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练习

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练习
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练习

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练习

1、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5+5+5+5= 或

3+3+3= 或

4+4= 或

6+6+6+6+6= 或

2+2+2+2= 或

3+3+3+3+3+3+3+3+3= 或

7+7+7+7+7= 或

9+9+9+9= 或

2.按要求写出算式。

(1)3个2相加的和。

加法算式是_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是_______________ (2)4个3相加的和。

加法算式是_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是______________ (3)一个因数是7,另一个因数是6。

乘法算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乘数是5,另一个乘数是9。

乘法算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图列算式。

★★★★★★★★★★★★表示()个()加法算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是()×()读作:

◆◆◆◆◆◆◆◆◆◆表示()个()

加法算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是()×()读作:

4、写出下列乘法算式的意义。

6×3读作( )乘( ),表示( )个( )连加.

6×7读作( )乘( ),表示( )个( )连加.

9×4读作( )乘( ),表示( )个( )连加.

5、

表示()个()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每份有()个,有()份,一共有()个。表示()个()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7、○○○○○○○○○○○○○○○○○○○○○

○○○○○○○

每份有()个,有()份,一共有()个。表示()个()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乘法算式你能写出一道加法算式?

6 ×4

3 ×4

3 ×3

5 ×7

9、你能用自己喜欢的图形来表示下面乘法算式吗?画一画。

4 × 2 3 × 5

5的乘法口诀

一、填空题

1、2+2+2+2+2=10,表示有()个(),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或()。

2、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5,积是()。写成乘法算式是()。

3、把“+ ”“-”“×”送回家。

4()5=9 5()2=10 5()5=10

5()3=15 5()1=4 5 ()5=0

4、先把每句口诀补充完整,再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三五()()五二十()五得五()()二十五二五()()

二、口算

5×3= 2×5= 5×4= 1×5=

5×2= 4×5= 3×5= 5×1=

5×5=

三、请你来解决

1、一只手有5个手指,两只手有多少个手指?

2、3、4的乘法口诀

一、填空题

1、把乘法口诀填写完整,并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四()二十

()四十二

二()得六

()三得九

2、在〇里填上“>”“<”或“=”

2×3〇9 3×4〇10 4×4〇16 3×3〇10

3、在〇填上“+”“-”或“×”(12分)

3〇3=6 4〇5=20 4〇2=2 3〇3=9 4〇2=8

二、计算

2×4= 3×5= 3×4= 3+3=

5×4= 5×5= 3×1= 2×3=

3+5= 5×2= 6×4= 3×2=

4×5+4= 3×4+4= 5×2-8= 3×3+4=

4×4—7= 5×5-5=

三、连一连,找朋友。

5+5+5+5 5×2 四四十六4+4+4+4 5×1 二五一十2+2+2+2+2 4×4 一五得五3+3 4×5 四五二十1+1+1+1+1 2×3 二三得六

四、解决问题

1、同学们去公园划船,每条船上坐4人,2条船上坐多少人?

2、小兰买3块橡皮,每块橡皮3角钱,小兰一共花了多少钱?妈妈给他1元钱,应剩下多少钱?

【强烈推荐】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综合练习题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角的认识》检测试题(共3套) 一、判断题(每道小题12分共24分) 1. 下面图形, 哪些是角? 哪些不是角? 画出√或×. 2. 下面哪几个图形是直角?是的画√, 不是画×. 二、填空题(1-2每题12分, 第3小题16分, 第4小题24分, 共64分) 1. 下面图形各有几个角, 在()里填几.

2. 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直角? 有几个, 填在()里. 3. 下面图形 中有 ()直 角.

4. 数一数下图有()个正方形, 有()个长方形, 有()个直角. 三、其它题( 12分) 从指定的一点起, 画一个角, 并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 小学二年级角的认识练习题(B) 一、判断题( 18分) 用三角板量一量, 下面哪个角是直角, 在()里画√, 哪个不是画×. 二、填空题(第1小题10分, 2-5每题18分, 共82分) 1. 量一量下面的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 在()里标出. 2. 在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3. 下面的图形里有几个直角? 4. 在下面的图形里加一条线段, 把它分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加线后的图形中有()个直角 5.下图中( )个直角 数学二年级上册单元练习——角的初步认识 姓名: 一、我会填。 1、一条红领巾有( )个角;一面国旗有( )个角。 2、一个长方形中有()个直角;两块手帕有()个直角。 3、三角板上有()个角;其中最大的那个角是()角。 4、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5、请你给右图的角的各部分填上名称。 二、我能做好。 1、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是角的在□里画√;不是的画×。 ()()()()()()2、用三角板比比下面哪个角是直角,是直角的画△,不是直角的画○。 □□□□□ 3、用三角板比比下面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大的画△;小的画○。 □□□□ 三、我会数。数一数;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填在()里。 ()()()() 四、我会画。 1、画一个角。 2、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直角。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全套

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讲义 第一单元认识长度单位 一.填一填。 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来量。 2.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作单位。 3.回形针的长大约是3()。 4.1米=( )厘米,操场跑道的长是250()。 5.量一个物体时,米尺的()刻度要对准这物体的左端。 6.一张床的长度大约是2(),手指的宽大约是()厘米。 7.你的尺子上,从0到1是()厘米,从0到8是()厘米,从6到13是()厘米。 10.三角形是由()条线段围成的,正方形是由()条线段围成的。 11.一条线段长是100个1厘米,这条线段长()米。 12.小红今年上二年级,她的身高大约是125()。 13.下图中有多少条线段? ( )条 二.正确的在( )里画√,错误的在( )里画×。 1、小明今年读二年级了,他的身高是128厘米。 ( ) 2、1米的绳子比100厘米的绳子长。( ) 3、画一条6厘米长的线段,从尺子的刻度1画到6。( ) 4、爸爸的身高有178米。( ) 三.计算。 5米+8米=()米32厘米+40厘米=( )厘米 35厘米一25厘米=()厘米45厘米+54厘米=( ) 厘米 39厘米+17厘米=()厘米85厘米一26厘米=()厘米 1米一15厘米=()厘米36厘米+64厘米=()厘米=()米 四、比较大小。

99厘米()1米4米()400厘米3米10厘米()400厘米 5厘米()5米 五.小小画家。 1.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3.先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比它短2厘米的线段。 4.画一个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 六.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支粉笔的长是7()。 2. 铅笔盒长是23( ) 3. 教室宽6( ) 4. 一棵树高3( ) 5.小明的身高130( ) 6. 操场长80( ) 7.手掌宽7( ) 8. 毛巾宽29( ) 9. 教学楼高10( ) 10. 妈妈的身高165( ) 11. 铅笔长11( ) 12. 教室门高2( ) 13.一张床长2( ) 14. 茶杯高10( ) 15.黑板长3( ) 16. 小刀长5( ) 17. 电视屏幕宽39( ) 18. 电视塔高120( ) 19.课桌的长大约是80()20.窗户的高大约是2()21. 图钉的长是1()22. 语文书长21()23.红领巾最长的边长50()24. 筷子长15() 七、哪种量法是正确的?在下面的()里打“√”。

新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赛课优质课《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单元测试(第六单元)

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测试 班级姓名 一、直接写得数(8分) 8 × 7 = 48÷6 = 54+9 = 4 ×8-5 = 7 × 3 = 45÷5 = 6 + 38 = 3 × 3 × 3 = 1 × 9 = 56-7 = 28÷4 = 56÷8÷1= 49÷7= 4 × 8= 7 × 3 = 30÷6 × 7= 二、填空(30分) ⒈8个6相加写成乘法算式是()。 ⒉3个9比30少(),是()。 ⒊在每组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画“√”。 36÷6 8×3 54÷6 4 + 4 42÷6 3×9 54÷9 4×4 ⒋在里填上“>”“<”或“=”。 2 × 9÷ 3 3 1+1 1×1 3×3×3 3+3+3 48÷8 + 4 12 15÷3 × 8 35 3 × 3-7 6×5 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5×()=35 ()×8=72 ()÷9=3

6÷()=1 24÷()=6 ()÷4=4 ()×3=()×4 28÷()= 42÷() ()÷3=()÷9 6×7-7=()×() ⒍从6、3、9、54、27中选三个数,写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 算式。 ⒎找规律填数。 70、63、56、49、()、()、() 1、3、6、10、()、()、() 三、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在括号里画“×”)(5分) ⒈根据乘法口诀“九九八十一”,只能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除法 算式。( ) ⒉9÷1的商比81÷9的商小。( ) ⒊4×9和6×6的结果相同,所用的乘法口诀也相同。( ) ⒋计算40÷5和8×5时用同一句口诀。( ) ⒌24个苹果分成3个小朋友,每人一定分到8个。(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专项专题训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专项专题训练 1. 窗户、门上的角一般都是() A .锐角 B .直角 C .钝角 2. 长方形较短的边我们叫他______,较长的边我们叫他______。 3. 判断下面的图形是否是直角?() 4. 比直角小的是() A .直角 B .锐角 C .钝角 5. ____________ ______ 6. 长方形的相邻两条边一样长() 7. 黑板的角都是______角,它是一个______形。 8. 红领巾有几个角?() A .1 B .2 C .3 9. 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大,角就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小,角就小。( )

10. 国旗有四个直角。() 11. 观察角的大小,要看( )。 A .所画两边的长短 B .两边张开的大小 C .两边的粗细 12. 角的大小跟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13. 一个角有______个顶点,______条边。 1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个角的两条边变长,角也会变大。 B .一个角的两条边变短,角就会变小。 C .一个角的两条边变长了,角的大小不变。 15. 30°与30°C的意义() A .相同 B .不相同 16. 你能从中找到______图形。 17. 3时整,时针和分针成() A .一条直线 B .锐角 C .钝角 D .直角 18. 数一数,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 19. 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几个角?

(______)个角(______)个角(______)个角(______)个 角 (______)个 角 20. 锐角拼在一起,拼成的有可能是钝角.______(判断对错) 21. 选出比直角大的角() A . B . C . 22. 下面图形中,有两个直角的是______。 23. 这六个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角,______是直角,______比直角大,______比直角小,请你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24. 角有3个顶点和3条边。() 25. 红领巾有几个锐角?()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班别:姓名:学号:评分: 一、填空。(28 分) 1、1 米=()厘米45 厘米-6 厘米=()厘米 37 厘米+5 厘米=()厘米23 米-8 米=()米 2、6 个3 相加,写成乘法算式是(),这个式子读作 ()。 3、在下面的()里最大能填几? ()×6<27 ()<3×7 4×()<15 35>7×()

4、在算式4×7=28 中,4 是(),7 是(),28 是()。 5、先把下面的口诀补充完整,再根据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八九()()二十四 6、小芳和小伙伴们计划两天做100 颗星,昨天做了58 颗,今天他们大约要做()颗。 7、一把三角板上有()个角,其中()个

是直角。 8、算得积是18 的口诀有()和()。 9、在○里填上“+”、“-”、“×”或“<”、“>”、“=”。 8○6=48 2○2=4 36○73-37 43○6×7 9×7○65 18○9=9 二、判断。(5 分) 1、9 个4 相加的和是13。() 2、小强身高大约是137 厘米。() 3、角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4、计算48+29,得数大约是70。()

5、1 米和100 厘米一样长。()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 分) 1、5 个3 相加是多少?正确的列式是()A、5+5+5=15 B、5+3=8C、5×3=15 2、用2、6、0 三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有( )个。 A、2B、4C、6 3、小明有50 元钱,买故事书花了28 元,他大约还 剩()元。 A、22 B、30 C、20 4、5+5+5+4,不可以改写成算式()。 A、5×4 B、5×3+4 C、4×5-1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区分、应用克和千克,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并学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目标解析: 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比较抽象,在复习克和千克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使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身边物体质量的状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估测的意识,帮助学生积累估量的经验。在复习简单推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巩固克和千克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引入新知 (一)回顾复习过程请学生回忆已经复习过本学期的哪些内容,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继续复习克和千克、推理这两部分内容。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反思的平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复习克和千克 1.梳理。 (1)说一说,你在水果店买东西时都见过什么? (2)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质量单位有哪些? 2.直观感受。 (1)看到1克和1千克,你会想到什么? (2)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约是1克或者1千克?

(3)实物展示:1片口香糖约重1克,2袋500克的盐重1千克。 3.进率关系。 (1)已经明确了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那么克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2)说一说多少块口香糖加在一起和2袋500克的盐同样重? 4.测量。 (1)测量物体的轻重要用到什么?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2)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秤。 5.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7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时重点说一说第3小题,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7题。 要求学生课前调查,填写调查结果,课上根据调查结果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在一定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关注,通过操作、提问活动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

(完整)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已整理

个,还剩多少个? ⑸有6名同学做大红花,每人做5朵,一共做了多少朵? ⑹有6名同学做大红花,每人做5朵,已经做了25朵,还要做多少朵? ⑺有40棵树,已经种了26棵,还要种多少棵? ⑻有5名同学种树,每人种8棵,已经种了26棵,还要种多少棵? ⑼买来48米布,做床单用去32米,做衣服用去5米,还剩多少米? ⑽修路要用94袋水泥,第一次用了36袋,第二次用了38袋,还剩多少袋?⑴妈妈买了40千克苹果,后来又买来了15千克,妈妈共买苹果多少千克? ⑵妈妈买了5袋苹果,每袋8千克,后来又买来了15千克,妈妈共买苹果多少千克? ⑶动脑筋: 女同学比男同学多25人,开学后男同学增加80人,女同学增加65人,现在女同学多还是男同学多?多几人? ()六五十四 八九() ()二十八 四九() ()四十五

第二次卖了8只,还剩下多少只? (用两种方法) ⑷妈妈买了5袋,每袋8千克,后来又买来了15千克,妈妈共买苹果多少千克? 练习五 分一分,再填空。 ⑴○○○○○○ 把6个○纸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个。 ⑵△△△△△△△△ 把8个△纸片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个。 ⑶把12根火柴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根。 ⑷有18个苹果,每3个放一盘,需要放进()个盘子里。 ⑸有30块糖,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块糖。 ⑹有15个☆,每3个分一份,可以分()份。 ☆☆☆☆☆ ☆☆☆☆☆ 请你用铅笔在图上分一分。 解决问题。 ⑴羊圈里有15只白羊和7只黑羊,跑了6只,还剩多少只羊? ⑵食堂第一周吃大米25袋,第二周吃大米37袋,两周共吃大米多少袋? ⑶食堂有80袋大米,第一周吃大米15袋,第二周吃大米27袋,还剩多少袋?(用两种方法) ⑶5名同学种树,每人种8棵,已经 种了26棵,还要种多少棵? 练习六 ⒈分一分,再填空。 ⑴把10个○纸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个。

二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长度单位厘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3页和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 2.认识尺子,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过程】 一、感知量物体可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 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就放在盒子里面,想知道是什么吗?请把盒子打开,拿出来相互看一看,并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打开盒子观察并进行交流) 1.用学具量同样长的边。 教师请学生挑出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物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物体的长。(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测量结果,同时用多媒体显示测量结果) 师:难道你们数学书的短边不一样长吗?请动手比一比。 (学生相互动手比数学课本并回答“一样长”) 师:一样长的边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因为量书时用的东西有的长,有的短。 师:如果都用同样长的工具来测量,结果会怎样呢?请小组再用正方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小正方体的长呢? (学生动手操作并分小组汇报,使学生知道,如果都用同样的物体量书的短边,得到的结果相同。) 2.用学具量长度不同的边。 (电脑出示数学课本和文具盒这两幅图,并演示用曲别针测量书的短边,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边。) 测量后教师问发现了什么(小刀比曲别针长,文具盒的边比书的边也长)。 师:如果把小刀换成曲别针,让我们来看一看会出现什么情况。

(多媒体演示用曲别针量文具盒的过程,让学生知道文具盒的长度比书的短边多用了6个曲别针。) 小结:我们通过动手实践和观察,知道了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 3.实践活动。 (1)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2)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2题。 (学生都用新铅笔量所想量的物体的长,可以自己量,也可以几人合作,最后相互交流并汇报测量结果。) (3)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3题。 (多媒体显示题目内容,说明题意,让学生估算,电脑验证。) 二、知道量物体的长度也可以用尺子来量 1.认识尺子。 师:刚才我们用铅笔来测量物体时,量了一次又一次,多麻烦呀。用什么去量比较方便呢?(尺子) 教师请学生拿出尺子看一看,能发现什么(数字、刻度线、cm),教师介绍刻度线和“cm”;并向学生说明“厘米”是一种长度单位。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认识1厘米有多长。 (电脑演示从0到1中间的长是1厘米) 师:你认为还有从哪个数字到哪个数字中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给你的同桌看一看。 (小组活动) (2)感知厘米有多长。 ①测量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长。 ②感知1厘米有多长(教师带领学生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小正方体,右手慢慢把它拿走,告诉学生拇指与食指中间的空隙大约是1厘米,并让学生把它记在脑子里)。 ③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完整版)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设计

2013.9

第一单元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课前准备: 1、我家到学校的距离有多远? 2、学校到最近的汽车站的距离有多远? 3、两位同学的身高不同? 4、两只铅笔的长短? 课中练习: 1、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2、(1)量一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3、估计下图中的实物各有几厘米长,再量一量。

4、谁说的对?在括号里画“√”。 5、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钢笔长15()长颈鹿高4()

小华身高120()数学书长26() 拓展练习 一、我会填。 (1)测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 )作单位。 (2)我的食指的宽度大约是( )。 (3)没用过的铅笔的长度大约是12( )。 (4)13厘米-9厘米=( )厘米 (5)8厘米+7厘米=( )厘米 二、铅笔长()厘米; 钥匙长()厘米。 认识米用米量 课前准备 1、你能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吗?请在直尺上找出3厘米、5厘米、8厘米的长度。 2.哪位同学愿意用你的小尺子量一量黑板的长度?

3.让测量的学生谈谈:“用小尺子测量黑板的长度有什么感受吗?” 课中练习 3、2米=()厘米 300厘米=()米 拓展练习 1.在()里填上“>”、“<”或“=”。 3米()3厘米1米-76厘米()29厘米 1米()100厘米3米()2米+75厘米

认识线段 课前准备 师:这根线是什么形状的?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头,向两边一拉,这条线会变得怎样? 提问:这样拉出来的线与原来的那根线有什么不同? 课中练习 1、指出下面哪些是线段,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2、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练习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练习题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练习题 学生 一、我会填。(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一个角是由()个顶点和()条边组成的。 2、一个三角板有()个角,其中有()个直角,()个锐角。 3、红领巾上有一个()角,两个()角。 4、拿一张纸,先上下对折,再( )对折可以得到直角。 5、在我们学过的角中,( )角比直角小,( )角比直角大。 6、写出下面角的各部分名称。 6、下面的图形中,是角的在( )里打“√”,不是的打“×”。 ( ) ( ) ( ) ( ) 7数一数下面图形按要求填空。 ()个钝角()个直角()个钝角()个角 8、下列各角中,( )是直角,( )是锐角,( )是钝角。 ①②③④⑤⑥ 二、我会连.12分 三、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14分) 1、直角是角中最大的角。() 2、三角板上的三个角中,最大的一个角是直角。()

3、直角比锐角大,但比钝角小。() 4、一个角的两条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5、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6、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大角就大,角的两得边张开得小角就小() 7、用一副三角尺拼出来的角一定是钝角。() 四、我会找。(每小题5共20分) 1、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在下面的()里画“√” ()()()()() 2、下面哪几个图形是直角?在它下面的()里画“√” ()()()()() 3、下面哪几个图形是锐角,在它下面的()里画“√” ()()()()() 4、下面哪几个图形是钝角,在它下面的()里画“√ ()()()()() 五、我会比。(用三角板上的角比比看:下面各题左右两个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在○里填上“>”“<”或“=”)(10分) ①② 六、我会画。(每小题5分共20分) 1、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2、以下面的点为顶点,画一个直角、一个锐角、一个钝角。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重点知识及练习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重点知识及练习题 1、一个角有(1)个顶点,有(两)条边;两条边是(直直的),都从顶点出发。 【练一练】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2、角的画法:先画顶点,再画边。 画角时,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3、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课本40页图例)。画角时应写上角各部分的名称。(课本44页第7题以及给出顶点和一条边,把角补充完整。) 4、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量直角的方法:顶点对顶点,一条边对一条边,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重合就是直角,没有重合就不是直角。 5、三角尺都有(1)个直角和(2)个锐角。 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 6、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程度有关。

角的两边张开得越大,这个角就越(大);如果张开得越小,这个角就越(小)。【用放大镜看一个角,这个角的大小不改变。】 7、用三角尺画直角的方法:三角尺的直角边,沿着一画是直角(一点、二线、三标记。) 8、所有的直角大小都相等。数学书的封面上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9、怎样在一张不规则的纸中得到一个直角? 答:拿一张不规则的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可以得到直角。 10、数角的个数时,可以先数单个的角,再数由两个单个的角组成的角,再数由三个单个的角组成的角,依次这样数下去,加在一起就是一共有多少个角。 11、拼角:一直(角)加一锐( 角)就可以拼成一个钝角。 12、当钟面上是(3)时整和(9)时整时,时针和分针都成(直)角。 练习题 一、填空 1.一个角有()个顶点,( )条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全套

填一填。 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讲义 第一单元 认识长度单位 1.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来量。 2. 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 )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 3. 回形针的长大约是 3 ( ) 4. 1米=( )厘米,操场跑道的长是 250 ()。 5. 量一个物体时,米尺的( )刻度要对准这物体的左端。 6. 一张床的长度大约是 2 ( ),手指的宽大约是( )厘米。 7. 你的尺子上,从0到1是( )厘米,从0到8是()厘米,从6到13是 10 . 三角形是由( )条线段围成的,正方形是由( )条线段围成的。 11 . 一条线段长是100个1厘米, 这条线段长( )米。 ) 。 12 .小红今年上二年级,她的身高大约是 125 ( 作单位。 )厘米。 13.下图中有多少条线段? ?正确的在()里画 V,错误的在()里画X 1、小明今年读二年级了,他的身高是 128厘米。() 2、1米的绳子比100厘米的绳子长。() 3、画一条6厘米长的线段,从尺子的刻度 1画到6。 4、爸爸的身高有178米。() ?计算。 5米+8米=( )米 32厘米+40厘米 =( )厘 米 35厘米一 25厘米=( 厘米 45厘米+54厘米=( )厘米 39厘米+17厘米=( 厘米 85厘米一 26厘米= )厘米 1米一 15厘米=( 厘米 36厘米+64厘米=( )厘米=( )米 四、比较大小。 20厘米( )2米 米( )50厘米 1 米8厘米( )180厘米

99厘米( )1米 4米( )400厘米 3米10厘米( )400厘米 5厘米 ( )5米 五.小小画家。 1 ?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3 ?先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比它短 2厘米的线段。 4.画一个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 六.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 . 一支粉笔的长是7 ( )o 2?铅笔盒长是 23( ) 3.教室宽6( ) 4. 一棵树高3( ) 5?小明的身高130( ) 6. 操场长80( ) 7.手掌宽7( ) 8. 毛巾宽29( ) 9. 教学楼高 10( ) 10.妈妈的身高 165( ) 11. 铅笔长11( ) 12. 教室门高 2() 13.一张床长2( ) 14 茶杯咼10() 15.黑板长3( ) 16.小刀长5( ) 17. 电视屏幕宽39( ) 18 电视塔咼 120( ) 19.课桌的长大约是 80 ( ) 20.窗户的高大约是 2 ( ) 21.图钉的长是 1 ( ) 22.语文书长21 () 23. 红领巾最长的边长 50 ( ) 24.筷子长15 () 高40 ( 厚约务< 七、哪种量法是正确的?在下面的( )里打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练 习题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练习一一、计算 37+25+15=17-9-2=72-24+16= 34+16+27=3×8+24=26+38-35= 9×7-25=5×(26-20)=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27-()=10()-14=25()+16=40 34-()=1612+()=85 ()八四十八七()五十六六()三十六 ()六二十四八九()()九二十七 三、列式计算 ⑴羊圈里有15只白羊和7只黑羊,一共有多少只羊? ⑵羊圈里有22只羊,跑了6只,还剩多少只羊? ⑶羊圈里有15只白羊和7只黑羊,跑了6只,还剩多少只羊? ⑷学校买来90本新书,借给同学53本,还剩多少本? ⑸小明家有32只鸡,卖了17只,还剩下多少只? ⑹小明家有32只鸡,第一次卖了9只,第二次卖了8只,还剩下多少只? 练习二

一、计算题 56+(28-15)=7×6-14=40+50-20= 4×7+72=4×9-36=3×5+46= 28+(26-17)=24-(56-50)= 二、填空题 ()二十一()六二十四八九() ()九二十七四九()()二十四 8的7倍是()3的9倍是()8个5相加是() 三、问答题 ⑴二年级同学一共做了45个布娃娃,送给幼儿园35个,还剩下多少个? ⑵二年级同学做布娃娃,第一天做了22个,第二天做了23个,送给幼儿园35个,还剩下多少个? ⑶食堂第一周吃大米25袋,第二周吃大米37袋,两周共吃大米多少袋? ⑷商店里有苹果50筐,梨40筐,卖出25筐,还剩多少筐? ⑸一辆客车里有48名乘客,在第一站下去了18名,又上来了20名,这时车上有多少名乘客? 练习三 ⑴自行车厂计划三天生产自行车80台,第一天生产20台,第二天生产35台,第三天生产多少台?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 一、填一填。(14分) 1、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2、一块三角板中,有()个角,其中有()个直角。 3、一个长方形有()角,有()个角是直角。 4、拿一张纸,先上下对折,再()对折可以得到直角。 5、写出下面角的各部分名称。 二、辨一辨。(16分)()() () 1、下面的图形中,是角的在()里打“√”,不是的打“×”。 ()()()() 2、下面的图形中,是直角的在()里打“√”,不是的打“×”。 ()()()() 三、选一选(把序号填在蘑菇瓶中)(12分) 四、数一数。(28分) 1、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2、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直角 有()个直角有()个直角有()个直角 五、比一比。(用三角板上的角比比看:下面各题左右两个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在○里填上“>”“<” 或“=”)(10分) ①②

六、小朋友们,你能数出下面图形里角的个数吗?试试看,在()里填出来。 有()个角 七、小朋友,下面同学说的话对吗?请你来帮他们判断一下,对的画“√”,错的画“×”. 小红说:三角板中最大的角就是直角.()小青:角的两条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强强说:用纸折角,折出的角的大小,与这张纸的大小无关.() 亮亮说:老师的三角板上的直角比同学们三角板上的直角大.() 丫丫说:一张正方形的纸,用剪刀剪去1个角以后,还有3个角.() 小小说:一个正方形里的直角的个数与一个长方形里直角的个数是相同的.() 八、画一画。(20分) 1、画一个直角。 2、画一个比直角小的角。 3、画一个比直角大的角。 4、画一个图形。(要求图形里含有1个直角和2个小于直角的角) 5、画一个图形。(要求有4个直角) 6、画两个角,其中1个角小于直角,另1个角大于直角。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 【优秀学生】 下面是教师XX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学生家长会发言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二年级学生家长会发言稿 尊敬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老师: 大家好!我叫梅梦佳,是二年级四班的班长,欢迎各位家长来到我们学校参加家长会,今天我很高兴能在这里代表全班同学向在座的各位家长汇报 我们班里的情况。 首先我要高兴的告诉各位家长,我们班现在变化可大了,同学们的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们都非常爱我们的班级,大家彼此亲如兄弟姐妹,各方面成绩优秀,经常受到学校领导的表扬,我们班的纪律是最好的,我班的卫生也很最棒,我们班的课间操也很整齐的,而且我班的马伊娜同学操做的很标准还是领操员呢。这巨大的变化,是老师和各位家长的教育以及全班同学的努力换来的!我为自己是这个班的一分子而感到骄傲自豪。 今天站在这儿,我要感谢学校能够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一个学习和生活的环境,让我们更加快乐轻松的去学习知识。感谢我们所有的老师,感谢你们用辛勤的汗水铺成了我们前进的道路,感谢你们让我们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让我们懂得学会做人;感谢你们让我们学会珍惜,学会感恩。感谢我们的父母给了我们宝

贵的生命,我还要感谢一直陪着我走过风风雨雨的同学们,要不是有你们的陪伴,我也不会这么开心快乐。所以,我想说,这份荣誉也是大家的,是我们共同努力才得来的。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离不开老师的教育。我们的班主任张老师,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但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她,因为我们深知“严师出高徒”的道理。正因为她的严格要求,我们班的同学在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才有了很大进步。 另外,我们的语文老师催老师,她年轻漂亮,而且课上得非常生动,我们都喜欢她的课。还有我们的其他任课老师也非常关心我们。 最后,我代表我们班的全体同学向老师和家长们保证,在老师和家长的关怀下,我们在新的学期要更上一层楼。就如我们的班级目标那样:“做最好的自己,创最好的班级”! 谢谢大家! 二年级学生家长会发言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 你们好! 转眼间我们又经过了两个多月的学习,这是我们快乐成长的两个月,在此期间学校的各项活动我们积极参与,同学们不仅在生活上互相照顾,在学习上更是团结互助。老师的谆谆教诲,悉心点拨,和蔼可亲,各科任老师对我们的辛勤培育,我们都感激在心。特别是班主任,为了能使我们在紧张,高效,和谐,充满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

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测量) 1、大拇指的指甲宽大约是()厘米。张开双臂长大约是()米。 2、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来量。 3、量一个物体长度,一般把尺的()刻度对准物体左端。 4、一把尺的刻度从0到5是()厘米,从6到10是()厘米。 5、小明身高120()。黑板长4()。 6、 3米+15米=() 60厘米-5厘米=() 500厘米=( )米 2米=( )厘米 7、线段两端有两个(),线段是()的。 8、两个点之间可以画()条线段,3个点之间可以画()条线段。 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1、37+2□是进位加法,□里最小填()。 2、35-2□是退位减法,□里最小填()。 3、买一台计算器要29元,一个地球仪12元,买这两样东西大约要()元,如果有50元,大约还剩()元。 4、43—2()>18,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5、笔算加法注意三条,一是()对齐;二是从()加起;三是个位满十向()位进一。 6、笔算减法注意三条,一是()对齐;二是从()减起;三是个位不够减,从()位( )一再减。 表内乘法 1、乘法是求几个()加数和的简便计算。 2、4×5可以写成加法算式是(),用图表示是();还可以写成(),用图表示为()。 3、★★★★★★表示()个(),写成乘法算式为(),读作()。 4、根据三六十八这句口诀可以写()个乘法算式,分别是()和()。 5、写出得数是24的乘法算式()、()、( )、( )。

6、★★★★★★★★★★★★看图列出算式为()和(),所用的口诀为()。 7、3+3+3+3+3写成乘法算式是(),其中因数是()和(),积是(),用到的乘法口诀是()。 8、画○是第一行的4倍 ★★ () 9、7的8倍表示()个(),列式为()。 10、★★★★★★★★★★★★★★列乘加算式为(),列乘减算式为()。 11、把下面的口诀补充完整,并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四()二十四五六()二四() 12、()里面最大能填几? 7×()<38 45>8×() 3×()<25 52>9×() 判断 1、5个4相加是多少?列式是 5+4。() 2、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6,写成乘法算式是4+6=20。() 3、3+3可以写成乘法算式是3×3。() 4、5个5相加,算式可以写成5+5+5+5+5,也可以写成5×5。() 5、小明的身高是125米。() 6、2个3相加列式是2×3,3个2相加列式也是2×3。() 角的初步认识和观察物体 1、角有()个顶点,()条边。(直直的边) 2、一块三角板中,有( )个角,其中有( )个直角。 3、一个长方形有( )角,有( )个角是直角。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综合练习题系列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综合练习题系列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综合练习题系列 【导语】从狭义上讲,练习题是以巩固学习效果为目的要求解答的问题;从广义上讲,

练习题是指以反复学习、实践,以求熟练为目的的问题,包括生活中遇到的麻烦、难题等。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综合练习题》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综合练习题 一、填一填。 1、1米=()厘米 1米40厘米=()厘米 一条裤子长1() 铅笔长约16() 2、37与24的`和是(),差是()。 3、7+7+7+7的和是(),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4、的两位数是(),最小的两位数是(),它们相差()。 5、一个角由()个顶点和()条边组成。 6、8的5倍是(),列出算式是(),计算用的口诀是()。 7、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9,积是()。 8、线段有()个端点,正方形有()条对称轴。 9、括号里能填几:()8<50 二、选一选。 1、9+9+9+5改成成乘法算式是()。 A、93+5 B、9+35

C、9+53 2、54厘米-19厘米()22米。 A、> B、< C、= 3、小明手里拿着语文书和数学书,如果左手拿着数学,那么右手()。 A、拿着数学书 B、拿着语文书 C、没有拿着书 4、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三只青蛙()条腿。 A、3 B、6 C、12 三、算一算。 1、直接写出得数。 28+4= 17+43= 80-8= 58-28= 34+17= 4+5= 100-19= 76-12= 28+4= 84+8= 25+5= 2、用竖式计算。 76-24 47+27 36+29-48 3、在()里填上>、<或=。 63()3+3+3 75()55+2 76+7()77 49()94 79()16 99()9+9 四、应用题。 1、一年级(2)班同学买来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气球,每种9个,一共买了多少个气球? 2、果园里有苹果树6棵,梨树是苹果树的4倍,桔子树比苹果多17棵。

新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公开课赛课《观察物体》教案

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0-92页内容。 【教材简析】本节课教学从物体的前、后、左、右等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让学生基本掌握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让学生在观察物体,认识方向等各种活动中,获得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更好的从形状去认识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在各种探索性的操作活动中,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物体的特征,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使学生理解选择哪个观察点,观察到的只是物体其中一部分,观察点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可能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发展直观思考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体验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猜猜我是谁! 出示小熊的背面图,问:这是一个小动物的背面,猜猜它是谁? 出示小熊的右侧面,师:再来看看它的右侧面,它是谁呢? 再出示小熊的前面,师:看看它的正面,现在我们能肯定它是? 师:看来,要想了解一个物体,不能单看一面,我们还得要全面地观察。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二、观察照片,激活相关的生活经验 1、出示教室照片: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请仔细观察,拍的是什么地方?(我们的教室) 2、问:同一个教室,拍得照片一样吗?为什么拍到的照片会不一样? 追问:哪一张照片是在教室的前面拍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在教室的前面拍能拍到教室后面的场景。 问:另一张照片是在教室的哪一面拍的?为什么呢? 3、小结:你们真会观察。同一个教室,分别从前面和后面看,看到的场景是不同的。 4、练习 下面两张照片,哪一张是在学校的外面拍摄的,哪一张是在学校的里面拍摄的? 学生判断。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在学校的外面拍摄能看到学校里面的场景)

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数学练习题

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数学练习题 一、填空题 1、78厘米+22厘米=()厘米,()小时=60分。 2、6个3相加,写成乘法算式是(),这个式子读()。 3、在下面()里最大能填几? ()?3 < 27 ()< 5?7 42-18 > 6?()17+14> 4 ?() 4、在算式3?8=24中,3和8是(),积是()。 5、笔算加法和减法都要把()数位对齐,都要从()算起。 6、每个角都有()顶点,()条边。 7、每个三角尺上都有()锐角。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肯定是()。 8、比6个5少28的数是(),积是45的乘法口诀是()。 9、妈妈今年32岁,儿子7岁,11年后,儿子比妈妈小()岁。 10、用2、5、8可以组成()个两位数,这些两位数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11、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1)大树高5()(2)小明身高约1()25()(3)数学书长约21()(4)一节课时间是40() 12、5 的9 倍是()。 13、26 厘米+()厘米=1 米 14、根据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六七四十二 15、、四个人互相打电话,每两个通一次话,一共可以通()次话。

16、()时整,时针和分针成一条直线。 17、比67 多29 的数是(),比67 少29 的数是()。 18、在○里填上“<、>、=”或“+、-、×” 9+56○64 36○73-37 9 ×7○65 1 小时○65分钟20○4=16 4 ○9=36 0○9=9 0 ○9=0 19、一个要9元,买7个要()元。列式是(), 口诀是()。 20、钟面上,4时整,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是()角;3时整,时针和分 针所成的角是()角。 21、5,10,(),(),25,(),() 22、把下面的口诀填完整。 ()六十八()()十二二四()四五()六六()四()二十四一五()()五十五23、在5×6=(),读着(),表示()个() 相加,也可以表示()个()相加。 24、9的3倍是(),9是3的()倍。 25、6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6、3×4=(),4叫(),4叫(),积是()。 27、30里面有()个6,比44多19的数是(),比43少28的数是()。 28、三角板上有()个角,其中最大的那个角是()角。 29、用1、0、3、9可以组成()个两位数,这些两位数中最大的是

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观察物体(一)》公开课优秀教案

观察物体(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全面、正确地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3.使学生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 学具、教具:学生4人一组,每组一个熊猫玩偶;课件。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初步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听听下面这个故事,想想大象到底是什么样的。 教师通过课件讲述如下故事,学生看图听故事。 星期天,退休的李奶奶带着她的小孙子东东、明明和外孙女欢欢去动物园看大象。一进大门,东东他们就把李奶奶拉到了象园,李奶奶说:“唉,我老了,走不动了,眼睛也看不清楚,就坐在门口等你们。这大象嘛,还是你们看过后说给我听吧!”“好的,好的!”3人连忙答应?然后向大象跑去。 不一会儿,3个孩子就跑了回来,争先恐后地说开了。东东说:“奶奶,奶奶,大象有两个大大的眼睛,一个长长的鼻子,两只耳朵像两把大扇子。”明明说:“不对,大象就像是两根柱子顶个门,门上有根摆来摆去的长鞭。”欢欢说:“其实大象就像是四根柱子上有座墙壁。” 奶奶听后哈哈大笑。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奶奶为什么哈哈大笑吗?他们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样呢? 教师:虽然是同一只大象,但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同,

要想看到事物的全貌就要全面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引入,配以课件的演示,新颖有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迅速进入学习的状态。同时,让学生初步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渗透从一个角度观察物体是片面的,自然揭示课题o)(二)实践观察,积累经验,建立表象 1.明确观察对象,固定观察对象的位置 教师:今天,老师为每组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它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下面我们看看它是谁。 教师请小组长拿出自己组的熊猫玩偶,放在桌子的正中间摆正。 2.本位观察,初步感知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师:请小组里的四位同学分别坐在熊猫的四周,目光正对熊猫,说说你们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小结:看来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熊猫是不同的。 3.换位观察,建立表象 教师:请小组中的同学都坐到熊猫的前面,从这个位置观察,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相互说一说,边说边用手比画比画。 教师:请两名同学再分别说说从这个位置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 教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一想这时看到的熊猫的样子,把它的样子记在脑子里。 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顺次到其他三个位置进行观察。其他三个位置的观察同样按照上面的几个层次展开:看、说、想、记。 4.重点观察,对比辨析 教师:刚才有两个位置观察到的熊猫的样子好像差不多,我们再到这两个位置分别看一看,重点看看有什么不同。 (指导学生根据熊猫耳朵上的蝴蝶结进行区分,也可以借助手势,指出熊猫脸及四肢的朝向,以帮助区分。) 教师:刚才我们经过仔细观察,对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熊猫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有了清楚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