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民族地区教育应用持续发展机制的研究

合集下载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意义和实施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意义和实施
拉大。
20 0 3年 9月 , 国务 院召开 了全国农村教育 工作会议 , 颁 布 了《 国务院关于进 一步加 强农村 教育 工作 的决 定》, 明 并 确提出 , 实施农村 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 工程 , “ 促进城 乡优质 教育资源共享 , 提高农 村教 育质量 和效 益。 经过几 年 的努 ”
义, 必将 对 我 国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建 设 产 生 长 期 和 深 远 的 影
响。
果现在不能接受基本的信息技术 教育 , 就会在未来社会里处 于不利地位 ; 果不能 通过 现代 信 息技术填 平城 乡之 间 的 如 “ 数字鸿沟” 就 很难使农 村孩 子与城市 孩子共 享 同等 的教 , 育机会 和优质的教育资源 , 城乡之间教育 的差距还会进 一步
力 , 国农 村 中小 学 我 远 程 教 育 工 程 实 现 了农 村 初 中基 本
缩小城 乡教育差距 , 高农村教育 质量和效 益 , 照常 提 按
规 方 式难 以在 短 期 内得 到 解 决 。 现 代 信 息 技 术 和 远 程 教 育
技术的发展 , 为我们加快 农村教育 的发展 , 现城 乡优 质教 实
目标。构建起 “ 天地合一” , 的 符合 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精神 ,
基本满足农村教育需要 , 丰富 、 内容 结构合理 的开放性 的农
① 收 稿 日期 :09— 20 7—1 0
作者简介 : 胡旭 明(94一) 男, 18 , 江西南昌市人 , 现从事教 育管理工作。
第 1期
胡旭明 : l{小学现代远程教育 I 农卡 】 『 : 程的意 义和实施
边村落 , 可以使学校在构建农村学 习型社会 中发挥更 为突 出 的独特作用 。通过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 , 还可直接 面向农 村广大群众 , 传播经济 、 文化 、 技信息 , 科 把党 和政府 的关怀 直接送到农 民身边 。这对于普遍提高广大农 民的素质 , 加快 农村经济和社会 发展 , 传播 先进文 化都 具有 十分重 大 的意

少数民族地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为例

少数民族地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为例
景 、 培 训 和 支 持 以 及 目前 的 评 价 体 系 等 五 个 方 面 , 我 们 以上 述 五 项 内容 为 研 究 的依 据 ,进 一 步 结 合 少数 民族 地 区 中小 学教 师 的特 点 ,从对 技 术 的应用 态度 、技术 应 用支 持 、 相 应 的 评 价 机 制 等 九 个 方 面 对 问卷 进 行 编 排 与 处 理 , 并根据这九个方面的 内容做 了卡方检验 ,检验结果如下 :


问题提 出
教师 的信 息化教学 能力是指教师利 用信息技 术解决教 学 问 题 的 能 力 , 即 能 选 择 适 合 的 信 息 技 术 手 段 , 自丰 地 收 集 、判断 、呈 现、处理 、创造 、传递 相关 的教育信息 ,解 决教育 问题 的 能力。 而影 响教师应 用信息 技术 的主要 因 素 包 括 :教师 的 时 间、技 术 条件 的 问题 、技 术应 用 的愿
l 0 50 0
008 0 007 l 027 . l
009 3
l 0 0 .l < PO0 < 5
PO0 < 5 PO0 <.5
■ 、研究设计
我 们 选 取 阿 坝 羌 族 自治 州和 甘 孜 藏 族 自治 州 的 l所 【 0 f J 小 学 ( 学 6 , 小 学 4 )作 为 调 查 对 象 , 同 时 将 成 都 市 中 所 所 锦 江 区 和 武 侯 区 的4 中小 学 ( 所 中学 2 , 小 学 2 ) 列 为调 所 所 查 比较 对 象 。 期 问 发放 调 查 问卷 2 4 , 收 回2 2 ,其 中 8份 6份
程覆盖 率达7 % 2 ,全省所有 民族地 区 已初步具备 了不同层 次 的现代信息化 教学环境 。 信 息化设 备的增加 不等 于教 育信息化水 平的捉丌 ,少

远程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应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论文

远程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应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论文

远程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中西部地区实施以来,为推进农村教育跨越式教育、城乡教育的均衡式发展和实现基础教育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提高农村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营造广大农村中小学校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作开展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束缚,当前在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何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实际,让远教设备科学、合理的运转,这是值得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电教部门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重大课题。

一、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在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硬件设备更新不够。

我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46所,其中完全中学2所,职业中学(教师进修学校)1所,县直小学3所,幼儿园1所,九年制学校10所,乡中心学校7所,乡以下小学51所,村学71所;有普通类学校113所,“双语”类学校32所;全县中小学在校学生共有18126人,其中高中学生1189人,初中5278人,小学11659人;教职工1153人。

实施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县有“模式一”光盘播放点 80个,“模式二”卫星地面接收小站 105个,“模式三”多媒体网络教室8个。

县一中、县藏中和柳林小学是我县实行农村远程教育最早的学校(世行贫三项目学校),走进计算机教室,一台台陈旧的电脑整齐地摆放在桌上。

电脑属高科技产品,而高科技产品的更新非常快,这些供学生上课用的电脑由于配置低、内存小,目前已满足不了教学工作的需求。

同时,在几年的使用过程中,远程教育设备也出现了一些磨损,电脑在操作过程中反应缓慢,虽然装有杀毒软件,但电脑还是经常出现故障,有时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二)思想观念落后。

部分学校对远程教育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孤立地看待远程教育,造成远程教育实施与学校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两张皮”,没有把远程教育工程实施与学校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研究——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研究——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小 学现 代远 程 教育 发展 有所 帮助 。
过“ 教育 部 、 嘉 诚 西 部 现 代 远 程 教 育 工 程 项 目” 李 、
“ 二期 义 务教 育 工 程 信 息 技 术 教 育 项 目” “ 天 女 、明 教师 项 目” 实 施 和 各 县 市 自主建 设 等 , 育 信 息 的 教
王 永 华
( 甘肃 民族 师范学 院 , 甘肃 合作 7 7 0 ) 40 0

要: 以甘肃省甘 南藏族 自治州农 村 中小学 现代远程远程 教育发 展 中 分
存在的问题及成 因 , 并结 合本地实 际状 况 , 出一些 意见 和建 议 , 提 希望 能为西 部 民族 地 区农村 中小学 现代 远程教 育 的发展提供一些 参考 。 关键词 : 育技术学 ; 教 西部 民族地 区 ; 村 中小学 ; 农 现代 远程教 育
达 到 6 .% ,3所 中小 学 顺 利 通 过 州 级标 准 化 、 21 3 示 范 性学 校评 估验 收 J 。
1 2 教 育信 息 化发 展情 况 .
万所农村小学配备卫星教学接收设备 , 1 万个小 为 1 学教 学点 配 备教 学 光 盘播 放 设 备 和 成 套 教 学 光 盘 , 使 广 大农 村正 在形 成 “ 网 ” “ 网” “ 网” 网 天 、地 、人 三 合 一 的远 程教 育 体 系 , 为 实现 教 育公 平 , 进城 乡 成 促 教 育 均衡 发 展 的有 效 方 式 J 。甘 肃 省 甘 南 藏 族 自
名 , 6% ; 占 8 实行 “ 双语 ” 藏 、 ) 学 的 中 小 学 生 ( 汉 教
32 56台, 多媒体教 室 5 个 , 园网 5 。发放配套 7 校 个
教学光 盘 68 9 0套 , 2 4 5 0张 , 中小 学 4 3 共 154 其 80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问题归因分析与思考——以四川少数民族地区为例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问题归因分析与思考——以四川少数民族地区为例

篆 定 稳 定 不 的 稳 不 的 稳 稳 的 定 的 定
第 1 卷 8 2 0 年 第 1 期 08 l
现 代教 育技 术
M od m u ai na c n l y e Ed c to l Te h o og
Vo .1 1 8 NO. 08 1120
农村 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 问题 归因分析与思考
— —
以 四川少 数 民族地 区 例
角度 分析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制 约 因 素 , 探 讨 各 因 素之 间 的 联 系 , 以便 在 实 际工 作 中 采 取 有 效 的 措 施 ,促 进 少 数 民族 地 区 农村 中小 学 现 代 远 程 教 育 工 程 的 可 持 续 发展 ,进 而促 进 少 数 民族 地 区 教 育 可持 续 发 展 。
下 可 成就 的角 色 之 间难 以找 到 平 衡 点 :在 资 源 建 设 方 面 : 目 前有 一些 资源 ,但 配 套 资 源 、适 合 本 地 区 少 数 民族 能够 使用
的 资源 太 少 、缺 乏 与 学 科 教 学 整 合 的 资源 ; 管 理方 面 : 虽然
约 “ 颈 ” 随着 农 村远 程 教 育 工 程在 少 数 民族地 区 的实 施 , 瓶 。 使 这 些 少 数 民族 地 区 的教 育 有 了较 大 的 发 展 , 如 何 实 现 民族 地 区 教 育 的可 持 续 发 展 ,农 村 中 小 学 现 代 远 程 教 育 的 可 持 续
【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制约 因素 【 中图分类号 】G 007 4 —5 【 文献标识码】B 【 论文编号 】10 0 7(0 8 卜0 6 —4 0 9 89 2 0 )1 0 5 0

民族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路径研究

民族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路径研究

民族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路径研究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

而民族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民族教育不仅关乎着各民族自身的发展,更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它承载着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提升民族素质等多重使命。

然而,当前民族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些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效推动。

首先,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是民族教育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在一些偏远的民族地区,学校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教学设备陈旧短缺,师资力量不足。

这导致了当地学生无法享受到与发达地区同等质量的教育,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潜力,也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关于公平与包容的实现。

其次,民族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部分课程未能充分体现民族特色,未能将民族文化与现代知识有机融合。

教学方法上,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与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创新驱动理念存在差距。

再者,语言障碍也是民族教育中的一个难题。

在一些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语言的多样性可能导致教学沟通的不畅,影响教学效果和知识的传播。

那么,如何通过民族教育来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呢?其一,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入是关键。

政府应增加教育经费的划拨,改善民族地区学校的硬件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提高待遇、提供培训机会等方式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其二,优化民族教育的课程设置。

在课程中融入更多民族文化元素,让学生在学习现代知识的同时,传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

此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开设多样化的实践课程和创新活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可持续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其三,解决语言问题。

推广双语教育或多语教育,培养学生掌握多种语言,既能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又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创造更多机会。

喀什地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喀什地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科 教 研 究
ci d 8o ha u tn n E c 】
; —;0- …… u 0 .
喀什 地 区农 村 中小 学现 代 远 程 教 育 应 用 过 程 中 存 在 的 问题 及 解 决 对 策
阿孜 古丽 ・ 买买提 宋 丹丹 刘 敏 ( 喀什师范 学 院信 息工 程技术 系 新疆 喀什 840 ) 4 0 0 摘 要: 本论文在 师资队伍 能 力、 资源应 用情 况以及 相关部 门对该工 程的认识 等方 面分析 了喀 什农村 中小学现代远 程教 育应 用中存在的 问题 , 提 出 了一 些 解 决 问题 的 策 略 。 并 关键词 : 喀什 农村 中小学 现代远程教 育 问题 对 策 中图分 类号 : 6 G 3 3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6 3 9 9 ( 0 0 1 () O 6 - 1 1 7 - 7 5 2 1 ) l c O 3 0 -
参考 文 献
【】丁 新 富 . 程 教 育 研 究 【 . 京 : 都 1 远 M】 北 首 师范 大 学 出版 社 , 0 2. 20
【]高 澎 苹 . 2 远程 教 育 的成 本 结 构 及 变化 趋
势 来 自北 京 大 学 医 学 网络 教 育 3 电大 远 程 开 放 教 育 成本 结 构 的 实 证 研 究 【 】 开 放 教 育 研 究 , 0 7 l J. 2 0 , 3 ( )5 3 : 9~6 4. [】阿 依 登 , 颖 . 强 民 汉 合 校 建 设 促 进 4 王 加 新疆 教 育 发 展[】新 疆 社 科 论 坛 , 0 5 J. 2 0
近 几 年 来 , 村 中小 学 现 代 远 程 教 育 农 工程 的 实 施 , 大 地 提 升 了 喀 什 地 区 各级 极 各类 学校 的教 学 设 备 、 装备 的现 代 化 水 平 , 对 喀 什地 区实 施 素 质 教 育 、 师继 续 教 育 、 教 现 代 化 教 育 应 用 研 究 和 提 高 教 育 教 学 质 量 , 进 喀 什 地 区 经 济 发 展 和 社 会 进 步 都 促 起 到 了 巨大 的 推 动 作 用 。 推 进 喀 什 地 区 在 “ 语 ” 学 工 作 中 , 代 远 程 教 育 可 以 让 双 教 现 少数 民族 教 师 和 学 生 能够 享 受 同汉 族 师 生 样 的 优 质教 学 资 源 , 对 培 养 一 支 高 素 这 质 的 教 师 队 伍 和 实 现 “ 语 ” 学 目标 , 双 教 具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西北民族地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思考——以甘肃省甘南州为例

西北民族地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思考——以甘肃省甘南州为例

【 关键词】 民族地 区; 现代远程教 育; 中小学; 教育信息化
现代远程教育就是教师利用 网络、 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 行远程授课 . 并 与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 , 学生进行 自主化 、 个性化学 习 的教学形式。 其教学特点是学生与教师分离 , 突破 时空 限制 , 实现优质 教学资源的共享 。 目前 . 从 总体上看 , 我国西北少数 民族地区教育还处 于相对落后状态 西北 民族地区要发展社会经济文化 , 就 必须首 先发 展教育 . 只有教育的发展 . 才能提高人的素质, 从而最终实现各项事业
3 强化培训 。 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包括信 息能力 、 信息知识 、 信息 意识 和信 息道德等几个 方面。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 . 进行终身教育的基 本条件 由于现代远程教育 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和传统教育相 比都 有较大的改变, 因此要实施现代 远程教育 。 教师的信 息素养必须提高 作为少数 民族地区的甘南州中小学 . 师资缺乏且水 平不高 . 尤其是信 息技术教师更缺 。 而且 . 已有教师的信息素养普遍较低 , 加强对教师 的 信息素养培养和提高 , 已是当前最为紧迫的事情 。 加大教 师信息技术培训 的力度 一方面 . 通 过抓住教师参加培训 的 目的是为了晋职晋级来引导其积极主动地去学 习. 在培训 的过程 中 通过中小学教师 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教学.如期 中考试刚结束 . 教 师就要开始忙着整理学生的成绩 、 分析试卷 、 找出学生的得分点和失 分点等 . 使用 E x c e l 来对信息进 行处理 . 在 分析的过程 中教 给学习者 处理的方法 . 同样 的任务采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大大节省 时间提高工作 效率 . 一定会激起学 习者 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 加大学校培训考核 的 制度与力度 .以信息技术在教学 中应用的效果来制定好考核 的标准 . 与教师的晋职晋级相挂钩 , 促进 教师信息技术的整体水平的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等奖 三等奖
编 序 号 号
地市
课题名称 应用教育城域网教学资源库促进模式三多媒体教 室应用的研究 应用教育城域网教学资源库促进模式三多媒体教 室应用的研究 影响“走进课堂、面向学生、用于教学”实现的 问题研究 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促进新课改 实施的研究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设备与教育城域网整 合,进行新课改校本培训的研究 共享优质资源,促进模式三多媒体教室应用的研 究 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 力 共享优质资源,促进模式三多媒体教室应用的研 究 运用远程教育界优质资源提高小学生的想象能力 和实践能力的研究 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促进初中语 文、数学新课改实施的研究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 究 构建“天地合一”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 程应用持续发展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构建“天地合一”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 程应用持续发展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单位 桂平市西山一 中 桂平市大洋镇 二中 桂平市社坡中 学 桂平市南木镇 中学 桂平市南木二 中 桂平市西山镇 新岗小学 桂平市西山镇 思灵小学 桂平市江口中 学 桂平市马皮初 中 桂平市社步镇 二中 桂平市蒙圩镇 中心校 桂平市蒙圩官 桥中心小学 桂平市木圭镇 二中
负责人 林志聪 李剑锋
子课题成员 黄江泉、杨秀清、全勇飞、李秀军、杨杰玲、李妮、陈永勇、 郑长青、周金荣、莫远平、宁婉凤 韦洁新、梁圣耀、甘爱翔、杨佐健、谢云、李毓辉、周欢、蒙 任、李金华、梁梅、龚敬聪、李德灵、莫冬冬、白林桂、梁维 超、邱燕云 韦珺、陈学福、蒙中华、陈一波、周欢、曹刚平、蔡平、原巨 忠、韦朝辉、张开荣、黄元军、何家乾、宾凌华、黄巧文、刘 媚 梁远波、黄德良、李小彪、黄燕军、薛扬春、劳传梅、邓中文 、柒定志、钟阳海、唐维玲、黄远泰、罗冰、张辉、覃伟慧、 黎勇、梁组就、周欢、陆家达、梁冰云 洪传生、谭强、李长荣、李蕾、李书雁、王春锦、卢善旺、邓 赋斌、黎汉玲、叶健林、张能学、薛柏娟 施东荣、陆就明、黄榕英、许坤梅、黄夏培、梁雨映、黎敏、 冯用妨、李静、杨勇珍、郑佩娟、温丹、黄延忠、韦新妮、黄 碧婕、李爱萍、龚夏玲、吴洁玲、刘菊玲 李业进、黄文生、蓝朝武、覃春金、秦丽珍、李洁、林美清、 卢连芳、全海贤、罗纯燕、江桂梅、谭伟喜、黄玉玲、韦海英 、连文芳、方文、梁春妹、卢莎、陈玲 孙永、蒙兴旺、王洪华、傅柏华、陈柏海、陆月源、邱源成、 李桂勇、韦冰、刘创湖、徐文、郭建粱、全彩珍、谈天、刘瓦 秀、陈俊玉、陈宇良、李荣聪、张秀妮、张玲、何展玲、何裕 平、覃思福、黄耀芬 李乾、陈炳芳、覃辉华、黄超坤、覃贞文、黄杰敏、吴杏华、 陆立强、陈淇、杨美梅、黄文朋、陈志葵、李振杰、陈丽琼、 徐晓鹏、陈江年、杨士勇、黄培娟、潘文涛、覃璋赋 杨跃、周琼超、张伟娟、刘鸿梅、莫兴文、莫满文、梁海健、 梁组钦、黄宗禄、杨桂海、梁延朝、蒋康、陆声坚、黄东攀、 周欢、梁组就 杨仕福、卢天赐、粱裕昌、岑永杰、曹瑞珍、杨礼平、李毓辉 、李姿斓、韦春叶、李光远、黄燕华、卢捷凌、温传叶、胡木 芬、杨金坤、曹金凤 韦满贵、韦立欢、李文华、李毓辉、李雨、卢筱、岑秀雅、邓 翰托、张敏梅、韦玉玲、杨思勇 范秉正、秦东杰、陶广贵、张锦军、黄艺连、邓秀燕、谢菲琪 、覃建建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设备与教育城域网整 合,提高农村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 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促进新课改 实施的研究
覃坤清
优秀奖
36 83 贵港市
廖柱旺
优秀奖
37 84 贵港市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能力
杨志瑞
优秀奖
38 85 贵港市 运用远教资源,优化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的研究 39 86 贵港市 运用远教资源,优化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的研究 40 88 贵港市 共享优质资源,促进模式三多媒体教室应用的研 究
奖励等 级
15 52 贵港市
三等奖
16 53 贵港市
杨敬钦
三等奖
17 54 贵港市


三等奖
18 55 贵港市 19 56 贵港市 20 57 贵港市
龙进辉 李荣健 陈焕德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21 58 贵港市 22 59 贵港市 23 60 贵港市
卢继海 容启权 李振平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24 61 贵港市 25 62 贵港市
10 18 贵港市 应用“天地合一”远教资源优化课堂教学 11 19 贵港市 12 20 贵港市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设备与教育城域网整 合,进行新课改校本培训的研究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设备与教育城域络整 合,进行新课改校本培训的研究
13 50 贵港市 14 51 贵港市
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促进新课改实 桂平市麻垌镇 施的研究 中心校 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促进新课改实 桂平市蒙圩新 施的研究 建小学
杨树海 卢学钦
三等奖 三等奖
26 63 贵港市
伍尚荣
三等奖
27 64 贵港市
温国新
三等奖
编 序 号 号
地市
课题名称 应用教育城域网教学资源库培养初中生学习能力 的研究 应用教育城域网教学资源库促进模式三多媒体教 室应用的研究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中学生自主学习 能力的研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共享优质资源,促进模式三多媒体教室应用的研 究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 能力
单位 桂平市白沙三 中 桂平市寻旺一 中 桂平市桂平一 中 桂平市社坡镇 中心小学 桂平市木根镇 初中 桂平市江口镇 一中 桂平市下湾二 中 桂平市麻垌镇 三中 桂平市罗播中 心校 桂平市大湾一 中 桂平市二中 桂平市南木镇 中心小学 桂平市南木镇 黎明小学
负责人 莫海亮
子课题成员 陈林、黄家文、莫长禧、梁震、黄君杰、莫昌录、李毓辉、周 欢、梁组就 张辉、周欢、梁柏佐、廖小龙、李锦汇、覃婷姝、杨祚养、梁 伟权、潘连英、李建先、黄燕红、郭少玲、陈杰、罗烨霞、黄 桂坤、梁育衡、岑佩轩、李立光、黄延升、黄杏园、庞桂梅、 陈凇生、陈旭、陈柱林、陈娟、黄建华、黄昭玉 张茹海、黄桂德、高红、潘逸清、覃波、原海鸿、郭文妍、杨 华锦、朱杉、罗秀圆、梁丽方、韦云钟、何平生、罗宇、卢雄 珍、覃国湘、蒙莺、黎明发、陈思雄、陈榜超、蒋志东、陈勤 李杰钦、刘仙云、黄君志、陈远华、张辉、李毓辉、周欢、梁 祖就、黄海凤、原小丽、辛征、杨瑞娟、梁平、张超荣、杨雄 、李芝敏、张华玲、杨发燕、杨超清 卢家柱、陆光奎、卢健森、韦兴华、卢永权、吴增耀、李克列 、李坤坚、李健炽、吴雪英、韦林 黄春宁、林文、陈江瑞、蒙幼树、李群、张柏明、何荣秋、杨 映、林路、欧俊杰、蔡榜乾、范秉甫、黄兴芳、罗崇艺、王振 华、黄海云、蒙本伟、杨艳琼、傅兴超 林深贤、梁昆贤、梁晓森、蒋娟敏、何美兰、李倩、陈唐生、 覃振忠、莫远照、潘倩、黄飞、李静芝、莫锦新、卢春西、黄 杰深、曹永桂、黎祥健、陈永健 何光示、黎章群、黄乃斌、李春、谢子良、陈昌炯、黄坤英、 陆立宁、谢永志、陈榜勤、卢旦忠、覃柳泗、荣琼 李芝华、李欣聪、卢妍霞、李武强、姚淑梅、李肖珍、黎文芬 、卢媛梅、李巧梅、黎莉燕、覃建坚、徐品洁、卢伊莹、卢春 萍、覃文燕、李燕、李祺、李金 莫开智、陈汉平、杨治升、蒋永良、覃敬堂、杨剑锋、陆剑、 黄琼、杨雪铃、蒋利明、陆宇峰、卢慧秋、杨增启、杨航、蒙 剑珍、黄育华、王丹然、覃霞、钟春华 陈志远、李毓灵、陈佐明、 擅学群、蒋丽霞、张红波、林俊 、黄小琼、柒照东、卢权、庞文武、李健永、覃斌、廖月 周家锦、梁伟治、刘明松、邱日红、李金秀、莫宇云、钟清梅 、陈堃、陈新兰、陈洁、曾真梅、马琳、黄燕瑞、严子芳、陈 敬莲、陈美蓉、张秋萍、朱卓、陈雅、何映坤、方汉坚、朱海 玲、黄汉睿 李毓辉、周欢、辛强波、杨琼凤、黄东萍、杨全、彭小珊、黄 义萍、赖盛娟、全红清、凌远红、蒋金珍、杨旭芬、植春霞、 张帜、罗秋雁、江炎珊、韦颖玉、张庆全
黄启勇 覃忠健
一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侯琼凤 杨炯伟、陈永莲、廖文翠、岑艳红、王娟、李文峰 黄美珍、吕越、杨贤凤、蒋永、杨汉德、杨国钦、陈翠萍、黄 梁世伟 伟添、李荣冰、覃丽、徐小娟、侯丽梅、叶晓、韦锡芳、陆创 柱 黄健、李丽珍、冯嘉兴、冯景东、覃柱往、覃海明、赵冬梅、 蒋维善 苏涛、杨祚良 李有德、梁颜容、李巨军、绕伟钦、杨震、宁树山、吴锡华、 莫森钦 李泉旺、甘良海、梁艺芳、甘海燕、梁梦婷、莫焕榕、谢夏燕 、朱昕琦、梁敏荣、李晓凯、梁善添 李俊杰、冯健堂、黄少玲、覃有强、姚芳梅、蒋春萍、黄江杰 农世锋 、王燕平、吴彩梅、李爱永、张爱玲、何莉进、黄梨华、吴彩 梅、容和、黄凯云、刘炎玲、陈媛丽、黄兰清 罗杰洪、韦燕凌、吴春、莫燕娥、黄阳、刘梅清、王海渝、杨 韦志成 世友
余国强
3
5
贵港市
陈相辉
一等奖
4 5
6 7
贵港市
林 曾
斌 鹏
一等奖 一等奖
贵港市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依托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优质教学大纲资源,促 进学生互助学习的研究
6
8
贵港市
黄远健
一等奖
7 8 9
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小学生学习能力 的研究 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促进新课改实 16 贵港市 施的研究 应用“天地合一”远教资源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 17 贵港市 的研究 9 贵港市
梁仲强 杨礼平 张培旭
优秀奖 优秀奖 优秀奖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民族地区教育应用持续发展机制的研究》桂平市子课题结题评审结果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民族地区教育应用持续发展机制的研究》
编 序 号 号 1 2 3 4 地市 贵港市 贵港市 课题名称 农村小学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有效利用的实践研 究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促进新课程改 革实施的研究 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促进新课改 实施的研究 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促进新课改 实施的研究 单位 桂平市西山镇 中心小学 桂平市江口镇 中心小学 桂平市下湾镇 中心小学 桂平市金田镇 中心小学 桂平市石咀镇 二中 桂平市社步一 中 桂平市石龙镇 中心小学 桂平市石龙一 中 桂平市逸夫实 验小学 桂平市白沙镇 中心小学 桂平市寻旺二 中 桂平市大洋镇 中心小学 负责人 李 宁 子课题成员 覃光森、陈冬寒、李冰、莫贤波、梁坤英、李爱华、黄婵玲、 张宇、杨艳、莫桂杏、甘华、莫烘云、张雪健 吴椿、黄鹏、李毓辉、孙永、周欢、玉松生、杨梅娟、黄兴业 、袁翠、陈晓红、何梅琼、赖锦燕、杨露艳、杨杰、杨智良、 李芳、黄燕、吴日雄、张海清 陈泽唐、禤显文、陈亮芳、何燕、周梅珍、许忆梅、黄深泉、 陆杏清、黄金鸾、黄贤琼、梁凤坚、黄斌丽、莫永丽、梁世满 、白洁华、梁丹俐、陈芳燕、陈丽芬、李益丽、曹丽和、韦海 凤 陈军、李权生、蒋海中、简双、徐小杏、黄艳芬、林碧云、王 伟权、陈嘉倩、陈嘉颖、刘晓露、黄洁、吴燕丽、张锦华、胡 翠冰、何健英、黄海英、何映梅、张坤华、林玲、旷库兰 杨浩文、孙永、黎勇、覃伟慧、黄罡华、吴解东、黄彩铃、黄 国玺、袁冬云、吴聚友 莫溢波、杨疆、杨学文、杨洪丽、梁爱键、杨琨、蒋琼华、黄 迅朝、黎琳、杨江培、吴英华、陆永祥、黄坤丽、陆莉、杨桂 科、陈丽梅、莫敏强、姚良安、黄岸达、冯全、陈夏丽、卢昭 华、陈永添、白秀辉、梁颖敏、陈丽 黄宗考、梁国英、彭发良、李毓辉、刘昌懋、于芬、余爱萍、 陆世香、姚珊、潘艳军、黄江键、杨英群、覃芳 黄世全、覃桂球、李俐娜、曹健、文健荣、韦柏勇、梁森华、 梁国丽、陈瑞连、黎琪、覃辉孟、陈世斌、韦焕玲 奖励等 级 一等奖 一等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