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办公楼核心筒设计研究

合集下载

对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设计的分析与研究

对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设计的分析与研究

对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设计的分析与研究高层办公建筑是城市的地标建筑之一,其核心筒设计可以说是整个建筑结构的灵魂所在。

核心筒是指建筑物内部的主要承重部分,通常包括楼梯、电梯和设备间等,承担着建筑的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具有极其重要的功能。

对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设计的分析与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核心筒设计的功能1. 承重功能核心筒作为高层建筑的主要承重结构之一,起到了支撑整个建筑的重要作用。

在地震、风荷载等外部作用下,核心筒能够有效地分担建筑的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保证了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功能分区核心筒内部通常包含了楼梯、电梯、管道等功能区域,为建筑的正常运行提供了便利。

良好的功能分区设计能够提高建筑内部空间的利用率,提升了建筑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3. 建筑外观在一些设计精良的高层办公建筑中,核心筒的设计往往也会影响到建筑的外观和风格。

通过巧妙地设计核心筒的形状和结构,可以使整个建筑呈现出独特的外观,成为城市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二、核心筒设计的研究现状1. 结构形式目前,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的结构形式主要有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混合结构等。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国内的应用最为广泛,其具有成本低、施工方便等优点,但也存在着自重大、密肋开口的问题;而钢结构由于其轻、强、抗震等特点,也逐渐受到了设计师的青睐。

2. 抗震设防随着国家对建筑安全的重视,高层建筑核心筒的抗震设计也逐渐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目前,一些先进的抗震结构设计和加固措施已经被引入到核心筒设计中,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3. 绿色环保在当今社会,建筑的绿色环保问题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核心筒设计中,如何将环保理念融入到结构设计中,成为了研究的新课题。

通过利用可再生材料、减少能耗等手段,使核心筒设计更加环保。

三、核心筒设计的优化与创新1. 结构优化通过结构分析和仿真计算等手段,可以对核心筒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通过合理的构造布置和剪力墙设置,来降低结构的自重和提高抗震性。

高层办公楼核心筒设计的研究.ppt

高层办公楼核心筒设计的研究.ppt
利于交通组织、设备布置以及结构布置。 特点:电梯组群之间分区明确,但又联系方便,既分又合。疏散单元
虽然集中在下方,但疏散口比较分散,不影响疏散距离的制约。
• 水平交通
1.核心筒内各空间走道
1.2 电梯组的排列方式
• “十”字形 电梯组呈“十”字布置,核心筒内部形成“十”字的走道。平面中心
对称,利于交通组织、设备布置以及结构布置。 特点:电梯组呈“十”字布置,各组群之间分区明确,但又联系方便,既
• 垂直交通
2.电梯的竖向分区系统
2.3单区电梯系统
适用于层数不多,建筑面积不大的高层建筑,不分区但可分为逐层 停或者单双层停两种方式。 对于超高层建筑来说,采用这种系统无疑是效率低下且投资巨大的, 因此几乎没有超高层采用单区电梯系统的例子。
• 垂直交通
2.电梯的竖向分区系统
2.4多区电梯系统
分区原则: 1. 每约10层或十几层分作一区.; 2. 低层区层数宜多些,高层区层数宜少些,建筑竖向空间布局时注 意,把人多的空间布置在低层区,人多的空间布置在中高层区; 3. 电梯的速度可随着分区所在部位的增高而加快,即高层区电梯比 中低层区的快。 根据分区数量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不同分区方式:

水平交通 2.核心筒与外部空间的位置关系
2.分散筒式 根据核心筒的个数,又分为单侧筒
东塔竖向分区示意图
• 垂直交通
2.电梯的竖向分区系统
2.1电梯类别
每个分区的穿梭电梯(从基层直通中区、高区的电梯转换层) 各分区的电梯 各功能区独立的服务梯(部分兼消防电梯) 观光厅或顶层餐厅的专用电梯 VIP电梯(根据需要设置)
• 垂直交通
2.电梯的竖向分区系统
2.2电梯分区的优点

办公建筑--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研究

办公建筑--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研究

办公建筑--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研究办公建筑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研究在现代城市的天际线中,高层办公建筑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展现着城市的繁荣与活力。

而在这些高楼大厦的内部,核心筒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如同建筑的心脏,为整个办公空间提供着关键的功能支持。

高层办公建筑的核心筒通常包含了电梯、楼梯、卫生间、设备用房等垂直交通和服务设施。

其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建筑的使用效率、安全性以及空间品质。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一下电梯系统在核心筒中的重要性。

电梯是人们在高层建筑中垂直移动的主要工具,其数量和布局需要根据建筑的高度、使用人数以及功能需求进行精确计算。

如果电梯数量不足,会导致高峰期人员等待时间过长,影响工作效率;而电梯数量过多,则会占用过多的核心筒面积,降低可使用的办公空间。

此外,电梯的速度和分区设置也十分关键。

对于超高层建筑,通常会采用高速电梯,并进行分区运行,以减少人们的出行时间。

楼梯作为紧急疏散通道,在核心筒设计中同样不容忽视。

根据建筑法规的要求,楼梯的数量、宽度和疏散距离都有严格的规定。

楼梯需要布置在合理的位置,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迅速、安全地疏散。

同时,楼梯间的防火设计也必须达到相应的标准,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阻止火势蔓延。

卫生间的布局也是核心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卫生间的数量要满足使用人数的需求,同时要考虑到男女比例的差异。

其位置应尽量靠近办公区域,方便人们使用,同时又要避免对主要交通流线造成干扰。

此外,卫生间的通风和排水设计也至关重要,良好的通风可以保持空气清新,而合理的排水系统可以避免异味和堵塞等问题。

除了上述功能区域,核心筒还容纳了各种设备用房,如空调机房、配电室、消防泵房等。

这些设备用房的布局需要综合考虑设备的运行要求、维护便利性以及对周边空间的影响。

例如,空调机房需要靠近空调风道的布置,以减少管道的长度和阻力;配电室要靠近用电负荷中心,以降低线路损耗。

在核心筒的平面布局方面,常见的形式有中央核心筒、偏心核心筒和分散核心筒等。

对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设计的分析与研究

对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设计的分析与研究

对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设计的分析与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层办公建筑作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建筑类型,其核心筒设计在整个建筑结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核心筒是高层建筑中的垂直支撑系统,承担着支撑楼层荷载、抗侧向力及垂直荷载传递等重要功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们对城市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高层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其核心筒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的核心筒设计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

现代核心筒设计越来越注重结构的合理性、节约材料和提高建筑性能。

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的美学和功能需求,使其在城市中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对于高层建筑核心筒设计的研究和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深入研究核心筒设计的技术特点、挑战和影响因素,不仅可以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和安全性,还可以为未来的核心筒设计提供更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到此结束。

1.2 研究目的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设计是建筑领域中一个重要且复杂的课题,对于建筑的安全性、可持续性和效率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探讨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一步挖掘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和创新方案。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设计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指导和支持,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2. 正文2.1 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设计的重要性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设计在整个建筑结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核心筒是高层建筑的支撑系统,承担了整个建筑的重量和荷载,能够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核心筒还是建筑中的垂直交通和管道系统的支撑结构,为建筑内部提供了通风、照明、消防等重要功能。

核心筒设计的合理与否,还直接影响到建筑的使用效率和灵活性,影响到租客和员工的舒适度和工作效率。

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设计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一方面,要保证核心筒设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建筑在各种自然和人为灾害中能够安全运行;要充分考虑建筑功能和使用需求,设计出满足租客和员工需求的核心筒结构。

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工程设计研究论文(五篇模版)

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工程设计研究论文(五篇模版)

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工程设计研究论文(五篇模版)第一篇: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工程设计研究论文摘要:框架核心筒结构以其优异的内部空间灵活度、超高的整体稳定性、出色的抗震和力学性能成为高层建筑最优先选择的结构形式。

文章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设计过程,计算控制参数等进行说明。

为工程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为类似结构提供借鉴。

关键词:多遇地震的弹性动力时程分析;中震不屈服验算;中震弹性计算1工程概况地上结构40层,房屋高度为144.8米;结构型式为混凝土结构框架—核心筒体结构。

外框架柱-2层~22层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梁采用钢筋混凝土梁。

楼层和屋面层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

抗震等级:核心筒剪力墙一级,混凝土框架一级;中震时出现小偏心受拉的混凝土特一级构造。

外框架平面轴线尺寸为37.1m×34.6m,长宽比值为1.07。

混凝土核心筒外墙中心线尺寸为14.275m×13.8m。

房屋高度为144.8m,结构高宽比值为4.2,核心筒高宽比值为10.5。

一层层高为5.4m,二层层高为5.0m,公寓层层高均为3.25m,办公层层高度为3.9m。

2计算及分析该项目分别采用SATWE、ETABS程序进行三围空间整体的内力位移计算,并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工程软件研究所研发的SATWE程序的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采用PUSHOVER程序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进行罕遇地震下的结构弹塑性计算。

对楼面开大洞的楼层采用弹性楼板计算。

2.1采用SATWE进行小震与风作用的弹性计算计算结果如下:地震总质量恒载的总质量84181.297t;50%活载的总质量5472.247t;地震总质量89653.547t。

有效质量系数X方向98.45%;Y方向97.25%结构周期第一平动周期3.9743s,第一扭转周期2.7928s,第一扭转周期与第一平动周期比0.703。

风荷载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X方向风1/1238,Y方向风1/1214。

高层办公建筑与核心筒位置研究

高层办公建筑与核心筒位置研究

Gas Company TowerSOM,55F
底层
标准层
24
底层
标准层20四.偏源自心筒-不规则平面21项目名称
SBS Broadcast Center KPF,13F
ADIA Headquarters KPF,42F
底层
Hong Kong Electric Company Head Office Redevelopment KPF,13F
标准层
22
项目名称
标准层
14
项目名称
388 Market Street.jpgSOM,26F
底层
Millennium Tower,Tokyo Foster,170F
ARAG Headquarters Foster,30F
标准层
15
项目名称
Commerzbank HeadquartersFoster,53F
底层
标准层
Sony Center-Deutsche Bahn Tower Murphy/Jahn,26F
标准层
13
项目名称
Neues Kranzler EckMurphy/Jahn,16F Sony Center-Sony European HeadquartersMurphy/Jahn,11F
底层
Sony Center-Esplanade Apartments Murphy/Jahn,12F
高层办公建筑与核心筒位置研究
1
一.中核心筒-矩形平面
2
项目名称
Bank Headquarters KPF,13F
Shanghai Financial CenterKPF,95F
底层
标准层

对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设计的分析与研究

对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设计的分析与研究

对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设计的分析与研究高层办公建筑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仅是商业中心,也是城市的地标,因此其设计和建筑质量对城市形象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高层办公建筑中,核心筒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其设计与结构将直接影响建筑的稳定性、安全性和使用效率。

对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设计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有助于提高建筑的设计质量,并为相关领域的从业者提供宝贵的经验与参考。

一、核心筒的作用核心筒是高层建筑的支撑和连接系统,其主要作用包括:1.支撑建筑的重量和承受风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递到地基;2.提供垂直通道(如电梯、楼梯、通风道、管道等)以及水平通道(如走廊、过道等);3.为建筑提供稳定的结构,防止倾斜和震动。

由于核心筒承载了如此重要的功能,其设计和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核心筒的设计原则1. 结构安全性:核心筒所承受的荷载非常巨大,因此其结构必须具有足够的抗压、抗弯和抗震能力,以确保建筑在各种外部力的作用下能够保持稳定。

2. 功能性和灵活性:核心筒不仅是建筑的支撑结构,还必须同时满足建筑内部的功能需求。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通道的布局、使用空间的合理分配以及通风、排水等方面的设计。

3. 施工可行性:核心筒的施工难度较大,因此在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建筑材料的可获得性、施工工艺、成本等因素,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4. 节能环保:在核心筒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节能和环保的要求,包括采光、通风、空调等设计。

合理的设计不仅可以降低建筑的能耗,还能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三、核心筒设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在当前的建筑实践中,一些问题在核心筒设计中普遍存在:1.设计单一:一些建筑师仅将核心筒作为建筑的支撑结构来考虑,而忽略了其功能性和实用性。

这就导致了一些高层建筑内部空间规划不合理、通道设计繁琐等问题。

2. 结构设计缺陷:一些核心筒结构存在缺陷,包括刚度不足、抗震性能不佳、施工质量问题等。

这就给建筑的使用和维护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资料】超高层写字楼楼核心筒研究汇编

【资料】超高层写字楼楼核心筒研究汇编

43层;高层区只设2台,44-50层。电梯速度逐区加快,由3.6m/s到6.0m/s。
一. 垂直交通
2.电梯的竖向分区系统
3.低、中低、中高、高四区电梯系统
2.4多区电梯系统
当层数达到40层或以上时,宜分成4区,低区电梯、中低区电梯、中高区电梯及
高区电梯。
日本的世界贸易中心大厦。地上40层,总建筑面积153841㎡,标准层面积2470㎡,
净有效面积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70㎡,方形核心筒里布置四组电梯,服务于四个分区,电梯分区及
各项指标如下表。
一. 垂直交通
2.电梯的竖向分区系统
2.4多区电梯系统
4.低、中低、中中、中高、高五区电梯系统
当层数达到60层或更高时,采用五区电梯布局。为提高运载能力与效率,采用双
层厢电梯或大容量单层厢电梯。
如美国汉考克大厦。60层全部采用双层厢电梯,奇数层由首层出发,偶数层由夹
超高层写字楼楼核心筒研究
一. 垂直交通
纲要
1. 核心筒的竖向收进
1.1按电梯分区逐区消减 1.2核心筒整体缩小
2. 电梯的竖向分区系统
2.1电梯类别 2.2电梯分区的优点 2.3单区电梯系统 2.4多区电梯系统 2.5区中区电梯系统 2.6电梯转换层的位置
3. 电梯数量的计算
4. 楼梯的设计
4.1楼梯的作用 4.2疏散楼梯的设计 4.3楼梯位置与电梯的关系
一. 垂直交通
2.电梯的竖向分区系统
2.4多区电梯系统
1. 高低二区电梯系统 将建筑垂直方向分为高低二区,电梯分区服务,既安全、方便,又经济、快速。 例如广州富力盈隆大厦;广东国际贸易大厦。
一. 垂直交通
2.电梯的竖向分区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L”字形 电梯组除了上述两种平行式的布置方式外,还可以呈L型布置,
两组电梯互相垂直。 特点:电梯组群L型布置,电梯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联系方便,一 个疏散单元位于“L”型内侧,另一个位于外侧,均衡布置,利于疏散。
二.水平交通
1.核心筒内各空间走道
1.2 电梯组的排列方式
4. “T”字形 电梯组呈“T”型布置,相当于两个“L”型的组合。平面左右对称,
2.6 电梯转换层的位置(与避难层的关系)
b. 空中大堂在避难/设备层下面:
下一段的最后一组电梯机房和穿梭梯的机房可以安排在 避难/设备层中,有足够的空间布置机房;
上一段电梯的底坑仍会占用少量的标准层面积,且因无 停靠要求的避难/设备层而增加了不必要的行程;
井道数量也是N+1。
一.垂直交通
若采用电梯机房与控制柜上下叠加的方式布置,除占用 更多标准层面积外,由于空间狭窄,日后维护不太方便;
为实现换乘衔接,所需电梯井道数也必须比区域电梯多 一组(N+1组,N为区域电梯的组数),如图例中区域电 梯为两组,而核心筒内为实现换乘,需要占用三组电梯 的井道面积。
一.垂直交通
2.电梯的竖向分区系统
高层办公楼核心筒设计研究
纲要
研 究 内 容
垂直交通 水平交通 辅助空间 设备空间
一.垂直交通
纲要
1. 核心筒的竖向收进
1.1按电梯分区逐区消减 1.2核心筒整体缩小
2. 电梯的竖向分区系统
2.1电梯类别 2.2电梯分区的优点 2.3单区电梯系统 2.4多区电梯系统 2.5区中区电梯系统 2.6电梯转换层的位置
二.水平交通
1.核心筒内各空间走道
1.2 电梯组的排列方式
6. “Y”字形 核心筒中部为三角形空间.作为空调机房。而电梯组群垂直于三角形的三边.每
边2组电梯.形成倒“Y”型布置 。 特点:电梯组群垂直核心筒外墙,交通组织直接明了,电梯共分为6组,其中两组 为穿梭电梯,分别到达2个空中大堂,剩下4组为区间电梯。疏散单元占角布置,均 衡合理。
电梯井道数量与实际需要的区域电梯组 数量一致,对减少核心筒面积,提高标 准层使用率有很大帮助;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上一段电梯不需要避 让下一段电梯突出的机房,在电梯布置 上拥有更大的灵活性,可见这种空中大 堂的位置是最为理想的。
一.垂直交通
3.电梯数量的计算
一.垂直交通
4.楼梯
4.1楼梯的作用
2.电梯的竖向分区系统
2.6 电梯转换层的位置(与避难层的关系)
c. 空中大堂在避难/设备层上面:
下一段的最后一组电梯机房和上一段第 一组电梯的底坑均能在布置在避难/设 备层中;
当避难/设备层的总高度大于或等于电 梯顶层高度+机房高度+底坑高度时(当 穿梭梯为双轿厢时,避难/设备层高度 只需要大于等于电梯冲顶高度+机房高 度(见图2.c2)),意味着上一段电梯 组能直接位于下一段最后一组电梯之上, 共用一个电梯井道投影面积;
1. 作为下面几层,特别是二、三层的主要垂直交通工具; 2. 作为间层之间的交通; 3. 作为疏散通道。
一.垂直交通
4.楼梯
4.2疏散楼梯的设计
核心筒在每个防火分区通常需2~3部疏散楼梯及相应的防烟前室 和正压送风系统;
疏散楼梯前室面积是6㎡,每1500㎡要一个消防电梯,前室也是 6㎡,当两种前室合并时,其合用前室面积为10㎡;
43层;高层区只设2台,44-50层。电梯速度逐区加快,由3.6m/s到6.0m/s。
一.垂直交通
2.电梯的竖向分区系统
3.低、中低、中高、高四区电梯系统
2.4多区电梯系统
当层数达到40层或以上时,宜分成4区,低区电梯、中低区电梯、中高区电梯及
高区电梯。
日本的世界贸易中心大厦。地上40层,总建筑面积153841㎡,标准层面积2470㎡,
一.垂直交通
2.电梯的竖向分区系统
2.6 电梯转换层的位置(与避难层的关系)
a. 空中大堂在避难/设备层之间:
下一段电梯组的机房,和上一段电梯的底坑均出现在标 准层,会占用核心筒内的可用面积;
当电梯厅充当核心筒内走廊时(这种情况在核心筒设计 时极为普遍),电梯机房因布置控制柜的需要,很可能 会突出走廊,迫使办公走廊净宽变窄,影响日常使用;
二.水平交通 2.核心筒与外部空间的位置关系
1.中心筒式 筒体位于平面的中心,围绕其四周
围使用部分,使用部分占有最佳位置, 采光、视线良好,交通路线短捷,筒体 与平面的几何中心位置一致,有利于高 层建筑的结构布置,是高层办公建筑采 用最多的一种平面形式。
利于交通组织、设备布置以及结构布置。 特点:电梯组群之间分区明确,但又联系方便,既分又合。疏散单元 虽然集中在下方,但疏散口比较分散,不影响疏散距离的制约。
二.水平交通
1.核心筒内各空间走道
1.2 电梯组的排列方式
5. “十”字形 电梯组呈“十”字布置,核心筒内部形成“十”字的走道。平面中心
对称,利于交通组织、设备布置以及结构布置。 特点:电梯组呈“十”字布置,各组群之间分区明确,但又联系方便,既 分又合,疏散单元占角布置,中心对称,可使平面各点疏散距离均衡。
一.垂直交通
4.楼梯
4.4楼梯间在避难层的设计
1) 同层错位。 在楼层平台处把上下通道间隔开来,使其必须先经过避难层
区域方能上下。
2) 上下层断开。 楼梯到达避难层时,上下断开,把人流强制性引向避难层,
通过避难层的楼梯上下,最后才重新进入核体内的疏散楼梯间进行疏散。
二.水平交通
1.核心筒内各空间走道
一.垂直交通
2.电梯的竖向分区系统
2.3单区电梯系统
适用于层数不多,建筑面积不大的高层建筑,不分区但可分为逐层 停或者单双层停两种方式。 对于超高层建筑来说,采用这种系统无疑是效率低下且投资巨大的, 因此几乎没有超高层采用单区电梯系统的例子。
一.垂直交通
2.电梯的竖向分区系统
2.4多区电梯系统
分区原则: 1. 每约10层或十几层分作一区.; 2. 低层区层数宜多些,高层区层数宜少些,建筑竖向空间布局时注 意,把人多的空间布置在低层区,人多的空间布置在中高层区; 3. 电梯的速度可随着分区所在部位的增高而加快,即高层区电梯比 中低层区的快。 根据分区数量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不同分区方式:
净有效面积1770㎡,方形核心筒里布置四组电梯,服务于四个分区,电梯分区及
各项指标如下表。
一.垂直交通
2.电梯的竖向分区系统
2.4多区电梯系统
4.低、中低、中中、中高、高五区电梯系统
当层数达到60层或更高时,采用五区电梯布局。为提高运载能力与效率,采用双
层厢电梯或大容量单层厢电梯。
如美国汉考克大厦。60层全部采用双层厢电梯,奇数层由首层出发,偶数层由夹
3.组团式 电梯数较多时,采用组团方式将多个电梯厅组合起来。
二.水平交通
1.核心筒内各空间走道
1.2 电梯组的排列方式
1. “一”字形 电梯组一字排开,分为上下两排,
各组群的候梯空间串联起来,形成建筑 的内 走道,核心筒的各组成部分就沿 着走道布置。 特点:核心筒把标准层一分为二,各电 梯组群的电梯厅串联起来,形成内走道, 走道的两端布置疏散楼梯间,整个交通 组织清晰明了,非常简洁。
一.垂直交通
1.核心筒的竖向收进
1.1按电梯分区逐区消减
当标准层处于低区时,电梯井道最 多,处于中区时,低区的电梯井道 及候梯厅就可以另作他用了,同样, 到了高区时中区的电梯井道及候梯 厅也可以腾出来了。随着标准层越 来越小,核心筒平面也越来越小。
香港中银大厦平面
一.垂直交通
1.核心筒的竖向收进
2.1电梯类别
每个分区的穿梭电梯(从基层直通中区、高区的电梯转换层) 各分区的电梯 各功能区独立的服务梯(部分兼消防电梯) 观光厅或顶层餐厅的专用电梯 VIP电梯(根据需要设置)
一.垂直交通
2.电梯的竖向分区系统
2.2电梯分区的优点
1) 停站数减少,设备费降低; 2) 电梯服务层站减少,运行时间缩短,电梯数量减少; 3) 将人员流量大的部门设在低层,提高经济效益; 4) 分区停站,使得高速电梯有效使用; 5) 低层区电梯机房上部或者高层区候梯厅下部的面积,可另作他用, 提高实用率。
1.1电梯与电梯厅的基本组合形式
1.走道式 利用走道作为候梯空间,可节省平
面交通面积,提高实用率;缺点是候梯 厅被走道穿越,空间不完整。
二.水平交通
1.核心筒内各空间走道
1.1电梯与电梯厅的基本组合形式
2.凹室式 电梯厅为袋型空间,相对比较完整。
二.水平交通
1.核心筒内各空间走道
1.1电梯与电梯厅的基本组合形式
一.垂直交通
2.电梯的竖向分区系统
2.5区中区电梯系统
广州珠江新城的西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03层 • 1-66层为办公区,67-103层为酒店区; • 酒店独立一个分区,办公区在31层和49层设了两个
空中大堂作为电梯转换,把办公区分成高中低3个大 区。 • 其中办公低区又分为3个小区,办公中区和高区各分 成2个小区。
3. 电梯数量的计算
4. 楼梯的设计
4.1楼梯的作用 4.2疏散楼梯的设计 4.3楼梯位置与电梯的关系
一.垂直交通
1.核心筒的竖向收进
对于超高层的核心筒,几乎不可能是上从上到下一成不变的,核心筒基于以 下原因在竖向会有变化: 1. 随着电梯分区的变化而变化。基于电梯分区的缘故,超高层建筑的电梯井
道越往上就越少,核心筒截面自然产生变化。 2. 随着竖向空间形态的变化而变化。 3. 随着体形的变化而变化。
二.水平交通
1.核心筒内各空间走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