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国际经济学课件ch3李嘉图模型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ppt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ppt

F
L/aLC Home cheese
production, QC,
in pounds
13
• Attention:
the absolute value of slope has very
import meaning for it equals opportunity cost of cheese in terms of wine(为了多生 产一单位的奶酪所必须放弃的酒的产量)
• The Ricardian model is based on technological differences across countries. – These technological differences are reflected in differences in the productivity of labor.
2
Introduction
• Countries engage in international trade for two basic reasons: – They a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in terms of climate, land, capital, labor, and technology. – They try to achieve scale economies in production.
– Heated greenhouses should be used. – The costs for energy, capital, and labor are
substantial.
• Resourc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roses could be used to produce other goods, say computers.

国际经济学李嘉图模型

国际经济学李嘉图模型

Further thinking: China and U.S.A.
美国高技术工人相对充裕,低技术工人稀缺, 从而贸易出口多为高技术工人生产的产品。低 技术工人的生活状况本就不好,世界商品价格 的趋同使得美国低技术工人收入的购买力更低, 从而引发贸易保护和贸易争端。
中国的情况如何?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所见所闻, 是否与理论的结论相一致?
Relative Prices and the Pattern of Trade
The internation trade between two countries will bring the
relative prices of the goods to converge.
Relative Price,
Isovalue line(budget constraint line) and PPF:
Quantity of food, QF
Isovalue lines Q
PPF Quantity of cloth, QC
Factor Input of Unit Product
Input possibilities in food production:
factor-intensive. In reality, some goods are treated as
different types of factor-intensive products. Why?
Factor Prices and Goods Prices
The factors’ relative prices and the goods’ relative prices are of one-to-one relationship: (Why is SS curve concave?)

国际经济学:第3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国际经济学:第3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6
绝对优势的基本观点
各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 ,各国应该 将其资源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 “绝对 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 的产品;
国际贸易的利益是“非零和”。
7
绝对优势模型的基本假设
假设1: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 ; 假设2: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 假设3: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
36
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基础
– 每单位劳动力需求是指生产一单位产出所需要的 劳动力数量.
• 每单位葡萄酒对劳动力需求用aLW表示 (如果 aLW = 2, 那么一加仑的葡萄酒就需要两个小时劳动).
• 每单位奶酪对劳动力需求用 aLC表示 (如果 aLW = 1, 那 么一磅的奶酪就需要一个小时劳动).
• 经济的全部资源定义为 L, 全部劳动力供应
18
单一要素经济
• 假定我们处在一个经济体系(我们称之为 本国). 在这个经济体系中:
– 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 只有两种产品能生产(葡萄酒和奶酪). – 每个国家的劳动力供给是固定的. – 每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是固定的. – 所有市场是完全竞争.
19
单一要素经济
• 国内经济的技术可以用每个产业的劳动生产 率来概括, 以单位劳动力需求量来表达:
• 第五, aLC/aLW< PC/PW< a*LC/a*LW, 奶酪的相对供 给是 (L/aLC)/(L*/a*LW).
32
单一要素世界的贸易
• 贸易所得
– 如果国家根据其比较优势来进行专业化生产, 那么她们都会从这种专业化生产和贸易中获 益。
– 我们将会用两种方式表现贸易的互利性。 – 首先,我们可以将贸易看作一种间接的生产
• 李嘉图模型依据不同国家之间的技术不同

华明《国际经济学》课件讲义(复旦大学版)

华明《国际经济学》课件讲义(复旦大学版)
导论
国际经济学
导论
华民 著
主要内容
§ 国际经济学的产生 §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导论
2
国际经济学的产生
§ 战后,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 战后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 经济恢复迅速
• 国际金融稳定
• 贸易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6
绝对利益论
• 根据以上假设,我们可以得到下图:
T I1
M
开放经济条
件下的均衡
A
C
I0 封闭经济条
Z
件下的均衡
E QM
O
QX
J
第一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利益:李嘉图原理
P
图1-3-1
X
7
绝对利益论
§ 封闭经济下的均衡
• U国的生产均衡点在E点,在该点Px/Pm=Lx/Lm, 即边际生产率
与边际替代率正好相等,因此作为社会福利象征的无差异曲 线I0也就必然在此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整个经济处在其 资源条件所许可的帕雷托最优状态。
• 放松U为小国的假设,我们得到由两个济规模相当
的国家组成的世界经济。其中U生产X有优势,W 生产M有优势。
• 大国经济模型的假设,使得我们可以把两国的生产
可能性曲线相加而得到下图:
第一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利益:李嘉图原理
13
大国经济模型
• 大国经济贸易模型
H: 两国全部生产M
M
时M的最大产量
第一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利益:李嘉图原理
9
比较利益原理
§ 李嘉图假定和机会成本

02第一章 第二章 李嘉图模型

02第一章  第二章 李嘉图模型

2004-2005-(2)
贵州财经学院国际经济系
14
重商主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重商主义所处的时代是15世纪至18世纪 中叶。 一国要使财富的绝对量增加,必须进行 国际贸易,并且要在这种对外贸易中保 持出口大于进口。 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一种国际贸易的 “零和”理论,即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 利弊得失是完全相反的。
表2-4 比较优势(不考虑工资因素)
2004-2005-(2)
贵州财经学院国际经济系
29
表2-5比较优势(考虑工资因素:WU=6USD/H,
WB=1£/H,且1£=2USD)
2004-2005-(2)
贵州财经学院国际经济系
30
§4 关于比较优势的谬误

劳动生产率与竞争力 贫民劳动论(低工资) 剥削
33
Figure 2-5 Determination of Relative Wages
2004-2005-(2)
贵州财经学院国际经济系
34
§6 运输费用和非贸易品

考虑运输费用
非贸易品

2004-2005-(2)
贵州财经学院国际经济系
35
§7 对李嘉图模型的实证分析
Figure 2-6 Productivity and Exports
贵州财经学院国际经济系 17
2004-2005-(2)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于各 国之间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 每个国家由于先天或后天的条件不同,都 会在某一种商品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如 果每一个国家都把自己拥有的全部生产要 素都集中到自己拥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的生 产上来,然后通过国际贸易,用自己产品 的一部分去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其他商品, 则各国资源都能被最为有效地利用,每一 个国家都能从中获利。

国际贸易学 第三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PPT教学课件

国际贸易学 第三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PPT教学课件
自由贸易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亚当·斯密与 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nations,简称《国富论》)。
1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1 基本的理论假设与主要概念
1.1 理论的奠基人:斯密与李嘉图
6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2 理论分析:从绝对优势到比较优势
2.2 比较优势理论
1.理论背景: 1815年,英国颁布了《谷物法》——这有利于地 主贵族,导致了谷物价格飞涨,而损害了资产阶级 的利益。资产阶级需要更为彻底的自由贸易理论。 2.比较优势理论分析 (分析过程见插图)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第一
位学院派经济学家。1776年发表《国富论》,批判
重商主义,提出绝对优势原理并论证了自由贸易的 合理性和可行性,且在书中提出了“经济人”和 “看不见的手”等两个现代经济学的核心命题。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1817年出版
3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1.3 主要概念和实证分析工具
1.3.1 优势的数理描述工具
1.劳动生产率 2.生产成本 3.机会成本
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可用两种方法表示; 其一是产出表示法,即边际技术替代率;其 二是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显然,这个具体交换比例愈是接近本国国内的交 换比例,对本国越不利,愈是接近对方国的比例, 则对本国越有利。
9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第二章李嘉图模型

第二章李嘉图模型
• 如果我们使用李嘉图模型来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的话,我 们发现中国在过去20多年来,劳动生产率有了很大的提升 ,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的绝对水平还是相对 较低。
• 事实上,这些指责将生产率的增长率和水平两个概念做了 混淆,从而错误地使用了比较优势的理论。
26
工资与价格的决定
• 世界相对价格的决定:
• 自由贸易的基础是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 • 比较优势强调一个国家应该专业化生产其相对最有效率的
产品。 • 由于专业化生产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任何国家,即使
不发达国家也能从贸易中获利。
37
对贸易的误解
误解二:高工资国家的利益会在和低工资国家贸 易时受到损害
• 回应:
• 贸易可能会降低高工资国家部分人的收入,从而影响一 国的收入分配。
15
贸易模式与贸易所得
• 现在我们讨论开放经济下的情况: • 假设同时存在“本国”与“外国”,两个国家之间可以
进行产品交换,且不存在交易成本和运输费用。 • 类似地,我们用 p*,w*,a*来表示外国相应的价格、工资
和生产率。
16
贸易模式与贸易所得
• 李嘉图认为,国际间相对劳动力的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决定 因素。即,当alp/alc>alp*/alc*或alp/alc<alp*/alc*时,就会有贸 易发生。
6
无差异曲线
• 无差异曲线可以有多种形状。
7
生产可能性边界
• 生产可能性曲线(PPF)能够表示出在恒定的生产率和 有限的资源下最大限度的生产一系列产品的组合。
• 李嘉图模型中所讨论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只包括两种类型 的产品,而且这两种产品的生产率是恒定的。
8
生产可能性边界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 第一篇 宏观经济学导论 59页PPT文档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 第一篇 宏观经济学导论 59页PPT文档


劳动是唯一要素且同质


要素在国际间不能流动

完全竞争市场
无货币因素
无运费、交易费用、关税壁垒
4
二、绝对优势的概念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某种产品的劳
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或生产成本低于其 他国家),则这个国家在该种产品的生产上 就具有绝对优势;在另一种产品的生产上则 具有绝对劣势。
(一)生产可能性曲线
1、是用来表示一个国家在一定的技术和 资源条件下能够生产的各种产品或劳务 的最大数量组合的点的轨迹。
2、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凹向原点(或 向外凸出)的曲线。
21
22
(一)生产可能性曲线
3、边际转换率:是生产可能性曲线斜率的 绝对值,用来表示每多生产一单位X而少 生产Y的数量(即X产品的机会成本)。
29
五、贸易模式
每个国家应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即每个国家应专门生产并 出口其相对劳动生产率比较高,或相对价格和相对机会
28
四、贸易的起因
1、贸易的根本起因: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如果假设a Lw / a Lc > a Lw* / a Lc* a LC / a LW < a LC* / a LW* 则Pc/Pw<Pc*/Pw*
2、贸易的直接起因:产品的相对价格。在没有国际贸易 时,产品的相对价格等于他们的相对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5、两国的技术水平是固定的。 6、两国的生产函数不相同。 7、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 8、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p=c) 9、两国间进行自由贸易。 10、不考虑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 11、贸易必须是平衡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 1:什么是绝对优势,什么是相对优势? 问题 2:自给自足时,中国的生产点和消费点是什么?在中国,粮食的价格是多少?美国的 呢? 问题 3:开放经济下,假定衣服的价格为 3,中国的生产点和消费点是什么?美国的呢? 问题 4:封闭经济下和开放经济下中国和美国的工资是多少?
2.1 自给自足时的中美经济
太平凡 李嘉图模型 HO模型
国际贸易的两个基本原因:一是比较优势,二是规模经济。 比较优势原理指出一国出口其封闭经济下价格低(商品价格或货币价格)的产品,进口其封 闭经济下价格高的产品。 规模经济指出各国都专进行专业化生产要比每个国家都样样生产要有效率。 封闭经济下各国产品价格差异的来源有三个:偏好、技术、禀赋。 李嘉图模型关注的是技术差异,HO 模型关注的是要素禀赋差异。 李嘉图模型指出一国将出口其生产技术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 HO 模型则指出一国将出口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的产品。
3.2 相对工资的确定
本国工资 外国工资
1.0 0.8 0.6 0.4 0.2 a 2 a2 a1 a 1 1 2 a 1 a1
相对劳动 供给
相对劳动 需求
a2 a 2 3 4
本国劳动 外国劳动
说明:图中横轴上的两个临界点取决于需求面,这里给出的是 对数效用函数(等支出比例)下的取值。
图 12:李嘉图模型中的相对劳动供给和相对劳动需求
1.5
1.0
0.5
开 放经济 下的生产 点
0.2
0.4
0.6
0.8
1.0
1.2
1.4
衣服
图 2:开放经济下的生产与消费
图 3:贸易三角形
粮食
2.0
1.5
1.0
u2 0.5
u3
u
u1
0.2
0.4
0.6
0.8
1.0
1.2
1.4
衣服
图 4:贸易所得的两个来源:纯交换与资源配置
1.2 贸易原因
偏好 比较优势 贸易原因 规模经济 禀赋 技术
粮食
12
10
8
6
(3, 6)
4
2
0 0
1
2
3
4
5
6
衣服
图 5:中国自给自足时的生产与消费
粮食
35
30
25
20
(4.5, 18)
15
10
5
0 0
2
4
6
8
衣服
图 6:美国自给自足时的生产和消费
粮食
35
30
25
20 (4.5, 18) 15
美国的福利水平
10 (3, 6) 5
中国的福利水平
0 0
2
4
6
2 比较优势:一个例子
假设有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自给自足时,两国都只能生产两种产品:衣服和粮食,两种 产品的生产只需要投入劳动时间, 两国各拥有 36 单位的劳动时间。 两国的生产技术见表 1。 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最优选择是使得衣服和粮食的消费比例为 1:1。当两国进行贸易 时,只有商品的贸易,要素(在这里只是劳动)不能在两国之间流动。 表格 1: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衣服 6 4 粮食 3 1 中国 美国
8
衣服
图 7:封闭经济下中美福利比较 表格 2:中美自给自足时的经济比较
衣服 3 4.5
粮食 6 18
衣服价格 2 4
工资 1/3 1
福利 18 81
中国 美国
2.2 相互贸易时的中美经济
图 8:中国开放经济下的生产与消费

图 9:美国开放经济下的生产与消费
说明:衣服的价格(相对价格)为3时,美国对衣服的进口需求超过中国的衣服供给, 这将促使衣服的价格上升。
第 3 讲:李嘉图模型——技术差异
重要概念:绝对优势、比较优势、规模经济、
1 自给自足与相互贸易
1.1 贸易所得
贸易总可以提高一国整体福利
粮食
1.4
1.2
1.0
生产 点与消费 点重合
0.8
0.6
0.4
0.2
0.2
0.4
0.6
0.8
1.0
1.2
1.4
衣服
图 1:封闭经济下的生产与消费
粮食
2.0
开 放经济 下的消费 点
图 10:面积不等的贸易三角形
3 李嘉图模型:一般情况
3.1 相对价格的确定
衣服价格 粮食价格
6 5 4 3 a1 2 a 2 1 0.1 0.2 0.3 a 1 a 2
L a 2 0.4
L a1

相对 供给 曲线
相对 需求曲线 衣服数量
0.5
0.6
粮食数量
图 11:李嘉图模型中的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