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小说阅读基本知识点

合集下载

(完整)中考小说阅读考点分类及答题方法

(完整)中考小说阅读考点分类及答题方法

中考小说阅读技巧一、小说的概念小说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

二、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三、小说中各种叙述手法的运用与作用⑴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⑵倒叙: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作用: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⑶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用来拓展或丰富主要情节、中心事件。

作用:使情节更加完整,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丰富,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⑷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作用: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⑸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四、小说的人物形象1、人物描写的方法:⑴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2、人物描写手法的作用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3、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1)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表现了人物的________性格特征或_______思想品质。

(2)考点及答题技巧(一)整体感知类题型及答题要点1、用短语或句子概括情节2、概述故事内容(特别注意情节双线发展的内容概括)3、局部内容的理解(二)人物形象分析的题型及答题要点1、你认为主要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2、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中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考点四、概括主题内容
题型有: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 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 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解题思路:1、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2. 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3、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主题
•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考点七、品 味语言特色
1.词语:解释词语意思,表现了……
2.句子:赏析:运用了(修辞手法),(生动)表现了……
作用:(句子位置)⑴开头:1. :1.渲染气氛;2.奠定感情基调3.下文埋伏笔;
4.为下文作铺垫;5.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6.开篇点题;7.总领全文
⑵中间:1.呼应前文(后文);2.承上启下;3.过渡;4.总结上文;5.引出下文;6.推动情节 发展;7.为下文埋伏笔;8.为下文作铺垫;9.补充交代
一.人称
1. 第一人称:叙述亲 切自然,能自由地 表达思想感情,
1
6
考点六、分析写作 技巧
给读者真实生动之 感。
2. 第二人称:便于感 情交流,
2
5
反映现实比较灵活 自由。
增强抒情性和亲切 感。
3. 第三人称:能比较 直接客观地展现丰 富多彩的生活,
3
4
不受时间和空间限 制,
• 题型有:1、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 2、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 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 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 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物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 作答。

2024中考备考重点难点05 小说阅读(七大考点七种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

2024中考备考重点难点05 小说阅读(七大考点七种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

重难点05 小说阅读(七考点七技巧)小说阅读是中考的重要内容。

从命题材料看,小说阅读材料几乎都来自课外,所选材料突出思想性,注重艺术性和时代感,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重视材料的思想内涵和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

从考查内容看,突出考查整体阅读能力,对小说三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的把握,始终是命题的方向和重点;以文意把握、词句品析、人物评价、情感体验、写法揣摩、哲理感悟等为考查着力点;而对小说艺术技巧的考查将会更加灵活;引导学生提升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人文发展要素的试题将得到进一步重视。

从题型看,与散文的考查一样,以主观性试题为,选择、填空等客观性试题将进一步淡出,鼓励学生创造性阅读和表达的的开放性试题会逐步增加,而且赋分相对较高。

从试题数量和赋分看,一般5个左右,赋分多在12-15分之间,有的省市会高达20分。

考点一、分析人物形象【设题形式】1.阅读全文,概括/分析××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2.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请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3.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

4.小说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任选一处加以赏析。

5.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6.分析某一次要人物的作用。

【答题要点】1.总体把握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2.分析情节发展,感知人物性格。

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3.品析人物描写,彰显人物性格。

借助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侧面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以此衬托主要人物。

4.品读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分析人物形象离不开对细节描写的探究品读,通过对人物最传神的细节的品味,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和内心世界。

5.赏读环境描写,明晰人物思想。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前者或渲染气氛,或点明背景,或烘托人物的内心,对人物起强化作用;后者是人物命运、性格及结局的外因。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课件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课件

5、人物类试题答题思路: 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另一个人物烘托、映衬、反衬)→ 情节(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 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 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事情E 节
知识点3: 小说考题主 要命题方向
C
知识点6: 小说中的人
物形F 象
知识点1:走近小说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和具体 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 和社会环境)。
知识点1: 走进小说
A
知识点4: 小说中的环
境D描写
知识点2: 小说的考点
B
知识点5: 小说中的故
事情E 节
知识点3: 小说考题主 要命题方向
C
知识点6: 小说中的人
物形F 象
知识点2:小说的考点
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把握故事情节; (2)揣摩人物形象; (3)注意环境描写; (4)概括主题内容; (5)品味语言特色。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 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 社会关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 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 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 季节和环境特点; 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 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 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⑤深化主旨;⑥象征和暗示。

中考语文小说知识点总结

中考语文小说知识点总结

中考语文小说知识点总结小说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是一种虚构的故事性文学作品,以人物、情节、环境为基础,反映社会生活,展现人性世界的作品。

小说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可以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来表现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社会和人性问题。

中考语文考试中,小说是一个重要的考察内容,涉及小说定义、类型、结构、人物描写、情节布局、语言运用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将逐一总结中考语文小说知识点,并对各知识点进行详细说明,以便考生复习备考。

一、小说的定义小说是一种以虚构故事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作品。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虚构性:小说描绘的是作者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情节和人物,是一种虚构的艺术形式。

2.故事性:小说一般以故事为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情节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3.反映现实:小说可以通过虚构的故事来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人性和情感。

4.表现艺术:小说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能够通过语言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

5.传播价值:小说在传播人文、道德、艺术和科学知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小说的类型小说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1. 爱情小说:以人物间的爱情情感为主要内容,展现爱情的美好和坎坷。

2. 武侠小说:以武侠为主题,展现江湖恩仇、英雄豪情。

3. 探险小说:以探险为主题,展现人物在未知世界中的挑战和成长。

4. 历史小说: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背景,虚构故事情节,既真实又虚构。

5. 科幻小说:以未来世界、外太空或科技发达社会为背景,展现未来科技文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6. 童话小说:以童话故事为题材,以奇幻的想象和幻想为特点,适合儿童阅读。

7. 悬疑小说:以神秘事件和犯罪案件为主题,以情节转折和奇妙解谜为特点。

8. 社会小说:以社会问题和人情世故为主题,展现人物命运和社会风貌。

9. 军事小说:以战争和军事为主题,展现军民关系和历史事件。

10. 杂文小说:以个人见闻和随笔感悟为主题,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初中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

初中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

初中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初中时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而对于初中生来说,阅读小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阅读小说,不仅可以增加知识,丰富词汇,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逻辑思维和阅读理解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初中小说阅读时的知识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小说。

1. 故事情节故事情节是小说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

初中生在阅读小说时,首先要关注故事情节,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和人物的行动。

学生需要注意情节的起承转合,以及各个角色之间的关系演变,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2. 人物角色人物是小说中的生命,人物的塑造直接影响着整个故事的展开。

初中生在阅读小说时要注意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以及与其他角色的关系。

通过对人物的分析和解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涵和意义。

3. 描述细节创造细节是小说中非常重要的写作手法之一。

初中生在阅读小说时要留意作者描绘的细节,如景物描写、人物形象描绘、心理描写等。

这些细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还原故事情节,增加小说的可信度和魅力。

4. 主题思想每个小说都有自己的主题思想,通过阅读小说,初中生需要尝试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以及给读者的启示。

主题可以是关于人性、友情、爱情、成长等方面的思考,学生可以通过小说来思考人生中的一些重要议题。

5. 文学语言小说是文学的一种形式,具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

初中生在阅读小说时要注意作者运用的文学语言,包括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以及句式结构、词汇选择等。

通过分析作者的运用技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小说的美。

6. 文化背景小说往往会反映出特定的时间背景和社会文化风貌。

初中生在阅读小说时要关注故事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行为。

这个过程也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长他们的社会、文化素养。

7. 阅读态度阅读小说是一种艺术享受和思考的过程。

初中生在阅读小说时要保持积极的阅读态度,以更好地沉浸于故事中,与作者共情。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总结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总结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总结一、小说概念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必须具备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这三个要素。

三者中,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小说的主要任务是塑造人物,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小说的类别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

中考主要考查的是微型小说或节选内容。

它的特点是微、新、密、奇。

微:篇幅微小,不超过一千五百个字;新:立意新颖,风格清新;密:结构严密;奇:结尾新奇巧妙,出人意料。

二、小说考点概述对小说阅读的考查以小小说为主,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都成为小说阅读考查的内容。

具体来说,小说阅读的考点常有:梳理故事情节;认识人物形象;体会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概括故事内容或相关段落的大意;对文章标题和内容的理解;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品味小说的语言;对小说的艺术技巧的评价;谈谈从小说中获得的感悟。

三、小说的相关常识(一)人物描写1.小说的人作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2.对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外形进行描写的是肖像(外貌)。

3.对人物的对话、独白及语气声态进行描写的是语言。

4.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也说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补充细节描写:对一些富有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种细微的举止行为以及景物片段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

考点解析:人物描写的作用交代人物的身份特征,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展示人物的思想品格,有时还能够推动情节的发展。

(二)人物形象1.小说的三要素是(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

2.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

3.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表现出来的思想性格分析好小说的人物形象,才能很好地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中考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题9小说阅读(考点清单统编版)

中考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题9小说阅读(考点清单统编版)

专题9 小说阅读一、课标要求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出自己的看法,并能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2.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表达方式。

能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考试内容课内篇目:九年级上册:《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九年级下册:《孔乙己》《变色龙》《溜索》《蒲柳人家》小说的考查主要是围绕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设置题目。

另外主题和语言也是重点考查内容。

选材以课外为主,内容上将侧重弘扬真善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字,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解决问题。

三、考试题型文学作品的考试题型以主观题为主,考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分析人物形象2.情节梳理3.环境描写的作用4.主题主旨、情感把握5.赏析写作手法和语言风格6.拓展探究四、方法技巧(一)分析人物形象的解题方法:1.品析人物描写,感知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要通过品析作者笔下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2.赏读环境描写,明晰人物思想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活动的。

这里说的环境,既指自然环境,更多的是指社会环境。

前者或渲染气氛,或点明背景,或烘托人物的内心,对人物起强化作用;后者是人物命运、性格及最终结局的外因。

结合具体的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分析人物性格,是鉴赏人物形象的重要一环。

3.分析情节发展,概括人物性格情节本来就是人物行为和活动的过程,作者在展开情节的过程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鲜明的个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阅读基本知识点一、小说阅读步骤1、粗读,画出重要信息。

2、(★)划分层次,概括文章大意,归纳主题,分析艺术特色。

3、审读题干,确定答题方向(即明确题型)4、精读,确定答案区间,规范答题。

二、高考小说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人物、故事情节、环境、主题1、把握故事情节2、分析人物形象3、考察环境描写4、概括主题内容5、品味语言特色6、分析写作技巧【基础知识】一、小说情节(一)概括故事情节1、题型:①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化总共写了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2、解题思路:理清小说层次结构,围绕主要人物,抓住地点变换、时间推移,条目清、要点全。

(二)分析情节作用1、(1)题型:①xx情节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②文中x段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③对某事物、人物描写叙述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2)解题思路:(抓住四个关键词—结合情节在内容、结构、表达效果方面的一般作用答)内容上写什么?结构上作用?特殊表达效果?2、小说情节的作用(A)内容上:①对环境的作用:交代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增强小说的真实感和人物活动的合理性②对人物的作用:正面刻画人物形象;侧面衬托主要人物③对主旨的作用:揭示主旨,深化中心。

(B)对情节结构的作用:①铺垫伏笔,使情节发展合理②照应上文,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③推动情节发展④与xx形成对比。

(C)特殊表达效果: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吸引读者;出人意料、引人深思3、情节设置技巧评价(A)开头有倒叙式、悬念式: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B)结尾:a、画龙点睛,点明主旨式;b、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式——耐人寻味、深化主题;c、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含蓄隽永、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C)开头结尾:首尾呼应——使结构严谨完整。

(D)全文:a、一波三折,铺垫伏笔;b、倒叙插叙,详写略写;c、明暗线索,前后对比;d、抑扬结合;e、误会、巧合;f情节反转。

(E)作用: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F)总结:小说情节设置巧妙之处?答题思路:小说情节设置技巧手法+效果作用。

【注意事项】1、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是完成本类型题必须注意的几个要点。

2、重要情节(细节)作用的分析,解题时要注意其思考的方向:①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②是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③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

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二、人物形象(一)概括分析人物形象1、题型:①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②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③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2、答题思路:身份形象+性格特点、人物品质(理解作者感情倾向:正、反)分条概括,结合内容分析。

(二)分析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A)正面描写(直接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B)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他人叙述评论、环境烘托对比。

(三)次要人物的作用1、对比烘托,侧面表现主要人物,突出主题2、线索或见证(如《祝福》中的鲁四爷)3、构成环境(如《林黛玉进贾府》中的封建大家族)4、引出主要人物,推动情节发展5、增加文章生动性、丰富性。

(四)总结(A)人物形象解题思路应分四步走:1、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2、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

3、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4、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B)人物形象分析概括的要素1、时代背景;2、职业身份;3、性格特征;4、典型意义。

也就是说,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概括应该包括以上内容。

但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人物分析都需要这么完整。

(C)分析人物形象的依据1、作者介绍性的话;2、对人物的各种描写;3、其他人物或景物的侧面表现;4、分析人物形象就应该把他放在社会环境(典型环境)中去理解;5、通过人物间的关系;6、人物的身份、教养、气质等三、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环境描写跟任务的塑造和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一)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二)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气候、地点、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①代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为故事发生提供背景;②渲染气氛,奠定基调;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④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情节埋伏笔做铺垫;⑤象征和暗示(展开情节、转换情节)⑥揭示或深化主旨。

(三)环境描写的手法:诗歌景物描写手法、修辞手法。

、四、分析写作技巧(一)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抑扬、铺垫、照应、悬念、巧合……(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1、不同顺序(顺序、倒叙、插叙、双线…)的作用①倒叙:把故事的结局或后面的情节放到开头写。

其好处为:增强文章的生动性,造成悬念,引人入胜,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与结构的单调。

②插叙:在主体事件的叙述之中插入与之有关的其它情节。

其好处为: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或解释说明作用;既可以丰富充实内容,又可以保持清晰地脉络。

③补叙:对主体事件的补充叙述。

其与插叙的区别: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是基本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去掉它会影响事件的完整性。

补叙可以在篇中或篇末,插叙只能在篇中。

④双线结构:一篇小说中有两条故事线索在发展。

2、人物描写的角度(直接描写、侧面描写,上文已提到)3、人称的运用(第一、二、三人称)①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②第二人称:便于抒情交流,有亲切感;③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自由和灵活。

4、表达方式的结合(夹叙夹议等)(三)语言运用特点语言风格特色、语言精炼、句式整齐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修辞手法的运用(四)结构方式情节设置技巧铺垫、伏笔、照应、悬念、巧合、欲抑先扬、先抑后扬、前后照应、开头结尾特点、线索……五、概括主题(一)【基本术语】1、歌颂、赞扬、张扬××2、讽刺、批判、揭露、谴责××3、解释了××人生道理4、对××现象的反思5、表达了××情感(二)【概括主题格式】小说通过××的故事情节,刻画××形象,揭示了××,表现了××,抒发了××。

{例}《孔乙己》:通过对断腿前后的孔乙己遭遇的描写(情节),刻画了受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形象),控诉了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六、标题的作用1、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中心事件2、透视或揭示主旨、感情3、标题是小说的线索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5、手法及特殊表达效果(比喻、象征、反问、双关—点明主旨、揭示主题、含蓄蕴藉、丰富内涵、引人深思)七、品味语言特色【答题思路】语言特点、修辞手法+表达效果1、句式修辞特点:描写生动形象,如见其人、如听其言、令读者仿佛亲临其境2、人物语言个性化,即显示性格3、叙述语言简洁、传神4、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地方特色、朴实清新、生活气息、乡村气息、哲理性八、阅读——理解句子含义(一)重要句子:1、结构复杂、意思难懂2、使用了修辞、内涵丰富3、揭示了文章的脉络层次4、统摄全篇,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二)命题: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解释某句深刻的含义2、从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么?3、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的意思。

4、赏析某个句子(三)答题思路:理解句子含义,必须联系具体语境,通过表面义体味内涵掌握两个重要思路:修辞手法还原法和关键词语解释法(单句划成分/复句明关系)(四)例题:(A)我希望把这种最美的、最纯洁的享受保持一辈子。

【要点】享受一辈子感情【注意】①通过表层看深层,读出蕴含的感情②注意条理性(B)沉睡的/谷粒/醒来【要点】谷粒沉睡醒来【注意】①标题含义理解,一要有表层,二要有深层,与文章内容联系②标题结构,弄清特点③注意分值(C)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

流光如逝,时不再来。

在微光中时有甜美在。

【答案】思乡是种浓郁的感情;思乡是苦乐交织的情感;经过时间的过滤,思乡之情变为微苦中有甜美。

【注意】①结构复杂的句子,首先要分清层次,理清关系。

②表述时要点要全,可用标注法(将句子划为1、2、3)(D)那件事像钉子一样钉在我心里【注意】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要学会使用对应还原法。

(E)小结一要弄清句子类型(修辞手法。

结构特点)二要弄清句子中关键词的含义(指代词、重要实虚词、修饰限制词)三要根据得分点踩点得分,表达准确清晰。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围墙陆文夫昨夜一场风雨,建筑设计所的围墙倒塌了。

这围墙要倒,在人们的意料之中:它至少百年了,几经倒塌,几经修补。

历次的修补都不彻底,三十多米长的围墙高低不平,弯腰凸肚,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何况一场风雨!早晨,开碰头会。

“现在我们研究一下围墙的问题。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吴所长用圆珠笔敲敲桌面:“原来的围墙和我们单位的性质不协调,新围墙一定要新颖别致,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古典派”黄达泉接茬儿了:“围墙不但有实用价值,而且富有装饰意味,它对形成建筑群落的风格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现代派”朱舟把茶杯一放,“我们考虑问题要从实际出发,要造得高大牢固。

”两派之外的何如锦开口了:“最合理的办法就是把塌下来的再垒上去,这在围墙的历史上是有例可循的。

”“我想问一下,这围墙到底怎么修啊!”这是行政科的马而立。

这个三十七岁、非常干练的办事员,却有着一张不那么令人放心的娃娃脸。

某些人见到他就疑虑:整天衣冠楚楚,活儿没有少干,身上却不见泥污,这就形迹可疑。

如果整天穿工作服、劳动鞋在人前走来走去,那就另有一种效果:“这人老成持重,艰苦朴素。

”稳妥往往是缓慢的同义语,这马而立却灵活得像自行车的轮盘,一拨便能飞转。

“到底怎么修嘛,我提出了原则,同志们也提供了许多很好的意见,这就看你的了。

”吴所长拍拍马而立的肩膀,“好好干!”一支烟还没有抽完,马而立已登起自行车直奔房屋修建站……星期六晚上,设计所门前拉起了临时电线,四只两百兆的灯泡把马路照得灼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