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狼》教学设计
七年级狼的教案(3篇)

第1篇年级:七年级教材:《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狼的狡猾、贪婪、凶残的特点。
2. 学习狼的形象描写,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3.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狼的形象特点。
2. 学习狼的形象描写。
教学难点:1. 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狼》的作者和背景。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新课学习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狼的形象特点。
a. 狼的狡猾:通过狼的言行举止,如“狡兔三窟”、“虚张声势”等,让学生体会狼的狡猾。
b. 狼的贪婪:通过狼的欲望和需求,如“口渴”、“饥饿”等,让学生体会狼的贪婪。
c. 狼的凶残:通过狼的攻击和捕食,如“扑倒”、“撕裂”等,让学生体会狼的凶残。
2. 教师讲解狼的形象描写手法。
a. 通过对比手法,将狼与其他动物进行对比,突出狼的狡猾、贪婪、凶残。
b. 通过比喻手法,将狼的狡猾、贪婪、凶残等特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绘。
3. 学生讨论狼的形象特点,分享自己的理解。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狼的形象特点,强调狡猾、贪婪、凶残。
2. 学生谈谈自己对狼的形象描写手法的理解。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狼》,大家还记得狼的形象特点吗?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新课学习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狼的形象描写手法。
a. 通过对比手法,将狼与其他动物进行对比,如狼与羊、狼与狗等。
b. 通过比喻手法,将狼的狡猾、贪婪、凶残等特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绘,如将狼比作“狡兔三窟”、“虚张声势”等。
2.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狼的形象特点。
3. 教师讲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狼的形象特点,强调狡猾、贪婪、凶残。
2. 学生谈谈自己对狼的形象描写手法的理解。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以《狼》为题材,写一篇短文,描绘狼的形象特点。
语文七年级下册《狼》教案一等奖

语文七年级下册《狼》教案一等奖1、语文七年级下册《狼》教案一等奖导语:教案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下面就由我为大家带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狼》教案,欢迎大家参考借鉴!【教学目标】1、熟读古文,能熟练的翻译课文,积累课文中的文言词。
2、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理解句意、文意。
3、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2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新课。
有关“狼”的成语展示。
1、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鬼哭狼嚎)2、象狼一样贪婪,象老虎一样睁大眼睛盯着。
比喻野心很大。
(狼贪虎视)3、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
(引狼入室)4、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狼烟四起)5、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前怕狼,后怕虎)6、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7、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
(狼心狗肺)8、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狼子野心)9、象豺狼一样凶恶残暴成了习性。
形容为人残暴。
(豺狼成性)10、比喻坏人当权。
(豺狼当道)二、作家作品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博人。
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广读经史,学识渊博。
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
加之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的理想。
《聊斋志异》清代短篇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
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现实意义。
七年级下册语文《狼》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狼》教学设计(精选10篇)七年级下册语文《狼》教学设计(精选10篇)七年级下册语文《狼》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在学习过程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②理解文中所阐述的道理。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德育渗透:对本文主旨进行多角度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到对于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教学重难点:重点:①对重点实词进行重锤敲击;②学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揣摩狼与屠户的心理。
难点: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学生活动设计:①在梳理文章情节的基础上,讲故事有声有色的讲出来;②进行创造性表演;③理清文章结构,明确主旨。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来完成一个成语活动:积累“狼”的成语。
附: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狼虫虎豹,狼狈为奸,引狼入室,狼吞虎咽,鬼哭狼嚎。
从古到今,关于狼的成语、小说、故事、传说很多,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狼的故事。
二、作家作品简介蒲松龄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字留仙,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蒲家庄人。
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是他的书房,“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
全书共491篇,多以鬼狐故事,反映当时社会生活,表露作者的思想。
三、古诗文教学,读字当头(一)、初读文章、跨越障碍①注音缀行甚远驰担持刀少时②词句理解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禽兽之变诈几何哉?③重锤敲击词语有很多的古汉语词,在今天现代汉语中仍有它的生命力,请找出下列实词仍在现代汉语中运用的成语。
示例: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虎视眈眈训练:1、顾野有麦场2、前狼假寐3、一狼径去(二)、齐读课文,看图梳理情节,讲故事1、梳理情节A、本故事的主角是谁?b、讲了一个什麽故事?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C、故事是怎样具体展开的?附:狼屠户2、讲故事、做点评3、揣摩心理活动文中最精彩的是哪一部分?(御狼、杀狼)一排站在屠户的角度揣测其心理变化;一排站在狼的角度揣测其心理变化;并做一下点评。
七年级下册语文《狼》教案【三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狼》教案【三篇】导读:本文七年级下册语文《狼》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一、教材依据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0课)。
二、设计思路教材分析:本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是清朝作家蒲松龄写的一篇笔记体小说。
叙述了两只狼与一个屠户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刀下的故事。
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练生动。
随着情节的波澜起伏,生动的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和屠夫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设计理念:学生初学文言文,对文言知识缺少足够的字词积累,但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因此授课中决定遵循文言文学习的一般规律和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通过四读(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出节奏、三读读懂内容、四读读出情感)的方式,使文言文的语言学习融入到思想情境的感知中,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自己进入学习的领域,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逐步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研读文本、理解重点虚词“之”;通过探讨问题,深入理解文意,领悟狼的狡猾与屠户的勇敢、机智; 方法与途径:通过自主研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文意; 情感与评价:通过诵读,感受故事情节的艺术魅力;通过研读课文,懂得在生活中,对待邪恶势力,不光要敢于斗争,而且要运用智慧,善于斗争;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四、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字、词、句理解课文的寓意;紧扣情节,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五、教学难点对文章主旨的探究、领悟、理解。
六、教学准备制作“四步十二法”导学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四步研读预习表”上的内容(常识研读——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文体;文本研读——生字新词、情节研读、基本结构、文章主旨;艺术研读——立意、选材、结构、表现手法;生活研读——自己的启示与感悟)。
七、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导入示标:出示幻灯片,学生观看狼的图片及解释,猜出成语。
七年级下册语文《狼》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狼》教学设计6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2、课时:1课时3、学情分析:初一学习文言文,属起步不久,能力尚在初级阶段,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所以设计了“说‘狼”’入题的导入形式。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语感、帮助理解的主要方法,指导学生通读全文、读准字音、读好节奏,应作为教学本文的重要环节。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应该作为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标。
因此,在这堂课的前期准备时,我首先考虑的是:文章短小些,故事情节生动些,使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兴趣。
而在设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本着重点突出、知识落实、重在方法指导的思想,把主要教学目标确定为:让学生学会运用工具书相对独立地阅读文言文。
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进行自读理解、疏通文义。
其间,教师起到指导作用,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
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可用合作探究的形式围绕思考题,分析理解课文的内容、形象和寓意,并联系实际,谈谈得到的启示。
这是学习本文的主要目标。
“课文拓展”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求异思维,拓展思路,全方位认识事物。
因此不能作过多、过繁的分析,否则会难为学生。
4、教材分析:《狼》节选自选自清代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的一篇课文,本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
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
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阅读文言文起步不久,所以我认为,5、教学环境分析:可利用多媒体教室,给学生创设情境,链接相关资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思维。
二、教学目标1、通译全文。
2、分析屠户和狼展开搏斗的情节和过程。
3、掌握小说主题。
4、指导学生认清狼阴险狡诈的本质,体会屠户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设计1、本文故事性很强,教学时,可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教师或基础较好的学生先讲故事,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如领读、齐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以达到铭记于心的目的。
初中七年级语文《狼》优秀教材教案(通用15篇)

初中七年级语文《狼》优秀教材教案(通用15篇)初中七年级语文《狼》优秀教材教案篇1预习要求:①对照注释理解课文,读课文,理解语文的批注。
②从语言理解的角度,每人就“……写出了……”、“……表现了……”准备说一句话。
教学环节如下:一、教学铺垫(3分钟左右)1.导入。
2.抢答(检查预习)——作者,体裁,形象,层次……二、读——读准字音。
(5分钟左右)1.同学们齐读课文,老师听音。
2.请同学们注意如下字词的读音。
缀苫倚薪暇黠三、读——读懂词意。
(6分钟左右)1.同学们读课文,读注释。
2.请同学们向老师自由提问,看还有哪些字词不认识,哪些字词的意思弄不懂。
3.教师强调如下字词。
(重点在第四段)①指出用法:止犬洞隧②理解词意:去股盖耳③理解词意:少时顷刻变诈几何④辨析词意: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四、读——读顺句子。
(6分钟左右)1.同学们杂然地习读课文,要求做到不掉字,不换字,不倒字,不多字,不“哽”字。
2.教师重点辅导两个句子的读法。
①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其一犬坐于前。
五、读一一读懂故事。
(14分钟左右)1.全班同学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一个同学读课文中的编者已写好的评点。
同学们从屠户的角度、从情节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2.全班同学再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一个同学读自己写的课文评点。
同学们从“狼”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3.同学们继续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老师自说对课文的评点。
引导同学们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如此读读评评、评评读读,三读三评,形成的内容如下: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品评一:写屠夫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
这是故事的开端。
品评二:文章开门见山,写两狼追一人,揭示险恶的情境,扣人心弦。
品评三:文章言简意赅,开门见山,记叙的要素交代清楚,渲染出令人紧张的气氛。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第20课《狼》教学设计

《狼》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狼》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的《狼三则》第二则。
该单元以“动物”为主题,旨在通过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从动物世界中折射出来的人类生活轨迹。
本文是一篇寓言性质的小说,通过叙述屠户与两只狼斗智斗勇的故事,揭露了狼的贪婪、狡诈和凶残的本性,表现了人的勇敢、机智和善于斗争的精神。
故事情节扣人心弦,语言简洁生动,结构清晰,适合学生阅读和思考。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基础,通过之前学习的《世说新语》《<论语>十二章》《诫子书》等文言文,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文言知识和阅读方法。
本课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和鉴赏能力,引导学生通过默读、边读边思考、勾画重点语句或段落等方式,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概括文章的中心。
三、教学目标1、朗诵文言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理解句意、文意。
2、培养学生斗争、善于斗争的意识,懂得用智慧同敌人做斗争。
3、了解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
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理解句意、文意。
2、教学难点:了解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培养学生斗争、善于斗争的意识,懂得用智慧同敌人做斗争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导入环节:图片展示:展示狼的图片,并请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关于狼的成语和故事,概括狼的本性。
示例成语:狼狈为奸、狼心狗肺、狼吞虎咽等。
示例故事:狼来了、小红帽等。
成语接龙:进行带“狼”字的成语接龙游戏,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引入新课《狼》。
2、了解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淄川县(现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七下《狼》教案

七下《狼》教案第一篇:七下《狼》教案《狼》教案设计人:审定人:教学目标:1.文言文知识:初步了解作者蒲松龄。
2.基本阅读技能:根据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回忆已学知识,解释并积累10个重点词语。
翻译重点句子。
背诵全文。
3.高级智慧技能:概说文章大意,能说出对故事的启发。
4.情感目标:认清狼的阴险狡诈的本性,对待像狼一样敌对者,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教学重点:实词的含义的掌握教学难点:对文章寓意的理解教学时数: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时候听说一个农夫和蛇的故事,农夫把冻僵的蛇放在怀里取暖,被蛇咬死了。
今天一个屠夫遇到了两条狼,故事将会怎样发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蒲松龄的《狼》。
二、初步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正音正字。
2.学生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
3.解决“预习导学”问题。
4.学生提出预习问题。
预习导学1.感知全文尝试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在空格处填入内容。
本文讲述了一个屠夫在卖完肉回家的路上,碰到两条狼,想摆脱它们,最终把两条狼杀死的故事。
2.词语解释翻译加点的词语。
回忆已学过的文言文中出现这个字词吗?如有,请写出原文,并解释词义。
再想想现代汉语有该字词的成语或词语,并解释词义。
举例:两狼之并驱如故。
旧:原来已学: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所以.成语:一见如故故:旧①缀行甚远。
紧跟着。
缀甲厉兵缀:连结;甲:铠甲;厉兵:磨利兵器。
.②两狼之并驱如故。
一起紧紧追赶。
并驾齐驱驱:快跑..③屠大窘。
害怕。
.④恐前后受其敌。
攻击。
所向无敌/寡不敌众敌:抵挡.⑤顾野有麦场。
回头看。
相顾一笑顾:回头看。
.⑥场主积薪其中。
柴草。
抱薪救火/杯水车薪/釜底抽薪/薪尽火传. 1⑦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眼睛注视。
眈眈相向/虎视眈眈..⑧意暇甚。
悠闲无暇兼顾/自顾不暇.⑨屠自后断其股。
大腿。
股肱之臣.⑩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睡觉。
梦寐以求/喜而不寐.三、读、讲讲、议议(一)学习第一、二段一、问题导读请用原文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狼》教学设计《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了解蒲松龄及作品。
2.理清故事情节,认识屠户和狼的形象。
3.学会勇敢机智地与邪恶势力作斗争。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
2.认识屠户和狼的形象。
【教学难点】领悟故事寓意及其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品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自主预习【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走进故事
听“狼嚎”,竞猜关于狼的成语。
二、初读课文,感知故事
三读课文,初步感知:
一读,学生齐读,把故事读通顺。
二读,教师示范,把故事读精彩。
三读,小组合作,把故事读明白。
三、品读课文,赏析故事
三次活动,分节赏析:
活动一、“快速抢答”
(赏析第1、2节,用原句回答,弄清“缀”的意思,及“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的停顿)
活动二、“译文找错”
(赏析第3节,掌握“敌”“顾”“薪”“眈眈”的意思)
活动三、“看图找错”
(赏析第4节,掌握“暇”“首”“股”等字的意思,同时认识屠户和狼的形象)
四、悟读课文,评说故事
1.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交流作者及《聊斋志异》)
2.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五、拓展阅读,回味故事
1.比较阅读:蒲松龄《狼三则》另外两则。
2.拓展阅读:毕淑敏《母狼的智慧》、姜戎的《狼图腾》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