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概括文章内容和记叙文的顺序及其作用题型

现在,你闭止眼睛,试着爬上音符并骑到它背上去,它将带你到一个神奇的地方……”我闭上眼睛,非常细心地听起来。
我真的骑上了竖琴的音符,一直跨进了清晨。
这一觉睡得真香!④父亲是个古板的人,整天只知道工作,他没有演奏过乐器,甚至连一个音符也不识,但他喜爱音乐。
他有时会坐在日光里,用那台古老的留声机摇出轻音乐来,但几分钟后就什么声音也没有了。
一天,我问他音乐停止后他做什么。
“噢,”父亲回答,同时把双手放在胸前,“当真正的音乐开始时,我在听自己的歌。
”我不太明白,疑惑地看着他。
“宇宙间的一切都有音乐,”父亲说,“音乐存在于季节变换中,存在于你心脏的搏动里,存在于快乐和痛苦中。
不要抵制它,要顺其自然,使它成为它自己的乐章。
⑤不久,我就听到了自己的乐章。
我在一所聋哑学校任教,遇到了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有点耳聋的莎莉失去了学习听力的信心。
一天,当我和她一起练习听音乐时,我想起了父亲在日光室里说的那些话。
“莎莉,”我说,“我要把音乐关掉,但我希望你继续听。
”她有些不解。
“我不是要你用耳朵听,而是用心听。
当你的心叭响起音乐时,无论走到哪里,你都会听到美妙的乐曲。
”此后,我和莎莉姆天都先听一段音乐,然后关闭录音机,双手抱拳放在胸前地,来倾听自己心中的歌。
她非常喜欢!从此,在操场上,我总能见到她把双手放在胸前,闭着眼睛,头高高仰起,她的脸像阳光一样闪着光。
我知道她在听那支心中的歌。
不久,她真的能听了,甚至还能跟上音乐的节奏了。
⑥后来,父亲教我的歌也帮我渡过了难关。
记得那是个严冬之夜,我的儿户保罗因车祸生命垂危。
抢救室外,我内心的恐惧不断涌起,整个人快要崩溃了。
忽然,我脑海中闪现出多年前父亲第一次教我听歌的情景。
我冷静下来,开始用心聆听,原来听到的抢救室记录器付出的呼呼声慢慢地变成了大提琴的音调,又慢慢地变成了微弱的短笛声.我闭上眼睛,爬上乱会套短笛之音的含脊背直到黎明。
保罗得救了——我的歌和他一起获得了生命。
⑦几天前,我突然得知父亲去世的噩耗,一下子倒在床上,眼前一片黑暗。
中考专题复习讲解系列:第一讲 散文阅读之概括主要内容(含答案)

第一讲散文阅读之概括主要内容一、主要知识点回顾散文阅读之(概括内容或情节)一.答题指导:概括内容的基本方法有三种:(一)要素串联法:(用于写人记事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如果时间地点不重要可简缩成:人+起因+经过+结果如果人物事件特别繁杂,比如小说戏剧一类的文章,大多数情况下,只注重分析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二)段意串联法:(用于写景状物类)段意串联→适当增减(三)摘句法:抓标题、重点词、中心句、中心段或过渡段结构上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或内容上的中心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二、典例精析一只羊其实怎样杨瑞霞生命在经历了那么漫长的一个过程之后,总会为我们保留一些什么。
对于我来说,我的生命就无意中为我存留了一些印迹,一些人或者事情。
另外,还有一只羊。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家里有过一只羊。
是一只绵羊。
它肯定是在很小的时候被买来的,可我完全不记得它小时的样子。
在我的印象里它是一只很大的羊,它健壮,肥硕,高傲,沉稳,一副成年人的模样。
在我小的时候,我分不清一个人和一只羊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我把它当成是家里的一口人,而且是一个大人。
现在想起来,当时犯了同样常识性错误的不光是我,还有我的父母,他们肯定是把它当成了我们。
还有我的哥哥们,他们把它当成了什么?是不是当成他们自己了呢?当时粮食很紧张,父亲42元钱的工资,要养活全家6口人。
在这种情况下,一只羊能长成那样的特例,除了一家人——当然包括羊在内——的相濡以沫之外,似乎不可能再有别的什么解释了。
总之,那只羊是在那样一个错误的环境下长大,结果便是它也跟着犯了一个更大的错误:它从来就没把自己当成是一只羊。
对于我们中间一些不曾亲自与羊一起生活过的人,对于羊的认识,往往来自于听到的童话。
在那个世界里,羊永远是弱势群体,它所代表的特性是柔弱,善良,逆来顺受且又无话可说。
中考记叙文阅读——概括主旨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概括文章主旨一、熟悉考点概括文章主旨,实际上是考查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既包括理解分析文章内涵的能力,又包括概括、提炼、表达的能力。
由于此考点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思维量较大。
因此难度较大,往往得分不高。
不过,只要考生能够掌握其解题规律和方法,还是能够达到“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效果。
在记叙类文章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或写景状物所表达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思想情感,就是文章的主旨。
二、考查方式:(分为直接或间接)➢要求直接概括文章的观点(主旨),如“读完全文,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题。
”➢考查对体现主旨的关键句子的理解,实际上是间接概括主旨。
如:“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再把这把土扔了,就等于扔掉了我的整个人生’的深刻含义。
”➢通过考查对题目内涵的理解来考查对主旨的理解。
如:“作者为什么用‘痴心石’作为文章的题目?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根据阅读感受谈启示(体会、看法)的题。
如:×××的事迹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选择一点,结合本文内容或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三、方法指导(重点内容)⒈从文章的题目入手。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题目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可以捕捉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倾向,捕捉到作者的写作意图。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题目形象地暗示了中心。
⒉从文章的结构入手(开头、中间、结尾)。
有的文章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开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我赞美白杨树。
”直抒胸臆,直击中心,读这样的开头便可把握文章主旨。
有的文章在中间加上承上启下的过渡段,主旨也会体现在其中。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闻一多的说和做》。
⒊从写作背景入手。
因为写作背景往往是文章产生的大环境,它会告诉我们作品产生的根源、作者写作的意图,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主旨。
⒋从关键语句入手。
关键句是一篇文章中凝练地体现中心的语句。
学会抓关键句,是一种很稳妥的解答方法。
一般来说,关键句的位置很灵活:或在篇首,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解题时如能注意到文章开头那个“见山”的句子,就可以发现文章的主旨;或在篇末,结尾点题,卒章显志,而这“点题”或“显志”的内容恰恰跟文章的主旨有关;或在篇中,如过渡句,衔接于上下文之间,使文章脉络清楚,起承上启下作用。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一——概括主要内容(练习+答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一——概括主要内容(练习+答案)概括内容时应该尽量准确表达文章的主旨和重点。
二是“简洁”,概括内容要简明扼要,避免冗长和繁琐。
三是“全面”,概括内容要尽可能全面,不要遗漏重要信息。
在解题时,可以结合以上方法,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概括。
同时,还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和篇章逻辑,理清文章的思路,确保概括的内容完整、准确、简洁、全面。
谢谢你,曾经允许我不爱周一早晨,我紧张又兴奋,因为我的竞赛课即将开始。
这是一节级别很高的竞赛课,有各校领导做评委,还有许多教育界的专家到场。
我希望获得掌声和奖杯。
教研组长特地嘱咐我,一定要安排好时间,万万不可拖堂,否则一票否决,与奖杯无缘。
我感激地点点头,正准备去教室,美术老师却气呼呼地闯了进来。
他告诉我,市里举行“我最爱的人”儿童绘画大赛,我班绘画天分颇高的安锐却故意捣乱,把妈妈画成了老巫婆,还拒绝修改。
看到安锐的画,我也很吃惊。
画上的妈妈没有任何美感可言,那一双眼睛尤其奇怪,一只画成了一团浑浊的雾,另一只眼角有泪滴下来,而手用了怪诞的紫黑色。
我还没来得及说什么,铃声响起来。
我上的是一节口语交际课,题目是“我爱四季”。
面对众多陌生的面孔,学生们一个个紧张得成了小木头,课堂气氛像被冰镇过。
我微笑着启发他们,他们小脑瓜里的记忆一下子复苏了,春天里高高飞起的风筝,夏天里一园一园的石榴花,秋天里满地厚厚的落叶,冬天里孩子们玩疯了的打雪仗,他们争先恐后,唱歌似的说个不停。
课堂上时时有意想不到的精彩场面,连那些正襟危坐的评委,也露出赞许的表情。
教研组长眉开眼笑,也给我一个胜利的手势。
只要一个简单的小结,这节课就可以漂亮地结束了,而我似乎已感受到那只奖杯的厚重。
忽然一直沉默的安锐举手了,他的声音很小,却很清晰:“老师,我不爱秋天和冬天,可以吗?”几乎所有的人都转过头看着这个奇怪的学生。
安锐惶恐至极,一下子变得结结巴巴,他的脸憋得通红。
教研组长皱着眉,对我指指墙上的时钟。
中考总复习——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知识讲解

中考总复习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考点透视在中考语文阅读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综合能力的内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测试的题型灵活多样,既有主观性试题,也有客观性试题。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
分析综合能力,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的能力。
它要求学生在阅读某篇文章后,能尽快地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
因此,解答这类题目是有一定难度的。
这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筛选整合有效信息,分析结构层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等。
知识讲解筛选整合信息所谓筛选整合信息,就是对文本中言语信息的获取、筛选、概括、加工的过程。
文章是信息的载体,一篇文章中常常有许许多多的信息,但是,在做题时,却不需要运用所有的信息,而是根据阅读的目的和要求,迅速而准确地筛选出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加工、整合,回答相关问题。
一、筛选什么样的信息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对解答问题有用的重要信息一般包括以下几点: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的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信息;反映文章布局结构的信息;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文章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阐述等。
这些信息内容有作者直接、明白地表述出来的“显性信息”,也有含而不露、隐藏在文字里面的“隐性信息” 。
隐性信息,或者是文中对某一方面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说法,或者是作者对问题的发展只是做了一定的暗示,或者是命题者对某一问题变换了一个角度,或者在文章的分析总结中临时借用了某方面的材料、观点,或者是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变换,等等。
二、获取信息的途径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种,如文本信息、题干信息和其他有关题目的信息,等等。
与文本相关的信息如文本的题目、作者的情况、文后的注释;题干的信息如本书前面所阐述的“明示”或“暗示”的信息等,都是可以利用的信息。
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1.从文章的基本概念中获取信息做现代文阅读题时,总是要运用概念的,文中这些基本概念的含义就是文章的重要信息所在。
基本概念的表现形式就是词语,这些词语是信息的语言标志,因此,在进行现代文阅读时,考生应根据语言标志来获取相关信息。
阅读初中第一讲《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掌握概括事件的方法 提高概括的完整性
2020年6月8日
示例:母亲在风雪中塞给“我”一只热水袋,
“我”被细致入微的母爱所感动
事件二:好友在我待业时微笑着送钱给“我” 交学费,“我”被真挚的友情所感动
事件三:校优秀教师在我第一次上课时微笑 着给“我”鼓励,“我”被真诚宽容所感动
事件四:徐本禹在“感动中国”晚会上动情 地发言,“我”被这人间大爱所感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我”最初打算送父亲到养老院养老,经过多次的情 感洗礼,最后“我”改变主意,接父亲到北京养老。
2.选文三次写到“我”忍不住流泪,它们分别表达 了“我”什么样的情感?
第一次潸然泪下,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怜悯和爱意。 第二次泪如泉涌,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愧疚之情。 第三次失声痛哭,表达了“我”深深地自责、懊悔之 情。
• 如《落花生》一文,重点部分是第二大段: 一家人尝花生,谈论花生的好处,并以花 生喻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以此为核心, 联系文中其他内容,就不难概括出全文的 主要内容:作者一家人在后园过花生节, 他们边品尝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父 亲以花生来比喻,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 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3.有人认为“父亲送我上幼儿园”那件事应放在 “父亲给我买包子”之前写。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为可不可以这样写? 请说明理由。
不可以。1.因为原文使用插叙,“父亲送我上幼儿 园”和“我送父亲到养老院的路途”中,两者恰好形 成对比。2.这样安排使父亲形象更感人,使“我”更 渺小,对“我”的思想触动很大。
4.选文在第17段,改变称谓,称父亲为 “这个男人”。请说说作者这样改的理由。
三、句子摘录法
• 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 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 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括性的 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 运用句子摘录法,有时候我们可以直接 “抄”。如《伟大的友谊》,直接摘抄过 渡段作为全文大意: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 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更重要的 是他们在共产主义的事业上亲密合作。
2021年中考语文热点专题记叙文阅读之概括主要内容(知识点梳理+练习)

中考记叙文阅读之概括文章内容概括下面故事的主要内容三国时期,曹操率八十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
孙权、刘备便打算联手伐魏。
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
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
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
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靶子,排在船两边。
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你家都督知道,否则就不灵了。
” 鲁肃报告周瑜,只说他不用准备的材料,绝口不提诸葛亮的计划。
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
周瑜想:他肯定造不好了。
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
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
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
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
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从旱寨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靶子上。
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
此时顺风顺水,曹操想追也来不及。
这时船的两边草靶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有20条船,总数远远超过了十万支。
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让学生试着概括该故事,要求快、准、短。
可以提高难度,要求学生概括的字数越来越少)—— 1.把握全文结构2.概括文本内容3.概括人物形象4.归纳主旨第一步:筛选1. 圈画①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2. 归类选择②与标题有关的信息3. 概括要点③描写对象及特点④议论抒情句⑤心理、感情变化的词语晶莹的眼泪陈忠实①我手里捏着一张休学申请书朝教务处走去。
现代文阅读——概括文章要点PPT教学课件

1
考点2 考点5
考点1 考点3 考点6
考点4 考点7
2020/12/12
2
2020/12/12
3
辨识性考点是中考阅读题中最为基础的考
点。它着眼于考生能否运用有关的文体知识与 文章结构方面的知识对阅读材料进行辨识,在 说明文与议论文阅读题目中常常出现。其常用 的设题角度有两种:一种是要求对叙述、描写、 说明、议论、抒情等方式进行辨识,常见的考 题有“指出画线句使用的表达方式”“文章第 X段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说明这段文 字中的表达方式”“这篇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 最主要的是哪两种”等。
20际20/12上/12 考对表达方式的辨识。
5
辨识性考题是阅读考查中
比较容易得分的题,所以应该
确保不失分。在答题时应注意:
依靠自己最基础的语感,对表
达方式进行正确的判断。
2020/12/12
6
1.在说明是哪种表达方式时,应该 运用语文教材上的说法而避免运用其 他的说法,特别是在辨识说明方法和 论证方法时更要做到这一点。
12
一般来说,回答提取型的题 一定要用文中原有的语句答题, 特别是在题目中有规定的情况下。 但有的时候,也可从原文出发但 不一定完全用原文答题,在原文 很长的情况下,可对原文的语言 材料进行浓缩。
2020/12/12
13
提取型考题基本上也是凭借语感答
题。应对这种考题的方法就是一个字
“找”,换一个说法就是“导读”。其
2020/12/12
4
一种是要求对文或段的结构进行辨
析与划分,对文中的观点与材料进行区
分。如“这段文字中可分为三个层次,
请用竖线在下面标出”“指出这篇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现代文答题技巧
• • • • • • (一)阅读答题临场技巧 1、看分值答题 2、优先用原文答题 3、两步法 1)确定答题范围 ;2)参考答题格式。 4、三分析法 关于词句的题 : 1)分析句子特点及位置;2)分析其表意及 结构上作用;3)结合语境分析哪个是句子表达时 最关键的词语,指出语境义。 总之,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 离文。” • 5、进入角色法
• • • •
• • • • • • • • • • • • • • •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我的概括:
2.仔细阅读第①段和第②段,说说为什么女孩子要忐忑不安在居民小区旁边的报刊亭前 反反复复地转悠? 我的理解: 3.女孩的老家没有通电话,她的妈妈也已经去世了,可为什么她还要有模有样地给她的 妈妈打电话呢? 我的理解: 4.认真阅读第③段,思考为什么文叔说女孩是一个懂事、孝顺的好孩子,请在文中找出 能够表现女孩懂事、孝顺的句子抄写在下边。 我找的句子: 5.在本文中第④段写到了来打电话的女孩流泪,第⑤段中又写到了报刊亭的主人文叔流 泪。他们两人分别为什么流泪? (1)女孩流泪是因为: (2)文叔流泪是因为: 6. 本文中的哪一处使你最受感动?找出相关的语句写下来,并谈谈你的感动是什么? 我找的语句: 我感动原因:
• ④突然,小女孩的语调变了,不停地用手抹着眼泪,“妈,你的胃还 经常疼吗?你那里的花开了吗?我好想家,想弟弟,想爸爸,也想你, 妈,我真的真的好想家。”女孩再也说不下去了,文叔爱怜地抬起头 看着她,女孩慌忙放下话筒。“姑娘啊,想家了吧?别哭了,有机会 就回家去看看爸爸妈妈。”“嗯,叔叔,电话费多少钱呀?”“没多 少,你可以跟你妈多说一会儿,我少你一点儿钱。”文叔习惯性地往 柜台上的话机望去,天哪,他突然发现话机的电子显示屏上竟然没有 收费显示,女孩的电话根本没有打通!“哎呀,姑娘,真对不起!你 得重新打,刚才呀,你的电话没有接通!”“嗯,我知道”“叔叔! 其实……其实我们家乡根本没有通电话。” • ⑤文叔疑惑地问道:“那你刚才不是和你妈妈说话了吗?”女孩 终于哭出了声:“其实我也没有了妈妈,我妈妈死了已经四年了…… 每次我看见同伴给家里打电话,真羡慕他们,我就是想和他们一样, 也给妈妈打打电话,跟妈妈说说话……”听了小女孩这番话,文叔禁 不住用手抹了抹老花镜后面的泪花:“好孩子别难过,刚才你说的话, 你妈妈一定听到了,她也许正在看着你呢,有你这么懂事、这么孝顺 的女儿,她一定会高兴的。你以后每星期都可以来,就在这里给你妈 妈打电话。” • ⑥从此,这个乡下女孩和这城市的报亭主人,就结下了这段“情 缘”。每周六下午,文叔就在这里等候女孩,让女孩借助一根电话线 和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电话号码,实现了把人间和天堂、心灵和心灵 连接起来的愿望。
• 3、善于运用规律性知识 答题模式 • 4、精心组织语言,规范答题。 • 答题首先要准确,就是要有答案中的 关键词;其次,答案要简明、通顺、 有条理;最后,要检查有无病句或错 字。 • 误区:答案过长,不着边际,颠三倒 四不可取。过于简洁不能答全面也不 可取。
技巧点拨一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一、概念解读
(二)阅读试题的常见规律
• 1、临场阅读方式 • 首先,快速浏览原文,确定文章体裁; • 然后,通读全文,注意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 来理解。(最好能找出关键的句段,如主旨句、 中心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等,还有文章首尾 部分,因为文章主旨常在其中。) • 接着,认真读题,辨别各题考点,带着问题细读 文章,找出各题在文中的原文、关键词或范围。 • 最后,在把握文章主旨基础上,按答题模式规范 答题。
作业
《看自行车的女人》
小结
题型二:概括指定语段的主要内容。
• 方法:1、按照题干要求,锁定范围。 • 2、从指定语段中提取中心句或总结 性句,直接作答。 • 3、若无原文,就从文中提取关键词, 再连词成句,即答案。
题型三:文中主要讲了那几件事。
方法:1、通读全文,按照记叙内容不同, 采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把文章分成几个 层次。 2、以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每个层次 段落大意,即可得出答案。
• 概括文章内容,就是要抓住主要人物和 主要事件,以简洁的语言准确概括全文或 指定语段的内容。
二、答题技巧
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方法:1、要素提取。及将“六要素”提取出来,整理成一 段简洁通顺的话。 2、扩充标题。有些文章题目是对文章的高度概括, 只需根据文章内容把标题扩展成一句完整、通顺的话。 3、摘录语句。在记叙文中,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 往往是对文章的概括。摘录这些语句,再稍加改动,可做 答案。 4、合并段落。先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然后写出每个 段落大意,最后把各段大意合并在一起,即全文主要内容。
• 1、作者围绕“乡音”写了哪几件事?请用 小标题的方式进行概括。 • 2、一声稚嫩的乡音引发了作者对爸爸童年 故事的回忆,请分析这段回忆在文中的作 用。 • 3、播放哥哥录音是,作者既期待又害怕看 到两位老人眼泪夺眶而出的一刻。你怎样 理解作者这种矛盾心情? • 4、看到父亲霜白的两鬓,作者为什么流泪? • 5、请从文中两个划线句中任选一个,结合 你对短文的理解,体会其中的意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高训练
• • • 《乡音》龙应台 1985年,台湾人到大陆仍旧是违法的,但是我去了,去看看湖南那个被落在 火车站长我4 岁的哥哥。 清晨,还在半睡半醒中,宾馆窗外流进此起彼落的人语声,不外乎日常的招 呼,“哪里去呀?”“早啊!”人来人往。 我蜷缩在被窝里,耳朵却野狼一样竖起来。这窗外的人,怎么回事,竟然全 说着我父亲的话;那声音、腔调,熟悉而亲切,像条睡暖了的旧被,像厨房里 带点油腻的老钟。我冲动得想趴上窗子看看这些人的面貌--他们和父亲可长得 也相似? 在台湾,父亲的乡音总惹人发笑,“听莫啦!”人们摇摇头。他得费好大的力气 才能让人弄清他要的锄头、芋头、还是猪头。 而在这扇窗外,每一个人--厨师、公安、服务员、书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说着父亲的话,说得那么流利顺畅,说得那么不假思索、那么理直气壮, 好像天下再大也只有这么一个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语言。 窗外人声不断,我起床洗漱。满嘴牙膏泡沫时,听到一个稚嫩的声音:“埃及, 我海子掉了!” “海子”,是鞋子,我从小听熟了。“埃及”,父亲当年也这样喊他的母亲吧? 是哪两个字呢?“爱己”?“爱姐”?“蜀人谓母曰姐”,楚蜀不远吧? “有一次,我从学校里回来,跑了两三里的路,下着雪喽,进到屋里来,眼睛 都花了。你奶奶给我一碗饭,我接过来,想放桌子上去,没有想到哗啦一声 饭碗跌在地上,破了。”
•
• • •
•
•
• “你奶奶以为我嫌只有米饭没有菜,把饭给甩了。她伤心 地哭了,她把自己的饭省给我吃……” • 父亲讲这个他不知讲了多少遍的故事,然后叹息:“我对不 起你奶奶。”然后要沉默很久。 • 我们则各做各的事情;这个打破碗的故事不如司马光砸破 水缸来得惊险,实在不怎么样。倒是在我满嘴牙膏泡沫倾 听窗外的这一刻,突然想到:奇怪,这许多年来父女一场, 怎么倒从来不曾问过父亲是否想家。 • 于是我让哥就着录音机坐下,“给爸妈说段话吧!”哥哥两 眼望着自己的脚,困难地思索着。我在一旁呆坐,是啊, 他该说什么呢?问父母这40年究竟是怎么回事?问老天那一 列火车为什么走得那么不留余地? • 回到台湾的家,行囊尚未解开,就赶忙将录音带从口袋 中掏出--我从不可预测的历史学得,有些东西必须贴身携 带,譬如兵荒马乱中自己的孩子,譬如一张仅存的情人的 照片,譬如一卷无可复制的带着乡音的录音带。 • 外面黑夜覆盖着田野,我们聚在温暖的灯下。 • 母亲捧着杯热茶,父亲盘腿坐在录音机前,没有人说话。 • 极慎重地,我按下键盘。
• 2、注意试题中的答题信息 • 1)寻找答题范围的信息; • 2)寻找答题数量的信息; • 3) 寻找答题方向的信息; • 4)寻找答题层次的信息。例:“愿你生 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 黄昏”这句话怎样理解?这个问题隐含了 两个层次:先分别理解“云翳”“美丽的 黄昏”的意思,再分析整句话的意思。
基础训练
• 《打往天堂的电话》 • ①一个春日的星期六下午,居民小区旁边的报刊亭里,报刊亭的主 人文叔正在悠闲地翻阅着杂志。这时一个身穿红裙子、十五六岁模样 的女孩走到报亭前,她四处张望着,似乎有点不知所措,看了看电话 机,又悄悄地走开了,然而不多一会儿,又来到报亭前。 • ②不知道是反反复复地在报亭前转悠和忐忑不安的神情,还是她 身上的红裙子特别鲜艳,引起了文叔的注意,她抬头看了看女孩并叫 住了她:“喂!姑娘,你要买杂志吗?”“不,叔叔,我……我想打 电话……”“哦,那你打吧!”“长途电话可以打吗?”“当然可以! 国际长途都可以打的。” • ③女孩小心翼翼地拿起话筒,认真地拨着号码,善良的文叔怕打 扰女孩,索性装着看杂志的样子,把身子转向一侧。女孩慢慢从慌乱 中放松下来,电话终于打通了:“妈……妈妈!我是小菊,您好吗? 我随玲子姐姐来到了深圳,进了一家电子厂,上个月我们发工资了, 等我凑足了1000块,就寄回去给弟弟交学费,再给爸爸买化肥。”女 孩想了一下,又说:“妈,我告诉你,我们的工厂里每天都可以吃上 肉呢,我都吃胖了,妈妈你放心吧,我能够照顾自己的……” •
• 哥哥的声音起先犹疑,一会儿之后速度开始加快。 • 父亲沉着脸,异常地严肃。我偷觑着--他会哭吗?父亲是个 感情冲动的人。 • 母亲呢?为了40年前在衡山火车站的一念之差,她一直在 自责。 • 此刻,她在回想那一幕吗? • 我用眼角余光窥看着两个老人,有点儿等待又有点儿害怕 那眼泪夺眶而出的一刻。 • “不对不对,”一言不发的父亲突然伸手关了录音机,转 脸问我,“你拿错带子了?” • “没有呀!”我觉得莫名其妙,那分明是哥哥的声音。 • “一定拿错了,”父亲斩钉截铁地,而且显然觉得懊恼, “不然我怎么不懂?像俄国话嘛!” • 我张口结舌地看着他,只是看着他。 • 他没有泪下,他没有大哭,他不曾崩溃,他--少小离家老 大不回,40年浪迹他乡,他已经听不懂自己儿子的乡音。 • 我看着父亲霜白的两鬓,觉得眼睛一阵热--唉呀,流泪的 竟然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