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含量均匀度的测定
HPLC法测定甲巯咪唑片的含量及含量均匀度

取本品 20 片 , 精密称定 , 研细 , 精密称取适 量 (约相当于甲巯咪唑 10 mg) , 置 50 mL 量瓶中 , 加甲醇适量 , 充分振摇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 摇
·420 ·
药物分析杂志
匀 , 滤过 , 弃去初滤液 , 精密量取续滤液 2 mL 置
10 mL 量瓶中 , 加 018 mg·mL - 1内标溶液 5 mL ,
加甲醇稀释至刻度 , 摇匀 , 按上述色谱条件依法测
定 , 同时与药典法[1 ]进行比较 , 结果见表 1 。
表 1 样品含量测定结果 ( %)
厂家
批号
HPL C 法 ( n = 3)
药典法 ( n = 2)
A厂
980713
9914
9818
பைடு நூலகம்
A厂
981025
9616
9710
B厂
990123
9814
9815
7 含量均匀度测定 取本品 1 片 , 置 25 mL 量瓶中 , 照含量测定
项下的方法自 “加甲醇适量 , 充分振摇使溶解” 起 , 同法操作 , 结果见表 2 。
SP 8800 高效液相色谱仪 , SP 4290 积分仪 , Spectra 100 紫外检测器 。
甲巯咪唑对照品 (自己精制 , 经归一化法测 定 , 含量为 9917 %) ; 内标为邻苯二酚 (分析纯 , 上海试剂总厂) ; 甲醇 (色谱纯 , 天津四友医学生 物技术公司) 。甲巯咪唑片 (市售品 , 批号 : A 厂 980713 、981025 ; B 厂 990123 。规 格 均 为 每 片 5
含量均匀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适用范围:含量均匀度检查。
责任:质检员实施本操作规程,检验室主任负责监督本规程正确执行。
程序:1.简述1.1本法适用于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X E含量均匀度检查。
1.2含量均匀度系指小剂量片剂、膜剂、胶囊剂或注射用无菌粉末等制剂中的每片(个)含量偏离标示量的程度。
1.3除另有规定外,片剂、胶囊剂或注射用无菌粉末,每片(个)标示量小于10mg或主药含量小于每片(个)重量5%者;其他制剂,每个标示量小于2mg或主药含量小于每个重量2%者,均应检查含量均匀度。
复方制剂仅检查符合上述条件的组分。
1.4凡检查含量均匀度的制剂,不再作重(装)量差异的检查。
1.5本法以统计学理论为指导,综合标准差与偏离度而拟定的计量型方法。
方法中,采用2次抽样法(复试的倍量法),以减少工作量和错判率。
含量均匀度的限度一般为±15%。
2.仪器与用具按正文中该品种项下的规定。
3.试药与试液按正文中该品种项下的规定。
4.操作方法4.1供试品初试10片(个),复试20片(个)。
4.2取供试品,按照各该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分别测定每片(个)主药的含量或响应值。
5.注意事项5.1供试品的主药必须溶解完全,必要时可用乳钵研磨或超声波处理,促使溶解,并定量转移至容量瓶中。
5.2测定时溶液必须澄清,如过滤不清,可离心后,取澄清液测定。
5.3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含量均匀度时,所用溶剂需一次配够,当用量较大时,即使是同批号的溶剂,也应混合均匀后使用。
6.记录与计算6.1应记录检测方法,所用仪器型号,以及每片(个)测得的结果等。
6.2当含量测定方法与含量均匀度检查所用方法不同时,而且含量均匀度未能从响应值(如吸收度)求出每片(个)含量情况下,用系数校正法求得每片(个)以标示含量为100的相对含量X 。
6.2.1取供试品10片(个),照该药品含量均匀度项下规定的方法,分别测定,得每片(个)的响应值Y (可为吸收度或峰面积等),并求其均值Y 。
中药制剂各剂型的综合质量检测—颗粒剂检测技术、散剂检测技术

对照品溶液 的制备
供试品 溶液的 制备
测 定
结果 判断
第五节 散剂检测技术
二、案例分析
(四)检查
1. 外观 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 粒度 中药散剂通过六号筛的粉末重量,不得少于95%。 3. 外观均匀度 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4. 水分 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9 .0%。 5. 装量差异 6. 微生物限度
2.中药散剂需进行外观、粒度、外观均匀度、水分、 装量差异、无菌、微生物限量等检查。
一、颗粒剂的检测
5. 装量差异
标示装量 1g及1g以下
装量差异限度 ±10%
1g以上至1.5g
±8%
标示装量 1.5g~6g
6.0g以上
装量差异限度 ±7%
±5%
6. 微生物限度标准
不含药材原粉的颗粒剂需氧菌总数不得超过103cfu/g,霉菌、 酵母菌总数不得超过102cfu/g;
含药材原粉的颗粒剂需氧菌总数不得超过104cfu/g,霉菌、酵 母菌总数不得超过102cfu/g;均不得检出大肠杆菌。
第五节 散剂检测技术
二、案例分析
五苓散
(一)处方组成 茯苓、 泽泻、猪苓、肉桂、炒白术
(二)性状鉴别 为淡黄色的粉末;气微香,味微辛。
第五节 散剂检测技术
二、案例分析
五苓散
(三) TLC鉴别
1. 显微鉴别 2. 泽泻的TLC鉴别 3. 肉桂中桂皮醛的TLC鉴别 4. 白术的TLC鉴别
色谱条件 与系统适 用性试验
(三)鉴别
1.白芍中芍药苷的TLC鉴别 2.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的TLC鉴别
供试品溶液 的制备
对试品溶 液的制备
薄层色谱
结果判断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14∶1)的含量均匀度测定和有关物质检查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14∶1)的含量均匀度测定和有关物质检查作者:李静玲李瑞明冯鹏胡建楣林小凤范佩冰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3年第07期[摘要] 目的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14∶1)的含量均匀度和有关物质进行了研究,用来评价和确定制剂使用中的安全性及药物本身的内在质量。
方法通过对制备得到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含量均匀度的测定和有关物质考察,从而确定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质量的可控性。
结果通过本文中所用方法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14∶1)中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含量均匀度和有关物质测定结果说明制剂质量合格,所以在制剂使用中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能确保其安全性。
结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14∶1)中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含量均匀度和有关物质的测定均能符合制剂要求。
[关键词]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含量均匀度;有关物质[中图分类号] R92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3(a)-0123-03阿莫西林(Amoxicillin)(C16H19N3O5S)是一种最常用的青霉素类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半衰期约为61.3 min。
阿莫西林杀菌作用强,穿透细胞膜的能力也强,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口服青霉素之一,其制剂有胶囊、片剂、颗粒剂、分散片等。
单独用阿莫西林时容易产生耐药性而降低药物的疗效;克拉维酸钾(C8H9NO5)仅有微弱的抗菌活性,但可与多数的β-内酰胺酶牢固结合,生成不可逆的结合物,具有强力而广谱的抑制β-内酰胺酶作用。
阿莫西林制剂配合克拉维酸钾使用时能有效稳定阿莫西林,使其降解减少而疗效增强,且对革兰阳性及革兰阴性细菌均有效[1-3]。
有关物质是药物中主要疗效成分在储存中产生或在原料制备中引进的,说明了药物对温度、湿度、光等外在因素的稳定度及药物本身使用中的安全性。
含量均匀度是药物有效成分含量较小和比例较低时,在制剂的制备中可能引起分布不均匀而影响药物的质量。
含量均匀度测定方法

含量均匀度测定方法嘿,咱今儿就来聊聊含量均匀度测定方法。
你说这玩意儿重要不?那可太重要啦!就好比是给一个大蛋糕分份儿,得保证每一块儿都差不多大小,不能这块儿大得离谱,那块儿小得可怜呀。
含量均匀度测定,那就是要看看一个药品或者其他东西里面的有效成分是不是分布得均匀。
这就像是一场考试,得考个好成绩,才能让人放心。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药,有的地方药效强得要命,有的地方几乎没啥药效,那用起来多吓人呀!那怎么测定呢?这可有好几种办法呢。
有一种方法就像是用筛子筛东西,把大的小的分开,看看比例对不对。
通过一些仪器和技术,把里面的成分一点点分析出来,然后和标准一对比,就知道均匀度咋样啦。
还有一种方法呢,就像是给一群人排队,看看高的矮的是不是间隔均匀。
对样本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测量,找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从而判断出含量均匀度。
当然啦,不同的东西可能需要不同的方法。
就像不同的人穿不同的衣服才合适一样。
有时候得用这个方法,有时候得用那个方法,得根据具体情况来。
这测定含量均匀度可不能马虎啊!这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效果呢。
要是没测好,那可就麻烦大啦。
就好比盖房子,根基没打好,那房子能结实吗?而且啊,做这个测定可得认真仔细,不能有一点儿差错。
就跟绣花似的,得一针一线慢慢来。
稍微不注意,可能结果就不准确啦。
咱再想想,要是吃的药含量不均匀,那治病效果能好吗?肯定不行呀!所以说这含量均匀度测定真的是太重要啦。
在实际操作中,操作人员得有足够的耐心和专业知识。
不能随随便便就下结论,得反复验证,确保结果可靠。
这就像是走钢丝,得小心翼翼,一步一个脚印。
总之呢,含量均匀度测定方法是个很关键的东西,我们得重视起来。
要像对待宝贝一样对待它,让它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让我们的产品质量过硬,让大家用得放心,用得安心。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呢?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儿啊!。
中药制剂含量均匀度的测定

中药制剂含量均匀度的测定摘要:目的:以自制的银黄片为材料,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含量均匀度评价结果,分析采用红外线光谱分析最小二乘法检测不同处理方法的含量预测效果。
方法:把金银花提取物、黄芩提取物、预胶化淀粉和硬脂酸镁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等量递增混合,压制成片。
对药品进行溶解,分别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最小二乘法红外线光谱对药物的成分进行检测。
结果:不同红外线光谱处理分析法不同成分含量预测误差均方根多组之间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中以经典MSC法获得的四种成分误差均方根值最低。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四批金银花提取物检测的变异指数均在5%以内,具有较强的一致性。
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是测定中药制剂含量均匀度的首选方法,检测精度高;红外线光谱分析具有一定的含量均匀度分析潜力,在控制误差的前提下能够较好的反映含量均匀度。
关键词:中药制剂;含量均匀度;测定[中图分类号]R286.0[文献标识吗]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4-WJK 中药制剂稳定性研究是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证中药制剂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基础。
制剂若发生分解、变质,不仅会影响其外观,而且可引起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和临床疗效的降低,导致药品失效,甚至产生或增加毒副作用,危及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近年来中药因稳定性问题引起不良反应的报道逐年增多,给新药研发亮了“红灯”。
现阶段,尽管中药制剂稳定性研究得到普遍重视,但由于中药制剂成分的多样性,发生降解反应机制相当复杂,而且某些有效成分尚不明确,稳定性研究面临重重困难。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是控制制剂质量的主要方法,是检验制剂稳定性关键,但现阶段稳定性研究含量测定仍存在不少漏洞,中药制剂稳定性考察急须处理好一些关键问题。
笔者总结了中药制剂稳定性研究概况,并针对制剂稳定性研究中含量测定的问题进行探讨,为稳定性研究工作规范化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1.1实验仪器与材料本次实验材料包括金银花提取物、黄芩提取物、预胶化淀粉、乙腈以及超纯水等。
中药制剂混合均匀度指导原则

中药制剂混合均匀度是评估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确保每一剂药物的成分分布均匀。
以下是中药制剂混合均匀度的指导原则:
1. 原料选择:
-选择制剂所需的中药材和辅料,并确保它们符合质量标准。
-选择具有良好流动性和可混合性的中药材,以促进混合过程。
2. 混合工艺:
-采用适当的混合设备和工艺,如搅拌、摇匀、翻转等,确保充分混合。
-根据药材性质和配方特点,确定混合时间、速度和温度等参数。
3. 混合顺序:
-对于多种中药材的复方制剂,根据药材的粒度和密度差异,决定先后加入的次序。
-先将粉末或细颗粒的药材混合均匀,再加入大颗粒或块状的药材。
4. 检测方法:
-使用适当的检测方法和仪器,如色谱、紫外-可见光谱等,
评估药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和均匀度。
-根据药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指标成分进行检测。
5. 记录和追溯:
-记录混合过程中的操作参数,如混合时间、温度、搅拌速度等,以便追溯质量问题发生的原因。
-保留样品供未来的质量控制和审计需要。
6. 质量控制: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从原料采购到制剂生产的全过程控制。
-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查和验证,确保每一批制剂的质量符合标准。
请注意,以上原则是一般的指导原则,实际中药制剂的混合均匀度可能会受到具体制剂和生产条件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并依据国家相关的法规和标准进行操作。
同时,引入合适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制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含量均匀度操作规程

含量均匀度操作规程含量均匀度操作规程一、目的和范围为了确保制药工艺中药品含量均匀度的一致性,保证药物的质量,制定本操作规程。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制药工艺中含量均匀度的检测和调整。
二、定义1. 含量均匀度:指药品中各组分在一定范围内的分布是否均匀。
2. 均匀度检测:通过一定方法和仪器检测药品中各组分的含量分布情况,以评估均匀度。
3. 均匀度调整:根据均匀度检测结果,针对不符合要求的药品进行调整。
三、原料准备1. 按照生产工艺要求准备所需的原料。
2. 对原料进行检测,确保原料的含量和质量符合要求。
四、装备准备1. 保证使用的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 根据检测方法准备所需的仪器和试剂。
3. 对仪器和试剂进行校准和检验,确保准确性和精确度。
五、检测操作1. 按照检测方法,将待检药品取样。
2. 准确称取样品,并将样品置于检测仪器中进行测定。
3. 检测结束后,记录检测结果。
4. 根据检测结果,评估样品的含量均匀度,并判断是否符合要求。
六、调整操作1. 如果样品的含量均匀度符合要求,则不需要进行调整操作。
2. 如果样品的含量均匀度不符合要求,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3. 调整措施可以包括调整原料比例、改变加工工艺、调整设备参数等。
4. 调整完成后,重新取样并进行检测,直到样品的含量均匀度符合要求为止。
七、记录和报告1. 对每次含量均匀度检测和调整操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检测方法、检测结果、调整措施等。
2. 汇总记录,形成相应的报告,并进行归档。
3. 定期进行含量均匀度的总结和分析,分析调整的效果,并根据需要对操作规程进行修订和完善。
八、操作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检测方法和仪器的操作要求,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操作过程中,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与整洁,防止污染样品。
3. 操作中应注意安全,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和安全规程。
4. 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5. 检测和调整过程应记录详细,以便追溯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制剂含量均匀度的测定
发表时间:2019-07-19T17:05:57.750Z 来源:《药物与人》2019年4月作者:白而力
[导读] 以自制的银黄片为材料,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含量均匀度评价结果,分析采用红外线光谱分析最小二乘法检测不同处理方法的含量预测效果。
山西药科职业学院白而力
摘要:目的:以自制的银黄片为材料,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含量均匀度评价结果,分析采用红外线光谱分析最小二乘法检测不同处理方法的含量预测效果。
方法:把金银花提取物、黄芩提取物、预胶化淀粉和硬脂酸镁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等量递增混合,压制成片。
对药品进行溶解,分别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最小二乘法红外线光谱对药物的成分进行检测。
结果:不同红外线光谱处理分析法不同成分含量预测误差均方根多组之间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中以经典MSC法获得的四种成分误差均方根值最低。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四批金银花提取物检测的变异指数均在5%以内,具有较强的一致性。
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是测定中药制剂含量均匀度的首选方法,检测精度高;红外线光谱分析具有一定的含量均匀度分析潜力,在控制误差的前提下能够较好的反映含量均匀度。
关键词:中药制剂;含量均匀度;测定
[中图分类号]R286.0[文献标识吗]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4-WJK
中药制剂稳定性研究是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证中药制剂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基础。
制剂若发生分解、变质,不仅会影响其外观,而且可引起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和临床疗效的降低,导致药品失效,甚至产生或增加毒副作用,危及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近年来中药因稳定性问题引起不良反应的报道逐年增多,给新药研发亮了“红灯”。
现阶段,尽管中药制剂稳定性研究得到普遍重视,但由于中药制剂成分的多样性,发生降解反应机制相当复杂,而且某些有效成分尚不明确,稳定性研究面临重重困难。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是控制制剂质量的主要方法,是检验制剂稳定性关键,但现阶段稳定性研究含量测定仍存在不少漏洞,中药制剂稳定性考察急须处理好一些关键问题。
笔者总结了中药制剂稳定性研究概况,并针对制剂稳定性研究中含量测定的问题进行探讨,为稳定性研究工作规范化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仪器与材料
本次实验材料包括金银花提取物、黄芩提取物、预胶化淀粉、乙腈以及超纯水等。
实验仪器包括UPLC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傅立叶变换近外/红外光谱成像仪、电子天平、16×阵列MCT检测器、智能溶出检测仪以及旋转式压片机等。
1.2方法
取金银花提取物,45%,w/w,黄苓提取物,9.5%,w/w,预胶化淀粉,44.0%,w/w,硬脂酸镁,1.38%,对所提取的四种物质进行等量递增混合,混合之后精确称取混合物0.5g,利用旋转式压片机以60KN的压力把混合均匀的粉末压制成片,填充厚度为5mm,片剂厚度为2mm。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药品有效成分的SD、RSD水平进行计算。
同时利用最小二乘法红外线光谱对药物的成分进行检测,分别称取
0.5mmg四种物质在相同的压片条件下,利用S-G-9、S-G9+1std、S-G9+2ndd、MSC法进行测试。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金银花提取物、黄苓提取物、预胶化淀粉、硬脂酸镁的含量水平与预测误差均方根等指标采用( )表示,服从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多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红外线光谱分析不同处理方法不同成分含量预测误差均方根对比
不同红外线光谱处理分析法不同成分含量预测误差均方根多组之间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中以经典MSC法获得的四种成分误差均方根值最低。
见表1。
表1红外线光谱分析不同处理方法不同成分含量预测误差均方根对比( )
方法金银花提取物(%)黄苓提取物(%)预胶化淀粉(%)硬脂酸镁(%)红外线光谱分析MSC13.94±0.237.36±0.0810.47±0.16 2.34±0.03
S-G-940.12±0.2526.14±0.2831.90±0.3211.40±0.17
S-G9+1std78.48±0.4514.63±0.2439.90±0.357.33±0.08
S-G9+2ndd197.15±1.5846.14±0.5688.47±0.81 6.72±0.62 2.2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中药制剂含量均匀度检测的结果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四批金银花提取物检测的变异指数均在5%以内,具有较强的一致性。
见表2。
表2高效液相色谱用于含量均匀度检测
指标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均值±标准差45.12±2.1445.10±1.5645.23±2.0845.08±2.05
变异指数(%) 4.74 3.46 4.60 4.55
3 讨论
《中国药典》以及其他国家的相关规章均明确规定药物含量的置信系数,对于治疗过程中起效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的药物,质控的标准更为严格。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是含量均匀度分析的重要技术,检测速度快,分辨率高,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被《美国药典》推荐作为均匀度分析技术。
本次研究中,利用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药物的成分进行检测,结果发现,不同红外线光谱处理分析法不同成分含量预测误差均方根多组之间的对比差异显著,其中以经典MSC法获得的四种成分误差均方根值最低。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药物成分检测方面还存在
着很多的不足之处,比如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比较适合固体制剂的检测,仅能在制剂表面或者几个位置进行检测,无法对药物活性成分的空间分布进行明确,对于空间分布不均匀或者出现局部污染的药物不容易检出。
在今后的研究中,含量均匀度应引起中药药剂工作者及相关研究人员的重视,并希望通过广大学者的共同努力,逐步完善中药制剂含量均匀度的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实现对含量均匀度的客观评价,同时有助于监管部门对中医药市场的监督管理,使市场不断趋向规范化,中药产业不断向现代化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中国药典 [S]. 二部. 2010.
[2]徐万魁, 毕开顺, 王玺.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与美、英、日3国《药典》含量均匀度检查法的比较[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08, 25(11): 901-903.
[3]李晓君, 郭朕, 赵勤富, 等. 高速剪切制粒中吡拉西坦含量均匀性的控制[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13, 30(6): 415-422.
[4] Freeman M K, White W, Iranikhah M. Tablet splitting: areview of weight and content uniformity [J]. Consult Pharm, 2012, 27(5): 341-352.
[5]张兆旺.中药药剂学[M]. 第2版.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