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免疫应答特点

合集下载

免疫应答类型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类型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类型及其特点
体内有两种免疫应答类型:一是固有性免疫应答,又称为非特异性免疫;二是适应性免疫应答,又称为特异性免疫。

固有性免疫应答的特征是:
(1)无特异性,作用广泛;
(2)先天具备;
(3)初次与抗原接触即能发挥效应,但无记忆性;
(4)可稳定遗传;
(5)同一物种的正常个体间差异不大。

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也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适应性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其特征是:
(1)特异性,即T、B淋巴细胞仅能针对相应抗原表位发生免疫应答;
(2)获得性,是指个体出生后受特定抗原刺激而获得的免疫;
(3)记忆性,即再次遇到相同抗原刺激时,仍存在于体内的记忆细
胞产生免疫效应,出现迅速而增强的应答;
(4)可传递性,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物(抗体、致敏T细胞)可直接输
注使受者获得相应的特异免疫力(该过程称为被动免疫)。

(5)自限性,可通过免疫调节,使免疫应答控制在适度水平或自限
终止。

免疫应答的特点及调节教学课件ppt

免疫应答的特点及调节教学课件ppt
免疫细胞功能的研究包括对不同类型免疫细胞的生物学 特性的研究,以及对免疫细胞与其他细胞相互作用的研 究。
通过对免疫细胞功能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免疫系 统的调节机制,为未来的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生应答。Biblioteka 免疫记忆的持久性免疫记忆可以持续数十年甚至 更长时间。
免疫记忆的传递
免疫记忆可以通过垂直传递给 下一代。
可诱导性
01
02
03
诱导免疫应答
免疫系统可以通过抗原的 诱导产生免疫应答。
诱导方式
抗原可以以多种方式诱导 免疫应答,如注射、口服 、吸入等。
免疫应答的调节
抗原的剂量、频率和性质 可以影响免疫应答的效果 和类型。
免疫应答的特点及调节教 学课件ppt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免疫应答概述 • 免疫应答的特点 • 免疫应答的调节 • 免疫应答异常与疾病 • 免疫应答的未来研究
01
免疫应答概述
免疫应答定义
免疫应答是生物体识别和清除外来抗原的复杂过程 它涉及一系列的免疫细胞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免疫应答过程
免疫应答通常分为三个阶段
基因工程疫苗是一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新型疫 苗,具有更加安全和高效的特点。
新型疫苗包括基因工程疫苗、合成肽疫苗和DNA疫苗 等,具有更加安全、有效和便捷的特点。
合成肽疫苗是一种利用化学合成技术生产的新型疫苗 ,可以针对多种病原体进行预防。
免疫细胞功能的研究
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发挥重要的 免疫调节作用。
2. 活化阶段:识别外来抗原后,免疫细胞分泌细胞因 子等效应分子,以产生特定的免疫反应
1. 识别阶段:免疫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识别外来抗 原

免疫应答的特点和调节培训课件

免疫应答的特点和调节培训课件

免疫应答的特点和调节
17
体细胞高频突变造成的多样性
外周淋巴组织生发中心内的成熟B细胞,在 受到抗原剌激后,已重排好的V区基因(尤 CDR3)突变频率增高,称体细胞高频突变, 主要为点突变,非随机性。抗原对多株高频 突变细胞的选择结果,使其表达的的IgV区 CDR(互补决定区)与抗原表位的互补性更优 于原先分子,即为抗体的亲和力成熟。
免疫应答的特点和调节
22
IR的记忆性
记忆细胞产生---Tm, Bm. 长寿抗原特异性细 胞.多数处于静止状态. 再次应答---强而迅速 抗原原罪现象---记忆细胞作用的优先性
免疫应答的特点和调节
18
TCR多样性及其分子基础
TCRα基因座相当于Ig的轻链 TCRβ基因座相当于Ig的重链
染色体定位
TCR基因 人
小鼠
α链
14q11.12 14
β链
7q32
6
γ链
7p15
13
δ链
14q11.2 14
免疫应答的特点和调节
19
先是TCRβ链基因座的重排,然后是α链 一个Dβ片段与一个Jβ片段连接,然后D-J与一 个Vβ片段相连,完成了VDJ基因的重组。 TCRβ链初级的RNA转录本在重组的VDJ和C 基因之间含有内含子。 VDJ与Cβ1或Cβ2的重排是随机的,目前尚未 发现Cβ类似Ig重链类别转换那样从一个Cβ基 因转换到另一个Cβ基因上。
免疫应答的特点和调节
7
(40)
(25)
(9)
(J4)
免疫应答的特点和调节
8
BCR的基因重排及其机制 ( gene rearrangement)
BCR胚系基因中,V、(D)、J基因片段之间由 内含子隔开,通过基因片段的重排,形成V(D )J连接,再与C基因片段连接,才能编码完整 的Ig多肽链。

免疫应答的特点及调节教学课件ppt

免疫应答的特点及调节教学课件ppt
免疫应答可以清除病原体,保护机体免受感染和损伤,同时还可以促进机体的生长和发育。
免疫应答还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避免过度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
免疫应答特点
02
针对特定抗原的识别和应答
免疫应答是针对特异性的抗原刺激而产生的,只对具有特定抗原结构的物质产生应答。
免疫细胞的特异性识别
免疫细胞通过表面受体对特异性的抗原进行识别和应答,进而产生一系列的免疫反应。
免疫细胞之间以及免疫细胞与非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复杂的网络调节,维持免疫应答的平衡和稳态。
网络调节
某些情况下,免疫应答可能被诱导产生免疫耐受,即机体对某些抗原不产生免疫应答或产生低水平应答的状态。
免疫耐受
炎症是机体对抗原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但过度的炎症反应可能导致组织损伤和疾病发生。抗炎是指抑制炎症反应,以缓解组织损伤和异常免疫反应。
移植免疫的免疫应答特点:同种异型排斥反应等。
移植免疫的调节:免疫抑制剂、供者特异性输血等。
移植免疫
免疫应答研究展望
05
免疫治疗在临床的应用
肿瘤免疫治疗
利用免疫系统对肿瘤进行识别和攻击,提高抗肿瘤效果。
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
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通过调节免疫应答,改善疾病症状。
疫苗研发
通过免疫应答机制研究,研发新型疫苗,提高预防效果。
自适应性
免疫应答调节机制
03
自身调节
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和功能受到自身多种因素的调节,如细胞因子、生长因子、抑制性受体等。
免疫负调节
适应性调节
适应性调节是指免疫系统针对外界抗原刺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包括抗原特异性T细胞和B细胞的激活和分化、记忆细胞的产生等。
固有免疫调节

医学第13章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机制

医学第13章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机制

《免疫学》——第13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
医学第13章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机制YJH
二、TCR多样性及其分子基础
TCR复合物的组成
TCR识别抗原肽/MHC TCR-ab
Va Vb
糖 基
Ca Cb
胞膜
-S-S-
ge
由 5 种6条多肽链组成,转导抗原激活信号
CD3 复合体
d e z z zh
-S-S-
一、T细胞介导的免疫记忆
1、记忆性T细胞的来源: 尚不清楚;可能:
来源于少量激活的T细胞; 由部分效应T细胞受局部微环境影响分化形成。
《免疫学》——第13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
医学第13章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机制YJH
2、Tm细胞的表性特征
CD45RO阳性
初始T细胞CD45RA阳性
《免疫学》——第13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
医学第13章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机制YJH
编码α链的J基因片段有多个,也会增加有效重排的机会
《免疫学》——第13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
医学第13章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机制YJH
第2节 免疫应答的记忆性
免疫记忆性:是指机体对特异性抗原初次应答 后,所接受的活化信息和产生的效应信息可村 流域机体免疫系统;若概抗原再次进入机体, 则存留的活化和效应信息被迅速调动,出发比 初次应答更为迅速、强烈、持久的特异性免疫 应答。
《免疫学》——第13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
医学第13章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机制YJH
TCR也是通过体细胞重排变为多样性的
《免疫学》——第13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
医学第13章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机制YJH
TCR的重排的机制与免疫球蛋白一样,也具有7核苷酸和9核苷酸的重组识别信号,并 遵守12/23碱基规则。

大连医科大学免疫学PPT人卫7版13B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大连医科大学免疫学PPT人卫7版13B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B1 和 B2淋巴细胞亚群
(1)B1细胞 : CD5+ TI 抗原 IgM, SIgA
(2) B2细胞: CD5TD抗原 IgG
TI-1和TI-2抗原
(一) B细胞对TI-1抗原的应答
TI-1抗原
12
B1 细胞
(1)BCR (2)丝裂原受体
(二)B细胞对TI-2抗原的应答
高度重复的表位,B1 细胞的mIg广泛交联, 激活B1细胞。
(三)细胞因子的作用
Y
B
信号 1
信号 2
Th
细胞因子 IL-4 IL-5 IL-6 IFN-γ
TGF-β
B
B
B
B
BB B
PC
B
B
B BB B
B
增殖和分化
Th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
(四)T、B细胞的相互作用
(四)T、B细胞的相互作用
(四)T、B细胞的相互作用
(六)浆细胞的形成
(七)记忆B细胞(Memory B Cells, Bm)的产生
一、初次应答
所需抗原量多、抗体潜伏期长、抗体效价低、 维持时间短、与抗原亲和力低、以IgM为主;
二、再次应答
所需抗原量少、抗体潜伏期短、抗体效价高、 维持时间长、与抗原亲和力高、以IgG为主。
第四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效应
1 .调理作用 2 .补体激活 3. ADCC 4. 中和毒素
Figure 1-24 part 2 of 3
TI-2 抗原
1
B1 细胞
TI 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初次应答
再次应答
抗 100000

特 10000

性 1000

简述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和特点

简述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和特点

简述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和特点一、引言免疫应答是机体对外来抗原进行防御的重要过程,它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记忆性。

本文就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和特点进行全面详细的介绍。

二、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1. 抗原递呈抗原递呈是免疫应答的第一步,当机体受到外来抗原侵袭后,它们会被先天免疫系统中的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专门的抗原递呈细胞摄取并加工处理。

然后这些抗原会被呈现在这些细胞表面上,并与MHC 分子结合形成复合物。

2. 激活T细胞T细胞是免疫应答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细胞,它可以识别并杀死感染机体的细胞。

当MHC分子与抗原结合后,它们会被呈现给T细胞,从而激活T细胞。

激活后的T细胞可以进一步分化为不同类型,如Th1、Th2、Th17等。

3. 激活B细胞B细胞是免疫应答中另一种重要的细胞,它可以分泌抗体来中和外来抗原。

当B细胞与抗原结合后,它们会被激活并进一步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浆细胞可以分泌大量的抗体来中和外来抗原,而记忆B细胞则可以长期保存对该抗原的记忆,以便在下次再次遭遇该抗原时更快速地进行应答。

4. 免疫效应激活后的T细胞和B细胞会产生一系列免疫效应,如Th1型反应、Th2型反应等。

这些效应可以促进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其他免疫系统成分的参与,并最终达到清除外来抗原的目的。

三、免疫应答的特点1. 特异性免疫应答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它只对特定的外来抗原进行识别和攻击。

这是由于T、B细胞具有非常特定的受体,在接触到相应的抗原时才能被激活。

2. 记忆性免疫应答具有很高的记忆性,它可以在第一次接触到某个抗原后形成对该抗原的记忆,以便在下次再次遭遇该抗原时更快速地进行应答,从而达到更好的防御效果。

3. 增强性免疫应答具有增强性,即每次接触到相同的抗原时,机体对该抗原的应答会更加迅速和有效。

这是由于记忆B细胞和T细胞能够更快速地被激活并分化为相应的效应细胞。

4. 调节性免疫应答具有调节性,它可以通过Th1、Th2、Th17等不同类型T细胞产生不同类型的效应分子来调节机体对外来抗原的攻击力度,从而达到更好的防御效果。

【精品】体液免疫应答

【精品】体液免疫应答

【关键字】精品第十三章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外来抗原进入机体后诱导抗原特异性B细胞活化、增殖,并最终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存在于体液中,发挥重要的免疫效应作用,此过程称为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humoral immune response)。

B细胞识别的抗原包括T细胞依赖抗原(TD-Ag)和T细胞非依赖抗原(TI-Ag),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需要Th细胞的辅助。

第一节 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一、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BCR是B细胞识别特异性抗原的受体。

BCR识别抗原对B细胞的激活有两个相互关联的作用:BCR特异性结合抗原,产生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B细胞内化与其BCR结合的抗原,并进行加工处理,形成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提呈给抗原特异性Th细胞识别,而活化的Th细胞通过表达的CD40L与B细胞上CD40结合,又可提供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

BCR对抗原的识别与TCR识别抗原有所不同:①BCR不仅能识别蛋白质抗原,还能识别多肽、核酸、多糖类、脂类和小分子化合物;②BCR可特异性识别完整抗原的天然构象,或识别抗原降解所暴露的表位的空间构象;③BCR识别的抗原无需经APC的加工和处理,也无MHC限制性。

二、B细胞活化需要的信号与T细胞相似,B细胞活化也需要双信号,即特异性抗原传递的第一信号和协同刺激分子提供的第二信号。

B细胞活化后的信号转导途径也与T细胞相似。

(一)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1.第一活化信号经由Igα/Igβ传导入胞内 BCR与特异性抗原的表位结合,启动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但由于BCR重链胞浆区短,自身不能传递信号,需由与mIg组成BCR复合物的Igα/Igβ将信号转入B细胞内。

BCR被多价抗原交联后,活化Blk、Fyn或Lyn等酪氨酸激酶后使Igα/Igβ胞浆区的ITAM模体中的酪氨酸发生磷酸化,从而募集并活化Syk(类似于TCR信号转导中的ZAP-70),进而活化细胞内信号转导的级联反应,最后经PKC、MAPK及钙调蛋白三条途径激活转录因子(NF-κB、AP-1和NFAT等),参与并调控B细胞激活、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图13-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15 ~1018,构成TCR多样性的分子基础。
(二)BCR基因重排
1.BCR(Ig)基因重排(gene rearrangement):
※抗体分子基因得以表达的首要步骤是在B前体细胞中成功地
对V、(D)、J基因片段进行重排
只有胚系的B细胞可进行基因重排。在V、D、J、C基因群
中各选择一个基因片段,组成单个Ig的编码基因,进而转



3'
2.TCR胚系基因结构及其多样性

TCR相关基因群:有α ,β ,γ ,δ 4组,位 于不同染色体上。 每一个TCR α β 链和 γ δ 链基因分别有其V,D(限于β 链和δ
链),J,C基因片段群中各选择一个基因片段
组成。 因V,D,J,C基因片段的多数量性、排列组合的 多样性、选择的随机性,TCR群体数目高达
免疫耐受的含义及其与免疫抑制、免疫缺陷的区 别与联系 研究免疫耐受的医学实践意义


免疫应答特异性和记忆性的产生机制
诱导、维持或终止免疫耐受的条件与机制
第1节
免疫应答的特异性
---贯穿免疫应答的始终
●特异性的含义:识别的特异性;应答的特异性 ●特异性的本质:TCR和BCR的特异性识别 TCR和BCR具有“一个细胞(克隆),一种受体”的特点 克隆: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每个 基因彼此相同)。 TCR和BCR的多样性(>1012)是保证机体对多译,产生功能性Ig ;使Ig的群体数目高达1011以上,
构成Ig多样性的基础。
※基因重排是抗体分子多样性产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5' V H1 V H2 V H 65 D
1
3' D
2
D
27
JH 1 JH 2
JH 6
C
D-J连接 5' V H1 V H2 V H 65 D
1
( ) B
3' D
2
JH 2
免疫耐受(immunotolerance) :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 种抗原后所表现出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或低应答。
免疫耐受是否属于免疫应答?
免疫耐受与免疫抑制、免疫缺陷是否有区别?
TCRαβ多样性达1015,TCRγδ多样性达1018 TCR基因不发生体细胞高突变
第2节
免疫应答的记忆性

免疫记忆性的物质基础:
记忆性细胞(Tm、Bm)
增强的抗原递呈能力;
亲和力增强的TCR和BCR
第3节
免疫应答的耐受性
天然免疫耐受的发现(Owen,1945)
人工诱导的免疫耐受(Medawar,1953)
IgК基因:V К,JК,C К Igλ基因:V λ,J λ,C λ
编码人免疫球蛋白的基因多态性
H 链基因 5' VH (65) D (27) JH (6) C C C 3 C 1 C 1 C 2 C 4 C C 2 C 3'
链基因 5' V (40) 链基因 5' V (30) JC JC JC JC J (5) C (1) 3'
(一)BCR、TCR多样性及其分子基础
以基因群的特殊形式存在 1.BCR胚系基因结构及其多样性

mIg轻链和重链及C区和V区分别由分布于不同染色体的 多个不连续基因片段编码
C(constant)基因片段
V(variable)基因片段
J(joining)基因片段
D(diversity)基因片段(限于重链基因)
JH 6
C
V-D连接 5' V H 1 V H 2 D 2 JH 2 JH 6 转录 ( ) D V H 2D 2 JH 2 JH 6 C RNA加工 AAA V H 2 D 2 JH 2 C 翻译 V NH
2
( ) C
3' C
( ) E
( ) F
C CO OH
(三)BCR、TCR多样性的产生机制 1.BCR多样性的产生机制

体细胞高频突变(somatic hypermutation):发生在B 细胞发育后期和经抗原刺激后
基因重排过程中的“配件组合”以及“不准确连接”
等特点,使B细胞用大约300个基因片段产生
5.4×1013 种以上具有不同抗原特异性的抗体分子
2.TCR多样性的产生机制
TCR基因重排: 与Ig重排类似
第13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机制
特异性(specificity) 获得性(adaptiveness) 排他性(discrimination)
多样性(diversity)
记忆性(memory) 转移性(transferability) 耐受性(immunotolerance)

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主要特点(特异性、记忆性、 耐受性)

组合多样性(combinatorial joining): Ig基因产生于众 多V、D、J、C基因片段的排列组合。重链基因V,D,J之间 的随机组合可达6000多种;轻链基因V,J片段的随机组合有 1000余种。

连接多样性(junctional flexibility): Ig基因在V-D-J 重排过程中可出现不同的连接点以及同一连接点上可发生核 苷酸缺失(deletion)、插入(insertion)和倒转 (inversion)

重链基因:定位于第14号
染色体长臂,由V,D,J,C基 因片段组成。 VH基因片段编码重链可变 区CDR1,CDR2
DH基因片段编码重链可变
区CDR3大部分区域 JH基因片段编码重链可变 区CDR3和FR4 CH基因编码重链稳定区

轻链基因:分为λ和К基因,分别定位于第22号染色体长
臂和第2号染色体短臂。由V,J,C基因片段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