊肿是管壁薄弱与远端梗阻二者结合的结果。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⑥
胆道重建: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 术,于屈氏韧带(Treitz韧带)下 15-20cm处切断空肠升支从横结肠 后引致肝下。用可吸收缝线行肝总 管与空肠端端或端侧吻合。在距肝 总管空肠吻合口25-50cm处行空肠、 空肠端侧吻合。为防止术后反流, 可做各种反流装置。在肝总管空肠 吻合口附近置引流物,引出腹腔。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七、术后处理: ①术后禁食、持续胃肠减压,待肠蠕动恢复后 停止胃肠减压(肝门排气后),术后72h 可流质饮食,4-5天后半流质饮食; ②、每天观察腹腔引流液性质与量,如无特殊, 可于术后3-5天拔出引流管;如有胆汁漏 出,应适当延长引流管留置时间; ③、术后继续广谱抗感染;给予维生素B、C、 K等 ④、如出现上腹痛、发热、黄疸等症状,多为 食物反流及胆管上行感染所致,应禁食, 联合广谱抗生素,消炎、利胆的中药制剂。 ⑤术后尿管、引流管、胃肠减压管常规护理。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五、术前准备:
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 功能、血尿淀粉酶; 出现贫血、低蛋白血症,予以纠正;有 黄疸、肝功能损害者给予保肝治疗;有 轻度感染者,给予广谱抗生素控制1-2 周; 术日前一晚12:00禁饮食,晨起留置胃 肠减压管;术前一日流质饮食,温盐水 100ml,3次/日,灌肠;复方聚乙二醇 电解质散稀释至1000ml分次口服,清 理肠道。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程永军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一、概念: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又称先天 性胆管扩张症。在婴幼儿及童年 时期发现者约占80%,其余见于 成人,男女比1:4。本病一经确 诊应进行手术治疗。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二、临床分型: 1. 囊性扩张型,可为球状或梭状,少 数为圆柱状; 2. 憩室型; 3. 胆总管口囊性脱垂; 4. 混合型:胆总管囊性扩张伴肝内胆 管扩张; 5. 单纯肝内胆管扩张,称为Caroli病。
胆总管囊肿 ppt课件

编辑版ppt
2
编辑版ppt
3
编辑版ppt
4
男 51岁
超声所见: 胆囊:形态大小正常,囊壁厚0.2cm,光滑,囊内
部透声好,轮廓及三角区显示清。肝内胆管无扩 张,胆囊管较长,跨越胆总管前方,开口于胆总 管左侧,胆总管上段与胆囊管相通,下段呈球状, 范围约5.54*2.97cm。
先天性胆总诊断:梗阻性黄疸 超声所见: 胆囊:大小约9.6*3.3cm,囊壁厚0.2cm,光滑,囊内部透声 好,轮廓及三角区显示清。 胆囊管于胆总管中份左侧汇 入。肝内胆管扩张,呈平行管征,最宽0.7cm,肝外胆管内 径1.3cm,下段可见1.8*1.5cm囊状扩张,并突入十二指肠降段, 远端呈圆杵状.
超声提示:
胆囊管开口异常。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编辑版ppt
5
胆囊管开口异常
编辑版ppt
6
编辑版ppt
7
编辑版ppt
8
编辑版ppt
9
编辑版ppt
10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鉴别诊断
胆总管囊状扩张症
胆总管囊状扩张症是一种与先天 性胆总管囊肿相似的疾病,但发 病年龄较轻,囊肿形态可能不同。
胰腺囊肿
胰腺囊肿与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在症 状和影像学表现上有所相似,但发 病部位不同,需要仔细鉴别。
胆管癌
胆管癌是一种恶性肿瘤,与先天性 胆总管囊肿在影像学表现上可能相 似,但发病年龄较大,病情发展较 快。
04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治疗
药物治疗
01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和辅 助其他治疗方式,如疼痛控制、 炎症减轻等。常用的药物包括抗 生素、止痛药、利胆药等。
02
药物治疗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 根据病情和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 ,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 反应。
流行病学
发病率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在新生 儿中的发病率约为 1/100000,女性发病率略 高于男性。
地区差异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在不同 地区和种族的发病率存在 差异,可能与遗传背景和 环境因素有关。
并发症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可能导 致黄疸、腹痛、发热等并 发症,严重时可能危及生 命。
02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症状 与体征
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是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 首选诊断方法,可以清晰显示囊 肿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 围组织的关系。
血液生化检查 血液生化检查可以了解肝功能状 况,评估囊肿对肝脏的影响。
CT和MRI检查 CT和MRI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囊 肿的形态、范围以及与邻近器官 的关系,有助于手术计划的制定。
内镜治疗可以通过内镜将囊肿切开引流,缓解症状;放射治疗可以缩小囊肿,减 轻症状,但长期疗效不确切。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护理常规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护理常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是一种先天性发育畸形,又称为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症,由于先天性胰-胆管连接异常,胆总管以直角进入胰管,距Vater壶腹乳头20-35mm。
当胰管内压力高于胆总管时,胰液可返流入胆总管,破坏其壁的弹性纤维,使管壁失去张力而发生扩张。
临床表现:腹痛、黄疸、腹部肿块。
【术前观察要点】1、观察腹部体征的变化,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2、观察黄疸情况,发作时明显而深,发作后减退;3、观察皮肤情况,有无出血点等出血倾向及皮肤瘙痒情况;4、观察粪便和尿,在黄疸时大便颜色变淡,甚至灰白色,尿色较深;5、观察体温的变化,在发作期体温可上升。
【术前护理措施】1、做好饮食护理:给予低脂饮食,急性期或合并胰腺炎时应禁食;2、做好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适当涂抹润肤霜,避免污物刺激;3、如有高热,做好高热护理;4、囊肿巨大者避免剧烈运动和磕碰,以免囊肿破裂;腹痛剧烈遵医嘱注射止痛、解痉药;5、术前3天口服肠道抑菌剂,术晨清洁灌肠并安置胃管。
行腹腔镜者,术前排空膀胱,防术中误伤。
【术后观察要点】1、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2、观察伤口情况,有无出血、胆汁外渗;腹部体征、肠蠕动恢复情况。
3、观察黄疸情况,皮肤黄染有无消退,大便颜色是否变深,尿液颜色是否正常等。
【术后护理措施】1、术后禁食,肠功能恢复给予流质饮食。
逐步过渡到半流质、普食。
给予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忌油炸、油腻饮食;2、做好皮肤护理,预防皮肤破溃;做好各种管道护理;3、体位与活动:早期卧床休息,术后第二天半卧位,床上轻微活动,第三天可下床活动。
【健康教育】1、合理膳食,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忌油炸、油腻饮食,术后2~3个月少量多餐;2、出院后1个月避免剧烈运动;3、门诊随访,如有腹痛、发热、黄疸、呕吐等不适症状,及时就医;4、行囊肿外引流术带管出院者:4.1教会家长更换引流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妥善固定引流管的方法并保持其通畅;4.2告知家长若出现引流管堵塞、伤口局部红肿热痛、腹痛、黄疸加重、发热症状及时就医;4.3告知家长引流术后3~6个月、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再行囊肿切除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症状体征
1.腹痛 再发性右上腹或上腹中部疼痛性质和程度不同,有时是绞 痛、牵拉痛或轻微胀痛。继发感染时可伴有发烧,有时有恶心和呕 吐。有腹痛者约占80%~90%。
2.肿物 位于右上腹肋缘下,上界为肝边缘所覆盖。肿物表面平滑, 呈球状囊性感,小的胆总管囊肿,由于位置深,不易扪到。在感染、 疼痛、黄疸发作时,肿物增大,好转后又可缩小。以右上腹肿物就 诊者约占70%左右。
巡回护士配合要点
5、术中使用电刀要调节好合适的功率输出,根据患儿大小选择负极板, 一般可选择贴在患儿腰背部或大小腿部,要粘贴平稳,保证与皮肤有效 接触。 6、手术切皮前再次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共同核对患儿信息,认真清 点手术台上所用物品,特别是术中使用的缝针、纱布、花生米等物品, 须妥善固定管理,确保手术安全。 7、准确及时将切下的标本送检,做好危急值记录工作。术中如需输血, 认真做好查对,密切观察患儿情况。 8、术中要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和手术进展情况。根据 病情需要调节输液速度,必要时可采用静脉泵。 9、术中留置导尿,以防损伤膀胱,同时便于记录液体出量。 10、术后常规留置胃管、腹腔引流管及尿管,应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
3.黄疸 约50%病例有黄疸,黄疸的程度与胆道梗阻的程度有直接 关系。黄疸一般为再发性,多合并感染及发热。
检查方法
1.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肝功能、血胰 淀粉酶等。
2.B超:是最为简便且无创的检查手段,可初步获得诊断。 可见肝下方界限清楚的低回声区,可确定囊肿的大小,胆 管远端的狭窄程度,并可知肝内胆管扩张的程度和范围及 是否合并胆管内结石。
三、洗手护士配合注意事项
1、洗手护士应熟悉手术步骤,提前十五分钟上台,将器械先后顺序摆放
在器械台上,以便迅速准确地与手术医生医生配合,缩短手术时间 2、洗手要妥善保管好标本,取标本时应与巡回护士,手术医生共同核对, 确认无误后将标本置入标本袋中。
3、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程序,与肠管接触污染的器械注意分开放置,
以避免污染。 4、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手术台上所用物品,特别是术中使用的缝针、纱 布、花生米等物品,须妥善固定管理,确保手术安全。
总结:术前一定要认真查对患儿腕带信息,与手术 通知单是否相符。麻醉实施前与麻醉医生再次核对, 确认无误。手术开始时与手术医生再次核对切口部 位。手术开始后:洗手护士密切配合手术医生操作, 台上用物做到心中有数,以防遗留腹腔或掉落台下 影响手术。巡回护士密切观察患儿各项生命体征, 输液输血情况,有无不良反应。皮肤温度情况,台 上添加物品及时登记以便清点。手术结束后协助麻 醉医生苏醒患儿,保护好各种管道标识清楚防脱落, 防患儿坠床,带齐患儿物品安全离室至病房床旁交 接。
洗手护士配合要点
5.在十二指肠悬韧带下15cm处切断空肠及其系膜。将空肠远侧端自横结肠后上
提,与囊肿底部接近,并与之吻合。吻合口不小于4~5cm。
6.再将空肠近侧端与远侧空肠袢做端侧吻合。
两个吻合口至少相距30cm
7.缝闭横结肠系膜及空肠系膜孔隙。
洗手护士配合要点
洗手护士配合要点
二 、手术方法(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空肠吻合术,即Y形吻合)
1.体位 仰卧位,腰背部垫高。 2.切口 右上经腹直肌切口,或右上正中旁切口或右肋缘下切口。 3.探查 明确胆道扩张的范围。 4.显露囊肿 显露胆总管囊肿及十二指肠。
解剖与生理
由肝总管和胆囊管在肝十二指 肠韧带内汇合而成
全长约 7~ 9cm,直径 0 .6~ 0 .8cm分为四段:
1、十二指肠上段 2、十二指肠后段 3、胰腺段 4、十二指肠壁内段
病因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发病原因,尚存争议, 多数学者认为本病与先天性胆胰管合流异 常、胆总管远端梗阻有关
LOGO
原则上要求:
(1)手术的主要目的是恢复胆汁向肠道内引流,以 免发生上行性胆管炎。
(2)切除扩张的胆总管,以防日后癌变。
(3)要预防日后吻合口狭窄。
手术方法
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为:
(1)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型吻合,并加 防逆流瓣膜成形术,最常用。
1.先天性胰胆管交界部发育畸形 2.胆道发育不良 3.病毒感染 4.神经分布异常发病机制 Nhomakorabea
病理变化
大体病理表现为胆总管呈球形囊肿或梭形扩张,扩张程度 不等,直径从2~3cm至20~30cm,管壁厚度从2~3mm 至接近0.5cm,肿物大小不与患儿年龄成正比。
(2)了解患儿药物,食物过敏史,用药史,有无呼吸道感染,哮喘史。全 身皮肤情况。腕带信息是否正确。
(3)术前准备:查看患儿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心电图、胸片B超等各项必 需的术前检查,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术前一日备皮,指导患儿禁食禁饮。
我国小儿禁食禁饮时间建议(h)
摄入种类 清饮料 母乳 配方奶 牛奶 固体食物
3.CT扫描:可明确肝内外胆管有无扩张、扩张的部位、程 度及形态、位置,胆总管远端狭窄的程度以及有无肝内胆 管扩张,扩张的形态及部位等,有助于术式的选择。
4.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内镜造影:(ERCP)用小儿十二指 肠纤维内镜经十二指肠乳头插入导管造影,可显示胰胆管 全貌,尤其对胰胆管合流异常更能清晰显影,对治疗方法 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2)囊肿切除,空肠间置代胆道,加防逆流巨形瓣 手术。
(3)囊肿十二指肠吻合及囊肿切除肝总管十二指肠 吻合术,此法因难以防逆流感染及吻合口狭窄故 目前较少用。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1-3岁幼儿自我意识尚未形成,与父母分离焦虑最明显只能 用啼哭来表现自己种种感受不能与医护配合。
并发症
1.胆汁淤滞 2.门静脉高压症 3.胆管炎、胰腺炎、囊腔内结石形成 4.出血 5.囊肿穿孔或破裂 6.囊肿癌变
治疗
本病如不手术治疗,多因反复感染、胆汁性肝硬 化、胆总管穿孔或癌变而死亡。因此当病儿肯定 诊断后应及时手术。
洗手护士配合要点
一、物品准备 1、常规物品:小儿剖器包、盆包、小儿敷料、布衣服、电刀、长短刀头(针 型)、纱布、吸引管,吸头、电热毯、尿管、尿袋、引流管、引流袋、 5ml/10nml注射器、2—0、3—0、4—0丝线、5—0微乔若干、肾上腺素1支、 400mlNS、术泰舒3盒 2、特殊物品:柯氏钳、肠钳、小儿腹腔拉钩、胆囊包、缝针包、花生米
发病机制
囊壁结构多不能保持胆总管的 黏膜及肌层组织,表现黏膜脱 落炎症浸润等变化,而肌层多 为变性肥大肌纤维,交杂大量 纤维结缔组织,囊内贮存深绿 色浓稠胆汁,由于长期慢性胆 汁梗阻,可引起不同程度肝硬 化,肝呈棕绿色,较硬,一般 于手术减压后(解除“反压”), 肝硬化多于2~6个月内好转
先天性胆总管 囊肿切除术
LOGO
概述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又称胆总管扩张
症,是以胆总管囊肿或梭状扩张,伴 有或不伴有肝内胆管扩张为特点的胆 道畸形,是最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异常, 也为先天性肝胆系统囊肿中最多见的 一种疾病,可同时存在其他病变。一 般认为亚洲人群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 欧美,多在婴儿和儿童期发现。女性 发病高于男性,占总发病率的60%~ 80%。
禁食时间 2 4 6 6 8
巡回护士配合要点
1、由于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全,对高 热和低温都不能耐受,所以应做好保暖,术前半 小时调节室温至24—26摄氏度。使用电热毯提 前调至加热模式,待手术开始后再调至保温模式。 术中所用液体均采用加温输液。 2、认真做好查对制度,入室前与家属共同核对 患儿信息: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 院号,医疗诊断,手术方式,皮肤状况,询问患 儿是否有药物过敏史,医保信息等。 3、入室后与麻醉医生做好安全核查工作,再次 核对患儿腕带信息。保证静脉通路的通畅,接上 三通接头,方便给药。备好吸引装置,协助麻醉 医生给药,配合麻醉。 4、协助手术医生做好体位安置,采用仰卧位, 腰背部适当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