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羚羊木雕2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3.羚羊木雕课件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3.羚羊木雕课件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怦.怦( pēng )
树杈.( chà )
脸颊.( jiá )
línɡ(羚 )羊
伤 bā( 疤 )
发 lènɡ( 愣 )
2.(2015,重庆 A)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人格的高洁,灵魂的纯净,思想的深邃,都可以在淡泊中孕.育.。
B.岸边的柳树在春风的吹拂下,妖.娆.轻舞,惹得湖水也荡起了层层
“他”怒吼斥责。
悲戚、真怕、逃离(后悔) 欢呼、怒吼、渺小、狼狈
结局
校门口喜报栏上,写着他的名 字和获得的奖品。
(4) 愧疚
9.小说题为“一支金色的钢笔”,请问“钢笔”在小说结构上有什么作 用?你认为“金色”有哪几层含义? 结构上的作用:“钢笔”是全文的线索。含义:(1)颜色是金色的。 (2) 童真的友谊是珍贵的。 10.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句子。(★) 她开始躲我,面色仓皇、神情狼狈,像春花躲着秋风一般,硬生生地要 隔一个夏季。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我”比作“秋风”,将“小女孩”比作“春 花”,形象生动。娇嫩的“春花”害怕无情的“秋风”的摧残。漫长的 夏季比作“我”和“小女孩”之间的距离。作用:形象地表现了“我” 与“她”之间的距离很长,暗示了“我”的情感变化,进而深化主题。
⑨夕阳的余晖透过愈渐宽大的窗帘缝隙,丝丝缕缕地照射在他们脸上。 在那一场充满童真的友谊里,我无法找到自己介入的借口,只得暗自逃 离。第二天,在宽大的办公桌上,我看到他俩紧紧挨在一起的作业本。 同样的本子,同样的笔色,同样的日期。
⑩市里举行长跑比赛的时候,他不顾一切地报了名。接着,他毫无悬 念成了代表学校参赛的选手。
⑯“老师……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奖品都不是钢笔!我……我只要钢笔。 这样,我的同桌就不会再烦恼,也不会因为用铅笔写作业而受到批评了 ……”他呜呜地悲鸣,诉尽了他在一路奔跑中所受的委屈。

七年级语文羚羊木雕2_7436

七年级语文羚羊木雕2_7436
炎热的夏来临,坡上山桃熟了,结得一串一串,一嘟噜一嘟噜,山桃乔木,低着头弯着腰,一幅憨厚的样子。而这些毛山桃是不中吃的。别看都是桃,吃起来却又苦又涩。这桃肉猪可以吃,桃胡可 是打油的好东西。于是,放暑假的时候,我们叔伯姊妹一人一个筐上山摘山桃。夏天天热,我们穿个小褂,摘过山桃的手,摸哪儿哪儿痒痒。皇冠登录端口
记得我们第一次去摘山桃,山桃稠得压弯枝头,我们三下五除二,不一会儿每人一筐就摘到手。于是都把筐挎到一片开阔的地方,还没有比一比谁摘得多,妹妹急不可耐地说:“姐快看一下,我脊 背是不是有虫子?怎么这么痒!”我揭起褂子,妹妹扭着身子,痒得大叫:“挠,快给我挠!”我问她:“哪儿痒,挠哪儿?”她说:“你白长了一双大眼睛!”说着自己在一棵树上蹭来蹭去。一瞬间, 我也感觉浑身痒痒,看大家都痒得难受,于是自由结合,你挠我,我挠你,抓耳挠腮,变成了一群美猴王。
我最怕痒,后来去摘山桃,一方面摘过桃的手,尽量不挨裸露的皮肤,一方面边摘山桃边讲,倒在院子里晒 两天,用脚一踩,皮胡分家,皮儿成了小猪的美食,胡儿晒干用袋子装起来,得空砸出桃胡仁。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羚羊木雕》原文及教案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羚羊木雕》原文及教案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羚羊木雕》原文及教案
《羚羊木雕》是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阅读材料。

以下是原文及对应的教案。

原文:
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山间有座孤零零的庙宇,这里面供奉的是一尊金光闪闪的神像,这尊神像被人们奉为“福泽神”,希望神保佑他们平安幸福的生活。

但这里的执事猜疑多心肠,总是不放心地站在庙门口,为怕神像不时失窃而无心修道。

而那石山山间的金羊神庙里却有位老羚羊住在那里数百年,他才是能保佑世间人们平安的神,能够给予大家最好的帮助。

教案:
【阅读目标】读懂《羚羊木雕》这篇文章,理解主题与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导学导语】文中有一座孤零零的庙宇,人们把疑神疑鬼的心态带入其中。

而被人们忽视的一尊木雕却是真正能够保佑平安的神。

这告诉我们,外表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在的力量。

【课前导学】阅读短文,回答以下问题:
1.庙中供奉的神像是什么样的?
2.执事为什么不放心?
3.金羊神庙里的老羚羊有什么特殊能力?
【阅读指导】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标注关键词来帮助理解文章。

【阅读提升】多读几遍文章,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题。

【课后拓展】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这篇文章的大意,并提出自己的思考。

通过阅读《羚羊木雕》,学生可以了解到外表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在的力量。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羚羊木雕》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羚羊木雕》
传承民族精神
文章所体现的精湛雕刻技艺和丰富文化 内涵,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通过学 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心,自觉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培养健康审美情趣,提升人文素养
感受艺术魅力
引导学生欣赏《羚羊木雕》独特的艺 术美感,体会雕刻艺术的魅力和价值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提升人文素养
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和思考,帮助学生 拓展文化视野,丰富人文底蕴,提升 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让他们围绕一个或多个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鼓 励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发言、分享观点,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角色扮演
让学生分别扮演文章中的主要人物,通过表演的形式再现故事情节。这有助于学生更深入 地理解人物形象和内心世界,提高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创意写作
03 知识点归纳与拓展延伸
生字词、成语积累及运用
生字词
本课涉及一些生字词,如“羚羊 ”、“雕塑”、“熠熠生辉”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词语的读音
和书写。
成语积累
课文中出现了“栩栩如生”、“巧 夺天工”等成语,学生需要理解这 些成语的含义,并能够正确运用它 们进行表达。
运用
学生可以通过造句、写作等方式, 实际运用所学的生字词和成语,巩 固记忆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主题思想阐释与启示意义
主题思想
文章通过叙述“我”与羚羊木雕的故事 ,表达了家庭、友情之间的微妙关系和 矛盾冲突。同时,文章也揭示了重财轻 义的弊端和珍惜友情的重要性。
VS
启示意义
文章告诉我们,在物质利益面前,我们应 该坚守自己的原则和情感底线,不要轻易 放弃友情和亲情。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 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以建立更 加和谐的人际关系。

最新《羚羊木雕》课文原文

最新《羚羊木雕》课文原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课文“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妈妈说的羚羊是一件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

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给我的。

它一直放在我桌子角上。

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因为昨天我把它送给了我的好朋友万芳。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吗?”我小声地说。

“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

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我把它收起来了。

”“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

”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

因为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没有卖……我送人了。

”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送给谁了?告诉我。

”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

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您已经给我了。

”“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我没有理由了。

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

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

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在一起。

她学习很好,人一点也不自私。

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而一”。

上星期一次体育课,我们全班都穿上刚买的新运动衣。

跳完山羊,我们围着小树逮着玩。

一不小心,我的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

我坐在树底下偷偷地抹眼泪,又心疼裤子,又怕回家挨说。

万芳也不玩了,坐在我旁边一个劲地叹气。

忽然,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上的大口子缝得一点儿都看不出来。

”当时,我觉得自己得救了,就把裤子和万芳换了。

七年级上册课内阅读-《羚羊木雕》阅读答案

七年级上册课内阅读-《羚羊木雕》阅读答案

七年级上册课内阅读:《羚羊木雕》阅读答案篇一:七年级语文(上)1——3单元课内阅读七年级语文〔上〕1-3单元现代文课内阅读第一单元课内阅读题《秋天的思念》史铁生1、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3分〕答:2、文中加点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什么内容?〔2分〕答:3、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3分〕4、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3分〕5、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3分〕6、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3分〕《羚羊木雕》张之路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3分〕2.有人认为,万芳的父母是见利忘义的人。

假设你是这种观点的反对者,会用文中哪些内容去说服对方?〔4分〕3.具体谈谈“插叙〞的内容对情节开展的作用。

〔3分〕4.朗读下面两个句子时,重音各应放到哪个词上?结合语境,说说理由。

〔4分〕(1)爸爸不是说给我了吗?(2)可是,这能全怪我吗?5.本文开头、结尾的写法有怎样的特点?谈谈自己的认识。

(3分) 《散步》莫怀戚“我和母亲走在前面,〞至结尾。

1.在散步时,家庭中发生的分歧是什么?“我〞的决定是什么?“我〞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决定?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这句话里的“早已〞与“还〞、“强壮〞与“高大〞能否互相调换?为什么?3.“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一句中所列的三种事物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4.“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似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5.第二段中对“我〞采用的描写方法是、。

6.读了这篇文章,你对“责任〞有哪些认识?《秋天的思念》参考答案:1、、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

初一上册语文《羚羊木雕》教案三篇

初一上册语文《羚羊木雕》教案三篇

初一上册语文《羚羊木雕》教案三篇篇一【设计理念】1.立足小说故事内容,紧扣小说情节发展,发展学生推理能力。

2.分角色朗读,在对话中感受人物形象,说出人物性格,学习人物描写方法。

3.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4.注重发展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守住语文教学的根。

5.在学生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练笔”,让学生有话想说、能说。

【教学目标】1.根据课文语境,说出“自作主张、仗义、形影不离、合二为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这些词语。

2.分部分、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描写,评说文中人物,推想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

说出文章运用插叙手法的作用。

3.用自己的话说出读课文后的感受或受到的启发。

【教学重点】抓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评说文中人物,推想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

【教学难点】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方法】1.教法:朗读法、启发式、问题法、推断法。

2.学法:朗读法、讨论法、问答法、圈点勾画做批注。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弄清生字读音、字形、意义;弄清词语意思;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诗句导入。

友谊是冬日的一缕阳光,让饥寒交迫的人感到温暖;友谊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让濒临绝境的人看到希望;友谊是一首飘荡的歌谣,让孤苦无依的人获得慰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由友谊引发的一个故事——《羚羊木雕》。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⑴孩子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我检查检查。

⑵提出问题:全文一共有多少自然段?抽学生回答。

提出问题:课文围绕“羚羊”木雕发生了什么事情?(学生试着回答或有回答的*。

)二、研读课文1——10自然段1.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1——10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妈妈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我”说的话,并注意“我”和妈妈的神态、动作。

2.分角色朗读课文1——10自然段,读后说出写什么?⑴学生读课文。

⑵说出该部分写什么:妈妈追问羚羊木雕的下落,我告诉她送给万芳了。

(PPT:追问木雕)3.评说文中人物。

你从文中的语句中读出妈妈怎样?我怎样?说明理由。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羚羊木雕》原文及教案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羚羊木雕》原文及教案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羚羊木雕》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1.3理解课文主题,感受作者对亲情、友情的描绘。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品质。

2.2通过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尊重父母、关爱朋友的情感。

3.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懂得感恩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2.教学难点:2.1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

2.2理解课文主题,感受作者对亲情、友情的描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

1.2学生分享对课文《羚羊木雕》的理解。

2.课文阅读2.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3.生字词学习3.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3.2学生通过组内讨论,运用生字词造句。

4.课堂活动4.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羚羊木雕象征什么?5.课文分析5.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主题。

5.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6.课堂小结6.2学生反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亲情或友情的作文。

2.复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巩固记忆。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课堂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品质。

3.课后作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巩固所学知识。

在一个遥远的小山村里,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谁拥有羚羊木雕,就能得到幸福。

于是,村里的人们纷纷寻找羚羊木雕,希望能得到幸福。

小明家住在山脚下,他从小就听父亲讲述这个传说。

有一天,他在山上放羊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块羚羊木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子熟了,开始盛碗,大碗小碗一起来。孩子们嚷着:我要吃甜的!我要咸的!不管甜和咸,家里规定,小孩碗里,一律先盛两只,吃完了,看情况酌情添。大人有说法,糯米食不易消化,小孩 胃嫩不可多食。故此家里还备烧了一锅焦米粥捂在饭窠里,焦米助消化,如有吃得不适意,喝碗焦米粥就好了。那时我的小弟弟还在圈圈车里学步,看大家吃得热闹,也咿咿呀呀伸出手。奶妈问外公, 毛头阿要给他吃点?外公捋捋山羊胡子笑呵呵说,哦,过年不好欺负他的,也给他尝尝味道吧。于是奶妈就把圆子掰开来,夹一点点送到毛头嘴里。开心8官网
我们家吃圆子这台戏,都是放在小年夜,因大年夜另有安排还要祭拜老祖宗,就不能定定心心吃圆子。圆子盛好了,外公按惯例嘱咐家人先端几碗放到饭篮里分别送往几户人家,有的是相邻的单身 汉和困难户,有的是平时帮助过我们的人家。
掌灯时分,来吃圆子的亲朋好友已到齐了,有的特地从市区赶到我们这郊外老宅来,他们喜欢我们这里的吃食。来客中有位远房表兄小勇哥哥,是个中学生,吃圆子时,他喜欢和我们几个孩子一起 坐小桌。他边吃边唱自编的歌谣,“一只圆子米道好,两只圆子有点少,三只圆子勿曾饱,四只圆子正正好……”那么五只圆子呢,六只圆子呢?我们盯着他问,让他一直唱下去。唱到最后,他抚着肚皮, “哎呀呀,十只圆子呀,木呀木牢牢,再吃下去呀,肚皮呀爆呀爆脱了……”我们乐坏了,大家笑成一团,破了饭桌上食无言的规矩,因为是年节,长辈们对我们的嬉闹还是宽容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