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价值

合集下载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中风后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它不仅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影响到患者的社交生活和康复治疗。

传统医学中,针刺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心理疾病的治疗中。

本文通过对某患者的针刺治疗观察及护理,探讨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效果并分享护理体会。

患者性别女,年龄60岁,因中风后抑郁住院治疗。

在治疗前,我们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发现她情绪低落、失眠、食欲不振、缺乏自信心,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质量。

根据患者的情况,我们为她制定了包括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和针刺疗法的综合治疗方案。

经过两周的综合治疗后,患者情绪略有好转,但仍然表现出抑郁症状。

我们决定加强针刺治疗的应用。

在针刺治疗中,我们选用了耳针和手足三阴三阳穴位进行刺激。

每次治疗前,我们首先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消毒工作,然后询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感受。

根据患者的问题和需求,我们选择相应的耳针或穴位进行刺激。

治疗过程中,我们根据患者的身体反应和疼痛程度进行调整,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经过连续4周的针刺治疗后,在配合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下,患者的症状有了显著改善,情绪稳定,并逐渐恢复自信心。

经随访3个月,患者的抑郁症状消失,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通过对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我们得出以下几点体会:1.个性化治疗:不同的患者具有不同的病情和症状,治疗过程中需要关注患者的个性化需求,根据患者的反应进行调整。

2.针刺治疗安全性高:在执行针刺治疗前,需要进行必要的消毒和评估,采用规范化操作,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3.针刺治疗可以和其他治疗方案结合使用:针刺治疗可以和其他治疗方案相结合,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效果。

总而言之,针刺治疗在中风后抑郁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选择和调整。

在治疗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变化和病情进展,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1. 引言1.1 疾病背景介绍中风,又称脑卒中,是指突然发生的脑血管意外,导致脑部血管发生缺血或出血,造成大脑局部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

中风是全球范围内致残和致死率较高的常见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压力和经济负担。

据统计,中风后抑郁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中风后的1年内,大约有1/3的患者出现抑郁症状。

抑郁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其康复的难度。

抑郁可能表现为情绪低落、失眠、食欲改变、疲劳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增加患者的自杀风险。

1.2 针刺治疗的原理针刺治疗的原理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传统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插入细针,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经络系统贯穿全身,气血在经络中流动,其中穴位是经络上的特定点位,通过针刺可以调整气血的运行,激活气血的循环,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针刺治疗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疏通经络,通络就是通过针刺激活经络,治病于本,达到祛邪通阳的效果;其次是调和气血,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针刺可以调节气血的运行,保持平衡;再者是祛瘀通经,通过针刺可以消除体内淤积的瘀血,促进循环;最后是调整阴阳,阴阳是中医理论的基本概念,针刺可以平衡阴阳,维持人体的平衡状态。

针刺治疗是一种以经络理论为基础,以调节气血阴阳为手段,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疗法。

在针刺治疗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精准施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 正文2.1 中风后抑郁症状中风后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患者在中风后往往会出现情绪低落、消极、绝望等抑郁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患者对康复的积极性和信心,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中风后抑郁的症状主要包括但不限于:情绪低落,常常感到悲伤、内疚或绝望;兴趣和喜好的减少,原本感兴趣的事物对患者来说已经不再具吸引力;注意力不集中,患者难以集中精力或长时间关注任何事情;自我否定,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产生怀疑和否定等等。

针刺治疗脑卒中抑郁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干预作用

针刺治疗脑卒中抑郁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干预作用

针刺治疗脑卒中抑郁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干预作用目的研究探讨针刺治疗脑卒中抑郁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干预作用。

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药物联合针刺治疗。

将两组患者HAMD评分、NIHSS评分进行对比。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

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

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下联合针刺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症状,并明显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针刺治疗在脑卒中伴抑郁患者中值得推广。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and intervention for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neurological rehabilitation. Methods 10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receiving drug treatment,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acupuncture therapy combined with medicatio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HAMD score,NIHSS score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treatment HAMD score,NIHSS sco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After two months of treatment,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MD score,NIHSS scores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After statistical analysis,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1). Conclusion In the conventional drug therapy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symptoms of depression,and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patients with neurologist impairment. Acupuncture treatment is worth promoting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Key words] Acupuncture;Stroke;Depression;Neurological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常导致相应的神经功能严重缺损。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针刺治疗是传统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

本文将观察并总结针刺治疗在中风后抑郁症患者身上的效果,并分享护理体会。

中风后抑郁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

传统中医认为,中风后抑郁是由气血运行障碍、心神失调等多种原因综合作用所致,因此选择针刺治疗进行治疗是合理的。

本次观察的对象是10名中风后抑郁症患者,他们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了一段时间的针刺治疗。

观察周期为3个月,每个月进行一次评估。

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情绪状态、睡眠质量、食欲状况等。

经过3个月的观察,发现针刺治疗对中风后抑郁症患者的症状有明显改善的作用。

共有8名患者在治疗后出现了明显的情绪好转,表现为心情愉快、兴趣增加、乐观向上等。

其中有2名患者的抑郁症状完全消失,恢复了正常生活状态。

针刺治疗还对患者的睡眠质量和食欲状况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经过治疗,6名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提高,呈现出较好的睡眠状态。

7名患者的食欲状况也有所改善,食欲增加,胃口变好。

在护理中,我们发现中风后抑郁症患者对针刺治疗的接受程度较高。

他们普遍认为针刺治疗能够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对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我们在护理中要加强对患者的宣传和解释,以增强他们的治疗信心。

护理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疼痛和刺激的控制。

针刺治疗虽然是传统中医的疗法,但对患者来说仍然是一种刺激和压力。

在治疗过程中要合理安排针刺位置和深度,注意患者的舒适感。

护士还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以减轻患者的紧张和恐惧情绪。

针刺治疗在中风后抑郁症患者中具有良好的疗效。

通过调理气血,舒缓心神,针刺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睡眠质量和食欲状况。

在护理中,我们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宣传和解释,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合理控制治疗过程中的疼痛和刺激。

相信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86例临床分析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86例临床分析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86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抑郁的临床特点和针刺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择8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来诊断和评估,再给予针刺治疗1个月。

结果:痊愈18例,占20.93%;显效32例,占37.21%;有效28例,占32.56%;无效8例,占9.30%;临床治愈率(痊愈+显效)为58.14%。

结论:脑卒中后抑郁采针刺治疗效果较好,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并能够提高患者脑卒中后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针刺治疗卒中后出现抑郁症状是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一般认为如果症状持续2周以上,即可诊断为卒中后抑郁(PSD),主要表现为情绪的异常低落,以及对情绪的控制能力差,直接影响到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与生活质量。

对PSD的发生率临床报道不完全相同,多在30%~60%,笔者从不同的角度探讨PSD发生的原因,并采用针刺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针灸门诊及住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共86例。

其中男50例,女36例;年龄41~75岁,平均(57.48±6.98)岁;病程2周~6个月;脑出血26例,脑梗塞60例。

1.2诊断标准脑卒中诊断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CT或MRI确诊。

抑郁症诊断符合中国精神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要求[2]。

所有病例均意识清楚,无明显认知障碍或失语症状,既往无脑器质性疾病及精神疾病,发病后亦无严重心、肺、肝、肾等疾病。

1.3评定方法(1)抑郁症按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轻度抑郁:HAMD≥20分,表现为多愁善感,注意力不集中,易疲劳;中度抑郁:HAMD≥27,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精神性运动迟滞,自我评价过低,语言减少;重度抑郁:HAMD≥35,表现为终日不语,妄想,反复出现绝望念头或自杀行为。

(2)神经功能缺损程度(MSSS)评定:参照《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缺损程度评分量表》。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失眠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失眠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失眠目的:探讨研究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失眠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脑卒中后抑郁失眠患者54例,将他们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7例。

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抗感染和神经内科对症治疗,其中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氟西汀等安定类药物治疗。

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抗郁量表(HAMD)评分和抗抑郁药副作用量表(ASE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抑郁失眠症的治疗疗效。

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HAMD 评分、ASES评分均下降,HAMD评分下降率相当(P>0.05),但治疗组ASES 评分下降更明显(P<0.05)。

治疗组对抑郁失眠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3%,对照组仅为81.5%,两组差异明显(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失眠疗效明显,且没有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标签:针刺治疗;脑卒中;抑郁;失眠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竞争力不断激烈,抑郁失眠已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

而脑卒中后抑郁失眠则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并发症。

它会使患者的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常伴有心情低迷、躯体不适、精神不振、思维迟缓、头晕、头痛、失眠等症状。

若不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往往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

目前治疗此病症常见的方法是心理治疗和口服氟西汀等安定药。

虽然服用抗抑郁和安眠类的药物可以缓解脑卒中后抑郁失眠,但此类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往往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

日前,国外有不少学者提出针刺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失眠有很高的疗效,且副作用极小。

为进一步研究此类方法,以使之在临床应用上得到推广,现对54例脑卒中后抑郁失眠症患者采取随机分组,分别进行针刺和药物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脑卒中后抑郁失眠患者54例,将他们的资料输入计算机SPS系统,使之形成随机表,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

调神疏肝针刺法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干预作用

调神疏肝针刺法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干预作用

调神疏肝针刺法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干预作用目的探讨调神疏肝针刺法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干预效果。

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予以盐酸氟西汀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调神疏肝针刺法治疗。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组HAMD评分、MES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调神疏肝针刺法能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改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Mind-regulating and liver-soothing acupuncture therapy on post-stroke depression.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depression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thirty cases each.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fluoxetine capsules .In addition,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acupuncture therapy which named Mind-regulating and liver-sooth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iciency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86.67%,comparing with 63.33% of the control groups.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otal efficiency rate between two groups(P<0.05).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ost-treatment differences in the HAMD,MESSS and Barthel Index scores between the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of patients(P<0.05). Conclusion Mind-regulating and liver-soothing acupuncture therapy can effectively extend the range of needling stimulation,relieve the symptoms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 patients and improve neural functions and living activities.[Key words] Acupuncture;Depression;Stroke sequelae;Mind-regulating and liver-soothing脑卒中后抑郁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约占脑卒中患者的40%~50%,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中风后抑郁症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的恢复带来很大的影响。

我院针刺科使用针刺治疗方法对中风后抑郁症进行了观察,并在护理中发现了一些问题,现在总结如下。

一、针刺治疗对中风后抑郁症有显著的疗效我们针刺科对12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进行了针刺治疗,治疗时间为3周,每周治疗3次。

治疗前后,使用医学评定量表(Beck抑郁量表)进行测试,统计数据表明,治疗后中风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程度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其抑郁量表总分由治疗前的22.5±5.1分下降到治疗后的10.8±1.8分,两组数据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二、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需要注意的护理措施1、精神护理。

对于中风后抑郁症患者,疾病给他们带来的不仅是肉体上的伤害,更是精神上的打击,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精神上的护理,多与患者交流、安慰,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生活信心。

2、营养护理。

针刺治疗耗费了患者很多的体力和精力,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患者的饮食,提供富含营养的食物,增加患者体内的能量储备,使其更好地进行康复。

3、睡眠护理。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也需要睡眠方面的护理,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患者有充足、深度的睡眠,使其更好地恢复身体机能。

1、提高接诊效率。

对于中风后抑郁症患者,各项生理指标都较为敏感,因此我们要提高接诊效率,尽快为患者进行针刺治疗。

2、确保针刺治疗的安全性。

针刺治疗在操作上需保证操作人员的经验和技能,确保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安全无虞。

3、坚持规范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需要坚持规范治疗,确保针刺操作的正确性,避免造成患者过度刺激引发不良反应。

总之,针刺治疗对中风后抑郁症患者有着显著的疗效,在治疗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患者的护理和操作的规范性,确保治疗效果的安全和有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价值。

方法:45例卒中后抑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3例与对照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针灸治疗,两组都治疗14天。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抑郁评分都明显低于治疗前,同时治疗后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

结论: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能有效缓解抑郁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标签:针刺;脑卒中;抑郁
当前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现代人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加,脑卒中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已成为伤残的重要病因[1]。

而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以兴趣减退为主要特征的心境障碍,严重可伴自杀倾向甚至自杀行为。

在治疗中,药物治疗的效果一直不太好,对于患者也有一定的不良反应。

近年来普遍认为针灸可提高大脑皮质兴奋性,具有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2]。

本文具体探讨了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卒中后抑郁患者45例,纳入标准:符合卒中后抑郁的诊断标准;近两周内未服用其它抗抑郁药物者;知情同意本研究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年龄在18~65岁。

排除标准:肝、肾等全身器质性病变;哺乳期、妊娠或有可能在试验期间怀孕的妇女;伴有严重的或不稳定的内科疾病者;对试验药物敏感者。

其中男25例,女20例;平均年龄(45.22±2.94)岁;平均病程(10.27±3.24)个月;平均体重指数为(22.14±3.19)kg/m2。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3例与对照组22例,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1)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选择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百优解,美国礼来公司生产),每次20mg,每天1次,早饭后顿服。

2)治疗组:给予针灸治疗,选择的穴位包括太阳穴、肩髑、外关、合谷、悬钟、昆仑,采用长25mm毫针,直刺或斜刺以快速进针手法进针,以得气为止,每天1次。

两组都治疗14天。

3)同时两组都给予抗凝、改善脑血循环、降纤、脑保护营养脑神经和理疗及康复训练。

1.3评价标准
1)疗效评定: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
善;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好转;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总例数×100%。

2)抑郁评分: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采用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分为0~40分评分,分数越高,抑郁症状越严重,量表具有很高的信效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0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对比
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7%,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我国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导致抑郁症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

其中脑卒中后抑郁共病是建立在脑卒中的病机基础之上,既具备中风的临床特点,又有抑郁表现的特殊性。

卒中后抑郁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偏身麻木、言语蹇涩等[3]。

其发生是由于脑卒中后痰瘀内生、气机逆乱,导致气机郁滞。

在传统西药治疗中,多选择盐酸氟西汀,其为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中的代表药物,具有口服吸收良好,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少等优点,但是长期使用容易使得患者产生药物依赖性,也有比较多的不良反应[4]。

针灸治疗可显著改善大脑智能,可使血浆游离型色氨酸增加,改变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行气活血、疏肝解郁之效。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2.7%和95.7%,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在针灸取穴中,太阳穴、肩髑、外关、合谷、悬钟等穴位的应用可直达病所,调节额叶的功能活动,具有醒脑开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同时针灸上述穴位另一方面能调神解郁,平衡脑内阴阳气血之逆乱,改善抑郁症状[5]。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抑郁评分都明显低于治疗前,同时治疗后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 <0.05)。

总之,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能有效缓解抑郁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魏玖月,奚燕萍.卒中后抑郁症的中医治疗[J].中医临床研究,2013,24(05):109111.
[2] 于斯文,王晓红,袁敏哲.针刺配合五音疗法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5,04(22):1517.
[3] Hayes D J,Lipsman N,Chen D Q,et al.Subcallosal Cingulate Connectivity in Anorexia Nervosa Patients Differs From Healthy Controls:A Multitensor Tractography Study[J].Brain Stimul,2015,08(04):758768.
[4] 张凝远.柴胡疏肝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05):566567.
[5] 郑伟城,张影红,江雪琴,等.持续太极运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03(13):3043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