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案.docx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案.docx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案.docx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课题 : 方程的意义第1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图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通过观察和比较,引导理解方程的意义。

3、引导体会式子、等式、方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加深对方程含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弄清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总第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仪器?(黑板上简易画出)

学生:天平。

2、问:同学们知道天平有什么用处吗?

学生:称重 .......

二、自主探索

(一)教学例 1

1、出示如图所示的情景,说一说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什么?

2、问: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3、学生独自写一写。

4、交流: 50+ 50=100

5、说明:像这样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左边是50+50,右边是 100。(板书:等式)

6、学生自己写出一些等式,并在班级里交流。

(二)教学例 2

1、要求学生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学生独立填写。

3、交流。

4、说明: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

5、问:怎样利用天平图来判断数量的相等和不相等?

6、天平哪一边下垂,说明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多;反之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少。

7、追问:哪些是等式?与例 1 中的等式有什么不同?

8、都含有未知数。

9、指出:像 x+ 50=150,2x=200 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10、小组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

11、交流:

(1)方程也是等式,是一类特殊的等式;

(2)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如50+50=100。

(三)完成“练一练”

1、第一题

(1)问: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指名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2、第二题

(1)读题后独立完成:将算式中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2)全班交流。

(3)指出:可以用字母“ x”表示未知数,也可以用字母“ y”或“其它字母”表示未知数。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一”第 1 题:根据线段图列方程。

(1)看线段图列方程。

(2)交流,说说想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课题: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①第 2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

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这一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3、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

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就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

教学难点:能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总第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是方程?

2、指名口答。

3、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8-x=320+30=50

5+x>9y-16=54

4、指名口答,并说说为什么?

二、教学新授

( 一)教学例 3

1、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习与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

2、出示例 3 第一幅图(黑板上画)。

(1)问:怎样在天平两边增加砝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2)学生讨论。

(3)交流:①左右两边都加上 10 克的砝码;②左右两边都加上同样重的砝码,比如 a。

(4)你能写出等式表示现在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吗?

(板书: 50+10=50+ 1050+a=50+a)

3、启发:比较这两幅天平图和相应的两个等式,想一想,第二个等式与第一个等式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第二个等式中的 a 可表示任何数。相同的地方是左右增加的一样多,等式仍然成立。

4、观察下图,先填一填,再说说你的发现。

(1)问:你能分别说一说这两组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吗?

(2)学生联系天平保持平衡的过程说一说,等式怎样变化,结果是等式。交流后填一填。

(3)校对。

5、通过上面四组天平图,你有什么发现?

生得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二)教学试一试:根据等式的性质在○里填运算符号,在□里填数。

(1)学生看清题意后独立填写。

(2)交流,说说根据。

(三)教学例 4

1、出示例 4 的天平图。

问:你能根据天平图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生: X+ 10=50

2、启发:怎样才能求出方程中未知数x 的值呢?

3、小组讨论,交流:可以根据等式的性质把方程两边都减去10,左边只剩下 x。

4、讲解:求方程中未知数x 的值时,要先写“解”,表示下面的过程是求未知数

x 的值的过程;再在方程两边都减去10,求出方程中未知数x 的值,写出这个过程时,要注意把等号对齐。

5、问: x=40 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呢?我们可以通过检验来判断:把x=40 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6、问:如果等式的左、右两边相等,说明了什么?如果不相等呢?

7、学生检验:

40+ 10=50

x=40 是正确的。

(四)完成“练一练”

1、第 1 题:解方程。

(1)独立解方程,指名板演。

(2)交流:用规范的格式写解方程的过程。

2、第 2 题:看图填空。

(1)同桌交流:天平上各有几个什么水果?

(2)根据天平左右平衡的关系填空。

(3)交流。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一”第 3 题:在括号里找出方程的解,并在下面画横线。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你是怎样找出方程的解的。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练习一第 2、4、5 题。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

程。

课题: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②第 3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

2、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3、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

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 除外)这一等式的性质。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等式的第 2 个性质解方程。

总第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

2、指名口答。

3、在一个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那么同

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

吗?

4、学生自由猜想,说说自己的理由。

二、探索新授

(一)教学例 5

1、出示例 5 中两组天平图,弄清每一组天平图所表示的意思。(黑板上简易画出)

2、说说每组天平图中物体的变化情况。

3、根据每个天平图中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写出相应的等式。

4、交流。

5、问:根据上面的现象,你认为等式可能具有什么性质?

6、再写一个等式,并把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看结果还是不是相

等。

7、追问:都能除以0 吗?

(除数不能为 0)

指出: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 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这

也是等式的性质。

8、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

9、完成“试一试”。

(二)教学例 6

1、出示例题,弄清题意。

2、说说数量关系式:

长×宽 =长方形的面积

3、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4、解方程。

5、交流:

A:要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

B: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6、请检验一下。

(三)完成“练一练”

解方程 x÷=

1、指名板演。

2、交流,说说解方程的依据。

二、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7 题:看图列方程并解答。

(1)看图说说图意。

(2)列方程并解答,指名板演。

(3)交流。

2、“练习一”第9 题:在○里填“>”“<”或“=”。

(1)学生独立填写。

(2)交流。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练习一第 6、 8、 10、12 题。

板书设计: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 0 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课题:练习一讲解第 4课时

课型:练习

教学目标:

1、纠正学生作业时易出现的错误。

2、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教学重点:加深学生对等式的性质 1 和性质 2 的理解。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等式的两个性质解方程。总第 4课时

教学过程:

1、“练习一”第 2 题。

A、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B、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C、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

2、“练习一”第 4 题。

A、规范解方程的步骤、格式。

B、强调等式的性质 1 的应用。

C、统一检验步骤。

D、复习小数加、减法的相关内容。

3、“练习一”第 5 题。

A、仔细观察图,读懂文字信息。

B、提取所需信息,找出数量关系。

C、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

4、“练习一”第 6 题。

A、规范解方程的步骤、格式。

B、强调等式的性质 2 的应用。

C、统一检验步骤。

D、复习小数乘、除法的相关内容。

5、“练习一”第8 题。

A、独立解方程。

B、交流,说说解方程的依据。

6、“练习一”第10 题。

A、看图说说图意。

B、列方程并解答,指名板演。

C、交流。

7、“练习一”第11 题。

A、说说数量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

B、指名两人板演,大家一起做。

C、集体校正。

8、“练习一”第12 题。

A、说说图中的数量关系。

B、列方程解答。

C、交流。

9、“练习一”第13 题。

A、读懂题意。

B、口答:一本练习本的价钱等于多少支铅笔的价钱?

课题:列方程解决简单问题(1)第5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步骤。

2、培养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发展思维灵活性。

3、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自觉进行检验。

教学重点:理解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准确迅速找出相关数量关系。

总第 5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同学们,我们每年都在长高,体重也在增加。(出示例7)小红称得体重 36千克,她说:“我比去年增加了千克。”你知道小红去年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吗?

2、学生用以前的知识解答:36-=(千克)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用一种新的本领来解答这道题,新本领就是:列方程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授

(一)教学例 7

1、出示情景图,弄清题意。(板书:去年的体重+=今年的体重/ 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 =)

2、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按条件叙述的顺序进行思考)。

3、强调:小红去年的体重不知道,我们可以设为x 千克,再列方程解答。

4、示范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过程。

解:设小红去年的体重是x 千克。

X+= 36

5、完成书上的填空。

6、你是怎样检验的?(先检查方程列得是否正确,再检验方程的解;看两种方程的解答结果是否相同)

7、问:还可以怎样列方程?在小组里交流。

追问:这样列方程是根据哪个数量关系?

8、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先弄清题意,找出未知量,并用字母表

示;要根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求出答案后,还要检验结果是否正

确。)

(二)完成“练一练”。

(1)读题,读懂题意。

(2)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在书上填空。

(3)列方程解答。指名板演。

(4)交流:注意书写格式。

三、巩固练习

“练习二”第 2 题。

(1)读题,说说题意。

(2)说说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指

出: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要把未知量与已知量结合起来进行列式。板

书设计: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去年的体重+=今年的体重/ 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

解:设小红去年的体重是x 千克。

X+= 36

课题:列方程解决简单问题(2)第6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点和解题的基本步骤,掌握列方程解

答简单应用题的分析方法,能正确地用列方程的方法解题。

2、使学生进一步建立未知数和已知数可以相互转换的思想。

3、培养学生分析题意、认真审题的解题习惯。

4、第一单元《简易方程》例8 情境图中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相关内容。

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准确迅速地找出等量关系。

总第 6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说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1)先弄清题意,找出未知量,并用字母表示。

(2)要根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3)求出答案后,还要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二、教学新授

出示教学例 8:

西安大雁塔高 64 米,比小雁塔高度的 2 倍少 22 米。小雁塔高多少米?

1、要求学生认真审题。

2、鼓励学生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

3、指名学生回答题中的等量关系。

生 1:题中大雁塔与小雁塔的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是“小雁塔的高度 x2-22= 大雁塔的高度”。

生 2:题中大雁塔与小雁塔的高度之间的相等关系是“小雁塔的高度 x2- 大雁塔的高度 =22”。

4、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5、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6、示范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过程。

解:设小雁塔高x 米。

2X-22=64

2X-22+22=64+22

2X=86

X=43

5、完成书上的填空。

6、你是怎样检验的?(先检查方程列得是否正确,再检验方程的解;看两种方程的解答结果是否相同)

7、问:还可以怎样列方程?在小组里交流。

追问:这样列方程是根据哪个数量关系?

8、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什么?(先弄清题意,找出未知量,并用字母表示;要根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求出答案后,还要检验结果是否正

确。)

三、完成“练一练”。

(1)读题,读懂题意。

(2)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在书上填空。

(3)列方程解答。指名板演。

(4)交流:注意书写格式。

四、自主学习“你知道吗”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指出: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要找准数量关系。

六、布置课堂作业:练习二第3、4、5、7 题。

板书设计:

小雁塔的高度 x2-22= 大雁塔的高度

小雁塔的高度 x2- 大雁塔的高度 =22

课题:练习二( 1)第7课时

课型:练习

教学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等式的性质并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能灵活运用等式的两个性质解方程。

教学难点:快速准确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

总第 7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处理“练习二” 1—— 8 题。

1、“练习二”第 1 题。

(1)说说 x 在方程中各是什么数。

(2)做在草稿上,指名板演。

(3)交流,指导纠错。

2、“练习二”第 3 题。

(1)读懂题目,快速审题。

(2)找出相关数量关系。

(3)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

(4)复习小数除以小数的相关内容。

3、“练习二”第 4 题。

(1)快速审题。

(2)找出相关数量关系。(国旗的宽 =国旗的长)

(3)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 =144)

(4)复习整数除以小数的相关内容。

4、“练习二”第 5 题

(1)这道题目,已知哪些量,要求什么量?

(2)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有什么样的相等关系?(多请几位同学说一说)(3)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师巡视(注意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4)集体核对。

5、“练习二”第 6 题

(1)读题。

(2)明确未知量表示的是什么。

(3)找出条件中的等量关系。

(4)列方程。

6、“练习二”第 7 题

(1)审题。

(2)明确未知量表示的是什么。

(3)找出条件中的等量关系。

(4)列方程并解答。

7、“练习二”第 8 题

(1)齐读题目。

(2)明确设的未知量表示的是什么。

(3)找出条件中的等量关系。

(4)列方程并解答。

(5)要求学生要学会检验。

二、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三、布置课后作业:练习二第 9、10、12、 13 题。

课题:练习二( 2)第 8 课时

课型:练习

教学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等式的性质并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熟练掌握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总第 8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讲解作业完成情况。

二、处理“练习二” 9—— 15 题。

1、“练习二”第9 题。

(1)说说 x 在方程中各是什么数。

(2)做在草稿上,指名板演。

(3)交流,指导纠错。

2、“练习二”第10 题。

(1)仔细观察图,提取信息。

(2)找出相关等量关系。

(3)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

3、“练习二”第11 题。

(1)齐读题目并快速审题。

(2)先设小明原来有邮票x 枚。

(3)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

(4)学会检验。

4、“练习二”第 12 题

(1)这道题目,已知哪些量,要求什么量?

(2)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有什么样的相等关系?(多请几位同学说一说)

(3)明确容量与单价应该分开计算。

(4)集体核对。

5、“练习二”第 13 题

(1)读题。

(2)明确未知量应该有2 个,所以应该分开考虑身高和体重问题,不能一同思考,否则易混淆。

(3)找出条件中身高和体重的相关等量关系。

(4)分开列出各自方程并解答。

6、“练习二”第 14 题

(1)仔细观察残损的发票。

(2)明确残缺部分表示的是什么。

(3)根据留下的数据找出条件中的等量关系。

(4)列出方程并解答。

7、“练习二”第 15 题

(1)齐读题目。

(2)明确华氏温度和摄氏温度的转换关系。

(3)读出温度计上的数据。

(4)根据华氏温度和摄氏温度的转换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布置课后作业:预习下节课的新内容。

课题: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问题第 9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x=c 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掌握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相等关系的方法,养成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的习

惯。

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 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

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难点:能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总第 9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颐和园你们听说过吗?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一个与和颐和园有关的数学问

题。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 9

(1)读题,让学生说出获得的信息。

(2)画线段图。

根据学生获得的已知信息画出线段图。

(3)提问

题目中要求我们求什么?(颐和园的陆地面积和水面面积大约各有多少公顷)要

求的未知项有两个,根据题目中的已知信息设哪一个未知项是x 呢?(设陆地面积为x)为什么?(因为已知水面面积大约是陆地面积的 3 倍,设陆地面积为x 公顷,可知水面面积为 3x 公顷)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线段图上标注x。

(4)明确相等关系

请学生根据题意,说一说这道题在数量间有什么样的相等关系。

学生思考交流后,教师板书。

水面面积 +陆地面积 =颐和园的占地面积

(5)列出方程

根据题目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可列出方程。

X+3x=290或( 290-x )÷ 3=x 或( 290-x )÷ x=3

(6)解方程

请学生完成解题任务,并进行比较,得出用哪个方程解比较容易。

教师分别请三个同学板书解答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后发现,设陆地面积为x 公顷,水面面积为3x 公顷。

x+3x=290,这样解方程比较容易。师肯定这种方法比较简便。如

果用 x 表示陆地面积,那么可以怎样表示水面面积呢 ?

(7)检验

追问:这道题可以怎样检验?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检验,并交流检验方法。

方法一: +×3=290

方法二:÷ =3

(8)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方程,与前面的有什么不同?

小结:像这样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我们也可以列方程来解答。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P14 练一练第 1 题

2、P14 练一练第 2 题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数量关系式

陆地面积×-陆地面积 =

3、解决实际问题:(列方程解)

(1)柏树松数共有750 棵,柏树的棵数是松树的倍,两种树各多少棵?为什么选择松树的数量设为x 呢?

(2)一块梯形田的面积是 90平方米,上底是 7米,下底是 11 米,它的高是几米?在做这道题时你认为应注意什么呢?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列方程解决问题,在解答这一类应用题时应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

P16 练习三第 1、2、3 题

板书设计:

水面面积 +陆地面积 =颐和园的占地面积

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相遇问题第10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形如ax+bx=c 的方程的解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尝试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相遇问题的过程。

2、能根据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感受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3、体验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和学好数学的

信心。

教学重点:正确地寻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具有两积之和( 或差 ) 的数量关系的应用题的解法。

总第 10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在相遇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甲速×相遇时间+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 甲速+乙速 ) ×相遇时间=路程 2、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 3 小时相遇。客车的速度是 95 千米 / 时,货车的速度是 85 千米 / 时。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第一种解法:用两车的速度和×相遇时间:(95+85) ×3

第二种解法:把两车相遇时各自走的路程加起来:95× 3+85× 3

师:画出线段图,并板书出两种解法。

3、揭示课题:如果我们把复习准备中的第 2 题改成“已知两地之间的路程、相遇

时间及其中一辆车的速度,求另一辆车的速度”,要求用方程解,又该怎样解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列方程解相遇问题的应用题。( 板书课题 )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 10

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从相距540 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 3 小时相遇。客车的速度是 95 千米 / 时,货车的速度是多少?

(1)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所求,引导学生根据复习题的线段图画出线段图。

(2)根据线段图学生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甲速×相遇时间+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 甲速+乙速 ) ×相遇时间=路程

(3)列方程

设未知数列方程并解答。

启发学生用不同方法列方程。

解:设货车的速度是为x 千米 / 时。

95× 3+3x=540(95+x)× 3=540

285 +3x=146395+x=540÷ 3

3x=540- 28595+x=180

3x= 255x=180-95

x=255÷ 3x=85

x=85

答:货车的速度是为85 千米 / 时。

(4)检验

三、拓展应用

1、P15 练一练

(1)先画线段图整理条件和问题

(2)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3)列方程并解方程

2、P16第 4 题

=1 4x-8× 5=20×2+=5

3、P16 练习三第 7 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P16 练习三第 5、6、8 题

板书设计:

甲速×相遇时间+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甲速+乙速 ) ×相遇时间=路程

课题:讲解练习三( 1)第11课时

课型:练习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讲解,使学生清楚地发现自己在作业中错在什么地方并纠正学生作业时不规范、遗漏步骤的毛病。

教学重点:通过讲解,加深学生进一步对知识的把握。

教学难点:学生能清楚的明白自己是在哪些地方出现失误。

总第 1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处理“练习三” 1—— 8 题

1、“练习三”第 1 题

2x+3x=60100x-x=198

师:这几道方程与例题9 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解这一类方程时要先做什么?

依据是什么?

2、“练习三”第 2 题

(1)仔细观察图。

(2)根据文字信息,写出等量关系。

(3)明确设小红的年龄为 x 岁,可方便解答。

(4)列方程并解答、检验。

3、“练习三”第 3 题

(1)读题,提取所需信息。

(2)写出等量关系。

(3)明确设四年级的人数为 x 人。

(4)列方程并解答、检验。

4、“练习三”第 4 题

(1)规范解答步骤。

(2)检验所求未知数的值是否正确。

5、“练习三”第 5 题

(1)读题,提取所需信息。

(2)画线段表示题目提供的信息。

(3)写出等量关系。

(4)列方程并解答、检验。

6、“练习三”第 6 题

(1)读题,提取所需信息。

(2)画线段表示题目提供的信息。

(3)写出等量关系。

(4)列方程并解答、检验。

7、“练习三”第7 题

(1)观察表。

(2)找出数量关系。

(3)明确未知数。

8、“练习三”第8 题

(1)详细讲解等式性质 1、 2 在方程中的作用。

(2)规范解题步骤。

(3)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二、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

三、布置课后作业:完成练习三余下的练习题。

课题:讲解练习三( 2)第12课时

课型: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提高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练习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3、法制教育:可渗透的法制教育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教学重点 : 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情境,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总第 1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先设要求的数为X,再列出方程。(口答且不解答)

(1)一个数的 12 倍是 84,求这个数。

(2)比什么数少?

(3)什么数与和是6?

2、根据题意说出等量关系式并列方程

(1)果园里有 124 棵梨树和桃树,梨树是桃树棵数的 3 倍。桃树梨树各有多少棵?

(2)书架上层有 36 本书,比下层少8 本。书架下层有多少本书?

提问:每一题的数量关系式分别根据哪一个条件列的?

师生交流。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三”第9 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天鹅只数 +丹顶鹤只数 =960

(2)了解天鹅和丹顶鹤是国家野生保护动物。可渗透的法制教育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章野生动物保护:第八条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

第九条国家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分为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名录及其调

整,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3)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X+=960

(4)解方程。

2、“练习三”第10 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六年级植树棵数-五年级植树棵树=24

(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x=24

(3)解方程。

3、“练习三”第13 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历史故事总价 +森林历险记总价 =83

(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7x+12× 4=83

(3)解方程。

三、综合练习

1、“练习三”第11~12 题

(1)学生先说一说数量关系式。

(2)根据关系式列方程。

(3)解方程。

(4)集体评讲。

四、思考题

(1)引导学生说一说等量关系式

速度差×追击时间 =路程差

甲路程-乙路程 =路程差

(2)列方程

(280 -240)x=400

280x -240x=400

(3)解方程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是练习课,有谁来简单总结一下呢?还有什么问题吗?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练习课 天鹅只数

+丹顶鹤只数

=960

六年级植树棵数-五年级植树棵树

=24

X+=960

-x=24

课题:整理与练习( 1) 第 13 课时

课型:复习

教学目标:把本单元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等式的性

质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重点:加强学生对本单元的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教学难点:对本单元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总第 13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础概念讲解

1、什么叫等式?

(等号两边的数相等的式子)

2、区分等式与不等式

+= 16-9=7

35+52>79 23 —8

3、什么叫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4、等式与方程的联系

5、区分等式与方程

5x=0 等式

16+9=20+5 5+92>79 45+32=77

6 、等式的性质方程1 是什么?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第2课时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教案设计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第2课时等式的性质 和解方程1教案设计苏教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的例3、例4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3~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 会用等式的这一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3 1.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习与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请同学们看这里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图意写出一个等式吗? 提问:现在的天平是平衡的,如果将天平的一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会怎样? 谈话:现在天平恢复平衡了,你能在上面这个等式的基础上,再写一个等式表示现在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吗? 2.出示第二组天平图,说说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是怎样变化的,你能分别列出两个等式吗? 3.出示第3、4组天平图,提问:你能分别说说这两组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吗? 谈话:怎样用等式分别表示天平两边物体变化前的关系和变化后的关系? 启发:这两组等式是怎样变化的?她们的变化有什么共同特点? 4.提问: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天平图,得到了两个结论,你能用一句话合起来说一说吗? 5.做练一练的第1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例4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2.讲解:要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要先写“解”,要注意把等号对齐。 3.完成试一试 4.完成练一练 提问:解这里的方程时,分别怎样做就可以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了。 三、巩固练习 1. 做练习一的第3题 2.做练习一的第4题 3.做练习一的第5题 四、全课小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五、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等式性质和解方程 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50=50 50+10=50+10 解: x+10=50 x+a=50+a 50+a-a =50+a-a x-10=50-10 x=40 检验:把x=40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40+10=50,x=40是正确的。

五年级下数学简易方程知识点与练习

【知识点1】用字母表示数 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2、a×a可以写作a·a(或a2),a2读作a的平方,表示两个a相乘。2a表示a+a 3、数字和字母相乘,省略乘号时要把数字写在前面。(如b×4写作4b) 对应练习 1、排球队共有队员a人,女队员有7人,男队员有()人。 2、1千克大米的价钱是1.50元,买x千克大米应付()元。 3、甲数比乙数的3倍还多a,甲数是x,乙数是();如果乙数是x,那么甲数是()。 4、省略乘号,写出下面的式子。 3×a9×x a×4y×55×3x 5、a与b的和的5倍是()。 6、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是(),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是()。 7、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8平方米,它的底边长是1.2米,高是x米,写出含有x的等量关系式是()。 8、正方形的边长为x厘米,4x表示(),x2表示()。 9、有x吨水泥,运走10车,每车a吨。仓库还剩水泥()吨。 【知识点2】方程的定义及解方程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2、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3、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 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 5、方程两边同时加、减、乘、除一个不等于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6、解方程需要注意什么? (1)一定要写‘解’字。 (2)等号要对齐。 (3)两边乘除相同数的时候,这个数不要为0 7、10个数量关系式: 加法: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乘法: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商=被除数÷除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8、方程和等式的关系: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9、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方程右边 所以,x=…是方程的解。 10、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解方程是一个计算过程。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最新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 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 简易方程教案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课题:方程的意义第1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图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通过观察和比较,引导理解方程的意义。 3、引导体会式子、等式、方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加深对方程含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弄清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总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仪器?(黑板上简易画出) 学生:天平。 2、问:同学们知道天平有什么用处吗? 学生:称重....... 二、自主探索 (一)教学例1 1、出示如图所示的情景,说一说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什么? 2、问: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3、学生独自写一写。 4、交流:50+50=100 5、说明:像这样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左边是50+50,右边是100。(板书:等式) 6、学生自己写出一些等式,并在班级里交流。 (二)教学例2 1、要求学生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学生独立填写。 3、交流。 4、说明: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 5、问:怎样利用天平图来判断数量的相等和不相等? 6、天平哪一边下垂,说明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多;反之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少。 7、追问:哪些是等式?与例1中的等式有什么不同? 8、都含有未知数。 9、指出: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10、小组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

11、交流: (1)方程也是等式,是一类特殊的等式; (2)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如50+50=100。 (三)完成“练一练” 1、第一题 (1)问: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指名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2、第二题 (1)读题后独立完成:将算式中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2)全班交流。 (3)指出:可以用字母“x”表示未知数,也可以用字母“y”或“其它字母”表示未知数。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一”第1题:根据线段图列方程。 (1)看线段图列方程。 (2)交流,说说想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课题: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①第2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这一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3、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就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

五年级下册数学《简易方程》讲义与练习

第一单元方程 1、左右两边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通俗的说就是含有“=”号的式子就是等式。) 2 [注:(判断题)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是方程( )] 3、(背诵)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用途:解方程 5、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 加法: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乘法: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除法: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6、3个、5个或7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 它们的和=中间的数×3、5或7。 中间的数=连续数的和÷3、5或7(个数为奇数) 比如: 1、2、3、4、5 1+2+3+4+5=15 即:×5=15 15÷ 又比如:6÷3=2 1 3 35÷5=7 3、59、11 7、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 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 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 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E、解方程 F、检验 G、作答。 第一单元相应练习题 1、下面的式子中,是等式的在后面()里画“√”。 X+18=36 () x+2﹥10 () 72-x () x=3 ()2、下面的式子中,是方程的在后面()里画“√”。 X+18=36 () x+2﹥10 () 72-x () x=3 () 3、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请填入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 ①3+x=12 ② 3.6+x ③ 4+17.5=21.5 ④48+x﹤63 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判断】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含计划课时安排)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 学年度五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数学成绩整体不够理想,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的书写状况较差,上课主动听讲、积极大胆发言的个性养成的不够好。从学生的思维能力看,思维的主动性不突出,逻辑能力很差,发散能力较弱。学习困难的学生占有少部分,他们的特点是: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或者说根本就听不懂上课内容,缺乏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要因地制宜,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课堂上安排一些简单的问题专供他们回答,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使后进赶先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复杂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本套教材仍然采用了以往教材的编排体系,把分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借助操作直观,使学生对分数有初步

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测试题(最新整理)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五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检测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25分) 1、小明身高138厘米,比哥哥矮a厘米,哥哥身高( )厘米。 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x厘米,它的周长是()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3、一堆煤有a吨,每车运b吨,运了4车后,还剩( )吨。如果a=70,b =40,还剩下()吨。 4、用字母a、b、c表示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5、一批零件a个,每小时加工c个,()小时可以加工完。 6、做320套衣服用布c米,平均每套用布()米。 7、当a=6时,a = ();2 a=(),(a—3)×2=()。 8、甲班有a人,比乙班多b人,甲乙两班共()人。 9、三个连续自然数,最小的数是n,最大的数是()。 10、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c,长是a,宽是( )。 11、已知⊿+⊙+⊙=17,⊿+⊙=12,⊿=( ),⊙=( )。 12、甲数是x,乙数比甲数的3倍多2,乙数是(),甲乙两数的和是()。 13、某厂计划每月用煤a吨,实际用煤b吨,每月节约用煤( )。 14、一本书100页,平均每页有a行,每行有b个字,那么,这本书一共有( )个字。 15、根据运算定律写出: a × 0.8 × 0.125 = ( )×() × a 运用()定律 二、判断。(10分) 1、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2、a÷32=a÷8÷4。() 3、10×(x+5)=10x+5。( ) 4、20个足球的总价是m元,足球的单价是(20÷m)元。() 5、方程3x+3=3,解得x=0,所以这个方程没有解。() 6、当x=1,y=1.5时,3x+4y=7。() 7、含有未知数的算式叫做方程。() 8、5x 表示5个x相乘。() 9、有三个连续自然数,如果中间一个是a ,那么另外两个分别是a+1和a- 1。() 10、一个三角形,底a缩小5倍,高h扩大5倍,面积就缩小10倍。() 三、选择。(5分) 1、若3x+4=16,则5x÷2=() ①5 ②10 ③4 ④2.4 2、用电锯把一根圆木锯成三段需要6分钟,锯成9段需要()分钟。 ①12 ②18 ③24 ④30 3、2.8比某数的5倍多1.2,设某数是x。列方程是() ①5x+1.2=2.8 ②5x—1.2=2.8 ③5x—2.8=1.2 ④5x+2.8=1.2 4、爸爸今年a岁,比妈妈大3岁,表示妈妈明年岁数的式子是()。 ①a+3 ②a—3 ③a—2 ④a+2 5、一个两位数,它的十位数字是a,个位数字是b,这个两位数可写成()。 ①ab ②a+b ③10a+b ④10b+a 四、解方程。(18分) x÷5.5=21.2 2x-0.5×3=0.42 6x-2.7=1.23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案教学设计(含整个单元共20课时)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1课时用字母表示数 课题: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内容:教材P52~53例1、例2及练习十二第1、3、7、8题。教学目标: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能正确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 教学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思考、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导入:你今年几岁了?再过两年呢?再过三年、四年、n年呢?学生回答自己的年龄,根据教师的问题回答:过几年就用年龄十几,n年就加n。 2.质疑:这里的n表示的是什么?(一个数) 3.揭题:今天咱们就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二、互动新授 (一)教学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1.出示教材第52页例1。

引导:图中小红和爸爸也在探讨年龄的问题,从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学生可能回答:小红1岁时爸爸31岁;爸爸比小红大30岁。 2.让学生尝试用算式表示爸爸的年龄。 出示教材第52页的表格,引导学生列式表示爸爸的年龄,并集体完成表格。 3.质疑: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你能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 通过表格,学生能很快列出式子:小红的年龄+30=爸爸的年龄 追问:“小红的年龄”写起来有些麻烦,谁能想个办法让我们的书写更简便? 小组交流讨论,有些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小红”“红”代替小红的年龄,也有些学生可能会想到用一个字母或一个符号来代替。 4.重点引导学生用字母来代替。 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学生可能用n+ 30表示,n表示小红的年龄,n+30就表示爸爸的年龄;也有可能用a+30,用a代表小红的年龄,因为爸爸比小红大30岁,所以用a+30就是爸爸的年龄。(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代数式) 思考:大家都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代替上面所有的算式,既简洁又方便。这些式子中的字母n、a……都表示什么? (都表示小红的年龄。)(板书:小红的年龄) 追问:是不是只能用这些字母表示?还能用其他字母表示吗?

五年级下册数学简易方程(方程)

五年级下册数学简易方程(方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讲简易方程(方程) 主备人:陈青审核人:徐万虎 知识概述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解方程的主要依据是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四种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解方程时,还要用到等式的一些性质。如,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成立; 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成立。 例1 解方程:0.7x-3=0.3x+0.2 练习1 1、解方程:0.6x+1.4x=8.2-5.4 2、解方程:0.25x-3.2=0.5x-5.2 3、解方程:2.8x=19.32-6.4x 例2 解方程:0.2×(3x-5)+3=0.4×(x-2)+4 练习2 1、解方程:0.4(x-0.6)-1.5=1.2x-3.34 2、解方程:3(3x-2)=10-0.5(x+3.5) 3、解方程:(0.6x+420)÷(x+20)=3 例3 解方程:5(y-4)-7(7-y)-9=12-3(9-y) 练习3 1、解方程:4(2y+5)-3y=7(y-5)+4(2y+1) 2、解方程:3(x+2)-4(x-1)+2(3x-1)-18=0 3、解方程:3(4-y)-7=7(2-y)+2(y-3)-1 2

例4 在下面的三个“□”中填入相同的数,使等式成立。 0.3×□-□×0.25=21.15-7×□ 练习4 1、在下面的“○”中填入相同的数,使等式成立。 4.3×○-1.1=1.3×○+3.7 2、已知方程0.4(x-0.2)+m=0.7x-0.38的解x=6,求m等于多少? 3、某数减去10,再乘2,加上70,得250,求这个数。 练习卷 1、解方程。 3x÷5=15 0.5×8+7x=18 2、解方程。 2x+3=11-6x 7x-7=4x-1 3、解方程:6(x+1)=0.5(10x+16) 4、解方程:5(x+2)-3(1-x)=23 5、解方程:7(2y-1)-3(4y-1)+5(4y+2)-28=0 6、解方程:35(x-2)-15(5x-6)=22x-63-21(3x-4) 7、某数加上6,乘6,减去6,除以6,最后结果是6,求某数。 8、在下面的两个□里填入相同的数,使等式成立。 24×□-□×15=18 9、已知x=5是方程ax-16=12+a的解,求a的值。 10、与a相邻的两个整数a-1与a+1,这三个数之和为120,这三个数各是多少? 3

新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学期) 代数初步知识 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 ÷ ……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 注意: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限制,首先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 。 (4)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 写成a 3的形式; (5)a 与b 的差写作a-b ,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 、b 时,则应分类,写做a-b 和b-a . 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 (1)a 与b 的平方差是:a 2 -b 2 ; a 与b 差的平方是:(a-b )2 。 (2)若a 、b 、c 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10a+b ;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 (3)若m 、n 是整数,则被5除商m 余n 的数是:5m+n ;偶数是:2n ,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n-1、n 、n+1。 (4)若b >0,则正数是:a 2 +b ,负数是:-a 2 -b ,非负数是:b 2 ,非正数是:-b 2 。 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a b (a 、b 都是整数且a≠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p 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案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案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二、教材分析: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四、教学目标要求: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

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五、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六、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第1课时方程的意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教学目标: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教学例11.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2.引导:(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生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2)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生: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二、教学例21.出示例2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2.引导: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察这些式子,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3.讨论和交流: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念。三、完成练一练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四、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1题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式子,在小组里说说哪些

2018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任教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学期___________________

1 观察物体(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学指导】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画图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并要求每位学生要备好直尺等画图工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老师要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课时安排】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测试题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知识集锦: 阶段性测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2分;本大题共13小题) 1.在横线里填上“>”“<”或“=”. (1)当x=1时,6+8x 14,(2)当x=0.8时,x﹣0.5x 0.04, (3)当x=2.5时,7x﹣3 10, 2.一本练习本b元,小强买了5本,小莹买了4本,2人一共花了元,小强比小莹多花了元。3.桃子重x千克,西瓜的质量是桃子的3倍,那么3x表示的是;如果桃子和西瓜共重300千克,列成等式是。 4.小军有m本课外书,如果分给小明4本,两人的书就一样多,小明原来有本. 5.我们所穿的尺码通常用”码“或”厘米“作单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b=2a﹣10(b表示尺码数,a 表示厘米数).那么25厘米的鞋子用”码“作单位就是码. 6.a、b都是自然数,并且a+b=26,那么a、b两数最多相差. 7.2a表示( )或者( ),a2表示( )。 8.水果店运来x箱苹果,每箱重10千克,卖出75千克,还剩下5千克。 等量关系:, 方程:=5 9.小冬兰家养了a只黑兔,养的白兔比黑兔只数的4倍还多2只。养了()只白兔。 10.奶奶今年a岁,小玲今年(a-50)岁,过3年后,奶奶和小玲相差()岁。 11.一个两位数,它的个位上的数字是a,十位上的数字是b,那么这个两位数可写()。 12.如果A+B=35;B+C=46;A+C=59,那么A+B+C= ,A= 。 13.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1)比a多2.4的数是3.8。() (2)7.8除以a,商是0.6。()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10分;本大题共5小题) 1.丁丁比平平小,丁丁今年a岁,平平今年b岁,2年后丁丁比平小()岁。 A.2 B.b﹣a C.a﹣b D.b﹣a+2 2.电影院第一排有m个座位,后面一排都比前一排多1个座位.第n排有()个座位. A.m+n B.m+n+1 C.m+n﹣1 D.mn 3. 4x+8错写成4(x+8)结果比原来() A.多4 B.少4 C.多24 D.少6 4.甲、乙、丙、丁四人参加某次电脑技能比赛.甲、乙两人的平均成绩为a分,他们两人的平均成绩比 丙的成绩低9分,比丁的成绩高3分,那么他们四人的平均成绩为()分. A.a+6 B.4a+1.5 C.4a+6 D.a+1.5

(完整word)五年级数学下册简易方程教学设计新版苏教版

2015年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学设计(新版苏教版)第一单元简易方程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二、教材分析: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四、教学目标要求: 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五、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六、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七、教学准备:多媒体、挂图、小黑板等。八、课时安排:12课时 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教学目标要求: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

2020年春季学期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2020年春季学期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

发。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 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和表达能力。 课时划分:2课时 观察物体……………………1课时 练习二………………………1课时

五年级数学简易方程

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 用字母表示数 第1课时 一、基础练: 1、今天,是我最快乐的一天!早上我和同学们一起乘车前往游乐园。车上有 男同学b 人,女同学c人,一共有()人。 2、游乐园可真漂亮!门口摆着五颜六色的花,其中红花最多,有50盆,黄 花有n盆, 红花比黄花多()盆。 3、游乐园成人门票每张s元,儿童门票的价钱是成人门票的一半。买一 张儿童门票需 要()元。 二、应用: 1、正方形的边长为a分米,4a表示(),a2表示()。 2、在校运动会上,四年级同学获得a枚金牌,五年级同学获得18枚金牌。 ①两个年级一共获得()枚牌。 ②a-18表示() ③a÷18表示() 3、说一说,下面的式子表示什么意思? 篮球每个68元,足球每个45元。某个学校买了a个篮球,b个足球.那么 ①、68 a表示( ) ②、a-b表示( ) ③、68a+45b表示( ) ④、68a -45b表( ) 三、拔高:我要挑战: 1、某班有40名学生,其中男生有40-a名,在向“希望工程”捐书活动中,平均每人捐书3本,试分析下面问题。 (1)a表示什么? (2)3a表示什么? 2、学校买来9个足球,每个a元,又买来b个篮球,每个45.6元 9a表示() 45.6b表示() 45.6b – 9a表示() 9a + 45.6b表示() 4、想一想,填一填。 ①b与21的和是(),积是() ②比c少3.2的数是( ) ③每盒装5块月饼,c盒装( )块月饼。 ④5本故事书x元,平均每本故事书()元

第2课时 一、基础练习: 1、填空:(1)a+a=()a×a=()(2)当a=5时,2a=(),a的平方=() 2、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操,五年级站了x列,平均每列20人,六年级有a人。说出下面各式所表示的意义: (1)30x (2)30x+a (3)a—30x 二、冬冬去超市购物: 食品牛奶面包巧克力 单价 a 元 3元 b 元 ⑴一瓶牛奶和一块巧克力()元。 ⑵一块巧克力比一只面包多()元。 ⑶买10瓶牛奶()元。 ⑷80元可以买巧克力()块。 三、发展练习: 在下面算式中,a、b、c、s各代表什么数? a b c s ×9 ________ s c b a

新苏教版五下简易方程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 四、教学目标要求: 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 五、教学重点: 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计划与教案

目录 一、教学计划 二、课时备课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数学成绩整体不够理想,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的书写状况较差,上课主动听讲、积极大胆发言的个性养成的不够好。从学生的思维能力看,思维的主动性不突出,逻辑能力很差,发散能力较弱。学习困难的学生占有少部分,他们的特点是: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或者说根本就听不懂上课内容,缺乏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要因地制宜,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课堂上安排一些简单的问题专供他们回答,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使后进赶先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1.1 方程的意义 1. 理解等式的意义,是理解方程意义的基础,为了让学生奠定好这个基础,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天平、砝码等等。每在天平上量得一次,都让学生把“天平此时的状态”用式子表示出来。在反复操作中,学生理解了式子中的“=”就是天平平衡,它不再是“答案”或“结果”,方程的意义是学生理解而不是被告诉。 2. 引导学生理解,创造出含有非等式的情境,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理解方程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归纳、类比中,自己总结出了方程的意义,课堂效果很好。 1.2 等式的性质 1. 通过具体的操作,为学生探究问题、寻找结论提供了真实的情境,富有启发性、引领性,让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问题的解决中发现并掌握了知识。 2. 操作验证,培养探索能力。在探究等式的性质时,尽可能让学生进行操作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亲自参与了等式的性质发现过程,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且思维能力、空间感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1.3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问题 1.在明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要把已知量与未知量结合起来进行列式,体验列方程解决问题和算式解决问题的不同。 2.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起始阶段,让学生明晰“整理信息——找相等关系——列方程”的思维框架,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们可以用这样的思维框架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复杂的实际问题。通过模仿、练习巩固,使学生熟悉“写设句——列方程——解方程——检验写答语”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3.重视积累找数量间相等关系的方法,如根据公式、常见的数量关系式等去寻找。长此以往,随着解决问题经验的不断丰富,数学学科的质量也会同步提高。 1.4 列方程解决复杂的问题 1. “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问题”的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一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