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的工程分类汇总

合集下载

土的工程分类【最新版】

土的工程分类【最新版】

土的工程分类1、为工程预算服务的分类:国家计划委于1986年10月1日发布的规定中,将土分为普通土、坚土、砂砾坚土三类。

2、为判定和评估岩土工程性质的分类:(1)根据土的颗粒级配、塑性指标等土的物理性质,可将土分为碎石类土。

粒径大于2毫米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50%以上。

根据颗粒级配及形状又可分为漂石土、块石土、卵石土、碎石土、圆砾土和角砾土。

(2)砂土。

粒径大于2毫米的颗粒不超过全重的50%,塑性指数不大于3的土。

根据颗粒级配又可分为砂砾、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

(3)粘性土:具有粘性和可塑性,塑性指数大于3的土。

第四纪晚更新及其以前沉积的粘性土为老粘土;第四纪全新世沉积的粘性土为一般黏土;文化期以来新沉积的粘性土称为新近沉积粘性土。

按土的塑性指数Ip有可分为黏土、亚黏土和轻亚黏土三种。

3、按工程性质分:可分为软土、人工回填土、黄土、膨胀土、红黏土及盐渍土等特殊土。

(1)软土。

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为饱和粘性土(2)人工回填土:由于人类活动而产生的堆积物,其物质成分一般较为杂乱,均匀性差。

由碎石土、砂土、男性土等一种或数种组成的称为素填土。

经过分层压实统称为压实填土。

大量含有垃圾、工业废料等杂物的称为杂填土。

(3)黄土:是在干燥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具有灰黄色或棕黄色的特殊土,颗粒在0.05--0.005毫米的占总重量50%以上,质地均一,结构疏散,孔隙率很高,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含碳酸钙10%左右,无沉积层理。

(4)膨胀土:粘粒成分主要由亲水性矿物质赞成,液限大于40%,切膨胀性能较大,自由膨胀率大于40%,是粘性土的特征之一。

在自然状态下,多呈硬塑性或坚硬状态,具有黄、红、灰白等色,(5)红黏土:又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碳酸盐类岩石,经过风化过程后,残积,坡积形成褐红、棕红、黄褐等塑性黏土。

(6)盐渍土:土层内平均易容盐的含量大于0.5%,土的盐渍化使结构破坏以至土层疏松。

土工程分类的八个类型

土工程分类的八个类型

土工程分类的八个类型土工程是土壤力学和岩土工程学的分支,它专注于土壤和岩石在工程结构中的应用。

土工程的分类可以基于不同的标准,例如土工材料的性质、用途和工程技术。

本文将介绍土工工程的八个主要类型,并讨论它们在工程中的应用。

我将分享我的观点和理解。

1. 储存结构分类:第一个土工工程分类是储存结构分类,主要以储存、处理和运输液体、气体和固体等材料为目的。

这些结构包括水库、堤坝、隧道、地下储罐和地下管道等。

在这些工程中,土工材料被用作防渗透层、排水层和风化层等。

2. 升降工程分类:升降工程分类是土工工程的第二类,主要以地下工程为目的。

这些工程包括地下隧道、地下停车场和地下仓库等。

土工材料在这些工程中用作支护结构、排水层和隔声层等。

3. 基础工程分类:基础工程分类是土工工程的重要部分,它主要用于建筑物和工程结构的基础建设。

土工材料在这些工程中用作土壤加固、枕木和沥青层等。

常见的基础工程项目包括房屋基础、道路基础和桥梁基础等。

4. 填筑工程分类:填筑工程分类是土工工程中的另一个重要分类,它用于填充和加固土地,以改善地基和土壤条件。

土工材料在这些工程中用作填料、填充层和护坡等。

常见的填筑工程项目包括填海造陆、填埋场和堆石坝等。

5. 坡护工程分类:坡护工程分类是土工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旨在保护和稳固土质或岩石坡面,以防止其发生滑坡或崩塌。

土工材料在这些工程中用作防护层、导水层和滤水层等。

常见的坡护工程项目包括公路边坡、河岸护坡和土石坝等。

6. 排水工程分类:排水工程分类涉及土工材料的排水性能和应用。

这些工程主要用于排水、蓄水或控制地下水位。

土工材料在这些工程中用作过滤材料、排水层和渗透层等。

常见的排水工程项目包括排水沟、渗井和地下水库等。

7. 环境工程分类:环境工程分类是当前土工工程的一个热点,主要关注土工材料在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和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应用。

土工材料在这些工程中用作土壤修复、垃圾填埋和风电基础等。

土的工程分类和特殊性土(工程地质课件)

土的工程分类和特殊性土(工程地质课件)

结构性差, 用手扰动原 状土时极易 变软,塑性 较低的土还 有振动水析 现象
在完整的剖面中无粒状结 核体,但可能含有圆形及 亚圆形钙质结核体(如礓 结石)或贝壳等,在城镇 附近可能含有少量碎砖、 瓦片、陶瓷、铜币或朽木 等人类活动遗物
二、土的野外鉴别
细粒土的简易鉴别
土在可塑时
半 固 态 时 的 硬 塑 ~可塑态时的后捻 土 条 可 搓 成
二、盐渍土类型
按地理分布看:滨海型、冲积平原型、内陆型 按所含盐类分: 1. 氯盐型:具强烈的吸湿性导致土有很大的塑性和压缩性。
常称为湿盐土。 2. 硫酸盐型:结晶时体积膨胀,失水干燥时体积缩小,周期
性松胀变化使土的结构破坏。常称为松胀盐土。 3. 碳酸盐型:具明显碱性反应。潮湿时具很大的亲水性、塑
干强度
感和光滑度
的最小直径 (mm)
韧性
低-中 中-高 中-高 高-很高
粉粒为主,有砂感,稍 有黏性,捻面较粗糙, >3或3-2 无光泽
含砂砾,有黏性,稍有 滑腻感,捻面较光滑, 2-1 稍有光泽
粉粒较多,有黏性,稍 有 滑 腻 感 , 捻 面 较 光 滑 ,2-1 稍有光泽
无砂感,黏性大,滑腻 感强,捻面光滑,有光 <1 泽
湿土搓条情况
土条(长度不短于手 掌),手持一端不易
能搓成0.5~2mm的土条
能搓成2~3mm的土条
断裂
坚硬,类似陶器碎片,
干土的性质
用锤击方可打碎,不 用锤易击碎,用手难捏碎 用手很易捏碎
易击成粉末
二、土的野外鉴别
沉积环境
新近沉积土野外鉴别
颜色
结构性
含有物
河冲表已沟滥区漫填积层、滩塞扇、谷、的和(古山湖河河锥前、道道)洪塘泛的,、、较呈或有时带深褐灰机灰、而色质黑暗,暗较色,黄含多

土的工程分类八类

土的工程分类八类

土的工程分类八类土的工程分类八类土是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其在建筑、道路、水利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根据不同的用途和特性,土可以被分为多种类型,而这些土的类型也决定了它们在工程中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土的工程分类八类。

一、黏性土黏性土是指含有较高粘聚力和塑性指数的粘性土壤,通常由于含有较高比例的粘粒而形成。

这种土壤具有很好的可塑性和可变形性,但在干燥时会变得非常脆弱。

黏性土常用于制作陶器、砖块等建筑材料。

二、砂质土砂质土是由大量沙子组成的一种松散而透水性良好的土壤。

这种类型的土壤通常用于路基和填方,因为它们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排水能力。

三、粉砂质土粉砂质土是由细沙和少量黏性物质组成的一种松散而易流动的灰色或棕色颜色。

这种类型的土壤通常用于制作砖、瓦等建筑材料,也可以用于路基和填方。

四、粘土粘土是由较高比例的粘粒组成的一种黏性土壤。

这种类型的土壤通常用于制作陶器、砖块等建筑材料,也可以用于路基和填方。

五、黏性沙黏性沙是一种含有大量黏性物质的沙子,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可变形性。

这种类型的土壤通常用于制作混凝土和其他建筑材料。

六、砾石砾石是由大量岩石碎片组成的一种坚硬而不透水的土壤。

这种类型的土壤通常用于道路和铁路基础设施中,因为它们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

七、卵石卵石是由大量圆形或椭圆形岩石碎片组成的一种坚硬而不透水的土壤。

这种类型的土壤通常用于道路和铁路基础设施中,因为它们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

八、泥岩泥岩是由泥质颗粒堆积而成的一种坚硬的岩石。

这种类型的土壤通常用于建筑和水利工程中,因为它们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结语土壤是建筑、道路、水利等领域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本文介绍了土的工程分类八类,包括黏性土、砂质土、粉砂质土、粘土、黏性沙、砾石、卵石和泥岩。

通过了解不同类型土壤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可以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材料来满足工程建设需求。

土的工程分类

土的工程分类

土的工程分类土的工程分类是建筑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土是建筑工程中最基础的材料之一,经过不同的处理和加工可以用于不同的工程需求。

本文将全面详细地介绍土的工程分类,包括各种类型的土的特点、用途和应用范围。

1. 黏土黏土是一种具有粘性的细粒土壤。

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矿物,并且含有适量的有机物质。

黏土的特点是具有很高的塑性和可塑性,适用于制作陶器、砖块、瓦片等陶瓷制品。

它还可以用于制作黏土墙和土工布等工程材料。

2. 砂土砂土是一种主要由石英颗粒组成的土壤。

砂土颗粒较大,粒径在0.05-2mm之间,所以具有很好的透水性和通气性。

砂土的特点是比较稳定,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和抗剪强度,适用于建筑基础的填充和排水工程。

3. 黏性土黏性土是一种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的土壤。

它的特点是颗粒较小、黏性较强,在水中具有一定的塑性。

黏性土在建筑工程中经常被用作黏土墙、绿化工程和堤坝的堆筑材料。

4. 沙土沙土是一种主要由石英颗粒组成的土壤。

与砂土相比,沙土的颗粒较大,粒径大于2mm。

沙土具有较好的透水性、通气性和自由排水能力,适用于土壤改良和土地复垦工程。

5. 可液化土可液化土是指在震动或应力作用下会失去支撑力并呈现液态行为的土壤。

这种土壤主要由细颗粒和水组成,具有较高的液化潜力。

可液化土在地震工程中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增加其稳定性。

6. 膨胀土膨胀土是指在吸湿或浸水后会发生膨胀变形的土壤。

这种土壤通常含有高比表面积的粘土颗粒,具有良好的保水性。

膨胀土在公路工程和建筑基础工程中需要特殊的处理,以防止其膨胀引起的地基沉降和结构损坏。

7. 粘性土粘性土是指含有较高比例黏土和有机物质的土壤。

这种土壤具有很高的塑性和可塑性,容易吸湿和膨胀。

粘性土需要进行充分的控制和处理,以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8. 充填土充填土是指在建筑工程中用于填补土地空隙或提高地表高程的土壤。

它可以是天然的或人工的,通常采用填筑、压实和加固的方法来确保其稳定性和坚固性。

土的工程分类

土的工程分类
用爆破方法开挖。
八类土(特坚石)
坚实的细粒花岗岩。花岗片麻岩,闪长岩,坚实的玢岩、角闪岩、辉长岩、石英岩、安山岩、玄武岩,最坚实的辉绿岩、石灰岩及闪长岩,橄榄石质玄武岩,特别坚实的辉长岩、石英岩及玢岩。
用爆破方法开挖。
用镐或撬棍、大锤挖掘,部分使用爆破方法。
六类土(次坚石)
坚硬的泥质页岩,坚实的泥灰岩,角砾状花岗岩,泥灰质石灰岩,粘土质砂岩,云母页岩及砂质页岩,风化的花岗岩、片麻岩及正长岩,滑石质的蛇纹岩,密实的石灰岩,硅质胶结的砾岩,砂岩,砂质石灰质页岩。
用爆破方法开挖,部分用风镐。
七类土(坚石)
白云岩,大理石,坚实的石灰岩、石灰质及石英质的砂岩,坚硬的砂质页岩,蛇纹岩,粗粒正长岩,有风化痕迹的安山岩及玄武岩,片麻岩,粗面岩,中粗花岗岩,坚实的片麻岩,辉绿岩,玢岩,中粗正长岩。
土的分类
岩、土名称
开挖方法及工具
一类土(松软土)
略有粘性的砂土、粉土、腐殖土及疏松的种植土,泥炭(淤泥)。
用锹、少许用脚蹬或用板锄挖掘。
二类土(普通土)
潮湿的粘性土和黄土,软的盐土和碱土,含有建筑材料碎屑、碎石、卵石的堆积土和种植土。
用锹、条锄挖掘、需用脚蹬,少许用镐。
三类土(坚土)
中等密实的粘性土或黄土,含有碎石、卵石或建筑材料碎屑的潮湿的粘性土或黄土。
主要用镐、条锄,少许用锹。
四类土(砂砾坚土)
坚硬密实的粘性土或黄土,含有碎石、砾石(体积在10~30%重量在25kg以下石块)的中等密实粘性土或黄土,硬化的重盐土,软泥灰岩
全部用镐、条锄挖掘,少许用撬棍挖掘。
五类土(软石)
硬的石炭纪粘土,胶结不紧的砾岩,软的、节理多的石灰岩及贝壳石灰岩

土的工程分类及野外鉴别

土的工程分类及野外鉴别
50%~75%
漂石夹土(BSI) 卵石夹土(CbSI)
漂石粒>50% 漂石粒≤50%
漂(卵)石质土 巨粒含量 15%~50%
b.粗粒土
漂石质土(SIB) 卵石质土(SICb)
漂石粒>卵石粒 漂石粒<卵石粒
土中粗粒含量多于50%,属于粗粒土。其中,砾粒组质量
多于总质量5%的为砾类土;砾粒组质量小于或等于总质
卵石 碎石
圆形及亚圆形为主 棱角形为主
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 含量超过全重50%
圆砾 角砾
圆形及亚圆形为主 棱角形为主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 含量超过全重50%
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第2页/共12页
b.砂土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的土, 且塑性指数不大于1的土
第3页/共12页
c.细粒土
塑性指数IP﹥1的土
土的名称 粘土 亚粘土 粉土
塑性指数
IP>17 10<IP≤17 1<IP≤10
粘性土的分类:
按沉积年代分为:老粘性土(Q3及以前沉积的粘性 土);一般粘性土(Q4(文化期以前)沉积的粘性 土);新近沉积粘性土(文化期以来沉积的粘性土)
d.人工填土
由于人类活动而形成的堆积物称为人工填土。物质 成分较杂乱,均匀性较差。
第11页/共12页
感谢您的观看(低)液限粉土 砾粒﹥砂粒
25%﹤粗粒组≤50%
砾粒﹤砂粒
MHG(MLG) MHS(MLS)
粘 高(低)液限粘土
CH
质 粗粒组≤25%
CL
土 含砾(砂)高(低)液限粘土 砾粒﹥砂粒
25%﹤粗粒组≤50%
砾粒﹤砂粒
CHG(CLG) CHS(CLS)

工程施工土质分类(3篇)

工程施工土质分类(3篇)

第1篇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土质是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土质分类对于合理选择施工方法、确定施工参数、保证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简要介绍工程施工土质的分类及其特点。

一、土质分类1. 根据土的物理性质分类(1)砂土:粒径小于2mm的土,其颗粒由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组成。

砂土具有良好的透水性、抗剪强度较高,但抗拉强度较低。

(2)粉土:粒径介于砂土和黏土之间的土,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大于50%。

粉土具有良好的透水性,但抗剪强度较低。

(3)黏土:粒径小于0.005mm的土,其颗粒主要由黏土矿物组成。

黏土具有良好的塑性、抗剪强度较高,但透水性较差。

2. 根据土的工程性质分类(1)松散土:指颗粒间相互摩擦力较小,容易变形的土。

如砂土、粉土等。

(2)紧密土:指颗粒间相互摩擦力较大,不易变形的土。

如黏土、黄土等。

(3)膨胀土:指在吸水膨胀、失水收缩过程中,体积变化较大的土。

如膨胀土、膨胀性黄土等。

3. 根据土的成因分类(1)残积土:指由岩石风化后形成的土。

(2)坡积土:指由山坡上的土体沿坡面下滑而形成的土。

(3)冲积土:指由河流、湖泊等水体冲刷、沉积而形成的土。

(4)风积土:指由风力搬运、沉积而形成的土。

二、土质特点1. 砂土:具有良好的透水性、抗剪强度较高,但抗拉强度较低。

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排水、固结等措施,防止砂土发生流砂、滑坡等现象。

2. 粉土:具有良好的透水性,但抗剪强度较低。

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排水、固结,防止粉土发生流砂、滑坡等现象。

3. 黏土:具有良好的塑性、抗剪强度较高,但透水性较差。

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加固、排水等措施,防止黏土发生膨胀、软化等现象。

4. 膨胀土:在吸水膨胀、失水收缩过程中,体积变化较大。

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加固、排水等措施,防止膨胀土发生膨胀、软化等现象。

总之,工程施工土质分类对于施工方案的选择、施工参数的确定、施工安全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土质的分类和特点,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的工程分类1. 土的工程分类的原则和方法土的工程分类是指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将工程用土按种属关系划分为各种类别。

土的工程分类目的是为工程建设服务。

土的分类与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密切相关,其作用可体现在下列几方面:1)根据土的类别,可大致判断土的基本工程特性;2)根据土的类别,可合理确定不同土的研究内容和方法;3)当土的工程性质不能满足工程要求时,可根据该类土的特性并结合工程要求选择适当的改良和治理措施。

(1)土的工程分类的主要原则1)工程特性差异性的原则应综合考虑土的各种主要工程特性,用影响土的工程特性的主要因素作为分类的依据,应使所划分的不同土类别之间,在其主要工程特性方面具有显著的质和量的差别。

2)以地质成因和地质年代为基础、以工程特性为依据的原则土是长期地质作用的产物,土的物质成分和结构与地质成因和地质年代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特定的地质年代和成因条件形成特定类型的土,即地质成因和地质年代与土的工程特性有一定的关联性。

另一方面,土的工程性质指标是其基本工程特性的定量标志,以土的工程特性作为分类依据才能达到使土的分类服务于工程的目的。

3)分类指标便于准确测定的原则土的分类指标,应既能综合反映土的基本工程特性,又要便于准确测定。

为了减少误差,应尽可能采用定量指标。

指标的测定方法应合理可行,不致引起过大的人为误差。

(2)土分类方法的基本形式1)通用分类和专门分类工程用土的分类方法,若按其适用的工程领域范围,可分为通用分类和专门分类。

通用分类是适用于工程建设各行业的土的工程分类体系。

如国家标准《土的分类标准》(GBJ 145-90)中的土分类方法,就是工程用土的通用分类体系,在工程建设各行业部门通用。

专门分类又称部门分类,是工程建设各行业部门根据各自的专门需要所制定的土的工程分类体系。

我国的公路、建工、铁路、水利等部门都有各自的土的工程分类体系,如行业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93)中所规定的土分类方法,就是适用于公路建设部门的土的专门分类体系。

2)全面分类和局部分类工程用土的分类方法,若按所需划分的对象,即土类种属层次的不同,可分为全面分类和局部分类。

全面分类 又称一般分类或统一分类,分类对象是特定的较大区域范围内工程建设所涉及到的全部工程用土。

该方法是根据土的各种主要工程地质特征和工程特性所采用的一种综合性分类,分类结果包括所有种类的土。

这种分类方法应用的工程范围较广,是土的工程分类的基础。

《土的分类标准》(GBJ 145-90)、《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93)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中土的工程分类的总体系属全面分类。

局部分类 又称个别分类,分类对象是特定的一部分土。

该方法是根据土的某一个或几个特征指标对部分土进行详细的专门划分,如按土的压缩性、密实度或状态、灵敏度等指标对土进行的分类。

在实际应用中,局部分类通常作为全面分类的补充。

2. 土的分类依据和分类指标(1)土的粒度成分及其级配指标土的粒度成分是粗颗粒土分类的最基本依据。

按土的粒度成分进行土的分类时,确定分类界限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各粒组的含量作为土的分类界限,如《土的分类标准》(GBJ 145-90)和《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93)中土的分类方法;另一种是将累计的粒组含量,即大于某粒径的颗粒含量作为土的分类界限,如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土的分类方法。

评价土的级配状况主要是针对粗粒土(对于黏土等细粒土,主要研究其塑性,土的级配状况已无意义),土的级配指标不均匀系数和曲率系数是通过颗粒级配曲线确定的。

1)不均匀系数1060d d C u =(2-1-2) 式中 C u —— 不均匀系数;d 60─— 限制粒径,累计质量百分数为60%的粒径(mm ); d 10─— 有效粒径,累计质量百分数为10%的粒径(mm )。

2)曲率系数1060230d d dC c = (2-1-3)式中C c—曲率系数;d30─累计质量百分数为30%的粒径(mm)。

上述公式中,d60、d30和d10的数值均在土的颗粒级配曲线图(图2-1-1)上确定。

土的级配良好包含两方面的因素:其一是土的粒径变化范围广,即粒度大小要不均匀;其二是各种粒径的颗粒都要保证一定的含量,不要出现某些粒径范围含量特别多或某些粒径范围的颗粒缺失等现象。

同时满足这两方面条件的土,在压力(包括自重压力)作用下容易压密实,土的相对密度容易提高,故属级配良好土;反之则属级配不良土。

利用土的级配指标可对粗粒土的级配状况进行定量评价。

不均匀系数C u反映土的粒径变化范围的大小。

C u值小,颗粒级配曲线形状陡峭,表明土的粒径变化范围小,大部分土颗粒的大小相近、甚至均匀,这种土不易压密,即相对密度不易提高,故属级配不良。

C u值大,颗粒级配曲线形状平缓,表明土的粒径变化范围广。

但C u值大只是级配良好的必要条件。

因为C u值仅取决于d60和d10,C u 值大只能保证这两者的粒径相差悬殊,而不能保证其中间粒径的含量情况。

如C u值过大,甚至可能会出现中间粒径缺失的情况,称为不连续级配,也属级配不良。

曲率系数C c反映土中介于d60与d10之间的中间粒径的含量情况,在颗粒级配曲线图上,表现为曲线的凹面朝向和弯曲程度。

因此,必须同时考虑不均匀系数C u和曲率系数C c评价土的级配状况。

根据《土的分类标准》(GBJ 145-90)或《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93)中的有关规定,级配指标同时满足不均匀系数C u≥5、曲率系数C c=1~3的土属级配良好土;不能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即C u<5、或者C c<1或C c>3的土,均属级配不良土。

(2)土的塑性指标土的塑性指标包括土的液限、塑限和塑性指数,是细粒土分类的最基本依据。

土的塑性是指土受力后可塑成任何形状而不发生开裂,在外力解除后能保持变形后状态而不恢复原状的性质。

土的塑性本质上取决于其黏土矿物的成分和含量,但同时又与土的含水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只有在一定的含水量范围内土才具有塑性,当含水量超出(大于或小于)这个范围,土受力后的变形不再满足上述土的塑性的定义。

用于界定土的塑性范围两个端点的含水量称为土的塑性界限含水量,又称阿太堡(A.Atterberg)界限,即液限和塑限,是细粒土物理性质的重要指标。

土的界限含水量均为试验指标,需通过试验来测定。

另有一界定土的半固体状态与固体状态的界限含水量称为缩限w s(%),即当土失水后体积不再收缩的界限含水量,缩限的测定可采用收缩皿法或进行收缩试验。

根据土的塑性界限含水量,可通过计算得到细粒土最重要的土分类指标,即塑性指数。

1)液限液限W L (%)是土的塑性状态与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即土的塑性状态的上限含水量。

测定液限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土的塑性的定义,按土受力变形后能否保持变形状态来确定界限含水量。

其实质是处于液限状态的土尚残留一很小的强度,即任何黏性土只要处于液限含水量(用同一种方法测定)都具有相同的强度值。

液限的测定可采用液限仪法或液塑限联合测定法。

液限仪分为锥式液限仪(液塑限联合测定法中测定液限也是采用圆锥下落法)和碟式液限仪。

碟式液限仪也称为卡氏(A.Casagrande )液限仪,在美、英、日等国家普遍采用。

我国以前曾长期采用质量为76g 、锥角为30°的锥式液限仪,取锥尖入土深度10mm 对应的含水量作为液限,其值与碟式液限仪所测定的液限值有明显的差异,且随着液限的增大两者的差值也增大。

目前国内确定液限的方法尚不统一,主要有以下几种:①采用质量为76g 的锥式液限仪,取锥尖入土深度10mm 对应的含水量作为液限;②采用质量为76g 的锥式液限仪,取锥尖入土深度17mm 对应的含水量作为液限;③采用质量为100g 的锥式液限仪,取锥尖入土深度20mm 对应的含水量作为液限;④采用碟式液限仪。

方法②和方法③所测定的液限值与碟式液限仪所测定的液限值较为一致。

在提供或应用液限数据时,尤其在土分类时应明确测定液限所采用的方法。

2)塑限塑限W p (%)是土的塑性状态与半固体状态的界限含水量,即土的塑性状态的下限含水量。

测定塑限的基本原理也是利用土的塑性的定义,按土受力变形后是否发生开裂来确定界限含水量。

塑限的测定可采用滚搓法或液塑限联合测定法。

3)塑性指数P L P w w I -= (2-1-4)塑性指数I p 习惯上用不带百分号的数值表示。

由于塑性是黏性土特有的重要特性,故塑性指数是黏性土区别于其他土类以及黏性土亚类划分的重要分类指标。

塑性指数的大小反映了黏性土塑性的高低,同时也综合反映了土的物质组成和性质。

由于液限测定方法的差别,同一土类按不同的测定方法可能得到不同的塑性指数。

4)塑性图直接用塑性指数划分土类,其优点是非常简易方便,但有时也可能会存在不合理现象。

塑性指数是液限与塑限的差值,当一个土样两者都很大、而另一个土样两者都较小时,只要液塑限的差值相等,单一地采用塑性指数分类将把这两种土归为同一类。

但这两种土的性质未必相近,甚至出入很大。

塑性图最初是由卡萨格兰德(A.Casagrande )于1942年提出的一种细粒土分类方法,故又称卡氏塑性图,见图2-1-9。

卡氏塑性图以液限为横坐标,以塑性指数为纵坐标(液限测定采用碟式液限仪)。

图中有两条基本界限:斜线称为A线,其方程为I p=0.73(W L-20);竖线称为B线,其方程为W L=50%。

用塑性图进行土分类的基本划分标准是:位于A线以上区域为黏(质)土,A线以下区域为粉(质)土;位于B线左侧区域为低塑性土,位于B线右侧区域为高塑性土。

塑性图是根据大量数据统计后编制绘成的,现已成为国际上较普遍采用的细粒土分类方法。

各国在应用塑性图进行土分类时,往往根据各自土的特点,对塑性图作些补充规定,包括添加些辅助线。

图2-1-9 塑性图(Ⅰ型)《土的分类标准》(GBJ 145-90)和《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93)中,对细粒土均按塑性图分类。

由于测定液限所采用方法的不同,塑性图中A 线和B线的方程也有所不同。

当采用76g锥式液限仪、锥尖入土深度17mm或100g 锥式液限仪、锥尖入土深度20mm所对应的含水量作为液限(或采用碟式液限仪)时,A线方程为I p=0.73(W L-20),B线方程为W L=50%,即图2-1-9塑性图(Ⅰ型)。

当采用76g锥式液限仪、锥尖入土深度10mm所对应的含水量作为液限时,A线方程为I p=0.63(W L-20),B线方程为W L=40%,见图2-1-10塑性图(Ⅱ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