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摇滚乐的历史与未来

合集下载

中国摇滚近年发展历程

中国摇滚近年发展历程

中国摇滚近年发展历程中国的摇滚音乐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当时中国正在进行改革开放的大潮流,年轻人对自由、个性的追求也推动了摇滚音乐的兴起。

摇滚音乐在中国的兴起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当时中国社会还相对封闭,政府对摇滚音乐的态度也不明朗,这给了摇滚音乐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困难。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摇滚乐队以海豚乐队、黑豹乐队、罗大佑等为代表开始涌现,他们在音乐上受到了西方摇滚乐队的影响,同时也融入了中国的传统音乐元素,带给人们不一样的音乐享受。

这些早期的摇滚乐队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努力后,终于在年轻人中间积累了一定的人气和影响力。

然而,在90年代中后期,中国摇滚音乐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

政府对摇滚音乐的审查加强,许多演出被禁止或取消,使得摇滚乐队们面临着生存的困境。

加之各种商业因素的影响,使得中国的摇滚音乐发展乏力,乐队们也逐渐陷入低谷。

然而,就在中国摇滚音乐陷入低迷的同时,互联网开始兴起,为摇滚乐队们带来了新的生存和发展机会。

互联网的普及为乐队们提供了传播音乐的平台,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网站、社交媒体等渠道直接与粉丝进行交流,自主发行音乐、举办演唱会,重拾了过去的热情。

近年来,中国的摇滚音乐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越来越多的新乐队如旅行团、夜叉、苏运莹等涌现出来,他们在音乐风格上更加多样化,更加富有创造力。

中国的摇滚音乐也不再局限于西方摇滚的模仿,而是更加注重表达独特的中国风格和文化。

这种新的摇滚音乐风格不仅吸引了当地观众,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观众。

随着摇滚音乐的发展,摇滚音乐节也在中国兴起。

中国的摇滚音乐节如草莓音乐节、迷笛音乐节等已经成为每年的重要活动,吸引了大量观众和乐队参与其中,推动了中国摇滚音乐的发展。

当然,中国的摇滚音乐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政府对音乐的监管仍然严格,有时会限制乐队的演出和音乐发行。

同时,商业化的影响也使得一些乐队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丧失了原创性和独特性。

然而,中国摇滚音乐的发展仍然是积极的。

摇滚乐的前世今生

摇滚乐的前世今生

但如果这样来撰写摇滚乐的历史,就会发现,摇滚乐的诞生跟白人音乐毫无关联,尤其是它后来 成为美国文化的标志之一,这样的标志怎么能没有白人的介入呢?显然,这样的摇滚历史是不能 让主导文化的白人接受的。所以,标准的摇滚历史都被拖后了两年,因为他们要等那个卡车司机 埃尔维斯·普雷斯利把车开到孟菲斯的太阳唱片公司的门口。而从摇滚乐后来的发展来看,它从 来都是以黑人音乐为主导,白人音乐只不过是摇滚乐中的一点点佐料而已。所以,猫王的介入, 实际上为摇滚乐是乡村音乐、民歌和布鲁斯组成的这种说法变得更加冠冕堂皇找的一个托词罢 了。
什么是摇滚 - 摇滚乐的前世今生
2004年,是美国官方和主流媒体认定的摇滚乐诞生50周年,如果回顾美国不算太长的历史,会发 现,摇滚乐是他们为这个世界提供的为数不多的文化之一。鉴于美国从摇滚乐诞生之日便已成为 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之一,所以,它的文化和它对外扩张的步伐是一致的,在很短时间内便席卷全 球,进入到60年代,摇滚乐已成为西方国家青少年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黑人最持久不衰的文化就是音乐,这种音乐的特点就是它本身就会建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使它 可以自给自足。所以黑人音乐可以不停地更新,随时间的发展而发展。黑人音乐不是一种独特的 音乐风格,而是来自不同的传统和生活方式的融合,它的组成是文化、政治和社会经验,这些都 可以通过音乐表现出来,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黑人音乐是没有风格的。它的音乐只会随着不 同的时代而更新但不会被抛弃,这一点和白人音乐不同。在上个世纪40年代以前,黑人流行音乐 被统称为“种族音乐”,直到40年代,《公告牌》杂志用一种不太规范的词语来描述这种音乐, 就是“节奏与布鲁斯”(Rhythm and Blues),简称R&B。什么叫节奏与布鲁斯呢?大概指的就 是黑人演奏的那种布鲁斯音乐有明显的节奏吧,这一看就是不了解黑人音乐的白人编造出来的。 不过这种说法也好,它至少避开了种族歧视色彩。R&B是最有名的黑人音乐之一,因为我们今天 所知的流行乐就来源于此。虽然它已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其最初的风格影响依旧。从布鲁斯到 灵歌,R&B始终是黑人文化的重要元素。

【音乐】音乐鉴赏———浅谈摇滚乐

【音乐】音乐鉴赏———浅谈摇滚乐

音乐鉴赏———浅谈摇滚乐1️⃣ 摇滚乐的起源与定义摇滚乐,这一源自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的美国音乐流派,自诞生之日起便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反叛精神震撼着世界。

它不仅仅是音乐的简单堆砌,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态度、一种对自由与个性的极致追求。

摇滚乐融合了蓝调、乡村、R\u0026B等多种音乐元素,通过强烈的节奏、激昂的旋律以及富有力量的歌词,传达着对生活的热爱、对不公的抗争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2️⃣ 摇滚乐的分类与风格摇滚乐的发展历经多个阶段,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子流派。

从最初的摇滚与滚石(Rock \u0026 Roll),到后来的迷幻摇滚(Psychedelic Rock)、重金属(Heavy Metal)、朋克(Punk)、另类摇滚(Alternative Rock)等,每一种风格都承载着不同的音乐理念和情感表达。

迷幻摇滚以其迷幻的音效和超脱的意境著称;重金属则以强烈的吉他失真、激烈的鼓点和粗犷的嗓音,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力量感;朋克则以其反叛、直接、粗糙的音乐风格,成为年轻一代的代言人。

3️⃣ 摇滚乐的鉴赏要点鉴赏摇滚乐,首先要关注其节奏与旋律。

摇滚乐的节奏往往明快而有力,能够迅速点燃听众的热情,让人随之舞动。

旋律方面,摇滚乐既有激昂高亢的,也有深情细腻的,这些旋律与歌词紧密结合,共同构建起摇滚乐丰富的情感世界。

其次,歌词是摇滚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许多摇滚歌曲都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批判和个人情感,它们通过直白或隐喻的方式,传达着作者对世界的看法和对生活的感悟。

因此,在鉴赏摇滚乐时,深入理解歌词的含义,往往能够让我们更加贴近音乐人的内心世界。

最后,摇滚乐的精神内核也是鉴赏的重要方面。

摇滚乐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它代表着对自由、独立、个性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在鉴赏摇滚乐时,感受其背后的精神力量,无疑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音乐流派的价值所在。

综上所述,摇滚乐作为一种充满魅力的音乐流派,以其独特的风格、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赢得了无数乐迷的喜爱。

摇滚乐的起源与发展ppt课件

摇滚乐的起源与发展ppt课件
6
02
摇滚乐的起源
2024/1/25
7
20世纪50年代的摇滚乐
摇滚乐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二战后经济复苏,青少年文 化开始崛起。
早期的摇滚乐融合了布鲁斯、乡村音乐、R&B等多种音乐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
2024/1/25
50年代的摇滚乐以强烈的节奏、狂野的吉他和个性化的演唱为特点,表达了青少年 对自由、反叛和个性的追求。
社交媒体与网络传播
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为摇滚乐的传播和推广 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乐队和粉丝之间的互 动也更加紧密。
28
全球化背景下摇滚乐的传播与发展
跨文化交流
摇滚乐作为一种全球性的音乐文 化现象,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摇滚 乐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能会更 加频繁,推动摇滚乐的跨文化发 展。
音乐节与国际巡演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 地的音乐节和国际巡演为摇滚乐 队提供了更多的演出机会,也促 进了摇滚乐的全球传播。
音乐形式。
它以其灵活大胆的表现形式和富 有激情的音乐节奏表达情感,受
到了全世界大多数人的喜爱。
摇滚乐融合了布鲁斯、乡村、 R&B等多种音乐元素,形成了
独特的音乐风格。
2024/1/2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
摇滚乐的精神内涵
摇滚乐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形式 ,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体现。
2024/1/25
它代表着自由、反叛、个性和 激情,体现了年轻人对于传统 束缚的反抗和对于自由生活的 追求。
查克·贝里(Chuck Berry):他的吉他演奏技巧 和创作才华对摇滚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 用。
比尔·哈利和彗星乐队(Bill Haley & His Comets ):他们的音乐风格更接近流行乐,但他们的成 功为摇滚乐在商业上开辟了道路。

摇滚乐发展史

摇滚乐发展史

摇滚乐发展史摇滚乐是20世纪50年代诞生于美国的一种音乐流派,其风格特点是强调电吉他、电贝司和鼓组成的乐队演奏,以及歌词中表达的反叛、自由和革命等观念。

从诞生到现在,摇滚乐一直是世界音乐历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流派之一。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的黑人音乐家开始创造一种新的音乐风格——节奏布鲁斯,通过吉他和口琴的演奏,表达对生活的憧憬、希望和反叛。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音乐风格不断演化,形成了摇滚乐的雏形。

1954年,美国的一位年轻歌手Elvis Presley发布了他的第一首单曲《That's All Right》。

这首歌的音乐风格就是摇滚乐,它的成功标志着摇滚乐的正式诞生。

随着Elvis Presley的成功,摇滚乐开始在美国各地流行起来,成为年轻人的主流音乐。

1960年代,摇滚乐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流行起来。

英国的一些乐队,如The Beatles和The Rolling Stones,受到美国摇滚乐的影响,开始演绎自己的音乐风格。

这些英国摇滚乐乐队的成功,使得摇滚乐在全球范围内广为传播。

在上世纪70年代,摇滚乐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些乐队开始尝试将摇滚乐与其他音乐风格结合,如迪斯科、流行和重金属等。

这些新的音乐风格使得摇滚乐更加多样化,也使得它的影响力更加广泛。

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摇滚乐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

一些经典的摇滚乐乐队,如AC/DC、Metallica和Nirvana 等,继续保持着他们的影响力和创造力。

同时,一些新的摇滚乐乐队也开始涌现,如Guns N' Roses、Red Hot Chili Peppers和Green Day等。

21世纪以来,摇滚乐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些新的音乐风格,如后摇滚和独立摇滚等,开始流行起来。

同时,一些老牌摇滚乐乐队也开始创造新的音乐,保持着他们的影响力和地位。

摇滚乐的发展历程是丰富多彩的。

它不仅是一种音乐流派,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代表着年轻人的反叛、自由和革命精神。

对华语摇滚乐发展的认识

对华语摇滚乐发展的认识

对华语摇滚乐发展的认识一、摇滚乐的诞生:从地下到主流说起摇滚乐,大家脑海里是不是立马就会浮现出吉他轰鸣、鼓点震天的画面?没错,这就是摇滚乐的魔力,充满了激情和力量,能够一瞬间把你从日常生活的平凡中拉出来,带到一个不拘一格的世界。

早期的华语摇滚乐其实并不那么显眼,基本上是一些地下乐队、年轻的音乐人偷偷摸摸地在酒吧、地下场所里摸索着,追求那种自由、狂野的表达。

那时候的摇滚乐,和今天的“大街小巷都能听到”比起来,简直就是“隐士高人”。

不少人甚至觉得摇滚乐是“反叛”的象征,尤其是在上世纪80年代,那时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社会在经历着剧烈的变革。

摇滚乐就像是一面镜子,映射出年轻一代对自由的渴望,对不合理的事物的反思。

那些带有强烈情感和社会批判的歌曲,像《一无所有》之类的作品,完全可以算是那个时代的“心声”。

二、摇滚精神的传递与本土化摇滚乐进入华语乐坛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如何与本土文化融合。

在这之前,摇滚乐更多的是从西方传过来的,像是披头士、滚石这些世界级的摇滚巨星,影响了整个全球的音乐潮流。

可是,当这些音乐风格传到中国时,大家开始思考,怎么样才能让这股狂野的力量与中国的文化底蕴结合在一起?说实话,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儿。

因为中国的传统音乐和西方的摇滚乐有着巨大的差异,前者更注重旋律的婉转、节奏的平稳,而摇滚则是“说走就走”,全凭心情的那种。

这种文化差异,让许多年轻人开始尝试在摇滚中融入更多的中国元素,比如说加入民乐、融入方言歌词、借用一些地方性的文化符号。

像是那时候的崔健,他的《一无所有》就带着明显的反叛精神,歌词充满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也成为了华语摇滚的一张“名片”。

慢慢地,华语摇滚开始找到了自己的声音,尤其是到了90年代和2000年初,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去享受摇滚带来的自由感,那个时候的摇滚乐,仿佛就是年轻一代宣泄情感的一种途径。

三、华语摇滚的多样化与今天的挑战时间一晃而过,今天的华语摇滚已经不像过去那么“桀骜不驯”了,逐渐变得多元化,风格也越来越丰富。

摇滚乐发展史

摇滚乐发展史

摇滚乐发展史摇滚乐是一种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流行音乐,其特点是使用吉他、贝斯、鼓等乐器并强调节奏、和弦和歌词等元素。

它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了社会和文化变革,成为了当代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摇滚乐的发展史,从其起源到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一、起源与早期发展史摇滚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南部地区,当时黑人和白人的音乐文化混合产生了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被称为“节奏蓝调”。

这种新型音乐通过令人动感的节奏和鼓点、强调节奏和弦以及热情的演唱,表达了黑人社区的文化和情感。

同时,这种音乐也受到了白人社区的欢迎和青睐。

随着时间的推移,摇滚乐的起源开始由黑人音乐转化为由白人创造的一种音乐。

1950年代初期,由于电视和广播的流行,摇滚乐的受众范围扩大了。

在这个时期,一些著名的音乐家和歌手,如艾尔维斯·普雷斯利、杰里·李·刘易斯、利特尔·瑞查德、查克·贝里、卡尔·班恩斯和小理查德等,开始把摇滚乐带入主流文化。

二、60年代的摇滚革命20世纪60年代是摇滚乐的一个转折点。

这一时期的摇滚乐家们通过音乐来反映社会和文化变革的趋势,表达人口增加、反战、性解放和浪漫主义等许多社会议题。

在这个时期,一些著名的音乐家和乐队开始引领摇滚乐的新风潮。

如The Beatles、The Stones、The Who、JimiHendrix、The Doors、The Grateful Dead、Janis Joplin和Bob Dylan等。

他们的音乐颠覆了旧的音乐表达方式,重塑了音乐现场和表演方式,新的特点包括1.通过歌曲表达反战和和平的思想2.使用各种聚会乐器,例如键盘乐器和管乐器3.将音乐作品和社会议题相结合4.创造有单独图像的音乐歌词5.实验音乐的各种元素,例如类型、节拍和和弦等三、70年代和摇滚乐的多样化从1970年代开始,摇滚乐的多样性和变化开始加速发展。

浅谈中国摇滚乐队演奏的发展

浅谈中国摇滚乐队演奏的发展

浅谈中国摇滚乐队演奏的发展摇滚乐是一种流行音乐,它发源于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

近几十年来,摇滚乐逐渐成为了一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音乐文化,其演奏形式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在中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摇滚乐也开始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中国的摇滚乐队发展势头喜人,下面我们从演奏技术、音乐风格和文化背景几个方面来谈谈中国摇滚乐队演奏的发展。

一、演奏技术在中国,摇滚乐刚刚起步的时候,乐手们并没有现代音乐教育的借鉴,大多数乐手都是通过模仿外国摇滚乐队来学习摇滚乐的演奏技巧。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接受音乐教育,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演奏技术也越来越高。

同时,国际交流的加强也为中国摇滚乐队的技术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很多国际知名摇滚乐队常常在中国巡演,他们的音乐和演出都给中国的摇滚乐队带来了很大的启示和参考。

现在,中国的摇滚乐队已经具备了相当高的演奏技术水平。

他们在吉他、贝斯、键盘等乐器上的演奏技巧越来越熟练,音乐感觉也越来越丰富。

尤其是一些新生代的摇滚乐队,他们往往具有更为多元化的音乐元素,包括爵士、电子、民谣等多种元素的融合,这些元素的运用也使得中国摇滚乐队的演奏技术更加成熟和细腻。

二、音乐风格中国的摇滚乐队在音乐风格上也趋于多元化。

在90年代,中国的摇滚乐队主要受到西方摇滚音乐的影响,以硬摇滚、重金属为主流,如唐朝、黑豹乐队等。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深入,中国摇滚乐队的音乐风格也逐渐多元化。

现在,中国的摇滚乐队在音乐风格上已经呈现出海派摇滚、民间摇滚、校园摇滚、后摇滚等多种类型,人们也越来越多地关注到中国乐队的本土特色。

例如著名的音乐人李宗盛组建的摇滚乐队“黑豹乐队”,就将传统的中国音乐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摇滚音乐中,创造出属于中国人的摇滚音乐风格。

三、文化背景中国摇滚乐队的演奏发展也与中国社会文化背景的变迁有一定的关系。

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社会开始逐渐向前开放,人们也才有了更多接受外来文化的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摇滚乐的历史和未来
【摘要】中国摇滚乐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至今已经发展了将近30年,在这短短的几十年中国摇滚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化。

笔者首先回顾中国摇滚乐30年发展的状况,同时谈谈
这种从西方引进来的艺术形式如何进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之中,并怎样从曾经的波澜起伏变得渐渐平淡。

最后展望未
来,对中国摇滚乐的出路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国摇滚乐;历史;展望
摇滚乐是流行音乐的一种形式,通常由人声伴以吉他、鼓和贝斯演出,很多形态的摇滚乐也使用键盘乐器(如风琴、钢琴、电子琴或合成器)。

其他乐器,比如萨克斯管、口琴、小提琴、笛、班卓琴、口风琴或定音鼓有时也被应用在摇滚乐之中。

摇滚乐源自于1940和1950年代的“rock and roll”运动及rockabilly 运动,此二者是由布鲁斯音乐,乡村音乐等音乐形式演变而来。

中国摇滚乐(Chinese Rock)被描述为一种反传统的工具、反抗主流意识形态、商业建制以及文化霸权的音乐。

喜欢摇滚的人也多半不是一般的追星族,他们常用歌声倾诉生活和思想。

1986 年,崔健在北京首都体育场唱出《一无所有》,这一年被普遍认为是大陆摇滚乐的诞生元年。

其实直到1989年,中国人并不知道这家伙唱的是摇滚乐,由于他把这张爆炸般的专辑以摇滚命名(《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崔健和摇滚乐开始被广泛谈论,此后,中国大众有了广泛接触摇滚乐的机会。

实际上在 1985 年前后,大众便已经在零星地、频繁地接触这种音乐。

在这个时代里,这种音乐没有被命名,甚至被错误的冠名,或被作为一种新潮音乐的碎片夹带在当时的磁带、唱片之中,姜德贤、蔚华、崔健、刘索拉、臧天朔、侯牧人、常宽、张楚等人全国发行的磁带,不同程度地夹带过摇滚乐的作品或摇滚乐的音乐元素。

与大陆的封闭不同,港台地区一直保持着与西方流行音乐接触的机会,但有趣的是,两地在外来影响下产生的音乐,是温拿、许冠杰、泰迪罗宾这样的流行民谣乐种,直到1981 年才出现两地最早的摇滚音乐人罗大佑、Beyond乐队等。

摇滚乐需要一个政治相对开明的环境,尤其是,需要一个思想、文化上的大激荡、大变局的时代背景,摇滚乐是一种思想动荡的载体。

在中国,更有趣的一点是,后来只有大陆的摇滚乐风起云涌,港台的摇滚乐一直隐而不彰。

自 1989 年之后,中国的摇滚乐一直处在一种拼命学习的状态,更准确地说,是一种求知若渴的状态。

与艺术界、小说界、学术界同时发生的情形非常相像,所谓渴望,是指在一个非常短的时间内,疯狂地学习模仿、再造在西方已经出现过的各种代表流派。

中国摇滚乐快速吸收并再现了西方五十年里大部分的摇滚乐品种:流行金属(黑豹)、激进金属(唐朝)、鞭笞金属(超载)、死亡金属(战斧)、朋克(脑浊、诱导社、生命之饼)、后朋克(窦唯、木马)、放克(“昏热症”)、流行爵士(蔚华、姜昕、李泉)、独立制作(张亚东)、英式摇滚(清醒)、流行电子(超级市场)、布鲁斯(杭天)、说唱金属(夜叉、扭曲的机器、痛苦的信仰)、工业噪音(微、秋天的虫子)、先锋电子(王勇、李劲松、底里、“B6”)、视觉系(银色灰尘)、迷幻摇滚(跳房子)、实验民谣(胡吗个、李志、小河)……
大约在 1998 年,以《中国火3》的发表为标志,大爆炸进入尾声,失效全面降临。

此后艺术家对形式创新的热情开始减退,大众对新颖形式的刺激不再有反应。

一半出于无奈,一半出于孤傲,形式的创新、实验(先锋派)向小众发展,
最终与国外的同类群体形成全球化的各种小圈子。

这30年间中国摇滚乐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到繁荣再到芜杂的过程,结合这段时间我国社会发展变化情况,我们很容易得出一个很清晰的结论:中国的摇滚乐是社会转型的产物,它记录了转型期中国的社会进程。

上世纪80 年代,中国社会发生了急剧的转型,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加快,市场经济意识不断渗透到各个社会文化领域,社会经济体制也随之转型。

在这种情形下,传统意识形态的格局也相应地发生了调整,知识分子原先所处的社会文化的中心地位渐渐失落,向社会文化空间的边缘滑行。

以俗文化为代表的多元文化取代了精英文化所处的地位,成为被普遍接受的文化形态。

要探究这种变化的根源,除了经济因素之外还有一些不容忽视的政治文化方面的事实背景。

知识分子的社会理想激情受到一而再的挫败之后,一方面难以很快获得明确统一的追求和方向,另一方面也暴露了精英意识自身浮躁膨胀的缺陷。

来自这两方面的原因促成了这一时期基本的文化特征:“五四”传统中的知识分子启蒙话语受到质疑,个人性的多元文化格局开始形成以及出现了知识分子在精神上的自我反省。

在文学创作上和普遍的社会文化诉求上则体现为对于传统道德理想的怀疑,转向对个人生存空间的真正关怀,特别是由此走向了民间立场的重新发现与主动认同。

1989至 2012 年,中国摇滚乐这个曾经的核反应堆,从倾动全民的火热激情一步步冷却,终至完全失去影响力,但摇滚音乐人重建摇滚有效性的努力,一天也没有丧失过。

从2000年开始的一年一度的迷笛音乐节,迄今为止已经连续办了十二届,每年都有几十支摇滚乐队参加,成千上万的摇滚青年从祖国各地奔赴迷笛现场。

2004年,迷笛音乐节第一次搬到校外,于北京雕塑公园举办,只有 10 元的票价象征迷笛音乐节已经开始向商业化市场化迈进。

2002年丽江雪山音乐节,是第一个按照国际惯例及操作方式举行的音乐节。

两天长达二十多个小时的连续演出及雪山万人狂欢活动,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音乐本色的回归。

2004年,主题为“谁在春天里歌唱”的大型摇滚音乐节在北京各大演出场地同时循环上演,乐队数量超过一百支,从而缔造了中国摇滚乐历史上乐队数量最多的一次集结演出。

同年,名为“中国摇滚的光辉道路”的摇滚音乐节在贺兰山下举行。

一万多名15岁到40岁的中国青年背着帐篷、大号军用水壶、啤酒、草绿色军挎、望远镜,乘坐火车、飞机、大巴奔向贺兰山,三天的演出以至少100万元人民币的盈利额度成为中国摇滚历史上规模最大、商业操作最成功的大型音乐节。

之后,大型户外音乐节逐年递增,除音乐节形象代言人的迷笛音乐节从无间断地每年定期举行以外,2007年,另一个品牌音乐节——摩登天空音乐节开始正式登场。

两年后,摩登天空厂牌的另一招牌“草莓音乐节”和《音乐星空》杂志主办的“张北音乐节”先后高调开张。

这期间,夹杂着几届不算很成功的草原音乐节。

短短
十年时间,大型户外音乐节从举步维艰到遍地开花,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

著名音乐人沈黎晖说“音乐节虽然在一个方面有着非常实际的商业内容,另一方面,它又像个充满诗意的乌托邦。

……很多人会带着草莓的配饰,女孩子们穿上绣着草莓的丝袜,有人拿着草莓钥匙链,或戴着草莓形的帽子,还有人自己做出一个几十米的草莓地毯,铺在绿色的草地上,那上面有很多年轻人在谈天说地。

看到这些,我突然觉得草莓音乐节已经成了每个参与者的节日,我也突然意识到其实自己很贪婪,贪婪到将我的梦想制造和推广出来,让它变成很多人的现实:音乐节应该是一个梦幻般的现场,美丽绝伦,而且充满了爱。


音乐节多了,对音乐人和观众来说都是件幸事。

音乐人,尤其是 20 年来一直在“地下”苦苦挣扎的摇滚音乐人,音乐节的增多不仅意味着他们的音乐有机会浮出水面直接面对更多的听众,更意味着他们生活状况的有效改善。

长期以来,除崔健等少数老牌摇滚明星有条件在大型场馆里举办演出以外,大多数音乐人都只能长期在小酒吧里面对少量观众,加上唱片业被网络免费下载冲击,摇滚音乐人的生存空间一度小而又小。

而现在,各个音乐节都在争相邀请这些多年处于地下状态但音乐却非常有感召力的乐队和音乐人,这为音乐家们的生存及创作提供了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空间。

而音乐节“真唱”“真弹”及“原创”的特性,也极大地带动及促进了流行音乐的进步。

可以说,大型户外音乐节正在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国内摇滚乐健康发展的生态环境,这也可能是未来中国摇滚乐的一条出路。

综上所述,摇滚在华夏大地上的“反文化”中生根发芽,在那个年代成为大众文化后导致了上世纪90年“现代摇滚”的出现。

从此,中国摇滚开始进入主流市场,但好景不长却又被认为在形式上与粤语流行歌曲近乎相似。

虽然后来又有另类摇滚的出现,但中国摇滚大势已去,从此中国的大部分摇滚乐迷不再抱有幻想,这也直接导致了后来中国摇滚的衰退。

但是近十年来,国内的各种音乐节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你方唱罢我登场,直叫人看得眼花缭乱。

这不失为一个好的现象。

摇滚乐史中积淀了摇滚精神,现代化的大工业经济形式吞噬了个人,而精品的摇滚乐孜孜以求的,正是反对一切让人们丢失了自己的东西。

一个艺术家必须同时是一个思想者,他所生产的艺术品才可能是伟大的和永恒的,这是艺术史的规律,对于摇滚乐也是如此。

【参考文献】
[1]《中国摇滚大事记》来源于
/gb/cn_zgwh/2005-09/28/content_73545.htm
[2]钟子林《摇滚乐的兴起和影响》中国音乐学,1997年第4期。

[3]张武宜《当摇滚遇上文化创意产业》艺术评论,2011年01期。

[4]沈黎晖《音乐节——通往未来的艺术形式》艺术评论,2011年01期。

[5]易蓉《游戏与威胁:对中国摇滚乐的双重误解》青年研究,2007年第1期。

[7]维基百科来源于/zh-c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