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_重返亚太_吗_奥巴马政府新军事战略评

合集下载

浅谈美国“重返东亚”战略。

浅谈美国“重返东亚”战略。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浅谈美国“重返亚洲”战略学号 201001045姓名 白玛玉珍学院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专业 国际金融时间 2012 年 11 月 28 日论文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谈美国“重返亚洲”战略内容提要:当下奥巴马政府亚洲安全战略的重点是“重返东亚”。

当2009年奥巴马在日本首次全面阐述其亚太政策并称自己是美国历史上首位“太平洋总统”时,相信还没有多少人相信他的这一说法。

然而,这几年间,美国的“重返亚洲战略”可以说一路高歌猛进,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和新做法。

关键词:天安号、亚洲战略、均衡战略、钓鱼岛、2012年美国大选正文:从2009年开始,美国提出重回东亚战略。

2011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夏威夷召开,作为东道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高调宣讲了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国务卿希拉里更是说亚太地区将是美国外交战略的中心,21世纪将是美国的太平洋世纪。

具体表现是当年在新加坡开的ARF会议,希拉里在上面表示“美国回来了”。

原来这个论坛,美国并不积极参与,中国很受宠。

当希拉里讲“美国回来”后,东盟很多外长很激动,都围着美国转。

2010年美国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南海问题。

去年中美在南海问题上有直接对抗的意味了。

美国回归亚太原因比较复杂。

具体原因有五个。

第一是地缘政治的战略博弈原因。

中国现在在亚太影响力太大,美国作为世界老大必须重新夺回这个关键地区的影响力。

第二个原因是地缘经济。

亚太目前是世界上经济最活跃的地区。

构成本地区经济活力的,中国贡献很大,原来的四小龙包括现在的越南、印尼、泰国等几个“小虎”,干劲也都很足,再加上印度,这么十几个国家共同努力,地区经济很活跃。

美国如果在这个地区被排挤出去,其老大地位堪忧,所以它宣布回来并想主导。

第三个原因是内政原因。

奥巴马当局认为小布什当政的8年,犯了一个战略错误,就是把反恐定位太高,定位为反恐战争,一切围绕着它转,重点放在了中东南亚地区,对东亚地区忽视了。

重返亚太--浅析美国全球战略东移

重返亚太--浅析美国全球战略东移

“重返亚太”---浅析美国全球战略东移【摘要】奥巴马当政以来就确定了“重返亚洲”的战略,近来随着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即将完成,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一系列外交、军事、经济战略全面铺开。

本文将试图总结奥巴马政府的战略东移政策,并使用层次分析法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美国全球战略,重返亚太,层次分析从2001年911事件以来,美国进入一个全球反恐时代,打击恐怖主义成为美国最重要的核心利益,2001年10月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2003年3月发动伊拉克战争,十年来美国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以加强及提升其安全措施,并对各个安全机构进行改革。

今年五月,美国在巴基斯坦突击行动中击毙基地组织首脑本•拉登,成为美国反恐事业最大的“成就”。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反恐的这十年也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十年,2011年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2007年底发端的金融危机则给美国经济造成重大的打击,欧洲由于主权债务危机至今仍然深陷金融危机泥潭,世界的重心似乎已经不可逆转地移向了东方。

在这样的背景下,从2011年11月开始,美国通过在亚太地区的一系列政治、军事、经济活动,展现出历史性的美国全球战略东移的姿态:一、外交姿态---“美国太平洋世纪”的到来奥巴马总统和国务卿希拉里最近在亚太打出一系列“外交组合拳”,加上早些时候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的亚洲之行,给美国的亚洲布局奠定了基础。

2011年11月10日奥巴马开始了为期9天的亚洲之行,他首先在夏威夷参加了APEC领导人峰会,紧接着访问澳大利亚,在访澳期间奥巴马在议会发表演讲,称“美国的指导思想很清晰,亚太地区具有巨大的潜力,美国将保持在亚太地区长期强大的军事存在。

①”之后奥巴马又参加了东南亚国家联盟的领导人峰会,奥巴马的亚洲之行标志着“重返亚洲”战略正式全面付诸实施。

与此同时,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也积极推动这一战略政策,11月的《外交政策》杂志上,希拉里发表了一篇题为“美国的太平洋世纪”的文章,再次明确表①The White House, Office of the Press Secretary, “Remarks By President Obama to the Australian Parliament,”November 17, 2011, available at:/the-press-office/2011/11/17/remarks-president-obama-australian-parliament示“美国未来的政策决定于亚洲而不是阿富汗或者伊拉克,而美国将会站在此行动的中心①”。

关于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些许看法

关于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些许看法

美国的“绝对安全”事实上,即便中国没有敌意,但追求“绝对安全”的美国始终将中国列为威胁之一。

自二战之后,彻底打破孤立主义并为此付出沉重代价的美国为自己界定出了明确的安全和防务原则,那就是在全球范围内主动出击将威胁消灭在摇篮之中,而不是坐等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

在这种“预防性防务哲学”下,美国军事战略总是以近期的多元威胁和远期的重点威胁为着眼点,试图建立“绝对的安全”。

无论是在冷战期间,乃至“后冷战时代”都将此理念贯穿始终。

为此,美国就始终保持并维护着针对全球绝大多数地区的力量投送体系,试图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将威胁控制在“适当范围”之内。

例如,在延绵半个世纪的冷战中,尽管苏联其从始自终其军事战略都是以防御性为主导,但其主动防御战略客观上却无形地挑战了美国在全球性的力量投送体系和军事存在。

再加上苏联高度集权政治结构下人为因素的不可预测性以及意识形态的限制下,双方存在沟通和信任上的鸿沟,所以苏联无法准确将自己的战略意图和目的准确转达给美国,而美国也难以取信苏联。

美国无法预知前苏联意图和目的,于是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威胁”下,美国只得采取积极的预防围堵战略。

无论苏联在中东、非洲、远东甚至是中美洲进行任何形式的力量渗透,都遭到美国的围追堵截,甚至为此不惜以核战争为要挟(古巴导弹危机),甚至直接介入局部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美国所有的努力,就是将“不确定性”的威胁掌控在自己能够掌控的确定范畴之内。

时下,美国在处理所有现实威胁依然以此为纲。

例如,最近,美国对伊朗内贾德的“隔空喊话”,尽管阐明了伊朗发展核武器与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是美方所能承受的“底线”,但并不意味着仅凭伊朗的自控意愿就能让美国安心,而是美国需要通过一种确定的机制来实际掌控伊朗不会触碰到这一“底线”。

这一确定性的机制最好是,伊朗能够建立西方式的民主政体,通过国家治理的内部机制来约束其国家行为,使其符合美国利益。

次之则是,伊朗能产生一个尊重美国所主导下国际秩序的政权,通过外部机制来约束伊朗的举动。

美国“重返亚太”战略迷思

美国“重返亚太”战略迷思


生活水平最高的地 区。东亚到 2 0 1 5 年将实现并超越 ‘ 千年发展计划 ’ 目 标,即减少 1 9 9 0 年极端贫困人 1 2 I 水平一半 目 标。 ” 0 二是 ,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 利益。美国今天再 三强 调美国的利益与亚太地区紧密相连。希拉 里宣称: “ 美国的未来与亚太紧密相连 , 而亚太的未来依靠美国。美国在经济和战略 上在继续领导亚洲方面具有重要的利益。 ” 三是中国崛起 给美 国造成 的挑 战。 东亚的地位与美国在东亚的利益可以当 做—个常量 ,这样唯一的变量就
是中国崛起,因此美国 “ 重返亚太”的原因是 中国崛起 ,目的也就是为 了 遏制中国, 这从 “ 再平衡”这个名字中就可以看 出。而美国从 反恐 战争 中
不值一提。2 0 1 2年美 国 的军 费预算 是 7 1 1 1 亿美 元 ,占世界 总 军费 的 4 3 % ,中国军费预算只有 1 1 9 4亿美 元 ,而美 国在亚洲 的主要 盟友 日本 加韩国的军费预算之和就达到 了 8 6 6亿 美元 。说 明中国的军力并 为对美 国 或 其亚 洲 盟友 造 成 威 胁 。 由 此 可 见 ,美 国 “ 重 返 亚 太 ” 的 目的 是 应 对 中国成 为世界第二大经 济体这个事 实。以一个 军事战 略来应对经 济 , 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道理 。但是联想到冷 战时美 国的针对 “ 星球 大战” 计划 ,就可 以理解 了。“ 星球大战” 实际上是一 个阴谋 ,其 真实 目的是 通过军备竞赛拖垮苏联经济。 ( 二 )现今 国际环境 中中美战争的可能性极 低 ,且历 史经验证 明遏 制 中 国是 不 能 阻碍 中 国发 展 的 有统计显示 ,自二 战结束 以降 ,不仅 大国 间的战 争次数 在不 断减 少 ,而且所有 国际性战争的数量在整体 上都呈下 降趋势并维 持在非常低 的水平 。大 国之间之所以不再有 战争,从 根本上说是 国际政 治进化至今 的产物 ,而导致这一现象发生 的最重要 的催 化剂 和直接原 因是 1 9 4 5 年 核武器的出现 ,此外经济领域的相互联 系也可能发挥 了一定程 度的辅助 作用 。 因此 在中美 战争 的可 能性几 乎为零 情况下 ,美 国出台这个 偏重 于军事的战略 ,仅仅从军 事角度来解释 的话似乎不太通 。 ( 三) 美国 “ 重返亚太” 战略 的成本很 小 从美国 “ 重返亚 太” 的具 体 内容 中 ,我们 可 以看 到其实 施成本 很 低。首先 ,在军事上 ,美 国是在其 国防军事预算整体削减 的基 础上 ,保 证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 。 。 其次 ,要把美 国其 6 0 % 的战舰部署 到太 平洋 ,

美国“重返”亚太及其影响

美国“重返”亚太及其影响

美国“重返”亚太及其影响一、美国为什么“重返”亚太二、美国如何“重返”亚太三、如何看待美国“重返”亚太四、中国应该如何应对一、美国为什么“重返”亚太1、小布什政府的失误与奥巴马“纠偏”奥巴马的前任小布什执政8年,全球战略的核心是反恐,资源投放最多的是中东地区。

自美国在2001年发动“全球反恐战争”以来,美国的国防预算从3040亿美元猛增到2011年的7250亿美元。

10年来,美国的反恐开支每年达75亿美元。

仅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两场战争,就已经耗费约1.3万亿美元,而且估计后续费用会更加惊人。

2012年1月5日《保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 21世纪的防务重点计划报告》:自2001年以来的10年中,因战争死亡的美军士兵达到 6200人,另有4.6万人受伤。

两场战争已成为消耗美国软、硬实力的巨大黑洞。

与此同时, 美国对亚太地区有所忽视,小布什政府的官员多次缺席这一地区重要的多边活动,美国的影响力也有所下降。

为此,奥巴马政府上台后不久就表示要纠正前任政府的做法,其中包括要结束两场战争,将更多的资源和战略关注投向亚太地区。

2011年11月国务卿希拉里在美国《外交》杂志发表《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一文指出:“21世纪美国的外交和经济防线并不在于中东和欧洲,而在于在亚洲”。

为此,美国要把外交、经济、军事安全和价值观传播的重点全面向亚洲转移或倾斜。

她还强调,“从奥巴马政府上任的第一天起,这就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2、地缘经济原因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成为整个世界经济最富于活力的地区。

而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更是成为世界经济低迷中的亮点,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比重加大。

世界能源通道、原料通道、产品通道,都逐渐集中在亚太地区。

在此背景下,美国与亚太地区的经贸关系持续高速发展。

2011年11月12日,奥巴马在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时表示,亚太地区对当前美国经济复苏、创造就业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美国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二.美国“事合作,军事上包围中国
在这一点上,主要体现在利用美日韩军事同盟,构建美国 东北亚军事板块。在朝鲜半岛,美国加强了与韩国的安保合 作,特别是在延坪岛炮击事件后,美韩连续举行军事演习, 表面上是应对朝鲜威胁,实际是在中国面前“秀肌肉”,威 慑中国。此外,在日本,美国重申了《美日安保条约》,明 确将钓鱼岛纳入美日安保范围,并于日本开展了史上规模最 大的代号为“利剑”的军事演习。
二.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的影 响
•介入南海争端,形成美国主导的东南亚军事同盟。
在南海问题上,美国也一改往日中立的态度,高调介入中 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争端,并宣称“在南海自由航行、亚 洲海上事务保持开放状态、在南海地区尊重国际法,这些关 乎美国利益”。一些小国对美国的到来欢呼雀跃,认为终于 有了靠山,为美国军队大开国门,夹道欢迎,殊不知,请神 容易送神难,美国不可能全心全意去为了其他国家的利益而 战斗,他们只会消耗这个国家的资源,使原有的国防体系崩 溃,让这个国家依赖于美国,最终不得不听命于美国,成为 美国遏制中国的一颗棋子。
二.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的影 响
二.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的影 响 •频繁访问东南亚各国,结盟围堵中国
奥巴马上台后,美国要员在亚太各国穿梭访问。2009年 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第一年就访问了东南亚的印尼和 新加坡,参加了在新加坡举行的APEC峰会,会晤了东盟10国 领导人。此后,奥巴马相继访问了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 韩国和中国。在访问期间,奥巴马强调了美国在亚太事务中 的重要性,拉拢各个国家,宣称“美国人民的安全与繁荣是 和亚洲的安全与繁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总之,美国要给其他国家一种错觉,只有与美国一道, 才能抵抗中国的对外霸权,才能共建和平繁荣的东亚。

浅析美国重返亚太战略

浅析美国重返亚太战略

浅析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新年伊始,刚刚从十年伊战的泥潭中走出的美国将目光转向了亚太地区。

1月5日,奥巴马会同国防部长帕内塔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一道在五角大楼举行了记者会,公布一份酝酿了七年之久的美国新军事战略报告——《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

根据报告,美国将裁军50万,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等地面部队将被拿来“开刀”。

美国还将大幅削减全球范围内的军事存在,但唯独却要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并进一步提升海空军作战能力。

如同众多国际媒体所评述的那样,“中国或许不是美国重返亚太的唯一原因,但却是最重要的原因”。

欧债危机、美债危机、美国财政赤字危机、失业潮等等,这都是促发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原因。

一来转移美国国内视线,掩盖当局执政无能尤其是经济管理上无能,骗取选票;二是借机勒索,勒索东亚和东南亚小国主动向其采购武器,主动求其驻军;三是想从钓鱼岛海域和南中国海海域的丰富石油和矿藏资源储备中捞取好处,让支持当局选举资金的美国能源巨商能够参与在中国相关海域的石油开采。

四是加强对中国对外贸易航道和石油运输航道的控制,就算中国海军攻克了马六甲美军驻地,放开了咽喉,但菲越日则形成了第二套钳子夹住中国外贸运输和石油进口的脖子。

五是军事上更加具备战略投送能力,一旦开战可迅速拉开战争局面,保证其绝对的攻击能力。

六是形成舆论和军事双重围堵,军事上围堵,外交上孤立,造成一种负面舆论,让中国国民失去信心和自尊感,分化中国和民众,扶植亲日亲美势力。

七是敲诈,迫使中国买他的国债,支援他的全球战略,在全球资源和国际问题上保证让美国优先。

简单说,不给钱、不听话我就治你。

在新战略中,美国明确指出,“中美两国在东亚的和平与稳定上有负有责任,双方会从建立协作性双边关系中获益”。

这无疑是希望在防范中国的同时,寻求和中国的合作。

因为,这份战略虽然是份军事战略,但奥巴马在评述这一战略时,已经明确强调不能仅仅依靠军队,同时希望借助诸如外交等各方力量来达成。

美国印太战略的演进及对地区局势的影响

美国印太战略的演进及对地区局势的影响

美国印太战略的演进及对地区局势的影响美国印太战略是美国在近年来对亚太地区的一种战略调整和重塑,旨在加强美国在该地区的存在和影响力,以应对中国的崛起和地区安全局势的变化。

这一战略演进经历了几个阶段,并在地区局势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战略演进的阶段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第一阶段是奥巴马政府时期的“重返亚洲”政策。

在这一阶段,奥巴马政府试图通过加强与亚太地区国家的外交和军事合作,以及加强经济和贸易关系,恢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

这一政策的核心目标是应对中国的崛起和地区安全挑战,同时避免朝鲜的核威胁。

由于奥巴马政府的重点放在中东地区,以应对恐怖主义威胁和伊朗核问题,因此在亚太地区的实际行动相对有限。

第二阶段是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印太战略”。

特朗普政府在2017年提出了这一战略框架,其核心思想是美国将亚洲和印度洋地区视为一个整体,将其纳入美国的印太战略范畴。

这一战略的主要目标是保卫美国的安全和利益,同时确保地区的安全和繁荣。

特朗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实施这一战略,包括加强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印度的安全合作,加强军事存在和力量投送能力,以及推动自由贸易和经济合作。

这一战略的重点是应对中国的军事挑战和地缘政治影响,同时强调了印度洋地区的重要性。

第三阶段是拜登政府时期的“印太战略”。

拜登政府在2021年正式发布了这一战略文件,继续强调了印太地区的重要性,并承诺继续加强美国在该地区的存在和影响力。

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继续强调了与盟友和伙伴的紧密合作,以及推动反腐败、人权和民主的价值观。

拜登政府还特别强调了气候变化和数字经济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在这些领域加强合作的具体举措。

美国印太战略的演进对地区局势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这一战略的出现加剧了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竞争。

美国的印太战略被视为一种遏制中国崛起的举措,因此可能对中美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这一战略加强了美国与亚太地区各国的安全合作,提高了地区的整体安全水平。

美国的军事存在和力量投送能力的提升也改变了地区力量平衡,增加了地区的不确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巧实 力”为理 念,重振 美国,恢 亚太地区 复美国 全球领 导地位。
先发制人 战略,攻 势战略。
守势与攻 势战略相 结合。
北约东扩 挤压俄罗 斯。使美国 处于冷战 结束以来 最困难时 期
防范新兴 大国崛起。
72
美国是“重返亚太”吗?
美国的亚太安全战略是其全球战略与整体外交、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 部分。奥巴马政府的亚太战略既有全球和地区层面的考虑,也有因应中国 崛起的战略意图。
一年来,美国把注意力投向亚太,提出“重返亚太”战略,重新构筑 了对中国的军事包围,形成抗衡中国新的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为夏威夷、 澳大利亚;第二梯队为日本、韩国、菲律宾和中国台湾;第三梯队为越南 和印度。美国正积极打造有利于美国的新的亚太战略布局,其目标明确指 向中国。②中国面临美国全方位的战略威胁。
随着美军陆续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的撤离,在军费削减的不利态势 下,奥巴马提出了一些新的战略构想:将其战略重心放回亚太地区,特别 是对准了东亚地区;把中国作为美国新亚太战略的首要目标,以遏制中国 的发展,继续保持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而且,奥巴马总统还反复强调美 国“作为一个太平洋国家,在‘塑造’该地区进程中将发挥更大、更长期 的作用”。②
【关键词】美国 国家战略 重返亚太 【作者简介】上海社科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图分类法】D87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68-(2012)04-0069-82
2012 年 1 月 5 日,美国奥巴马政府正式推出一项新军事战略,①强调美 国虽然面临预算压力,但将努力确保其“军事超强”地位,同时将美国军 事重心转向亚太地区。奥巴马在这份题为《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 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的新军事战略报告中,暗示美国将缩减陆军规模, 并减少在欧洲的军事存在,转而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以维护亚太 地区的“安全与繁荣”。②
① Hillary Rodham Clinton, “21st Centry Defense Priorities,” /secreta ry/rm/2012/01/180200.htm. ② 支林飞、杜静:“奥巴马推出新军事战略将重心转向亚太”,新华网,2012 年 1 月 6 日。
而且,美国一直积极参加“香格里拉对话”,加强了与亚太各国的安全 战略联系。
美国在亚太地区一连串的军事活动表明:美国不会忽视亚太地区,而 是要彰显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对处在成长中的中国形成强大的现实 或心理上的打压态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削减中国崛起进程中对全球及 亚太地区政治经济秩序形成的现实冲击,同时,防止传统亚洲盟国日本和 韩国的离心倾向。以美国为中心建立的亚太新战略框架是扩大原有的战略 结构,由单纯的日美同盟转变为美日澳印四边联盟,进而以此四边为依托, 将新加坡、越南、菲律宾、韩国等国家逐步整合进去,从而形成以美国主 导的、以美日澳印四边联盟为骨架的“亚洲版北约”。其战略目的就是提 前做好在两岸和平统一后,或中国的军事力量足以突破第一岛链乃至第二 岛链的情况下,仍能有效封堵中国的准备。
① Chester Dawson,Jason Dean, “Rising China Bests a Shrinking Japan,” Wall Street Journal, February 14,2011. ② Robert Zoellick, “Whither China: From Membership to Responsibility?” http://www.st /s/d/former/zoellick/rem/53682.htm. ③ Special Report, “Strategic Reassurance,” The Economist, December 2, 2010.
69
20 12 年 第 4 期
一、新军事战略是美国亚太政策的延续
尽管美国在冷战时期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以 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对抗,但亚太地区 始终是美国全球“遏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通过军事、经济 援助等手段积极施加影响,成功地将东南亚、南亚和中东等次区域纳入其 “反共产主义扩张”的战略包围圈之中。①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苏联的解 体,两极格局不复存在,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亚太地区并 没有受国际体系剧变的影响,反而愈加成为美国对外战略扩张的重要地区 之一。
1.在军事上,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布局正紧锣密鼓地积极推行 虽然冷战后美国对其海外基地进行了裁撤,但是在亚太主要战略对手 附近的海军基地并没有削减。随着新军事战略的出台,美国以岛链为依托 在亚太地区展开“前沿部署”,以控制中国的战略出海口。 2011 年以来,美国进一步加强了美日韩同盟,积极在东亚地区布势, 加快优化亚太基地布局。为落实战略东移的步骤,强化关岛基地的核心角 色,美国有意将其部署重心由第三岛链向关岛所在的第二岛链推进,并巩 固强化日本列岛所属的第一岛链,同时驻军澳大利亚,宣布将在澳大利亚 西北的达尔文驻军 2500 名海军陆战队员,③推动与菲律宾的军事合作并寻 机重新驻军,完善亚太基地体系,依托第一岛链对中国进行钳制与封锁, 形成南北夹击之势。而且,以美国为主导的“美日澳”、“美日印”以及美 国与东盟多国的军事合作逐步机制化、常态化,多方联合军演空前频繁。
“参与 与扩张” 战略。
欧洲与亚 洲地区
预防性防 务战略, 攻势战 略。
巩固美国 全球货币 的地位,加 强美国在 欧洲政治 影响力。
小布什 奥巴马
以“反
压缩海外驻军,在 恐 ” 为
“不稳定弧形地带” 名,推行
增加军事存在。
单边主
义。
深陷伊拉 克和阿富 汗两场战 争,对亚 太关注力 度不足。
通过巩固与日、韩等 传统盟国关系,强化 与东盟和中国、印度 等国战略对话,积 极、全面参与亚太事 务。
71
20 12 年 第 4 期
战、弹道导弹防御和核威慑力量等领域的建设,加强集约型威慑力量。 从老布什政府的“合作性威慑”战略,到克林顿政府的“预防性防
务”战略,再到小布什政府的“区域安全”、“遏制与威慑”和“先发制 人”战略,美国军事战略由守势战略态势转向了攻势战略态势。奥巴马上 台执政以来,其军事战略基本上延续了前任总统全球战略的调整,仍然把 反恐作为重点,不过奥巴马上台后对反恐已经进行了调整,但反恐仍然成 为其安全战略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此次奥巴马政府推出的新军事战略则融 合了守势与攻势两方面的态势,在亚太地区积极扩张的举动,表现为战略 攻势,而在欧洲地区则呈现为战略守势。
① 胡志勇:《冷战时期南亚国际关系》,新华出版社,2009 年,第 98 页。 ② Jeremy Thompson, “America ‘here to stay’ in the Pacific: Obama,” http://www.abc.n et.au/news/2011-11-17/obama-addresses-parliament/3676964. 70
实际上,奥巴马政府推出的新军事战略并无新意,只是美国亚太政策 的延续:克林顿政府于 1995 和 1998 年曾连续发表了《美国东亚战略报告》, 提出了“亚太共同体”的倡议,为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提供了理论与思想准 备。小布什政府上台之初,积极准备加速战略重心东移,主张收缩战线, 削减美国在中东的前沿部署和军事基地,在亚太地区加大军事投入。只是 因为“9·11 事件”打乱了其战略部署,美国才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投放于伊 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对亚太关注力度不足,美国在亚太地区主导地位 也随之弱化。而奥巴马上台执政后,即将亚太地区确定为全球战略的重中 之重,通过巩固传统安全同盟,积极强化与东盟和中国、印度等国家战略 对话,积极介入地区热点议题等方式,全面参与亚太地区事务,成功实现
73
20 12 年 第 4 期
2011 年 7 月,美日澳三国首次在中国南海附近海域举行了具有试探性质的 联合军演。①美国在避免与中国正面相撞的同时,企图利用其亚太盟国,以 及中国与邻国在岛屿、海洋权益方面的矛盾,对中国实施战略牵制。而中 国的个别邻国开始在涉海权益问题上有恃无恐地对中国示强,甚至炫耀武 力,客观上可能成为美国与中国战略对抗的代理人、马前卒或牺牲品。
总统时期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历届政府军事战略调整图
主要内容
核心 战略重点 战略性质
影响
老布什
以建立“世界新秩 序”为借口,推行单 极霸权。
超越“遏 制”战 略。
亚太地区
“合作性 威慑”战 略,攻势 战略以经济与军事为后 盾,推行“全球民主 化”。和平演变与民 主扩张相结合。提出 “亚太共同体”倡 议。
① Nathan Hodge, “Julian Ebarnes: Obama Announces the Disarmament,” Wall Street Journal, January 6, 2012. ② Hillary Clinton, “America’s Pacific Century,” Foreign Policy Magazine, November, 2011. ③ Jennifer Epstein, “Obama to Station Marines in Australia,” The China Post, November 16, 2011.
美国是“重返亚太”吗?
——奥巴马政府新军事战略评析
胡志勇
【内容提要】本文全面分析了奥巴马政府上台执政以来所推行的亚太 政策,并重点考察了美国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等地区新的军事战略部署, 指出“重返亚太”只不过是奥巴马政府强化对该地区事务领导力与影响力 的借口,亚太地区一直是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全球战略关注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美国从来就没有离开过该地区。奥巴马新军事战略实际上是美国对 外政策的延续,但对中国产生了极为不利的战略影响。
美国是“重返亚太”吗?
了美国自冷战结束后开始的战略重心东移战略的转型。 这次奥巴马政府推出的新军事战略直接将中国和伊朗列为其战略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