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电子信息交换第八章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课件

运输 商发 送站
到达站
收货人
通知 托运
托运单
派车 收费
杂货
运输 明细
回报
查货
配货 送货
回报
收货
签收单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第*页
(五)EDI与MIS的集成
人事工资系统
派车处理 (派车单)
库存处理
送货单处理
跨系统的在线实时查询
传票输入
票据系统
应收账处理
日记账
应收账处理
总账处理
订单接收处理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第*页
第一节 EDI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第二节 EDI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其标准 第三节 EDI技术的应用
第五章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第*页
第一节 EDI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一、EDI的概述 二、EDI的特点 三、EDI的作用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第*页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第*页
三、EDI的作用 EDI传输的是格式化的标准文件,并具有格式校验功能。而传真、用户电报和电子信箱等传送的是自由格式的文件。 EDI是实现计算机到计算机的自动传输和自动处理,其对象是计算机系统。而传真、用户电报和电子信箱等的用户是人,接收到的报文必须人为干预或人工处理。 EDI对于传送的文件具有跟踪、确认、防篡改、防冒领、电子签名等一系列安全保密功能。而传真、用户电报没有这些功能。虽然电子信箱具有一些安全保密功能,但它比EDI的层次低。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第*页
二、EDI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一)物流公司的EDI应用 物流公司是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桥梁,它对调节产品供需、缩短流通渠道、解决不经济的流通规模及降低流通成本有极大的作用。右图为物流公司的交易流程:
电子行业电子资料交换EDI

电子行业电子资料交换(EDI)1. 引言电子数据交换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 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电子化商务交流和文件交换的技术。
在电子行业中,EDI 是一种重要的基础设施,它用于实现不同企业间的电子数据交换,提高交易效率和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电子行业中的电子资料交换 (EDI) 的概念和应用。
2. 电子资料交换 (EDI) 的概念电子资料交换 (EDI) 是一种标准化的电子数据交换方式,它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企业间的商务文件和数据以结构化的格式进行传递。
通过使用统一的数据格式和协议,EDI 可以实现不同企业之间的无缝数据交换,避免了传统的纸质文件传递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延迟。
在电子行业中,EDI 主要用于交换电子产品的相关信息和订单等电子数据。
它可以帮助电子行业中的供应商、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加快交易速度、降低成本、提高数据准确性,并增加交易的可追溯性。
3. 电子资料交换 (EDI) 的应用3.1 供应链管理在电子行业中,供应链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通过使用EDI,不同环节的供应商、制造商和零售商可以实时地交换各种物流和销售数据,包括订单、发货通知、收货确认等。
这有助于各个环节实现更好的协调和合作,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可靠性。
3.2 订单处理和物流管理EDI 可以简化电子产品的订单处理和物流管理过程。
通过将订单信息以结构化的电子格式发送至供应商,可以减少订单处理的时间和错误率。
同时,通过与物流供应商进行EDI 集成,可以实现实时跟踪和管理货物的运输和交付过程。
3.3 电子产品追溯性和质量管理通过使用EDI,电子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可以被跟踪和记录。
这使得企业可以追溯产品的来源、制造过程以及销售渠道等关键信息。
这对于质量管理、售后服务和产品召回等方面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维护其产品和品牌形象。
4. 电子资料交换 (EDI) 的优势4.1 提高效率通过使用EDI,电子行业中的企业可以实现快速、准确的数据交换,加快了商务流程和交易速度。
珠海市科技和工作信息化局关于印发《珠海市产业核心和关键技术攻关方向项目实施暂行办法》的通知

珠海市科技和工作信息化局关于印发《珠海市产业核心和关键技术攻关方向项目实施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珠海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局•【公布日期】2018.06.25•【字号】珠科工信〔2018〕742号•【施行日期】2018.07.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科技条件与标准正文关于印发《珠海市产业核心和关键技术攻关方向项目实施暂行办法》的通知珠科工信〔2018〕742号横琴新区管委会,各区政府(管委会),富山工业园管委会,市府直属各单位:《珠海市产业核心和关键技术攻关方向项目实施暂行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反映。
特此通知。
珠海市科技和工作信息化局2018年6月25日珠海市产业核心和关键技术攻关方向项目实施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珠海市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实施方案》(珠委办字〔2017〕56号)有关要求,打造产业技术孵化高地,同时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加快孵化培育一批“独角兽”企业,设立珠海市产业核心和关键技术攻关方向项目,对我市重点产业领域的核心和关键技术攻关给予支持引导。
为规范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实施办法所称产业核心和关键技术是指针对我市重点发展的产业的高端领域、关键环节开展的具有重大创新性和突破性的技术研发活动,能在3-5年内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成果、核心装备,对产业发展具有全局性、带动性的技术攻关。
每年围绕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海洋工程装备、航空航天装备、环保交通装备、新能源与新材料、高端电子信息、软件与集成电路、智能家电电气、生物技术、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打印设备与3D打印等重点产业领域,集中突破一批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
第三条珠海市产业核心和关键技术攻关方向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是指根据市委、市政府《珠海市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实施方案》(珠委办字〔2017〕56号)要求设立的,项目资金统一从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以下简称市科工信局)年度产业和创新扶持资金中切块安排的、用于支持珠海市产业核心和关键技术攻关的项目。
高中信息技术数据交换技术教案副本

高中信息技术数据交换技术教案副本第一章:数据交换技术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数据交换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掌握数据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理解数据交换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1.2 教学内容数据交换技术的定义与作用数据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数据交换技术的分类及特点数据交换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1.3 教学过程1.3.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电话通话、快递等,引发学生对数据交换技术的兴趣1.3.2 新课导入讲解数据交换技术的定义与作用介绍数据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1.3.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数据交换技术的实际应用1.3.4 课堂讨论让学生探讨数据交换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及重要性1.4 课后作业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思考数据交换技术在未来发展趋势中的作用第二章:电路交换技术2.1 教学目标理解电路交换技术的原理及其特点掌握电路交换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2 教学内容电路交换技术的定义与原理电路交换技术的特点电路交换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2.3 教学过程2.3.1 导入通过电话通信的例子,引入电路交换技术的话题2.3.2 新课导入讲解电路交换技术的定义与原理介绍电路交换技术的特点2.3.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电路交换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3.4 课堂讨论让学生探讨电路交换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之处2.4 课后作业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思考电路交换技术在现代通信中的作用第三章:存储转接交换技术3.1 教学目标理解存储转接交换技术的原理及其特点掌握存储转接交换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2 教学内容存储转接交换技术的定义与原理存储转接交换技术的特点存储转接交换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3.3 教学过程3.3.1 导入通过邮政系统的例子,引入存储转接交换技术的话题3.3.2 新课导入讲解存储转接交换技术的定义与原理介绍存储转接交换技术的特点3.3.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存储转接交换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3.4 课堂讨论让学生探讨存储转接交换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之处3.4 课后作业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思考存储转接交换技术在现代通信中的作用第四章:报文交换技术4.1 教学目标理解报文交换技术的原理及其特点掌握报文交换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4.2 教学内容报文交换技术的定义与原理报文交换技术的特点报文交换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4.3 教学过程4.3.1 导入通过电子邮件的例子,引入报文交换技术的话题4.3.2 新课导入讲解报文交换技术的定义与原理介绍报文交换技术的特点4.3.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报文交换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4.3.4 课堂讨论让学生探讨报文交换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之处4.4 课后作业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思考报文交换技术在现代通信中的作用第五章:分组交换技术5.1 教学目标理解分组交换技术的原理及其特点掌握分组交换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5.2 教学内容分组交换技术的定义与原理分组交换技术的特点分组交换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5.3 教学过程5.3.1 导入通过互联网的例子,引入分组交换技术的话题5.3.2 新课导入讲解分组交换技术的定义与原理介绍分组交换技术的特点第六章: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6.1 教学目标了解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历程掌握数据交换技术当前的发展状况预见数据交换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6.2 教学内容数据交换技术的历史回顾数据交换技术的现状分析数据交换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挑战6.3 教学过程6.3.1 导入通过回顾过去几十年的通信技术发展,引发学生对数据交换技术发展趋势的思考6.3.2 新课导入讲解数据交换技术的历史发展阶段分析当前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状况6.3.3 未来展望探讨数据交换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思考数据交换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6.3.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数据交换技术未来发展的看法和预测6.4 课后作业第七章:数据交换技术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7.1 教学目标理解数据交换技术在网络通信中的重要性掌握数据交换技术在网络通信中的具体应用7.2 教学内容数据交换技术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数据交换技术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案例7.3 教学过程7.3.1 导入通过网络通信的例子,引入数据交换技术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7.3.2 新课导入讲解数据交换技术在网络通信中的重要性介绍数据交换技术在网络通信中的具体应用7.3.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数据交换技术在网络通信中的实际应用7.3.4 课堂讨论让学生探讨数据交换技术在网络通信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7.4 课后作业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思考数据交换技术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第八章:数据交换技术的安全问题8.1 教学目标理解数据交换技术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掌握保障数据交换技术安全的方法和策略8.2 教学内容数据交换技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数据交换技术安全的方法和策略8.3 教学过程8.3.1 导入通过网络安全事件的例子,引入数据交换技术安全问题的话题8.3.2 新课导入讲解数据交换技术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介绍保障数据交换技术安全的方法和策略8.3.3 课堂讨论让学生探讨数据交换技术安全问题的应对措施8.3.4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数据交换技术安全问题的实际影响及应对方法8.4 课后作业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思考如何保障数据交换技术的安全第九章:数据交换技术在特定领域的应用9.1 教学目标了解数据交换技术在特定领域的应用掌握数据交换技术在不同行业中的作用9.2 教学内容数据交换技术在特定领域的应用案例数据交换技术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及作用9.3 教学过程9.3.1 导入通过特定领域的实际案例,引入数据交换技术在特定领域的应用9.3.2 新课导入讲解数据交换技术在特定领域的应用案例介绍数据交换技术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及作用9.3.3 课堂讨论让学生探讨数据交换技术在不同行业中的重要性9.3.4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数据交换技术在特定领域的实际应用9.4 课后作业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思考数据交换技术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教学目标回顾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总结数据交换技术的关键知识点展望数据交换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0.2 教学内容本学期学习内容的回顾数据交换技术的关键知识点总结数据交换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展望10.3 教学过程10.3.1 导入通过回顾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对数据交换技术进行总结和展望10.3.2 新课导入讲解本学期学习内容的关键知识点总结数据交换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1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环节需要特别关注。
电子行业EDI电子数据交换

电子行业EDI电子数据交换引言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即电子数据交换,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和交换的标准化方式。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在电子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提高业务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工操作和错误。
本文将重点介绍电子行业EDI电子数据交换的定义、原理和应用。
定义电子行业EDI电子数据交换是指在电子行业中,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和交换数据的一种标准化方式。
它使用统一的数据格式和协议,使得不同电子系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和共享数据。
EDI电子数据交换可以包括订单、发货通知、发票等不同类型的业务数据。
原理EDI电子数据交换的原理基于计算机网络和标准化的数据格式。
具体步骤如下:1.建立连接:不同电子系统之间需要建立网络连接,以便数据的传输和交换。
这可以通过局域网、广域网或互联网来实现。
2.数据转换:在电子行业中,不同电子系统可能使用不同的数据格式和协议。
因此,在数据交换之前,数据需要进行转换,以使其符合标准化的格式。
这可以通过使用EDI软件来实现。
3.数据传输:经过数据转换后,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接收方。
传输可以是实时的,也可以是批量的。
4.数据接收和处理:接收方的系统接收到数据后,需要进行验证和处理。
接收方的系统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数据执行相应的业务逻辑。
应用EDI电子数据交换在电子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订单处理:电子行业中,订单是一项基本的业务活动。
企业可以通过EDI电子数据交换,实现订单的快速传输和处理。
这可以大大减少人工操作和错误,提高订单处理的效率。
2.发货通知:在电子行业中,发货通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EDI电子数据交换,供应商可以将发货通知快速地发送给客户,客户可以及时收到发货信息,并进行相应的配送准备。
3.发票处理:电子行业中,发票是一项关键的财务活动。
通过EDI电子数据交换,企业可以实现发票的电子化处理,减少人工的手动输入和错误。
《二、信息交换技术》作业设计方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选修3

《信息交换技术》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信息交换技术》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深入理解信息交换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场景。
通过作业,培养学生掌握网络信息交换的基本原理,提升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中关于信息交换技术的相关章节,理解信息交换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见技术。
2. 实践操作:学生需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以下实践操作任务:(1)搭建简易的对等网络,实现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文件共享和信息交换。
(2)使用电子邮件软件,发送和接收邮件,了解邮件传输的基本过程。
(3)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观察并分析信息是如何在平台上进行交换的。
3. 作业报告:学生需撰写一份关于本次实践操作的报告,包括以下内容:(1)操作步骤的详细描述。
(2)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3)对信息交换技术的理解和应用体会。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要求:学生需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应主动查阅资料或向老师请教。
2. 实践操作要求:学生需按照操作步骤认真完成每一项任务,并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3. 作业报告要求:报告应条理清晰,内容完整,重点突出。
对于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和体会,应有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报告应使用规范的语言和格式,并按时提交。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实践操作能力和作业报告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
2. 评价标准包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操作步骤的正确性、报告的规范性和深刻性等。
3.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反馈给学生,以利于其学习和改进。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意见。
2. 学生应根据教师的反馈,认真总结本次作业的经验和教训,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电子数据交换简介课件

防止数据篡改和完整性保护
数据完整性保护
通过校验和、数字签名等技术,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没有 被篡改或损坏。
数据篡改检测
采用数据完整性保护机制,及时发现数据被篡改的情况,并 采取相应的措施。
合规性和法律问题
合规性考虑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EDI系统的合规性。
法律问题
了解与电子数据交换相关的法律责任和义务,避免因违反法律规定而产生法律风 险。
数据加密和安全传
数据加密
使用加密算法对传输的数据进行 加密,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 被窃取或篡改。
安全传输协议
采用安全的传输协议,如 TLS/SSL,来保护数据的传输安 全。
身份验证和授权控制
身份验证
通过用户名、密码或其他身份验证机制来确认用户身份,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
授权控制
根据用户的角色和权限,限制其对数据的访问和操作,确保数据不被非法获取 或修改。
系统集成
将EDI系统与现有业务系统进行 集成,实现数据的自动传输和处
理。
系统测试
对EDI系统进行测试,确保其稳 定性和可靠性,符合业务需求。
转换数据和文档
数据转换
将非EDI标准格式的数据转换为EDI标准格式,以 便进行数据交换。
文档转换
将非EDI标准格式的文档转换为EDI标准格式,以 便进行文件传输。
EDIFACT是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 织(OECD)制定的EDI标准,用于国 际间的商业文档交换。它也支持多种 业务交易类型,并被许多国家采用。
EDI的AS2传输协议
• AS2:AS2是一种用于EDI文档传输的协议,它基于HTTP和SSL/TLS协议,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EDI文档传输方式。
电子行业第七章电子数据交换

电子行业第七章电子数据交换1. 引言电子行业是现代社会中最为重要的领域之一,它涉及到的方面极其广泛,包括电子器件、电子设备、电子通讯等等。
其中,电子数据交换是电子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电子数据交换进行介绍和分析。
2. 电子数据交换的定义电子数据交换是指通过电子设备和通讯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和交换的过程。
这种交换方式可以实现高效、即时和准确的数据传输,对于现代社会的经济和信息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电子数据交换的基本原理电子数据交换的基本原理主要涉及到数据的编码、传输和解码三个方面。
数据的编码是将信息转换成计算机可以识别和处理的格式的过程。
常见的编码方式有ASCII码、Unicode码和二进制码等。
3.2 数据的传输数据的传输是指将编码后的数据通过电子设备和通讯网络进行传递的过程。
传输的方式包括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两种方式。
数据的解码是指将传输过程中的数据重新转换成可读取和处理的格式的过程。
解码过程需要根据编码方式进行解析和转换。
4. 电子数据交换的应用电子数据交换在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金融、电子商务、物流等。
在金融领域中,电子数据交换可以实现银行间的资金转账、证券交易等。
通过电子数据交换,可以实现交易的快速和准确。
4.2 电子商务领域电子数据交换在电子商务领域中的应用广泛。
通过电子数据交换,可以实现在线购物、支付、物流追踪等功能。
电子数据交换在物流领域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通过电子数据交换,可以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更新、仓库管理等。
5. 电子数据交换的优势和挑战5.1 优势电子数据交换具有以下几个优势:•高效:电子数据交换可以实现快速和准确的数据传输,提高工作效率。
•方便:通过电子设备和通讯网络,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数据交换,方便用户。
•安全:电子数据交换可以采用加密和认证等技术,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5.2 挑战电子数据交换也面临一些挑战的问题:•安全性问题:在数据传输和存储的过程中,数据可能会遭到黑客攻击和非法访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方式;下行通路中T接线器采用控制写入、顺序读出方式。图
5为A、B两个用户间通话路由举例。实际中,控存中的内容除 了时隙号外,还有机框号。
第八章
A HW0 TS12 用户电路 Telephone 复 用 器 上行通路 ITS48 T ITS102 CM 5 102 103 48 B 用户电路 Telephone HW2 TS25 分 路 器 ITS102 T ITS48 下行通路 复 用 ITS103 器 HW3 TS25 ITS5 HW1 TS1 ITS103 分 路 ITS5 器 HW3 TS25 数字交换 模 块 HW1 TS1
第八章
板1 TS1 PCM0 TS17 TS1 PCM1 TS17 TS1 PCM2 TS17 TS1 PCM3 TS17 TS2 TS18 TS2 TS18 TS2 TS18 TS2 TS18
2 TS3 TS19 TS3 TS19 TS3 TS19 TS3 TS19
3 TS4 TS20 TS4 TS20 TS4 TS20 TS4 TS20
SLC
TG
SCNM
SDM
LCM
SSM/RSM
LPR
MPU
ROM
RAM
SUP
图7 用户处理机的组成
第八章 其主要部件有: 微处理机:由微处理器(MPU)、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
读写存储器(RAM)构成,它是用户级的控制中心。
扫描存储器(SCNM): 暂时存放用户线回路的扫描结果。经 微处理机处理后,状态变化信息经SSM送CPR。 信号分配存储器(SDM): 由CPR送来的启动/释放用户电路 的信息,先由RSM(信号接收存储器)接收后,再转至本存储器 (SDM) 。
复用器 LC0 LC1 HW0 HW1 S→P HW0*8 S→P HW1*8 HW2 S→P HW2*8 HW3 S→P HW3*8 103 48 CM 48 SM
分路器 P→S HW0
HW 0 * 8
P→S HW1 * 8 P→S HW 2 * 8 P→S HW 3 * 8
TS32
HW1
电话 远 端 用 户 集线器 电话 用 户 集线器
用户处理机 数字中继器 模拟中继器 数字中继器 数字中继器 公共信道 信令设备 呼叫 处理机 1 呼叫 处理机 8 数 字 交 换 模 块 数 字 交 换 模 块
电话
数字中继器
电话
模拟中继线 用户处理机 PCM中继线
长途半 自动台
数字中继器
主处理机 磁带 电传
最大容量时配备8个(不包括备用)。主处理机执行整个系统的资 源管理和维护操作功能,包括人机通信,全局只配备1个(不包 括备用)。
第八章 2) 系统软件 软件设计采用积木式结构,共分五级:系统程序、子系统程
序、模块、组件和单元。
按存放位置来分,F-150交换机的软件分为用户处理机软件、 主处理机和呼叫处理机软件。每个处理机中的软件又可细化为 操作系统(OS)和应用系统(APL)两类。 (1) 主处理机和呼叫处理机软件。主处理机和呼叫处理机
第八章 从图1可知,1个机框有15块用户板,每块用户板有#0~#7 共8个用户。从图2可知,每块板接一个时隙脉冲,这一时隙脉
冲通过板内同步脉冲(8000 Hz)分成相差半帧的两个时隙。每块
板中的8个用户分成奇、偶两组,奇数组用一个相同的时隙脉冲, 偶数组用另一个时隙脉冲。相邻的奇、偶用户复接在1条PCM复 用线上,偶用户使用前半帧时隙,奇用户使用后半帧时隙。15 块用户电路板120个用户复接出4条PCM复用线,再与用户级时
分接线器相连。
第八章 2) 用户级话音通路 用户集线器简称用户级,它由话音通路和控制设备两部分
组成。
用户级的话音通路由用户电路(SLC)、时分接线器(LTSW) 及网络接口组成,其框图如图3所示。 时分接线器部分包含复用器、分路器和单级时分接线器T, 见图4。从用户电路来的四条PCM复用线(HW0~3)进入复用器,
第八章
第八章 电路交换典型机
8.1 FETEX-150数字交换机
FETEX-150数字交换机是日本富士通公司研制的全数字时 分程控交换机,简称F-150交换机。它采用分级分散控制结构, 可作为市话局也可作为长途局使用,话务量最大可达24000爱尔 兰,呼叫处理能力最大可达70万BHCA。
第八章 1.系统概况 1) 系统硬件
图3.37 F-150系统的结构
第八章 (1) 话路子系统:话路子系统的任务是在中央处理子系统 的控制下,完成电话呼叫接续。它由用户集线器、各类中继器
和数字交换模块DSM(又称选组级)等构成。
用户通过用户集线器或远端用户集线器接入交换机。模拟
中继线和PCM中继线分别接模拟中继器和数字中继器。当交换
…
模块0 复 用 器
… …
第一级T T S
第二级T T
HW0 分 路 器 HW31 HW0 HW31
…
AT
PCM 30*4 (24*5)
DT
4条HW
图8 选组级话路系统的结构
第八章 一个数字交换模块由复用器、TST交换网络及分路器组成。 其输入/输出复用线(HW)最多可有32条,即一个模块可有 30×32=960个话路。F-150机最多可接64个数字交换模块,即 可接32×64=2048条复用线(HW),也即有30×2048=61 440个 话路。
软件有六个模块,其中四个模块属于操作系统,两个模块属于
应用系统。每个功能模块由若干组件组成,各功能模块用统一 的接口条件互相连接。表3.1中列出了各功能模块的主要功能。
第八章 表3.1 主处理机和呼叫处理机软件的主要功能
功能模块 主要功能 操 任务调度 执行控制 EXC 操 作 子 系 统 OS 人机联系 控 制 MMC 系统控制 SYC 故障检测 重新组合 校核 时钟管理 命令的处理 显示控制 公用控制 存储管理 输入/输出控制 处理机间通信 作 子 系 统 OS 交换业务 应 用 子 系 统 APL 处 MOP 处 SSP 维护操作 理 理 呼叫处理 分析处理 中继器监视 话务测量 业务命令 电路测量 负荷控制 诊断执行 控 DEC 制 中央处理(CP)、输 入/ 输出(I/O)和话路(SP)子 系统诊断 功能模块 主要功能
…
T 接线器
…
图6 话务集中方式示意图
第八章 3) 用户处理机 用户级的各项功能是在用户处理机(LPR)的控制下完成的。 用户处理机是分布式的,每对LPR的处理能力为6000BHCA。用 户处理机的工作方式采用双机冷备用方式。用户处理机的组成
框图如图7所示。
第八章
LC LTSW SLC D/I NWIF
用户处理机的功能是:对用户线监视结果进行收集、分析
和处理;接收用户拨号;控制用户级的接续;完成与CPR间的通 信;过负荷控制及诊断。
第八章
3.选组级
1) 话路系统 选组级的话路部分由数字交换模块组合而成,由呼叫处理机 来控制。选组级话路系统的基本构成框图如图8所示。
LC 4条HW HW0 2条 HW31 HW0 HW31 信号 音等 2条 模块63 复 用 器 T T 分 路 器
第八章
2.用户集线器和用户处理机
1) 用户电路及时隙分配 用户电路是模拟用户环路和数字交换网络的接口电路,具 有BORSCHT功能。F-150的用户电路见图1。它是由用户专用部 分和用户公用控制部分组成的。公用控制部分的信息有两类。 一类是从信号分配存储器SDM送来的驱动信息。根据不同的应 用场合,每个用户有2~4个控制信号分配点,它们是:振铃、 测试、换极、送投币收集信号。另一类是送给用户处理机的用 户回路断、续信息,每个用户状态占1 bit,处理机用这1 bit信息 可以对用户的呼叫、拨号、话终进行监视。由图可见:如果是 主叫用户,则1 bit信息是通过馈电支路串接的小电阻获得的; 如果是被叫用户,则1 bit信息是通过振铃电路输出获得的。
第八章 (2) 用户处理机软件。 表3.2 用户处理机软件的主要功能
功能模块 操 作 子 系 统 OS 系统控制 LSY 执行控制 LEX 主要功能 任务调度 处理机间通信 存储管理 系统监视 重新组合(重整) 应 用 子 系 统 APL 交换业务 处理 LSS 功能模块 维护操作 处理 LMP 主要功能 诊断 用户监视 号盘脉冲接收 接续话路控制 负荷控制
4 TS15 TS31 TS15 TS31 TS15 TS31 TS15 TS31
15 #0 #1 #2
图1 用户时隙分配的原理
…
#7
第八章
125s 同步脉冲 TSn 每块板的 输入时隙 TSn 偶数用户 时隙脉冲 TS(n+16) 奇数用户 时隙脉冲 TSn TS(n+16) TSn
图2 同步时隙脉冲的波形
每一个呼叫处理机可控制8个数字交换模块。 最大容量时
可装8个呼叫处理机,控制64个数字交换模块。 数字交换模块终端所接的HW,可来自用户集线器(LC)、 远端用户集线器(RLC)、模拟中继器(AT)、数字中继器(DT)、 多频信号(MFC)、信号音发生器(TNG)等。
第八章 数字交换模块中的TST交换网络阻塞概率很小。数字交换 模块是以热备用方式双重配置的。
HW2
HW3
图4 用户级时分接线器
第八章 4条复用线共有32×4=128个时隙,其中120个时隙是话路, 其余8个时隙作为用户处理机LPR与呼叫处理机CPR的通信和 固定分配给某些信号音及测试用的信道。其时隙安排情况见 表1。
第八章
表1 时 隙 安 排
复用线号 HW0 HW1 HW2 HW3
TS0 每条复用线的 F0、 作 F15 为环路测试,F1 作为网络 接口故障通知
LPR和CPR间通信用的。
网络接口电路的作用是接收数字交换模块(DSM)送来的4 MHz
的时钟信号,由时钟发生器TG(见图7)产生用户级和CPR中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