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析化学整理资料.(DOC)

水分析化学整理资料.(DOC)
水分析化学整理资料.(DOC)

一、基本概念题:

1.滴定:将标准溶液用滴定管计量并滴加到被分析溶液中的过程称为滴定。

2.计量点:滴定过程中,标准溶液与被测物质定量反应完全时的那一点称为化学计量点,简称计量点(等当点),以sp表示。3.滴定终点:在滴定过程中,指示剂正好发生颜色变化的那一点称为滴定终点,以ep表示。

4.浊度:表示水中含有悬浮及胶体状态的杂质引起水的浑浊程度,以浊度作单位,是天然水和饮用水的一项重要水质指标。我国饮用水水质标准规定,浊度不超过3度(NTU散射浊度单位),特殊情况下不得超过5度(NTU)。

5.酸度:水中给出质子的物质的总量,单位有mg/L(以CaCO3计)

6.碱度:水中接受质子的物质的总量,单位有mg/L(以CaCO3计)、mg /L(以CaO计)、mol/L、mg/L等

7.总碱度:水中的HCO3-、 CO32-、 OH-三种离子的总量称为总碱度。

8.甲基橙碱度:水样直接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pH≈4.8),溶液由橙黄色变为橙红色,所消耗的酸标准溶液的量,用T(mL)表示,此时水中碱度为甲基橙碱度,又称总碱度。

9.酚酞碱度:水样首先加酚酞为指示剂,用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pH≈8.3),溶液由桃红色变为无色,所消耗的酸标准溶液的量,用P(mL)表示,此时水中碱度为酚酞碱度。

10.水的硬度:水中Ca2+、Mg2+浓度的总量。

11.水的总硬度:钙硬度(Ca2+)和镁硬度(Mg2+)的总和,单位:mg/L(以CaCO3计)。

12.暂时硬度:由Ca(HCO3)2和Mg(HCO3)2及MgCO3形成的硬度为碳酸盐硬度,一般加热煮沸可以除去,因此称为暂时硬度,单位为mg/L(以CaCO3计)。

13.永久硬度:由(CaSO4、MgSO4、CaCl2、MgCl2、CaSiO3、Ca(NO3)2、Mg(NO3)2等形成的硬度为非碳酸盐硬度,经加热煮沸不能去除,故称为永久硬度,单位:mg/L(以CaCO3计),永久硬度只能用化学转化等方法处理。

14.游离性余氯和化合性余氯:游离性余氯是指水中以次氯酸和次氯酸盐形态存在的余氯,单位:mg/L 。

化合性余氯:水中以二氯胺(NHCl

)和一氯胺(NH2C1)形态存在的余氯,单位:mg/L。

2

余氯:水中投氯,经一定时间接触后,在水中余留的游离性余氯和化合性余氯的总称,单位:mg/L 。

15.高锰酸盐指数:在一定条件下,以高锰酸钾(KMnO4)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量,以氧的mg/L表示。

16.化学需氧量(COD):在一定条件下,水中能被K2Cr2O7氧化的有机物质的总量,以mg O2/L表示。

17.溶解氧(DO):平衡条件下,溶解于水中的氧气称为溶解氧,用DO表示,单位为rng O2/L。

20):将水样在(20±1)℃下培养5 d,培养前后溶解氧之差就是生物化学需氧

18.生物化学需氧量(BOD

5

19.总含盐量:总含盐量又称矿化度,表示水中各种盐类的总和,也就是水中全部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总量。

20.标准溶液: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基准物质:能用于直接配制或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称为基准物质或标准物质。

21.滴定度:1 mL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组分的质量,用Tx/s表示,单位:g/mL。

22.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用c表示,单位为mol/L,mmol/L。

23.缓冲溶液:能抵抗外加少量酸碱或稀释的作用,而本身pH值不发生显著变化的溶液叫缓冲溶液。

24.EDTA络合反应的酸效应:由于H+的参与,使络合剂(EDTA)参加主体反应能力降低的效应。

25.封闭现象:当金属指示剂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Mln不能被EDTA置换,加入大量的EDTA也得不到终点,这种现象叫做指示剂的封闭现象。

26.僵化现象:如果金属指示剂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为胶体或沉淀,使滴定时与EDTA置换作用减慢,而使终点延长,这种现象叫做指示剂的僵化现象。

27.掩蔽作用:加入一种试剂,只能与共存的干扰离子作用,从而降低干扰离子的平衡浓度以消除干扰。

28.解蔽:用一种试剂把某种(或某些)离子从与掩蔽剂形成的络合物中重新释放出来的过程。

29.林邦曲线:以各种金属离子c(M n+)的lgK

或lgαY(H)为横坐标,对应的最小pH值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称为酸效应曲线,亦称林邦曲线。

30.莫尔法:以铬酸钾K2CrO4,为指示剂,以AgNO3标准溶液为滴定剂的银量法。

31.银量法:以AgNO3为沉淀剂,测定水中卤素离子的方法。

32.碘量法:利用I

2

的氧化性和I一的还原性来进行滴定的方法,主要用于水中氧化性物质的测定。

问答题:

1.什么叫水质指标?它分为哪三类?

表示水中杂质的种类和数量,它是判断水污染程度的具体衡量尺度。水质指标包括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微生物指标。

2.什么是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基准物质应符合哪些条件?

纯度高;稳定;易溶解;有较大的摩尔质量;定量参加反应,无副反应;试剂的组成与化学式完全相符。

3.准确度和精密度分别表示什么?各用什么来表示?

准确值反映测量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用误差表示;精密度反映测量值与平均值的接近程度(或测量值互相靠近的程度),用偏差表示。

4.滴定分析中化学计量点与滴定终点有何区别?

滴定终点:指示剂刚好变色的那一点化学计量点:反应刚好完全的那一点。

5、请叙述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滴定指示终点的原理

HI

n =H++I

n

-指示剂一般是很弱的有机酸,以碱滴定酸为例,终点前,酸过量,指示剂以HI

n

的形式存在;终点后,碱过量,指示剂

以I

n -的形式存在,终点前后溶液中的指示剂以HI

n

形式为主转变为I

n

-形式为主。而HI

n

和I

n

-又是不同的颜色从而达到了以颜色的

变化来指示终点的到达。

6、什么是酸碱滴定中的pH突跃范围?影响突跃范围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酸碱滴定的pH突跃范围是指在f--PH滴定曲线图上,f=1.000±0.001区间内,pH值的大幅度变化,其变化范围叫突跃范围.酸碱的浓度和强度影响突跃范围大小, 酸碱的浓度越大,酸的酸性越强,碱的碱性越强,突跃范围则越大。

7、什么滴定误差?它属于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

滴定误差时由于理论终点与滴定终点未重迭而产生的误差,它是由指示终点的方法不是很好所引起的。因此它是系统误差可以通过作空白实验对照实验对实验结果加以校正,能减少或克服滴定误差。

8、包括组合类型的碱度,共有哪几种类型的碱度,写出其对应的水样pH值大致范围。

共有五种类型;

1.单独的OH-碱度,一般PH〉10;

2.OH-和CO

3

2-混合碱度一般PH〉10;

3.单独的CO

3

2-碱度一般PH〉9.5;

4.CO

32-和HCO

3

-混合碱度一般PH在8.5~9.5之间;

5.单独的HCO

3

-碱度一般PH<8.3。

9、水中碱度主要有那些?在水处理工程实践中,碱度的测定有何意义?简述碱度测定的基本原理。

水中的碱度主要有:氢氧化物碱度、碳酸盐碱度、重碳酸盐碱度。

果、水质稳定和管道腐蚀控制的情据. 以及废水好氯厌氧处理设备良好运行的条件等。

基本原理:取一定体积的水样,先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用标准HCL滴定,至溶液颜色由红色刚刚退褪成无色(此时溶液的PH=8.3),记录标准HCL溶液的用量(P);再向水样中加入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标准的盐酸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橙黄色变成橙红色(此时溶液的PH=3.9),记录第二次滴定所消耗的标准盐酸溶液的用量(M);最后,根据P和M的大小,分析并计算碱度的成分及总碱度。

10、游离二氧化碳和侵蚀性二氧化碳有何不同?测定它们的意义何在?

游离的二氧化碳保持的是分子状态;而侵蚀性的二氧化碳应该是和水结合后的离子态,这样才能与更多的物质反应,也才能具备侵蚀性

11、配位滴定中金属指示剂如何指示终点?

配位滴定中的金属指示剂是一种配位剂,它的配位能力比EDTA稍弱,终点前,金属指示剂与金属离子配位,溶液呈现MI

n

色,滴

入的EDTA与金属离子配位,接近终点时,溶液中游离金属离子极少,滴入的EDTA与金属指示剂竞争,即发生:MI

n

+ Y4-é MY+I n-

配位化合物MI

n 生成MY指示剂I

n

被游离出来,终点时溶液呈I

n

色。

12、什么叫酸效应曲线图,有什么应用?酸效应曲线是以各种离子稳定常数对数值为横坐标对立pH值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图。

酸效应曲线的应用:1、查出某种金属离子配位滴定时允许的最小pH值;2、查出干扰离子;3、控制溶液不同pH值,实现

连续滴定或分别滴定。

13、水的硬度是指什么?硬度主要是哪些离子?

水的硬度指水中C

a

2+、Mg2+浓度的总量。

水中的Ca2+、Mg2+、Fe2+、Fe3+、Mn2+、Al3+等离子都可以形成水垢,但水中Fe2+、Fe3+、Mn2+、Al3+的含量较低,一般只考虑水中的Ca2+、Mg2+对硬度的贡献。

14、络合物的绝对稳定常数和条件稳定常数有什么不同?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对络合反应来说,影响络合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稳定常数K稳,没有副反应。

条件稳定常数K’稳,有副反应,有H+的影响,

lg K’稳=lg K稳-lgαY(H)。

影响条件稳定常数因素:

①酸效应(H+影响);

②其他金属的络合效应

15、金属指示剂作用原理是什么?应具备什么条件? 选择金属指示剂的依据是什么

原理::金属指示剂是一些的机络合剂,可与金属离子形成缝合物,其顔色与游离金属指示剂本身顔色不同, In + M = InM 指示剂(A色)指示剂-金属络合物(B色)

金属指示剂具备条件:

(1)MIn 与 In的颜色显著不同;

(2)反应灵敏、迅速,有良好的变色可逆行;

(3)MIn的稳定性适当,KMY / KMIn >102 ;

(4) In本身性质稳定,便于储存和使用

依据:先根据络合物的PH范围,再找满足该PH范围的金属指示剂。

16、莫尔法准确滴定水样中氯离子时,为什么要做空白试验?

莫尔法测定氯离子时,一般加入[C

r O

4

2-]为5.0×10-3 mol·L-1,当,看到明显的砖红色时,滴入的AgNO

3

已经过量,测量结果偏高,

因此,须做空白试验加以校正测定结果。

17、解释微溶化合物的活度积、溶度积和条件溶度积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微溶化合物MA在一定温度下,沉淀溶解平衡时Kspο= aM+ aA-为一常数,Ksp0即MA的活度积, aM+ 和aA-是M+和A-两种离子的活度. Ksp= c(M+ ) c(A- ) ,即为MA的溶度溶度溶度溶度积. 在一定温度下, MA的Ksp是一定的.外界条件变化,如pH值变化,配位剂的存在,也会使沉淀溶解.在反应平衡中,除主反应外,还有副反应发生.考虑这些影响时的溶度溶度溶度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溶度溶度溶度积,用K'sp表示. Kspο= aM+ aA- =γM+ γA- - c(M+ ) c(A- ) = γM+ γA+ - Ksp,其中γM+ γA-为两种离子的平均活度系数K'sp= aM+aA- Ksp,aM+,aA-为微溶化合物水溶液中M+和A-副反应系数. 微溶化合物的溶解度一般很小,溶液中离子强度不大,可视离子的活度系数为1,即Ksp= Ksp。

18、什么是分步沉淀和沉淀的转化,对水质分析和水处理有何意义?举例说明之

分布沉淀:在水样中多种离子共存的情况下,根据溶度积原理,利用溶度积大小不同进行先后沉淀的作用。

沉淀转化:将微溶化合物转化成更难溶化合物叫做沉淀的转化。

意义:利用分布沉淀可将水中杂质一一除去,净化水质。例如:微溶化合物Agcl的溶液中,达到平衡后加入硫氰酸按溶液,沉淀将由氯化银转化为硫酸氢银。

19、怎样提高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速度?

提高氧化还原反应速度可采取以下办法:

1、提高反应物浓度

2、提高反应温度

3、加入催化剂或诱导剂

20、什么叫高锰酸钾指数?如何测定高锰酸钾指数?

高锰酸钾指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量,以氧的mg/l表示。

高锰酸钾指数测定时,水样在酸性条件下,加入过量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在沸水溶中加热反应一定时间,然后加入过量的草酸钠标准溶液还原剩余的高锰酸钾,最后再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回滴剩余草酸钠,滴定至粉红色一分钟内不消失为终点。

21、什么叫化学需氧量,怎样测定?

化学需氧量是一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综合指标,是在一定条件下,水中能被重铬酸钾氧化的有机物的总量。

水样在强酸性条件下,过量的K

2Cr

2

O

7

标准物质与有机物等还源性物质反应后,用试亚铁灵做指示剂,用亚铁离子标准溶液进行滴

定呈红色为终点,做空白试验校正误差。

22、什么叫生化需氧量,它的数值大小,反映了什么?

生化需氧量是在规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物所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的量。

生化需氧量反映了水中能够被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的有机物含量。是比较重要的有机物污染综合指标。

23、在测定BOD5时,什么样的水样必须稀释?用什么稀释?

当水样BOD较大时,表明其生化需氧量超过水中所含溶解氧的含量。则在培养时必须用饱和溶解氧的稀释水进行稀释,保证有足够的溶解氧满足好氧菌分解有机物所需的氧。稀释水:是含一定养份和饱和溶解氧的水。

24、讨论OC,COD和BOD5所代表的意义及数值的相对大小。

高锰酸钾指数(OC)、COD分别表示水中能被高锰酸钾,重铬酸钾氧化的有机物的含量情况;BOD

反映水中能被微生物生物好氧分

5

>OC。

解的有机物含量情况,它们从不同角度反映水中有机物污染情况。通常同一水样测定结果为COD>BOD

5

三、选择题:

1、在滴定分析法测定中出现的下列情况,哪种导致系统误差?( D )

A 试样未经充分混匀;

B 滴定管的读数读错;

C 滴定时有液滴溅出;

D 砝码未经校正;

2、分析测定中出现的下列情况,何种属于系统误差?( C )

A 滴定管未经校准;

B 砝码读错;

C 天平的两臂不等长;

D 滴定时有溶液溅出;

3、分析测定中出现的下列情况,何种属于偶然误差?( D )

A 某分析人员几次读取同一滴定管的读数不能取得一致;

B 某分析人员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总是偏高或偏低;

C 甲乙两人用同样的方法测定,但结果总不能一致;

D 滴定时发现有少量溶液溅出。

4、可用下法中哪种方法减小分析测定中的偶然误差?( D )

A 进行对照试验;

B 进行空白试验;

C 进行仪器校准;

D 增加平行试验的次数。

5、分析测定中的偶然误差,就统计规律来讲,其( C )

A 数值固定不变;

B 有重复性;

C 大误差出现的几率小,小误差出现的几率大;

D 正误差出现的几率大于负误差

6、滴定分析的相对误差一般要求为0.1%,滴定时耗用标准溶液的体积应控制在:( C )

A 10ml以下;

B 10ml;

C 10~40ml;

D 50ml;

7、由计算器算得(2.236×1.1124)/(1.036×0.2000)的结果为12.004471,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应将结果修约为:( C )

A 12.0045

B 12.0;

C 12.00;

D 12.004

8、今欲配制一升0.01000mol/L K2Cr2O7(摩尔质量为294.2g/mol)溶液。所用分析天平的准确度为±0.1mg。若相对误差要求为±0.2%,则称取K2Cr2O7应称准至:(C )

A 0.1g;

B 0.01g;

C 0.001g;

D 0.0001g;

9、滴定分析法要求相对误差为±0.1%,若称取试样的绝对误差为0.0002g,则一般至少称取试样:( B )

A 0.1g;

B 0.2g;

C 0.3g;

D 0.4g;

10、欲测某水泥熟料中的SO3含量,由五人分别进行测定。试样称取量皆为2.2g,五人获得五份报告如下。哪一份报告是合理的?( C )

A 2.085%;

B 2.085%;

C 2.1%;

D 2.09%;

11、用25ml移液管移出的溶液体积应记录为:( C )

A 25ml;

B 25.0ml;

C 25.00ml;

D 25.000ml。

12、对某试样进行三次平行测定,得CaO平均含量为30.6%,而真实含量为30.3%,则30.6%-30.3%=0.3%为:( C )

A 相对误差;

B 相对偏差;

C 绝对误差;

D 绝对偏差;

13、可用下列哪种方法减少测定中的偶然误差?( C )

A 进行对照试验;

B 空白试验;

C 增加平行试验次数;

D 进行仪器校正。

1、共轭酸碱对的Ka和Kb的关系是:( D )

A Ka=Kb;

B Ka·Kb=1;

C Ka/Kb=Kw;

D Ka·Kb=Kw。

2、某25℃的水溶液,其pH值为4.5,则此溶液中的OH-的浓度为( D )

A 10-4.5mol/L;

B 104.5mol/L;

C 10-11.5mol/L;

D 10-9.5mol/L。

3、某弱酸H A的Ka=1.0×10-4,则其1mol/L水溶液的pH值为:( A )

A 2.0;

B 3.0;

C 4.0;

D 6.0;

4、某弱酸H A的Ka=1.0×10-5,则其0.1mol/L水溶液的pH值为:( C )

A 1.0;

B 2.0;

C 3.0;

D 3.5;

5、NH4+的Ka=10-9.26,则0.1mol/L NH3水溶液的pH值为:( B )

A 9.26;

B 11.13;

C 4.74;

D 2.87;

6、某弱碱MOH的Kb=1×10-5,其0.1mol/L溶液的pH值为:( D )

A 3.0;

B 5.0;

C 9.0;

D 11.0;

7、以NaOH滴定H3PO4(Ka1=7.5×10-3;Ka2=6.2×10-8;Ka3=5.0×10-13)至生成NaH2PO4时溶液的pH值为:( D )

A 2.3;

B 2.6;

C 3.6;

D 4.7;

8、以NaOH滴定H3PO4(Ka1=7.5×10-3;Ka2=6.2×10-8;Ka3=5.0×10-13)至生成Na2HPO4时溶液的pH值为:( B )

A 10.7;

B 9.8;

C 8.7;

D 7.7;

9、0.0095mol/L NaOH溶液的pH值是:( C )

A 12;

B 12.0;

C 11.98;

D 2.02;

10、H2PO4-的共轭碱是( B )

A H3PO4;

B HPO42-;

C PO43-;

D OH-;

11、NH3的共轭酸是:( )

A NH2-;

B NH2OH;

C N2H4;

D NH4+;

12、下列阴离子的水溶液,若浓度(单位:mol/L)相同,则何者碱性最强?( B )

A CN-(K HCN=6.2×10-10);

B S2-(K HS-=7.1×10-15,K H

=1.3×10-7);

2S

C F-(K HF=3.5×10-4);

D CH3COO-(K HAc=1.8×10-5);

13、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其pH值最高的是:( )

A NaAc;

B Na2CO3;

C NH4Cl;

D NaCl;

14、中性溶液严格地说是指:( D )

A pH=7.0的溶液;

B pOH=7的溶液;

C pH·pOH=1.0的溶液;

D [H+]=[OH-]的溶液。

15、在纯水中加入一些酸,则溶液中:( D )

A [H+][OH-]的乘积增大;

B [H+][OH-]的乘积减小;

C OH-的浓度增大;

D H+浓度增大;

16、在1mol/L HAc溶液中,欲使H+浓度增大,可采取下列何种方法?( D )

A 加水;

B 加NaAc;

C 加NaOH;

D 加0.1mol/L HCl;

17、用纯水把下列溶液稀释2倍时,其中pH值变化最小的是:( D )

A 0.1mol/L HCl;

B 1mol/L NH3·H2O;

C 1mol/L HAc;

D 1mol/L HAc+1mol/L NaAc;

18、人体血液的pH值总是维持在7.35~7.45。这是由于( B )

A 人体内含有大量水分;

B 血液中的HCO3-和H2CO3起缓冲作用;

C 血液中含有一定量的Na+离子;

D 血液中含有一定量的O2。

19、某碱样溶液,以酚酞指示剂,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至终点时,耗去V1ml,继以甲基橙为指示剂,又耗去盐酸V2ml。若V2小于V1,则此碱样溶液是:( D )

A Na2CO3;

B NaHCO3

C NaOH+Na2CO3;

D Na2CO3+NaHCO3

20、下列说法中,何者是正确的?( D )

A NaHCO3中含有氢,故其水溶液呈酸性;

B 浓HAc(17mol/L)的酸度大于17mol/L H2SO4水溶液的酸度;

C 浓度(单位:mol/L)相等的一元酸和一元碱反应后,其溶液呈中性;

D 当[H+]大于[OH-]时,溶液呈酸性。

1、在pH值为13的水溶液中,EDTA存在的主要形式是:( D )

A H3Y-;

B H2Y2-;

C HY3-;

D Y4-;

2、用EDTA滴定金属离子M,若要求相对误差小于0.1%,则滴定的酸度条件必须满足:( A )

A C M K MY≥106;

B

C M K'M Y≤106;

C C M K'MY≥106;

D C M K MY≤106;

3、当溶液中有两种(M,N)金属离子共存时,欲以EDTA滴定M而N不干扰,则要求( A )

A (C M K MY/C N K NY)≥105;

B (

C M K MY/C N K NY)≥10-5;

C (C M K MY/C N K NY)≥103;

D (C M K MY/C N K NY)≥10-3;

4、某溶液主要含有Ca2+、Mg2+及少量Fe3+,Al3+。今在pH=10,加入三乙醇胺后以EDTA滴定,用铬黑T为指示剂,则测出的是:( C )

A Mg2+含量;

B Ca2+含量;

C Mg2+和Ca2+的总量;

D Fe3+,Al3+,Ca2+,Mg2+总量。

5、在Fe3+、Al3+、Ca2+、Mg2+的混合液中,用EDTA法测定Ca2+、Mg2+,要消除Fe3+,Al3+的干扰,在下列方法中有哪两种较适用?( C )

A 沉淀分离法;

B 控制酸度法;

C 络合掩蔽法;

D 离子交换法;

6、可用于测定水硬度的方法有:( C )

A 碘量法;

B K2Cr2O7;

C EDTA法;

D 酸碱滴定法;

7、在Ca2+、Mg2+的混合液中,用EDTA法测定Ca2+,要消除Mg2+的干扰,宜用:( D )

A 离子交换法。

B 络合掩蔽法;

C 氧化还原掩蔽法;

D 沉淀掩蔽法;

8、在EDTA络合滴定中,下列有关酸效应的叙述,何者是正确的?( C )

A 酸效应系数愈大,络合物的稳定性愈大;

B pH值愈大,酸效应系数愈大;

C 酸效应曲线表示的是各金属离子能够准确滴定的最高pH值;

D 酸效应系数愈大,络合滴定曲线的pM突跃范围愈大。

9、测定总硬度时,用缓冲溶液控制pH值为( A )

A 10.0;

B 9.0;

C 11.0;

D 12.0

10、测定钙硬度时,控制PH值为( D )

A 10.0;

B 9.0;

C 11.0;

D 12.0

11、采用铬黑T作指示剂终点颜色变化为( A )

A 紫红→蓝色;

B 蓝色→紫红;

C 无色→蓝色;

D 无色→紫红

12、测定钙硬度时,水样中的镁被掩蔽不干扰滴定,其掩蔽剂是( B )

A 氧化还原掩蔽剂;

B 沉淀掩蔽剂;

C 配位掩蔽剂;

D 以上三种掩蔽剂混合使用

13、测定总硬度时,溶液呈蓝色为终点,则这蓝色化合为( D )

A MY;

B MIn;

C H4Y;

D In

14、一般来说水样调节pH值为10,加入铬黑T溶液呈紫红色,则该紫红色化合物为( B )

A In;

B CaIn;

C MgIn;

D CaY、MgY

15、测定总硬度时,常加入三乙醇胺以防止( B )干扰

A Mg2+;

B Al3+;

C Zn2+;

D Cu2+

16、测定总硬度时,Cu2+干扰滴定,可用于掩蔽的试剂是( D )

A 三乙醇胺;

B 盐酸羟胺;

C 氨水;

D 硫化钠;

17、当水样不含OH-碱度,且总硬度大于总碱度,水样中非碳酸盐硬度( B )

A =0;

B 总硬度-总碱度;

C 总硬度+总碱度;

D 总碱度-总硬度;

18、当水样不含OH-碱度,且总碱度大于总硬度,水样中非碳酸盐硬度( D )

A =0;

B 总硬度-总碱度;

C 总硬度+总碱度;

D 总碱度-总硬度;

1、莫尔法测定Cl-含量时,要求介质的pH在6.5~10.0范围内,若酸度过高,则( D )

A AgCl沉淀不完全;

B AgCl沉淀易胶溶;

C AgCl沉淀吸附Cl-增强;

D Ag2CrO4沉淀不易形成;

2、以铁铵矾为指示剂,用NH4CNS标准液滴定Ag+时,应在下列哪种条件下进行?( A )

A 酸性;

B 弱酸性;

C 中性;

D 弱碱性;

1、条件电位是:( D )

A 标准电极电位;

B 任意温度下的电极电位;

C 任意浓度下的电极电位;

D 在特定条件下,氧化形和还原形的总浓度均为1mol/L 时,校正了各种外界因素(酸度、络合、……等)影响后的实际电极电位。 2、影响化学反应平衡常数数值的因素是:( B ) A 反应物的浓度; B 温度; C 催化剂; D 反应产物的浓度;

3、在Nernst 公式φ=φΦ

+(RT/nF)lg([氧化形]/[还原形])中的物理量中,何者既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A ) A φ; B T ; C R ; D F ;

4、已知在1mol/LH 2SO 4溶液中,φ°′(MnO 4-/Mn 2+ )=1.45V ,φ°′(Fe 3+/Fe 2+)=0.68V 。在此条件下用KMnO 4标准溶液滴定Fe 2+

,其计量点的电位值为:( D )

A 0.38V

B 0.73V

C 0.89V

D 1.32V 5、根据电极电位数据指出下列说法何者是正确的。 已知:φ°F 2/2F -=2.87V ,φ°Cl 2/2Cl -=1.36V ,

φ°Br 2/2Br -=1.07V ,φ°I 2/2I -=0.54V ,φ°Fe 3+/Fe 2+=0.77V 。( A ) A 在卤离子中只有I -能被Fe 3+

氧化;

B 在卤离子中只有Br -和I -能被Fe 3+

氧化;

C 在卤离子中F -外,都能被Fe 3+

氧化;

D 全部卤离子都能被Fe 3+

氧化;

6、将氯水慢慢加入到含溴离子和碘离子的溶液中,所产生的现象是( B ) (φ°Br 2/2Br -=1.07V ,φ°Cl 2/2Cl -=1.36V ,φ°I 2/2I -=0.54V ,) A 无任何反应 B 首先析出I 2; C Br 2先析出; D Br 2、I 2同时析出;

7、在酸性介质中,用KMnO 4溶液滴定草酸盐,滴定应( B ) A 象酸碱滴定那样快速进行;

B 在开始时缓慢进行,以后逐渐加快;

C 始终缓慢地进行;

D 开始时快,然后缓慢;

8、测定高锰酸钾指数时,每消耗1mmol/lKMnO4相当于耗氧毫克数( A )

A 40;

B 8;

C 16;

D 32;

9、测定COD时,每消耗1mmol/lK2Cr2O7相当于耗氧毫克数( C )

A 40;

B 8;

C 48;

D 32;

10、测定COD的方法属于( C ) C

A 直接滴定法;

B 间接滴定法;

C 返滴定法;

D 置换滴定法;

11、碘量法测溶解氧时,每消耗1mmol/lS2O32-相当于耗氧毫克数(A )

A 8;

B 16;

C 24;

D 32;

12、通常情节水200C时的溶解氧(mg/l)约为(B )

A 8;

B 9;

C 10;

D 11;

(1)对已知成分的有机混合物的定量分析,宜采用:

A.紫外吸收光谱法B.色谱法

C.原予吸收分光光度法D.电位滴定法

答案:B

(2)欲测定水样中的CHCl3,应采用的方法是:

A.原子吸收光谱法B.莫尔法

C.气相色谱法D.电位滴定法

答案:C

(3)在气相色谱仪中,色谱柱的主要作用是:

A.组分溶解B.组分挥发C.组分分离D.组分分解

答案:C

(4)欲测定水样中的CH3SH,最适宜的方法是:

A.气相色谱法,ECD检测器B.气相色谱法,FPD检测器

C.气相色谱法,FI D检测器D.液相色谱法,UV检测器

答案:B

三、填空题:

1.水值指标表示水中杂质的种类和数量,它是的具体衡量尺度。(判断水污染程度)

2.水中味可以用和表示。(文字描述臭阈值)

3.除去悬浮杂质后的水,由胶体和溶解杂质所造成的颜色称为,饮用水通常用或测定色度,且国家规定其应≤ .

(真色铂钴比色法铬钴比色法 15度)

4.浊度表示水中,引起水的浑浊程度,是天然水和饮用水的一项重要的。(含有悬浮及胶体状态的杂质水质指标)

5.残渣分为、、,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总残渣、总可滤残渣、总不可滤残渣总残渣=总可滤残渣+总不滤残渣

6.总含盐量又称,也称为。(全盐量矿化度)

7.水质标准是表示生活饮用水、工农业用水等各种用途的水中污染物质的

或的具体限制和要求。(最高容许浓度限量阈值)

8.国家对生活饮用水的要求是感官性、所含有害或有毒物质的

浓度,且不应含有。无不良刺激或不愉快的感觉(对人体健康不产生毒害和不良影响各种病源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9.供分析用的水样,应该能够充分地代表该水的。(全面性。)

10.水样保存时常采用、和的方法,抑制化学反应和生化作用。(加入保存试剂、调节PH值冷藏或冷冻)11.误差根据来源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

12.系统误差具有和。(重复性可测性)

13.的大小、正负无法测量,也不能加以校正。(随机误差)

14.误差可用误差和误差表示。(绝对相对)

15.偏差可用偏差和偏差、偏差等表示。(绝对相对平均)

16.准确度反映测定结果与的程度,精密度反映测定结果。

(真实值接近互相接近的程度)

17.准确度由和决定,所以要获得很高的,则必须有很高的。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准确度精密度

18.校准、做试验,做试验,对分析结果加以能减少系统误差。

(仪器空白对照校正)

19.同一水样,多做几次取平均值,可减少,一般要求平行测定次。随机误差

20.常用的标定盐酸溶液的基准物质有、。无水碳酸钠、硼砂。

21.常用的标定氢氧化钠的基准物质有、。草酸、邻苯二甲酸氢钾。

22.实验室常用的50ml规格的滴定管最小量度值为 ml,它的读数最多为位有效数字。0.1 4

1、酸碱滴定中选用指定剂的原则是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必须。处于或部分处于计量点附近的pH突跃范围内。

2、酸碱滴定时,酸和碱的强度越,浓度越,其pH突跃范围越大。强大

3、酸碱滴定中,当选用的指示剂一定时,若pH突跃范围越大,则滴定的相对误差越。小

4、用盐酸滴定碳酸钠可以准确滴定个终点,而用氢氧化钠滴定碳酸溶液只能准确

滴定个终点。2 1

5、某酸碱指示剂的Pka=3.46,则其理论变色范围为。2.46-4.46

6、碱度,常用或或为单位表示。是指水中所有能与强酸定量作用的物质的总量 mg L-1

mol L-1 度

7、强碱滴定一元强酸时,计量点PH= ,滴定一元弱酸时,计量点PH 7。 7 >

8、甲基橙指示剂酸式为色,碱式为色。红黄

9、酚酞指标剂酸式为色,碱式为色。无红

10、总碱度等于、、之和。氢氧化物碱度碳酸盐碱度重碳酸盐碱度

11、碱度组成有5类,它们是、、、、。

单独的OH-碱度、单独的CO32-碱度,单独的HCO3-碱度,OH-和CO32-混合碱度,CO32-和HCO3-碱度

12、根据水样pH值,可大致判断碱度组成,,只有HCO3- 碱度,有OH-1碱度,有可能还有CO32-碱度。PH≤8.3 PH>10

13、连续滴定法测碱度,若V前=0,V甲>0,则该水样只含。重碳酸盐碱度。

14、连续滴定法测碱度,若V前>0,V甲>V前,则该水样含。

碳酸盐碱度和重碳酸盐碱度。

15、若水样含总碱度以CaO计为28.04 mg L-1,则换算成以CaCO3计为 mgL-1。 50.05

16、组成水中碱度的物质可归纳为,和三大类。二氯化碳和二氧化碳是天然水中酸度的重要来源。弱酸强酸弱碱盐强

酸游离性侵蚀性

17、当水样中碳酸物质总量不变时,当,主要以形式存在,当,主要以H2CO3+ 形式存在,当PH介于时,主要以HCO3-1的形式

存在。

PH>10.25 CO32 PH<6. 38 CO2 6.38~10.25

1.EDTA为,它的学名为常用表示它的分子式。

氨羟类配位剂乙二胺四乙酸 H4Y

2.EDTA在水溶液中可以7种型体存在,PH≥12,主要以体存在。Y4-型

3.酸效应系数αY(H)的物理意义是:。当配位反应达到平衡时,未参加主反应的配位剂总浓度是其游离状态存在的配位剂(Y)的平衡浓度

的倍数

4.配效应系数是[H+]的函数,pH值越,lgαY(H)越小,最小为。高 0

5.pH=1.0时,lgαY (H) =18.01,当PH上升到2.0时,lgαY(H) 18.01.<

6.溶液中[H+]=0.1mol L-1时,lgαY(H)=18.01,当[H+]上升为1.0mol L-1 lgαY ( H) 18.01. >

7.lgK MY= lgK MY-(lgαY(H) + lgαY (L)),若C M=0.01 mol L-1时,lgKˊmy≥才能准确滴定。8

8.若M、N两种共存离子的浓度都为0.01 mol L-1,且lgK MY> lgK NY,分别滴定的条件是,先在 pH值条件下,滴定,后在 pH值滴定

ΔlgK≥3 低 M 高 N

9.若M、N两种共存离子的浓度都为0.01 mol L-1,且2

10.已知M、N两种共存离子的浓度都为0.01 mol L-1,lgK MY- lgK NY=4,且查酸效应曲线,M、N离子对应的分别为0.7 3.3,则应先调节pH= 滴定离子,再调节pH= ,滴定离子。0.7 M 3.3 N

11.Kˊ校=[MY]/[M]总[Y]总,这里[M]总=CM-[MY],[Y]总=C EDTA 。-[MY]

12.水的硬度是指水中Ca2+、Mg2+浓度的总量,硬度的单位有(以CaCO3计)。mmol L-1、mg L-1

13.总硬度= + = + 。

钙硬度镁硬度碳酸盐硬度非碳酸盐硬度

14.测定总硬度时,控制pH= 做指示剂,用EDTA滴定,溶液由变为为终点。10.0 以铬黑T 紫红色蓝色

15.测定钙硬度时,控制pH= ,镁离子以而不干扰滴定,以钙指示剂做指示剂,用EDTA滴定,溶液由变为为终点。12.0 Mg(OH)2的形式析出红色蓝色

16.当水样无OH-碱度且总硬度>总碱度时,则碳酸盐硬度= ,非碳酸盐硬度= 。

总碱度总硬度-总碱度

17.当水样无OH-碱度且总硬度<总碱度时,则碳酸盐硬度= ,负硬度= 。

总硬度总碱度-总硬度

1.莫尔法测定氯离子含量时,须调节pH= 。有铵离子存在时,须控制在范围内。6.5~10.5(中性或弱碱性) 6.5~7.2(中性)

2.莫尔法测定氯离子含量时,用做指示剂,作滴定剂时,出现沉淀即为终点。铬酸钾硝酸银砖红色

3.莫尔法只能用于测定水中和的含量,但不能用Cl-标准溶液滴定。

Cl- Br- Ag+

4.佛尔哈德法返滴定可在 条件下测定水样中Cl -。先加入过量 ,加入指示剂铁铵钒,以NH 4SCN 标准溶液进行返滴定,出现 即为终点。

强酸性 AgNO3标准溶液 血红色

5.在佛尔哈德返滴定法测定水样中氯离子含量时,物质之间量的关系为n cl-= 。

6.含有0.01molL -1Cl -,0.01 molL -1Br -混合水溶液,逐滴加入AgNO 3水溶液,首先生成沉淀的是 。 溴化银

7.硫酸钙沉淀加入碳酸钠后会转变为碳酸钙沉淀,则表明K 0CaCO3 K 0

CaSO4。<

8.已知K SPAgcl =1.8×10-11,K SPAgSCN =1.0×10-12

,氯化银沉淀加入KSCN 溶液中, 沉淀物中 硫氰酸银沉淀。有

9.莫尔法测定时,水样中若存在CO 32-或S 2-,能与 ,存在Ba 2+或Pb 2+

,能与 ,干扰滴定。 Ag+生成沉淀 CrO42-生成沉淀

1.高锰酸钾标准应保存在 、 在滴定管中保存,使用之前一定要 。

暗处、不得 标定

2.高锰酸钾指数是 的综合指标。水体中还原性有机物污染程度

3.酸性高锰酸钾指标时,计算依据为每净消耗1mm0l

5

1MnO 4-相当于 mgO 2。8 4.有机物污染指标常以O 2mgL -1

表示,每1mmol1/4C 相当于1mmol1/4或1/4 mmol,

即 mgO 2。8

5.化学需氧量COD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水中 ,用 作氧化剂氧化有机物,以 返滴定, 作指示剂,出现 即为终点。 能够被K2Cr2O7氧化的有机物质总量 K2Cr2O7 Fe2+ 试亚铁灵 红色

6.COD 测定时,为加快K 2Cr 2O 7氧化有机物的反应速度,常加 作催化剂。Ag2SO4

7.草酸标定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方程式为: 。

2MnO 4-+5C 2O 42-+16H +→10CO 2+2Mn 2+

+8H 2O

8.重铬酸钾与亚铁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反应方程式为:

C r2O 72-+ Fe 2++ H +→ Cr 3++ Fe 3+

+7H 2O 。 6 14 2 6

9.水中溶解氧随大气压力增加,水温度降低而 ,正常压力下,20℃时水中的溶解氧约为 mgL -1

。升高 9

10.碘量法测定溶解氧时,在水样中加入 和氢氧化钠,溶解氧与其生成 沉淀,棕色沉淀越多,溶解氧数值 。MnSO4 水合氧化锰

越高

11.碘量法测定溶解氧时,先,再加入,水合氧化锰将I-氧化成I2,I2再用。

固定溶解氧 I- Na2S2O3溶液滴定

12.在碘量法测定溶解氧时,硫代硫酸钠和溶解氧之间量的关系为:。n S2O32-=n1/4O

13.在碘量法测定溶解氧时,每消耗1mmol硫代硫酸钠。表明含 mgO2。8

14.反映水中有机物污染指标有,,,,。(活性炭氯仿萃取物紫外吸光度)高锰酸钾指数,COD、BOD5,总有机碳,总需氧量,

四、计算题:

中学化学资料网 wwwzxhxzlwcom

2010上海市浦东新区中考模拟卷一 班级姓名得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Ba-137 S-32 一、单项选择题(共12分) 1.下列现象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 B.钢铁生锈C.牛奶变酸 D.食物腐败 2.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A.牛奶 B.蔗糖水 C.泥水 D.花生油 3.室内装潢要讲究环保,纳米材料TiO2在光的催化作用下,能将甲醛等有害物质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提高了室内空气的质量,TiO2中Ti元素的化合价为..................()A.+l B.+2 C.+3 D.+4 4.下列仪器中,具有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多试剂三种用途的是...............() A.试管 B.烧瓶 C.烧杯 D.蒸发皿 5.现有我们比较熟悉的四种物质,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生石灰 B.烧碱 C.天然气 D.液态氧 6.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盐酸用于除铁锈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D.熟石灰用于改良土壤酸性 7.用铂丝蘸取下列溶液放在火焰上灼烧,可以观察到火焰呈紫色的是...............() A.Na2CO3 B.Ca(OH)2 C.KNO3 D.CuCl2 8.自主创新是我国"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重大国策。经我国科学家的努力,已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芯片,其核心部件是由硅单质为原料制成的,用化学方法制备高纯硅的反应原理是:SiCl4 + 2H2 Si + 4HCl,该反应属于...............()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9.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室内放置一大盆水,就可防止煤气中毒 B.室内着火,应立即开窗通风 C.夜间室内有煤气泄露,可立即开灯检查 D.久未开启的地窖不可冒然进入 10.常温下某同学测得一些食物的近似pH,显碱性的是 .................................() A.桃子汁:3.5 B.苹果汁:3.2 C.鸡蛋清:7.8 D.牛奶:6.5 11.室温时不饱和的食盐水在空气中露置一段时间后,有少量晶体析出。下列正确的是() A.溶质的溶解度减小 B.溶质的质量变大 C.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D.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12.下列各组气体中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生物化学笔记(整理版)1

《生物化学》绪论 生物化学可以认为是生命的化学,是研究微生物、植物、动物及人体等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的一门科学。 生命是发展的,生命起源,生物进化,人类起源等,说明生命是在发展,因而人类对生命化学的认识也在发展之中。 20世纪中叶直到80年代,生物化学领域中主要的事件: (一)生物化学研究方法的改进 a. 分配色谱法的创立——快捷、经济的分析技术由Martin.Synge创立。 b. Tisellius用电泳方法分离血清中化学构造相似的蛋白质成分。吸附层析法分离蛋白质及其他物质。 c. Svedberg第一台超离心机,测定了高度复杂的蛋白质。 d. 荧光分析法,同位素示踪,电子显微镜的应用,生物化学的分离、纯化、鉴定的方法向微量、快速、精确、简便、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二)物理学家、化学家、遗传学家参加到生命化学领域中来 1. Kendrew——物理学家,测定了肌红蛋白的结构。 2. Perutz——对血红蛋白结构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 3. Pauling——化学家,氢键在蛋白质结构中以及大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认为某些protein具有类似的螺旋结构,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 (1.2.3.都是诺贝尔获奖者) 4.Sanger―― 生物化学家 1955年确定了牛胰岛素的结构,获1958年Nobel prize化学奖。1980年设计出一种测定DNA内核苷酸排列顺序的方法,获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 5.Berg―― 研究DNA重组技术,育成含有哺乳动物激素基因的菌株。 6.Mc clintock―― 遗传学家发现可移动的遗传成分,获1958年诺贝尔生理奖。 7.Krebs―― 生物化学家 1937年发现三羧酸循环,对细胞代谢及分生物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获195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8.Lipmann―― 发现了辅酶A。 9. Ochoa——发现了细菌内的多核苷酸磷酸化酶 10.Korberg——生物化学家,发现DNA分子在细菌内及试管内的复制方式。(9.10.获1959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11.Avery―― 加拿大细菌学家与美国生物学家Macleod,Carty1944年美国纽约洛克菲勒研究所著名实验。肺炎球菌会产生荚膜,其成分为多糖,若将具荚膜的肺炎球菌(光滑型)制成无细胞的物质,与活的无荚膜的肺炎球菌(粗糙型)细胞混合 ->粗糙型细胞也具有与之混合的光滑型的荚膜->表明,引起这种遗传的物质是DNA 1 / 29

环境化学复习提纲(附答案)资料

环境化学复习提纲 ?Chapter 1 1、现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有哪些? 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固体废弃物的危害以及生物多样性的损伤。 2、环境化学的分支。 环境分析化学、各圈层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化学。 3、环境污染物有哪些类别?当前世界范围普遍关注的污染物有哪些特性? (1) 环境污染物的分类: a. 按污染物影响的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 b. 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固体污染物 c. 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生物污染物 d. 按人类社会活动不同功能产生的污染物可分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生活污染等 (2) 当前世界范围普遍关注的污染物主要特性是:持久行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的所谓“三致”化学污染物,以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4、优先控制污染物及其种类 在众多污染物中被筛选出潜在危害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的对象,称为优先污染物。 优先控制物包括如下几类:挥发性卤代烃类、苯系物、氯代苯类、多氯联苯、酚类、硝基苯类、苯胺类、多环芳烃类、酞酸酯类、农药、丙烯腈、亚硝胺类、氰化物、重金属及其化合物。 在“黑名单”中,共有14类,68种优先控制的污染物。其中优先控制的有毒有机化合物有12类,58种,占总数的85.29%, ?Chapter 2 1、大气层的化学分层 ﹤86 km、匀和层或湍流层86~90km、90km~110km、> 120km、非匀和层、外大气层500km以上。 2、温室气体的种类(举例) 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二氯乙烷、臭氧、CFC 11、CFC 12、四氯化碳。 3、酸沉降化学 酸沉降(acid deposition)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通过降水,如雨、雪、雾、冰雹等迁移到地表(湿沉降),或酸性物质在气流的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表到地表(干沉降)的过程。

生物化学复习资料

什么是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有哪些?有何临床意义?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 使蛋白质严格的空间结构破坏,引起蛋白质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学活性丧失的现象称为蛋白质变性。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有:物理因素,如紫外线照射、加热煮沸等;化学因素,如强酸、强碱、重金属盐、有机溶剂等。临床上常常利用加热或某些化学士及使病原微生物的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在分离、纯化或保存活性蛋白质制剂时,应采取防止蛋白质变性的措施。 比较蛋白质的沉淀与变性 蛋白质的变性与沉淀的区别是:变性强调构象破坏,活性丧失,但不一定沉淀;沉淀强调胶体溶液稳定因素破坏,构象不一定改变,活性也不一定丧失,所以不一定变性。 试述维生素B1的缺乏可患脚气病的可能机理 在体内Vit B1 转化成TPP,TPP 是α-酮酸氧化脱羧酶系的辅酶之一,该酶系是糖代谢过程的关键酶。维生素B1 缺乏则TPP 减少,必然α-酮酸氧化脱羧酶系活性下降,有关代谢反应受抑制,导致ATP 产生减少,同时α-酮酸如丙酮酸堆积,使神经细胞、心肌细胞供能不足、功能障碍,出现手足麻木、肌肉萎缩、心力衰竭、下肢水肿、神经功能退化等症状,被通称为“脚气病”。 简述体内、外物质氧化的共性和区别 共性①耗氧量相同。②终产物相同。③释放的能量相同。

区别:体外燃烧是有机物的C 和H 在高温下直接与O2 化合生成CO2 和H2O,并以光和热的形式瞬间放能;而生物氧化过程中能量逐步释放并可用于生成高能化合物,供生命活动利用。 简述生物体内二氧化碳和水的生成方式 ⑴CO2 的生成:体内CO2 的生成,都是由有机酸在酶的作用下经脱羧反应而生成的。根据释放CO2 的羧基在有机酸分子中的位置不同,将脱羧反应分为: α-单纯脱羧、α-氧化脱羧、β-单纯脱羧、β-氧化脱羧四种方式。 ⑵水的生成:生物氧化中的H2O 极大部分是由代谢物脱下的成对氢原子(2H),经一系列中间传递体(酶和辅酶)逐步传递,最终与氧结合产生的。 试述体内两条重要呼吸链的排练顺序,并分别各举两种代谢物氧化脱氢 NADH 氧化呼吸链:顺序:NADH→FMN/(Fe-S)→CoQ→Cytb→c1→c→aa3 如异柠檬酸、苹果酸等物质氧化脱氢,生成的NADH+H+均分别进入NADH 氧化呼吸链进一步氧化,生成2.5 分子ATP。 琥珀酸氧化呼吸链:FAD·2H/(Fe-S)→CoQ→Cytb→c1→c→aa3 如琥珀酸、脂酰CoA 等物质氧化脱氢,生成的FAD·2H 均分别进入琥珀酸氧化呼吸链进一步氧化,生成1.5 分子ATP。 试述生物体内ATP的生成方式 生物体内生成ATP 的方式有两种: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

非常有用的化学网站

非常有用的化学网站 化学网站 查询物质结构性质等的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7b9917973.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7b9917973.html,/chemidplus/chemidlite.jsp https://www.360docs.net/doc/7b9917973.html,/cn/psear ... -66-9+&sel=dict 化工资源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b9917973.html,/fj/ 上海枫林店https://www.360docs.net/doc/7b9917973.html,/scr/ 化学论坛:https://www.360docs.net/doc/7b9917973.html,/bbsxp/ShowForum.asp?forumid=16 (https://www.360docs.net/doc/7b9917973.html,)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http://202.127.145.69/chub/chub.htm http://202.127.145.69/index.htm 免费图谱网站:www.aist.go.jp/RIODB/SDBS/menu-e.html 不同压力条件下的沸点转换工具https://www.360docs.net/doc/7b9917973.html,/magnus/boil.html 化合物英文缩写查询网站http://www.chemie.fu-berlin.de/cgi-bin/abbscomp 有机合成(org syn)网络版:https://www.360docs.net/doc/7b9917973.html,/ 1991-2004年J.Mater Chem全文查阅https://www.360docs.net/doc/7b9917973.html,/is/journals/current/jmc/jmcon.htm 可以免费查询化合物的物化性质。合成资料部分收费:https://www.360docs.net/doc/7b9917973.html, CAS和性质等查询:https://www.360docs.net/doc/7b9917973.html,/Chem/ChemMain.html Sigma公司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7b9917973.html,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7b9917973.html,/cgi ... edSearch.formAction 电子期刊:http://210.64.24.31/maillist/mai ... 20031129014425.html 免费有机杂环期刊、杂环数据库。

环境化学重点复习资料

1、痛痛病是由Cd 镉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2、水俣病是由Hg 汞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3、米糠油事件是由多氯联苯引起的。 4、当今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酸雨侵蚀、水资源污染、土地荒漠化、绿色屏障锐减、垃圾大量积存、物种濒危、人口激增、温室效应、海洋污染。 5、世界环境日6月5日。 6、2014世界环境日主题提高你的呼声,而不是海平面。 7、2014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向污染宣战。 8、天然水中的主要离子为Ca2+、Na+、Mg2+、K+、Cl-、SO42- 、HCO3- 、NO3-。 9、河水中阴、阳离子的含量顺序Ca2+<Na+<Mg2+,HC03- <S042- <Cl-。 10、腐殖质中:不溶于NaOH的部分称胡敏酸,可溶于NaOH但不溶于酸的部分称为腐植酸,既溶于碱又溶于酸的部分称为富里酸。 11、沉积物中的腐殖质可根据其在碱和酸溶液中的溶解度将其划分为三类腐植酸、胡敏酸、富里酸。 12、一般情况下,当水体DO<5mg/L,各类浮游生物不能生存;DO<4.0 mg/L时,鱼类会死亡;DO<2mg/L,水体发臭。 13、碱度:是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亦即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总量。 (组成物质)强碱、弱碱、强碱弱酸盐。 总碱度=[HCO3-]+2[CO32-]+[OH-]-[H+] 酚酞碱度=[CO32-]+[OH-]-[H2CO3*]-[H+] 苛性碱度=[OH-]-[HCO3-]-2[H2CO3*]-[H+] 14、酸度:是指水中能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全部物质,亦即放出H+或经过水解产生H+的物质的总量。(组成物质)强酸、弱酸、强酸弱碱盐。 总酸度=[H+] +[HCO3-]+2[H2CO3*]-[OH-] CO2酸度=[H+]+[H2CO3*]-[CO32-]-[OH-] 无机酸度=[H+]-[HCO3-]-2[CO32-]-[OH-] 15、在碳酸水体中加入碳酸盐,该水体:总酸度不变,总碱度增大,无机酸度减少,酚酞碱度增大,CO2酸度减少,苛性碱度不变。

生物化学复习资料(人卫7版)汇总讲解

生化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蛋白质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成分之一,约占人体固体成分的45%左右。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分布广泛,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组织器官中。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各种生命功能的直接执行者,在物质运输与代谢、机体防御、肌肉收缩、信号传递、个体发育、组织生长与修复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蛋白质的分子组成特点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编码氨基酸:自然界存在的氨基酸有300余种,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20种,且具有自己的遗传密码。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很接近,平均为16%。 ?每100mg样品中蛋白质含量(mg%):每克样品含氮质量(mg)×6.25×100。 氨基酸的分类 ?所有的氨基酸均为L型氨基酸(甘氨酸)除外。 ?根据侧链基团的结构和理化性质,20种氨基酸分为四类。 1.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甘氨酸(Gly)、丙氨酸(Ala)、缬氨酸(Val)、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苯丙氨酸(Phe)、脯氨酸(Pro)。 2.极性中性氨基酸:色氨酸(Trp)、丝氨酸(Ser)、酪氨酸(Tyr)、半胱氨酸(Cys)、蛋氨酸(Met)、天冬酰胺(Asn)、谷胺酰胺(gln)、苏氨酸(Thr)。 3.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 4.碱性氨基酸:赖氨酸(Lys)、精氨酸(Arg)、组氨酸(His)。 ?含有硫原子的氨基酸:蛋氨酸(又称为甲硫氨酸)、半胱氨酸(含有由硫原子构成的巯基-SH)、胱氨酸(由两个半胱氨酸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 ?芳香族氨基酸: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 ?唯一的亚氨基酸:脯氨酸,其存在影响α-螺旋的形成。 ?营养必需氨基酸:八种,即异亮氨酸、甲硫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赖氨酸。可用一句话概括为“一家写两三本书来”,与之谐音。 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氨基酸的两性解离性质:所有的氨基酸都含有能与质子结合成NH4+的氨基;含有能与羟基结合成为COO-的羧基,因此,在水溶液中,它具有两性解离的特性。在某一pH环境溶液中,氨基酸解离生成的阳郭子及阴离子的趋势相同,成为兼性离子。此时环境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pI), 氨基酸带有的净电荷为零,在电场中不泳动。pI值的计算如下:pI=1/2(pK 1 + pK 2 ),(pK 1 和pK 2 分 别为α-羧基和α-氨基的解离常数的负对数值)。 ?氨基酸的紫外吸收性质 ?吸收波长:280nm ?结构特点:分子中含有共轭双键 ?光谱吸收能力: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 ?呈色反应:氨基酸与茚三酮水合物共加热,生成的蓝紫色化合物在57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蓝紫色化合物=(氨基酸加热分解的氨)+(茚三酮的还原产物)+(一分子茚三酮)。 肽的相关概念 ?寡肽:小于10分子氨基酸组成的肽链。 ?多肽:大于10分子氨基酸组成的肽链。 ?氨基酸残基:肽链中因脱水缩合而基团不全的氨基酸分子。 ?肽键: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酰胺键。 ?肽单元:参与肽键的6个原子Cα1、C、O、N、H、Cα2位于同一平面,组成肽单元。

生物化学重点笔记(整理版)

教学目标: 1.掌握蛋白质的概念、重要性和分子组成。 2.掌握α-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和20种氨基酸的名称、符号、结构、分类;掌握氨基酸的重要性质;熟悉肽和活性肽的概念。 3.掌握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的特点及其重要化学键。 4.了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间的关系。 5.熟悉蛋白质的重要性质和分类 导入:100年前,恩格斯指出“蛋白体是生命的存在形式”;今天人们如何认识蛋白质的概念和重要性? 1839年荷兰化学家马尔德(G.J.Mulder)研究了乳和蛋中的清蛋白,并按瑞典化学家Berzelius的提议把提取的物质命名为蛋白质(Protein,源自希腊语,意指“第一重要的”)。德国化学家费希尔(E.Fischer)研究了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在1907年奠立蛋白质化学。英国的鲍林(L.Pauling)在1951年推引出蛋白质的螺旋;桑格(F.Sanger)在1953年测出胰岛素的一级结构。佩鲁茨(M.F.Perutz)和肯德鲁(J.C.kendrew) 在1960年测定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晶体结构。1965年,我国生化学者首先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胰岛素(insulin)。 蛋白质是由L-α-氨基酸通过肽键缩合而成的,具有较稳定的构象和一定生物功能的生物大分子(biomacromolecule)。蛋白质是生命活动所依赖的物质基础,是生物体中含量最丰富的大分子。 单细胞的大肠杆菌含有3000多种蛋白质,而人体有10万种以上结构和功能各异的蛋白质,人体干重的45%是蛋白质。生命是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是通过蛋白质的多种功能来实现的。新陈代谢的所有的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已发现的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许多小分子物质和离子,它们的运输由蛋白质来完成。生物的运动、生物体的防御体系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在遗传信息的控制、细胞膜的通透性,以及高等动物的记忆、识别机构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蛋白质工程和蛋白质组学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对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第一节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经元素分析,主要有C(50%~55%)、H(6%~7%)、O(19%~24%)、N(13%~19%)、S(0%~4%)。有些蛋白质还含微量的P、Fe、Cu、Zn、Mn、Co、Mo、I等。 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很接近,平均为16%。因此,可以用定氮法来推算样品中蛋白质的大致含量。 每克样品含氮克数×6.25×100=100g样品中蛋白质含量(g%) 二、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 蛋白质在酸、碱或蛋白酶的作用下,最终水解为游离氨基酸(amino acid),即蛋白质组成单体或构件分子。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氨基酸有300余种,但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仅20种(称编码氨基酸),最先发现的是天门冬氨酸(1806年),最后鉴定的是苏氨酸(1938年)。 (一)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有共同的结构特点: 1.氨基连接在α- C上,属于α-氨基酸(脯氨酸为α-亚氨基酸)。 2.R是側链,除甘氨酸外都含手性C,有D-型和L-型两种立体异构体。天然蛋白质中的氨基酸都是L-型。 注意:构型是指分子中各原子的特定空间排布,其变化要求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旋光性是异构体的光学活性,是使偏振光平面向左或向右旋转的性质,(-)表示左旋,(+)表示右旋。构型与旋光性没有直接对应关系。 (二)氨基酸的分类 1.按R基的化学结构分为脂肪族、芳香族、杂环、杂环亚氨基酸四类。 2.按R基的极性和在中性溶液的解离状态分为非极性氨基酸、极性不带电荷、极性带负电荷或带正电荷的四类。 带有非极性R(烃基、甲硫基、吲哚环等,共9种):甘(Gly)、丙(Ala)、缬(Val)、亮(Leu)、异亮(Ile)、苯丙(Phe)、甲硫(Met)、脯(Pro)、色(Trp) 带有不可解离的极性R(羟基、巯基、酰胺基等,共6种):丝(Ser)、苏(Thr)、天胺(Asn)、谷胺(Gln)、酪(Tyr)、半(Cys)带有可解离的极性R基(共5种):天(Asp)、谷(Glu)、赖(Lys)、精(Arg)、组(His),前两个为酸性氨基酸,后三个是碱性氨基酸。 蛋白质分子中的胱氨酸是两个半胱氨酸脱氢后以二硫键结合而成,胶原蛋白中的羟脯氨酸、羟赖氨酸,凝血酶原中的羧基谷氨酸是蛋白质加工修饰而成。 (三)氨基酸的重要理化性质 1.一般物理性质 α-氨基酸为无色晶体,熔点一般在200 oC以上。各种氨基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差别很大(酪氨酸不溶于水)。一般溶解于稀酸或稀碱,

(环境管理)环境化学资料

环境化学 一.填空(每空1分) 1.环境问题是在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具体原因包括污染物排放和过度开发资源; 2.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其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不能超过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 3在大气对流层中污染物易随空气发生垂直对流运动,在平流层中污染物易随地球自转发生水平运动; 4.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的传输。 5.当Γ<Γd时,大气处于稳定状态。 6.大气中重要自由基产生于光离解。 7.由若干个苯环稠和在一起的化合物称为多环芳烃; 8.在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于大气中时可能发生光化学烟雾,该反应机制为:自由基引发、自由基转化和增殖、自由基氧化NO 、链终止; 9.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能够吸收紫外线从而保护生物,维持生态平衡; 10.洛杉矶烟雾也称为光化学烟雾。 11.伦敦烟雾也称为硫酸型烟雾。 12.当降水的pH值 5.0 时,称为酸雨。 13.可吸入粒子是指粒径﹤10um 的颗粒物; 14.PAN是指大气中的过氧乙酰硝酸酯污染物; 15.水中异养生物利用自养生物产生的有机物为能源及材料构成生 命体;

16.导致痛痛病的污染物是Cd ; 17.导致水俁病的污染物是甲基汞。 18.腐殖质分子中含有多元环状结构,其上联接有-OH -COOH -CHO 等官能团; 19.非离子型有机物可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 20.pH值在4.5至8.3之间时,水中碳酸的主要形态分别 为CO2、H2CO3、HCO3-; 21.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有吸附、凝聚絮凝、 溶解沉淀、配合、氧化还原; 22.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有分配、水解、 光解、挥发、生物降解; 23.pE值低表示环境为有机碳性环境。 24.标化分配系数是以有机碳为基础表示的分配系数。 25.次生矿物由物理分化和化学分化而成; 26.氧垂曲线可依次划分为清洁区及分解区、腐败区、恢复区 及清洁区 27.在S-P模型中,溶解氧有一个最低值称为极限溶解氧 28.天然水中的颗粒物聚集的动力学方程分别称为为异向絮凝、同向絮 凝、差速沉降絮凝。 29.次生铝硅酸盐由硅氧四面体层和铝氢氧八面体层构成,它们是高岭石、蒙脱石和伊利石。 1.已知某土壤有机碳含量为5%,某有机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为K ow=4×105,则该有机物在

生物化学深刻复习资料(全)

生物化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蛋白质化学 第一节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氨基酸 凯氏定氮法:每克样品蛋白质含量(g)=每克样品中含氮量x 6.25 氨基酸结构通式: 蛋白质是由许多不同的α-氨基酸按一定的序列通过肽键缩合而成的具有生物学功能的生物大分子。 氨基酸分类:(1)脂肪族基团: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脯氨酸(2)芳香族基团:苯丙氨酸、色氨酸、酪氨酸(3)含硫基团:蛋氨酸(甲硫氨酸)、半胱氨酸(4)含醇基基团:丝氨酸、苏氨酸(5)碱性基团: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6)酸性基团:天冬氨酸、谷氨酸(7)含酰胺基团:天冬酰胺、谷氨酰胺 必需氨基酸(8种):人体必不可少,而机体内又不能合成,必需从食物中补充的氨基酸。蛋氨酸(甲硫氨酸)、缬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 氨基酸的两性性质:氨基酸可接受质子而形成NH3+,具有碱性;羧基可释放质子而解离成COO-,具有酸性。这就是氨基酸的两性性质。 氨基酸等电点:指氨基酸的正离子浓度和负离子浓度相等时的pH值。 蛋白质中的色氨酸和酪氨酸两种氨基酸具有紫外吸收特性,在波长280nm处有最大吸收值。镰刀形细胞贫血:血红蛋白β链第六位上的Glu→Val替换。 第二节肽 肽键: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综合而形成的酰胺键叫肽键。肽键是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之间的主要连接方式,它是由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缩合脱水而形成的酰胺键。 少于10个氨基酸的肽称为寡肽,由10个以上氨基酸形成的肽叫多肽。 谷胱甘肽(GSH)是一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的重要三肽,含有一个活泼的巯基。参与细胞内的氧化还原作用,是一种抗氧化剂,对许多酶具有保护作用。 化学性质:(1)茚三酮反应:生产蓝紫色物质(2)桑格反应 第三节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氨基酸在肽链中的排列顺序。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中多肽链本身的折叠方式。二级结构有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指蛋白质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借助各种次级键卷曲折叠成特定的球状分子结构的构象。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指数条具有独立的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通过非共价键相互连接而成的聚合体结构。 维持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化学键有肽键和二硫键,维持二级结构靠氢键,维持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靠次级键,其中包括氢键、疏水键、离子键和范德华力。 第四节蛋白质的重要性质书P16 蛋白质的等电点:当蛋白质解离的阴阳离子浓度相等即净电荷为零,此时介质的pH即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建筑工程施工资料整理与归档.doc

建筑工程施工资料整理与归档

通化一建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二零壹四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2) 第一节施工技术文件和工程档案的形成 (4) 第二节工程档案的特点 (10) 第二章工程各阶段文件的形成 (12) 第一节工程施工文件的形成 (13) 第二节工程竣工阶段验收文件和竣工图(D类) (129) 第三章工程文件的质量 (134) 第一节工程文件内容的质量要求 (134) 第二节工程文件制成材料的质量要求 (136) 第三节工程文件外观的质量要求 (138) 第四章工程文件组卷 (139)

建筑工程施工资料整理与归档 第一章概述 一、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概念 工程项目技术资料是工程参建单位按有关规定,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应该归档保存的各种图纸、表格、文字、音像材料等技术文件的总称。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是单位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原始资料,是反映工程隐蔽后内在的质量凭证,如果我们的工程一旦发生某些工程质量事故,它不仅能为事故调查和正确处理提供有力的依据,也是工程使用过程中维修、扩建、改建或增层等重要的参改资料,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工作,对确保工程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提高工程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建筑工程技术档案的概念 建筑工程技术档案是指在工程建设中直接形成的具有归档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形成的历史记录。也可简称为工程档案。 建设工程档案资料是指规划文件资料、建筑文件资料、施工技术资料、竣工图与竣工测量资料和竣工验收资料、声像资料等。 资料是一个相对性,动态性极强的概念,外延极宽。只要对人

们研究解决某一问题有信息支持价值,无论它具体是什么,均可视为资料。 三、文件与档案的转化 档案是保存备查的历史文件。档案是由文件(或文书)转化而来的,广义的“文件”不仅指常规的机关文件,也包括技术资料、各种手稿等工作中直接使用的材料。 文件转化为档案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办理(或处理)完毕的文件才能作为档案。 2、对日后实际工作和学习、研究等活动具有一定的考察、利用价值的文件,才有必要成为档案保存。 3、按照一定规律保存起来的文件,才能最后成为档案。 四、归档资料的载体 档案记载的手段多种多样,除了纸质材料之外,还存在大量的其他形式的载体,包括磁性材料,感光材料和其他合成材料等。 建设工程文件和档案资料的特殊载体包括:声像档案、缩微档案和电子档案。 建设工程声像档案是竣工档案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建设工程现场原地形、地貌和施工生产主要过程及建成后的建(构)筑物的照片和录音、录像档案。 录音、录像档案是指用专门的器械和材料,采用录音、录像的方法,记录声音和图像的一种特殊载体的档案。 照片档案,指采用感光材料利用摄影的方法记录形象的历史记

生物化学笔记(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 一、生物化学的的概念: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利用化学的原理与方法去探讨生命的一门科学,它是介于化学、生物学及物理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二、生物化学的发展: 1.叙述生物化学阶段:是生物化学发展的萌芽阶段,其主要的工作是分析和研究生物体的组成成分以及生物体的分泌物和排泄物。 2.动态生物化学阶段:是生物化学蓬勃发展的时期。就在这一时期,人们基本上弄清了生物体内各种主要化学物质的代谢途径。 3.分子生物学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工作就是探讨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 三、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方面: 1.生物体的物质组成:高等生物体主要由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以及水、无机盐等组成,此外还含有一些低分子物质。 2.物质代谢:物质代谢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三大步骤:消化、吸收→中间代谢→排泄。其中,中间代谢过程是在细胞内进行的,最为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它包括合成代谢,分解代谢,物质互变,代谢调控,能量代谢几方面的内容。 3.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内存在多条信号转导途径,而这些途径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方式相互交织在一起,从而构成了非常复杂的信号转导网络,调控细胞的代谢、生理活动及生长分化。 4.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通过对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理解,揭示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5.遗传与繁殖:对生物体遗传与繁殖的分子机制的研究,也是现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一、氨基酸: 1.结构特点:氨基酸(amino acid)是蛋白质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构成天然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约有20种,除脯氨酸为α-亚氨基酸、甘氨酸不含手性碳原子外,其余氨基酸均为L-α-氨基酸。 2.分类:根据氨基酸的R基团的极性大小可将氨基酸分为四类:①非极性中性氨基酸(8种);②极性中性氨基酸(7种);③酸性氨基酸(Glu和Asp);④碱性氨基酸(Lys、Arg和His)。 二、肽键与肽链: 肽键(peptide bond)是指由一分子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的α-氨基经脱水而形成的共价键(-CO -NH-)。氨基酸分子在参与形成肽键之后,由于脱水而结构不完整,称为氨基酸残基。每条多肽链都有两端:即自由氨基端(N端)与自由羧基端(C端),肽链的方向是N端→C端。 三、肽键平面(肽单位): 肽键具有部分双键的性质,不能自由旋转;组成肽键的四个原子及其相邻的两个α碳原子处在同一个平面上,为刚性平面结构,称为肽键平面。 四、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生物化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生物化学:简单来讲,研究生物体内物质组成(化学本质)和化学变化规律的学科。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静态生化); 物质代谢及其调节(动态生化); 生命物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环境对机体代谢的影响(功能生化)。 第二章糖类化学 一、糖的定义及分类 糖类是一类多羟基醛(或酮),或通过水解能产生这些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物质。糖类分类:(大体分为简单糖和复合糖) 单糖:基本单位,自身不能被水解成更简单的糖类物质。最简单的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化合物。Eg:半乳糖 寡糖:2~10个单糖分子缩合而成,水解后可得到几分子单糖。Eg:乳糖 多糖:由许多单糖分子缩合而成。如果单糖分子相同就称为同聚多糖或均一多糖;由不同种类单糖缩合而成的多糖为杂多糖或不均一多糖。 复合糖:是指糖和非糖物质共价结合而成的复合物,分布广泛,功能多样,具有代表性的有糖蛋白或蛋白聚糖,糖脂或脂多糖。 二单糖 1、单糖的构型:在糖的化学中,采用D/L法标记单糖的构型。单糖构型的确定以甘油醛为标准。距羰基最远的手性碳与D-(+)-甘油醛的手性碳构型相同时,为D型;与L-(-)-甘油醛构型相同时,为L型。 2、对映异构体:互为镜像的旋光异构体。如:D-Glu与L-Glu 3、旋光异构现象:不对称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不同排布对平面偏振光的偏正面发生不同影响所引起的异构现象。 4、差向异构体:具有两个以上不对称碳原子的的分子中仅一个不对称碳原子上的羟基排布方式不同。如:葡萄糖与甘露糖;葡萄糖与半乳糖。 5、环状结构异构体的规定:根据半缩醛羟基与决定直链DL构型的手性碳上羟基处于同侧为α,异侧为β。(只在羰基碳原子上构型不同的同分异构体) 6、还原糖:能还原Fehling试剂或Tollens试剂的糖叫还原糖。分子结构中含有还原性基团(如游离醛基半缩醛羟基或游离羰基)的糖,还原糖是指具有还原性的糖类,叫还原糖。 1)单糖和寡糖的游离羰基,有还原性。 2)以开链结构存在的单糖中除了二羟丙酮外均具有游离羰基。 3)环式结构可通过与开链结构之间的平衡转化为后者,有半缩醛羟基的为还原糖。 4)非还原性双糖相当于由两个单糖的半缩醛羟基失水而成的,两个单糖都成为苷, 这样的双糖没有变旋现象和还原性。如:蔗糖) 7、糖含量的测定:蒽酮测糖。 三寡糖 麦芽糖:两分子葡萄糖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 纤维二糖:两分子葡糖糖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 乳糖: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β半乳糖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 蔗糖:一分子葡糖糖和一分子果糖通过脱水缩合而成

建筑工程单位工程资料整理顺序

建筑工程单位工程资料整理顺序 ?复制地址 转载自赵换 2011年03月02日 23:03 阅读(0) 评论(0) 分类:天下杂侃权限:指定好友可见 ?字体:大▼ o小 o中 o大 ?更多▼ o设置置顶 o权限设置 o推荐日志 o转为私密日志?删除 ?编辑 建筑工程单位工程资料整理顺序 2009-12-28 上午 11:44 工程资料整理指南: 建筑工程单位工程资料整理顺序 A 土建部分: A(一)施工管理资料(建筑与结构) 1、开始组织施工前,要有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有工程概况及特点,工程项目施工安排的指导思想及施工阶段划分;施工布置,施工顺序和工程总进度(网络计划);主要施工方法和质量保证措施;劳动力用量;施工机械、材料、半成品及予制构件需用量计划和运输计划;大型临时设施规划;施工准备工作计划;安全措施;施工平面布置图;质量体系;安全体系等。 2、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要组织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监理单位熟悉图纸,进行图纸会审,形成《图纸会审记录》。 3、技术交底:分三级交底。一级交底为施工单位总工程师或主任工程师向施工队或工区施工负责人进行施工方案实施技术交底;二级交底为施工队或工区负责人(项目经理)向单位工程负责人、质量检查员、安全员及有关职能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三级交底为单位工程负责人或技术主管工程师向各作业班组长和各工种工人进行技术交底。 4、随工程进度应注意搜集整理设计变更,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要签字盖章。 5、施工日记要自开工之日起每天一记,要反映真实施工情况。施工日记不许隔天,雨、雪天气要有记录,停水、停电、停工待料等也要记录在案,设计变更

等也应在施工日记中记录。何时制作何部位的混凝土、砂浆试块也须在施工日记中反映出来。麦假、秋假、年假要注明“假期停工”字样,要有停开工日期。A(二)材料试验、合格证(建筑与结构) 1、每批钢筋进场,要有钢筋质量证明书(要原件,如果是复印件,要有经销单位的销售专用章,上面注明原件证号和原件存放处,同时应有抄件人签字、抄件日期),每批钢筋进场,都要委托检验,检验合格方能使用。 2、钢筋焊接,应按批量(200个或300个接头)委托试验,每层至少一次,试验报告上应附上焊工证。 3、工程所用水泥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并按批量、批号取样复试,28天后向水泥厂索要水泥质量证明书(三天强度或七天强度)和28天强度。 4、砖(砌块)进场应有出厂合格证,进场后,按批量复试。 5、予制构件进场要有附件,附件包括该批构件所使用的钢筋、水泥、砂、碎石、配合比、混凝土试块强度报告等。进场后要选要代表性的构件按批量进行委托试验,委托试验须在第一次使用前进行。 6、防水卷材要有出厂合格证,进场后按批量进行见证取样,委托检验。 7、砂、石骨料要按批量(200M2)进行委托检验。 8、装饰装修材料要有合格证,如门、窗、玻璃、油漆、涂料等,市(或县)质量检测站要求检验的还要按批量委托检验。 A(三)施工试验 1、基槽开挖前,要由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工程定位放线,出具工程定位记录,施工单位要进行复核,形成《测量复核记录》。 2、施工前,要有地质勘察单位的《地质勘察报告》。 3、基槽开挖后,进行钎探,有《钎探记录》,经验槽确认无特殊情况可以进行下一步施工。 4、建筑物施工至一定部位时,要安装沉降观测点,定期观测,形成《沉降观测记录》。 5、混凝土、砂浆施工前,要有检测部门出具的混凝土、砂浆配合比报告。 6、如果地基有处理现象,要按规范规定取环刀试验。 7、回填土要有环刀取样试验,一层回填完毕检验符合设计要求才能回填上一层。 8、每次浇筑混凝土,要按规范规定留置试块,到28天龄期后到市(或县)质量检测站委托检验,全部混凝土试块检验完毕按规定进行统计方法或非统计方法评定。 9、每次使用砂浆,要按规范规定留置试块,到龄期后委托检验,全部完毕要按规范进行砂浆试块评定。 10、地面工程混凝土、砂浆要按规定留置试块,委托检验。 11、屋面防水工程完毕,要进行淋水(蓄水)试验,形成记录。 12、建筑抽气(风)道工程完毕,要有建筑抽气(风)道检查记录。 13、建筑物外门窗要有型材,成品测试报告(有要求的情况下)。 14、内墙砖、外墙砖、地板砖要有合格证,市(或县)质量检测站要求的时候要委托检验。 15、玻璃幕墙要有结构胶合格证、玻璃合格证,要求情况下要有结构胶相容性测试报告和幕墙物理性能测试报告。 A(四)施工及验收记录(建筑与结构) 1、基槽开挖、钎探以后,建设单位要组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勘察单位,设

复旦大学生物化学笔记完整版

复旦大学生物化学笔记完整版 第一篇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章氨基酸和蛋白质 一、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分类 1、非极性氨基酸 包括: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 2、极性氨基酸 极性中性氨基酸:色氨酸、酪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蛋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苏氨酸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 碱性氨基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 其中:属于芳香族氨基酸的是: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 属于亚氨基酸的是:脯氨酸 含硫氨基酸包括:半胱氨酸、蛋氨酸 注意:在识记时可以只记第一个字,如碱性氨基酸包括:赖精组 二、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1、两性解离及等电点 氨基酸分子中有游离的氨基和游离的羧基,能与酸或碱类物质结合成盐,故它是一种两性电解质。在某一PH的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等,成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PH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2、氨基酸的紫外吸收性质 芳香族氨基酸在280nm波长附近有最大的紫外吸收峰,由于大多数蛋白质含有这些氨基酸残基,氨基酸残基数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故通过对280nm波长的紫外吸光度的测量可对蛋白质溶液进行定量分析。 3、茚三酮反应 氨基酸的氨基与茚三酮水合物反应可生成蓝紫色化合物,此化合物最大吸收峰在570nm波长处。由于此吸收峰值的大小与氨基酸释放出的氨量成正比,因此可作为氨基酸定量分析方法。 三、肽 两分子氨基酸可借一分子所含的氨基与另一分子所带的羧基脱去1分子水缩合成最简单的二肽。二肽中游离的氨基和羧基继续借脱水作用缩合连成多肽。10个以内氨基酸连接而成多肽称为寡肽;3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称为多肽;5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胰岛素归为蛋白质。 多肽连中的自由氨基末端称为N端,自由羧基末端称为C端,命名从N端指向C端。 人体内存在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肽,重要的有: 谷胱甘肽(GSH):是由谷、半胱和甘氨酸组成的三肽。半胱氨酸的巯基是该化合物的主要功能基团。GSH的巯基具有还原性,可作为体内重要的还原剂保护体内蛋白质或酶分子中巯基免被氧化,使蛋白质或酶处于活性状态。 四、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即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主要化学键:肽键,有些蛋白质还包含二硫键。 2、蛋白质的高级结构:包括二级、三级、四级结构。

大学生物化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血液:血液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 2、糖原合成与分解:由单糖合成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原合成。 糖原分解成葡萄糖的过程称为糖原的分解。 3、糖异生:由非糖物质合成葡萄糖的过程叫糖异生。 4、有氧氧化:指糖、脂肪、蛋白质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供二磷酸腺苷(ADP)再合成三磷酸腺苷(ATP)。 5、三羧酸循环(TAC循环):由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成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 柠檬酸经一系列反应, 一再氧化脱羧, 经α酮戊二酸、琥珀酸, 再降解成草酰乙酸。而参与这一循环的丙酮酸的三个碳原子, 每循环一次, 仅用去一分子乙酰基中的二碳单位, 最后生成两 分子的CO2 , 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反应部位在线粒体基质。 6、糖酵解:是指细胞在细胞质中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过程。(在供氧不足时,葡萄糖在胞液中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再进一步还原乳酸。) 7、血脂:血中的脂类物质称为血脂。 8、血浆脂蛋白:指哺乳动物血浆(尤其是人)中的脂-蛋白质复合物。(脂类在血浆中的存在形式和转运形式) 9、脂肪动员:指在病理或饥饿条件下,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游离脂酸(FFA)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该过程称为脂肪动员。 (补充知识:脂肪酶—催化甘油三酯水解的酶的统称。甘油三酯脂肪酶—脂肪分解的限速酶。)10、酮体:在肝脏中,脂肪酸的氧化很不完全,因而经常出现一些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是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及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知识补充:酮体是脂肪分解的产物,而不是高血糖的产物。进食糖类物质也不会导致酮体增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