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培训

病史
• 慢性支气管炎常咳白色粘痰、并以冬春季咳嗽为主 • 痰中带血或咯血,需考虑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 • 有过敏性疾病史和家族史者注意排除过敏性鼻炎和哮喘 • 伴随鼻塞、流涕、喷嚏、鼻后滴流感、咽后粘液附着感,应首先
考虑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 • 伴随反酸、嗳气、胸骨后烧灼感或餐后咳嗽加重者应考虑胃食管
反流性咳嗽
体格检查
• 体型、鼻、咽、喉、气管、肺部等,双肺呼吸音级有无哮鸣音、 湿罗音、暴裂音
• 肥胖体型者应注意睡眠呼吸暂停(OCS)或胃食管反流(CER)合 并慢性咳嗽的可能
• 多数慢性咳嗽者无异常体征 • 体格检查闻及呼气期哮鸣音提示哮喘 • 肺底闻及Velcro罗音,应考虑间质性肺病 • 闻及吸气期哮鸣音需警惕中央型肺癌或支气管结核
• 治疗:1.病因治疗:对于非变应性鼻炎以及普通感冒,治疗首选第一代抗组 胺药和减充血剂,大多数患者在初始治疗后数天至2周内起效。变应性鼻炎 首选鼻腔吸入糖皮质激素和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慢性鼻窦炎:分泌物培养 以金葡菌或表匍菌、肺链为主,但多数情况下是定植菌,可能与急性发作相 关。细菌性鼻窦炎多为混合感染,抗感染是重要措施。急性发作不少于2周。 推荐鼻用激素治疗伴有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2.对症 治疗:生理盐水鼻腔冲洗、粘液溶解剂等。
• 慢性咳嗽:CVA、UACS、EB和GERC • 国内慢性咳嗽病因调查显示AC亦是慢性咳嗽病因 • 上述疾病约占慢性咳嗽病因的70%-95%.多数慢性咳嗽与感染无关,
故应避免滥用抗菌药物治疗。
UACS(PNDS)
• 由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鼻后和咽喉等部位,直接或间接刺激 咳嗽感受器,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称鼻后滴流综 合征。
咳嗽的发生机制
儿童慢性咳嗽的诊治的指南

儿童慢性咳嗽的诊治的指南一、诊断儿童慢性咳嗽:1.详细询问病史:询问咳嗽病程、性质(干咳或咳痰)、伴随症状(喘息、喉咙不适、呼吸困难等)、日间和夜间咳嗽的频率等。
2.体格检查:包括测量体温、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并注意肺部听诊、鼻咽检查等。
3.必要的辅助检查: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血沉等)、过敏源检测等。
4.特殊检查:如肺功能检查、胸部X光、CT等。
二、常见病因及相应处理措施:1.呼吸道感染:根据病情给予抗生素、支持治疗,包括休息、补充水分、控制咳嗽症状等。
2.支气管哮喘:使用抗炎、扩张支气管药物,如肾上腺素类药物、布地奈德等。
同时要给予相关的生活指导,如避免触发因素、合理运动等。
3.过敏性鼻炎:鼻炎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物、鼻用脱敏治疗等。
辅助治疗包括鼻腔冲洗、避免过敏原等。
4.胃食管反流病:给予抗酸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等。
同时要注意饮食调节,避免进食过饱、过温、过辣等刺激性食物。
5.心理因素:提供心理支持和适当的心理疏导,如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等。
三、非特异性咳嗽的处理措施:1.鼻腔清洁:可使用生理盐水或鼻腔冲洗剂进行鼻腔清洁,减少上呼吸道黏液的刺激。
2.补充水分:多饮水有助于稀释黏液,减少咳嗽症状。
3.保持湿度:保持室内湿度适宜,可使用加湿器或保持通风,以减少空气的刺激。
4.控制咳嗽:如咳嗽严重影响学习和睡眠,可以考虑使用镇咳药物,如可待因糖浆等。
但要避免滥用和长期使用。
四、注意事项:1.家庭环境:保持家庭环境的清洁,减少污染物质对儿童呼吸道的刺激。
2.饮食注意: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过冷或过热的食物,避免过度饮食。
3.家长指导:家长要耐心引导儿童正确咳嗽,如用纸巾捂住口鼻,避免向人群直接咳嗽。
4.应激管理:减轻儿童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和情感支持。
综上所述,儿童慢性咳嗽的诊治需要全面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解读PPT课件

02
03
咳嗽是常见症状
咳嗽是呼吸道疾病最常见 症状之一,几乎每个人都 曾经历过。
影响生活质量
长期或剧烈的咳嗽会严重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 睡眠、工作、社交等。
潜在疾病表现
咳嗽可能是多种潜在疾病 的表现,如感冒、支气管 炎、哮喘、慢阻肺等。
指南制定目的与意义
规范诊疗行为
通过指南的制定和推广, 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 ,提高咳嗽的诊断和治疗 水平。
诊断流程与标准详细询问来自史包括咳嗽的持续时间、性质、伴随症状等。
全面体格检查
重点检查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频率、胸廓形 态、呼吸音等。
选择性辅助检查
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辅助 检查手段。
综合分析
结合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 综合分析得出诊断结论。
03 咳嗽治疗原则与药物选择
治疗原则及目标设定
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
根据咳嗽的病因,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如抗感染治疗、抗过敏 治疗等。
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通过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缓解咳嗽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预防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积极治疗咳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药物种类及作用机制
镇咳药
通过抑制咳嗽中枢或阻断咳嗽 反射弧中的某一环节而发挥镇 咳作用,如可待因、右美沙芬
等。
祛痰药
通过稀释痰液或液化粘痰,使 之易于咳出,如氨溴索、溴己
新等。
平喘药
通过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减轻气道阻力,从而缓解咳嗽 症状,如茶碱类药物、β2受
体激动剂等。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病 因等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对于慢性咳嗽患者,应注 重长期管理和综合治疗。
《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要点

《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要点1、咳嗽的分类•按病程:急性咳嗽(<2周)、迁延性咳嗽(2~4周)和慢性咳嗽(>4周)。
•按性质:干性咳嗽(无痰)和湿性咳嗽(有痰)。
•按病因:特异性慢性咳嗽(可归因于某种潜在疾病)和非特异性慢性咳嗽(没有明确病因的慢性咳嗽)。
2、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不同年龄段病因有差异:•<1岁婴幼儿:气道异物。
•0~6岁儿童:感染后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综合征。
•≥6岁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综合征、心因性咳嗽、多病因性咳嗽。
3、慢性咳嗽需要进行哪些实验室检查指南中针对慢性咳嗽是否需要常规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肺通气功能检查、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查、过敏源检查以及何时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给出了推荐意见。
4、儿童咳嗽可以选择哪些药物2021版指南中针对儿童咳嗽抗菌药使用及选择、是否需要应用镇咳药、祛痰药、抗组胺药、支气管舒张药、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问题给出了推荐意见。
5、儿童心因性咳嗽和习惯性咳嗽怎样处理2021版指南推荐采用非药物干预治疗心因性咳嗽和习惯性咳嗽。
•心因性咳嗽——建议使用催眠、暗示、咨询和心理安慰等方法(2C)。
•习惯性咳嗽——如症状不影响生活、学习和社交活动时无需干预,如有影响时可参照抽动障碍进行诊疗(2C)。
6、关于儿童咳嗽家长需要知道的那些事新版指南增加了对儿童咳嗽健康教育的推荐,主要为对儿童生活环境及咳嗽自然病程的教育。
•推荐咳嗽患儿脱离被动吸烟环境(1B)——吸烟环境对儿童咳嗽、呼吸道感染、哮喘和喘息有不良影响。
•对家长进行有关咳嗽自然病程的教育(2B)——咳嗽自然病程较长,必要的观察和等待很重要,应减少不必要的频繁就诊和抗菌药物滥用。
最后为大家附上指南推荐儿童咳嗽诊断和治疗流程图,临床医师可根据患儿具体病情,在此基础上制订个体化诊疗方案。
注:CVA为咳嗽变异性哮喘;UACS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PBB为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FeNO为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ICS为吸入性糖皮质激素;GERC为胃食管反流性咳嗽;PIC为感染后咳嗽。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解读

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它可以是许多不同疾病的表现,如感冒、流感、哮喘、肺炎等。
对于患者来说,咳嗽可能会引起不适和困扰,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咳嗽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咳嗽,国内外专家们对咳嗽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指南和标准。
本文将结合2021年最新的指南,对咳嗽的诊断和治疗进行解读。
一、咳嗽的定义及分类1. 咳嗽的定义咳嗽是在呼吸道受刺激时,由呼吸肌肉快速收缩产生的一种自发性反射性动作。
咳嗽可以帮助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和异物,是一种机体的自我保护反应。
2. 咳嗽的分类根据咳嗽的病程和性质,可以将咳嗽分为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两大类。
急性咳嗽通常由感染性疾病引起,持续时间不超过3周;慢性咳嗽持续时间超过8周,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
二、咳嗽的诊断流程1. 详细病史询问医生应该对患者的咳嗽症状进行详细的了解,包括咳嗽的起病时间、性质(干咳、咳痰、咳血等)、伴随症状(发热、咳痰、呼吸困难等)等。
还需要了解患者的个人史、家族史和工作生活史等。
2.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仔细的体格检查,可以观察到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音、肺部听诊、心音及其他相关体征,帮助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类型。
3. 辅助检查辅助检查对于明确病因、评估病情和指导治疗非常重要。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胸部X线检查、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CT检查、痰培养和病原学检查等。
三、咳嗽的治疗原则1. 对症治疗对急性咳嗽可以采取镇咳、祛痰、抗炎等对症治疗措施。
而对于慢性咳嗽,应根据不同病因进行定位治疗。
2. 病因治疗根据咳嗽的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是根治咳嗽的关键。
对于合并湿疹性皮肤炎的患者,首先要控制好湿疹性皮肤炎,才能治疗咳嗽。
对于合并喉咽部感染的患者,应当积极治疗喉咽部感染。
3.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芳龄、性别、病情轻重、合并症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如对于老年人和儿童,应根据他们的生理特点和耐受性选择药物,并注意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
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年版

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年版英文回答:Cough: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Guidelines 2021。
Introduction.Cough is a common symptom that can be caused by a variety of underlying conditions. The most common causes of cough ar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URIs), such as the common cold and influenza. Other causes of cough includ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LRIs), such as bronchitis and pneumonia, as well as non-infectious conditions, such as asthma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Diagnosis.The diagnosis of cough is based on the patient'shistory and physical examination. The history shouldinclude questions about the duration and severity of the cough, as well as any associated symptoms, such as fever, shortness of breath, or chest pain.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should include an examination of the lungs and heart.Treatment.The treatment of cough depends on the underlying cause. For URIs, treatment is typically supportive and includes rest, fluids, and over-the-counter cough suppressants. For LRIs, antibiotics may be necessary. For non-infectious conditions, such as asthma and COPD, treatment may include inhaled medications, such as bronchodilators and corticosteroids.Prevention.There are a number of things that can be done to prevent cough, including:Washing your hands frequently.Avoiding contact with people who are sick.Getting vaccinated against influenza and pertussis.Quitting smoking.Managing your asthma or COPD.Conclusion.Cough is a common symptom that can be caused by a variety of underlying conditions.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ugh depends on the underlying cause. There are a number of things that can be done to prevent cough.中文回答:咳嗽,2021 年诊断与治疗指南。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UACS/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一部分慢性咳嗽患者进行全面检查、治疗后,病因仍无法明确。又称为特发性咳嗽。 •由于这些患者普遍存在咳嗽高敏感性,又称为慢性咳嗽高敏综合征(CHS)。 •以中年女性多见,常以上感为起病首发因素,主要表现为慢性刺激性干咳,伴咽痒或异 物感,对油烟、灰尘、异味、冷空气敏感,有时讲话及紧张亦会引起咳嗽。 •诊断原则:必须经过系统的病因检查,排除已知的慢性咳嗽病因,方可考虑。 •常规治疗无效,以降低咳嗽敏感性为目的。药物治疗:如加巴喷丁、巴氯芬、卡马西平 等。非药物治疗:咳嗽抑制性治疗。
慢性咳嗽病因诊断流程
LOGO
Thank You !
•由各种上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咳嗽综合征。其基础病以鼻炎、鼻窦炎为主,还与慢性咽喉炎、慢性扁桃体 炎等咽喉部疾病有关。 •PNDS/鼻后滴流综合征:由于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鼻后和咽喉等部位,直接或间接刺激咳嗽感受器, 导致以咳嗽为主要变现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除咳嗽、咳痰外,随潜在疾病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且缺少特异性。 •诊断标准(2C):1)发作性或持续性咳嗽,以白天为主,入睡后较少;
EB/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既往有接触面粉、异氰酸和氯氨等引起EB的报道(2C),因此诊断EB时要考虑职业因素。 EB的诊断必须结合病史、诱导痰(或BALF)嗜酸粒细胞计数、气道反应性测定和激素治疗有效等综合判 断(1B)。 •诊断标准:1)慢性咳嗽,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黏痰;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但频繁剧烈的咳嗽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
临床上咳嗽病因繁多且涉及面广,特别是胸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患者,此类患者最易被临床医生所疏忽,很多患者长期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炎”,大量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因诊断不清而反复进行各种检查,不仅增加了患者痛苦,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随着人们对咳嗽的关注,欧美国家近20年对咳嗽原因及其治疗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基本明确了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近年来先后制定了咳嗽相关的诊治指南。
我国近年也开展了有关咳嗽病因诊治的临床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结果。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急、慢性咳嗽的诊断和治疗,加强咳嗽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组织相关专家,参考国内、外有关咳嗽的临床研究结果,共同制定了《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以期对不同类型的咳嗽进行科学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
一、咳嗽的分类和原因咳嗽通常按时间分为3类: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
急性咳嗽时间<3周,亚急性咳嗽3~8周,慢性咳嗽≥8周。
1.急性咳嗽:普通感冒是急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其他病因包括急性支气管炎、急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等。
2.亚急性咳嗽:最常见原因是感冒后咳嗽(又称感染后咳嗽)、细菌性鼻窦炎、哮喘等。
3.慢性咳嗽:慢性咳嗽原因较多,通常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初查X线胸片有明确病变者,如肺炎、肺结核、肺癌等。
另一类为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或惟一症状者,即通常所说的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简称慢性咳嗽)。
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为:咳嗽变异型哮喘(CVA)、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这些原因占了呼吸内科门诊慢性咳嗽比例的70%~9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 但频繁剧烈的咳嗽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
临床上咳嗽病因繁多且涉及面广, 特别是胸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患者, 此类患者最易被临床医生所疏忽, 很多患者长期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炎”,大量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因诊断不清而反复进行各种检查, 不仅增加了患者痛苦,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随着人们对咳嗽的关注,欧美国家近20年对咳嗽原因及其治疗进行了多方面研究, 基本明确了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 近年来先后制定了咳嗽相关的诊治指南。
我国近年也开展了有关咳嗽病因诊治的临床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结果。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急、慢性咳嗽的诊断和治疗,加强咳嗽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组织相关专家,参考国内、外有关咳嗽的临床研究结果, 共同制定了《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 ,以期对不同类型的咳嗽进行科学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
一、咳嗽的分类和原因咳嗽通常按时间分为3类: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
急性咳嗽时间< 3周, 亚急性咳嗽3~8周,慢性咳嗽≥8周。
1. 急性咳嗽:普通感冒是急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其他病因包括急性支气管炎、急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等。
2. 亚急性咳嗽:最常见原因是感冒后咳嗽(又称感染后咳嗽) 、细菌性鼻窦炎、哮喘等。
3. 慢性咳嗽:慢性咳嗽原因较多,通常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初查X 线胸片有明确病变者,如肺炎、肺结核、肺癌等。
另一类为X 线胸片无明显异常, 以咳嗽为主或惟一症状者, 即通常所说的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简称慢性咳嗽) 。
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为:咳嗽变异型哮喘(CVA ) 、鼻后滴流综合征( PNDs)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EB )和胃2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 ,这些原因占了呼吸内科门诊慢性咳嗽比例的70% ~95%。
其他病因较少见, 但涉及面广,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内膜结核、变应性咳嗽(AC) 、心理性咳嗽等。
二、病史与辅助检查1. 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仔细询问病史对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作用,能缩小慢性咳嗽的诊断范围,得出初步诊断进行治疗或根据现病史提供的线索选择有关检查。
注意咳嗽性质、音色、节律和咳嗽时间、诱发或加重因素、体位影响, 伴随症状等。
了解咳痰的数量、颜色、气味及性状对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痰量较多、咳脓性痰者应首先考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查体闻及呼气期哮鸣音时提示哮喘的诊断, 如闻及吸气性哮鸣音, 要警惕中心性肺癌或支气管内膜结核。
2. 相关辅助检查:(1)诱导痰检查:最早用于支气管肺癌的诊断,通过诱导痰细胞学检查可使癌细胞检查阳性率显着增高, 甚至是一些早期肺癌的惟一诊断方法。
细胞学检查嗜酸粒细胞增高是诊断EB 的主要指标。
常采用超声雾化吸入高渗盐水的方法进行痰液的诱导(方法见附件1) 。
(2)影像学检查: X 线胸片能确定肺部病变的部位、范围与形态,甚至可确定其性质, 得出初步诊断, 指导经验性治疗和相关性检查。
建议将X 线胸片作为慢性咳嗽的常规检查,如发现器质性病变,根据病变特征选择相关检查。
X 线胸片若无明显病变, 则按慢性咳嗽诊断程序进行检查(见慢性咳嗽诊断程序) 。
胸部CT检查有助于发现纵隔前、后肺部病变、肺内小结节、纵隔肿大淋巴结及边缘肺野内较小的肿物。
高分辨率CT有助于诊断早期间质性肺疾病和非典型支气管扩张。
(3)肺功能检查:通气功能和支气管舒张试验可帮助诊断和鉴别气道阻塞性疾病, 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大气道肿瘤等。
常规肺功能正常,可通过激发试验诊断CVA。
(4)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 检查:可有效诊断气管腔内的病变,如支气管肺癌、异物、内膜结核等。
(5)食管24h pH值监测:能确定有无胃2食管反流(GER ) , 是目前诊断GERC最为有效的方法。
通过动态监测食管pH值的变化,获得24 h食管pH值< 4的次数、最长反流时间、食管pH值< 4占监测时间的百分比等6项参数,最后以Dem eester积分表示反流程度。
检查时实时记录反流相关症状, 以获得反流与咳嗽症状的相关概率(SAP) ,明确反流时相与咳嗽的关系(方法参见附件2) 。
(6)咳嗽敏感性检查:通过雾化方式使受试者吸入一定量的刺激物气雾溶胶颗粒, 刺激相应的咳嗽感受器而诱发咳嗽, 并以咳嗽次数作为咳嗽敏感性的指标。
常用辣椒素吸入进行咳嗽激发试验(方法参见附件3) 。
咳嗽敏感性增高常见于AC、EB、GERC。
(7)其他检查:外周血检查嗜酸粒细胞增高提示寄生虫感染、变应性疾病。
变应原皮试(SPT)和血清特异性IgE测定有助于诊断变应性疾病和确定变应原类型。
三、急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急性咳嗽的病因相对简单,最常见的病因为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的咳嗽常与鼻后滴流有关。
当健康成人具备以下4条标准时,可以诊断为普通感冒:(1)鼻部相关症状(如流涕、打喷嚏、鼻塞和鼻后滴流) ,伴或不伴发热。
( 2)流泪。
( 3)咽喉部有刺激感或不适。
(4)胸部体格检查正常。
普通感冒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一般无需用抗菌药物。
(1)减充血剂:伪麻黄碱等。
( 2)退热药物:解热镇痛药类。
( 3) 抗过敏药:第一代抗组胺药。
(4)止咳药物:中枢性镇咳药、中成药等。
临床上通常采用上述药物的复方制剂, 首选第一代抗组胺药+伪麻黄碱治疗,可有效缓解打喷嚏、鼻塞等症状。
咳嗽明显者选用中枢性镇咳药, 如右美沙芬或可待因等。
四、常见慢性咳嗽的病因及诊治慢性咳嗽的病因相对复杂,明确病因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多数慢性咳嗽与感染无关, 无需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咳嗽原因不明或不能除外感染时, 慎用糖皮质激素。
(一) CVA1. 定义: CVA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咳嗽是其惟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或体征,但有气道高反应性。
2.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通常咳嗽比较剧烈,夜间咳嗽为其重要特征。
感冒、冷空气、灰尘、油烟等容易诱发或加重咳嗽。
3. 诊断:常规抗感冒、抗感染治疗无效, 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咳嗽症状, 此点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
肺通气功能和气道高反应性检查是诊断CVA 的关键方法。
诊断标准: ( 1)慢性咳嗽常伴有明显的夜间刺激性咳嗽。
(2)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最大呼气流量( PEF)昼夜变异率> 20%。
( 3)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 4)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4. 治疗: CVA 治疗原则与哮喘治疗相同。
大多数患者吸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加β激动剂即可, 很少需要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
治疗时间不少于6~8周。
(二) PNDs1. 定义: PNDs是指由于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鼻后和咽喉部,甚至反流入声门或气管,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2. 临床表现:除了咳嗽、咳痰外, PNDs患者通常还主诉咽喉部滴流感、口咽黏液附着、频繁清喉、咽痒不适或鼻痒、鼻塞、流涕、打喷嚏等。
有时患者会主诉声音嘶哑,讲话也会诱发咳嗽,但其他原因的咳嗽本身也有此类主诉。
通常发病前有上呼吸道疾病(如感冒)史。
3. 诊断:引起PNDs的基础疾病包括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常年性非变应性鼻炎、血管舒缩性鼻炎、感染性鼻炎、真菌性鼻炎、普通感冒和副鼻窦炎等。
伴有大量痰液者多为慢性鼻窦炎所致。
血管舒缩性鼻炎的特征是随气温改变, 鼻腔有时会产生大量稀薄水样分泌物。
慢性鼻窦炎影像学检查征象为副鼻窦黏膜增厚超过6 mm、气液平面或窦腔模糊。
如咳嗽具有季节性或病史提示与接触特异性的变应原(例如花粉、尘螨)有关时, SPT有助于诊断。
怀疑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时,可行曲霉菌和其他真菌的皮肤试验及特异性IgE检测。
诊断标准: (1)发作性或持续性咳嗽,以白天咳嗽为主,入睡后较少咳嗽。
( 2)鼻后滴流和(或)咽后壁黏液附着感。
(3)有鼻炎、鼻窦炎、鼻息肉或慢性咽喉炎等病史。
( 4)检查发现咽后壁有黏液附着、鹅卵石样观。
(5)经针对性治疗后咳嗽缓解。
PNDs涉及多种基础疾病,其诊断主要是根据病史和相关检查综合判断, 所以在建立诊断以前应排除引起慢性咳嗽的其他常见原因。
近年来有的学者直接采用鼻炎/鼻窦炎作为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而不用PNDs 的术语。
4. 治疗:依据导致PNDs的基础疾病而定。
下列病因引起的PNDs首选第一代抗组胺剂和减充血剂: ( 1) 非变应性鼻炎。
( 2) 血管舒缩性鼻炎。
(3)全年性鼻炎。
( 4)普通感冒。
第一代抗组胺剂代表药物为马来酸氯苯那敏, 常用减充血剂为盐酸伪麻黄碱。
大多数患者在初始治疗后数天至2周内产生疗效。
各种抗组胺药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均有效果,首选无镇静作用的第二代抗组胺剂, 常用药物为氯雷他定或阿斯米唑等。
鼻腔吸入糖皮质激素是变应性鼻炎首选药物,通常为丙酸倍氯米松(每鼻孔50 μg /次)或等效剂量的其他吸入糖皮质激素,每天1~2次。
色甘酸钠吸入对变应性鼻炎亦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应用剂量20 m g /次,每天3~4次。
改善环境、避免变应原刺激是控制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措施。
变应原免疫治疗可能有效,但起效时间较长。
抗菌药物治疗是治疗急性细菌性鼻窦炎的主要药物,效果欠佳或分泌物多时可采用鼻腔吸入糖皮质激素及减充血剂减轻炎症。
对慢性鼻窦炎的治疗,建议采用下列初治方案:应用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有效的抗菌药物3周;口服第一代抗组胺剂和减充血剂3周;鼻用减充血剂1周;鼻吸入糖皮质激素3个月。
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行负压引流、穿刺引流或外科手术。
(三) EB1. 定义:一种以气道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非哮喘性支气管炎,是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
2.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慢性刺激性咳嗽,常是惟一的临床症状, 一般为干咳, 偶尔咳少许黏痰, 可在白天或夜间咳嗽。
部分患者对油烟、灰尘、异味或冷空气比较敏感, 常为咳嗽的诱发因素。
患者无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肺通气功能及呼气峰流速变异率( PEFR )正常,无气道高反应性的证据。
3. 诊断: EB 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 部分表现类似CVA,体格检查无异常发现,诊断主要依靠诱导痰细胞学检查(操作方法详见附件2) 。
具体标准如下: (1)慢性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或伴少量黏痰。
(2) X 线胸片正常。
(3)肺通气功能正常,气道高反应性检测阴性, PEF日间变异率正常。
( 4)痰细胞学检查嗜酸粒细胞比例≥0. 03。
( 5)排除其他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疾病。
( 6) 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有效。
4. 治疗: EB 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 治疗后咳嗽消失或明显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