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刚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经验总结

合集下载

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诊治

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诊治

综合医院不同疾病患者伴发抑郁障碍的比例
内科住院病人 16.84%(1)
外科住院病人
10.46% (1)

癌症住院病人
42%
脑卒中后
47%
心肌梗塞
45%
帕金森氏病
39%
糖尿病住院病人
40.43% (2)
终末期肾功能衰竭透析病人
74.47% (3)
血液病住院病人
35% (4)
1. 叶维菲、徐俊冕等 1995
Gili M, et al. Gen Hosp Psychiatry 2010;32:240-5.
综合医院慢性躯体疾病患者的抑郁焦虑 患病率最新调查
• 神经、肿瘤和肝病患者中情感障碍发生率位居前3位
心血管 呼吸系 疾病 统疾病
胃肠道 代谢疾病 肌病 神经系 肝病
疾病
统疾病
肿瘤
西班牙全国性横断面流调,共包括7940例综合医院就诊患者,采用PRIME-MD评估精神疾病
脑卒中后抑郁
post-stroke depression
是与脑卒中事件相关的、临床表现 抑郁心境的情感障碍性疾病,是脑血管病
常见并发症之一. 1924Bleuler年指出脑血管
病后,患者常伴行为和心理障碍,1 951年再次提出脑血管病后抑郁情 绪可持续数月或更久.1977年F
主要内容
post-stroke depression
Gili M, et al. Gen Hosp Psychiatry 2010;32:240-5.
脑卒中后抑郁患病率
• 总体发病率:20-79%(多数40-50%) • 病程不同阶段发生率不同 • 最危险时期:卒中后头2年 • 高峰期:特别是头3-6月;卒中后1-3月

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Chin J Cli 294~297
舍曲林治疗PSD的短期疗效
Zung评分 55
ADL评分
50 45
110
90
40
35
70
30
50
25
30
治疗前 4周 8周 12周
治疗前
4周
8周
12周
对照组:仅常规卒中治疗方案 治疗组:常规卒中治疗方案+左洛复
结论: 1、zung评分: 舍曲林治疗组治疗4和8周后,与治疗前或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值 均<0.05); 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1) 2、ADL评分: 舍曲林治疗组治疗4、8和12 周后,与治疗前比较p值分别为p<0.05, p<0.05, p<0.01; 与对照组比较p值分别为p<0.05, p<0.01, p>0.05;
卒中后抑郁的流行病学研究
➢ 早期行为改变的发生率为:
• 攻击性11%、被动性24%、无病感24%、哭泣27%、 环境退缩40%、缺乏适应44%、抑制解除56%、明显 的悲伤72%。
➢ 早期行为改变与脑损伤的部位有关:
– 哭泣病人有50%存在左侧大脑半球损伤,而有右侧损伤 者仅20%;
– 明显悲伤病人86%有左侧脑损伤,61%有右侧脑损伤。
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表现
➢ 常见表现: – 轻度抑郁:悲伤﹑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 – 重度抑郁: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焦虑﹑病理性 哭泣﹑自杀观念和行为等 – “迟缓”更常见(Lipsey et al 1986) – 抑郁情绪较轻,快感缺失和自杀观念少见 (Gainotti et al 1999) – 症状似与损伤的定位和额叶皮质下回路受损有 关 (Vataja et al 2001)

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综合治疗

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综合治疗

品。采取 HAMD对病人治疗前,治疗2周、4周、6周分别进行评分治
疗前后分别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效,并统计不良反应。
•患者使用黛力新治疗后2周、4周、6周与显著下降趋势,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 ,血、
尿常规、肝、肾功效方面均未发生显著异常情况
•黛力新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有很好治疗效果,因脑卒中病人多为年纪
•:将107例卒中后抑郁症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用氟哌噻吨-美利
曲辛,对照组53例用阿米替林,疗程均为6 wk。采取
HAMD,HAMA及CGI和TESS评定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
•治疗6wk末,HAMD,HAMA及CGI总分均显著下降(P<0.01)。氟哌噻
吨-美利曲辛和阿米替林总有效率分别为95 %和96 %(P>0.05)。该
显著。
当代康复 .6,5(6)
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综合治疗
第25页
心理治疗
对PSD心理治疗主要可采取心理支持疗法,以指导、 劝解、抚慰、勉励、支持、确保为主要内容,帮助病人消 除消极情绪,唤起患者主动主动性,正确发挥心理防御机 制,改进和消除情感障碍。 可按详细情况选择采取集体 心理治疗和个别心理治疗。同时结合认知疗法、行为疗法 、生物反馈疗法、家庭支持治疗等各种治疗伎俩。
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综合治疗
第17页
小剂量黛力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效障碍恢复影响
田伟 宁波开发区中心医院
•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2例)和黛力新组(25例, 1
片/d,疗程60d)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0d和治疗60d后用N IHSS量表、
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rathel ADL指数)对患者进行评定。
第9页

脑卒中后患者抑郁症临床治疗体会

脑卒中后患者抑郁症临床治疗体会

脑卒中后患者抑郁症临床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的原因并分析药物治疗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100例初发脑卒中患者,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评定其抑郁程度,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神经劝锈缺损程度,分析二者相关性,同时分析抑郁症发作程度与药物治疗抑郁症的效果。

结果经过对比治疗后,观察组病例在抑郁程度评定和治疗效果比较中结果都优于对照组。

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与抑郁症的轻重程度成正相关,通过药物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结论帕罗西汀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并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症帕罗西汀[1]【中图分类号】R74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8-0189-02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是脑血管疾病后的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可高达40-50%,发病多以轻、中度抑郁为主。

脑卒中后抑郁症主要的临床表现有:情绪低落、烦躁不安、喜怒无常、自制力差、消极治疗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耽误了患者肢体神经功能的恢复。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病因目前仍不明确,许多动物实验表明神经激肽(SP)和一种含有36种氨基酸残基的多肽(NPY)在抑郁症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帕罗西汀在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情绪控制和SP、NPY水平有明显效果。

本次研究将重点观察脑卒中后抑郁症在治疗中药物治疗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次研究将选取我院就诊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的原因并分析药物治疗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3月到2012年8月间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61例,占所有患者的61%,女患者39例,占所有患者的39%;年龄分布为51-73岁,平均52.75±6.32岁;病程2-7年,平均病程5.81±2.41年。

卒中后抑郁两种治疗方法效果评价

卒中后抑郁两种治疗方法效果评价

Qin M i F n Huqn Ni h n pn ,ta a n, a ii , u Z e g ig e l
De arm e fN e olgy, p t ntO ur o The Fis o pia , r tH s t l Sha xi e c lU n v r iy ( ayu n 0 001 n M dia i e s t T i a 30 )
组 , 纯 心 理 治 疗 组 给 予 单 纯 心 理 治 疗 , 合 治 疗 组 给 予 ・ 治 疗 和 百 忧 解 治疗 。入 院后 进 行 汉 密 尔顿 抑 郁 量 表 2 单 联 心理 1项 、 风病 患 者 中 生存 质 量 量表 ( OIS 1 0 ) 分 。 结 果 应 用 重 复 测 量方 法 比较 , 知 随 着 时 间 的 推 移 单 纯 心 理 治 疗 组 和 联 合 治 疗 组 患 者 抑 郁 Q . 版 评 I 可 程 度 均 明显 减 轻 , 活 质 量 均 明 显 提 高 。采 用 非 参 数 检 验 分 别 比 较 轻 度 抑 郁 患 者 和 中重 度 抑 郁 患 者 , 单 纯 心 理 治 疗或 联 合 治 疗 生 经 后, 轻度 抑郁 患 者 两 种 治 疗 方 法 治 疗 效 果 无 统 计 学意 义 , 中重 度 抑 郁 患 者 两 种 治 疗 方 法 治 疗 效 果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合 治 疗 优 于 单 而 联
s r ke w ih de e so we e ole t d nd i i d nt t o gr to t pr s i n r c lc e a d vde i o w oup s:Ps c t r p aon o a ps h h r p c m bi d ih y ho he a y l e gr up nd yc ot e a y o ne w t

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临床分析

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临床分析

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临床分析目的:了解脑卒中后抑郁状态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责任病灶部位的关系。

方法: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对1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测试检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其中合并脑卒中后抑郁状态35例,在不同的相关因素条件下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总发生率21.9%,其发生率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左半球病灶者较右半球病灶者易发生抑郁状态;基底节区损伤易发生抑郁状态。

结论: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能促进抑郁状态的发生,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发生与责任病灶部位有关。

脑卒中患者除发生偏瘫等躯体症状外,常伴有情感障碍,为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在临床上多见,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它指患者在脑卒中后所表现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等情感(心境)障碍。

PSD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其相关因素很多,本文对160例脑卒中患者的PSD发生率在不同的相关因素条件下进行统计学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为本院神经内科2009年9月-2011年1月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279例。

入选标准:脑卒中诊断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标准[1],并经头颅CT 或MRI证实。

排除标准:严重痴呆、失语、耳聋及意识障碍等影响抑郁情绪表达者。

符合上述标准患者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107例,急性脑出血患者53例,男84例,女76例,其中合并脑卒中后抑郁状态35例。

1.2 方法评定工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HAMD总分<8分为无抑郁;≥8分为轻度抑郁;≥17分为中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

患者同时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2]中抑郁诊断标准。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入院后均按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定[3],其中0~15分为轻度,16~30分为中度,31~45分为重度。

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抗抑郁康复治疗的体会

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抗抑郁康复治疗的体会
1 临 床 资 料
32 卒中后抑 郁发病与神经 功能缺损 程度 的关系 卒 中后 .
抑郁 障碍的患病率在 2  ̄6 %之 间, 目前 认为卒中后抑郁与 0 0
神经功 能缺损严重程度有关, 经研 究分析发现神经功能缺损严 重程度越轻 ,肢体功能水平越 高,日常生活活动 能力越强,抑 郁症状 的发 生率越低 ,相反,抑郁发生率越高 。也有学者认为 可 能与脑 卒中损 害的部位和躯 体致残 的严重程度有关。
多梦 , 自感活着没有失去意义,不愿主动接受治疗,其 中 2 3
例 同时伴有焦虑综合症,失眠 、多梦 、出汗 、担心、易激惹 、 心境低落 , 康复治疗依 从性差 。 根据抑郁焦虑综合症诊断标准 均符合 诊断 。 2 治疗方法 制剂 治疗 。
3 结 果
疗 ,选 用 三环 类抗 抑郁 药物 阿米 替林 是阻 断去 甲肾上 腺素
汀 ,主要控制突触前膜 5HT的再吸收提高神经细胞突触间隔 .
5H 的浓度 ,以达到缓解及控 制抑郁症 的 目的。同时 5H -T .T
【 张旭明,任卫. 1 】 辛伐他 汀的临床应用与展望 … . 中国医药
杂志,2 0 ,2 () ~8 0 0 5 1 :5 .
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抗抑郁康复治疗的体会
舒 丽瑾
( 新疆鸟鲁木 齐市友谊 医院 80 0 ) 301 [ 摘要] 目的 分析 脑卒 中后抑郁 障碍的发病情况 , 与脑部病 变部位 和神 经功 能缺损程度及年龄 、 性别等 因素的 关系。 方法 入
选的 3 例脑卒 中患者均依据全 国脑血管疾病诊 断标准及抑郁 症焦虑症诊断标准诊 断。 9 结果 3 9例脑卒中患者 中脑梗死患者 2 6例 。脑 出血患者 1 ,上述 患者在早期治疗过程 中均有抑郁 障碍 ,其 中 2 同时伴焦虑综合症 。脑卒 中不但与神 经功 3例 3例 能缺损程度有 关,而且 与病 变部位及发病 率有 关,重度神 经功 能缺损者发病 率同中度或轻度神 经功能缺损者发病率相 比显

重视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

重视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

重视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根据综合医院焦虑/抑郁(HAD)情绪测定量表得分将21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抑郁组(HAD得分≥8分,58例)和非抑郁组(HAD得分<8分,152例)。

进而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分析神经功能康复情况。

结果抑郁组治愈7例(12.1%),好转32例(55.2%),未愈19例(32.8%);非抑郁组治愈50例(32.9%),好转74例(48.7%),未愈28例(18.4%),抑郁组神经功能康复情况明显差于非抑郁组,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结论脑卒中后抑郁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应引起临床医生足够重视。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神经功能恢复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长期以来,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存在着明显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现象,致残率高达75%,且我国每年中风病人死亡约120万。

因此,充分认识脑中风的严重性,为当务之急。

然而几乎有20%~60%的脑卒中患者出现抑郁,其发病高峰为中风后3~6个月[1],脑卒中后的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并增加了脑血管病的病死率[2]。

参加神经内科工作12年,通过观察,清楚认识到脑卒中后抑郁的危害,并将工作统计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4年1月~2007年1月住院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以下标准:一、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二、在发病48h内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三、发病前无精神障碍,无失语、无认知障碍;且均依从检查。

1.2分组方法首先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3〕筛查,对SDS≥30分者再采用17项版本的Hamilton抑郁量表(HAMD)[3]评定抑郁程度,HAMD总分<8分为正常,8-17分为轻度抑郁,18-24分为中度抑郁,>24分重度抑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友刚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经验总结
王友刚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经验总结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常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困扰。

我是王友刚,也是一名脑卒中患者。

在治疗脑卒中的过程中,我遇到了抑郁的问题。

通过自我调整和医生的指导,我成功地克服了抑郁,我希望通过总结我的临床经验,给其他脑卒中患者带来一些帮助。

心理辅导的重要性
脑卒中后抑郁是常见的并发症,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在我感到抑郁的时候,我主动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心理辅导帮助我认识到我的情绪问题,并指导我如何应对和调整。

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我逐渐从抑郁中走出来。

因此,我非常推荐其他脑卒中患者在遇到抑郁问题时寻求心理辅导的帮助。

积极参与康复训练
脑卒中会给患者带来各种后遗症,影响到生活质量。

在治疗中,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积极参与康复训练,不仅可以改善病情,还可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

在康复训练中,我学习了很多日常生活技能和运动疗法,增强了我的身体功能。

通过不断的坚持和努力,我逐渐恢复了很多生活能力。

因此,我鼓励其他脑卒中患者在治疗中要积极参与康复训练,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

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
在治疗脑卒中的过程中,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非常重要。

我意识到生活质量会直接影响我的康复效果。

我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对待生活。

我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勇敢面对挑战。

我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疾病,重新拥抱美好的生活。

通过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我慢慢地战胜了抑郁,找回了生活的乐趣。

因此,我建议其他脑卒中患者要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疾病,积极面对生活。

家人的陪伴和支持
在治疗脑卒中的过程中,家人的陪伴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我的家人始终陪伴在我身边,给予我鼓励和支持。

他们给我带来力量和勇气,让我坚定地走向康复之路。

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让我感到温暖和安心,在困难时刻给予我支撑。

因此,我认为家人的陪伴和支持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我希望通过我的经验,提醒其他脑卒中患者要与家人多沟通、多交流,获得他们的陪伴和支持。

总结起来,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是一项艰难的任务。

通过心理辅导、积极参与康复训练、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家人的陪伴和支持,我成功地克服了抑郁问题,并逐渐恢复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

我希望我的经验总结能够给其他脑卒中患者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让他们更好地应对和克服困难,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无论遇到什么困境,只要我们坚持积极面对,相信自己,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困难,重新找到快乐和幸福的人生
通过我自己的经历,我深刻理解了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家人的陪伴和支持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重要性。

抑郁是治疗脑卒中后常见的问题,但只要我们勇敢面对挑战,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疾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通过心理辅导和家人的陪伴和支持,我们可以重新拥抱美好的生活。

我希望我的经验可以给其他脑卒中患者带来帮助和启示,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希
望。

无论遇到什么困境,只要我们保持积极的态度,相信自己,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困难,重新找到快乐和幸福的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