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网优入门与提高指导书(绝对经典版)
网络技术优化与应用实战作业指导书

网络技术优化与应用实战作业指导书第1章网络技术基础 (3)1.1 网络协议与模型 (3)1.1.1 OSI七层模型 (4)1.1.2 TCP/IP四层模型 (4)1.1.3 常用网络协议 (4)1.2 网络设备与拓扑结构 (4)1.2.1 网络设备 (4)1.2.2 网络拓扑结构 (4)1.3 网络接入技术 (4)1.3.1 有线接入技术 (4)1.3.2 无线接入技术 (4)1.3.3 混合接入技术 (5)第2章网络规划与设计 (5)2.1 网络需求分析 (5)2.1.1 现有网络环境分析 (5)2.1.2 业务需求分析 (5)2.1.3 用户规模及增长趋势分析 (5)2.1.4 网络功能需求分析 (5)2.2 网络设计原则 (5)2.2.1 可靠性原则 (5)2.2.2 可扩展性原则 (5)2.2.3 安全性原则 (6)2.2.4 性价比原则 (6)2.2.5 易管理性原则 (6)2.3 网络实施与调试 (6)2.3.1 设备选型与采购 (6)2.3.2 网络设备配置 (6)2.3.3 网络拓扑搭建 (6)2.3.4 网络测试与调试 (6)2.3.5 网络运维与监控 (6)第3章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 (6)3.1 常用网络设备配置方法 (6)3.1.1 交换机配置 (6)3.1.2 路由器配置 (7)3.1.3 防火墙配置 (7)3.2 网络设备管理策略 (7)3.2.1 设备命名规范 (7)3.2.2 设备监控与维护 (7)3.2.3 配置备份与恢复 (7)3.3 网络设备故障排除 (7)3.3.1 故障诊断方法 (7)3.3.3 故障案例解析 (7)第4章网络优化策略 (8)4.1 网络功能评估 (8)4.1.1 评估指标 (8)4.1.2 评估方法 (8)4.1.3 评估结果分析 (8)4.2 网络拥塞控制 (8)4.2.1 拥塞原因 (8)4.2.2 拥塞控制方法 (8)4.2.3 拥塞控制策略实施 (9)4.3 网络安全优化 (9)4.3.1 安全威胁识别 (9)4.3.2 安全防护措施 (9)4.3.3 安全优化策略实施 (9)第5章虚拟化技术与应用 (9)5.1 虚拟化技术概述 (9)5.1.1 虚拟化技术起源与发展 (10)5.1.2 虚拟化技术分类 (10)5.1.3 虚拟化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 (10)5.2 虚拟化网络设备与应用 (10)5.2.1 虚拟交换机 (10)5.2.2 虚拟路由器 (10)5.2.3 虚拟化网络设备的应用实例 (10)5.3 容器技术与微服务架构 (10)5.3.1 容器技术概述 (10)5.3.2 容器编排与管理 (11)5.3.3 微服务架构 (11)5.3.4 容器技术与微服务架构的应用实例 (11)第6章网络存储技术 (11)6.1 网络存储概述 (11)6.1.1 网络存储基本概念 (11)6.1.2 网络存储技术分类 (11)6.2 存储设备与接口技术 (11)6.2.1 存储设备 (11)6.2.2 接口技术 (12)6.3 数据备份与恢复 (12)6.3.1 数据备份 (12)6.3.2 数据恢复 (12)第7章网络安全技术 (12)7.1 网络安全威胁与防护策略 (12)7.1.1 常见网络安全威胁 (13)7.1.2 防护策略 (13)7.2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 (13)7.2.2 入侵检测系统(IDS) (13)7.3 VPN技术与应用 (13)7.3.1 VPN技术原理 (13)7.3.2 VPN应用场景 (13)7.3.3 VPN配置与管理 (13)第8章无线网络优化 (13)8.1 无线网络协议与技术 (13)8.1.1 无线网络协议概述 (13)8.1.2 无线网络关键技术 (13)8.2 无线网络覆盖与干扰分析 (14)8.2.1 无线网络覆盖原理 (14)8.2.2 无线网络干扰类型及原因 (14)8.2.3 无线网络干扰检测与定位 (14)8.3 无线网络优化策略 (14)8.3.1 无线网络优化目标 (14)8.3.2 无线网络优化方法 (14)8.3.3 无线网络优化案例分析 (14)8.3.4 无线网络优化实施步骤 (14)第9章网络管理与监控 (14)9.1 网络管理协议与技术 (14)9.1.1 常见网络管理协议 (15)9.1.2 网络管理技术 (15)9.2 网络监控系统部署与配置 (15)9.2.1 网络监控系统选型 (15)9.2.2 网络监控系统部署 (15)9.2.3 网络监控系统配置 (15)9.3 网络功能分析与优化 (16)9.3.1 网络功能分析 (16)9.3.2 网络功能优化 (16)第10章网络技术发展趋势 (16)10.1 5G网络技术 (16)10.2 物联网技术 (16)10.3 边缘计算与云计算融合 (17)10.4 网络安全技术发展展望 (17)第1章网络技术基础1.1 网络协议与模型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通信实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规则和约定。
网优指导书.docx

第一章概述1.1系统优化介绍900/1800MHzTDMA数字蜂'禽移动通信系统(GSM)是一个集网络技术、数字程控交换技术、各种传输技术和无线技术等领域的综合性系统,具有以下特性:•网络复杂,实体众多,接口多样•无线性能受无线信号覆盖情况、信号质量好坏、无线接口参数的设置等多种因索的影响•由于用户终端的流动性,使业务量、信令流量具有不确定性以上特性决定了网络运行性能是不稳定的,当网络的性能达不到设计要求;或为了使系统在现有资源条件下,更好地发挥(1身貝有的服务能力,通常需耍对网络进行全方位的优化。
本文主要针对爱立信GSM 900M系统來论述优化的步骤和方法。
1.2优化流程可以将网络优化过程人致分为三个阶段:(1)网络现行状态的调查(2)优化实施(3)优化总结1.2.1网络现行状态的调查本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1)收集地图(2)获取基站的工程技术资料(3)一致性检查网络的错谋信息(4)小区参数检查(5)NCS邻区关系测量(6)采集BSC话务统计报表(7)普查性的拨打测试和路测1.2.2优化实施执行上一阶段制订的优化方案,主要工作冇:•小区参数调整•网络错误信息修正•话务统计分析及调整•针对性的路测和CQT•天线调整优化的实施是优化工作的核心,时间跨度比较长,而R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
在执行•期间需要根据当前系统的状况來制订下一步方案,直到达到优化的目标。
(对多问题的基站和服务质量差的覆盖区,进行针对性的路测和CQT,以助于优化实施,如此次东兴城区的路测)123优化总结和分析阶段木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対优化过程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归档整理。
•描述系统性能变化走势,分析其原因。
•指出系统中尚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书写优化报告当然网优的流程并不是教条的,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來执行。
1.3网络优化的人力配备和设备配置1. 3. 1人力配备:项目负责人,交换机工程师,无线分析师,BTS工程师,测试工程师,天线工程师等。
网优实用基础知识教材

一、导频污染1、定义RSCP>-105dbr时,激活集最好小区Ec/lo与最小小区Ec/lo之差小于3db。
(有时这种现象存在很短时间,多长时间才称为导频污染或者造成什么结果时需要处理?)2、产生原因由于导频污染主要是多个基站作用的结果,因此,导频污染主要发生在基站比较密集的城市环境中。
正常情况下,在城市中容易发生导频污染的几种典型的区域为:高楼、宽的街道、高架、十字路口、水域周围的区域。
(1)小区布局不合理(2)基站选址或天线挂高太高(3)天线方位角设置不合理(4)天线下倾角设置不合理(5)天线后瓣影响在城区环境中,应当选择前后比高的天线。
否则在一定环境下(比如某一天线的后瓣朝向与街道走向平行,而预计覆盖该街道的天线与街道走向斜交),天线后瓣也是导致导频污染的因素之一。
(6)导频功率设置不合理当基站密集分布时,若规划的覆盖范围小,而设置的导频功率过大,导频覆盖范围大于规划的小区覆盖范围时,也可能导致导频污染问题;(7)覆盖区域周边环境影响3、导频污染会导致哪些问题?1 )高BLER由于多个强导频存在对有用信号构成了干扰,导致Io升高,Ec/lo 降低,BLEF升高,提供的网络质量下降,导致高的掉话率。
2)切换掉话。
若存在3个以上强的导频,或多个导频中没有主导导频,则在这些导频之间容易发生频繁切换,从而可能造成切换掉话。
3)容量降低。
存在导频污染的区域由于干扰增大,降低了系统的有效覆盖,使系统的容量受到影响。
4、解决措施1)天线调整:调整天线的方位角和下倾角,对没有主导频的区域增强主导导频,对有主导频的区域减弱其他导频。
2)功率週整:导频污染是由于多个导频共同覆盖造成的,解决该问题的一个直接的方法是提升一个小区的功率,降低其它小区的输出功率,形成一个主导频。
3)改变天馈设置:有些导频污染区域可能无法通过上述的调整来解决,这时, 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替换天线型号,增加反射装置或隔离装置,改变天线安装位置,改变基站位置等措施。
中国移动WLAN网络优化手册

高校WLAN优化案例
某高校WLAN用户反映高峰期打开portal认证页面困难 网络下载速度慢、网游容易断线、在线视频会停顿等问 题。现场测试结果如下:
测试内容
平均ping丢包 率
标准值
3%
测试值
5%
是否满足
否
平均ping时延
50ms
68ms
-70dbm 60KB/s
否
是 否
平均接入场强 -75dbm 平均下载速率 80KB/s
x 3倍的距离 x 9倍的面积 x 6倍的容量 超高接收灵敏度(105.5dBm) 发射功率仅为19dBm(不足 100mw),带来最高42dBm 的等效输出功率 通过SDMA & Beamforming 智能天线技术。
问题原因 VLAN过大 优化措施 细化VLAN,将一栋楼宇单独划分一 个VLAN
个别用户使用大流量下载业务 对单用户进行合理速度控制 接入网带宽不足 天线数量不够或方位角偏差 同邻频干扰严重 采用带有交换功能的ONU直接连接 AP的组网方式增加带宽 增加天线或调整天线方位角 合理规划WLAN信道,调整AP发射 功率
网络优化—覆盖容量
容量优化方式: 1、增加单点布放AP
由于各个区域的用户密度不同,一般情况下用户密度大 的区域情况更复杂,所以应在用户密度高的区域进行增加AP 的布置 ,使总容量达到实际需要,保证每用户的带宽容量 的可靠性。
2、不同模式的AP进行组网
采用双频模式进行覆盖
网络优化—覆盖容量
▲ 基于802.11b单模组网
网络优化—信道优化
一、 新建WLAN的热点 1. 中小型无遮挡的开阔空间 此类区域内最多布放3个AP即可满足覆盖及容量需求,每个AP可使用1、6、11任意 一个子信道 2. 超大型无遮挡的开阔空间 对于一些超大规模无遮挡的热点区域需使用3个以上的AP时,可按照每个AP覆盖半 径50,采用空间间隔的方法实现1、6、11子信道的频点复用。如下图1.1所示:
移动网网络优化基础

4*3频率规划图
图中所示的12个小区,频率是不同的,其它小区重复使用这12个频率族中的某组频率
市区基站频率规划图
BSC划分 LAC区划分 站型配置 信道配置 双频网话务分担规划
小区系统参数配置
PART 01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网络优化知识介绍
网络优化的目的和意义
网络优化的目的是解决由于设计时采用的理论模型与实际环境存在差异而导致已建成的网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的问题(RSV) 解决由于无线环境变化造成的网络质量问题(干扰) 解决用户分布与实际网络资源分布之间不协调问题(用户突增现象) 最终目标是使网络达到最佳运行状态,为用户提供满意的网络质量,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网络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节省公司对网络的投入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优良的网络质量是对市场发展的有力支持,卓越的优化工作不但可以有效提高网络的近期效益,而且能对远期效益做出巨大贡献
Radio Interface
无线系统
PART 01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GSM网络基础
名词解释
GSM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GPRS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573
645
716
788
5
344
401
458
516
573
630
6
286
334
382
430
477
525
7
245
286
327
368
409
中国移动网络优化技术培训班课程

中国移动网络优化技术培训班课程目录1 掉话分析 (3)1.1 GSM系统掉话案例分析 (3)1.1.1 掉话的形式 (3)1.1.2 无线掉话的原因 (3)1.1.3 掉话处理流程 (3)1.1.4 掉话分析 (4)2 分配失败率 (9)2.1 指配的基本信令流程 (9)2.2 指配过程常见问题 (9)3 SDCCH、TCH拥塞分析 (10)3.1 SDCCH拥塞 (10)3.2 TCH拥塞 (11)3.3 SDCCH信道拥塞 (12)3.3.1 硬件故障 (12)3.3.2 频繁位置更新 (13)3.3.3 由于话务量较高导致SDCCH拥塞 (13)3.3.4 邻小区故障导致SDCCH拥塞 (13)3.4 TCH信道拥塞 (13)3.4.1 硬件、传输故障 (14)3.4.2 高话务小区TCH拥塞 (14)3.4.3 频繁切换导致TCH拥塞 (14)4 RACH接入的有效性 (14)4.1 什么是RACH接入有效 (14)4.2 影响有效RACH接入的因素---- “信道请求消息”碰撞 (15)4.3 RACH接入常见的问题 (16)4.3.1 解码的RACH请求数很少 (16)4.3.2 在高电平下,仍无法解调出正确的信号(即解调出的信息编码错误) . 174.3.3 LAPDm建立成功率低 (17)4.4 故障处理流程 (18)4.4.1 确认故障的起始时间 (18)4.4.2 确认硬件是否有问题,及时排除硬件故障 (18)4.4.3 消除干扰 (18)5 切换触发原因所占比例分析 (19)5.1 切换的信令流程; (19)5.1.1 异步切换信令流程; (19)5.1.2 同步切换信令流程; (19)5.2 切换判断算法; (20)5.2.1 切换触发机制; (20)5.2.2 目标小区的筛选与排序 (21)5.3 话务报表中切换方面的分析 (21)5.3.1 切换触发原因的分析; (21)5.3.2 切换成功率的分析 (21)5.4 切换参数设置策略; (22)5.4.1 基本设置策略; (22)5.4.2 双频网及微蜂窝的设置策略 (22)5.5 切换方面常见问题; (23)5.5.1 路测常见问题; (23)5.5.2 参数设置常见错误 (23)5.5.3 交换方面常见错误 (23)5.5.4 邻区设置常见错误 (24)6 小区无话务量或切入分析 (24)6.1 无话务量或话务量过低 (24)6.2 小区无切入 (24)7 射频(RF)优化分析 (25)7.1 上行链路的干扰检测 (25)7.2 下行链路的干扰检测 (25)7.3 上、下链路平衡验证 (26)8 基站覆盖范围缩小分析 (26)8.1 天馈系统对覆盖范围的影响: (26)8.2 基站硬件设备对覆盖范围的影响: (28)8.3 参数设置对基站覆盖范围的影响: (29)9 长途来话接通率 (31)9.1 长途来话呼损分析 (31)9.2 对各类长话呼损的优化措施 (34)9.2.1 减少寻呼无响应 (34)9.2.2 减少通信链路建立失败 (35)9.3 其他呼损原因分析 (37)9.3.1 主叫用户提前挂机 (37)9.3.2 拨号不全 (37)1掉话分析1.1 GSM系统掉话案例分析1.1.1掉话的形式●SDCCH掉话移动台占上SDCCH信道但还没有分配TCH信道期间发生的异常释放●TCH掉话。
移动通信网优基础知识培训

目录
• 移动通信网络概述 • 无线通信技术基础 •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原理与方法 • 移动通信网络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 移动通信网络新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 •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01
移动通信网络概述
移动通信网络发展历程
第三代移动通信(3G)
第二代移动通信(2G)
数字语音通信,如GSM、CDMA 等。
案例三
通过扫频仪进行频谱扫描和干扰分析,成功定位并解决网 络中存在的外部干扰问题。与相关部门协调解决干扰源, 保障网络正常运行。
THANKS
感谢观看
结果呈现
将处理后的数据以图表、报告 等形式呈现,便于理解和沟通
。
典型案例分析:成功解决网络问题实例分享
案例一
通过路测数据分析,发现并解决某区域覆盖不足的问题。 通过调整基站天线倾角、增加发射功率等优化措施,提升 网络覆盖质量。
案例二
利用协议分析仪捕获并分析信令数据,定位并解决网络中 存在的切换失败问题。通过优化切换参数和调整邻区关系 等措施,提高切换成功率和用户感知。
5. 效果评估
对优化后的网络进行性能评估,验证优化效果,并根据 评估结果进行持续改进。
04
移动通信网络常见问题及解决方 案
信号覆盖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
弱覆盖
基站信号强度不足,导致用户无法正 常通信。
越区覆盖
基站信号覆盖范围过大,对其他基站 造成干扰。
信号覆盖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
• 覆盖空洞:基站信号在某些区域无法覆盖,形成信号盲区 。
通信标准
无线通信标准如GSM、CDMA、3G、 4G、5G等,规定了不同代际移动通信 的技术规范和应用场景。此外,还有 IEEE 802.11系列标准用于WLAN,蓝 牙技术则有蓝牙SIG组织制定的标准。
无线网优日常优化作业指导书(2013版)-含GSM TD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无线网优日常作业指导书(2013版)含 GSM TD网络2013年2月一、新建站点勘察信息整理上报周期:周工作目的及方法:保证规划站点能够有效地落实,反馈新建站点(室分、宏站)的勘察结果以及与规划站点信息的差异,具体操作手册见附件。
附件:新建站点勘察日常作业指导书(2闭环管理:根据《新站勘察信息反馈表》进行相关信息反馈。
新建宏站勘察日常作业记录表.xls 新建室分勘察日常作业记录表.x l二、基础数据库更新整理1、GSM网络、TD-SCDMA网络基站数据库、直放站数据库和室分小区数据库优化周期:月工作目的及方法:保证全省无线网络设备的基础数据库准确,开展基础数据库(涉及GSM基站数据库、TD-SCDMA基站数据库、直放站数据库和室分小区数据库)的更新整理信息汇总,并于每月上报基站数据库更新信息。
闭环管理:由于基础数据库可从网信平台取,因此分公司上传附件时,无需上传基础数据库,仅以WORD说明当前所有基础数据库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三、网络指标优化优化周期:天工作目标和方法:根据集团公司、湖南省内定义的相关指标:GSM网络五高一弱小区、投诉核查GPRS性能小区、TD网络最差小区开展网管指标优化工作。
闭环管理:根据《网管KPI指标项目问题跟踪表》进行GSM网络五高一弱小区、投诉核查GPRS性能小区、TD网络最差小区优化调整的相关信息反馈,具体的操作指导手册见附件。
GSM日常优化作业指导书-网络指标优化.dGSM网络最差小区则通过性能劣化小区工单形式进行反馈。
网管KPI指标项目问题跟踪表.xls四、县城ATU测试优化优化周期:周优化目的和方法:为了确保集团KPI指标调整后,2013年县城ATU测试县城ATU测试问题跟踪表工作的顺利完成。
我们按照省公司下发的地图,对衡阳下辖的七县一区的城区进行了摸底测试。
处理测试发现的弱覆盖、质差、下载速率慢等问题,通过天线调整、参数优化、频率优化、增加基站或拉远站点来提升各项关键KPI 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概述 (3)1.1 GSM网络优化流程 (3)1.1.1整理分析系统基础数据 (3)1.1.2优化实施阶段 (3)1.1.3系统微调和总结阶段 (4)1.2 网络优化的人力配备和设备配置 (5)1.3 优化周期 (5)第二章接口与进程分析 (6)2.1 小区选择和重选过程 (7)2.1.1小区选择 (7)2.1.2小区重选 (8)2.2位置更新过程 (10)2.3 主叫建立过程 (12)2.4 被叫建立过程 (15)2.5 切换分析 (17)2.6掉话过程 (23)2.6.1射频丢失 (23)2.6.2切换掉话 (24)2.7功率控制 (26)2.7.1 测量报告 (26)2.7.2 功率控制 (28)第三章基站排障 (32)3.1系统的高掉话率 (32)3.1.1 GCLK锁相的原理 (32)3.1.2 GCLK失锁产生掉话的原因分析 (33)3.1.3 解决思路和方法 (33)3.2覆盖问题 (34)3.2.1 SLEEPING CELL (34)3.2.2 SITE OOS (38)3.2.3越区覆盖 (41)3.3系统接通率和无线接通率低 (44)3.3.1收发不平衡 (44)3.3.2 CIC BlOCK (44)3.4串话、单方通话及寻呼失败 (45)3.4.1串话、单方通话 (45)3.4.2 寻呼失败 (46)第四章优化分析 (47)4.1 常用统计数据介绍 (48)4.2 统计数据的分析方法-“TOP20”法 (49)4.3 覆盖分析 (49)4.3.1 小区的边界 (49)4.3.2 利用参数控制移动台的接入距离 (50)4.4 降低小区拥塞 (50)4.4.1 SDCCH和TCH都出现拥塞 (51)4.4.2 SDCCH无拥塞,而TCH出现拥塞。
(52)4.4.3 SDCCH拥塞高,而TCH拥塞低或无拥塞。
(52)4.5 消除覆盖盲区 (53)4.6 降低掉话率 (53)4.6.1射频丢失造成的掉话 (53)4.6.2切换失败造成的掉话 (54)4.7天线覆盖的优化 (56)附录一OMCR统计数据 (56)附录二小区参数简要描述 (62)第一章概述东方通信从事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优化,已经有多年经验。
在GSM系统的网络优化方面积累了若干经验,同时在优化的理论方面也作了一些探索。
本文试图将这些理论和经验加以整理,希望能够为今后的GSM网络优化做参考。
1.1 GSM网络优化流程可以将网络优化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整理分析系统基础数据阶段2.优化实施阶段3.系统微调和总结阶段1.1.1整理分析系统基础数据本阶段的主要内容包括:1.整理地图和频率规划(包含基站频率,切换关系,基站结构,经纬度,天线倾角,方位角,高度,归属BSC和LAC等信息)2.拨打测试和路测,重点对用户投诉严重的区域进行测试,分析天线覆盖,基站切换,邻频和同频干扰程度。
初步掌握恶化区域的主要问题。
3.OMCR的数据统计分析,统计系统的掉话率,TCH射频丢失率,SDCCH的射频丢失率,切换掉话率,TCH的拥塞率,SDCCH的拥塞率,TCH的业务量,SDCCH的业务量等指标。
可以采用TOP20法,将指标最为恶劣的20个小区列出,作为重点解决的目标。
4.结合1,2,3点,提出在第二阶段实施的优化方案。
用一句话概括第一阶段工作,就是:掌握情况,提出方案。
1.1.2优化实施阶段本阶段根据优化方案,主要通过采取:基站告警排障;基站检查;频率规划优化; 天线调整;切换关系修改;数据库修改。
达到优化的目的:降低拥塞率;降低掉话率;提高接通率;改善覆盖;改善通话质量。
系统优化(system optimization) 和基站排障(troublshooting)在称谓上截然不同,但在实施中却难以区分。
实际上基站排障后,系统指标往往有大幅度提高。
路测贯彻本阶段的始终,通过路测验证以上各种优化手段的实际效果,分析仍然存在的问题,发现新的问题。
另外一项日常工作是统计每天的系统运行报告,同样用于评估每日优化效果,发现和分析问题。
二者各有侧重。
为了便于掌握系统参数设置的整体情况,可以在慎重确定合理的取值后,将各小区参数统一。
这样做,有可能系统局部出现恶化,但是有利于理清思路,因为GSM的参数实在太多。
可以通过在第三阶段的微调过程中,将这些参数重新修正。
我们并不建议这样做。
在优化实施阶段必须建立详细而完整的优化日志,这对整理优化的思路,结合统计数据,分析评估每项工作的效果,大有帮助。
在优化中应该予以充分重视。
1.1.3系统微调和总结阶段本阶段在前期优化成绩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系统控制参数和小区选择参数等手段微调系统。
因为基站硬件,频率规划和天线对系统的影响更大,所以微调系统应该在第三阶段实施。
还需要评估前期工作,确认是否需要进行LAC重新分区,是否需要调整BSC所带基站,在那些热点地区增加基站等进一步措施。
然后是优化报告,对比优化前后数据。
本阶段的工作同样需要在优化日志中予以详细记录。
1.2 网络优化的人力配备和设备配置人力配备:项目工程师,系统工程师,BTS工程师,BSC工程师,测试工程师,天线工程师。
以上岗位可以互相兼任,以不少于5人为好。
设备配置:1.便携式计算机2-3部,带基站调测软件如CINDY.2.功率计1-2只.3.测试移动台2-3部。
4.路测设备(如Walkabout或TEMS)1-2套。
5. (可选)综合测试仪,通信规程测试仪,天线测量工具,指南针等。
1.3 优化周期根据系统的大小和复杂程度,优化周期15-30工作日。
第二章接口与进程分析本章主要讨论以下内容:小区选择和重选过程位置更新过程主叫建立过程被叫建立过程切换分析掉话分析功率控制过程分析2.1小区选择和重选过程目前,拥塞率是评估GSM网络重要指标,并且直接影响系统的接通率,与掉话率也密切相关。
控制移动台在空闲模式下的小区选择和重选,结合调整切换门限,可以均衡各小区负荷,降低小区和系统的拥塞率。
是系统优化的有效手段。
2.1.1小区选择小区选择是指移动台在开机并进入空闲模式时优先选择服务小区的过程,而小区重选则是移动台在空闲模式下因位置变动,信号变化等引起的重新选择服务小区的过程.移动台选择某个小区后,调谐到该小区的BCCH+CCCH上,并可接收寻呼信息,在RACH上做随机介入尝试,接收该小区的BCCH数据.小区选择和重选消息利用“BCCH分配(BA)”表。
每个服务小区有两个BA LIST表,可以相同或不同。
a )BA(BCCH):在BCCH上通过系统信息消息类型2(system information message type2)发送,用于移动台的小区选择和重选。
它包含PLMN在某个物理区域中使用的BCCH载波,最多64个频点。
当BA(SACCH)中定义的频点是BA(BCCH)中定义频点的子集时,BA(BCCH)最多可定义64个邻小区。
b )BA(SACCH):在SACCH上通过系统信息消息类型5(system information message type 5)发送的BA。
它向移动台指示,哪个BCCH载波用于切换监测,最多64个频点,最多32个邻小区。
(由以上的描述可以发现: 当某小区存在于另一小区的BA(bcch) 但不在 BA(sacch)时,这个小区将不参与切换判决,因而只支持服务区内的呼叫,不接受切换.)空闲模式下的小区选择因此,对于移动台开机而言,存在两种情况: 1.移动台存有上次的BCCH信息.2.移动台中未存有BCCH信息.移动台开机---无BCCH信息移动台会搜索所有124个信道,在每个RF信道上读取接收的信号强度,计算平均电平.整个测量时间为3~~5秒,在这段时间内从不同的RF信道上抽样测量点,每载波至少5个测量样点MS调谐到最大接收电平的载波,并判断该载波是否为BCCH.若是,则MS尝试同步.读取BCCH数据.若满足下列条件:i.MS解码正确,小区是PLMN的一部分ii.小区未被阻塞iii.C1>0MS选择该小区,若不满足上述的2,3 即搜索到小区但不能成为可服务小区,移动台则继续从该小区的BA-LIST的载波中寻找;若上述的3项条件皆不能满足,则MS调谐到次高频上,重复判别过程;移动台若搜索30个最强的RF信道后,仍未找到合适的小区,但发现有BCCH信号,则移动台显示这可用的PLMN,然后进入自动模式或手动模式,否则,MS 搜索更多的RF信道直到找到一个BCCH载波.移动台开机----存有BCCH信息MS关机时储存上次的BCCH信息,开机搜索存储的BCCH, 在该BCCH不能成为服务小区时(C1<0; 阻塞等) ,检查该小区的BA-BCCH若BA-BCCH中载波搜索后,仍未找到合适的BCCH, 则重新扫描所有的RF.C1= (A - Max. (B, 0)) 其中:A=RXLEV Average - P1 A对应下行信号质量,A值越大,表明下行信号越好.P1=rxlev_access_min,决定了移动台接入系统的最小接收电平(rxlev_access_min),调整最小接收电平,可以调整SDCCH的业务量。
提高rxlev_access_min能够缩小允许移动台接入小区的区域,从而减少SDCCH的业务量。
当小区的SDCCH和TCH都出现拥塞时,可以考虑提高rxlev_access_min。
B=P2 - Max O/P Power of MS B对应上行信号质量,B值越大,表明上行信号越好。
P2=ms_txpwr_max_cch,决定允许移动台接入系统的最大发射功率2.1.2小区重选C1, C2,用于小区选择和重选移动台在同一位置登记区发生BCCH重选时,目标小区C1必须大于源小区C1。
移动台在不同位置登记区发生BCCH重选时,目标小区C1必须大于源小区C1+cell_reselect_hysteresis。
C2 是GSM系统可选功能,并且只适用Phase2的移动台。
C2= C1 + cell_reselection_offset - temporary_offset x H (for penalty time <31) C2= C1 - cell_reselection_offset (for penalty time= 31)其中:T为邻小区进入移动台测量报告前六个小区的时间长度(用以减轻多径效应的影响)。
H由penalty time和T决定:如果penalty time -T < 0,H=0;如果penalty time -T > 0,H=1。
空闲模式下的移动台监测BA表中广播的邻小区,并保有最强的六个邻小区表。
移动台最少每5秒计算一次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C2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