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散文阅读 课件
现代文阅读-()—广东省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ppt精品课件[4]
![现代文阅读-()—广东省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ppt精品课件[4]](https://img.taocdn.com/s3/m/6f8ec321700abb68a882fb6f.png)
情节发展 丢钥匙
还钥匙
小王要“我” 家换锁
两家换了锁
“我”的 心理
①
②
③
④
(2016年广东省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陈国凡《平衡》)
参考答案 ①窝火 ②紧张 ③惊讶 ④平衡
返回目录
(3) 概括(补充)事件的主要情节。 例1 根据小说的情节,以谢达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
地点
情节
主要事件
学校
开端
看见沙宁老师被捕
集中营门口
发展
①
集中营里面
高潮
②
(2015年广东省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程刚《集中营的课堂》)
参考答案 ①手握一枚手雷,大叫着冲向敌人而被捕
②准备用火柴点燃油库而被纳粹射杀
返回目录
பைடு நூலகம்
例2 根据小说的情节,以陈叶为陈述对象,完成下面的表格。
情节 开端(北京) 发展(“话吧”) 高潮(礼堂)
主要事件 陈叶与父亲同在北京却从未见面 ① ②
返回目录
(2) 文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作用、好处、妙处)? 这种题型的答题套路是: ①动词:生动地表现了人(事)物的……特点(或传神刻画了……事物…… 的情状),表达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②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某人(某物)……的特点、情态(或描 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理。 ③有些词需要分析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描写手法),然后结合其作用来分 析表达效果。 人物描写:点出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 ,表现了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品质)。 环境描写:A. 渲染了一种……气氛;B. 烘托人物……性格、心理等; C. 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D. 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所和背景。
散文阅读基础知识ppt课件

散文一般都有一条组织材料的线索,或为人物,或为事件,或为
事物(时间、地点、道具),或为情感。找到了这条线索,就能较容易
地理清文章的思路,明确文章的主旨。当然,也有的散文没有明显的
线索,那么,理清思路就要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了。
分析文章结构,就是根据散文的结构特点,分析语段中句与句之
间的关系,找出中心句、过渡句、关键句,理解其含义,同时分析文
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
(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小结:散文的文体特征概括来说就是 “形散神聚”。
所谓的“形”应指散文中用来表情达意
的人物、事物、景物、器物等等。“形”的 “散”体现在联想的广泛、时空的纵横等方 面,但目的却是统一的——用来表现理念、 抒发情感的、阐述哲理、表达志趣、寄寓情 趣等。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神聚”。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 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 总结感悟。
第二类:抒情性散文
-3-
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往往借助形
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最大特点就是“形
散而神不散”。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
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
初步把握主旨意图,可从如下角度入手:
1.依据题材特点寻主旨 写景状物散文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主旨即景物意蕴 写人记事散文 →因人明品、借事明理→主旨即情感道理 议论说理散文 →托物说理、直接说理→主旨即情趣理趣 文化游记散文 →借景抒情、托物明理→主旨即精神意蕴
2.联系开头结尾探意图 文章首尾,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表现或流露出作者的 写作意图或情感态度。 阅读时要把开头和结尾联系起来考虑,揣摩作者的 想法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 如果首尾一致,就要总结一下相同点在哪里; 如果首尾落差较大,就要想作者的感受和想法为什 么会发生变化。 这样文章的整体意思就容易被我们探知。 能确定文章的主旨所在或作者的情感趋向,文本的 内涵把握,思路理清,就奠定了解答题目的基础。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ppt课件

(五)能根据文章不同的体裁特点和表达方式, 进行分类阅读、对比阅 读
6
(六)有一定拓展表达能力能用准确、精练的语言 进行书面表达。
7
二、说明文阅读及答题指导
8
(一)、掌握说明文 的文体知识:1、把握说明对象,分清说 明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2、 明确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标志。
11
5、说明文的阅读还要注意结构。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 (一)总分式(二)递进式等。
12
6、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 不矛盾,有的以平实见长, 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13
(二) 说明文答题技巧:1、请简要说说本文说明 的主要内容。说明对象+说明特征。 (划分层次,搞清说明对 象的特征,分点答题。 )
3
(三)理解能力。 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词 意,句意,段意,能准确概 括。 2.理解选文中一些句子的 深层含义 。 3.能根据需要,筛选文中 的主要信息和材料。
4
(四)领悟能力 1.能赏析选文优美,精辟 的语句。 2 .能就选文内容,语言, 写作提出自己的看法。 3、能联系实际,展开联想 和想象,做好开放性试题。
9
3、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 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1).举例子(2)、列数 字(3).作比较(4)、分 类别(5).打比方(6)、下定义(7).配图 表(8)、作诠释(9)、摹 状貌 (10)引用
10
4、说明要有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 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 顺序。说明文的顺序,根据 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 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 序。
17
(4)、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答题思路:列举具体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 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2022年福建省中职语文对口升学总复习课件:第二章阅读与欣赏(现代文阅读)+课件80张

知识汇总
六、理解重要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
3.结合文体特点、修辞手法来理解词语 不同文体的词语运用是不同的,如议论文的语言一般感情色彩比较浓,而说明文的语言一般比较客观,很少掺杂感情 色彩。同时,一些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词语,其意义往往是隐含的,不能从字面意思去理解。 4.代词理解的“就近原则” 对文段中代词的理解,要依据上文,由近及远来分析。因为一般来说,代词的位置往往出现在指代的对象或内容之后 ,所以代词指代的内容一般在上句(文)中,我们应当采用逆推法或顺推法,由近及远地查找,然后将所找出的内容 代入原文,检验是否合适。
知识汇总
二、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包括文中照应题目及画龙点睛的词句;具有特殊含义或情感色彩发生变 化的词语;作者富有创新意识的评价、观点和思考;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文章的线索;作者隐含于文中的思想感情等,这 对于准确把握文章,做好信息筛选题很有帮助。 筛选重要信息的具体方法如下: (1)注意总领句、过渡句和总结句。文中的总领句和总结句往往告诉我们一段甚至整篇的主旨;过渡句往往具有承 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2)注意标题。有时标题直接透露主要信息。 (3)注意含蓄句。含蓄句中蕴藏丰富的内容。 (4)注意结尾句。结尾句往往能小结一段或一篇的中心。 当然,在筛选重要信息时一定要抓住一段或整篇的主旨进行,要抓住文体特点进行。 筛选文章要点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文段;不结合语境,断章取义,从而对信息做出错误的判断 。 要准确筛选文章的重要信息,必须先总览全文,抓住文章的关键句、中心句,从大量信息中排除干扰信息,筛选提取 有用信息。在提取信息时,特别要注意文章的隐性信息。把握隐性信息,首先必须对有关的语句或材料高度注意,认 准提取隐性信息所需要分析的句子,然后结合上下文乃至更为广阔的背景材料进行深入、充分和恰当的分析。
中考散文阅读复习ppt课件ppt

环境: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指一定
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自然环境
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
海、森林原野等,自然环境描写又称为景物描写。
环境描写作用:一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二是渲
染气氛,三是烘托人物性格。此外,还可推动故事情 节的发展,映衬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3、规范答题模式
体会含意题设有固定的答题模式,但不同的句子还是 有各自的答题特点。 概括抽象的句子具体化:先分析句子本身修饰语的意 义,然后抓住文段中解释说明或者论证这些句子的支撑句, 探讨其具体含意。 生动具体的句子概括化,即把形象生动具体的关键词 语作抽象化处理。 表达有特点的句子突出其特点。有些句子用了象征手 法。用了比喻、拟人、反语、双关的修辞手法,体会时应 重点突出对这些表达特点的解读。 结构复杂、较长的句子切分之,即把这些句子切分成 几块,逐层体会。
写作内容作用题【知识储备】 1、对文章内容表达的作用,如使内容丰富、充实,具 体、生动等,更富有文化性、文学性、诗情画意等。 2、情感寄托或象征、寓意等。 3、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贯穿全文的线索。 5、照应(呼应) 6、突出主旨,升华(深化)主旨等。
二、原因概括题 1、分条列出依据题 2、由果溯因题 3、简述概括题
考点聚焦
小说的考点
考点一 揣摩人物形象
考点二 分析环境描写 考点三 把握故事情节 考点四 概括主题内容 考点五 理解小说标题 考点六 分析写作技巧
考点七 品味小说语言
第二节 题型分析
一、作用分析题
1、语句作用题 2、段落作用题 3、修辞作用题 4、人称作用题 5、标题作用题 6、写法作用题 7、景物描写的作用
中考现代文阅读——写景状物散文考点、题型及解题指导ppt

写景状物散文考点、题型及 解题指导
一 知识掠影
1、散文概念
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 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 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 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 的一种文体。
2、散文特点:
• 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 对比等。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或记 叙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3、散文分类
1.按表达方式分 (1)抒情散文:《春》《紫藤萝瀑布》 (2)叙事散文:《羚羊木雕》《走一步,再走一步》 《散步》 (3)议论散文:《谈生命》《敬畏自然》
2.按所写内容分 (1)写景散文:《春》《济南的冬天》 (2)状物散文:《贝壳》《蝉》 (3)叙事散文:《羚羊木雕》《走一步,再走一步》 《散步》 (4)说理散文:《人生》
4、写景状物散文概念:
是一种篇幅短小、题材广泛,通过
描写特定的景或物的形态、色彩、神韵
等及其特点,来表现作者内心情感、人
生理想和生活情趣的散文。
写景散文---借景抒情---分析意境
咏物散文---托物言志---析象征意义
5、写景状物散文——要素:
1、景、物:景物的特点
2、情:作者的内在情感
3、意:文章的主旨
写景、物是手段,是依托,抒发情感才 是目的,是归宿;散文的“情理”往往体 现在抒情议论的文字当中。
二 考点透视
(一)考纲说明: 1、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从中获取重要信息。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3、准确概括段意或层意,归纳文章中心。 4、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做出自己的评价。 5、对文学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感受。 6、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阅读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 疑问。 7、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 8、知道文中详写略写的作用并作出分析。 9、体会文中常见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10、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11、品味文学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散文讲解课件

散文含义和特点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这种体裁,要求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灵活、语言优美,能够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
①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性散文。
②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③散文的特点之三是意境深邃,情感真挚。
④散文的特点之四是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散文阅读的命题方向: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归纳主题思想,概括文意或感情等。
理解关键语句、中心句在文中的作用;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深刻含义。
五种表达方式的识别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某句、段在结构或内容上的作用。
描写的各种类型及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表现手法的区分及其作用。
自选角度鉴赏文章的艺术技巧。
结合相关材料谈感悟说启示。
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思路:1、要了解有关散文的基本知识。
掌握关于散文文体和写作的一些基本知识,才能从容应对文题中所出现的“术语”。
如果连题目的内容都无法看懂,阅读欣赏就要大打折扣,更谈不上准确答题了。
2、要认真细腻地品析作品。
散文重在情味,不管是叙事、写人,还是写景、抒情,总是讲究意味深长。
它的一词一句,都是为着“意味”、为着“情感”。
我们在赏析阅读中,在应试阅读中,要善于“品”,善于“析”,注重从字里行间深切体味出作品内涵的情、理、意、味,即作品对人生或自然的特殊感悟。
考查类型1.直接概括全文内容。
2.回答某一段落内容或全文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解题钥匙1.概括文章内容尽量利用原文语句。
2.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注意概括得全面、准确,不要漏掉答题点。
明确主题的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题形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考题形式一、品味词语 1.解释词语含义。
2.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
解题钥匙1.解释词语要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含义,即结合语境答题。
格式:“××”一词原指……,这里表达了……。
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第三部分考点攻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景抒情散文阅读课件

好像在享受甘霖。春风细雨,浇灌着干渴的大地,浇灌着村庄的根 系。根系滋润,才会枝繁叶茂,蓬勃生长出一个丰盈的村庄。
⑪傍晚的村庄安详静谧。春风向晚,袭来暖暖春意。远处西山 落日,霞光万道,近处炊烟袅袅,白云悠悠。小街整洁一新,小院 氤氲着浓郁的烟火气息。晚饭后,乡邻们打开微信,聊会儿天,再 看 一看天南海北的信息。鸟归巢,鸡上宿,牛羊归圈。
4. 细读全文,分析本文所运用的写作手法。(4分) _运__用__了__借__景__抒__情__的__写__作__手__法__。__本__文__描__写__了__春__风__来__到__时__的__鸟__儿__、____ _植__物__、__小__河__等__景__物__和__孩__子__们__吹__柳__笛__、__放__风__筝__,__大__人__们__割__韭__菜__、____ _用__香__椿__做__菜__的__活__动__情__景__以__及__乡__村__雨__后__、__傍__晚__的__生__活__场__景__,__表__达____ _了__对__春__天__、__春__风__、__乡__村__的__爱__好__和__赞__美__之__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柳笛一声天下春。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折柳、做柳哨,然后吹着柳 笛、喇叭比赛。笛声嘹亮,或细腻婉转,或粗犷高亢,春天就这样被吹 得绿意盎然。
⑧草长莺飞三月天,正是纸鸢翩飞的好时候。找一片空旷的场院, 逐渐放开牵线,“蝴蝶”“蜈蚣”迎风展翅,越飞越高,越飞越远。天上的 风筝飞着,地上的大人和孩子们站在春天里,纵情地享受着十里春风、 万里春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欲狂
解析: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
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归纳小结: 1、抓中心句、关键句 2、根据材料概括 3、找线索
考点分析
二、品味散文语言 体悟词句作用
考题形式: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句子 的含义及作用。
(一)、品味散文语言的角度:
品味散文语言的角度
1、词语有很多(人线、 物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 等)
根据线索概括主题
课文
线索
主题
①《藤野先生》 以“我”与 藤野先生的 交往为线索
②《羚羊木雕》 以羚羊木雕 为线索
感激、赞美、 怀恋
父母应尊重 孩子的情感
答题要点: (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 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 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1、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 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 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 朱自清《背影》 2、只见嫩绿的花苞低首含羞,微启小口。
—— 《昙花终于怒放》 3、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 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 长的便成了空壳!
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
答案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的特点。
角度( 1分)
内容(2分) (写出… … )
答案二: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的轻盈、繁茂和艳 丽的特点。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领着我们上前去。
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 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关键句具有极大的概括力,包括 总起句(往往在篇首)、过渡句(篇 中)、抒情句(结尾)、议论句(结 尾)、哲理句(结尾)等。
例如:
1、篇首:《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 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2、篇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 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 塾…… 3、篇尾:《紫藤萝瀑布》——花和人都 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 无止境的。
3、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 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 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冰心《谈生命》
答题思路: 可从分析关键词语入手, 体会关键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归纳小结
1、抓角度(词语、修辞、含义) 2、扣内容(关键词、上下文) 3、析作用(主旨、情感)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词语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 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 奏感强。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谢谢指导
执教:minzi
?
1、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你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得慢,而是你努力的不够多。
中考现代文阅读
散文阅读
考点分析
一、把握文章内容 概括文章主题
真题回放
《风雨中的菊花》 (2010四川巴中)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 内容。( 3分) 2、品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填写 多尔先生对小男孩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每框不超过 3字)(3分) 鄙夷
考题形式:
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 2:为什么写(文章的主题) 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
答案一: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春天的特点,语言生 动,富有感染力,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角度(1分)
内容(1分)
答 是案新二的:,通 有过旺运盛用的比生(写喻命出…的力…修;)辞是作手美用法的(,、1分写活)出泼了生春动天的; 是健壮有力的三个特点,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命 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
选择角度品味下列语言(任选一题)
实战演练
阅读《学考新视野》 P69 《北 京时间不到点》,回答后面四个问 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2、联系全文说说“北京时间不到点” 的含义。
3、体会下列加线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1)乡下父亲“啊”了一声,掏钱 的手便不动了,失望凝固在脸上。 (2)乡下父亲从服务员手里接过热
乎乎的两个汉堡,转过身,用手背 揩了下眼睛。
答题格式:答:此文记叙了(描写 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阅读《学考新视野》(P68 )《昙花终于怒放》
? 作者从昙花终于怒放的过程得出的人生 哲理是什么?
? 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 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
学 ? 解析: 以 ? 此句是表议论的句子,中心句往往 致 是抒情和议论的句子。 用
—— 冰心《谈生命》
1、他用两手 攀着上面,两脚再 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 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 朱自清《背影》
格式:词语+ 表达效果
2、只见嫩绿的花苞低首含羞, 微启小口。
——《昙花终于怒放》
格式: 运用了 ……修辞手法, …… (修辞的作用)写出了 ……(内容 的特点)。
(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 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 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 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 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 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例如:沈从文《云南的歌会》
材料: ①山野对歌 ②山路漫歌 ③村寨传歌
主题:
表达了作者 对民间文化 的由衷赞赏
(3)线索是作者展开文章内容、 安排情节的思路,因而理清线索, 有利于掌握全文的布局。
选文第⑨段在全文内容与结构上的作 用分别是什么?
语段信息:
①我爱昙花。
⑨我爱昙花。
?答案:
?进一步抒发了喜爱昙花的感 情;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 严谨。
解析:
联系上文,根据所处结构位置, 结合文章的主旨解答。
在下面方框里,填写表明作者心情随昙花 的生长而发生变化的词语。
高兴
有点
心情
欢喜
极了
心急
淡然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修辞: 排比、反问、设问、拟人、比喻等 。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3、含义:深邃的哲理、动人的情感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 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 整个世界 。
(二)、品味散文语言题目 的一般表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