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练习
《秋天的怀念》精选习题(原卷版)

《秋天的怀念》精选练习基础篇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央.求(āng) 沉寂.(jì) 待.弄(shì)B.捶.打(chuí) 暴怒.(nù) 絮叨..(xù tɑo)C.淡雅.(yǎ) 憔悴.(cuì) 烂漫.(màn)D.仿膳.(shàn) 砸.碎(zá) 决.别(jué)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意志消沉的史铁生同意去北海看花,这令母亲喜出望外....。
B.我家的户口本不见了,妈妈在抽屉里翻来覆去....,最终还是没找着。
C.大家对我们公司有什么意见请尽管提,我们洗耳恭听....,虚心接受。
D.万千雪絮,飘飘洒洒....,在空中交织着唯美的乐章,这个冬天的第一场雪就这样悄悄地来了。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B.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C.“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D.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史铁生先生的代表作《我与地坛》,曾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作品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
B.读着《秋天的怀念》,我们无不被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感动。
C.史铁生的作品《合欢树》大约有2000字左右,被收录在高二语文教材中。
D.母亲生长在戏剧之家,越剧对她一点都不陌生。
5.提取下面句子的主要信息,正确的一项是()原本对生活充满了美好憧憬却忽然残疾了的史铁生,这才惊异地发现,在古老的地坛里,淡褪了容颜的断壁残垣,亘古不败的冉冉红日,以及满目荒芜的丛草密林,处处散发出令人震撼的生命的气息。
A.原本对生活充满了美好憧憬的史铁生忽然残疾了。
B.史铁生发现断壁残垣、冉冉红日以及丛草密林散发出生命的气息。
5.秋天的怀念(学生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

5.秋天的怀念积累与运用——词语1.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又是秋天。
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______,白色的花______,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______,秋风中正开得______。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
要好好儿活……A.淡雅高洁泼泼洒洒烂漫B.淡雅高傲泼泼洒洒浪漫C.儒雅高洁潇潇洒洒烂漫D.儒雅高傲潇潇洒洒浪漫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中“田地”的意思是()A.时间B.程度C.种庄稼的地方D.样子积累与运用——句子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史铁生先生的代表作《我与地坛》,曾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作品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
B.读着《秋天的怀念》,我们无不被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感动。
C.史铁生的作品《合欢树》大约有200字左右,被收录在高二语文教材中。
D.这部学术著作的作者是由北京大学的两位年轻教授写成的。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某夜微风细雨之后,我们会发现,迎接我们的不仅有温暖和煦的晨曦,还有蓄满青色的山野。
仿佛一场甘霖的灌溉,就催生出了期待已久的春天。
“我庭小草复萌发,无限天地行将绿。
”看到这些草木呼朋引伴,冬眠一季的心好像也随之跳动了起来,葱茏了起来,欢喜了起来。
在这个群山朗润的好雨时节,我们开始盼望着,,,,像灌溉植物一样去灌溉生活和生命。
①盼望着一个满园芳菲的花季②盼望着在阳光雨水中与天地交汇③盼望着一场青青于野的春行A.①②③B.③①②C.③②①D.②①③积累与运用——语言表达与应用5.语文之趣,更在生活,是人的创造和想象赋予了文字符号丰富的意蕴。
《秋天的怀念》练习题及答案

《秋天的怀念》练习题及答案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瘫痪(tan) 整宿(XieI) 沉寂(jl)B.侍弄(shl) 理打(chuf) 颦叨(xu)C淡雁(yδ)诀别(jue) 豌豆(Wdn)D.仿膳(shan) 憔悴(Jido) 恢复(hι11)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一切恢复根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沉寂:十分寂静)B.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移别。
(诀别:辞别)C.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疟漫。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D.她憔悸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3.写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 )(2)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3)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 4.写出下面各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1)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2)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 ) (3)“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 5.班级开展了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写一条关于对家的感受的标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20字以内)(2)策划一个回报父母之爱的具体方案。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秋天的怀念练习

《秋天的怀念》习题基础部分一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汉字:1.(chui)打(捶)2.(qiao cui)(憔悴)二从下列词语中找出写错的字,并改正:1伺弄(侍弄)2绝别(诀别)三组词(1)叨:絮絮叨叨叼:叼住(2)诀:诀别抉:诀别(3)偏偏僻翩:翩翩起舞(4)痪:瘫痪涣:涣散焕:焕然一新(5)悄:静悄悄俏:俏皮哨:口哨(6)漫:漫天谩:谩骂蔓:蔓延四找出下列句子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1)她憔瘁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瘁)应改为(悴)(2)紫红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滥漫(滥)应改为(烂)(3)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爆怒无常。
(爆)应改为(暴)(4)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復去地睡不了觉。
(復)应改为(覆)五按照要求从文中摘录合适的句子。
(1)描写母亲动作的句子:“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
”(2)描写母亲神态的句子;“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
”(3)描写母亲语言的句子:“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习题部分一“我”暴怒无常具体表现在哪里?试举两例。
(1)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前面的玻璃砸碎。
(2)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二母亲“悄悄”地出去又进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这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感情?答:“悄悄”出去是怕激怒“我”,“悄悄”进来是因为不放心“我”。
体现了母亲全心全意为“我”着想,悉心呵护“我”。
三当“我”喊着活着没劲时,母亲“忍住哭声”说娘二俩好好儿活的话,此时母亲心里很苦,但她为什么要“忍住哭声”呢?答:母亲不忍见“我”会因她哭泣而更绝望、痛苦,此时母亲的内心一定比我更痛苦,但为了安慰“我”、鼓励“我”,她忍住了哭声,这体现了一位母亲伟大的母爱和坚韧的性格。
四下列对“母亲说:‘咱娘二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这是对母亲的语言描写,表现了母亲爱儿子的情感。
B这是母亲对儿子的劝慰和鼓励,用母爱去抚平儿子心头的创伤。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培优卷)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培优卷)部编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培优卷)一、单选题1.(部编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5 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下列各句中所用的描写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B.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C.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
D.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
2.(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风风雨雨,她每天都在地坛里寻呀找呀,她用如水柔情唤醒了儿子沉落的心,她用惊人的毅力激发了儿子生存的欲望。
B.通过母亲的不懈努力,使史铁生认识到不好好地生活是错误的。
C.母亲患肝癌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过度、精神紧张、饮食不当等诱发的。
D.为了防止儿子的坏心情,母亲始终没告诉他自己已经病人膏肓。
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瘫痪(tān)___憎恨(zènɡ)___ 沉寂(jì)B.侍弄(shì)___ 捶打(chuí)___ 絮叨(xù)C.淡雅(yǎ)___创伤(chuànɡ) 豌豆(wān)D.仿膳(shàn) 憔悴(jiáo)___ 恢复(huī)4.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爆怒无常。
B.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C.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复去地睡不了觉。
D.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竞是永远的诀别。
5.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项是()A.北海的菊花开了,史铁生答应坐轮椅去看看;母亲于是喜出望外,还絮絮叨叨起来。
B.困意来袭,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觉,让人很痛苦。
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5 秋天的怀念——七年级语文统编版(2024)上册课时优化训练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憎恨(zèng)沉寂(jì)瘫痪(tān)B.侍弄(shì)捶打(chuí)絮叨(xù)C.烂漫(màn)创伤(chuàng)暴怒(bào)D.仿膳(shàn)恢复(huī)豌豆(wǎn)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地步,境地)B.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坦率自然,毫不做作)C.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D.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
(形容说话啰唆)3.依次填入空缺处的句子,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老师转身面向大家,他决定这一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孩子们才能理解并接纳这份爱,懂得感恩,懂得回报,也才能写出诚挚感人的作文②不具体地教孩子们怎样去写作文,也不单纯地教他们怎样写自己的母亲③他觉得唯有让孩子们理解了父母无私的付出④而是启发孩子们,体会到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那背后的良苦用心和炽热的爱A.③④①②B.③②①④C.②④③①D.②④①③4.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史铁生先生的代表作《我与地坛》,曾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作品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
B.读《秋天的怀念》,我们无不被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感动。
C.史铁生的作品《合欢树》大约有2000字左右,被收录在高二语文教材中。
D.这种方案可不可行,在人民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中的“猛地”“狠命”等词突出表现了双腿瘫痪后的“我”暴怒无常的状态。
《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解析版)

《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解析版)一、积累与运用1.根据下面的拼音写汉字。
zá()碎shì()弄bào()怒tān huàn() chuí()打沉jì()淡yǎ() 翻来fù()去【答案】砸侍暴瘫痪捶寂雅覆【解析】区别同音字、形似字:侍-恃覆-复2.请根据括号中的意思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词语。
(1)妈妈在医院看护我,一夜没睡的她显得十分________(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看到妈妈的黑发中已经夹杂了根根银丝,我的心都疼了。
(2)在秋气肃杀的日子,和一个知心朋友________(指无会期的离别;死别),是什么心情(3)春天到了,漫山遍野山花________(颜色鲜明而美丽)。
(4)他再三________(恳求,乞求)父母让他暑假去华山玩耍。
【答案】(1)憔悴(2)诀别(3)烂漫(4)央求【解析】根据语境,解释词语。
3.下面句子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美元贬值势如破竹....,使遭受次贷危机打击的亚洲股市雪上加霜,难以再现复苏迹象。
B.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以后,便可把沙漠中的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清楚。
C.作文课上,小明对原先的作文做了修改,由于不明要领,反把作文改得不伦不类....。
D.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做到心无旁骛....,便是敬。
【答案】A【解析】势如破竹:形势就像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
比喻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不符合语境。
4.对下面这段文字的寓意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这是大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堂实验课。
教授拿出一个容器,注入一半清水,容器中的水呈现出常态。
然后,他把容器放入冰柜,0℃以下后常态水结成了冰。
最后,他又把盛冰的容器放到点燃的酒精炉上,温度上升,冰慢慢融化,沸腾,变成了水蒸气。
实验结束了。
教授问:“水去了哪里”教室里鸦雀无声。
“水升华到了辽阔的天空!”教授意味深长地说,“水的状态是由温度决定的,人生莫不如此!常态的人生就像容器里的清水,倒入小溪,流入江河湖海,可以拥有大地;炽热的人生就像水蒸气,不仅拥有大地,还会拥有蓝天;人生的温度如果在0℃以下,他的世界就只有巴掌那么大。
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基础型学习任务练习】1. 拍摄第一幕戏之前,小荣导演要给几位演员描述背景,下面是小荣准备的一段话。
史铁生双腿瘫痪之后心情不好,经常发脾气。
他发脾气的时候会砸面前的玻璃,摔手边的东西。
他的母亲等一切恢复chén 寂之后悄悄进屋,和史铁生说想带他去看花,尽管史铁生知道母亲喜欢花,也知道母亲之前shì弄的花现在都死了,他还是拒绝了母亲的请求。
虽然母亲当时也生着重病,但是她仍然希望儿子能够积极面对生活。
为此憔悴的母亲又一次央求她的儿子跟她去北海看花。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chén( )寂 shì( )弄憔悴( ) 央( )求(2)与“憔悴”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A. 愿意B. 明天C. 喜爱D. 可恨(3)语段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下列句子不是表现父母对子女的爱的一项是( )A.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
B.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C.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D.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 小语为课本剧准备了一段画外音,其中画线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在很多年前,地坛还没有被开发。
它一片荒芜,根本没人注意到,史铁生的家在雍和宫大街26 号,距离地坛很近。
A. 在一个寻常的下午,失魂落魄的史铁生摇着轮椅无意间进入地坛。
当时,地坛里一片寂静。
B. 远处的阳光不再耀眼,可是却越来越大,越来越红,它在落山前尽力展现和释放自己的光芒。
C. 这时,他觉得自己突然和地坛公园的相遇是一场缘分,是冥冥之中安排好的。
D. 地坛在那里历尽沧桑约几百多年,就是为了等他。
之后,史铁生再也没有长久地离开过地坛,他一进入地坛,就仿佛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
3. 拍摄过程中需要有特写镜头,请你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来帮助摄影小组捕捉特写。
(1)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 )(2)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天的怀念》训练
日期:姓名: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就悄悄地
...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
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
...进来,眼边红红地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②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拉刷拉”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
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
...出去了。
③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④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⑤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⑥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史铁生/文)
【阅读训练】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瘫.痪()沉寂.()憔悴.()仿膳.()
xù叨() wān豆() cǎi扁() jué别()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
....。
(2)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
....地说着。
(3)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
....。
3.文章三次用“悄悄地”这一词语描写母亲的行为动作,请琢磨第①段两个“悄悄地”和第②段中“悄悄地”分别折射出母亲怎样的心理状态?
4.第①段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第⑥段中“我”说“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
5.作者反复写“看花”,请揣摩揣摩“看花”有着怎样的蕴涵?
6.本文写的是怀念母亲的内容,文题却是“秋天的怀念”,这里“秋天”有什么意蕴?
7.用简要的话来概括一下母亲的形象。
8、结合内容说说文中加点的动词“扑”和“挡”为什么用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