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G抗体阳性NMO的个案分析(二)
MOG抗体与视神经脊髓炎及相关疾病(三)

MOG抗体与视神经脊髓炎及相关疾病(三)翻译,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三科万莉王旭颖崔艺浓李蒙蒙高倩。
来自王佩教授的团队!MOG抗体阳性的视神经炎作为AQP4抗体阳性NMOSD重要的鉴别诊断,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
在此,我们综合分析了MOG抗体阳性群体(目前已被报道最大群体之一)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电生理特点、疗效和远期预后。
在此群体中,我们进行了迄今为止最长时间的观察(距发病时间为75±46.5个月,平均为52[1-507]个月)。
大多数情况下,此疾病都有反复发作的病程。
发作通常会很严重,以大幅度的视力损害或者纵行脊髓炎导致的瘫痪为特征。
许多患者同时有脑干和大脑受累的临床症状和或影像征象。
在大部分案例中,我们都观察到了可喜的长期疗效,但是疾病也会引起严重的持续性视力损害,包括:视神经炎患者中至少三分之一患者出现单侧失明;所有脊髓炎患者中有将近一半会出现持续性轻度到中度瘫痪或共济失调,一位患者甚至因为反复发生的脑干发作而死亡。
至少40%的案例中,在激素治疗后短期内会出现急骤复发,甚至PEX都不一定起效。
我们的患者中大约70%的人,即使应用了免疫抑制治疗,依然会有至少一次复发。
已知遗传因素在NMO中起到了一定作用,我们有理由认为,我们所调查的群体具有遗传同质性,所有的患者(仅一例除外)均为白人。
本次研究,我们使用新一代的细胞基础分析法,采用重组完整的人类MOG的方法,取代了酶联免疫吸附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更易得出假阴性和假阳性的结果,且不再推荐用于MOG抗体的临床诊断。
细胞基础分析法也用于检测AQP4抗体。
A QP4抗体阳性的NMOSD和MS有大量的表型重叠MOG抗体阳性的脊髓炎和视神经炎在临床和影像表现上与AQP4抗体阳性的NMOSD都有诸多相似之处,超过60%的曾患视神经炎和脊髓炎的患者符合2006 Wingerchuk’s标准,大约三分之一患者符合2015 Wingerchuk’s标准修订版。
误诊为脑肿瘤的血清MOG抗体阳性皮质脑炎1例并文献复习

误诊为脑肿瘤的血清MOG抗体阳性皮质脑炎1例并文献复习血清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 (MOG) 抗体阳性皮质脑炎是由自身抗体介导的一类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影像学以单侧脑皮质水肿多见, 随疾病进展可累及双侧脑皮质、基底节、胼胝体及脑干等部位。
国内外相关报道仅8例, 其共同点为均存在血清MOG抗体阳性,影像学特征为FLAIR序列上大脑皮质高信号影, 并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
大脑皮质高信号可能与脑组织水肿时自由水含量减少而结合水比例增加有关。
短期内 (<6个月) 出现的颅内肿块并伴强化的影像学表现, 多为恶性肿瘤的特征,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以胶质瘤常见, 少数特殊病例如假瘤型多发性硬化 (multiple sclerosis, MS) 也可出现类似影像学征象。
这类疾病早期诊断较困难, 报道我院收治的误诊患者1例。
患者女, 48岁, 以言语不利4个月, 右侧肢体乏力伴右上肢精细运动能力减弱1个月, 于2018-02-23收住我院神经外科病房。
2017-10-10患者因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痛、言语含糊入院。
MRI平扫+增强提示:左侧颞顶叶/左侧海马区/左侧基底节区大片水肿, 考虑恶性肿瘤可能性大。
建议进一步检查。
头颅3TMRS示:左侧基底节区, 颞枕叶占位性病变, T2WI呈混杂高信号, 头颅MRS显示左侧颞叶占位, 萘乙酸(NAA) 峰明显降低, 而胆碱(CHO) 峰明显升高[NAA/肌酸 (Cr)1.18;CHO/Cr 2.56], 考虑恶性肿瘤, 星形细胞瘤可能, 建议穿刺活检。
2017-10-16PET-CT报告:左侧颞、顶、枕叶多发代谢增高灶(SUVmax13.88, 延迟后SUVmax15.83) 伴周围大面积水肿带, 恶性变首先考虑, 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可能;给予地塞米松及甲泼尼龙治疗(剂量及疗程不详) 。
2017-10-21复查头颅3T MRI平扫+增强+DWI:左侧颞枕叶及部分基底节区占位性病变, T1WI呈低信号, T2WI混杂高信号, DWI呈稍高信号, 增强后病灶内见多发斑片及斑点状异常强化影, 周围可见水肿, 考虑恶性肿瘤, 胶质细胞瘤可能。
MOG抗体阳性NMO的个案分析(二)

MOG抗体阳性NMO的个案分析(二)翻译,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三科万莉王旭颖崔艺浓李蒙蒙高倩。
来自王佩教授的团队。
四、MOG 抗体阳性的单相视神经炎案例19-- 产后8个月感染后双侧视神经炎单次发作;无脑损害;部分功能恢复。
女性,30岁,8个月前产下1女,母乳喂养,于2011年2月自觉出现双眼视物模糊,转动眼球时疼痛,轻度前额痛。
在症状出现前几周,曾患普通感冒,伴有低热。
既往史无特殊。
眼科检查示右眼视力(0.04)下降比左眼(0.5)严重,右眼色觉减弱及视乳头炎程度重于左眼。
视野检查示双侧较大中心暗点,右眼为著。
我们将该患者收入院治疗,完善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头颅和眼部MRI 示双侧视神经高信号,伴双侧视神经炎,但无脑实质损害。
脊椎MRI及胸部摄片未见异常。
脑脊液分析示白细胞总数为12/uL(参考范围讨论:这个病人在产后第3个月出现了第一次复发。
在APQ-4 抗体阳性的视神经脊髓炎和多发性硬化患者,妊娠后9个月视为复发的危险期。
然而,目前尚无系统的比较MOG-抗体阳性患者妊娠前、中、后复发危险性的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该患者,两者之间的时间联系可能是巧合,因为好多病例在发病之前已有感染发热。
案例20双侧持续性视神经炎单次发作;迟发性脊髓麻痹;无脑损害;完全恢复。
一高加索男性患者,于70岁时首次发作视神经脊髓炎,表现为重度视力减退(0.5 OD, 0.4 OS),视乳头水肿,暗点,P100潜伏期延长(无或仅有轻度P100波幅降低)。
IVMP (1000mg 持续3天)及口服激素逐渐减量可诱导明显但不完全的恢复,伴有持续存在的对比敏度损害和视物模糊。
从症状发作双侧视力丧失(0.5 OD和OS)和暗点复发共4周,在给予大剂量静脉注射强的松龙(1000毫克3 d)并口服激素第二疗程后,额外静脉注射抗生素(氯洁霉素、头孢曲松钠),症状逐渐改善。
头颅MRI可见左侧视神经周围信号增强、筛窦鼻窦炎征象,但上述影像特点并不明显。
AQP4、MOG抗体阳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OCT评价

i
body
s
i
t
i
veg
r
oupa
t9o
c
l
o
ckand12o
c
l
o
ck (
P <0
.05). Conc
l
u
s
i
on
s Re
t
i
na
lmi
c
r
o
s
t
r
uc
t
u
r
edamagei
se
v
i
den
t
po
i
nNMOSDpa
t
i
en
t
s,andt
her
e
t
i
na
lne
r
vef
i
be
rl
aye
rt
h
i
ckne
.c
om
ynu
ABSTRACT: Ob
e
c
t
i
v
e Toi
nve
s
t
i
t
et
hec
l
i
n
i
c
a
l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ndr
e
t
i
na
l mi
c
r
o
s
t
r
uc
t
u
r
edamageo
f
ga
j
NMOSD pa
t
i
血清NMO-IgG阳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血清NMO-IgG阳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的临床分析邓兵梅;康健捷;杨红军;邓文婷;项薇;熊铁根;彭凯润【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视神经脊髓炎-免疫球蛋白G(NMO-IgG)阳性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特点.方法:纳入34例NMO-IgG阳性NMOSDs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影像学结果.结果:34例NMOSDs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6,首发年龄为(44.65±5.27)岁.首发症状为感觉异常(52.94%),肢体无力(44.12%),视力下降(29.41%),低热、嗜睡(8.82%),顽固性呃逆呕吐(8.82%),复视(2.94%),行走不稳(2.94%).临床综合征为脊髓炎(82.35%),视神经炎(50.00%),最后区综合征(14.70%),间脑综合征(8.82%),大脑综合征伴有NMOSD特征性大脑病变(17.65%),其他脑干综合征(14.70%).临床发作次数1~8次,平均(2.41±0.63)次,24例(70.59%)为复发-缓解病程,10例(29.41%)为单相病程.MRI表现:脑内病灶的发生率依次为脑干35.29%、大脑半球17.65%、间脑8.82%、视交叉8.82%.脊髓病灶以颈胸髓(50.00%)同时累及最为常见,其次为胸髓(17.65%)、颈髓(14.70%).长节段脊髓受累(≥3个节段)24例(70.59%),其中11例(32.35%)≥10个椎体节段.免疫指标:血清NMO-IgG阳性率100%,脑脊液NMO-IgG阳性率29.41%;抗核抗体阳性率38.2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增高率32.35%;甲状腺球蛋白增高率17.65%.结论:NMO-IgG阳性NMOSDs患者以中年女性多见,首发症状以感觉异常、肢体无力及视力下降为多,脊髓炎和神经炎是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多表现为复发-缓解病程;MRI病灶以颈胸髓同时受累最为常见,且多≥3个脊柱节段;常合并多种免疫指标异常.【期刊名称】《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年(卷),期】2018(013)009【总页数】5页(P448-452)【关键词】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神经脊髓炎-免疫球蛋白G;磁共振成像;诊断【作者】邓兵梅;康健捷;杨红军;邓文婷;项薇;熊铁根;彭凯润【作者单位】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神经内科广州510010;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神经内科广州510010;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神经内科广州510010;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神经内科广州510010;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神经内科广州510010;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神经内科广州510010;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神经内科广州51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R741.041;R742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自身免疫性炎性脱髓鞘疾病,临床多呈复发时相,具有严重致残性,常见脊髓和/或视神经永久性损害[1]。
以皮质脑炎为主要表现的MOG抗体相关病4例并文献复习

以皮质脑炎为主要表现的MOG抗体相关病4例并文献复习史亚茹1,褚旭2,高明康1,王金林1,王琳2摘要:目的 通过报道以皮质脑炎为主要表现的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相关病(简称MOG-AD)4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及相关辅助检查等,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期为临床上该病的正确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20年10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4例以皮质脑炎为主要表现的MOG-AD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细胞学、影像学、治疗和预后等特征。
抗MOG抗体检测方法为基于细胞转染的间接免疫荧光法(CBA)。
结果 本文中4例患者发病年龄为16~32岁,均以皮质脑炎为临床表现,其中3例患者以癫痫发作起病,1例患者于头痛发热15 d后出现首次癫痫发作。
头部MRI上表现为皮质区脑组织增厚并多发脑沟裂池内异常信号影,FLAIR序列上呈相对高信号。
血清抗MOG抗体检测均表示阳性。
患者经激素和(或)免疫球蛋白治疗均好转出院,其中2例患者随访期出现复发。
结论 MOG-AD可以皮质脑炎为主要表型,表现为头痛、发热、癫痫发作,初期易被诊断为“感染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头部MRI常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皮质肿胀;免疫治疗有效,部分患者可出现复发;对于抗感染治疗效果差的皮质脑炎患者,需警惕该病,行血清MOG-IgG检查示“阳性”可明确诊断。
关键词: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皮质脑炎;MOG抗体相关疾病;癫痫中图分类号:R744.5 文献标识码:AFour cases of MOG antibody-associated disease with cortical encephalitis as the main manifestation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SHI Yaru,CHU Xu,GAO Mingkang,et al.(College of Clinical Medicine, Jining Medical University, Jin⁃ing 272002, China)Abstract:Objective We report four cases of 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 (MOG) antibody-associated dis⁃ease (MOG-AD) with cortical encephalitis as the main manifestation. We analys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relevant ancil⁃lary tests, and review the literature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proper clinical management of this disease. Methods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cerebrospinal fluid cytology,imaging,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four patients with MOG-AD with cortical encephalitis as the main manifestation,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of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ning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October 2020 to February 2023,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anti-MOG antibodies were detected by a cell-based assay (CBA).Results The four patients in this paper were aged 16-32 years and all presented with cortical encephalitis. Three of them started with seizures and one presented with his first sei⁃zure 15 d after headache and fever. The cranial MRI showed thickening of brain tissue in the cortical area and multiple ab⁃normal signal shadows in the sulcal pools, with relatively high signal on FLAIR images. Serum anti-MOG antibody tests were positive.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hormones and/or immunoglobulin and discharged, with two patients experi⁃encing relapses.Conclusion MOG-AD can have a predominantly cortical encephalitis phenotype, presenting with head⁃ache, fever and seizures. The initial diagnosis is easily made as “infective meningoencephalitis or meningitis”, and cra⁃nial MRI often shows unilateral or bilateral cortical swelling; immunotherapy is effective, but some patients may experi⁃ence recurrence;for patients with cortical encephalitis who are poorly treated with anti-infective therapy,the disease needs to be alerted, and a “positive” serum MOG-IgG test can clarify the diagnosis.Key words: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Cortical encephalitis;MOG antibody-related disorders;epilepsyMOG是定位于髓鞘少突胶质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受体,仅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中表达[1]。
MOG抗体阳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MOG抗体阳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姚海燕;龙友明;黄清梅;邱伟;徐辉明;刘天妮;杨华才;陈百铿;刘思;高聪【摘要】Objective Our study aimed to delineate the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with anti-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 antibody (MOG-Ab)positive 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 (NMOSD). Methods Fifty-seven patients with NMOSD and 29 patients with multiple sclerosis (MS) were collected. Data on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features of MOG-Ab positive patients with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MOG-Abs were present in 9/57 (15.8%) NMOSD patients and 2/29 (6.9%) MS patients. Both MOG and aquaporin-4 (AQP4) antibodies were positive in one case of NMOS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re were more females than males having MOG-Ab positive NMOSD (females: males=7:1) and the average onset age was 41.4 ± 11.5 year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ender and age between MOG-Ab negative and AQP4-Ab positive groups(P>0.05). The durations of disease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in either MOG-Ab positive NMOSD patients or MOG-Ab negative NMOSD patients than in AQP4-Ab positive group (P<0.05). Recurrence was the main disease pattern of all three groups and the frequency of recur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t among three groups (P>0.05). The incidence of optic neuritis was 62.5% in NMOSD patients with MOG-Ab positive and 43.5% in AQP4-Ab positive NMOSD patients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morphology and location of brainlesion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P>0.05). MOG-Ab positive NMOSD patients had long segment spinal cord lesions. The median length of the spinal cord lesions in the MOG-Ab positive group was similar to the other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s MOG-Ab positive NMOSD patients have higher proportion of females with shorter recurrence course, more likely complicated with optic neuritis. And the radiological features of brain and spinal cord were not specific to patients with AQP4-Ab positive.%目的探讨血清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 MOG)抗体阳性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 NMOSD) 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NMOSD患者57例、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患者29例,回顾性分析MOG抗体阳性的NMOSD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结果 9/57(15.8%)NMOSD患者血清MOG抗体阳性,其中1例患者血清MOG与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 AQP4)抗体双阳性,2/29(6.9%)MS患者血清MOG抗体阳性,两组患者MOG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MOG抗体阳性NMOSD患者男女比例为1:7,平均起病年龄为(41.4±11.5)岁,与MOG抗体阴性组以及AQP4抗体阳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MOG抗体阳性NMOSD组、MOG抗体阴性NMOSD组的病程均比AQP4抗体阳性NMOSD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MOG抗体阳性NMOSD组与MOG抗体阴性NMOS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均以复发为主,平均复发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MOG抗体阳性NMOSD患者出现视神经炎比例为62.5%,AQP4抗体阳性组比例为43.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颅内病灶的形态以及部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MOG抗体阳性NMOSD患者多为单发长节段脊髓病灶,脊髓病灶数量比MOG抗体阴性组和AQP4抗体阳性组更少,但三组单个脊髓病灶所对应的中位椎体数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OG抗体阳性的NMOSD患者女性比例更高,以复发为主,病程较短,易合并视神经炎,影像学表现与AQP4抗体阳性的NMOSD相比无明显特异性.【期刊名称】《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年(卷),期】2018(044)011【总页数】5页(P646-650)【关键词】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临床特点;磁共振成像【作者】姚海燕;龙友明;黄清梅;邱伟;徐辉明;刘天妮;杨华才;陈百铿;刘思;高聪【作者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广州51026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广州51026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广州51026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广州51026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广州51026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广州51026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广州51026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广州51026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广州51026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4.5+2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脱髓鞘疾病包括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NMOSD)、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cute demyelinating encephal myelitis,ADEM)、视神经炎(optic neuritis,ON)和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long extensive transverse myelitis,LETM)等[1]。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临床诊治进展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临床诊治进展张艳艳;钱伟东【摘要】1894年Devic 等首次总结报道了17例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及双侧视神经炎综合征患者,并将其命名为视神经脊髓炎(neuronyelitis optica,NMO),由此揭开了临床工作者及科研人员对NMO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治疗等一系列的不懈探索和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使我们对该病有着更全面的认识,从当初的NMO扩展到2007年提出NMO谱系疾病(NMO spectrum disorders,NMOSD),再到2015年对NMOSD临床诊断标准的提出.该文就近年来有关NMOSD临床诊治相关文献作一综述,旨在加深临床上对该病的认识,为更好的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8(037)022【总页数】4页(P195-198)【关键词】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临床诊治;综述【作者】张艳艳;钱伟东【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神经内科,安徽蚌埠 233000;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安徽蚌埠 2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3.2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是一组累及视神经和长节段脊髓的,以炎性脱髓鞘损害伴轴索变性坏死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自在临床上具有高复发率和高致残性的特点。
自1894年Devic报道以来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各学者在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上不断予以补充完善,现就近年来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从NMO到NMODS的认识历程自Devic等提出NMO概念[1],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将NMO认为是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一种亚型[2]。
随着免疫学的发展直到Lennon等在2004年证实NMO患者血清中存在一种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G,并命名为NMO-IgG,因其可选择性结合到水通道蛋白 4(aquaporin 4,AQP4),所以又被称为 AQP4 抗体,NMO-IgG与NMOSD的免疫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OG抗体阳性NMO的个案分析(二)翻译,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三科万莉王旭颖崔艺浓李蒙蒙高倩。
来自王佩教授的团队。
四、MOG 抗体阳性的单相视神经炎案例19-- 产后8个月感染后双侧视神经炎单次发作;无脑损害;部分功能恢复。
女性,30岁,8个月前产下1女,母乳喂养,于2011年2月自觉出现双眼视物模糊,转动眼球时疼痛,轻度前额痛。
在症状出现前几周,曾患普通感冒,伴有低热。
既往史无特殊。
眼科检查示右眼视力(0.04)下降比左眼(0.5)严重,右眼色觉减弱及视乳头炎程度重于左眼。
视野检查示双侧较大中心暗点,右眼为著。
我们将该患者收入院治疗,完善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头颅和眼部MRI 示双侧视神经高信号,伴双侧视神经炎,但无脑实质损害。
脊椎MRI及胸部摄片未见异常。
脑脊液分析示白细胞总数为12/uL(参考范围讨论:这个病人在产后第3个月出现了第一次复发。
在APQ-4 抗体阳性的视神经脊髓炎和多发性硬化患者,妊娠后9个月视为复发的危险期。
然而,目前尚无系统的比较MOG-抗体阳性患者妊娠前、中、后复发危险性的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该患者,两者之间的时间联系可能是巧合,因为好多病例在发病之前已有感染发热。
案例20双侧持续性视神经炎单次发作;迟发性脊髓麻痹;无脑损害;完全恢复。
一高加索男性患者,于70岁时首次发作视神经脊髓炎,表现为重度视力减退(0.5 OD, 0.4 OS),视乳头水肿,暗点,P100潜伏期延长(无或仅有轻度P100波幅降低)。
IVMP (1000mg 持续3天)及口服激素逐渐减量可诱导明显但不完全的恢复,伴有持续存在的对比敏度损害和视物模糊。
从症状发作双侧视力丧失(0.5 OD和OS)和暗点复发共4周,在给予大剂量静脉注射强的松龙(1000毫克3 d)并口服激素第二疗程后,额外静脉注射抗生素(氯洁霉素、头孢曲松钠),症状逐渐改善。
头颅MRI可见左侧视神经周围信号增强、筛窦鼻窦炎征象,但上述影像特点并不明显。
而脊柱MRI未发现明确病变,但双侧胫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SEP)的延长(右侧69毫秒;左侧较明显),提示可能存在亚临床性脊髓炎。
双侧正中神经除潜伏期略不同,双侧体感诱发电位均无差异。
磁疗时腿部无异常发现。
CSF检查示细胞形态正常,轻微的血脑脊液屏障功能障碍,无寡克隆区带。
AQP-4抗体检测呈阴性。
该患者在此次发病20年前被诊断为乙型肝炎;然而,Hbs,HBc IgG、HCV抗体和HBe、AN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均为阴性。
胸部X线片未发现结节病。
血清ACE正常。
反复长期随访(最近的一次为2010年10月)至完全缓解—视力恢复正常、无病理性暗点。
讨论:这样的案例,也可见于儿科,说明MOG抗体相关疾病在发病年龄上的广泛变异性。
另外两例(案例13 为66岁,案例9为64岁)出现迟发性(大于60岁)发病。
而MOG抗体最初在小儿ADEM描述,这些案例表明,老年患者第一次发作视神经炎或脊髓炎也应考虑MOG IGG相关疾病。
此外,这种情况少数为单相发作,即首次发病后6年以上未再复发。
相比之下,本队列所有MOG 抗体阳性患者中,不论临床表现如何,约80%会出现疾病复发。
案例21 单侧视神经脊髓炎单次发作;无脑部损害;完全恢复。
男性,53岁,表现为单侧球后视神经炎(VA 0 / 10,周围暗点,眶内肿胀,钆增强呈对比度增强,视神经视觉诱发电位的延长和波幅降低;右眼正常)。
淋巴细胞为2/ulL,无寡克隆区带,血清或脑脊液中IgG/白蛋白比值正常。
MRI 未见额外的视神经病变。
MOG 抗体滴度在治疗前为1:1280。
IVMP(1mg/d,持续6天)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几个月之后完全缓解(VA 10/10)。
在发病后7个月、18个月分别行电生理检查,仅示残留左侧P100潜伏期延长(接近正常上限)。
发病25个月后复查头颅MRI未见异常。
发病75个月后最后一次随访,未出现新发症状。
该患者儿童期曾患小儿麻痹症,12岁时曾感染布鲁氏菌。
血清AQP-4抗体阴性,但目前患者M0G抗体滴度为1:1280。
讨论:此次发作结果预后良好——IVMP治疗后完全缓解——为单相病程——首次发作后75个月后随诊过程中无新发症状——再次证明了MOG抗体阳性的视神经炎预后的广泛变异性。
案例22 单侧单次发作视神经炎;无脑损害;持续性视力减退男性,29岁,突发右眼视力下降、视野缺损。
初测患眼VA 为20/200,诊断为单侧视神经炎。
头颅MRI和颅内压正常。
脑脊液检查示白细胞计数、IgG指数、蛋白水平正常,无寡克隆区带。
AQP-4抗体阴性。
随诊右眼视力明显下降持续存在。
目前为止,视神经炎未再复发。
值得注意的是,该患者过去曾出现精神症状(归类为注意力不足过动症,英文简称为ADHD),既往曾于7岁时无明显诱因出现中枢性尿崩症。
讨论:该患者既往出现中枢性尿崩症及精神症状,是否由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尚未可知。
然而,应注意到本系列的另外两个病人出现了精神症状(精神运动迟缓、定向障碍和意识障碍)(第3部分详细描述[31]),偶可发生在AQP-4抗体阳性患者[16-118]。
中枢性尿崩症,其特点是脑内缺乏抗利尿激素(ADH),之前曾在1例患有视神经脊髓炎但是未知AQP4 IgG和MOG IGG[119]情况患者中报道过。
几年前曾报道过几例AQP-4抗体阳性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由于下丘脑病变而导致Schwartz Bartter综合征(又称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120-122]。
案例23 产后视神经炎发作;10岁时可能已经发病;高对比VA减弱而不是增强。
该高加索患者自述在其10岁时,即1995年,曾患“疏螺旋体脑膜炎”,当时表现为头痛、复视、眼球运动疼痛,并在1年半后复发。
18岁以后,在2015年7月,患者三十多岁,首次分娩产下第一个孩子后,发生亚急性球后疼痛、左侧前额疼痛、左眼无法聚焦。
症状出现后2周进行神经学检查高对比度VA(双侧1.25)正常,但精细视力检查显示双侧低对比度VA减弱(右眼:0.8;左眼:0.6)。
头颅MRI示左侧视神经病变和双侧额叶非特异性白质病变,表现为T2高信号,不满足多发性硬化诊断标准。
MRI示颈胸段脊髓未见异常。
症状发作后3周行腰穿,脑脊液检查示细胞数(9/uL)轻度升高,其它指标未见异常,尤其是寡克隆区带是阴性的。
只有直接比较双眼(右眼104ms;左眼112ms)时,才发现左眼VEP(视觉诱发电位)和P100潜伏期延长。
相比之下,谱域OCT显示双侧严重变薄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在双眼颞侧最突出(右侧平均RNFL:75μm,左侧平均RNFL:68μm)。
运动诱发电位、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和听觉诱发电位均无异常。
大量实验室检查,包括ANA,ANCA,pANCA,AQP-4抗体阴性。
抗MOG IgG 抗体阳性,滴度为1:320。
细胞化学生物测定证实血清MOG IGG阳性。
患者保持母乳喂养,给予IVMP 5天(1000mg/d),2015年10月最近一次随访时,左侧球后疼痛减轻。
但是患者仍拒绝接受任何长期免疫抑制剂治疗。
讨论:这个案例有几个有趣的点。
第一,该患者出现单侧眼球后疼痛和头痛,但Snellen检查表示视力正常,视觉诱发电位检测接近正常。
只有额外的测试(MRI,OCT和低对比度VA测试)显示双侧视神经明显损伤。
同样的,在这一个系列里,病例25、27及第三部分里的病例2高对比VA 未见明显损伤但可见病理性视觉诱发电位[31]。
这些病例表明常规Snellen量表结果示VA正常的MOG IGG阳性患者应将亚临床视神经炎纳入考虑。
第二,患者此次视神经炎(球后疼痛)发作,与此前20年或者说18.5年前出现的头痛、脑干脑炎(复视),但当时患者MOG IGG是否阳性无从得知。
在这个队列中,另一位患者[31](此系列中第三部分病例6)于13岁时以单侧视神经炎发作起病,几十年后才首次发作了脊髓炎。
AQP-4抗体阳性的患者首次发作和再发之间的时间间隔较长(可达17年之久)[34]。
第三,只有OCT,而不是MRI或VEP,证实了右眼视神经的损伤。
第四,如第7和第18例,第三部分例12[31]均为产后出现症状,而产后这一时期也是多发性硬化[ 108 ]和AQP-4抗体阳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115 ]复发的危险因素。
病例24 对治疗反应欠佳,反复发作15次视神经炎;双侧功能性视力下降2013年,一高加索女性患者,49岁,首次出现左侧视神经炎发作的典型征象,表现为视力下降,红色色弱,眼痛。
眼底检查示左眼视乳头充血水肿。
左侧视觉诱发电位波幅降低。
进一步的诊断性检查包括抗AQP-4抗体和神经自身免疫抗体筛查为阴性。
脑脊液检查正常,尤其是没有淋巴细胞的增多,无寡克隆区带,无血脑屏障功能破坏。
头颅MRI示左侧视神经呈强烈的长段钆增强,只有极少数表现为非多发性硬化特异性长T2高信号的脑白质病变无亚临床进展或随访钆扫描无增强。
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均未提示脑干损伤。
尽管患者诉双下肢及左上肢波动性无力,但无其它临床表现、影像、电生理证据来支持脊髓炎。
由于反复发作的视神经脊髓炎主要累及左眼,激素治疗的局部反应,不除外慢性复发性炎症性视神经病变(CRION)。
该患者26个月内视神经炎反复发作共15次,双眼均受累,但从未同时累及双眼。
除两次发作(包括首次)完全缓解外,该患者对静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IVMP)治疗仅达部分缓解。
有一次复发以血浆置换治疗,最终无效。
连续硫唑嘌呤(AZA)(200毫克/天,连用9个月,联用口服激素)、甲氨蝶呤、霉酚酸酯免疫抑制治疗和持续泼尼松治疗未能阻止视神经炎的复发。
在最后一次随访时,即发病后26个月,她双眼的残余VA值均小于0.2。
尽管每次急性发作时均常规应用IVMP及各种IS治疗,该患者视力仍下降明显,反复多次发作,说明MOG IGG阳性的视神经可能就是会经历一个严重的、反复地、治疗-复发的病程。
所有疑诊CRION的患者均应检测MOG IGG。
五、复发性MOG IGG阳性的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LETM)病例25复发性LETM;视觉诱发电位(VEP)轻度延长;无脑病变;几乎完全恢复。
2011年11月,一22岁高加索女性出现双下肢不适及感觉异常。
神经系统检查示双侧足部跖屈、背伸轻度无力及鞍区麻木感。
全脊髓MRI (包括颈、胸、腰、骶段)未见异常。
脑脊液检查显示白细胞增多(58/uL)和蛋白质水平轻微升高(48.9mg/dL)。
治疗方案初始给予阿昔洛韦和头孢曲松治疗,病毒和微生物检测阴性后,改为IVMP 4×1 g,随后,口服激素并逐渐减少剂量。
应用普瑞巴林效果好,临床症状逐渐消退,仅残留轻微足底感觉迟钝。
2012年3月,四肢不适感和感觉减退复发,这一次累及上肢(双手指尖),下肢(大腿),躯干(T4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