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屈原(节选)ppt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第17课《屈原(节选)》课件(共39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7课《屈原(节选)》课件(共39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4.文中洞庭湖、长江和东海有一个共同的特 点,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明确:由三种事物的外形都具有庞大的特点来 引导学生联系到屈原当时所处社会背景。屈原 被奸臣陷害入狱,自己孤身一人奋力呐喊来呼 唤光明,此时最渴望的是有更多的人民站出来 和自己一起反对黑暗啊。因此,此处借用洞庭 湖、长江、东海来象征人民群众。
17 屈原(节选)


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整体感知主要内容, 理解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



体会文章炽烈的语言以及雷霆万钧的气势, 理解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


体会屈原抨击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学习屈原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预习展示
郭沫若 (1892—1978) 原名郭开 贞。 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 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字词积累
雷霆(tíng ) 污秽( huì)
犀利( xī ) 国殇(shāng)
罪孽( niè)
鞺鞳( tāng tà)
诡谲( guǐ jué ) 稽首( qǐ )
睥睨( pì )
(2)解释词语
睥睨:
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诡谲:
狡诈,狡黠。
稽首:
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
拖泥带水:
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 干脆。
赞与向往。

根据文章内容,划分层次结构,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开头至“靳尚与二卫士由左首下场”):靳

尚和郑詹尹秉承南后旨意,密谋欲毒死屈原。

第二部分分层:
第二层(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结尾):借 怒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2020届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17屈原(节选) (共25张PPT)

2020届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17屈原(节选) (共25张PPT)

【讲故事,析对联】
从前有个怀才不遇、仕途不通的文人流落到湘江之滨,他联想起战国时
期的三闾大夫忠君爱国,却屡遭昏君佞臣排斥打击而被流放的不幸遭遇,撰
写了一副对联:
泪滴湘江流满海
嗟叹嚎啕哽咽喉
(1)“三闾大夫”指
。(1分)
(2)请你从这副对联的屈字原形上分析其特点。(2分)
示例:上联每个字的偏旁均是“三点水”,下联每个字的偏旁都是“口
C.学霸就是学霸,他稍微思考,就十分自信地说出了这道难题的两种解
题方法,使在场的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都惊讶不已。(将“稍微”改为“稍作”)
D.许多观众看完《战狼2》,激情满怀,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使观众
不约而同地喊出“厉害了,我的国”。(删掉“使观众”)
7.学习了本文,请你参与到“走近屈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来。(12分)
【片段仿写】请你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写一个内心独白片段,抒发自 己的某种强烈情感。
【例文】有人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要大声告诉你:假如生命是一 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点嫩绿;假如生命是一棵大树,我愿为大地撒下 一片绿荫;假如生命是一朵鲜花,我愿为世界奉上一缕馨香;假如生命是一 枚果实,我愿为人间留下一丝甘甜。
钱之江 同是吃饭,国人用筷子,洋人用刀,此人和彼人,不都一样是 人吗?难道你我之间竟有一个不是人?
代主任 钱总过于能言善辩,三寸不烂,巧舌如簧。我是真舍不得你! 孤掌难鸣呐,没了你,我就再也听不到这种响声了。
钱之江 谁笑到最后,谁才笑得最好。全世界的黑暗,也不足以影响一 支蜡烛的光辉。我不言败,因为大幕还未落下;而你过早叫喊胜利,却可能 孤独地面对舞台,座位下无人喝彩。
代主任 钱总是何等卓越之人,大可不必一条道走到黑。你可以跟我去 南京,蒋委员长太需要你这样的人才了。

人教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屈原(节选)》PPT课件

人教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屈原(节选)》PPT课件

什么是呼告?
呼告就是写文章时,对着不在面前 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它)说起 话来,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呼告。一般可 把它分为呼人、呼物两种形式。运用呼 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感 染力,并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1)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 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 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明确:运用呼告、比喻、反复的修辞手法, 热切地赞美电这种自然界的伟力,表达屈 原想要冲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敢的决心。
矛 盾
南后、靳尚 降秦卖国的反动派
卖国求荣 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 昏庸无道
冲 突
(密谋陷害)
Hale Waihona Puke 陷害忠良(2)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 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 毁灭,毁灭呀! 明确:运用了呼告、排比、反复的修辞手 法,呼唤着在黑暗中咆哮着、闪耀着伟大 的自然力来毁灭这黑暗的社会,表达了必 须彻底毁灭黑暗社会的决心,体现了他与 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3)“啊,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 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咆 哮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你们都是 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你们宇宙中伟 大的艺人们呀,尽量发挥你们的力量吧。” 明确: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 直接表达了对风、雷、电的殷切赞颂,增 强了语句的气势。
1.文中作者将很多的事物赋予了新的含义,作者究竟赋予了 这些事物什么特殊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
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象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征 无形的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
手 法
土偶木梗: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 象征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课件 第五单元 17 屈 原(节选)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课件 第五单元 17 屈 原(节选)

2.对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通过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使青少年能近距离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缺 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 B.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已经至少建成了60万个以上的“农家书屋”,这些书屋已 经成为慰藉农民心灵的精神家园。(前后矛盾,把“至少”或“以上的”删掉一个) C.课本剧演出之前,我们要分配角色、选择剧本和做排练。(搭配不当,将“分 配”改为“安排”) D.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缺少宾语, 在句末加“的新时代”) 【解析】语序不当,将“分配角色”和“选择剧本”调换位置。
8.细读材料五,分析我国在戏曲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哪些经验做法? ①中国戏曲学院打破单一剧种(京剧)教学体制,开设表演系,设立本科专业,让其他 地方戏也有了专业发展的机会。②原文化部启动了“名家传戏——当代昆曲名家收徒 传艺工程”。③浙江嵊州越剧艺术学校校长钱江南坚持用剧目驱动教学,让学生演学 结合。④戏曲教学趋向现代化、科学化:现在有了乐谱,先教会学生识谱、读谱;帮 助学生判断各自的嗓音条件,合理选择唱腔,进行科学规范的演戏曲和京剧二者之间的关系。 ①京剧是中国戏曲的一种,并且是中国戏曲的优秀代表。②京剧来源于中国戏曲, 在形成过程中吸收了多种地方戏的优点。 6.材料二中的加点词“之一”能去掉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之一”在文中指京剧是“国粹”的一种,但不是唯一。如果去掉,语 意就成了“国粹”只有京剧一种了,与事实不符。“之一”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7.细读材料四,分析中国戏曲有哪些特点? ①中国戏曲的许多动作有固定的格式。②中国戏曲的剧本形式、角色当行、音乐唱 腔、化妆服装等各个方面有一定的程式。③中国戏曲在舞台时间和空间处理的灵活性 方面讲究虚拟性。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B ) A.剧本主要由剧中人物的对话、独白、旁白和舞台提示等要素组成。 B.郭沫若,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作品有历史剧《女神》《屈原》 等。 C.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 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 D.戏剧往往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以个性化的语言塑造形象。 【解析】《女神》是诗集,不是历史剧。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7课《屈原(节选)》课件(共50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7课《屈原(节选)》课件(共50张PPT)

精读细研
屈原满怀悲愤,离开国都,浪迹于沅水、湘江一 带。他虽流亡荒野,却始终不曾放弃自己的理想,不 曾放弃对真理的追求。
议一议:屈原为
什么“满怀悲愤”?从 两个“不曾”你体会到 了什么?从课文哪些地 方看出屈原不曾放弃对 理想的追求?
精读细研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
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浪漫主 义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 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 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 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 表达了诗人追求理想、热爱祖 国的强烈感情和宁死不屈的斗 争精神。
整体感知
象征手法:用一种具体事物来表现一种特殊事物或特殊意义。
风雷电 洞庭湖、东海、长江
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 变革力量;
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
指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形象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 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
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 的官僚统治集团。
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 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文体知识
戏剧知识推介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 情节的一种艺术。戏剧的文学部分,通称剧本,是文 学的一大类别,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
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 象再现社会的生活斗争,激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反应, 达到熏陶教育的目的。
文体知识
1.定义: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 一种艺术。戏剧的文学部分,通称剧本,是文学的一大类别,与 诗歌、散文、小说并列。
pǐ 劈叉
qǐ 稽首
字词检查
骚 sāo 骚动 搔 sāo 搔痒
镣 liào 脚镣 缭 liáo 缭绕 嘹 liáo 嘹亮
字词检查
【国殇】为国牺牲的人。文中指这些人死后变成的神灵。殇,战死者。 【诡谲】狡诈,狡黠。文中指鬼鬼祟祟的样子。 【收揽】招收延揽。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 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 课件(共42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 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 课件(共42张PPT)

这篇课文是《屈原》历史剧剧本的节选。节选 部分大段的独白以奇特的想象,宏伟的气魄,火一 般的语言和雷霆万钧般的启示,塑造了屈原追求光 明、横扫一切黑暗邪恶的光辉形象,表达了诗人对 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对光明的热烈追求。
屈原 (节选)
风!你咆哮吧 雷!你轰隆地响吧 电!你这最犀利的剑 光明,你就是火
戏剧是什么?
是一门集舞台、语言、音乐、肢体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艺术。 西方:戏剧就是话剧(起源于希腊) 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
戏剧文学的特点
• 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要适合舞台表演 • 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要尖锐 • 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剧本的语言包括:台词(对话、独白、旁白) 舞台说明(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 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把第二部分分成两层,并归纳层意。
第一层(第二部分开头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 黑暗烧毁了吧”):诗人呼唤、歌颂风、雷、电这些 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 与向往。
第二层(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结束): 借怒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阅读课文前面的舞台说明,谈谈其作用。
鞠躬 迟疑地
他内心的不情愿
从侧面表现出屈原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二人的对话与屈原的独白有什么联系?
二人的对话引出屈原的独白,并把矛盾 冲突推到了顶点。他们诬陷打击屈原还不够, 还欲除之而后快,暴露了他们铲除政治异己 的凶残和毒辣。
南后、靳尚、郑詹尹有怎样的特点?
这三个人物的共同特点是邪恶、阴暗、卖国。他们邪恶,残 害忠良,他们分别是企图毒害屈原的主使人,策划者和执行者。他 们阴暗,害怕阳光与人民:南后下的是密令,靳尚是“蒙面、诡谲 地登场”,郑詹尹更是怕“惹出乱子”,战战兢兢。他们卖国,他 们痴想商於六百里土地,统统成了张仪的应声虫。

第17课《屈原(节选)》课件(共19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7课《屈原(节选)》课件(共19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邪恶的化身,他卑鄙、狡诈、胆怯。他是朝中奸佞的帮凶。
2.第二部分 (1)屈原的独白写了哪些景象? 风雷电,洞庭湖、东海、长江,无形的长剑,没有阴谋、没有污 秽、没有自私自利、没有人的小岛,“土偶木梗”的群像。 (2)作者在写这些景象时,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象征手法。
事物 风雷电 洞庭湖、长江、东海 无形的长剑 “土偶木梗”的群像
污秽( huì ) 雷霆( tínɡ ) 罪孽( niè )
迸射( bènɡ ) 咆哮( páo ) 睥睨( pì )
解释词语
污 秽: 不干净;不干净的东西。 迸 射: 向四处喷射。 虐 待: 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对待。 雷 霆: 雷暴;霹雳。 睥 睨: 斜着眼睛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鞭 挞: 鞭打。比喻谴责、抨击。 拖泥带水: 形容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5.语句品析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这几句是对风的呼喊,运用拟人、反复、呼告,流露出屈原对风的 急切的渴盼,风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
(2)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 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 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1.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写靳尚和郑詹尹禀承南后郑袖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 第二部分:写屈原的内心独白,表现了屈原的忠贞不屈和正气浩然的英 勇悲壮的形象。 2.屈原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哪两个方面的思想内容?
表达了屈原歌颂风雷电、怒斥神祇两方面的思想内容。
3.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 热烈愿望,也表明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1)运用拟人兼呼告,最直接最有力地表达了爱憎。 (2)运用排比与反复,使句式整齐,铿锵有力。 (3)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体现屈原忧国 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

第17课《屈原(节选)》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7课《屈原(节选)》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相关资料
屈原,战国时楚国人。出身贵族,曾做过左徒、三闾 大夫。怀王时,主张联齐抗秦,选用贤能,但受贵族 排挤不见用,遭靳尚等人毁谤,被放逐于汉北,于是 作《离骚》表明忠贞之心;顷襄王时被召回,又遭上官 大夫谗言而流放至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 自沉汨罗江而死。其忌日成为后人纪念他的传统节 日—— 端午节 。重要作品有《离骚》《九章》《天 问》等,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写作特点
1.内心独白想象奇特,联想丰富,气势宏伟,表现作者浪漫主义的激情。 2.运用用象征的手法,将作者难以言表的情感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凝练。 3.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呼告、反问等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增 强了语句的气势和感情色彩。 4.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体会屈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 的伟大精神。
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4)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 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运用呼告、比喻、反复的修辞手法,热切地赞美电这种自然界的伟力, 表达屈原想要冲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敢的决心。
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5)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 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了解作者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幼名文 豹,原名开贞,字鼎堂,号尚武,四川乐山人。是中国新 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古文字学家、 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第一届中央研 究院院士。从1926年参加北伐,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 1928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著有《中国 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 1958年9月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主编组品有《中 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 38卷。1952年4月9日郭沫若获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 林国际奖。其作品想象大胆奇特,感情炽烈豪放,具有浪 漫主义的显著特色。代表作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 原》《棠棣之花》《虎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根据下面的提示,将对应的中国传统节日名称填在横线上。 ①_元__宵__节__(_上__元__节__) ②__重__阳__节__ ③___七__夕__节__(乞__巧__节__)__
(3)请从下面两幅图画中任选一幅,简述其内容。(70字以内)
图一示例:一艘龙形的船上,一男子在船头击鼓, 其他男子一边划船一边喊号子,这就是端午节赛龙舟的场面。 图二示例:画面中祖孙两人,小女孩静静地看着奶奶包粽子, 有粽叶和糯米等材料。
17 屈原(节选)
1.读下面两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文段一】屈原手足已带刑具,颈上并系有长链,仍着其白日所着之玄衣, 披发,在殿中 (徘徘徊徊 犹豫 踟蹰)。因有脚liào[ ],镣行步甚有 限(制制约 限制 控制),时而伫( )立zh睥ùnì[ ],睨目中含有怒火。 【文段二】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镗镗鞳鞳( )t的à咆( p)哮áo,我要飘 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huì[ ]、秽没有 ___自__私_(大自公利无私 取义成仁 自私自 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
⑤不管怎么说,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诗经》之伟大,乃 是整体之伟大,如果拆散开来,就每一首诗而言,可以说精致、艺术、有个 性,但绝说不上“伟大”。“伟大的诗人”须有伟大的人格精神,可以滋溉 后人;须有伟大的艺术创造,可以标新立异,自成格式。应该说,在这两点 上,屈原都当之无愧。 (选自《天纵圣贤》)
5.屈原是伟大的诗人,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屈原的伟大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伟大的人格精神、伟大的艺术创造。 6.文章第②段为什么说“屈原几乎在所有时代都会得到一部分人的肯定, 又得到另一部分人的否定”? 因为他的身上既有对君王的忠诚,又有强烈的个性精神,这样一种矛盾的结 合,使得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或:这样一位向君权表忠的人,一种桀 骜不驯的个性精神却表现得尤其强烈而突出。)
7.本文表达了作者对屈原怎样的情感?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屈原伟大的人格精神的崇敬之情,对屈原伟大的艺术创造 的赞美之情。
8.根据文章内容,比较《离骚》和《诗经》的特点,完成以下读书笔记定开展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下列有关端午节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B) A.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寒食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 B.相传楚人因不舍屈原离世,便划船追赶拯救,后来演变成了赛龙舟的习 俗。 C.为了驱毒辟邪,人们常在端午节这天将艾草挂在门口,或将桃符挂在门 上。 D.端午节人们通常要玩龙灯吃粽子,到了唐宋,粽子成了端午节必备食品。
③《诗经》中的愤怒,往往是道德愤怒,是集体的愤怒;而屈原的愤怒,却开 始从“人”的角度、“人”的立场来表达。他在《离骚》中很执着地向我们诉 说着他受到的具体委屈,他政治理想的破灭,楚怀王如何背叛了他,令尹子兰 与靳尚如何谗毁他……从他的诗中,我们读出了人生的感慨,读出了人的命运, 读出了一个不愿屈服的个人所感受到的人生困窘,一个保持个性独立意识的人 所受到的压迫,甚至迫害。
3.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说起京剧,有些人误以为它是北京的地方戏,其实不然。______ ①可以说,京剧是中国戏曲剧种中经过杂交的优良品种。 ②京剧虽然名为“京剧”,但却不是北京土生土长的地方戏。 ③京剧的形成是多种民间戏曲在北京汇聚、交流、融合的结果。 ④它是在徽调和汉调的基础上,吸收昆曲、梆子等剧种的精华形成的剧种。 A.②③④① B.①③④② C.②①④③ D.①②③④
(1)请给加点字注音。 (2)请根据拼音写汉字。 (3)【文段一】和【文段二】中各有一个错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带__—__戴___飘__—_ 漂
(4)从括号内选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2.(广州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A.2020年7月4日,随着林丹的退役,给国际羽坛“四大天王”的时代正式 画上句号。 B.《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受到中小学生喜爱的原因,是因为其形式新颖、 内涵丰富。 C.羊城中学举办与策划的经典诗文朗诵活动,对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 着积极作用。 D.接近八成的受访市民认为,广州老旧小区微改造改善了社区环境,提升 了生活品质。 【点拨】A项,成分残缺,删去“随着”或“给”;B项,句式杂糅,删去 “的原因”;C项,语序不当,“举办”与“策划”位置互换。
④在中国古代,像《离骚》这样华丽的交响乐实在太少。单从篇幅上讲,它 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篇。这不能不令人叹服屈原本人思想和个性精 神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它形式上的特点。正是由于他自 设情节,使得一首抒情诗才能像叙事诗那样逐层打开。抒情诗有了“情 节”,也就必然是象征的、隐喻的。所以,象征和隐喻也是《离骚》的主 要艺术手法,比起《诗经》的比兴,屈原“香草美人”的系统性设喻,与 上天入地、求女占卜等自设情节的使用,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4.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1)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 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运用呼告、比喻、反复的修辞手法,热切地赞美电的伟力, 表达屈原想要冲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敢的决心。 (2)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 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运用了呼告、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呼唤在黑暗中咆哮着、闪耀着的伟大 的自然力来毁灭这黑暗的社会,表达了必须彻底毁灭黑暗社会的决心,体现 了屈原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面向风雨的歌者 鲍鹏山
①屈原,是一本大书,可以让我们代代翻阅而不能尽其义。物质存在的屈原 在公元前278年即已死去,但精神的屈原却永在生长,且日益枝繁叶茂,硕果 累累,荫庇滋养着吾国吾民的精神家园。 ②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标志着一种观念的建立:“忠”。令人吃惊的是, 这样一位向君权表忠的人,一种桀骜不驯的个性精神却表现得尤其强烈而突 出。正是这种矛盾现象,使得屈原几乎在所有时代都会得到一部分人的肯定, 又得到另一部分人的否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