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5 非蛋白质呼吸商与氧的热价
能量代谢——精选推荐

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为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直接供能的物质是A.氨基酸B.脂肪酸C.葡萄糖D.ATPE.ADP2.对能量代谢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是A.肌肉运动B.寒冷C.进食D.情绪紧张E.高温3.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最强的食物是A.蛋白质B.脂肪C.无机盐D.维生素E.糖4.不符合基础代谢率的测定条件是A.清晨、清醒B.进食后1小时C.静卧D.情绪稳定E.环境温度为25℃5.临床上用简便方法测能量代谢时,必须测定的数据是A.食物的热价B.食物的氧热价C.单位时间内耗O2量和CO2产生量D.耗O2量及尿氮排出量E.单位时间内耗O2量6.基础代谢率的测定常用于下列哪种疾病的诊断A.垂体功能低下B.甲状腺功能亢进和低下C.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D.糖尿病E.肥胖病7.下列有关基础代谢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正常人基础代谢率相当稳定B.女性比同年龄组男性高C.幼年比成年人低D.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必然升高15%E.基础代谢率实测值大于正常平均值时,即提示机体有病理变化8.最终不转化为热能的功能活动是A.激素分泌B.血液流动C.骨骼肌对外作功D.神经传导E.胃液分泌9.食物的氧热价是指A.1g食物氧化时消耗的O2量B.某种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1LO2产生的热量C.1g食物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D.食物氧化时,消耗1molO2所产生的热量E.1g食物氧化时,产生的CO2量10.关于呼吸商的下列描述,哪一项正确A.机体摄入氧的量与呼出的CO2量的比值B.计算呼吸商时,氧和二氧化碳量的单位用mol 或L均可C.脂肪的呼吸商为1.00D.蛋白质的呼吸商为0.71E.糖的呼吸商为0.8011.正常人能量代谢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最低A.完全静息时B.熟睡时C.外界温度为20℃时D.室温为18~25℃时E.进食12h以后12.下列部位按照温度有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应为A.腋窝、直肠、口腔、食管B.直肠、食管、腋窝、口腔C.食管、口腔、腋窝、直肠D.口腔、直肠、食管、腋窝E.腋窝、口腔、食管、直肠13.女性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化,在排卵后体温升高,这与哪种激素持续性升高相吻合A.孕激素及其代谢产物B.雌激素及其代谢产物C.ACTH及其代谢产物D.FSHE.LH14.体内温度最高的器官是A.心脏B.肺脏C.肾脏D.肝脏E.直肠15.安静状态下,人体主要的散热器管是A.消化道B.汗腺C.肾脏D.皮肤E.肺16.一般情况下,皮肤散热量占机体总散热量的A.50%B.60%C.70%D.80%以上E.90%以上17.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主要依靠何种方式增加产热量A.改变体温调定点数值B.血液循环C.骨骼肌寒战D.内脏器官代谢增强E.寒战前肌紧张(温度刺激性肌紧张)18.当外界温度低于体表温度时,机体的散热方式是A.辐射与对流B.传导与对流C.辐射与蒸发D.对流与蒸发E.辐射、传导和对流19.关于汗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汗液中不含蛋白质B.汗液的渗透压高于血浆C.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分D.汗液是由汗腺细胞主动分泌的E.汗液中的Na+浓度受醛固酮调节20.促进机体产热最重要的激素是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甲状腺激素D.雌激素E.孕激素21.劳动时,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A.骨骼肌B.心脏C.肾脏D.肝脏E.肺22.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A.大脑皮层B.下丘脑C.延髓D.脊髓E.中脑(二)多选题1.影响机体能量代谢的因素是A.肌肉活动B.食物特殊动力作用C.精神紧张D.环境温度E.进食2.在饥饿情况下,可作为人体能源的物质是A.糖B.蛋白质C.脂肪D.组织脂质E.酮体3.关于食物热价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A.它是指1g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热量B.它又分为物理热价和生物热价C.物理热价是指食物在体外燃烧时释放的热量D.生物热价是指食物在体内氧化时释放的热量E.所有食物的物理热价和生物热价均相等4.测定人体基础代谢率需要的条件有A.全身肌肉放松B.清醒、空腹C.静卧半小时以上D.妇女月经期后E.室温保持18℃~25℃5.下列有关能量代谢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BMR是人体最低的能量代谢率B.基础代谢率的单位用kJ/(m2.h)表示C.在基础状态下,身体瘦小的人每千克体重产热量显著低于身体高大的人D.在基础状态下,身体瘦小的人单位体表面积产热量与身体高大的人基本相同E.平静思考问题时,对能量代谢影响不大6.下列关于基础代谢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人体最低的能量代谢率B.女子高于男子C.儿童高于成年人D.老年人降低E.同性别、同年龄、但不同身高、体重的个体,他们的基础代谢率较为接近7.关于体温生理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儿童体温较高,新生儿和老年人的体温较低B.活动时体温可升高C.新生儿体温易受环境的影响D.成年女性高于男性,而且排卵之日最高E.体温昼夜波动一般不超过0.5℃8.有关汗液分泌的描述,下列错误的是A.人安静状态下,环境温度在30℃左右开始发汗B.汗液中水分占99%,氯化钠不到1%C.汗液是汗腺主动分泌的,是低渗液D.汗液中大量的乳酸是由汗腺导管所分泌E.汗液中不含尿素,几乎无糖,且无蛋白质9.影响温热性发汗的直接有关因素有A.风速B.环境C.劳动或运动状态D.衣着E.空气湿度10.环境温度为15℃时,机体散热的途径A.辐射散热B.传导散热C.对流散热D.不感蒸发E.发汗11.下列关于行为性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以自主性体温调节为基础B.有意识地进行C.跑步御寒是该调节的一个例子D.制造人工气候环境不属于此调节范围E.可通过寒战进行调节12.下丘脑温度高于37℃时A.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B.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减少C.汗腺分泌增加D.出现寒战E.皮肤血管收缩二、名词解释1.能量代谢2.基础代谢率3.食物的氧热价4.呼吸商5.非蛋白呼吸商6.体温7.不感蒸发8.温热性发汗三、填空题1.能量代谢是指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着能量的释放、、和利用的过程。
基础医学院《生理学》考试试卷(1780)

基础医学院《生理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A型题(37分,每题1分)1. 影响神经系统发育的最主要的激素是()。
A.糖皮质激素B.肾上腺素C.盐皮质激素D.生长激素答案:解析:2. 在低氧环境中()。
A.心率减慢、血压降低B.心率加快、血压降低C.心率减慢、血压升高D.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答案:D解析:3. 平静呼吸过程中,能缓冲肺泡气O2和CO2分压变化幅度的是()。
A.时间肺活量B.补呼气量C.潮气量D.余气量答案:解析:4. 下列物质中,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最强的是()。
A.脂肪B.糖C.蛋白质D.维生素答案:C5. 调节血小板生成的特异性体液因子是()。
A. VEGFB. TPOC. CSFD. EPO答案:B解析: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作用是调节红细胞的生长发育。
项,血小板生成素(TPO)能刺激造血干细胞向巨核系祖细胞分化,并特异地促进巨核系祖细胞增殖、分化,以及巨核细胞的成熟与释放血小板。
项,集落刺激因子(SF)的作用是调节粒细胞的生成,在体外可刺激造血细胞形成集落。
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为血小板释放的活性因子,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6. 刺激交感神经对胃肠道的影响是()。
A.胃肠运动增强,分泌增强B.胃肠运动抑制,分泌增强C.胃肠运动抑制,分泌抑制D.胃肠运动增强,分泌抑制解析:7. 在周围神经系统,毒蕈碱受体分布于()。
A.多数副交感神经支配的效应器B.自主神经节C.骨骼肌终板膜D.多数交感神经支配的效应器答案:A解析:8. 血小板磷脂酶A2激活后可产生的物质是()。
A.血栓素A2B. cAMPC. ADPD.血小板活化因子答案:A9. 视近物时,眼的调节不包括()。
能量代谢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能量代谢测定的原理和方法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能量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中,既不能增加,也不减少。
这是所有形式的能量(动能、热能、电能入化学能)互相转化的一般规律,也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机体的能量代谢也遵循这一规律,即在整个能量转化过程中,机体所利用的蕴藏于食物中的化学能与最终转化成的热能和所作的外功,按能量来折算是完全相等的。
因此,测定在一定时间内机体所消耗的食物,或者测定机体所产生的热量与所做的外功,都可测算出整个机体的能量代谢率(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能量)。
测定整个机体单位时间内发散的总热量,通常有两类方法:直接测热法和间接测热法。
(一)直接测热法直接测热法(direct calormetry)是测定整个机体在单位时间内向外界环境发散的总热量。
此总热量就是能量代谢率。
如果在测定时间内做一定的外功,应将外功(机械功)折算为热量一并计入。
图7-1是本世纪初Arwater-Benedict所设计的呼吸热量计的结构模式图。
它是由隔热密封的房间,其中设一个铜制的受试者居室。
用调节温度的装置控制隔热壁与居室之间空气的温度,使之与居室内的温度相等,以防居室内的热量因传导而丧失。
这样,受试者机体所散发的大部分热量便被居室内管道中流动的水所吸收。
根据流过管道的水量和温度差,将水的比热考虑在内,就可测出水所吸收的热量。
当然,受试者发散的热量有一部分包含在不感蒸发(参看第二节)量中,这在计算时也要加进去。
受试者呼吸的空气由进出居室的气泵管道系统来供给。
此系统中装有硫酸和钠石灰,用业吸收水蒸气和CO2。
管道系统中空气中的O2则由氧气筒定时补给。
直接测热法的设备复杂,操作繁锁,使用不便,因而极少应用。
一般都采用间接测热法。
图7-1 直接测热装置示意图(二)间接测热法在一般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量与产物量之间呈一定的比例关系,这就是定比定律。
例如,氧化1mol葡萄糖,需要6mol氧,同时产生6mo lCO2和6molH2O,并释放一定量的能。
(整理)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学习要求1 了解机体的能量来源和去路。
2 了解能量代谢及其测定原理;熟悉食物的卡价、氧热价和呼吸商;了解临床应用的简化测算方法;了解能量代谢的衡量标准,熟悉能量代谢的影响因素;熟悉基础代谢率。
3 熟悉体温及其正常变动。
4 熟悉产热、散热过程及它们的调节反应。
5 掌握体温恒定调节过程。
各型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 机体70%的能量来自:A 糖的氧化B 脂肪的氧化C 蛋白质的氧化D 核酸的分解E 脂蛋白的分解2 能直接供能的物质是:A 磷酸肌酸B 三磷酸腺苷(ATP)C 葡萄糖D 环磷酸腺苷E 脂肪酸3 临床上用简便方法测能量代谢时,必须测定的数据是:A 食物的卡价B 食物的氧热价C 呼吸商D 单位时间内耗O2量E 体重4 体内能源的主要贮存形式是:A 肝糖原B 肌糖原C 脂肪D 蛋白质E 葡萄糖5 机体在一段时间内避免作外功,当体重不变时,其消耗的能量最终都转变为:A 热能B ATPC 脂肪D 电能E 糖原6 食物的氧热价是指:A 1g食物氧化时消耗的O2量B 某物质氧化时,消耗1升O2所产生的热能C 1g食物氧化时所产生的热能D 1g食物氧化时所产生的CO2量E 以上都不是7 能量代谢率的衡量标准是:A 体表面积B 体重C 身高D 性别E 年龄8 对能量代谢影响最为显著的是:A 进食B 肌肉活动C 环境温度D 精神活动E 性别9 机体安静时,能量代谢最稳定的环境温度是:A 0~5℃B 5~10℃C 15~20℃D 20~30℃E 30~35℃10 进食后,使机体产生额外热能最多的是:A 糖B 脂肪C 蛋白质D 混合食物E 维生素11 能量代谢率的表示单位是:A kJ/(kg·h)B kJ/(cm·h)C kJ/(m2·h)D kJ/kgE kJ/h12 呼吸商是指同一时间内:A 耗O2量/混合食物B 混合食物/耗O2量C 耗O2量/CO2产生量D CO2产生量/耗O2量E CO2产生量/非蛋白食物13 基础代谢率的正常变化百分率应为:A ±25%B ±20%C ±15%D ±30%E ±5%14 人体基础代谢率:A 与体重成正比B 与体表面积成正比C 与身高成正比D 与身高×体重成正比E 与体重×体表面积成正比15 基础代谢率常用于下列什么病的诊断?A 垂体功能低下B 甲状腺功能亢进和低下C 肾上腺皮肤功能亢进D 糖尿病E 肥胖病16 测定基础代谢率的条件,错误的是:A 清醒B 静卧C 餐后6hD 室温25℃E 肌肉放松17 体温是指:A 体表的平均温度B 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C 体表和深部的平均温度D 胸腔内的平均温度E 腹腔内的平均温度18 体温的昼夜间波动不超过:A 0.1℃B 0.3℃C 0.5℃D 0.8℃E 1℃19 善于体温生理变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 女性基础体温低于男性B 老年人体温略低C 女性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变动D 运动时体温升高E 体温呈昼夜周期性波动20 关于正常人的体温,正确的是:A 腋窝温>直肠温>口腔温B 腋窝温>口腔温>直肠温C 直肠温>腋窝温>口腔温D 口腔温>直肠温>腋窝温E 直肠温>口腔温>腋窝温21 在一昼夜中,体温最低的时间是:A 清晨2~6时B 晚上0点以前C 中午12时左右D 下午2~6时E 上午8~12时22 与女子体温随月经周期变化有关的激素是:A 孕激素B 雌激素C 卵泡刺激素D 黄体生成素E 甲状腺激素23 劳动时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A 肺B 心脏C 肝脏D 肾脏E 骨骼肌24 安静时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A 内脏B 脑C 心脏D 骨骼肌E 皮肤25 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是:A 肺B 肾C 消化道D 汗腺E 皮肤26 当外界温度等于或高于体表温度时,机体散热的方式是:A 辐射B 传导C 对流D 辐射和对流E 蒸发27 给高热病人乙醇擦浴是为了增加:A 辐射散热B 对流散热C 传导散热D 辐射散热和传导散热E 蒸发散热28 给高热病人使用冰袋是为了增加:A 辐射散热B 传导散热C 对流散热D 蒸发散热E 对流散热和蒸发散热29 当外界温度低于体表温度时,机体的散热方式是:A 辐射与蒸发B 传导和对流C 不感蒸发D 蒸发和对流E 辐射、传导和对流30 关于汗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 是高渗液体B 固体成分主要是NaClC 交感神经兴奋时分泌增加D 大量出汗可出现高渗性脱水E 分泌汗液是机体的排泄途径之一31 人在寒冷环境中,产热主要通过:A 皮肤血管收缩B 心跳加快C 寒战D 进食增加E 胰岛素分泌增加32 对于蒸发的叙述,错误的是:A 蒸发分不感蒸发和发汗两种B 水分从体表气化时吸收体热C 环境湿度越高,蒸发散热效率越高D 精神性出汗不具有散热的意义E 是外界温度高于体表温度时惟一的散热方式33 对行为性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是人体温调节的最主要方式B 是以自主性体温调节为基础的C 低等动物也存在D 人在寒冷时增加衣着是行为性体温调节的表现E 动物越高等内容更丰富34 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A 下丘脑B 中脑C 脑桥D 延髓E 脊髓35 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A 肾上腺素B 去甲肾上腺素C 乙酰胆碱D 5-羟色胺E 多巴胺36 下列能使呼吸商增大的因素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 糖转化为脂肪B 糖酵解增多C 肺过度通气D 酸中毒E 碱中毒37 人体温热性发汗最强的是:A 大汗腺B 四肢小汗腺C 额部小汗腺D 足部小汗腺E 躯干部小汗腺38 体温的昼夜变化主要是由于:A 肌肉活动状态B 耗O2量多少C 环境温度的规律性变化D 自由运转周期E 地球自转周期39 体温正常波动的日节律中最高的是在:A 2~6时B 6~11时C 12~13时D 13~18时E 18~24时40 与皮肤温度变化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 循环血量B 血流速度C 血管舒缩D 肌紧张度E 体温中枢的兴奋性41 当气温处于下列何种情况下,蒸发成了惟一的散热途径:A 30°B 37°C 等于或超过皮肤温度D 超过体温时E 以上均不是42 大量出汗时:A 汗液中蛋白质浓度增加B 可导致高渗性脱水C 参与活动的汗腺数量并不增加D 最大汗量可达10L/hE 肾上腺素无加强出汗的作用43 调节体温的调定点作用是通过:A 皮肤温度感受器B 皮肤冷觉感受器C 内脏温度感受器D 热敏神经元E 冷敏神经元44 关于细菌性发热的论述,错误的是:A 发热开始先出现寒战B 调定点上移C 体温调节功能障碍D 致热源不消除,产热与散热在新的水平上保持平衡E 热敏神经元阈值升高45 关于体温生理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 清晨2~6时最低B 女性一般高于男性,而且排卵之日最高C 幼儿略高于成人,新生儿易波动D 剧烈运动可使体温升高1~2℃E 环境温度对体温也有影响46 直接支配小汗腺活动的神经纤维是:A 肾上腺素能纤维B 胆碱能纤维C 肽能纤维D 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E 交感神经节前纤维47 关于行为性体温调节,下列描述哪一项是错的?A 有意识地进行B 以生理性调节为基础C 是对生理性体温调节的补充D 创设人工气候环境不属于此概念的范畴E 跑步御寒是此种调节的典型例子X型题1 生物卡价与物理卡价不相等的是:A 糖B 脂肪C 糖和脂肪D 蛋白质E 以上均对2 人的体温生理性调节反应主要是:A 增减皮肤血流量B 温热性发汗C 寒战D 严寒时卷曲身躯E 吹风3 体温调定点的实质应是:A 体温中枢兴奋性改变B 冷敏神经元的温度阈值C 皮肤温度感受器的阈值D 热敏神经元的温度阈值E 使机体温度保持在此附近4 基础代谢率的表示方式可用:A Kcal/(m2·h)B Kcal/(kg·h)C 实测与正常平均值相差的百分率D 实测值与同体重人平均值相差的百分率E kJ/(身高·h)5 下列哪几种情况下,呼吸商将变小?A 肺过度通气B 肌肉剧烈运动C 酸中毒D 大量脂肪转化为糖E 碱中毒6 关于食物特殊动力效应,下列哪些描述是错误的?A 进食蛋白食物,“额外”热能可达30%B “额外”热能可能来源于肝脏C 进食后2~3h达最高值D 由进食动作刺激引起E 糖的作用低于蛋白质7 蒸发可发生在:A 皮肤B 肾脏C 呼吸道D 消化道E 心脏8 参与体温调节的中枢递质包括:A 肾上腺素B 去甲肾上腺素C 精氨酸D 5-羟色胺E 乙酰胆碱9 间接测热法必须取得的数据及条件是:A 食物卡价B 氧热价C 非量蛋白呼吸商D 一定时间内的耗O2量E 食物构成正常10 下列哪些生理现象及活动具有日节律特性?A 细胞中心的酶活性B 激素的分泌C 个体行为D 体温E 以上均不对11 精神性发汗出现于:A 阴部B 足跖C 腋窝D 手掌E 背部12 辐射散热与下列哪些因素直接有关?A 风速B 皮肤与环境的温差C 皮下脂肪D 体表面积E 衣服多少13 下列物质中哪些可作为机体的能源?A 糖B 蛋白质C 脂肪D 维生素E 水14 有关体内直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物质描述正确的是:A 葡萄糖可直接供给细胞活动能量B 氨基酸可直接供给细胞活动能量C 脂肪酸可直接供给细胞活动能量D ATP可直接供给细胞活动能量E 葡萄糖脂肪酸氧化产生ATP,方可供给细胞生命活动能量15 可被肝脏用来进行糖异生的物质有:A 乳酸B 丙酮酸C 甘油D 某些氨基酸E 维生素16 体内能源的贮存形式有A 糖原B 脂肪C ATPD 蛋白质E NADPH17 在短期饥饿的情况下,体内的主要供能物质是:A 蛋白质合成增加B 葡萄糖含量降低C 糖原减少D 脂肪为主要供能物质E 水分减少18 人体内的热能:A 可被细胞用来做功B 是能量的最低级形式C 可被贮存起来再利用D 可维持体温E 可用来反映机体代谢水平19 下列关于呼吸商的叙述正确的是:A 它是指某种食物氧化时CO2产量与耗O2量之比B 若机体主要氧化脂肪供能时接近于0.71C 在长期病理性饥饿情况下接近于0.8D 糖在体内转化为脂肪时变大E 正常时,最接近蛋白质的呼吸商20 间接测热法测定能量代谢率必须直接测出:A 尿氮排出量B 耗O2量C CO2产量D 非蛋白呼吸商E 热量多少21 与机体产热量有较好比例关系的生理指标是:A 身高B 体重C 年龄D 体表面积E 能量代谢率22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有:A 肌肉活动B 精神活动C 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D 环境温度E 摄水量23 具有特殊动力作用的食物包括:A 蛋白质B 脂肪C 糖类D 维生素E 水24 寒战的特点是:A 肌肉作外功明显增加B 产热量大C 屈肌收缩、伸肌舒张D 骨骼肌发生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E 受意识控制25 体温调节系统包括:A 温度感受器B 体温调节中枢C 产热器官D 散热器官E 呼吸器官26 体内的能量可用于:A 维持体温B 合成代谢C 生理活动D 机械功E 分解代谢27 提供能源的物质有:A 无机盐B 蛋白质C 脂肪D 糖E 水28 有关食物的卡价叙述,错误的是:A 是指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1升O2所产生的热量B 是指营养物质氧化时,一定时间内CO2产生量与耗O2量的比值C 是指1g食物氧化时所释放出来的能量D 食物的物理卡价和生物卡价均相等E 不同食物的卡价均不相同29 有关氧热价的叙述,错误的是:A 1g食物氧化时消耗的O2量B 1g食物氧化时CO2的产生量C 1g食物氧化时释放出来的热量D 某种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1升氧所产生的热量E 与机体代谢水平无直接关系30 有关呼吸商的叙述,正确的是:A 呼吸商是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氧耗量与CO2产生量的比值B 一定时间内的CO2产量和O2耗量的比值C 各种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氧耗量和CO2产量基本相同D 可用来估计某一段时间内机体氧化营养物质的种类E 与食物成分无关31 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是:A 肌肉活动B 精神活动C 环境温度D 食物特殊动力效应E 尿量多少32 基础代谢率测定时条件是:A 清晨、清醒B 静卧C 进食清淡菜肴D 室温18~25℃E 禁食33 基础代谢率的单位用:A kJ/(m2·h)B kcal/(m2·h)C kJ/(kg·h)D kcal/(cm·h)E kJ/(m·h)34 有关基础代谢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 是人体最低的能量代谢率B 女性高于男性C 幼年高于成年D 老年人基础代谢率降低E 与年龄无关35 提高能量代谢的激素有:A 糖皮质激素B 肾上腺素C 甲状腺激素D 雄激素E 胰岛素36 与体温正常的生理变动有关的因素有:A 昼夜变化B 性别、年龄C 身高、体重D 肌肉活动E 精神活动37 女性体温:A 一般比男性低B 排卵前低C 排卵日更低D 排卵后升高E 无周期性变化38 机体散热的途径是:A 皮肤B 呼吸道C 消化道D 泌尿器官E 肝脏39 有关辐射散热的叙述,正确的是:A 当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是主要的散热形式B 体热以热射线形式传给外界较冷物体C 散热量与皮肤和环境的温差成正比D 散热量与皮肤接触物体的导热性成正比E 不受衣物的阻挡40 皮肤散热的方式有:A 辐射散热B 传导散热C 对流散热D 蒸发散热E 精神性发汗41 增加辐射散热的因素可见于:A 皮肤血流量增多B 外界环境温度降低C 皮下脂肪增多D 有效辐射面积增加E 吹风42 温热性发汗的特点是:A 劳动时发汗B 炎热时发汗C 情绪活动时发汗D 发汗常见全身E 大汗腺强于小汗腺43 寒冷时,人体自主性体温调节的反应是:A 拱肩缩背B 寒战C 皮肤血流量减少D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E 开暖风调节44 体温调节系统包括:A 温度感受器B 体温调节中枢C 产热器官D 散热器官E 交感、副交感神经45 中枢温度敏感性神经元分布在:A 脊髓、延髓B 脑干网状结构C 小脑D 下丘脑E 大脑皮质46 能量代谢是指物质代谢过程中伴随的能量的:A 释放B 转移C 贮存D 利用E 以上均对47 脂肪氧化供能的特点是:A 氧化时释放的能量多B 人体所消耗能源的绝大部分由脂肪提供C 在短期饥饿的情况下,脂肪是主要的能量来源D 脂肪不能在机体缺氧的情况下供能E 以上均对48 测定基础代谢要求的条件是:A 清晨、清醒、静卧B 空腹以排除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的影响C 室温保持在10~20℃之间D 排除精神紧张的影响E 睡眠49 增加辐射散热的因素是:A 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升高B 皮下脂肪增多C 衣着增加D 有效辐射面积增加E 吹风50 在环境温度为30℃时作剧烈运动,人体散热的途径有:A 辐射B 传导与对流C 不感蒸发D 出汗E 以上均对51 可使体温升高的物质是:A 细菌致热原B 5羟色胺C 去甲肾上腺素D 多巴胺E 乙酰胆碱52 下列哪些属于机体在寒冷环境中对体温的调节?A 交感神经紧张性增高B 皮肤血管收缩,散热量减少C 出现寒战D 提高基础代谢率,增加产热量E 甲状腺素分泌量下降53 有关女子基础体温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础体温随体内雌激素水平的波动而波动B 基础体温随体内孕激素及代谢产物的变化而波动C 基础体温在排卵前较低D 排卵后基础体温升高1℃左右E 基础体温的降低可作为判断排卵日期的标志之一54 生理性体温调节包括:A 改变皮肤血流量B 发汗C 寒战D 蜷曲身体E 甲状腺素分泌增多55 下列有关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A 糖类氧化时释放的能量较蛋白质多B 我国人所需能量全都由糖提供C 组织脂肪也能与供能D 糖以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形式作为能源储备E 脂肪氧化时释放的能量比糖类、蛋白质多56 关于体温,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机体的体温是恒定的,任何时候都是37℃B 女子体温低于男子C 儿童体温高于成人D 老人有体温下降倾向E 新生儿体温易波动57 参与体温调节的中枢递质有:A 肾上腺素B 去甲肾上腺素C 5羟色胺D 多巴按E 甲状腺激素58 采用乙醇擦浴及脱去上衣降低高温病人的体温是通过:A 增加辐射散热B 增加蒸发散热C 增加对流散热D 增加传导散热E 减少机体产热59 在下列数据中,有助于间接测热法测定机体产热量的有:A 食物的卡价B 食物的O2热价C 呼吸商D 单位时间内O2耗量E 单位时间内的CO2产量60 关于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与进食各类食物有关B 由进食动作刺激引起C 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的活动产生D 进食蛋白质2~3h后其效应可达最大值E 在配制饮食时,这部分额外耗能应注意补充61 下列因素中哪些可能影响皮肤温度?A 发汗B 皮肤血流量C 环境温度D 精神紧张E 增加衣着62 衡量能量代谢率的标准是:A 避免了身高、体重对代谢率的影响B 产热量/身高C 产热量/体重D 产热量/体表面积E 产热量/(体表面积·小时)二、名词解释1 能量代谢:2 食物的卡价:3 食物的氧热价:4 呼吸商:5 非蛋白呼吸商:6 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7 基础代谢率:8 体温:9 不感蒸发:10 自主性体温调节:11 调定点:12 行为性体温调节:13 体温:三、问答与论述题1 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它们怎样影响能量代谢?2 人体的散热方式主要有哪几种?根据散热原理,如何降低高热病人的体温?3 皮肤在维持体温相对恒定中有哪些作用?4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在体温调节中起哪些作用?5 体温相对恒定有何重要意义?机体是如何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6 简述人体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人机工程学》第5章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PPT文档演模板
《人机工程学》第5章人的作业能力 与疲劳
3. 活动代谢 活动代谢亦称劳动代谢、 作业代谢或工作代谢。 它是人在从事特定活动过程中所进行的能量代谢。 体 力劳动是使能量代谢量亢进的最主要的原因。 因为在 实际活动中所测得的能量代谢率(用AR表示), 不仅包 括活动代谢率, 也包括基础代谢率与安静代谢率, 所 以活动代谢率(用MR表示)应为
三种产能过程可概括于图5 - 1中, 其一般特性列 于表5 - 1。
PPT文档演模板
《人机工程学》第5章人的作业能力 与疲劳
PPT文档演模板
•图5 - 1 肌肉活动时能量的来源示意图
《人机工程学》第5章人的作业能力 与疲劳
• 表5 - 1 三种产能过程的一般特性
PPT文档演模板
《人机工程学》第5章人的作业能力 与疲劳
在肝、 肾内部又合成为糖原。 在食物营养充足地合理
条件下, 经过休息, 可以较快的合成为糖原。
PPT文档演模板
《人机工程学》第5章人的作业能力 与疲劳
虽然糖酸解时1g分子葡萄糖只能合成2g分子ATP, 但糖酵解的速度比氧化磷酸化的速度快32倍, 所以是 高速提供能量的重要途径。 乳酸系列需耗用大量葡萄 糖才能合成少量的ATP, 在体内糖原含量有限的条件 下, 这种产能方式不经济。 此外, 目前还认为乳酸是 一种致疲劳性物质, 所以乳酸系列提供能量的过程不 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PPT文档演模板
《人机工程学》第5章人的作业能力 与疲劳
3. 乳酸系列
在大强度劳动时, 能量需求速度较快, 相应ATP 的分解也必须加快, 但受到供氧能力的限制。 此时,
则靠无氧糖酵解产生乳酸的方式提供能量, 故称为乳
酸系列: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一.基本要求掌握:1.热价、氧热价、呼吸商等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一.基本要求掌握:1. 热价、氧热价、呼吸商等概念,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2.基础代谢的概念及意义3.机体的散热方式4.温度感受器和体温调节(调定点学说)熟悉:1. 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2. 机体的产热3. 体温调节中枢了解:1. 食物的能量转化2. 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二.基本概念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食物的热价(themal equivalent of food)、食物的氧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oxygen)、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sm rate, BMR)、体温(body temperature)、战栗产热(shivering thermogenisis)、非战栗产热(non-shivering thermogenesis)、辐射散热(thermal radiation) 、传导散热(thermal conduction)、对流散热(them1a1 convection)、蒸发散热(evaporation)、不感蒸发(insensible perspiration)、发汗(sweating)或可感蒸发(sendbie evaporation)、热敏神经元(warm-sensitive neuron)、冷敏神经元(cold-sensitive neuron)。
第一节能量代谢能量代谢:是体内伴随着物质代谢过程而发生的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的过程。
分为:1)合成代谢:合成自身的成分,贮存能量2)分解代谢:氧化分解成分,释放能量。
一、来源:(1)糖:是重要来源,约占70%。
尤其是脑。
肌糖原→肌肉;肝糖原→血糖。
(2)脂肪:各种物质贮存的形式;(3)蛋白质:主要用于合成细胞组织结构,不是能量的提供者,如激素,酶等。
基础医学院《生理学》考试试卷(713)

基础医学院《生理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A型题(37分,每题1分)1. 一个心动周期中,主动脉瓣开始关闭的瞬间是()。
[西医综合2017研]A.等容舒张期初B.快速充盈期初C.等容收缩期初D.快速射血期初答案:A解析:主动脉瓣开始关闭的瞬间是减慢射血期末或等容舒张期初。
2. 维持胸膜腔内负压的前提条件是()。
A.胸廓扩张阻力B.呼吸肌舒缩C.呼吸道存在一定阻力D.胸膜腔密闭解析:维持胸内负压的前提条件是胸膜腔密闭。
3. 测得某人在基础状态下的耗氧量为14Lh,体表面积为1.6m2,其BMR约是()。
[西医综合2018研]A. 167kJ(m2·h)B. 177kJ(m2·h)C. 150kJ(m2·h)D. 186kJ(m2·h)答案:B解析:基础代谢率(MR)是指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率常以单位时间内单位表面积的产热量为单位,即用kJ(m2·h)来表示。
基础代谢率的测定通常采用简化的能量代谢测定法,即将非蛋白呼吸商视为0.82,与之相对应的氧热价为20.20kJL,因此,只需测定受试者在基础状态下一定时间内的耗氧量和体表面积,即可计算出基础代谢率。
即MR=氧热价×耗氧量÷体表面积,通过计算得出,此人MR=20.20kJL×14Lh÷1.6m2≈177kJ(m2·h)。
4. 下列关于通气血流比值的描述,正确的是()。
A.比值增大或减小都降低肺换气效率B.为肺通气量和心输出量的比值C.人体直立时肺尖部比值较小D.比值增大犹如发生了动静脉短路解析:5.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与哪种体液因子有关?()[西医综合2017研]A.血管紧张素ⅡB.心房钠尿肽C.醛固酮D.血管升压素答案:D解析: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实际上取决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小管液中水和溶质重吸收的比率,而水的重吸收较为容易改变,是其主要方面。
《生理学》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33
体温调节
一、动物的体温及其正常变动
(一) 体 温
正常新陈代谢要求在一定 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哺乳动物 的体温超过42℃或低于25℃, 将引起代谢严重障碍甚至死亡。
所以,正常的体温对于生命 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机体 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34
体温调节
二、动物体温的生理波动
V糖(物理)=V糖(生物) V脂肪(物理)=V脂肪(生物) V V 蛋白质(物理) > 蛋白质(生物)
13
表6-1 三 种 营 养 物 质 氧 化 时 的 几 种 数 据
产 热 量 ( KJ╱ g) 营 养 物 质
物 理 热 价生 物 热 价营 养 学 热 价 ※
糖 17.17
蛋 白 质 23.45 脂 肪 39.77
大家好
1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Temperature regulation)
能量代谢 动物体温的生理波动 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 体温恒定的调节 外界温度对动物体温的影响
2
第一节 能量代谢
❖ 将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着的能量释放、 转移、储存和利用过程,称为能量代谢。
❖ 新陈代谢:维持生命各种活动过程中化学变化的总称。 ❖ 新陈代谢包括: ❖ 物质代谢(同化作用,异化作用) ❖ 能量代谢(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3
一、能量的来源与利用
机体能量的来源是糖、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氧 化分解时释放出来的能量,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机 体主要利用糖(70%)和脂肪(30%)供能,少量的能量 依靠蛋白质分解供给。
既然机体消耗的能量都是来源于食物,是否可 以用每天摄取食物中所含的能量来估测机体能量的
? 消耗率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学将人处于清醒、静卧、空腹、室温在20℃左右的条件定为基础条件,人体在基础条件下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单位是KJ,KJ/h。
将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耗能记为代谢率,单位是kJ/(m²·h)。
基础代谢率记为B。
基础代谢率随着年龄、性别等生理条件不同而有差异。
我国正常人基础代谢率的平均值如表5-1所示。
基础代谢量可由下式计算:基础代谢量= BSt
B——基础代谢率平均值(kJ/(m²·h) )
S——人体表面积(m²)
t——持续时间(h)
体表面积(m²)=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 0.1529
安静代谢量是指机体为保持各部位的平衡及某种姿势所消耗的能量,单位是KJ,KJ/h。
安静代谢量包括基础代谢量和仅仅为维持体位平衡及某种姿势所增加的代谢量两部分。
通常可以常温下基础代谢量的120%作为安静代谢量。
安静代谢率记为R,R=1.2B
安静代谢量= RSt = 1.2BSt
R——安静代谢率(kJ/(m²·h) )
B——基础代谢率平均值(kJ/(m²·h) )
S——人体表面积(m²)
t——持续时间(h)
人体进行作业或运动时所消耗的总能量,叫作能量代谢量,单位是KJ,KJ/h。
能量代谢量包括基础代谢量、维持体位所增加的代谢量和作业时所增加的代谢量三部分,也可以表示为安静代谢量与作业时增加的代谢量之和。
能量代谢率记为M。
能量代谢量是计算作业者一天的能量消耗和需要补给热量的依据,也是评价作业负荷的重要指标。
能量代谢量= MSt
M——能量代谢率(单位为kJ/(m²·h) )
S——人体表面积(单位为m²)
t——测定时间(单位为h)
为了消除作业者之间的差异因素,常用相对代谢率这一相对指标衡量劳动强度。
相对代谢
率记为RMR,RMR可由以下两个公式求出:
能量代谢量= RMR×基础代谢量+1.2×基础代谢量
=(RMR+1.2)×基础代谢量
M=B×RMR+R=B×RMR+1.2B=(RMR+1.2)B
某男工身高1.7m,体重70kg,基础代谢率平均值约为158.7 kJ/(m²·h),连续作业2h,当RMR=4时,求能量消耗为多少?作业时增加的代谢量为多少?
人体表面积(m²)=0.0061×身高(cm)+0.O128×体重(kg)-O.1529
=0.0061×170+O.0128×70-0.1529
=1.8161(m²)
能量消耗量=(RMR+1.2)×基础代谢量
=(RMR+1.2)×基础代谢率平均值×体表面积×作业时间
=(4+1.2)×158.7×1.8161×2
=2997.44(kJ)
作业时增加的代谢量=能量代谢量-安静代谢量
=RMR×基础代谢量
=RMR×基础代谢率平均值×体表面积×作业时间
=4×158.7×1.8161×2
=2305.72(kJ)
食物的热价和氧的热价:
每1g食物完全氧化时所产生的热能称为该食物的热价;在氧化过程中每消耗1L 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氧的热价。
氧化不同的食物,氧的热价不同,如表5-4。
呼吸商:
各种食物氧化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所消耗的氧的容积之比为呼吸商,即RQ=VCO2/VO2。
非蛋白呼吸商是指忽略蛋白质代谢后,非蛋白质氧化时产生的CO2量与消耗的O2量之比,用NRRQ表示。
如表5-5。
例5-2 有某项作业,测得作业者在作业时的耗O2量为1.30 L/min,CO2的产生量为1.05 L/min,安静时的耗O2量为0.24 L/min,CO2的产生量为0.19 L/min。
求该项作业的相对代谢率。
解:作业时的呼吸商≈非蛋白呼吸商=VCO2/VO2=1.05/1.30=0.81
查非蛋白呼吸商与氧热价表,氧热价为20.15KJ/l。
安静时的呼吸商≈非蛋白呼吸商=VCO2/VO2=0.19/0.24=0.79
同理可查得氧热价为20.05KJ/l。
1.疲劳的特征
疲劳可以从三种特征上表露出来:
(1)生理状态发生变化;(2)作业能力下降;(3)疲劳的自我体验
2.疲劳的测定方法
(1)生化法
通过检查作业者的血、尿、汗及唾液等液体中乳酸、蛋白质、血糖等成分含量的变化来判断疲劳。
(2)工作绩效测定法
通过调查工作过程中产量、质量和操作差错率的变化,来对疲劳状况做出评定。
2.合理确定休息时间和休息方式
(1)疲劳后身体的恢复
疲劳恢复过程包括体内产能物质及体液等成分的恢复,疲劳物质的消除等。
恢复时间长短与劳动强度、恢复期环境及个体差异等有关。
恢复过程存在―超量恢复‖现象
(2)休息时间的确定
①以能耗指标确定
德国学者米勒认为,一般人连续劳动480min而中间不休息的最大能量消耗界限为4kcal/min(耐力水平)。
如果作业时的能耗超过此界限,就必须使用体内的能量储备,为了补充体内的能量储备,就必须插入必要的休息时间。
米勒假定标准能量储备为24kcal(100.47kJ),为避免疲劳积累,则工作时间加上休息时间的平均能量消耗不能超过4kcal/min(16.75kJ/min),据此,能量消耗水平与劳动持续时间以及休息时间的关系如下:
设作业时增加的能耗量为M,工作日总工时为T,其中实际劳动时间为T劳,休息
时间为T休,则:
因为在一个周期中,实际劳动时间为24kcal能量储备被耗尽的时间,所以
由于要求总的能量消耗满足平均能量消耗不超过4kcal/min,所以
5-3 已知某作业,作业时增加的能量消耗为8kcal/min,求作业与休息时间及实际劳动率
8h工作制中,作业开始前和作业结束前各用0.5h 进行准备和整理工作地,中午还有1h的午饭时间。
作业时的能量消耗为32KJ/min,安静时的能量消耗为6KJ/min,试分析该工作班,至少还应安排几次休息?
7.4.1 桌面高度(桌椅配合)
桌高= 座高+ 桌椅高度差
书写用的桌子:
合适的桌椅高度差= 坐高/3 –(20~30)mm
办公桌:
合适的桌椅高度差= 坐高/3
GB/T 3326-1997规定的桌高范围为:700~760mm,级差为20mm。
桌椅高度差的尺寸组成:
a =
b + x +
c +
d +
e + f
a——桌椅高度差;
b——桌子面板厚度;
x——中屉深度;
c——中屉底版厚度;
d——坐姿人体尺寸―坐姿大腿厚‖;
e——穿衣修正量;
f——中屉下面大腿的小幅度活动空间。
5.把手的大小、形状、表面状况应与人手的尺寸和解剖条件相适应;
如:单把手工具设计中,
直径:着力抓握30-40mm,精密抓握8-16mm;
长度:一般合适长度为100-125mm;
截面形状:视用途而定,一般有圆形、三角形等;
弯角:最佳为10°左右;
双握把工具的抓握空间,见图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