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难层出不穷的真正原因(标准版)
矿难的原因——精选推荐

矿难的原因 矿难是指在采矿过程中发⽣的事故,通常造成伤亡的危险性极⼤,世界上每年⾄少有⼏千⼈死于矿难,以下就是店铺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
发⽣矿难的原因 中国煤矿事故伤亡基本发⽣在各安全投⼊落后的煤矿及煤矿中安全设施投⼊落后的矿井。
监督管理不到位,腐败盛⾏是根本原因。
因腐败当道,往往不⽤先进安全⽣产技术。
先期安全设计建设投⼊严重不⾜,同时⼤量资⾦空耗,⼤量利润上缴或被各级政府官员卡要。
煤矿管理上形式主义泛滥,规程难⾏,只顾⼀时利益,任⼈唯亲现象严重。
同⼯不同酬,消极情绪弥漫,超负荷运转,隐患不及时处理,措施不落实。
利益驱动与GDP情节,地⽅保护主义盛⾏;⼯⼈维权意识不⾜。
劳动保护严重不到位,⼯作效率低下。
各级奢侈浪费现象严重。
国家下批专⽤煤,因廉价,被内外勾结,⽤⼿段假借发电、炼钢之名,批下后转卖,牟取暴利,煤炭利润被腐败分⼦⼤量占有挥霍,成为⿊⾊成本,⼤⼤减少了矿⼭安全保障基本建设投⼊,造成恶性循环。
矿难的表现 ⽡斯爆炸 ⽡斯与空⽓混合,在⾼温下急剧氧化,并产⽣冲击波的现象,是煤矿⽣产中的严重灾害。
1675年英国莫斯廷(Mostyn)矿发⽣⼤规模⽡斯爆炸,其后各主要采煤国家都曾多次发⽣重⼤的⽡斯或⽡斯与煤尘爆炸事故。
1942年4⽉26⽇,⽇本侵占下的中国本溪煤矿发⽣⽡斯与煤尘爆炸,当场死亡1528⼈,伤268⼈,为世界上最⼤的煤矿爆炸事故。
随煤矿⽣产技术的发展和防治⽡斯措施的改进,这类事故已逐渐减少。
中国煤矿⽡斯爆炸的⽕源主要是电⽕花和爆破,主要发⽣地点是采掘⼯作⾯。
煤矿⽡斯爆炸产⽣的瞬间温度可达1850~2650℃,压⼒可达初压的9倍,爆源附近⽓体以每秒⼏百⽶以上的速度向外冲击,使⼈员伤亡,巷道和器材设施毁坏。
爆炸后氧浓度降低,⽣成⼤量CO2和CO,有窒息和中毒危险。
预防措施主要有: 1.开采解放层。
在多煤层矿井中,选择⼀个⽆突出煤层或突出危险性较⼩的煤层作为解放层,⾸先开采,使上下邻近煤层卸压,从⽽消除突出危险。
矿难频发的深层次原因

矿难频发的深层次原因矿难频发的深层次原因矿难是煤矿、金矿、铜矿、铁矿等矿企所面临的高风险事件之一,每一次矿难都造成了严重的伤亡和财产损失,尤其是生命的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矿难造成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都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产生极大的影响。
在长时间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矿难频发的背后,存在着深层次的原因。
一、盲目扩张导致安全隐患增多矿业企业创造价值的途径一般是通过扩大打矿量来实现的,但是在盲目追求矿产数量的过程中,很多企业不顾安全隐患也在扩张。
一些企业为了保持生产能力和规模的扩张,往往忽视了安全管理,放松了隐患排查的力度,导致安全风险不断增加。
二、吹牛逼态度导致安全隐患增多在矿业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一些企业经常夸张自己的实力和产品的优秀性,暗示着自己的煤矿能再次突破产出记录,从而吸引关注。
这种吹牛逼态度虽然能够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收益,但也让一些企业在安全管理上变得疏忽。
企业的管理者高估了煤矿的生产能力,从而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以安全为前提,导致了一些安全隐患。
三、管理能力薄弱导致安全隐患增多由于煤矿企业的管理者不具备足够的技术力量和管理实践经验,不能有效地分析安全风险,制定科学可行的安全生产方案,导致煤矿生产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
此外,企业对管理者的引进和培育力度不足,管理者的素质普遍较低,对于矿难现象的预警补救不及时,导致了更大的损失。
四、缺乏社会责任感导致安全隐患增多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往往将个人利益放在首位,完全忽略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导致矿难频发。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往往忽略安全顾虑,不顾员工死亡和产生的财产损失,使得企业的安全责任感得不到提升,而矿难事件也难以预测和避免。
从矿难频发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来看,不仅仅是因为煤、矿、铁的重要性,更是因为煤矿企业的忽视安全的商业行为、不完善的管理方式和不负责任的社会责任感。
作为中国煤矿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加大安全投入,确保安全生产,同时推动煤矿企业管理的高质量发展,努力提升管理者素质,落实企业社会责任,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矿难频发的深层次原因

矿难频发的深层次原因矿难指的是在矿山中发生的重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全球范围内,矿难事件频发,涉及各种资源开采领域,如煤矿、金矿、铁矿等。
矿难频发的深层次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第一,矿山管理问题。
矿山的安全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矿难的发生和发展。
一方面,一些矿山管理者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了安全生产和技术条件,盲目进行资源开采。
这样的矿山通常缺乏先进的安全监测和控制设备,存在各种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一些矿山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执法措施,导致管理者逃避监管,安全风险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第二,职工素质和培训问题。
矿山工作场所本身就存在高风险和重负荷的工作环境,需要员工具备较高的工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然而,由于一些矿山地理位置偏远,职工素质普遍较低,缺乏安全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同时,矿山企业在招聘和培训方面也存在问题,未能为职工提供必要的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使得职工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无法及时有效地应对。
第三,不合理的资源开采和管理模式。
资源开采过程中往往涉及大规模的爆破和地下开采作业,容易引发地壳运动和瓦斯涌出等问题,增加了矿难发生的概率。
一些矿山企业过于追求速度和规模,在资源开采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地质和工程问题的深入研究,导致开采活动与地质条件不匹配,增加了矿山灾害发生的风险。
第四,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缺失。
一些矿山企业在资源开采过程中往往忽视环境保护问题,大量排放污染物和废弃物,给环境带来严重破坏。
这种破坏往往会进一步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如山体滑坡、水土流失等。
同时,矿山企业在事故发生后往往不够及时和积极地采取应对措施,对职工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赔偿不力,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企业形象。
综上所述,矿难频发的深层次原因主要包括矿山管理问题、职工素质和培训问题、资源开采和管理模式问题、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缺失等。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矿难事件的发生,需要加强矿山管理和监管工作,提高职工素质和安全意识,优化资源开采和管理模式,加强环境保护和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中国矿难为何层出不穷

中国矿难为何层出不穷【案情描述】黑龙江省鸡西市坊间近日传言,4月26日,滴道区一煤矿发生事故,约有10人遇难,矿难被瞒报。
4月30日,黑龙江省有关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进驻鸡西市。
经调查,矿主初步交代了发生矿难的事实,并交代有9人遇难。
目前,联合调查组正在对此次矿难开展深入调查。
后经黑龙江联合调查组证实,4月26日发生在鸡西市的“矿难瞒报”传言属实。
既然是刻意瞒报矿难,我相信有关部门一定会给公众一个交代,这暂且不说,我想说的是,如果把2000年以来鸡西矿难拍成电视连续剧的话,“4·26”矿难只是一集而已。
第一集:“2·23”矿难。
2004年2月23日,百兴煤矿瓦斯爆炸,37名矿工遇难。
这起事故属于私人矿主非法砸锁后抗法生产。
第二集:“4·10”矿难。
发生在2004年4月10日的这起事故很特殊。
发生事故的矿井位于鸡东县境内,但地下资源归鸡西矿业集团所有。
事故造成10人遇难,原因也是非法矿主违法生产。
特殊的是事故发生后,一是当地各方互相推卸责任无人救援,二是转移财产重于抢救人命。
第三集:“11·25”矿难。
2006年11月25日,远华煤矿瓦斯爆炸,26人遇难。
原因是违法违规生产,加上停电,瓦斯积聚。
第四集:“12·1”矿难。
“11·25”矿难发生后的第7天,城锦煤矿瓦斯爆炸,8名矿工丧生。
原因是矿主趁包矿干部熟睡,指使人砸开安全锁强行入井。
第五集:“5·14”矿难。
2007年5月14日,宏源煤矿瓦斯爆炸,7人遇难,该矿“六证”齐全。
第六集:“2·28”透水事故。
2008年2月28日,建宝煤矿发生透水事故,14人遇难。
该矿“六证”齐全,但尚未通过复产验收,系违规开采,并有恶意瞒报行为。
为深刻吸取教训,鸡西市宣布全市所有地方煤矿全部停产整顿。
第七集:“4·4”透水事故。
2009年4月4日凌晨,鸡西金利煤矿发生透水事故,12人遇难,系违法违规擅自恢复生产。
论中国矿难频发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2006年12月社科纵横Dec,2006总第21卷第12期SOCIAL SCIENCES REVIEW VOL.21NO.12论中国矿难频发的原因及应对措施王岐堃(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内容摘要】安全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是人类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重要保障。
近期中国安全生产的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煤矿生产中矿难频发,形势严峻,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首先分析了我国矿难频发的原因,在引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后,结合我国国情对矿难频发的应对措施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矿难事故 安全生产 应对措施中图分类号:D92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06)12-0084-02 安全生产是永恒的主题,它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的会议中强调,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矿难事故频繁发生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大背景是极不协调的,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不相符合的,与我党的执政目标是完全背离的。
所以,全力以赴解决好这个问题已是迫在眉睫。
一、中国煤矿生产现状的概况近年来我国矿难事故频发,2002年全国共发生煤矿事故3112起,死亡6528人;2003年全国共发生煤矿事故4143起,死亡6424人;2004年全国共发生煤矿事故3853起,死亡6027人。
我国每生产100万吨煤炭就有3.1个矿工付出生命,矿难的死亡人数占全球矿难死亡人数的80%左右①。
二、中国矿难频发的原因造成我国矿难频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安全生产立法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够是首要原因我国已建立了以《安全生产法》为核心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安全生产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
但《安全生产法》的配套法规不健全,许多制度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从而造成了法律实施效果与立法目标之间还有较大距离。
矿难案件频发的原因及对策

经 过 调 查 发现 ,部 分煤 矿 生产 者 甚 至仍 然 采 用 国家 1 9 9 4 年 就 明令 制 “ 土 炸药 ”,这些 非法 生 产 的爆炸 物大 部分 流 入矿 区 。一方 面 , 瓦斯 、煤 尘 、煤层 自 燃 发 火等 方面 缺 乏可 靠 的安全 技术 措 施 ,极易 产 出来 的非 法爆 炸物 品本 身 就是 极大 的安 全 隐患 ;另 一方 面 ,这些 引发 安全 事 故 。在 巷道 通 风设 备 中 ,有 的矿井 中使 用彩 条 布作 为通 非 法制售 爆 炸物 品 的违法 分 子往 往将 大量 的涉 爆物 品藏 于 民宅或 其
矿 生产 事故 。但 是 从我 们审 理 的案件 中 发现 ,部 分驻 矿人 员 不 能保 业 的监督 管理之 中 。
公 共管 理
矿难 案件频 发 的原 因及对策
刘 迪
【 摘 要】近年来,煤矿生产安全事件频发,严重危害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给国家造成重大的物质损失的同时,也严重侵 害 、威胁着广大劳动群众的生命、健康利益。通过对已审结的涉煤安全生产案件进行分析,矿难案件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购 买 、使 用 生产 所 需的爆 炸物 品。 由于矿 山生 产领 域对 于爆 炸物 品
需求 量 非常 大 ,பைடு நூலகம்分 人 为谋取 非 法利 益 ,从事 非法 制售 爆炸 物 的违
法 犯罪 活动 。一 些违 法 分子 用购 置 的硝铵 类化 肥 、锯末 等 原材 料 自 非 法制 售 的爆炸 物 品未经 检 验 、检测 ,安 全性 、可 靠性 差 ,这些 生
风 管 道 , 由于 彩 条布 的密 封性 差 ,在供 风 时容 易 出现漏 风 、漏 气现 他 公共场 所 内 ,对 公共 安全 造成 极大 的威 胁 。
矿难层出不穷的真正原因

矿难层出不穷的真正原因近年来,矿难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
矿难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对矿井安全管理、技术设备以及人们素质等方面的质疑和探讨。
然而,究竟什么是导致矿难层出不穷的真正原因呢?本文将从系统性、长期性、多因素性的角度探讨矿难发生的真正原因。
一、系统性原因矿难往往与矿井的安全管理体制不合理、监管不到位等有关。
近年来,我国在矿物资源开发及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一些矿井仍然存在违规生产、安全生产管理留下漏洞、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例如,有些矿企为了图利,对安全生产无所顾忌,不按照标准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保障措施失之于怠慢,这就是造成矿难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矿难的发生也与救援体系不够健全有关,一些矿井在发生事故后,由于救援体系不完善,导致救援行动延误更加严重。
如何加强应急救援事前预案设计、应急处置,应急救援队伍等方面的建设,是提高矿井安全保障水平的重中之重。
二、长期性原因矿难的发生往往是一系列因素综合造成的,而其中有很多因素都是长期存在的。
例如,一些矿企在开发过程中极力压缩投入、降低成本,导致设备老化、工艺滞后、管理没有形成规范化等问题。
这些问题长期积累,导致矿井质量下降、安全隐患增多、生产效率低下等现象,从而最终引发矿难。
三、多因素性原因矿难的发生还与人们的素质水平、科技水平、矿井环境等相关。
这些因素虽然相对来说不是直接导致矿难的原因,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故的发生。
例如,一些矿工缺乏安全意识、安全知识较差,不注重安全生产规范,从而容易造成事故;一些矿井环境复杂、地形险峻、气候恶劣,给人们的生产和施工带来一定的困难,增加了矿难的风险。
四、如何有效减少矿难的发生为了有效减少矿难的发生,必须采取一系列综合性、长期性、系统化的防范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监管:严格落实国家安全生产监管制度,加强对矿企的监管和检查力度,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矿井进行停产整改或强制关停。
同时,加强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企业和工人的安全意识,增强安全文化。
矿难频发的深层次原因

矿难频发的深层次原因矿难是指在煤矿、金矿、铜矿等矿山中因为自然灾害、安全设备不全、人为因素等原因造成的事故。
近年来,我国矿难频发,每年都有数十起矿难发生,给矿山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矿难频发呢?本文将探讨矿难频发的深层次原因。
1. 管理体制不完善煤矿的管理是矿难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煤矿往往是由地方政府和企业自行负责的,导致了煤矿安全监管体系不完善。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煤矿仅仅为了利润忽视了安全,不顾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从而造成了矿难事故。
2. 安全管理不到位煤矿是高风险、高危险的行业,安全管理是关键。
但是在现实中,有许多煤矿只是采取了形式上的安全管理,工人缺乏安全意识,而管理层为追求利润往往视安全为次要,甚至是不重要的,从而导致了矿难的发生。
3. 设备老化、陈旧煤矿设备的陈旧化也是导致矿难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由于煤矿设备的使用年限较长,再加上管理不善,没能及时进行维护、更换,设备出现问题的概率就会越来越大,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4. 不合格劳动力煤矿的生产需要高素质、专业的工人,但现实中许多煤矿为了追求低成本,选择雇佣工人不按标准录用、培训、证书不全,从而导致它们在生产时,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经验,增加了矿难的发生概率。
5. 忽视科技进步如今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在煤矿领域也有了很多新的技术应用,如智能矿山、无人值守、遥控技术等。
但是在许多煤矿,这些技术被忽视,改变拼人力、拼物力的传统方式的更新和升级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从而导致了矿难的悲剧。
总结以上就是矿难频发的深层次原因。
无论是管理体制不完善还是设备老化等因素,都严重影响了煤矿的安全生产,许多煤矿为了追求利润,不顾及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增强安全意识、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设备更新维护、加强工人素质培训、重视和应用科技等措施才能有效地减少矿难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矿难层出不穷的真正原因(标准
版)
矿难层出不穷的真正原因(标准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
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
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
"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近年来,全国各地报刊都是煤矿爆炸和透水事故的报导,引起国内外的极大震惊。
中国的矿难死亡人数占到全世界的大头。
矿难频发,有人曾经把问题根源归向农民工的素质欠缺与求富欲望。
说他们急功近利、忽视安全,整体文化素质相对偏低,在煤矿的安全生产过程当中违章、违规现象比较严重。
但是,最根本的顽疾症结,还在于许多矿主“非人道”的利益驱动与官员唯利是图的灰色经济链。
我国能源结构对煤的依赖大,煤的消费量占总能源的74%,煤炭价格因而大幅暴涨。
煤炭企业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无不超负荷生产,大大小小的煤矿都鼓足了干劲。
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国有煤矿生产负荷过重,这大大增加了事故隐患。
此外,一些矿点私挖乱采、违章违规现象也非常突出,且屡禁不止。
有的矿主只顾赚钱,设备简陋,作业人员素质低,有的矿主根本就没有开采证,可他们照样能参与矿山的开发,有的地方官员参与矿山开发,以参股入股的形式,进行盈利分
红,凡此种种,都为矿难的频发种下了严重的事故隐患。
煤价的大幅上扬催生了无数暴富分子,也给地方经济带来了巨额增长。
在能源紧缺的今天,许多地方沉醉于对GDP的崇拜,把“安全重于泰山”的警示抛在脑后,而“GDP重于人命”、“利润重于生命”的思想则甚嚣尘上。
有的企业、厂方为了获利,不按安全规范办,即使被关停了,也千方百计地开工生产,而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及其官员为了税收等局部乃至个人利益,对此听之任之、放任自流……结果,虽然上级禁令和社会舆论批评之声不断,但事实是矿照开、煤照采,事故便不断。
于是,与一路飙升的煤炭价格成正比的,是一连串密集的灾难和令人不忍卒读的矿难伤亡数字。
矿难频发的背后是矿主利欲熏心的贪婪。
这几年受利益的驱动,非法采矿已成了一种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许多矿主宁愿花钱贿赂政府官员,也舍不得在安全生产上加大投入。
为了利益最大化,他们屡屡违规操作,私采乱挖禁而不止。
每一座出事的矿井,都可以轻易找到大量不合规范、违规操作的现象,见利忘义似乎成了那些暴富矿主最常见的特征。
官煤勾结,是负责干部和执法人员与违法矿主之间所结成的微妙同盟,在一定意义上讲已经形成了一种网络。
它是个利益共同体,你
中有我,我中有你。
利用职权受贿只是官煤结合的一种方式,而还有一部分干部则是通过参股经营小煤矿的方式获取好处。
几乎每一起事故背后,都隐藏着利益权衡和博弈;几乎每一起事故背后都隐藏着腐败的影子。
之所以有人敢以他人生命为代价追求利润最大化,根源在于他们暗地里编织了一整套不人道的非法利益分配链。
煤矿和官员之间的这种合作通常都非常隐蔽,既不留字据也不走账,纪检监察部门查起来非常困难。
“有钱有人,干什么都没人管。
”这是一名小煤矿主说的一句大实话。
小煤窑只要承包下来,就进入了数钱的生涯。
煤的利有多厚?一个窑,赚百万元以上不算本事,数百万元、上千万元才是正常。
一吨煤付出的成本也就几十元钱,而现在的市场价在400元钱以上,利润达到百分之几百。
一个小煤矿主说,他买采煤的设备几万元就够,但小煤矿承包下来,请客送礼活动费就花了30多万元。
中央的人不能总在这盯着吧,人走了,事儿就好说了,毕竟县乡还有很多大嘴需要我们喂呢。
更何况地方上的事儿,没钱没权,你摆地摊都被抓;有钱有人,你干什么都没人管。
原来煤窑之祸是和地方官员的腐败纠缠不清。
在煤场食物链中,最大的风险和成本不是可能发生矿难或者给工人发工资,而是疏通上上下下的关系,以便有人随
时提供方便。
也就是说,矿主并不是最高级别的食利者,因为很多时候,他们还必须把吃进去的吐出来,给另外一拨人。
搞定一个人,拿走一片矿,生出一场灾难。
这样的煤场食物链能不导致煤矿事故频频发生吗?
黑心矿主和地方官员都不怕出煤矿事故,就是因为收益巨大,违法成本却很低,非法开采有着极大的诱惑力。
即使轮到头上,依现行法律,对违法开采的罚款5000元至两万元,酿成重大或特大矿难的刑期也只在7年以下。
XX设计有限公司
Your Name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