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都节调式
樱花音乐特色教案设计及反思

樱花音乐特色教案设计及反思《樱花》这首民歌生动率真地表现了日本人民珍爱樱花。
对于《樱花》的教学过程,做好教案的设计及反思,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下面是店铺为你带来《樱花》教案及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樱花》教案1教学目标1. 复习歌曲《茉莉花》,欣赏钢琴独奏曲《樱花》。
2. 通过欣赏乐曲《樱花》,感受日本乐曲的风格,体会异国情调,开阔音乐视野。
教学重、难点1. 欣赏钢琴独奏曲《樱花》。
2. 感受日本乐曲的风格。
教材分析《樱花》是一首日本民歌。
樱花是春季开花的有名观赏植物,日本人民格外喜爱它,它是日本的国花。
每年花开时节,日本人民便会竞相观赏它的千姿百态。
《樱花》这首歌就描写了日本人民在三月的春光中,结伴前往赏樱花时的喜悦心情。
歌曲为一段体,4/4拍,只有14小节。
由日本民间的“都节调式”构成,句尾落在“7、4、3”上,最后一句里“4─7”的增四度跳进,构成了这首民谣浓郁的民族色彩和特殊的异国韵味,旋律虽然朴实无华、生动、细腻,却能使人想起脚踏木屐款款而行,陶醉于花海中的日本人民。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一、复习歌曲《茉莉花》1.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江苏民歌《茉莉花》,让我们有感情的演唱一遍。
教师提出歌曲演唱的要求:用悠长的气息,优美的歌声来演唱。
2. 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
二、介绍乐曲1. 导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樱花视频,请同学们判断它是亚洲哪个地区、哪个国家的画面?学生欣赏后自由回答。
教师讲授:樱花在日本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被尊为日本国花,赏樱是日本国内一项重大的民间传统风俗活动。
日本是樱花的国度,其位于亚洲东部,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
在日本有着著名的“三道”,即日本民间的茶道、花道、书道。
而樱花、和服、武士、浮士绘画、能乐等等都是日本文化的象征性符号。
2. 介绍樱花及钢琴独奏曲《樱花》。
(1)师:刚才我们从音乐中感受到的是什么情景?生:樱花飘落的情景。
日本民谣《樱花》——独特的都节调式

⽇本民谣《樱花》——独特的都节调式《樱花》独特的都节调式教学反思⽇本是位于亚洲东部的岛国,⼀亿多⼈⼝,经济却很发达,在历史上,⽇本与中国的渊源很深,从战争到友好的过程中,⽇本与中国的⽂化交流也很⼴阔。
在⾳乐⽅⾯、乐器尺⼋以及其独特的都节调式都是从中国⾳乐中吸取过去的。
樱花是⽇本的名花,被视为⽇本民族的象征,春季开花,⾊⽩或红,⼗分美丽,为⽇本国花,春⽇观赏樱花是⽇本的⼀种传统民俗风情活动。
《樱花谣》这⾸歌曲在⽇本是⾮常著名的民歌,以平⽩流畅的语⾔描述了暮春三⽉⼈们愉快的相邀,在晴朗的⽇⼦⾥去看美丽的樱花的情景。
其⾳乐采⽤独具⽇本特⾊的“都节调式”:包含⼆个半⾳的五声调式,为了让学⽣感受浓郁的⽇本民歌⾊彩,我在课堂上选⽤了不同的⽅法来增强⼤家的⾳乐体验,多数同学牢牢记住了⽇本的“都节调式”。
1、聆听歌曲本节课我选⽤了两⾸歌,⼀⾸是《樱花谣》,另⼀⾸是《樱花》。
⼀开始我就播放了两⾸⾳乐作品,让⼤家仔细聆听,认真感受,那独特的⾳乐⾊彩很容易就让⼤家猜到了是⽇本歌曲。
2、分析乐谱接着,我提出了“为什么它是⽇本⾳乐?它究竟有什么特点呢?”问题,引导⼤家对两⾸歌曲的乐谱进⾏分析,通过分析,⼤家不难发现,他们采⽤了特有的调式写成,这个调式各⾳依⾳⾼顺序排列为:3 4 6 7 i 3,其旋律以级进为主、词乐关系⼀字对⼀⾳为多,由两个结构相同的三⾳列构成(346、713)前两⾳是⼩⼆度,后两⾳是⼤三度,以“3、7”为核⼼⾳,这种调式就是“都节调式”。
3、细说来由知道了都节调式后,我⼜把学⽣时代道听途说的关于⽇本⾳阶的⼩故事说给⼤家听,“话说,在我国盛唐时代,⾳乐发展⼗分繁荣,在国际上享受盛誉,各国使节慕名来到⼤唐学习⾳乐、韵律…………”轻松地故事让同学们在嘻嘻哈哈中加强了对⽇本⾳阶的认识,同时也了解到与我国民族五声调式之间的联系。
4、视频欣赏在下⼀课时中,我⼜补充了⽇本有关樱花的视频抽空让⼤家做了欣赏,那覆盖着皑皑⽩雪的富⼠⼭,那穿着节⽇盛装和服的⼈群、那洋溢在观花⼈脸上的笑容,那舒展优美的的⽇本民歌背景⾳乐,⽆不向⼤家展⽰出赏花的盛景。
初四乐理知识汇总

音乐知识:音乐要素:长短,高低,强弱,音色(一)长短:1、增时线:写在基本音符右边的短横线叫增时线2、减时线:写在基本音符下面的短横线叫减时线。
减时线越多,音就越短,每增加一条减时线,就表示缩短为原音符音长的一半。
3、附点:写在音符右边的小圆点叫做附点,表示延长前面音符时值的一半。
4、休止符:音乐中除了有音的高低,长短之外,也有音的休止。
表示声音休止的符号叫休止符,用“ 0 ”标记。
通俗点说就是没有声音,不出声的符号。
5、音符形状:全音符5 ———二分音符5 —、四分音符 5 八分音符5 十六分音符5全休止符0000、二分休止符00、四分休止符0、八分休止符06、节奏:长短不同的音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节奏。
舞蹈和音乐结合的基础就是——节奏。
附点节奏切分音——改变原来的强弱关系。
而不是长短关系。
基本形状:(五种)一个四分音符相当于:X = XX = XXXX = XXX(前八后十六)= XXX (前十六后八)= XXX=X.X三连音:计算方式前十六后八,或前八后十六节奏弱起小节:从弱拍或次强拍开始的小节,也叫不完全小节。
如《国歌》《渴望春天》《歌唱祖国》(二)音的高低:1、调式音阶:大调式音阶:1、2、3、4、5、6、7、i唱名:Do Re Mi Fa Sol La Si Do音名:C、D、E、F、G、A、B、C自然小调式音阶:6、7、1、2、3、4、5、6和声小调式音阶:6、7、1、2、3、4、#5、6旋律小调式音阶(上行):6、7、1、2、3、#4、#5、6,(下行):6、5、4、3、2、1、7、6《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旋律小调歌曲。
中国民族五声调式音阶:1(宫)、2(商)、3(角)、5(徵)、6(羽)日本都节调式:3、4、6、7、1、32、高音点:记在音符上方的圆点,表示高八度。
低音点:记在音符下方的圆点,表示低八度。
3、临时变音记号:主要有升号“#”表示升高半音、降号“b”表示降低半音、还原记号“”等。
《樱花》教学设计(1)+反思

尺八:尺八,中国传统乐器,唐宋时期传入日本。竹制,内涂朱砂拌大漆填充(地)外切口,今为五孔(前四后一),属边棱振动气鸣吹管乐器,以管长一尺八寸而得名,其音色苍凉辽阔,又能表现出空灵、恬静的意境。
教材分析
《樱花》是一首日本民歌。樱花是春季开花的出名欣赏植物,日本人民非常宠爱它,它是日本的国花。每年花开季节,日本人民便会竞相欣赏它的千姿百态。《樱花》这首歌就描写了日本人民在三月的春光中,结伴前往赏樱花时的喜悦心情。歌曲为一段体,4/4拍,只有14小节。由日本民间的“都节调式”构成,句尾落在“7、4、3”上,最终一句里“4-7”的增四度跳进,构成了这首民谣浓郁的民族颜色和特殊的异国韵味,旋律虽然朴实无华、生动、细腻,却能使人想起脚踏木屐款款而行,沉醉于花海中的日本人民。
3.请同学们仔细看曲谱,教师弹唱旋律,提问:同学们认真看曲谱有哪些音符组成?(13467)简单介绍都节调式。(都节调式:是一种日本传统音乐中常见的调式,它由特定的音阶组成,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韵味。都节调式的音阶通常包括3、4、6、7、1等音,这些音按照特定的顺序排列,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五声调式。都节调式的特点之一是包含二个半音,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得它与其他五声调式有所不同。)
4.简单的开嗓练习
5.学唱歌曲
6.组织小组唱
(三)深化拓展
通过认识日本乐器,理解中国文化与日本音乐文化有融会贯通之处。
(1)认识日本乐器,日本筝、三味线与尺八
日本筝:日本筝(koto),拨奏弦鸣乐器。8世纪初,中国唐代十三弦筝传入日本,先后演变为乐筝、筑筝、俗筝等日本传统乐器。三者构造基本相同:桐木制长方形音箱面上张弦13根,每根弦用 1柱支撑。弦名从远至近分别称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斗、为、巾。琴身笔直。自古将筝比作“龙”,并依此为各部件命名。
探析当代日本作曲家作品中复调技法

探析当代日本作曲家作品中复调技法武满彻(Toru Takemitsu1930-1996),日本现代作曲家。
作为深具国际影响力的亚洲艺术家之一,他成功地把自身的个性风格融入到世界文化的广阔背景中。
他的创作有机地融合西方现代音乐与日本传统音乐,创造自然的音响空间,尊重传统的技法、逻辑,实践现代的创作手段,发掘自身的感受,将东方的思维逻辑、音乐语言与西方的作曲技术加以完美结合,将有限的技术手段加以无限的创造和延伸,形成了独特的“武满彻音响”。
自1957 年的《弦乐安魂曲》问世,武满彻确立了在日本音乐界的地位,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逐渐形成了在旋律、音色、和声、力度、速度、节拍等音乐元素使用方面的个人风格,走出了一条独具个性的道路。
三善晃(Akira Miyoshi 1933- ),日本现代作曲家。
他系统的学习了西方传统及现代作曲技法,他的创作理念是将传统音乐元素与先锋的技术及思维结合。
由于有着法国的留学经历,三善晃受法国近现代音乐的影响很深,作品内容涉猎广泛,包括合唱、声乐、室内乐、管弦乐、钢琴、影视舞台音乐作品等,享誉国内外的作品不计其数。
从整体上看,三善晃的创作始终力求将传统与现代的音乐语言融合共存,其中的合唱作品相对比较起来,更能突出他独特的个人风格和创作理念。
西村朗(Akira Nishimura 1953- ),日本现代作曲家。
是活跃于当今世界乐坛的最著名的日本作曲家之一。
西村朗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东方韵味,音响效果细腻复杂,他的独特的Heterophony写作技法贯穿了大部分作品中,这也使他的音乐独具特色。
西村朗出生,成长,学习都在日本,常年的文化浸润使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日本的传统文化,也反映出作曲家浓浓的民族情怀。
他的作品注重音响本体,力图摆脱西方作曲技术的局限和束缚,使其成为一个具有民族意识和独立文化自觉的标志性作曲家。
同时,西村朗也是一位思想家,出版发行了许多包含着他哲学思想的书籍。
初中音乐《都节调式》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都节调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都节调式”的相关知识。
(2)对比学习“五声调式”相关知识。
(3)自主学唱《樱花》。
2、过程与方法(1)掌握“剥开音乐的外衣,回归音乐的本质”的学习方法。
(2)学会分析作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日本都节调式这类音乐的探索欲望,能够在生活中,关注其他国家音乐及文化现象。
(2)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优秀作品背后所所承载的文化积淀,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掌握审美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都节调式”的特点,并能创编乐曲。
教学难点:“调式”与民族文化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口风琴教学过程:一、导语:师:欢迎同学们来到音乐课堂,俗话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世界虽大,却是由无数个民族组成的,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文化和习俗,它们就像浩瀚宇宙中的繁星一样璀璨,从本课开始,我们将踏上环球音乐之旅,来共同探寻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
这一节课我们先来到了音乐之旅的第一站:亚洲二、听辨音乐师: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拥有几百个国家和地区,每个地区的音乐也反映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征。
接下来我们来聆听几首亚洲的歌曲,请同学们来分辨一下这些歌曲分别属于哪些国家。
播放视频1、印度歌舞《女友嫁人了,新郎不是我》2、朝鲜民歌《阿里郎》3、中国乐曲《梁祝》学生听辨音乐并阐述依据。
(服装、舞蹈、乐器、语言等)(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学生感受各个民族音乐风格的差异,选取的乐曲都是各民族的代表性曲目,最能代表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三、新课学习(一) 、“剥开音乐的外衣,回归音乐的本质”师:同学们听辨的都很准确,也从各个方面阐释了判断理由,虽然服装、舞蹈、乐器、语言等等都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但是却与音乐的本质相去甚远,这就比如说,有一位同学,他喜欢穿蓝色的衣服,久而久之蓝色就成了他的“标志”,如果有一天他和我们一样穿上了同样的校服,那他还是他吗?生答“是”师:对,当然是,所以,决定一个人的特性不在于他穿什么衣服,而在于他自己本身的性格和脾气。
湘艺版音乐八年级下册 3.1.2樱花 教案设计

通过分析旋律是以级进进行还是跳进进行,判断歌曲风格。
手势律动,为演唱歌曲做好铺垫
学生对谱面的观察,分析,了解日本民歌都节调式
锻炼学生大胆开口演唱
学生对日文感兴趣,尝试模仿,激发他们对本歌曲的兴趣
通过旋律的创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日本民歌风格更有深刻的印象。
通过两个国家的民族调式对比,学生能够准确辨别两个国家不同音构成的不同民歌特点。
八年级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喜欢听流行音乐,正处在变声期的学生不喜欢自己演唱,这跟他们青春期心理与生理的变化有关,因此,我想多让他们聆听音乐也是一种学习,在聆听的基础上加强音乐知识的学习,扩大学生音乐视野。通过聆听世界民族民间音乐,学生能够对其风格特点进行简单描述,通过音乐的创编,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开展欣赏,歌唱,听辨等教学活动,启发,调动学生体验感受日本民歌的美,体会音乐无国界的独特魅力。在美妙的音乐中让学生自我感知只有民族的才是最美的,唤醒学生对本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分析日本都节调式34671,掌握日本音乐风格特点。与中国民族调式对比,感受其音乐的与众不同。
3.练习法(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际,运用音乐表情术语有感情演唱歌曲)
4.创作教学法(学生通过对都节调式的理解,能够自主的创编旋律)
辅助教具
多媒体电脑,投影仪,黑板,钢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组织课堂,师生问好。
二.导入过程:
1.《天空之城》导入
2. 请问同学们你们了解日本多少?
3. 出示地图,了解日本地理位置。
五.对比中国民族调式
以中国著名民歌《茉莉花》为例,思考中国民歌由哪几个音组成?(12356)与日本调式的音乐风格有什么不同?
日本都节调式

日本都节调式(一)都市传统音乐我们在观看日本电影和电视剧时常常会听到一种具有独特东洋韵味的音乐,它们的旋律多数是取材于日本都市的传统音乐,而都节(市)音阶则是构成这种典型日本味儿旋律的基础:谱例①都节音阶它虽然也是一种5 声音阶,但与中国和东方许多民族常用的无半音5 声音阶不同,包含了两个小2 度(半音)音程,这种特殊的5 声音阶便成为构成通常人们所熟悉的日本音乐风格的最基本要素。
这里要谈的日本都市传统音乐大多都使用这种音阶或其变化形式。
从17 世纪开始日本的城市经济逐渐繁荣,以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主体的市民阶级成为社会一支重要力量,主要供他们娱乐消遣的都市音乐也随之兴旺发展起来,曲种与流派不断繁衍,成为近代日本音乐的主流。
这种都市传统音乐主要包括各种以三味线(三弦)和筝伴奏的长歌、短歌,以三味线为主要伴奏乐器的多种说唱音乐(统称为净琉璃)和筝独奏、重奏和它与其他乐器(三味线、尺八或胡弓)的合奏曲。
调式(mode),若干高低不同的乐音,围绕某一有稳定感的中心音,按一定的音程关系组织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体系,称为调式。
调式是人类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创立的乐音组织结构形式。
通常在阐述调式这一概念时,常常把调式的中心音——主音作为起点和终点,其他各音按音高的顺序依次排列成音阶的形式,称调式音阶。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不同的民族和地域,形成各种不同的调式。
各种调式因其音阶结构、调式音级间相互关系以及音律等方面的差异,而各具特色与表现力。
调式和其他表现手法配合在一起,可赋予音乐以一定的表情素质与不同的风格。
日本民谣日本的民谣调式及律调式也是不带半音的五声调式。
前者由两个相同的小三度加大二度的四度音列构成,核心音除主音外为四度音。
后者由两个相同的大二度加小三度的四度音列构成,其核心音除主音外为五度音:带半音的五声调式五声调式的某相邻两音为半音者。
这类调式音阶常见的是含有两个大三度音程、一个大二度音程及两个小二度音程,盛行于晚期古希腊和近代日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都市传统音乐我们在观看日本电影和电视剧时常常会听到一种具有独特东洋韵味的音乐,它们的旋律多数是取材于日本都市的传统音乐,而都节(市)音阶则是构成这种典型日本味儿旋律的基础:谱例①都节音阶它虽然也是一种5 声音阶,但与中国和东方许多民族常用的无半音5 声音阶不同,包含了两个小2 度(半音)音程,这种特殊的5 声音阶便成为构成通常人们所熟悉的日本音乐风格的最基本要素。
这里要谈的日本都市传统音乐大多都使用这种音阶或其变化形式。
从17 世纪开始日本的城市经济逐渐繁荣,以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主体的市民阶级成为社会一支重要力量,主要供他们娱乐消遣的都市音乐也随之兴旺发展起来,曲种与流派不断繁衍,成为近代日本音乐的主流。
这种都市传统音乐主要包括各种以三味线(三弦)和筝伴奏的长歌、短歌,以三味线为主要伴奏乐器的多种说唱音乐(统称为净琉璃)和筝独奏、重奏和它与其他乐器(三味线、尺八或胡弓)的合奏曲。
调式(mode),若干高低不同的乐音,围绕某一有稳定感的中心音,按一定的音程关系组织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体系,称为调式。
调式是人类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创立的乐音组织结构形式。
通常在阐述调式这一概念时,常常把调式的中心音——主音作为起点和终点,其他各音按音高的顺序依次排列成音阶的形式,称调式音阶。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不同的民族和地域,形成各种不同的调式。
各种调式因其音阶结构、调式音级间相互关系以及音律等方面的差异,而各具特色与表现力。
调式和其他表现手法配合在一起,可赋予音乐以一定的表情素质与不同的风格。
日本民谣日本的民谣调式及律调式也是不带半音的五声调式。
前者由两个相同的小三度加大二度的四度音列构成,核心音除主音外为四度音。
后者由两个相同的大二度加小三度的四度音列构成,其核心音除主音外为五度音:带半音的五声调式五声调式的某相邻两音为半音者。
这类调式音阶常见的是含有两个大三度音程、一个大二度音程及两个小二度音程,盛行于晚期古希腊和近代日本。
例如由两个相同的小二度加大三度的四度音列构成的日本都节调式和由两个相同的大三度加小二度的四度音列构成的日本琉球调式,都是这一类型。
前者的核心音除主音外还有五度音,所以也常遇到停在五度音上的乐曲。
后者的核心音除主音外还有四度音,所以也有停在四度音上的乐曲。
角调式音阶中音(3 5 6)高音(1 2 )中音(3)都节调式音阶中音(3 4 6 7)高音(1)中音(3)主音 3 樱花采用都节调式。
4\4拍歌曲旋律柔美、流畅,表现出日本人民在观赏樱花时的悠闲自得的心情。
PS:你在答题,回答音阶的时候,不要按照我这种方式,我这样写是为了你能够看清楚,如果是笔试题你就直接写 3 5 6 1 2 3 特别要在 1 2 头上分别打一个点,代表高音符号。
如果是口试题,你则只需唱出即可。
dpikzeii 2014-09-14都节调式是日本的一种调式都节调式音阶中音(3 4 6 7)高音(1)中音(3)主音 3《樱花》就是采用都节调式。
4\4拍歌曲旋律柔美、流畅,表现出日本人民在观赏樱花时的悠闲自得的心情。
七声音阶,七声调式,日本调式,中国调式,西方调式,五声调式不食狗粮的杜宾根据理论计算,人类能够采用的七声音乐模式共有128种,其中7种基本通式可以包含中国,欧洲,日本所用的主流音乐,T1:全全半全全半全,T2:全半全全半全全,T3:全全半全全全半,T4:半全全半全全全,T5:半全全全半全全,T6:全半全全全半全,T7:全全全半全全半,这7种模式包含了西方大小调和中古调式,日本都节和琉球音阶,中国调式中的燕乐,雅乐,清乐的各种组合。
可以说,除了印度和伊斯兰音乐体系并没考虑进去,这7种模式基本涵盖东西方世界。
西方体系:大小调大调小调和声大调12345b671旋律大调自然大调下行时6,7级音降半音1b7b654321和声小调671234#56旋律小调67123#4#56中古调式LONIANDORIANPHRYGIANLYDIANMIXOLYDIANAEOLIANLOCRIAN在五线谱上识别西方大小调的方法当看到升降号时,应该有这样的概念,“这可能是大调,也可能是小调。
”因为,在西方大小调体系下,一个音列有可能是大调也可能是小调,为什么呢?因为小调音列与小调音列主音升上小三度的大调音列一样。
如C大调和a小调音列是完全一样的。
(注意,不是音阶,是音列,就是大家所用的元素是一样的,但结构不一样)对于升号系,看最后一个升号加一个半音是什么音,就是什么大调,如一个升号,就是G大调,因为升4加一个半音就是G,找到大调了,则同音列的小调为大调主音的下行小三度,如G大调的小调就是E小调,大家共用一个升号的记谱方法。
对于降号系,找倒数第二个降号的音就是该大调,如3个降号,倒数第二个降号为降E,则为降E大调,找到大调,同音列的小调就好办了,同样3个降号的小调就是C小调,因为C和降E差小三度,因为c小调和降E大调音列上是一样的。
特别说明,F大调(d小调)就死记吧,因为只有一个降号中国七声调式不少人的耳朵已经被西方大小调式荼毒了很久,甚至连听自己国家的音乐调式都已经觉得别扭和不自然。
这不能怪他们,中国的音乐调式长期处于失声状态,长期处于被误解的状态,不只是普通的人民误解它,连学者也困惑不已。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中国音乐就是用着所谓五声调式,五声调式几乎成为中国音乐的代名词,这无疑是一种肤浅和错误的理解,甚至这一理解写入很多的教科书中,其中像李重光,童忠良教授的教科书在中国造成一些不良的影响,将五声音调作为中国音乐的代表作写入了众多现在音乐学校用的主流教科书。
这给学习中国音乐的人带来误导,认为中国的七声调式是中国五声调式的附庸,这是完全错误的。
教科书的观点强调(主要代表如李重光先生等,60年代的理论),商调,羽调,角调等为商音,羽音,角音为主音的一系列音调体系。
例如,雅乐的商调23#456712,燕乐的商调为23456b712,清商乐的商调为.而现在最新观点认为,商调,羽调等并不是一个体系,而指一种特定的音阶,如商调,无论主音是什么,都是123456b71,而不是一组体系。
早在原始社会末期,中国就已经有了使用七声调式的基础,因为能演奏7音的原始骨笛出土证明中国早就具有使用七声调式的基础。
因此甚至在夏商周时代,中国就有机会使用七声音乐的音乐,根据雅乐的记载,“雅乐”的意思即“优雅的音乐”。
雅乐是中国古代的宫廷音乐。
雅乐的体系在西周初年制定,与法律和礼仪共同构成了贵族统治的内外支柱。
以后一直是东亚乐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宫廷雅乐乐谱在中国已失传,只有韩国、日本及越南尚有保存。
根据现主流教科书,雅乐音阶为123#4567,为典型的七声音阶,因此,说五声音阶为中国音乐的主要形态站不住脚,至少来说,七声音阶并没有依附与五声音阶,其是一个独立的音阶体系。
因此,商周之时,中国已有使用七声音阶的能力。
达到隋唐后,基本主流的中国音乐为七声音阶,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曲完完全全抛弃了什么五声为主的理念,各个音级可以自由的运用,这一时期,中国采用的是成为燕乐的音阶,教科书上是123456b7,秦王破阵乐就是用着典型的燕乐音阶。
燕乐是中原音乐与外来西域音乐的产物,其中出现了西域的音乐痕迹,特别是龟兹乐对中原产生很大影响,龟兹乐给中国带来了印度和西域的音乐音阶,导致唐曲听起来有一种浓厚的西域味道,这使后世的宋人感到难以理解。
秦王破阵乐和霓裳羽衣曲必须被提及,因为他们给我们提供研究唐代音乐调式的绝佳机会。
《秦王破阵乐》即《秦王破阵舞》,又名《七德舞》是唐代著名的歌舞大曲,最初乃唐初的军歌,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打败了叛军刘武周,巩固了刚建立的唐政权。
于是,他的将士们遂以旧曲填入新词,为李世民唱赞歌:"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
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
”"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
”"主圣开昌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
”李世民登基后,亲自把这首乐曲编成了舞蹈,再经过宫廷艺术家的加工、整理,成了一个庞大的、富丽堂皇的大型乐舞。
在原有的曲调中揉进了龟兹的音调,婉转而动听,高昂而且极富号召力。
同时有大型的宫廷乐队伴奏,大鼓震天响,传声上百里,气势雄浑,感天动地。
这个歌舞使百官看了都激动不已,兴奋异常。
现在在表演这个舞蹈的时候,连外国的宾客都禁不住跟着手舞足蹈。
中华民族鼎盛时期的象征,果然气势不凡。
《秦王破阵乐》在当时的名气很大,甚至传到外国。
玄奘大师到达印度后,印度国王尸罗逸多召见他时就曾问起有关此曲的事项。
武则天时期日本遣唐使节粟田正人将其带回日本。
龟兹对中原音乐的影响在唐代是一件大事,它将西方的音乐音阶带入了中原大陆,其中,印度音乐元素进入中国。
所以说,唐朝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现代,甚至李世民这个皇帝亲自在曲中加入西域的音乐的调式,同时,在此之前,有个人必须提。
据《隋书. 音乐志》记载:公元568年,周武帝聘突厥阿史那氏为皇后,阿史那氏带来了龟兹音乐及擅弹琵琶的龟兹乐工苏祗婆。
苏祗婆其家世代为乐工,他不仅琵琶技艺超群,而且精通音律。
苏祗婆曾从其父那里学了西域所用的“五旦”“七调”等七种调式的理论,他把这种理论带到中原,当时的音乐家郑译曾从苏祗婆学习龟兹琵琶及龟兹乐调理论,创立了八十四调的理论。
苏氏乐调体系奠定了唐代著名的燕乐二十八调的理论基础,是我国古代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汉民族乐律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琵琶也因此大盛,成为我国主要的民族乐器。
关于霓裳羽衣曲,唐玄宗作曲,安史之乱后失传。
在南唐时期,李煜和大周后将其大部分补齐,但是金陵城破时,被李煜下令烧毁了。
到了南宋年间,姜夔发现商调霓裳曲的乐谱十八段。
这些片断还保存在他的《白石道人歌曲》里,宋人姜夔发现调式十分奇怪,因为透露出一种西域风,因此考虑为是盛唐之曲。
因此,中国音乐的七声调式发展到了顶峰,现在用的所谓“五声调式”是宋代以后的后退。
乐史有载,宋元之后,徵,角,羽三调音调失传,只剩下现在的存12356为自然音阶的调式存世。
教科书在误导着很多人,认为所谓宫调,商调,角调,羽调,徵调只不过是12356中的不同音为主音的调式,所用仍然是12356这样的音阶序列。
例如,宫调,12356,商,23561,角,35612,羽,61235。
照这样看,所谓乐史有载,宋元之后,徵,角,羽三调音调失传的记录几乎是胡说八道,乱来,但是,这并不是乱来。
为什么会说教科书的七声音调体系会出现问题呢?我举例来说选用燕乐音阶,C宫。
则教科书提供的C宫的燕乐音阶组合为,123456b71,23456b712,3456b7123,456b71234(通常4和7 不做主音,这里是相对而言),56b712345,6b7123456,b7123456b7(通常4和7不做主音,这里是相对而言)好,我们一个个来看,第一个是成为标准燕乐组合的123456b71,是大唐李世民融合龟兹乐元素混搭起来的,最有特色的6b71这3个音,这种半音结构是中国音乐少有的,一般存在与西方和阿拉伯世界,参见曲目“秦王破阵乐”第二个,23456b712,熟悉西方音乐体系的一看就知道是小调音阶,d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