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高频题型: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教师版)
高中语文阅读指导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方法

言行描写可表述为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 ③对比手法。始终在同众大员的对比中塑造禹及其随 员,从而凸显其“中国脊梁”形象。
人物塑造的描写方法
人物塑造
正面描 写
侧面描写
肖像描写(外貌、神态) 语言描写(对话、独白)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细节描写
次要人物衬托 借助环境烘托 借助物象烘托
侧面描写:借助物象烘托
“她双手拿着那项链发抖。她把项链绕着脖子挂在 她那长长的高领上,站在镜前对着自己的影子出神 好半天。”莫泊桑《项链》
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儿》中五次燃火柴。
一夜的风雨吹打,砖墙上还挂着一片藤叶。它是 常春藤上最后的一片叶子。靠近茎部仍是深绿色, 可锯齿形的叶子边缘已枯萎发黄,它傲然挂在一 根离地二十多英尺的藤枝上。
第二次是“我”目送他走远了,“看见他的 枪筒里不知什么时候又多 了一枝野,跟那些树 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两次描写枪筒里的花,表现小战士的天真 淳朴,热爱生活
难点理解:
细节描写
《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对“读书”问题的两次不同的回答,就展现了林黛玉小心谨 慎的性格。 《荷花淀》中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细微的动作表现对丈夫的不舍与担心。 《祝福》中祥林嫂的眼睛“间或一轮”表现了她的精神麻木,处境悲惨。
正面描写:即直接描写, 对所要描写的人物进行直 接的刻画,不借助于其他
人物和媒介物的烘托。 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对 所描写的对象不进行直接 的刻画,而借助于对其他 人物或媒介物,如人物所 处的环境、场面的描写, 来烘托所要描写的人或物。
修辞手法
其它方法:讽刺、对比、抑扬、突转、以 小见大,情节推动等
小说人物塑造的方法
高考专题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小说专题训练------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大雪孟宪歧俗话说,小雪封地,大雪封河,这是说的华北一带。
如果在东北,连山也封了!大雪这天刚蒙蒙亮,鬼子就把梁家屯给围住了。
这时,大雪下起来了乡亲们瑟缩在屯北头的空地上,周围都是鬼子兵,黑洞洞的机枪口虎视眈眈地盯着大家。
翻译官是南方人,说话侉,但能听清楚:“太君要你们说出抗联住的地方在哪,不说,死啦死啦的!”梁家屯是抗联的老根据地。
但大家都不说,外人不晓得。
一定是屯里出了奸细!否则,小鬼子怎么突然就发动了偷袭?老马倌抬头看看鹅毛般的雪,转身看看默默无语的乡亲,再看看穷凶极恶的鬼子,心里懊恼极了。
他恨不得抽自己几个大嘴巴子。
昨天,他去青山镇买马鞍子,见到了表弟。
表弟开了一家小饭馆,见表哥来了,很热情,要了4个菜,两瓶老烧酒。
这几天天冷,西北风就跟小刀子一样割肉皮,平时老马倌不贪杯,今天为了暖身子,就多喝了点。
一高兴,话就多起来,表弟说:“听说这一阵抗联就住在梁家屯?”老马倌说:“谁说的?”表弟说:“猜的。
你说,这寒天冷地的,抗联不能困死在山上啊?离烟筒山最近的屯,就是梁家屯。
”老马倌说:“不瞒你说,我家就住着抗联的人,你可不能说出去啊。
”表弟说:“你放心,我嘴严着呢。
”老马倌哪里知道,表弟早就当了汉奸。
雪越下越大。
鬼子队长叽哩哇啦喊了一通。
翻译官说:“太君说了,再给大家一个机会,我数10个数,如果还没人站出来,就通通死啦死啦的。
”翻译官开始数。
一。
沉默。
二。
沉默。
三。
沉默。
翻译官数到第八个数时,老马倌几步跨到翻译官面前:“我说!”鬼子队长狞笑着喊:“吆西,吆西!”翻译官问:“你叫什么名字?”老马倌答:“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老马倌!”翻译官笑了:“很好,你是大大的良民。
穆小羊你认识吧?他昨天夜里还提到了你!”乡亲们把目光都投向老马倌,老马倌如芒在背。
翻译官又问:“说吧,抗联在哪?”老马倌答:“我现在就领你们去找。
不过,我要提个条件,让穆小羊跟我去。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课件29张

后、保守迂腐、
的就只有倒过来,用脑 害怕变革(新事
袋走路了!既然政府还没 有发出通告,允许做这
物)的性格特点。
件事,那就做不得。”
塑造人物的手法 语言描写
小说的三要素
原文体现
人物形象特征
(4)“您是青
年人,您前途远
大,您的举动得 体现别里科夫拿 十分十分小心才 腔作调、猥琐扭 成 …… 然 后 , 这 曲、自以为是、 事又会传到督学 陈腐守旧的性格 的 耳 朵 里 ...... 这 特点。
以文传“神”,阅篇生“姿”
——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教学目标
1.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常见手法,探究塑造别里科夫人 物形象的手法,分析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
2. 探究莫泊桑小说《小步舞》塑造老舞蹈师形象的手法, 分析老舞蹈师的人物形象。
老舍先生说过,一篇好的小说,人物形象是 立在读者面前的。
那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让人物立在我们 面前呢?
还会有好下场
么?”
塑造人物的手法 语言描写
小说的三要素
原文体现
人物形象特征
(5)“为了避
免我们的谈话被 别里科夫看起来
人家误解以致闹 光明正大,其实
出什么乱子起见,是一个虚伪的告
我得把我们的谈 密者,体现其虚
话内容报告校 长——把大意说 明一下。我不能
伪、胆小怕事的 性格特点。
不这样做。”
塑造人物的手法
退……弯腰施礼,活像 及怀旧、衰老的形
两个跳舞的小木偶,只 是驱动这对木偶的机械,
象特征。
已经有点儿损坏。
塑造人物的手法
小说的三要素
原文体现
人物形象特征
( 3 ) 他 意 外 地 体现出小步舞对老 打了个哆嗦。 舞蹈家影响之大。
2020届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考点专题05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含解析)

2020届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考点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一、真题速递【2019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小步舞[法]莫泊桑大灾大难不会使我悲伤。
我亲眼目睹过战争,人类的残酷暴行令我们发出恐惧和愤怒的呐喊,但绝不会令我们像看到某些让人感伤的小事那样背上起鸡皮疙瘩。
有那么两三件事至今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它们像针扎似的,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又细又长的创伤。
我就给您讲讲其中的一件吧。
那时我还年轻,有点多愁善感,不太喜欢喧闹。
我最喜爱的享受之一,就是早上独自一人在卢森堡公园的苗圃里散步。
这是一座似乎被人遗忘的上个世纪的花园,一座像老妇人的温柔微笑一样依然美丽的花园。
绿篱隔出一条条狭窄、规整的小径,显得非常幽静。
在这迷人的小树林里,有一个角落完全被蜜蜂占据。
它们的小窝坐落在木板上,朝着太阳打开顶针般大的小门。
走在小路上,随时都能看到嗡嗡叫的金黄色的蜜蜂,它们是这片和平地带真正的主人,清幽小径上真正的漫步者。
我不久就发现,经常到这里来的不只我一人。
我有时也会迎面遇上一个小老头儿。
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遮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长绒毛宽檐的怪诞的灰礼帽,想必是太古年代的古董。
他长得很瘦,几乎是皮包骨头;他爱做鬼脸,也常常微笑。
他手里总是拿着一根金镶头的华丽的手杖,这手杖对他来说一定有着某种不同寻常的纪念意义。
这老人起初让我感到怪怪的,后来却引起我莫大的兴趣。
一个早晨,他以为周围没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先是几个小步跳跃,继而行了个屈膝礼,接着用他那细长的腿来了个还算利落的击脚跳,然后开始优雅的旋转,把他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动人而又可笑地向空中频频点头致意。
他是在跳舞呀!跳完舞,他又继续散起步来。
我注意到,他每天上午都要重复一遍这套动作。
我想和他谈一谈。
于是有一天,在向他致礼以后,我开口说:“今天天气真好啊,先生。
”他也鞠了个躬:“是呀,先生,真是和从前的天气一样。
2020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高频题型:主要人物的作用(教师版)

小说阅读必考题型之主要人物的作用★★必备知识★★【题目设定方式】(1)小说中塑造某某人物对小说主题有何作用?(2)你认为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3)请简要分析某一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
【解题思路展示】(1)结构作用(对情节发展的作用)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考虑其对情节的推进作用。
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
(2)内容作用A对主题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考虑对文章主题的作用,也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
B对社会生活的作用:也就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品的真正写作意图。
★★经典例题★★一、(2015高考浙江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捡烂纸的老头汪曾祺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人都还叫他烤肉刘。
这是一家平民化的回民馆子,地方不小,东西实惠。
卖大锅菜。
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
比较贵一点是黄焖羊肉,也就是块儿来钱一小碗,在后面做得了,用脸盆端出来,倒在几个深深的铁罐里,下面用微火煨着,倒总是温和的。
有时也卖小勺炒菜:大葱炮羊肉、干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饭、馒头、芝麻烧饼、罗丝转;卖面条,浇炸酱、浇卤。
夏天卖麻酱面。
卖馅儿饼。
烙饼的炉紧贴着门脸儿,一进门就听到饼铛里的油吱吱喳喳地响,饼香扑鼻,很诱人。
烤肉刘的买卖不错,一到饭口,尤其是中午,人总是满的。
附近有几个小工厂,厂里没有食堂,烤肉刘就是他们的食堂。
工人们都正在壮年,能吃,馅饼至少得来五个(半斤),一瓶啤酒,二两白的。
女工们则多半是拿一个饭盒来,买馅饼,或炒豆腐、花卷,带到车间里去吃。
有一些退休的职工,不爱吃家里的饭,爱上烤肉刘来吃“野食”,爱吃什么要点儿什么。
有一个文质彬彬的主儿,原来当会计,他每天都到烤肉刘这儿来。
他和家里人说定,每天两块钱的“挑费”①都扔在这儿。
06 小说形象的塑造手法-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全国通用)

第二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06 鉴赏小说形象的塑造手法教学目标掌握小说塑造形象的常用手法教学重点难点正确辨析并鉴赏小说形象的塑造手法教学过程考情考向小说形象是小说艺术的表现中心,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
对小说形象的理解与分析是高考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这部分高频题点有三个:鉴赏形象塑造手法、概括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形象的作用。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设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3新高考全国Ⅰ卷《给儿子》"下田去吧,儿子"这个段落,写出了多重的身心感受。
请加以梳理概括。
人物的内心感受①对形象的考查几乎每年都有,卷别之间的考查频率区分不大。
全国甲卷《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本文在写“机械的诗”时写到工人,请简要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鉴赏形象的特点全国乙卷《长出一地的好荞麦》文中画线部分的描写,人、牛、犁浑然一体,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营造出来的?请简要赏析。
鉴赏形象的特点2022新高考全国Ⅰ卷《江上》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
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人物心理变化全国甲卷《支队政委(节选)》《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节选)》老胡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浙江卷《逛》①作品塑造敦厚的形象主要使用了哪塑造人物形些艺术手法? 象的手法②敦厚具有怎样的品格人物形象特点2021 新高考全国Ⅰ卷《石门阵》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物象含义②人物形象的特点概括是传统考法,人物心理分析近两年考查频率较高。
③物象既有对主要物象“门”“麦子”的考查,也有对居于次要地位的“板凳”“钢琴”的考查全国乙卷《秦琼卖马》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人物心理变化浙江卷《麦子》探究“麦子”在全文中的作用物象作用2020 新高考全国Ⅱ卷《大师(节选)》本文多次提到“板凳”,这是富有意味的细节。
2020普通高考语文 小说阅读理解题相关知识与解题技巧

2020届普通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相关知识与解题技巧一、情节题题型一情节概括题4大解题技法:1.结构连贯法、2.场面连贯法、3.线索连贯法、4.细节连贯法题型二情节手法题1.悬念: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
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2.抑扬: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3.照应:又叫呼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
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4.伏笔: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
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5.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6.衬托: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7.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
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8.突转: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
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9.线索: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
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
线索一般有单线和双线两种。
寻找线索时,主要借助小说标题、小说中的关键词(体现“人物出场、时空变化、事件演变”的词语)等。
①小说线索安排的作用:可使小说结构清晰,情节集中;可通过线索巧妙安排结构,揭示主题。
②小说的明线与暗线明线:就是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高考专题复习:小说复习专题之塑造人物形象手法

……………
小说专题之
塑造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物象|手法|次要人物}
…………
……………
考情回顾
卷别 2019·全国Ⅰ卷
2015·浙江卷
文本
题干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
《理水(节选)》
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语言 描写
人物语言是小 说中体现人物 性格的重要方 面,精妙的语 言描写可照见 人物的内心世 界,或内心毒 辣,或心细绵 密,或憨厚诚 实,或单纯可 爱。
《守财奴》 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 一个睡着的婴儿。“什么东西?”他拿着宝匣往窗前 走去。“噢,是真金!金子!”他连声叫嚷,“这么 多的金子!有两斤重。啊!啊!查理把这个跟你换了 美丽的金洋,是不是?为什么不早告诉我?这交易划 得来,小乖乖!你真是我的女儿,我明白了。”
“哼!您可碰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神父。瞧吧,瞧 吧,有了我,您的事情解决起来一定非常顺利。”
当他得知那位神父是一个骗子,有损于他的声誉时,张 皇失措地对他的同事珀蒂帕说:“别提了……您瞧……我上 当了……他这人看上去那么老实……他耍了我……卑鄙可 耻地耍了我。我求您,求您设法狠狠地惩办他一下,越狠 越好。我要写信。请您告诉我,要惩办他,得给谁写信? ……对,找总主教!” (节选自莫泊桑《保护人》)
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 ⑷细节描写: • ①刻画人物性格、爱好、追求。②深化主题。③推动情节发展。④渲染
时代气氛、地方特色。⑤渲染人物心情、心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阅读必考题型之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必备知识★★【题目设定方式】(1)请赏析文中画线处人物语言。
(2)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对话描写、肖像描写等有怎样的作用?(3)本文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哪些手法?请赏析。
【解题思路展示】(一)正面描写(直接描写)1.肖像描写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风度和服饰等。
2.语言描写小说的语言描写包括对话和独白。
个性化的对话,可以显示人物的不同性格。
3.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是指作家对人物富有性格特征的动作所作的生动、具体的描绘和刻画。
人的行为动作是人物思想感情的外在显现,是人物性格的具体展露。
4.心理描写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可以使人物“深刻化”,在人物描写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5.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能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
细节描写主要有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等。
(二)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主要手法为渲染、烘托、衬托等。
其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借助次要人物陪衬烘托(2)借助物象陪衬烘托(3)借助环境陪衬烘托★★经典例题★★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理水(节选)鲁迅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
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
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
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
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
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
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什么?——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
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
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
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
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
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
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
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
“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问。
“你们坐近一点来!”禹不答他的询问,只对大家说。
“查的怎么样?”大员们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残筵的下面,看见咬过的松皮饼和啃光的牛骨头。
非常不自在——却又不敢叫膳夫来收去。
“禀大人,”一位大员终于说。
“倒还像个样子——印象甚佳。
松皮水草,出产不少;饮料呢,那可丰富得很。
百姓都很老实,他们是过惯了的。
”“卑职可是已经拟好了募捐的计划,”又一位大员说。
“准备开一个奇异食品展览会,另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来看的可以多一点。
”“这很好。
”禹说着,向他弯一弯腰。
“不过第一要紧的是赶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学者们接上高原来。
”第三位大员说,“学者们有一个公呈在这里,他们以为文化是一国的命脉,学者是文化的灵魂,只要文化存在,华夏也就存在,别的一切,倒还在其次……”“他们以为华夏的人口太多了,”第一位大员道,“减少一些倒也是致太平之道。
况且那些不过是愚民,那喜怒哀乐,也决没有智者所推想的那么精微的。
……”“放他妈的屁!”禹心里想,但嘴上却大声的说道:“我经过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湮’,确是错误了。
以后应该用‘导’!不知道诸位的意见怎么样?”静得好像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许多人还觉得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要请病假了。
“这是蚩尤的法子!”一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的愤激着。
“卑职的愚见,窃以为大人是似乎应该收回成命的。
”一位白须白发的大员,这时觉得天下兴亡,系在他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横,置死生于度外,坚决的抗议道:“湮是老大人的成法。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年。
”禹一声也不响。
“况且老大人化过多少心力呢。
借了上帝的息壤,来湮洪水,虽然触了上帝的恼怒,洪水的深度可也浅了一点了。
这似乎还是照例的治下去。
”另一位花白须发的大员说,他是禹的母舅的干儿子。
禹一声也不响。
“我看大人还不如‘干父之蛊’,”一位胖大官员看得禹不作声,以为他就要折服了,便带些轻薄的大声说,不过脸上还流出着一层油汗。
“照着家法,挽回家声。
大人大约未必知道人们在怎么讲说老大人罢……”“要而言之,‘湮’是世界上已有定评的好法子,”白须发的老官恐怕胖子闹出岔子来,就抢着说道。
“别的种种,所谓‘摩登’者也,昔者蚩尤氏就坏在这一点上。
”禹微微一笑:“我知道的。
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也有人说他变了三足鳖,也有人说我在求名,图利。
说就是了。
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导’不可!这些同事,也都和我同意的。
”他举手向两旁一指。
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汗的官员们,跟着他的指头看过去,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铸的一样。
(有删改)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
(6分)【答案】(1)外貌描写。
作者描写了“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写他破黑瘦的面目、粗手粗脚。
(2)语言描写。
简短有力的语言,突出人物的朴素、沉着、坚定、务实和富于远见卓识。
(3)对比手法。
通过大禹和大臣们的对比来刻画形象大禹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精神和勇于改革的胆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常见的刻画人物的手法,主要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白描和工笔等。
对小说塑造形象手法类的题目,一般组织答案的步骤:第一步,指明小说运用了哪一种描写手法。
第二步,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描写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
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或作用。
要点明此手法突出了人物的什么形象特点。
大禹形象的塑造,体现了鲁迅在30年代中国内忧外患、灾难频仍的严峻形势下对宏扬民族优秀文化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的高度重视。
其时,国内政局黑暗、民生凋敝,日军加紧侵略,国土不断沦丧,舆论界弥漫着悲观失望的调子。
为此,鲁迅写作《理水》,赞颂大智大勇、自苦实干、公而忘私的大禹,意在借古代的英雄人物及其所代表的民族精神的展现,激励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强意识,启发国民直面现实灾难,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精英人物身上吸取力量。
手法从肖像、语言、对比来分析。
二、【2019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小步舞[法]莫泊桑大灾大难不会使我悲伤。
我亲眼目睹过战争,人类的残酷暴行令我们发出恐惧和愤怒的呐喊,但绝不会令我们像看到某些让人感伤的小事那样背上起鸡皮疙瘩。
有那么两三件事至今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它们像针扎似的,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又细又长的创伤。
我就给您讲讲其中的一件吧。
那时我还年轻,有点多愁善感,不太喜欢喧闹。
我最喜爱的享受之一,就是早上独自一人在卢森堡公园的苗圃里散步。
这是一座似乎被人遗忘的上个世纪的花园,一座像老妇人的温柔微笑一样依然美丽的花园。
绿篱隔出一条条狭窄、规整的小径,显得非常幽静。
在这迷人的小树林里,有一个角落完全被蜜蜂占据。
它们的小窝坐落在木板上,朝着太阳打开顶针般大的小门。
走在小路上,随时都能看到嗡嗡叫的金黄色的蜜蜂,它们是这片和平地带真正的主人,清幽小径上真正的漫步者。
我不久就发现,经常到这里来的不只我一人。
我有时也会迎面遇上一个小老头儿。
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遮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长绒毛宽檐的怪诞的灰礼帽,想必是太古年代的古董。
他长得很瘦,几乎是皮包骨头;他爱做鬼脸,也常常微笑。
他手里总是拿着一根金镶头的华丽的手杖,这手杖对他来说一定有着某种不同寻常的纪念意义。
这老人起初让我感到怪怪的,后来却引起我莫大的兴趣。
一个早晨,他以为周围没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先是几个小步跳跃,继而行了个屈膝礼,接着用他那细长的腿来了个还算利落的击脚跳,然后开始优雅的旋转,把他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动人而又可笑地向空中频频点头致意。
他是在跳舞呀!跳完舞,他又继续散起步来。
我注意到,他每天上午都要重复一遍这套动作。
我想和他谈一谈。
于是有一天,在向他致礼以后,我开口说:“今天天气真好啊,先生。
”他也鞠了个躬:“是呀,先生,真是和从前的天气一样。
”一个星期以后,我们已经成了朋友,我也知道了他的身世。
在国王路易十五时代,他曾是歌剧院的舞蹈教师。
他那根漂亮的手杖就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的一件礼物。
一跟他说起舞蹈,他就絮叨个没完没了。
有一天,他很知心地跟我说:“先生,我的妻子叫拉·卡斯特利。
如果您乐意,我可以介绍您认识她,不过她要到下午才上这儿来。
这个花园,就是我们的欢乐,我们的生命。
过去给我们留下的只有这个了。
如果没有它,我们简直就不能再活下去。
我妻子和我,我们整个下午都是在这儿过的。
只是我上午就来,因为我起得早。
”我一吃完午饭就立刻回到公园。
不一会儿,我就远远望见我的朋友,彬彬有礼地让一位穿黑衣服的矮小的老妇人挽着胳膊。
她就是拉·卡斯特利,曾经深受那整个风流时代宠爱的伟大舞蹈家。
我们在一张石头长凳上坐下。
那是五月。
阵阵花香在洁净的小径上飘溢;温暖的太阳透过树叶在我们身上撒下大片大片的亮光。
拉·卡斯特利的黑色连衣裙仿佛整个儿浸润在春晖里。
“请您给我解释一下,小步舞是怎么回事,好吗?”我对老舞蹈师说。
他意外得打了个哆嗦。
“先生,它是舞蹈中的皇后,王后们的舞蹈。
您懂吗?自从没了国王,也就没有了小步舞。
”他开始用夸张的文体发表起对小步舞的赞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