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公开课)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优质公开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识记:联系的含义
理解:联系的特征及其方法论要求
能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教学难点: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人们能够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的具体联系)。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作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看故事《唇亡齿寒》
提问:1、典故中虢国和虞国是什么关系?
为什么虢国灭亡了,虞国不能独存?
教师: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两个小国关系密切,有事可以帮助,所以,虢国灭亡了,虞国也不能独存,说明两国相互依存、相互联系,那什么是联系呢?联系有什么特征?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讲授新课】
师:什么是联系呢?
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从哲学上讲这种关系就是联系
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联系。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课件

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改造世界,以满足自身需求和发展需要。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的改造等 行为都与世界其他组成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实现可持续发 展。
情感交流
人类通过情感交流表达对世界的感受和体验。情感交流使得人们能够理解彼此的感受和需求,增进相互 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情感交流也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础。
对价值观的影响
强调整体利益
普遍联系的观点认为,整体利益高于局部利益,一个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必须考虑到它对其他事物的影 响,以及它对整个系统的影响。这种观点使人们更加重视整体利益,而不是仅仅关注局部利益或个人 利益。
强调可持续发展
普遍联系的观点也强调可持续发展,即人类的发展必须考虑到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和生态平衡。人类 的行为必须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短暂的发展。这种观点使人们更加重视 可持续发展,并将其作为重要的价值观来追求和实践。
个人如何利用普遍联系的原理
增强自我认知
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 确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有 助于个人在普遍联系的世界 中更好地定位自己。
拓展人际关系
积极拓展人际关系,与不同 领域的人建立联系,有助于 个人在普遍联系的世界中获 得更多的机会世界中,创新 合作方式是实现共赢的关键, 个人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 共同创造价值。
物得以生存和发展。
社会中的普遍联系
经济发展
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国际贸易、投资等活动 使得各国经济紧密相连,形成全球化的经济体系。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会对其他 国家产生影响,如金融危机、环境污染等。
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是社会中普遍联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了人类 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同时,文化交流也使得各种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形成了丰富多 彩的世界文化格局。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完整版课件

[理解·应用层级] 对联系多样性和条件性的理解 (1)联系多样性的含义。所谓联系的多样性,是指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性质、 形式、地位和作用多种多样。实际上,联系的多样性 说的是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各有其特点。
(2)联系具有条件性。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 有条件的,条件是多样的、多变的,所以任何事物的 具体联系也是有条件的,认识和把握任何具体的联系 都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主客 观条件,内外部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等。)一切以时 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考查点一 联系的普遍性] [例1] 必须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 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确保社 会安定团结、和谐稳定。这在哲学上主要体现了( )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内在联系 B.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C.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D.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2. 欧债危机的一个副产品就是右翼势力在欧洲政坛抬
头。他们往往反对紧缩政策,排斥外来移民,对欧洲
一体化持怀疑态度。这警示我们
()
A. 联系不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
B.联系具有多样性
C.正确认识联系的客观性,在事物固有联系的基础上
科学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
D.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所有的联系都是对人类
误区: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警示: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们在实 践过程中,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的新的具体联系。一 方面,它没有改变事物的固有联系,相反,只有基于事物固 有的联系才能建立起来。另一方面,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之 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右图漫画警示我们不能
有利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如何正确地认识联系的客观性,联系 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故A错。事物 的联系并不是都对人类有利的,有的联系对人类是有害的, 故D也是错误的。题干信息是欧债危机引发的不良政治后 果,所以警示人们要科学、正确的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 故选C项。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故选C项。B项是无关选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公开课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框主要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联系的观点,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这个基本观点去看问题,办事情。
这个问题是辩证法部分的逻辑起点,也是本课内容的逻辑出发点。
本框题共设三个目:第一目论证联系的普遍性,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第二目论证了联系的客观性,证明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第三目说明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
本单元在全书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它各框节以本框为前提和基础,并以本框为线索来展开的。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联系的含义;理解联系的特征及其方法论要求;正确理解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以及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初步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初步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难点:客观性和多样性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演示法、讨论法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部分,它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是物质的),那么这个物质世界的状态又是“怎么样”的呢?马克思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变化发展的。
那在这节课当中,我们要开始学习第七课——唯物辩证的联系观。
播放视频:《唇亡齿寒》提问:典故中唇和齿是一种什么联系呢?小结:这个故事充分体现了不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他们之间是有联系的,那什么是联系,联系有什么特征,以及学习了联系的有关原理,对你有什么启示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世界是普遍联系 -完整版公开课教学设计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武汉市第二十三中学吕亚一、设计理念:本课主要想通过提供适量的视频材料、文字材料等学习资源,关注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的概念,理解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体验哲学概念的形成过程,着重领悟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方法和演绎推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事物普遍联系对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意义,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角度理解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尊重自然情怀。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2、难点:人为事物联系和联系的多样性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情景教学法、合作讨论五、教学过程开场语:哲学启迪智慧,哲学引领人生。
今天我们的人生智慧之旅从一段视频开始。
导入:视频《爱是可以传递的》看完影片,根据你的感受,请你为影片设计一句广告主题。
学生回答:略。
师:创作者设计的主题是“爱是可以传递的”。
这体现了什么哲学观点?生:略。
(一)探究联系的普遍性静态分析影片。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影片中爱是如何传递的?生:略。
(1)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存在着联系过渡:一种行为可以传递我们的关爱,一句话可以传递我们的友爱。
都说我们班很优秀,这离不开每一位同学和老师的努力,请你为同学或老师点个赞。
探究活动1:我爱我班:一句话的温暖(点赞你的同学或教师)生:略。
师:因为有爱我们不再孤单,因为感恩我们不断前行。
班集体里每位同学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这从侧面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2)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引用恩格斯的话“当我们深思熟虑的考察自然界或是人类社会或是我们自已的精神活动时,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究无尽的交织起来的画面。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公开课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江西省全南中学刘卿(一)课程标准: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学情分析:授课班级是高二文科平行班;之前已经学习了《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的知识,对世界的本原和运动状态有所了解,但学生知识理论基础单薄,对抽象的哲学理论接受速度慢。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的含义;理解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联系的多样性;运用上述原理,分析气候等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具有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本质的、固有的、内在的联系的能力;初步学会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增强环保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观,自觉维护人类赖于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确信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各种条件;自觉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和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联系含义及联系的三个特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2. 难点: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关系的问题,要注意分析和把握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以及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五)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启发式教学,通过创设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实例,思考探究相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小组讨论交流,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轻松协作中接受核心价值观的熏陶。
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并给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采取了自主探究、合作探讨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说明【导入新课】第一篇【感知联系】霾之现状1、“十九大报告”关键词:聚焦绿色发展理念:打赢蓝天保卫战建设美丽中国2、播放视频《汤姆猫最新作品--大话北京雾霾》让学生感悟雾霾现状。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教学目标(1)了解联系的含义,理解联系的特点。
(2)理解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3)了解系统含义及基本特征。
(4)理解掌握系统优化方法。
2.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正确理解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联系观。
【科学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联系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2.教学难点:理解掌握系统优化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世界是物质的,也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我们要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学会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本节课我们学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二)讲授新课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板书)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板书)阅读与思考唇亡齿寒围魏救赵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物无孤立之理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名师出高徒上述成语、故事和俗语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请再写几个类似的成语、故事和俗语。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上述成语、故事和俗语包含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哲学道理。
类似的成语、故事和俗语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无风不起浪、牵一发而动全身等。
教师:什么是联系?学生: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教师:如何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学生:从宏观天体到微观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公开课教学课件共17张PPT

没有知识范围界定,难度大 体现类 抓关键词或中心问题,把有效信息与教材上的知 识点联系起来,理论联系实际
答题格式 原理内容+ 方法论要求 + 材料分析
1、学生自主交流搜集到的关于联系 的谚语!
2、联系的观点对你的生活、学习有 什么启发?
唯物论 认识论
唯物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高二十六 陈宁
教学目标
1.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多样性 2.树立唯物辨证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 而上学的孤立观。 3.着重培养学生全面、联系的观点看问 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 ×
×
一、预习反馈
非我莫属—抢答
1、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 ) 联系具有普遍性
2、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 具体联系是有条件的
3、①围魏救赵
②南水北调 ③ 花开花落,潮起潮伏
④宇宙星辰运转 ⑤严师出高徒 ⑥京沪高速铁路 自在事物的联系有(③④ )人为事物的联系有(①②⑤⑥)
判断依据: 事物的联系是否与实践有关系
重的大气污染和雾霾天气,不仅是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所
致,严重联的系工是业客污观染的更。是切最直接的罪魁元凶。
材Hale Waihona Puke 二:忌面主对观治随理意雾性霾这一难题,我国一方面努力协调政府各
部门、各层级的工作,同时吸收外国的成功经验,把政府、科研单
位和企业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治理,科研单位和广大企业开发了多种
脱硫、脱硝以及低排放发动机等实用减排设备和技术,为有效治理
探究要求
合 探究内容: 《合作探究二》 作 组长要有效组织探究活动,时间为5分钟。 展 1、1组 、2组展示答案 示 2、3组 、4组对应批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作业:
《作业本》(生活与哲学) P31-32 本周六上午上交
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哲学上的什么启示?
连一连:下列俗语、谚语属于哪种形式 的联系
①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 ②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③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④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内部联系 直接联系 外部联系 必然联系 间接联系
蝴蝶效应
1979年12月,美国麻省理工 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洛伦兹 (Lorenz)在华盛顿的美国科学 促进会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一只 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 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 风。他的演讲和结论给人们留下 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从此以后, 所谓“蝴蝶效应”之说就不胫而 走,名声远扬了。
探究分析:据有关材料显示,一节一号电池烂在 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失去耕种价值;一粒 纽扣电池可以使600吨水受到污染,而这600吨 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若将废旧电池混 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者随手丢弃,渗出的汞 等重金属物质就会渗进土壤,污染地下水,进而 影响到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动物和植物,破坏人类 的生存环境,并最终危及人类的健康。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我从课本P54了解到,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 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我的认识正 确吗?为什么?哪位小老师给我举例讲解?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 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我不清楚课本是从几个方面阐述本框(世界是 普遍联系的)内容的?哪位小老师给我说明?
本节课的学习难点我的理解应该是联系的客观 性。
对吗?
原理
内容(世界观)
要求(方法论)
联系 的普 遍性
1一切事物和周围事物联系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着 2事物内部各部分、要 要看到世界上没有孤 素相互联系 3世界是一个 立存在的事物。 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联系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
继续指点迷津:
既然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 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 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那 么请你们给我指点迷津,下列情况属于什么联 系?从哲学上看,它给我什么启示?
夫妻对话:
我的早餐呢? 粮食没有了。 怎么没有了? 虫子太多了。 虫子为什么那么多? 鸟都死了。 鸟怎么都死了?
继续请教:
有人告诉我说,4和13是不吉利的数字,6、8、 9是吉利的数字,因为它们与人的祸福有联系。请 给我出主意,我们家在选择手机、电话机、汽车 牌照号码、购买房屋时,是否应该选择带有6、8、 9数字的号码、楼层与房间号,不要选择带有4和 13数字的号码、楼层与房间号?理由是什么?
联系的多样性含义: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 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 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我的理解正确吗?)
我的疑问:
我看到课本介绍的一个故事,说有位淘金的 老人,临终前问自己的两个儿子要什么东西。大 儿子说:“我要您攒下的黄金。”二儿子说“您 把淘金的方法教给我吧。”于是,老人把金子给 了大儿子,把淘金的技术传给了二儿子。
就此我向各位小老师请教一个问题:哪位儿 子的选择更科学,为什么?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疑难问题请教:
联系是既然普遍的,是否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 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比如我与西班牙的牛有联系 吗?为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我的表述正确吗?)
继续请教:
课本P55在阐述联系的客观性问题时,提到了 两个概念,“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 联系”。如何理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 的还是主观的?为什么?能否给我举例讲解?
的客 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 中把握事物,切忌陷
观性 意志为转移的。
入主观随意性。
联系 的多 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 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 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 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 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 件,一切以时间、地 是有条件的,即使人们改 点和条件为转移。 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 也是有条件的。
联系的普遍性含义: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这样或 那样的联系。
B.每一个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 联系的。
C.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我的理解正确吗?)
请给我指点迷津:我看破红尘,喜欢孤独,准 备当和尚去,不愿意与任何人有联系,实现与世隔 绝,过着清净生活的目的。我的目的能否实现? 为什么?
全被你打死了。
继续请教:
课本P57在总结了“联系的多样性要求 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 条件。”的基本要求之后,指出,“一切以 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是什么意思?
请教最后一个问题: 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什么?难点又是什么?为 什么?
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我的理解应该是联系的普遍 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