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金融中心辐射力研究_以南京为例的实证分析_陈莹

合集下载

我国金融产业集群发展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

我国金融产业集群发展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

现代经济信息我国金融产业集群发展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连紫含 江南大学商学院摘要:金融产业集聚作为现代金融产业组织的基本表现形式,有利于集合优质金融资源,促进地区金融发展。

本文将聚焦江苏省南京市,在分析南京市金融产业集聚区位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对南京市2000-2016年影响金融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最后,通过分析和总结,提出针对南京市的合理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产业集聚;南京市;实证分析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6-0496-02一、引言所谓金融集聚指的是金融与地域的相互作用:协调、组合、配置而形成金融地域密集系统的过程。

[1]从全球范围看,主要有纽约、东京和伦敦这三大知名国际金融产业集聚区。

就中国而言,金融产业的集聚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如北京的金融街、上海的陆家嘴和深圳已经成为国内较为成熟的金融产业集聚地,在这些集聚地集合了众多优质的金融机构与企业和一大批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金融产业集聚,可以促使外部辐射效应的产生,推动金融中心成为经济中心,而后带动周围经济的发展。

同时,金融产业集聚还可以减少因信息不对称、无效竞争带来的资源浪费,有利于金融企业之间的合作共赢。

江苏省作为泛长三角区域的重要省份,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着力打造泛长三角区域金融中心,大力发展金融产业。

同时,为了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南京的积极示范作用,江苏省和南京市以河西金融聚集区为重点,按照高质量的发展要求,推进金融市场建设稳健发展。

本文将通过探讨南京市金融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促进整个区域朝着更加均衡、稳定的方向发展。

二、南京市建设金融产业集聚区优劣势分析(一)区位优势1.南京的综合经济实力较强2016年南京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503亿元,是长江沿线城市中的核心城市经济体,其中金融业产值约为22269亿元。

我国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空间辐射能力研究

我国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空间辐射能力研究

我国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空间辐射能力研究作者:王枳力来源:《新经济》 2016年第5期王枳力摘要:本文从我国区域型金融空间分布格局及相关研究入手,对中国区域性金融中心空间辐射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

关键词:区域性金融中心空间辐射能力前言:近年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在积极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区域性金融系统迅速壮大,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功能。

该系统在运行过程能够对区域当中金融市场相关信息和资源进行总结和归纳,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我国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空间辐射能力研究至关重要,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进步,为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做贡献。

一、我国区域性金融空间分布(一)格局。

在积极加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空间辐射能力研究的过程中,应首先加强对我国区域性金融空间分布的了解,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重点针对的区域为地市级以上机构,广泛收集了相关货币使用及贷款的数据等,这些数据和信息在应用过程中,能够充分体现出我国区域性金融系统发展的现状,并通过以下公式来展现出来:LQij=(xij/xj)/(xi/x),其中j 代表地区,LQ指的是区位熵;xij指的是j区域内贷款数量之和;j区域内生产总值应用xj表达出来;我国所有金融机构日常经营过程中贷款产生的总数应用xi进行表达;不同地区域经营过程中的国民生产总值为x。

某区域行业比重同国家整体比重的比值就是区位熵,经过计算,如果该数值比一大,则该区域经济某行业经济发展超出了国家平均水平,在日常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能够积极集聚产业,该行业发展中也能够处于优势地位,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也能够促使产业集群在该地区逐渐成立并发展起来。

(二)相关研究。

在积极进行我国区域性金融空间分布相关研究的过程中,本文充分应用了空间计量经济学。

经分析,Moran’sI中国金融业全局在应用不一样的空间权重矩阵计算的过程中,结果均为正,由此可知较强的正相关存在于我国金融业空间分布当中。

中国国家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分析与评价

中国国家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分析与评价

中国国家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分析与评价内容提要: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开始显现,城市间经济联系不断增强,中心城市开始逐渐发挥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而这种带动作用则源于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力。

为进一步促进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的中心,是建立国际经济联系的纽带,也代表着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对中国国家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展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国家中心城市,经济规模,经济辐射力,经济辐射半径一、引言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深,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并逐渐以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形成城市网络体系。

在城市网络体系中,区位优势相对较好,经济要素、产业相对集中的城市逐渐发展成为网络体系的中枢神经,对处于该网络体系的其他城市产生影响,形成了某个区域内的中心城市。

从规模和结构两方面看,中心城市表现为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控制中心和文明辐射中心,是周围城市的增长极[1]。

国家中心城市概念是在2005年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根据《城市规划法》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时提出的。

是指那些在全国城市网络体中经济要素最为集中以及经济规模最为庞大的城市,是对于全国经济具有相当控制力和影响力的城市,其发展能带动全国范围内其他城市共同发展的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是联系国内外市场的重要窗口,是带动区域经济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领头者。

经济辐射力是中心城市辐射力中最具活力的一个方面。

经济辐射力体现在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就业吸引能力、开放程度、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科技水平、教育水平等方面[2]。

本文将针对中国国家中心城市的经济综合发展水平,通过横向比较展开实证分析,解析中国国家中心城市经济的辐射内容、辐射强度以及辐射范围。

二、文献回顾陈田(1987)对全国性城市经济影响区域的空间组织进行研究,定义了城市经济影响区:即城市经济影响区是指城市经济活动影响能力能够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大地域范围。

城市创新集聚效应实证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城市创新集聚效应实证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效应 的重要组 成 ,因此 ,对 于城市创 新集聚 效应 的研 究 显 得 尤 为 重要 。
国内学 者对于 创新集 聚效 应的研 究做 了 一些有益 的探索 。在 国家层 面 ,方 远平 ,谢蔓 以研 发经费 支出 、 研 发人员数 、技术合 同数 为要 素分析创 新集 聚对 省域 创新 的空间影响【3]。周元元 ,冯南平 以中国省域 面板数 据为 基石:{:,分 析创新集 聚对东 、中 、两部地 区的创新 影 MjI41 冯南平 .周元元等通过测 算中国省域创新集聚 水平 划分省域创新类 型【l1。在区域 层面 ,高丽娜 ,蒋伏
关 键 词 : 城 市 刨新 ; 鬟聚 指 数 ;创 新 集 聚 效 应
中 图分 类 号 :F299 2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l002.1248 (2018)04.0106.04
Study OntheInnovation Agglom erat ion Efects ofthe City
收 稿 日期 :2017-08—3l 基金项 目:南京市科技竹息研究所所绒课题 (基 金项 目:201 7B0001) 作者简介 :李闽慧 (1989.).女 .硕 }:.实爿研究员,研 究方向:技术经济 分析 季眷 (1980.),男 ,硕 士 ,高级 一r程师 ,研究方向 :科技信
息 分析 苏 晓云 (1978一),女 ,坝 ,离级 『 程师 ,研究方 向 :科 技信息服务与管理 。吴 铮悦 (1979.),男 ,硕士 ,高级 ]-程师 , 曰f究 方 向 :翘J识 J 权 f占. 分 析
3【1诠

2018年 4月
农 司 }5 f 报 ‘、 :
、f Libl a】、’aI1d Inf ̄mnation ScienCOS in Agx’iculturt

金融中心从集聚到辐射效应的研究评述

金融中心从集聚到辐射效应的研究评述

金融中心从集聚到辐射效应的研究评述作者:牛盈苏马青林来源:《财讯》2018年第25期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中,城市间的竞争不再是单一的个体竞争,而是城市群之间的角逐。

中心城市s区域协同化发展逐渐成为城市提升自身实力的重要方式,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金融中心的发展,不仅会产生极化效应,而且还会对周边地区产生扩散效应,提升在区域中的整体面貌和辐射力,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在这个背景下,以金融中心为研究重点,从不同视角对金融中心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的理论规律进行7梳理,根据上述理论整合了金融集聚和辐射的相关理论,并对在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集聚和辐射效应最大化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提炼,最后指出了现有研究文献的不足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金融中心金融集聚辐射效应引言随着金融产业的不断建设和发展,金融资源打破了传统的地域限制,实现跨区域流动在某一地区进行集聚整合。

此时就形成了我们研究的重点,在金融资源集聚的过程中金融中心不断形成。

有研究表明,金融集聚会对本地区经济产生需求关联和资本溢出效应,促进经济增长并驱动区域协调发展,对周边地区经济的辐射效应主要有金融资源集中的福利补偿效应和金融资源扩散的涓流效应。

因此,在研究金融中心的集聚和辐射问题上对促进区域金融合作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金融中心集聚的问题整合梳理对于金融中心的集聚问题,现有文献主要从两个视角研究。

一是金融地理学视角,引入地理位置、距离与空间等因素(金雪军和田霖,2004)。

二是金融地域运动理论,该理论是关于区域经济发展时空规律的研究,全面系统地解释了区域和经济系统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内在机制(董锁成,1994)。

对金融集聚动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金融集聚内在动因的直接研究,在这个研究中提出了金融地理学的信息流理论是金融中心发展的先决条件( Amin and Thrift 1994)。

二是,关于区域金融成长的研究。

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力及优化策略研究——以太原市为例

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力及优化策略研究——以太原市为例

2023年7月第26卷第14期中国管理信息化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Jul.,2023Vol.26,No.14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力及优化策略研究——以太原市为例李 蕾(山西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太原030024)[摘 要]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是中国地理大区的区域中心,一般为具有重要区域意义的省会城市及副省级城市。

山西省太原市地处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圈接合部,不仅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金融中心,也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在全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布局中具有“东融南承西联北拓”的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强化太原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城市承载力和聚合力,加快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进程,文章将分析太原市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的历程及未来方向,定量测算现阶段太原产业中心性、综合辐射能力及城市辐射范围,并提出未来建设太原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中心性;辐射力;太原市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14.054[中图分类号]F299.27;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3)14-0164-040 引 言区域中心城市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居于经济社会中心地位的城市,是区域中经济发达、功能完善,能够渗透和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城市[1]。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要在中西部有条件的地区,以中心城市为引领,提升城市群功能;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培育发展哈长、辽中南、山西中部、黔中、滇中、呼包鄂榆等城市群。

可以说,以山西省太原市为核心的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设明确进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在此背景下,将太原建设成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有利于提升山西中部城市群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打造全国“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的重要节点,推动实现山西在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争先崛起。

南京的金融辐射能力及提升路径——兼论推进南京金融集聚区建设

南京的金融辐射能力及提升路径——兼论推进南京金融集聚区建设

Financial Radiation Capability and Improving Path of Nanjing City --- A Concurrent Discussion o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anjing Financial
Agglomeration Zone
作者: 于溪[1];成春林[2]
作者机构: [1]中国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营业部人力资源部,江苏南京210002;[2]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出版物刊名: 华东经济管理
页码: 57-61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12期
主题词: 金融集聚;金融辐射;提升路径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改革需要系统、整体、协同推进。

作为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作为长三角、泛长三角的重要成员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南京理应更好地发挥其金融辐射的作用。

南京具有金融集聚区建设良好的基础,对南京在江苏行政区范围和南京都市圈范围的金融辐射能力分别进行测度,比较后发现在都市圈范围内南京金融辐射效果更好,但辐射能力有待提升。

南京需要加强金融辐射源的培育,消减金融辐射的阻力,促进与周边城市的协同共建,减少行政壁垒,完善功能区合理分布,防止盲目竞争和重复建设,从而让南京真正成为泛长三角区域金融中心。

南京太阳辐射量

南京太阳辐射量

南京太阳辐射量一、引言太阳辐射是指地球接收到的来自太阳的能量,它是地球上能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阳辐射量的不同分布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南京的太阳辐射量情况,并分析其对当地气候和环境的影响。

二、南京太阳辐射量的概述2.1 太阳辐射量的定义太阳辐射量是指太阳能在单位面积上以辐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的能量。

它包括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等不同波段的辐射。

太阳辐射量的强弱与地理位置、气候和季节等因素密切相关。

2.2 南京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南京位于中国东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1°59′,东经118°46′。

它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太阳辐射量在南京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日变化特征。

三、南京太阳辐射量的季节变化3.1 春季太阳辐射量分析春季是南京的温暖季节,气温逐渐升高,阳光逐渐增多。

太阳辐射量也随之增加,但还没有达到最高峰。

此时,南京的太阳辐射量主要集中在中午和下午时段。

3.2 夏季太阳辐射量分析夏季是南京最炎热的季节,太阳辐射量也达到了一年之中的最高峰值。

由于南京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潮湿的气候会加剧夏季的炎热感。

此时,南京的太阳辐射量集中在上午和下午时段,中午时段避免暴露在阳光下对身体健康有益。

3.3 秋季太阳辐射量分析秋季是南京凉爽的季节,天空晴朗的日子较多,太阳辐射量相对较高。

此时,南京的太阳辐射量主要集中在早晨和傍晚时段,中午时段辐射量相对较低。

3.4 冬季太阳辐射量分析冬季是南京的寒冷季节,气温较低,太阳辐射量也相对较低。

由于南京的冬季气候干燥,阳光照射能力较强,可以带来温暖的感觉。

此时,南京的太阳辐射量主要集中在正午时段。

四、南京太阳辐射量对当地气候和环境的影响4.1 太阳辐射量对气温的影响南京的气温受太阳辐射量的影响较大。

夏季高温与太阳辐射量的高峰期相吻合,阳光直射地面,将大量能量转化为热能,导致气温升高。

冬季阳光辐射较弱,导致气温较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1
2013 年第 3 期
于 2007 年开始发布包含全球主要金融城市的金 融中心指数, 即 GFCI ( Global Financial Center Index) , 该指数通过将五大类城市特征性指标 ( 人 商业环境、 市场发展度、 基础设施和城市 才环境、 综合竞争力) 与调查问卷结果输入其开发的评分 模型, 得到各金融中心竞争力的评价结果, 具有较 好的客观性与权威性, 但对我国大多数城市来说, 其采用的特征性指标数据可得性不足, 世界权威机 构发布的很多指数中并未纳入我国城市的评价。 国内的研究中, 殷兴山等 ( 2003 ) 将城市金融 金融资源力、 金融区位 竞争力区分为金融聚集力、 选取了 12 个指标对长三角 15 个 力等三个方面, 城市 金 融 竞 争 力 进 行 了 评 估; 周 立 群 和 潘 宏 胜 ( 2004 ) 分析了影响地区或城市竞争力的金融因 素, 提出城市金融体系竞争力的测度指标体系 , 对 国内若干城市的金融体系竞争力进行了定量评价 并以天津为例, 分析其金融市场结构和金 与比较, 潘宏胜 ( 2004 ) 在对沿 融资源配置的现状; 刘伟、 海地区三大区域 11 个城市金融竞争力进行测度 时, 将金融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分为综合经济实力 、 资金实力、 金融机构发育程度、 直接融资实力和企 业财务状况五大类共 29 项指标; 王仁祥、 孙亚超 ( 2004 ) 将城市金融竞争力分解为区位竞争力、 资 、 、 、 本竞争力 人才竞争力 基础设施竞争力 制度竞 争力、 开放性竞争力、 金融企业管理竞争力等 7 个 79 项基础性指标、 4 个层次体系。 在此 中间指标、 基础上, 运用最优脱层法和熵值法对各项指标权 重予以确定; 倪鹏飞 ( 2007 ) 建立了一套覆盖广泛 的城市金融竞争力指标体系, 其中部分难以量化 的指标, 如制度竞争优势、 法制健全程度、 创新氛 政府效率等,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相关数 围、 其方法和思路值得借鉴。 据, 在对城市金融辐射力范围的研究中, 国内外 学者大多是采用经济地理学模型来对具体区域 、 城市辐射的范围进行实证性探索。 陈浩、 姚星垣 ( 2005 ) 针对城市金融辐射力提出了合理的指标 体系, 运用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等方法得出长三角 城市接受上海辐射的程度, 并首次将经济地理学 中的威尔逊模型用来度量各中心城市接轨上海的 能力以及各自的金融影响力, 计算出了它们的辐 142
射半径; 冯德显等 ( 2006 ) 则以郑州市为例, 研究 了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力指标体系, 采用层次分 析法对所研究指标进行了赋值, 并以此为基础, 用 相关城市的不同 断裂点模型对郑州与周边相邻、 城市要素相互作用的范围进行了分析; 王仁祥等 ( 2008 ) 采用因子分析法评价了武汉城市圈内的 9 个城市的金融竞争力, 使用断裂点模型来计算武 汉对其他城市的金融辐射半径, 并以此量化金融 辐射力; 黎平海、 王雪 ( 2009 ) 运用企业选址理论 构建金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用因子分析对珠 再用威尔逊模 三角九个城市的金融竞争力排名, 型对珠三角城市的金融辐射半径进行了实证分 析, 从而为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 本文选择南京区域性金融中心作为研究对 象, 采用中国金融领域较为权威的 CDI 中国金融 中心指数 ( CDI CFCI ) 作为城市金融竞争力评价 标准, 该指标主要评价金融产业绩效、 金融机构实 金融市场规模和金融生态环境四个方面的内 力、 CFCI 都具有公开 容, 针对全国 29 个代表性城市, 数据, 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代表性。其次, 在金融 创新性地结合威尔逊 中心辐射范围测算方法上, 模型和断裂点模型, 首先利用威尔逊模型求出金 融中心辐射半径作为辐射力的定量指标, 再用断 裂点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 将两种模型的优点结 合起来, 力求达到更为准确的实证结果。最后, 提 出南京区域金融中心如何进行区位定位, 如何与 周边城市合作发展, 如何增强区域内金融辐射力 的建议。 二、 南京区域性金融中心竞争力分析 CDI 中国金融中心指数也即 CDI CFCI, 是综 合开发研究院在多年进行金融中心竞争力研究的 基础上推出的关于中国内地金融中心的评价体 系。根据 CDI CFCI, 城市金融中心竞争力由金融 金融机构实力、 金融市场规模和金融生 产业绩效、 态环境等四个方面要素构成 ( 表 1 ) 。 CDI CFCI 相比国内单个学者构建的金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 系更具有统一性、 权威性, 相比国外权威指标对于 中国内地城市的研究更具有适用性, 因此本文将 基于此指数展开对南京市金融竞争力的分析 。
陈莹, 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副教授
南京 210093
一、 引言 众所周知,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中, 城市 间的竞争不再是简单的个体竞争, 而是城市群之 间的竞争, 是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竞争。 中心城市 与区域协同化发展逐渐成为城市提升自身实力的 重要方式, 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这一 背景下, 金融成为经济活动的核心, 自 20 世纪 90 , “金融强市, 年代后期以来 区域发展 ” 已成为我 国诸多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 构建区域性金融中 心的浪潮成为城市金融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区域 金融中心是一个区域内金融业高度密集和发达 、 资金融通与集散能力强, 金融业务辐射半径远超
表2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东部沿海城市 CDI CFCI 指数及排名
金融产业 绩效 杭州 ( 63. 86 ) 南京 ( 50. 83 ) 宁波 ( 46. 39 ) 温州 ( 41. 88 ) 苏州 ( 36. 57 ) 无锡 ( 34. 08 ) 金融机构 实力 杭州 ( 22. 50 ) 南京 ( 20. 69 ) 苏州 ( 19. 12 ) 无锡 ( 14. 41 ) 宁波 ( 14. 40 ) 温州 ( 10. 85 ) 金融市场 规模 宁波 ( 0. 65 ) 杭州 ( 0. 47 ) 温州 ( 0. 43 ) 南京 ( 0. 21 ) 苏州 ( 0. 06 ) 无锡 ( 0. 03 ) 金融生态 环境 杭州 ( 22. 50 ) 南京 ( 56. 67 ) 苏州 ( 55. 25 ) 无锡 ( 46. 99 ) 宁波 ( 46. 27 ) 温州 ( 27. 84 )
“基于实验与可计算的行为金融学若干前沿问题研究 ” ( 70932003 ) 、 * 本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关系公平性、 ” ( 70872042 ) 、 “ 、 关系质量与企业间合作绩效: 基于中国企业的研究 指数型增长偏差 过度借贷行为与家庭资产配置: 基于 ( 71173098 ) 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城市居民家庭的实证研究 ”
出本市范围的经济中心城市。作为区域金融增长 极, 随着金融中心的发展, 不仅会产生极化效应, 而且还会对周边地区产生扩散效应, 提升在区域 中的整体形象和辐射力, 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 展和现代化进程。 其中, 区域中心城市的金融竞 争力和其对整个区域的金融辐射力是衡量区域竞 争实力、 提升区域整体发展的关键。 在对城市金融竞争力的研究中, 国内外学者 对城市金融竞争力评价的研究多侧重在构建金融 竞争力评价指标, 并结合因子分析、 主成分分析等 方法对具体区域、 城市的金融竞争力进行综合衡 。 量和分析上 国外的研究中, 比较有代表性是伦敦金融城
区域金融中心辐射力研究
— — — 以南京
李心丹


本 文 以 南 京区域 金 融 中 心 为 研究 对 象, 选 取 CDI 中 国 金 融 中 心 指 数 作为 城 市 金 融 竞争 力 评 价
标准, 运用经济地理学中的威尔逊模型和断裂点理论对南 京区域 金 融 中 心 辐射 力 进行 度 量, 明 确 了 南 京区域 “承接上海、 金融中心的辐射范围, 论证了南京 合作苏杭、 辐射中西部的泛长 三 角区域 金 融 中 心 ” 的 合 理 定位, 提出了未来南京区域金融中心增强辐射、 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区域金融中心; 金融竞争力; 金融辐射力 F832 .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8263 ( 2013 ) 03 - 0141 - 07 南京 210093 ; 李心丹, 南京 大 学 工程 管 理 学 院院 长、 教 中图分类号 作者简介 授、 博导
表3
排名 1 2 3 4 5 6
从全国范围来看, 上海、 北京、 深圳作为三大 CFCI 排名位列前 3 , 得分远远 全国性金融中心, 高于其他城市。 南京虽然在全国范围内位列第 6, 金融竞争力也相对较强, 但与这三个城市相比 金融绝对值也落后于这几个城市 。 还有较大差距, 作为全国金融中心, 上海强大的金融竞争力对周 从金融 边金融资源形成强大的虹吸涡流。 因此, 中心的金融实力角度, 南京金融中心首先应该定 位在区域金融中心, 同时在发展过程中要尽可能 以得到更好 承接来自上海金融中心的金融辐射, 的发展( 表 2 ) 。
一级指标
从区域范围来看, 南京地处金融资源密集的 长江三角洲区域, 除上海外, 在东部沿海城市 ( 包 括杭州、 南京、 苏州、 宁波、 无锡、 温州 ) 中, 南京金 融综合竞争力排名第 2 , 具有较强的金融竞争实 力, 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杭州、 苏州等城市较强的 金融竞争。综合得分为 36. 38 的杭州与南京同处 于一个级别, 都属于较强的中心职能强度, 是省会 城市, 对周边城市能产生较大影响; 苏州、 宁波实 力稍稍弱于南京, 但凭借靠近上海的区位优势, 这 , 两个城市的金融影响力也不容小觑 具有一定的 临近南京的安徽 中心职能强度。 值得注意的是, , 一带区域相比东部城市来说 经济实力要相对弱 很多, 综合实力较强的合肥得分也仅 为 21. 39 。 因此, 南京面向中部、 包括安徽省在内的泛长三角 区域构建区域金融中心将更具有竞争力, 更具现 实可行性( 表 3 ) 。
综合 竞争力 杭州 ( 36. 38 ) 南京 ( 31. 16 ) 苏州 ( 26. 74 ) 宁波 ( 26. 05 ) 无锡 ( 22. 94 ) 温州 ( 19. 87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