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公约数与最大公约数教案与练习

六年级公约数与最大公约数教案与练习
六年级公约数与最大公约数教案与练习

(3)相邻的两个自然数()。

(4)一个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的自然数与其他自然数()。

3.把下面的合数分解质因数。

60=()48=()45=()91=()4.判断题

(1)1和16是互质数。

(2)所有自然数的公因数是1。

(3)两个合数不可能是互质数。

(4)15和17互质,所以15和17没有最大公因数。

5.选择题

(1)72÷12=6,72和12 的最大公因数是()。

A. 6

B. 12

C. 72

(2)两个数(),那么这两个数叫互质数。

A. 没有公因数

B. 只有2个公因数

C. 只有公因数1

(3)一个数,它最大的公因数是1,这个数一定是()。

A. 奇数

B. 偶数

C. 质数

D. 合数

6.用短除法求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80和60 36和54 27和45 18和72

30和18 75和35 16和72 9和31

20和12 100和30

7.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①互质的两个数没有最大公约数;()

②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倍数;()

12和8的最大公约数:2×2×3×2=24,最小公倍数:2×2=4;( )

36和24的最大公约数:2×2=4,最小公倍数:2×2×9×6=216;( )

⑤17 和51

17和51的最大公约数是17,最小公倍数是:17×51=867( )

8.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1)已知甲、乙两个数互质,那么甲、乙最大公约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① 1 ②甲③乙④甲×乙

(2)已知a=2×3×2,b=2×3×5,那么a,b的最大公约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① 2×3 ② 2×3×2 ③ 2×3×5 ④ 2×3×2×5

预留作业

课堂反馈教学目标完成: 照常完成□提前完成□延后完成□学生接受程度: 完全能接受□部分能接受□不能接受□学生课堂表现: 很积极□比较积极□一般□

学部主任

审核等第

A.优秀□

B.良好□

C.一般□

D.较差□

课后作业专案

学生姓名所属年级六年级辅导学科数学

任课教师作业时限1小时布置时间7月15日

一、填空:

1、

2、56的因数有(),

72的因数有(),

56和72的公因数有(),最大公因数是()。

3、在()里写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第一组

3和4()13和20()47和11()100和99()

通过观察我得到的结论是:。

第二组

6和12()18和54()99和33()25和75()

通过观察我得到的结论是:。

二、求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1、2用列举法,3、4用短除法)

1、65和39

2、144和36

3、28和98

4、48和108

二、解决问题。

1、有两根铁丝,一根长26米,另一根长39米,现在要把它们截成相等的小段,每根不许有剩余,每小段最长多少米?一共可以截成多少段?

15和27的公因数

27的因数

15的因数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教案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下册) 本学段课程标准主要目标: 教材总目标:修订后的教材内容以学生实验为主体。教材通过科学小实验(兼顾课题研究、动手实践、思维训练等内容),引导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初步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和基本的实践能力;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研究,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具备初步的创新思维,逐步形成科学的思想和态度,在情感、意志、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升华,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体目标如下: 1.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 2.初步学会观察与发现的基本方法,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 3.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 4.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材分析 《发现与探索》是天津市课程改革体系中的教材,新的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前提是教师教学观念和行为的转变。目前教学虽然也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仍停留在“传道授业”这一传统的立场上,所以在教学行为上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或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 “发现与探索”的许多内容与小学中的“科学”内容相近,不要将此课上成“科学”课。“科学”课教学的首要目的是科学知识的传授,而“发现与探索”中的学科知识只是学生形成能力、习得方法、形成价值观的载体,“学科知识”非教材重点的追求目标,目标重点是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方法和科学素养。

第一课:连通器 3月2日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观察,研究连通器内水面保持同一高度的现象。 2、初步了解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漏斗、胶管、玻璃管等。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指导看图,这里有两把茶壶,你们观察一下有什么不同对了,壶的容积一样,B壶的壶嘴短了些,如果我们用来装水,装的水还一样多吗其中有什么道理呢 (二)学习新课: 1、实验一:认识连通器 ①按书图组装连通器。 ②在漏斗中注一些水。 实验观察:漏斗和玻璃管中的水面一样高吗 ③、试着把玻璃管抬高或降低些。 实验观察:漏斗和玻璃管中的水面发生了哪些变化水面还一样高吗 思考:连通器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连通器内的液体有什么特点

六年级思维训练A

【ysm】六年级思维训练A 1.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A 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5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75千米,行驶1.4小时后,已行路程与末行路程的比是5 :6,A 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平均6人套得5只小兔,15人套得2只小猫,10人套得1只小猴,结界每人分1只小动物玩具还多4只,参加玩套圈游戏的小朋友有多少人? 3.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周长为21.98米,高是1.8米。如果每立方米沙子重1.5吨,这堆沙子重多少吨? 4.建筑工地储存了一批水泥,当用去这批水泥的30%后,又运来160袋,这时比原来储存的水泥还多,那么原来储存了水泥多少袋? 5. 甲乙两汽车同时从两城出发,相向而行,经过5 小时甲车到达中点,这时乙车距甲车有50千米,甲 乙两车速度之比是3 :2.两城相距多远? 6.一个小组有12人,一次数学测验,小明生病没有来, 其余同学的平均分是85分,小明补考后,他的成绩比 12个人的平均分高5.5分,他考了多少分? 7.某班一次集会,请假人数和出席人数的比是1 :9, 中途又有1人请假离开,这时请假人数与出席人数的 比是3 :22. 这个班有多少人? 8.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价提高40%定价,又以 八折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15元。这种服装有成 本是多少元? 9. A B两地的公路长384㎞,甲乙两辆汽车从两地 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3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2 千米,甲车先开出64千米后,乙车才出发,乙车出发 后几小时两车相遇? 10.水果店运进甲乙两筐苹果共重65千克,如果将 甲筐苹果的放入乙筐,这时甲乙两筐苹果的质 量比是7 :6,甲乙两筐苹果原来各有苹果多少千克?. 11.客车从甲地出发,同时货车从乙地出发,相向而行, 1小时后在距中点10千米处相遇。相遇后继续前进, 小时后,客车到达乙地,货车还有全程的没走。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2.一段圆柱体木料,如果分成两段圆柱体木料,表面 积增加了6.28平方分米,如果沿着直径劈成两个半圆 柱体,表面积将增加80平方分米,求原圆柱体的表面积。 13.两人一起做排版工作,甲计划做这份工作的, 结果他先完成任务后,又替乙排了24页,这时他们排 版的页数的比是5 :3。这次排版共有多少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本单元综合训练(教案)

整理和复习 前进实验小学史爱东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教材第65页内容)。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教学目标】 1.回顾本单元的知识内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有关比例的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数学知识的能力。 2.经历知识的回顾整理过程,体验归纳整理,构建知识体系的学习方法。 3.体验掌握数学知识的成功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善于归纳总结、自我激励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归纳整理有关比例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仪。 【复习回顾】 1.教师: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请同学们举例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组织学生看书,同桌讨论整理后回答,教师整理成表格。

2.用投影出示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解比例? (2)解比例的过程与要求是什么? 接着完成教材第65页第2题(强调书写与格式)。 ①学生独立练习。 ②请4位学生上讲台板演。 ③说一说解比例的步骤,每步运算的根据是什么? 3.用投影出示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的关系?(2)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关系? (3)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填写小黑板上的表。

(4)如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小组讨论:概括“一找、二想、三判断”。 一找: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二想:两种相关联量的变化情况,写出关系式; 三判断:联系关联式,看是比值一定还是积一定,判断成什么比例。 4.自主构建,形成网络 教师:请各小组将本单元比例的应用这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整理的知识又详细又清楚。 (1)组织各小组归纳整理。 (2)组织各小组汇报归纳整理的内容。 ①汇报时要求各小组将自己归纳整理的内容展示出来。教师根据各小组汇报的情况,适当补充。 ②教师组织各小组的汇报进行评价。

数学思维训练教材六年级-上册

第1讲 比较大小 在平时数学学习,尤其是数学竞赛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题目: (1)比较这几个分数的大小: 52、73、2310、2912、37 15 (2)试比较77755 和7777 555,那个分数大? …… 如果我们不去研究其中的规律,相信大家一定会很难解决这样的题目。本讲,我们主要来讲一讲有关比较大小的一些知识和方法。 例1: 已知A 321?=B ÷43 = C 109?= D 54?=E 5 1 1÷(ABCDE 都不等于0), 将A 、、B 、C 、D 、E 按从大倒小的顺序排叠起来。 分析与解 为了方便比较,我们首先将这五个算式统一写成乘法形式,这样原来 的算式就变成A 321?=B 311?=C 10 9 ?=D 54?=E 65?。下面我们可以运用倒数的知识来解决 这一问题。 首先我们可以假设所有算式的运算结果等于1。那么,A 就是3 2 1的倒数,即53;同 理,B 应是43,C 是911,D 是4 1 1,E 是511。这样,我们很容易就能比较出这五个数的 大小。 因为411>511>9 1 1>43>53,所以D >E >C >B >A. 随堂练习一: 如果a=b 521?=6 5 c=d 54?(a 、b 、c 、d 均不等于0),a 、b 、c 、d 四个数中,谁最大? 谁最小? 例2:将下列分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52 、73、2310、2912、37 15 。 分析与解 比较几个分数的大小,课本上介绍的主要方法是先通分,再比较大小。 就本题而言,如果用通分再比较,太麻烦,我们可以根据“同分子的分数,分母大的分 数反而小”这一性质,把这几个分数先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在进行比较就比较容易了。因为2、3、10、12、15、的最小公倍数是60,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它们分别化 为:15060、14060、13860、14560、148 60。

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学计划

数学思维训练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数学的学习较其他学科来说相对较难,同时数学学习不能死记硬背,需要掌握方式方法。为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重中之重。在数学教学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数学思维训练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这学期通过数学思维训练校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通过学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为孩子们提供一系列数学故事、益智问题和数学游戏。这些问题和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数学奥秘的机会,学生在参与这些数学游戏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价值,锻炼数学智慧,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在探索解法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了数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数学方法的创造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了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向往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

兴趣,愿意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敢于质疑,乐于讨论探究生活中各种现象,喜欢和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5、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知道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并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6、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分析、推理、判断能力,拓宽和加深所学的知识,充分地拓展学生的数学才能,激发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数学素养上有较大的发展与提高,为学生进一步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活动措施: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学好数学,掌握数学的思维方式,是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活动中,通过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题目,逐步培养大家的“数感”,引导大家喜爱数学,以至于达到自觉学习数学的目的,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注重思维能力培养 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下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大力推行“发现式”教学,同时要保证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发挥“小老师”的作用。 学生当“小老师”改变了传统的师生间单向传递知识的方式,使学生由知识的

六年级思维训练

六年级上册每周数学思维训练题(1-16) 来源:未知| 作者:陈玲晓| 浏览次数: 1744 | 发表时间:2011-11-28 15:52 第二周思维训练题 ★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 (1)3/10+3/10+3/10=()×() (2)2/9+4/9+8/9=()×()=()×() ★★小明每分钟步行3/50千米,4/5分钟步行多少千米? ★★一个长方形长5/8分米,宽2/5分米,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 少? ★★一堆煤4/5吨,第一次用去这堆煤的1/5,第一次用去多少吨? 还剩下多少吨? ★★★一堆煤4/5吨,第一次用去这堆煤的1/5,还剩下多少吨?

第三周数学思维训练题 ★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计算 (1)3/5×15/16×8/3(2) (5/14+8)×2 (3)3/7×1/3+1/3×4/7(4) 2/5×9+2/5 ★★列式计算 (1)5/6与3/4的差的6/7是多少?(2)12的2/3减去1/3是多 少? (3)1/2与1/3的和的3/5是多少?(4)8的1/4加上3/4是多少?★★★(1)39×37/38 (2)4/7+6/7×4 第四周数学思维训练题 ★想一想,填一填。 1、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5。 2、苹果重量的2/5是橘子的

重量。 把()看单作位“1”;把()看 单作位“1”; 关系式:()×3/5=男生人数关系式:() ×2/5=() ★★你是怎样想的?先填一填,再画一幅线段图看看,然后再计算。 1、学校买来120箱粉笔,用去3/4,用去多少箱? 想:用去3/4,是用去()箱的3/4,所以把()看作单位“1”。 画出线段图: 列式计算: 2、一袋米重25千克,吃了2/5,吃了多少千克? 想:吃了2/5,是吃了()千克的2/5,所以把() 看作单位“1”。 画出线段图: 列式计算: ★★★拓展练习 一桶色拉油重5千克,吃了1/4。 1、吃了多少千克? 2、剩下的油占全桶油重量的几分之几? 3、还剩多少千克油?(你能用几种方法?) 第五周数学思维训练题

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学计划

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学计 划(总4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数学思维训练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数学的学习较其他学科来说相对较难,同时数学学习不能死记硬背,需要掌握方式方法。为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重中之重。在数学教学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数学思维训练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这学期通过数学思维训练校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通过学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为孩子们提供一系列数学故事、益智问题和数学游戏。这些问题和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数学奥秘的机会,学生在参与这些数学游戏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价值,锻炼数学智慧,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在探索解法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了数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数学方法的创造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了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向往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敢于质疑,乐于讨论探究生活中各种现象,喜欢和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5、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知道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并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6、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分析、推理、判断能力,拓宽和加深所学的知识,充分地拓展学生的数学才能,激发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数学素养上有较大的发展与提高,为学生进一步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活动措施: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学好数学,掌握数学的思维方式,是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活动中,通过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题目,逐步培养大家的“数感”,引导大家喜爱数学,以至于达到自觉学习数学的目的,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注重思维能力培养 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下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大力推行“发现式”教学,同时要保证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发挥“小老师”的作用。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数学思维训练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数学思维训练用一只平底锅煎饼,每次只能放两只饼。煎熟一只饼需要2分钟(正反面各需要1分钟)。请你想想煎3只饼至少需要几分钟?怎样煎? 再想想:煎99个、100个饼需要多少时间?煎n个呢?为什么?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2) 括号里应该填几? 下面两个表里的数的排列都存在着某种规律,你能找出这个规律,并根据这个规律把括号里的数填进去吗?试试看,很有趣的。 2 、 5 、 6 、 7 、 11 8 、 10 、()、4 、18 6 、 10 、 12 、9 、20 (表1) 2 、 1 3 、 5 、 6 4 、 11 、 5 、 7 7 、()、 4 、 10

7 、 11 、 1 、 12 (表2)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3) 巧填运算符号 不用括号,在四个4之间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使 4 4 4 4=0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4) 巧填括号 请你在下面的算式里,适当添上括号使等式成立。(1)46+246-5=15 (2)46+246-5=0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5)

一个同学不仔细在做一道减法题时,把减数65写成了56,最后所得的差是40,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多少?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6) 一个班有48人,班主任统计问:做完语文作业的举手,有37人举了手。又问:做完数学作业的举手,有42人举了手。最后问:语文、数学都没有做完的举手,没有人举手。请你算算,这个班语文、数学都做完的有多少人?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7) 在下面的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 1、360(6□)=20 2、125(28□)=500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8) 如果△□=〇那么下面的算式哪几个是正确的? (1)□〇=△ (2)〇△=□ (3)〇△=□ (4)□+〇=△

六年级思维训练教案

第1讲鸡兔同笼问题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趣题的魅力。 2、自学例1,培养用多种方法,如: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鸡兔同笼问题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过程 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10个头,从下面数,有24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分析假设全部是鸡,则脚的只数为:10×2=20(只) 这比题目的24只脚少(24-20)只,为什么会少4只脚呢?因为笼子里有部分是兔,每只兔少算2只脚,所以兔的只数为:4÷2=2(只);则鸡的只数为:10-2=8(只)。解:兔的只数:(24-10×2)÷2=2(只) 鸡的只数:10-2=8(只) 答:鸡有8只,兔有2只。 方法点评用假设法解鸡兔同笼问题时,记住下面的关系式: 1.(总足数-总头数×鸡足数)÷2(兔与鸡的足数差)=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2.(总头数×兔足数-总足数)÷2(兔鸡足数差)=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 、 有龟和鹤共24只,腿共68只。龟、鹤各有几只? 例2小明的存钱罐里有2角和5角的人民币共12张,合计3元9角。2角、5角的

人民币各有几张? 分析与解可以用方程解答: 设5角的人民币有x张,那么2角的人民币就是(12-x)张。根基合计的钱数为3元9角,可以列出方程。 解:设5角的人民币有x张,那么2角的人民币就是(12-x)张。可以列出方程。5x+2(12-x)=39 24+3x=39 3x=15 X=5 12-x=12-5=7(张) 答:2角的人民币有7张,5角的人民币有5张。 方法点评用方程解这类问题,通常设较大量为x,有利于解答。 随堂练习二: 自行车和三轮车共12辆,总共有28个轮子。自行车和三轮车共有多少辆? 拓展训练 1、实验小学的教师和学生共100人去植树,教师平均每人栽3棵树,学生平均每人栽1棵树,一共栽150棵树。教师、学生各有多少人? 2、学校买了4个足球和3个排球,共用去169元。每个足球比每个排球贵2元。足球和排球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3、王奶奶家有鸡兔若干,已知鸡比兔多13只,鸡的脚比兔的脚多16只。鸡、兔各有多少只? 4、学校小卖部买钢笔和圆珠笔共用去90元,钢笔每支5元,圆珠笔每支2元。如果购买的钢笔和圆珠笔的支数互换,那么就用120元。小卖部买回的钢笔和圆珠笔

六年级思维训练

六年级第一学期思维训练 班级姓名分数 1.甲、乙两城的铁路长357千米,一列快车从乙城开出,同时有一列车从甲城 开出,两车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快车平均每小时行79千米,慢车 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兄弟二人钓鱼,哥哥比弟弟多钓了20条,哥哥钓的条数又正好是弟弟的3倍,问兄弟两各钓了多少条鱼? 3.小明有存款56元,小华有存款34元,如果两人取出同样多的钱后,小明的存款是小华的3倍,问取款后两人各有存款多少元? 4.鸡的只数是鸭的1/2,鹅的只数是鸡的1/3,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5.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2,乙数与丙数的比是5:4,甲数是丙数的() 6.某班男、女生人数共48人,男、女生人数比是5:3。该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7.少先队采集种子,甲队采集了12千克,占全大队采集数的2/7,乙队采集的是全大队采集数的3/7,乙队采集了多少千克? 7.有两袋柚子,甲袋柚子的重量是乙袋的6/5,如果从甲袋往乙袋里装5千克柚子,那么两袋就一样重了。原来两袋柚子各有多少千克?

六年级第一学期解决问题 班级姓名分数 1.一连摩托车平均每小时耗油9/8升,2/3小时耗油多少升? 2.一支蜡烛,2/3小时燃烧3/10分米,平均1小时燃烧多少分米? 2.小刘骑自行车去郊游。去时平均每小时行12千米,2/3小时到达。原路返回时只用了1/2小时,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4.、修一条3/5千米的水渠,3天修了它的1/4,平均每天修多少千米? 5.用一段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比是4:5:7.已知最长边的长度是28厘米,这段铁丝长多少厘米? 6.分针长18厘米,如果走1小时,它的尖端走过的路程是多少厘米? 7.、六年级一班有48名同学,其中1/4的人参加篮球训练,1/3的人参加足球训练,剩下的参加棋类活动。参加棋类活动的有多少人? 8.新世纪小学举办“变废为宝,美化校园”作品大赛,六年级上交作品160件,比五年级多1/7.五年级上交作品多少件?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数学思维训练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数学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1) 用一只平底锅煎饼,每次只能放两只饼。煎熟一只饼需要2分钟(正反面各需要1分钟)。请你想想煎3只饼至少需要几分钟?怎样煎? 再想想:煎99个、100个饼需要多少时间?煎n个呢?为什么?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2) 括号里应该填几? 下面两个表里的数的排列都存在着某种规律,你能找出这个规律,并根据这个规律把括号里的数填进去吗?试试看,很有趣的。 2 、5 、6 、7 、11 8 、10 、()、4 、18 6 、10 、12 、9 、20 (表1) 2 、1 3 、5 、6 4 、11 、 5 、7 7 、()、4 、10 7 、11 、1 、12 (表2)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3)

巧填运算符号 不用括号,在四个4之间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使 4 4 4 4=0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4) 巧填括号 请你在下面的算式里,适当添上括号使等式成立。 (1)46+246-5=15 (2)46+246-5=0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5) 一个同学不仔细在做一道减法题时,把减数65写成了56,最后所得的差是40,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多少?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6) 一个班有48人,班主任统计问:做完语文作业的举手,有37人举了手。又问:做完数学作业的举手,有42人举了手。最后问:语文、数学都没有做完的举手,没有人举手。请你算算,这个班语文、数学都做完的有多少人?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7) 在下面的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 1、360(6□)=20 2、125(28□)=500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8)

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学计划

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 学计划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数学思维训练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数学的学习较其他学科来说相对较难,同时数学学习不能死记硬背,需要掌握方式方法。为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重中之重。在数学教学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数学思维训练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这学期通过数学思维训练校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通过学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为孩子们提供一系列数学故事、益智问题和数学游戏。这些问题和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数学奥秘的机会,学生在参与这些数学游戏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价值,锻炼数学智慧,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在探索解法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了数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数学方法的创造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了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向往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敢于质疑,乐于讨论探究生活中各种现象,喜欢和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5、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知道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并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6、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分析、推理、判断能力,拓宽和加深所学的知识,充分地拓展学生的数学才能,激发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数学素养上有较大的发展与提高,为学生进一步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活动措施: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学好数学,掌握数学的思维方式,是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活动中,通过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题目,逐步培养大家的“数感”,引导大家喜爱数学,以至于达到自觉学习数学的目的,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注重思维能力培养 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下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大力推行“发现式”教学,同时要保证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发挥“小老师”的作用。

小学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含答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含答案) 1、两个相同的瓶子装满酒精溶液。一个瓶中酒精与水的比2︰3,另一个瓶中酒精与水的比是3︰5,若把两瓶酒精溶液混合,混合后酒精与水的比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因为两个瓶子相同,可以分别求出每个瓶中酒精占瓶子容积的几分之几,在求出混合后酒精和水各占容器容积的几分之几,即可求出混合后酒精与水的比。 2、某饮料店有一桶奶茶,上午售出其中的25%,下午售出30升,晚上售出剩下的10%,最后剩下的奶茶再减6升刚好半桶,问一桶奶茶共有多少升? 【考点】L6: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 【分析】设一桶奶茶共有a升,则晚上售出(a﹣25%a﹣30)×10%,此时剩下(a﹣25%a﹣30)×(1﹣10%),对应着50%a+6,列出方程求解. 【解答】解: 设一桶奶茶共有a升 (a﹣25%a﹣30)×(1﹣10%)=50%a+6 (0.75a﹣30)×0.9=0.5a+6 0.675a﹣27=0.5a+6 0.175a=33 3、学校里买来了5个保温瓶和10个茶杯,共用了90元钱。每个保温瓶是每个茶杯价钱的4倍,每个保温瓶和每个茶杯各多少元? 分析与解:根据每个保温瓶的价钱是每个茶杯的4倍,可把5个保温瓶的价钱转化为20个茶杯的价钱。这样就可把5个保温瓶和10个茶杯共用的90元钱,看作30个茶杯共用的钱数。 解:每个茶杯的价钱:

90÷(4×5+10)=3(元) 每个保温瓶的价钱 3×4=12(元) 答:每个保温瓶12元,每个茶杯3元。 4、某工地运进一批沙子和水泥,运进沙子袋数是水泥的2倍。每天用去30袋水泥,40袋沙子,几天以后,水泥全部用完,而沙子还剩120袋,这批沙子和水泥各多少袋? 分析与解:由己知条件可知道,每天用去30袋水混,同时用去30×2袋沙子才能同时用完。但现在每天只用去40袋沙子,少用(30×2-40)袋,这样オ累计出120袋沙子。因此看120袋里有多少个少用的沙子袋数,便可求出用的天数。进而可求出沙子和水泥的总袋数。 解:水泥用完的天数: 120÷(30X2-40)=120÷20=6(天) 水泥的总袋数: 30×6=180(袋) 沙子的总袋数 180×2=360(袋) 答:运进水泥180袋,沙子360袋 5、某鞋厂生产1800双鞋,把这些鞋分别装入12个纸箱和4个木箱。如果3个纸箱加2个木箱装的鞋同样多。每个纸箱和每个木箱各装鞋多少双? 分析与解:根据己知条件,可求12个纸箱转化成木箱的个数,先求出每个木箱装多少双,再求每个纸箱装多少双。 解:12个纸箱相当木箱的个数 2×(12÷3)=2×4=8(个) 个木箱装鞋的双数: 1800:(8+4)=18000÷12=150(双) 个纸箱装鞋的双数 150×2÷3=100(双) 答:每个纸箱可装鞋100双,每个木箱可装鞋150双 6、某商店出售啤酒,规定每5个空啤酒瓶能换1瓶啤酒。张叔叔家买了80瓶啤酒,喝完后再按规定用空啤酒瓶去换啤酒,那么他们家前后共能喝到多少瓶啤酒? 解析:喝掉80瓶啤酒,用80个空瓶换回16瓶啤酒;喝掉16瓶啤酒,用16个空瓶换回3瓶啤酒余1个空瓶;喝掉3瓶啤酒,连上次余下的1个空瓶还剩4个空瓶。此时,再借1个空瓶,与剩下的4个空瓶一起又可换回1瓶啤酒,喝完后将空瓶还了。所以,他们家前后共喝到啤酒 80+16+3+1=100(瓶)。

最新六年级思维训练教案

最新六年级思维训练教案 一、学习目标: 1六年级思维训练教案数学趣题的魅力. 2、自学例1,培养用多种方法,如: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鸡兔同笼问题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过程 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10个头,从下面数,有24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分析假设全部是鸡,则脚的只数为:10×2=20(只) 这比题目的24只脚少(24-20)只,为什么会少4只脚呢?因为笼子里有部分是兔,每只兔少算2只脚,所以兔的只数为:4÷2=2(只);则鸡的只数为:10-2=8(只). 解:兔的只数:(24-10×2)÷2=2(只) 鸡的只数:10-2=8(只) 答:鸡有8只,兔有2只. 方法点评用假设法解鸡兔同笼问题时,记住下面的关系式: 1.(总足数-总头数×鸡足数)÷2(兔与鸡的足数差)=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2.(总头数×兔足数-总足数)÷2(兔鸡足数差)=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 、 有龟和鹤共24只,腿共68只.龟、鹤各有几只? 例2 小明的存钱罐里有2角和5角的人民币共12张,合计3元9角.2角、5角的人民币各有几张? 分析与解可以用方程解答: 设5角的人民币有x张,那么2角的人民币就是(12-x)张.根基合计的钱数为3元9角,可以列出方程. 解:设5角的人民币有x张,那么2角的人民币就是(12-x)张.可以列出方程. 5x+2(12-x)=39 24+3x=39 3x=15 X=5 12-x=12-5=7(张) 答:2角的人民币有7张,5角的人民币有5张. 方法点评用方程解这类问题,通常设较大量为x,有利于解答. 随堂练习二: 自行车和三轮车共12辆,总共有28个轮子.自行车和三轮车共有多少辆? 拓展训练 1、实验小学的教师和学生共100人去植树,教师平均每人栽3棵树,学生平均每人栽1棵树,一共栽150棵树.教师、学生各有多少人? 2、学校买了4个足球和3个排球,共用去169元.每个足球比每个排球贵2元.足球和排球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3、王奶奶家有鸡兔若干,已知鸡比兔多13只,鸡的脚比兔的脚多16只.鸡、兔各有多少只? 4、学校小卖部买钢笔和圆珠笔共用去90元,钢笔每支5元,圆珠笔每支2元.如果购买的钢笔和圆珠笔的支数互换,那么就用120元.小卖部买回的钢笔和圆珠笔各有多少支? 5、有蜘蛛、蜻蜓和蝉三种动物共18只,它们共有腿118条,翅膀20对,三种动物各有的多少只?(其中,蜘蛛有8条腿,蜻蜓有6条腿和2对翅膀,蝉有6条腿和1对翅膀). 6、比赛规则,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一题扣6分. (1)2号选手共抢答8题,最后得64分.她答对了几题? (2)1号选手共抢答10题,最后得分36分.她答错了几题? (3)3号选手共抢答16题,最后得分16分.他答对了几题?

六年级思维训练教案

第1讲鸡兔同笼问题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趣题的魅力。 2、自学例1,培养用多种方法,如: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解决问题的能力。3、利用鸡兔同笼问题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过程 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10个头,从下面数,有24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分析假设全部是鸡,则脚的只数为:10×2=20(只) 这比题目的24只脚少(24-20)只,为什么会少4只脚呢?因为笼子里有部分是兔,每只兔少算2只脚,所以兔的只数为:4÷2=2(只);则鸡的只数为:10-2=8(只)。 解:兔的只数:(24-10×2)÷2=2(只) 鸡的只数:10-2=8(只) 答:鸡有8只,兔有2只。 方法点评用假设法解鸡兔同笼问题时,记住下面的关系式: 1.(总足数-总头数×鸡足数)÷2(兔与鸡的足数差)=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2.(总头数×兔足数-总足数)÷2(兔鸡足数差)=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 、 有龟和鹤共24只,腿共68只。龟、鹤各有几只? 例2 小明的存钱罐里有2角和5角的人民币共12张,合计3元9角。2角、5角的人民币各有几张? 分析与解可以用方程解答: 设5角的人民币有x张,那么2角的人民币就是(12-x)张。根基合计的钱数为3元9角,可以列出方程。 解:设5角的人民币有x张,那么2角的人民币就是(12-x)张。可以列出方程。 5x+2(12-x)=39 24+3x=39 3x=15 X=5 12-x=12-5=7(张) 答:2角的人民币有7张,5角的人民币有5张。 方法点评用方程解这类问题,通常设较大量为x,有利于解答。 随堂练习二: 自行车和三轮车共12辆,总共有28个轮子。自行车和三轮车共有多少辆? 拓展训练 1、实验小学的教师和学生共100人去植树,教师平均每人栽3棵树,学生平均每人栽1棵树,一共栽150棵树。教师、学生各有多少人? 2、学校买了4个足球和3个排球,共用去169元。每个足球比每个排球贵2元。足球和排球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3、王奶奶家有鸡兔若干,已知鸡比兔多13只,鸡的脚比兔的脚多16只。鸡、兔各有多少只? 4、学校小卖部买钢笔和圆珠笔共用去90元,钢笔每支5元,圆珠笔每支2元。如果购买

小学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

小学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钟表问题) 一导言: 钟面上的数学就是研究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关系,如两针重合、垂直、成一直线、成多少度角及钟表快慢提出问题。因为时针和分针是朝向一方向移动,但速度不同,所以钟面上的数学类似于行程问题的追及问题。而追及问题最关键的概念是速度差,所以要解答钟面上的数学,首先要清楚时针、分针的速度。有些也可以转化成相遇问题,有些也可以转化成比例问题来解决。 (1)从格数上来看:时针每小时走1大格,而分针每小时走12大格,时针的速度是分针速度的1/12,分针每分钟走1小格,时针每分钟走1/12小格, 每分钟分针比时针多走1- 1/12=11/12小格,所以,速度差=1- 1/12 (2)从角度上来看:钟面是个圆,360o,有12大格,时针每小时走1大格,即每小时走30o,每分钟走o;两大格间有5个小格,分针每分钟走1小格,即每分钟走6o,所以此时分针、时针的速度差=6oo 二.要解答时钟问题时注意事项:(先画钟表图) ①解题时,往往从时针、分针的初始位置开始考虑 ②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③在算速度差时,可以从格数上和度数上两个角度去思考

例1.从时针指向4点开始,再经过多少分钟,时针正好和分针第一次重合?例2.在5时与6时之间,时针与分针在什么时刻相互垂直? 例3.在3点与4点间,时针和分针在什么时刻位于一条直线上? 例4.7时几分,分针与时针成30o角? 例5.2时40分,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多少度?

例6. 4点过多少分时,时针与分针离”4”的距离相等,并且在“4”的两边?(转化成相遇问题来做) 在时钟问题中,专门有一类题是研究与不准确时钟有关的时间问题,这类题是由于钟表或快或慢产生了误差而导致的,变化很多,无论怎么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考虑:①抓住单位时间内的误差,然后根据某一时间段内含有多少个单位时间,就可求出这一时间段内的误差②抓住不准确的钟与标准钟的速度比,通过解比例的方法,来解答这类问题 例7.小明家的挂钟比标准时间每小时慢2分钟,小明早上7点上学时把钟对准,回家时挂钟正好指着12点。问:此时标准时间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求下列时刻的时针与分针所形成的角的度数。 (1)9点整 (2) 2点整 (3)5点30分 (4)10点20分 (5)7点36分

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

比的专项练习 一、基础知识部分。 1、甲数比乙数的比值是20/27,甲数与丙数的比值是16/25,甲、乙、丙三数之比是() 2、一个圆的直径和它的周长之比是(),半径和面积之比是(),一个小 圆半径是3厘米,一个大圆半径是4厘米,那么小圆和大圆直径之比是(),周长之比是(),面积之比是()。 3、等腰三角形中的两个角之比是5:2,它的顶角是(),底角是() 4、学校把414棵树苗按各班的人数分给六年级三个班。一班和二班分得树苗的棵数比是 2:3,二班和三班分得树苗的棵数比是5:7,求每个班各分得树苗多少棵? 5、加工一个零件,甲需3分钟,乙需3.5分钟,丙需4分钟,现在有1825个零件需要加工。 如果规定三人同样的时间完成任务,那么各位应加工多少个零件? 6、小丽看了一本书,第一周看了全书的4/7,第二周看了72页,这时已看的页数和全书页数的比是4:5,这本书有多少页? 7、甲、乙两个建筑队原有水泥的重量比是4:3,当甲队给乙队54吨水泥后,甲、乙两队 水泥的重量比变为3:4,原来甲队有水泥多少吨? 8、服装厂有90名工人,每人一天可以做8件上衣或做10条裤子,现在要生产配套衣服, 应该如何去分配工人? 9、1个比的前项是4,如果前项增加8,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如何变化? 10、下图甲、乙、丙三个互相咬合的齿轮,若使甲轮转5圈时,乙轮转7圈,两轮2圈,这 三个齿轮数最少应分别是多少? 11、甲、乙、丙三人百米赛跑,当丙到达终点时,甲离终点还有5 米,乙离终点还有2米,它们三人速度之比是多少?他们跑百米所用时间之比是多少? 12、某班一次数学考试中,平均成绩是78分,男、女各自的平均成绩是75.5分、81分,那么这个班男女人数之比是多少? 二、能力知识部分。 13、圆珠笔和铅笔的价格比为4:3,购买20支圆珠笔和21支铅笔一共用去了71.5元,那么圆珠笔的单价是多少元? 14、甲乙两班人数之比是4:1,如果从甲班调10位学生去乙班,则甲、乙两班人数之比变为7:5,那么原来两班各有多少人? 15、甲、乙、丙三人进行200米的赛跑(假设他们的速度保持不变),甲到终点时,乙还差20米,丙这时还差25米,请问乙到终点时,丙还差几米到终点? 16、甲糖每千克10.8元,乙糖每千克14.8元,把两种糖混合后,售价为12.3元,求每千克混合糖中甲糖和乙糖的重量比? 17、同学们一共买了250瓶汽水,如果用5个空瓶可以换1瓶汽水,那么他们最多可以喝到多少瓶汽水? 18、洗衣服要打肥皂,揉搓得很充分了,再拧一拧,当然不可能全部拧干,假设使劲拧紧后,衣服上还留有1千克带污物的水。现在有清水18千克,假设每次用来飘洗的水都是整千克数(假设每次飘洗结束后,污物都能均匀的分布在水中)。分两次飘洗后,污物的残留量至少是飘洗前的几分之几? 19、某个产品由A、B、C三个部件组成,一个工人每天可以生产5个A,或生产3个B,或者生产6个C,要使工厂每天生产的产品尽量多,该厂的210名工人应如何分工?该厂一天最多生产多少个产品?

六年级上册思维训练

六 年 级 上 册 一、立体图形的展开与组合

一、学一学 例题1、下列这些平面图,哪些能围成正方体?有什么规律? (1) [思路点拨]第一类是中间四个,上、下各一个的展开图可以围成正方体;第二类是转化成中间四个,上、下各一个的展开图可以围成正方体;第三类是两层,每层三个的特例也可以围成正方体。 二、练一练 1、下面各图中,哪几个是长方体表面的展开图? 2、根据展开图,说说相对的面。

3、在下面正方体展开图的六个面上,分别写上1—6中某一个数字,使该正方体相对的两个面上数字之和是7。 4、右边哪几个盒子是左边这张硬纸折成的? 5、下图是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单位:厘米)。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8 7 5

一、学一学 例题1:小明和妈妈一起给奶奶买了一份礼物,营业员阿姨用一个长45厘米、宽20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盒子装好,并用彩绳包扎。如果打结处需用彩绳15厘米,这样包扎共需彩绳多少厘米? [思路点拨]要求彩绳的长度,应该将这些彩绳分类整理。这段彩绳包括了打结的15厘米,高有4段,共40厘米;长宽各有2段,共有45×2+20×2=130厘米。最后只要将这些绳子的长度相加即可。 想一想:还有别的解法吗? 例题2:用五个相同的正方体,粘接成一个长方体,总棱长84厘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思路点拨]要求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关键是求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由于这个长方体是有正方体粘接成,若正方体的棱长是a,那么长方体的长和高都是a,宽等于5a;根据题意,得4a×2+5a×4=84,a=3,表面积=a×a×2+5a×a×4=3×3×2+3×15×4=198(平方厘米) 例题3:一个正方体增高2厘米(底面不变)后,得到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正方体的表面积增加了96平方厘米。原来正方体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现在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思路点拨]长方体比正方体表面积增加了96平方厘米,就是增加了侧面的面积,即4个相等的长方形面积,这个长方形的宽2厘米,长96÷4÷2=12厘米,长就是正方体的棱长。 正方体的表面积是:12×12×6=864(平方厘米)。 长方体的表面积是:864+96=960(平方厘米)想一想:还有别的解法吗? 二、练一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