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酸梭菌对猪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影响杨海成;邢艳艳;曲平安【期刊名称】《中国饲料》【年(卷),期】2024()10【摘要】文章旨在研究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CB)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试验将200头初重(8.14±0.07)kg、日龄相近、健康的杂交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重复10头。

分别向基础日粮中添加0、1、5和10×10^(9)CFU/kg的CB为试验日粮。

试验为期35 d。

日粮添加1~10×10^(8)CFU/kg CB仔猪平均日增重分别显著提高4.8%、6.65%和7.4%(P<0.05);日粮添加1~10×10^(8)CFU/kg CB仔猪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显著降低2.9%、5.2%和4.6%(P<0.05);日粮添加1~10×10^(8)CFU/kg CB仔猪料重比分别显著降低7.4%、11%和11.2%(P<0.05);此外,日粮添加CB对仔猪终末体重无显著影响(P<0.05)。

日粮添加5~10×10^(8)CFU/kg CB仔猪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仔猪血清尿素氮和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P<0.05);日粮添加5×10^(8)CFU/kg CB仔猪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此外,CB对仔猪血清球蛋白、葡萄糖和总胆固醇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

日粮添加5~10×10^(8)CFU/kg CB仔猪血清IgA和IgM含量显著提高(P<0.05);日粮添加5×10^(8)CFU/kg CB仔猪血清IL-2含量显著提高(P<0.05);日粮添加1~10×10^(8)CFU/kg CB仔猪血清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日粮添加5×10^(8)CFU/kg CB仔猪血清IL-10含量显著提高(P<0.05);此外,CB对仔猪血清IgG、IL-6和TNF-α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

丁酸梭菌对仔猪肠道健康的影响

丁酸梭菌对仔猪肠道健康的影响

DOI :10.15906/11-2975/s.20200704[摘要]丁酸梭菌作为一种新型抗生素替代品,已被广泛应用于动物上,前景十分广阔。

本文从丁酸梭菌能够促进仔猪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肠道发育,提高仔猪肠道内有益菌数量和仔猪肠道屏障功能,进而改善仔猪肠道健康等方面进行阐述,为其在仔猪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丁酸梭菌;仔猪;肠道健康[中图分类号]S81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314(2020)07-0013-04丁酸梭菌对仔猪肠道健康的影响李玉鹏1#,李海花2#,王倩3,乔家运1*,姚胜宁4(1.天津市畜牧兽医研究所,天津300381;2.天津农学院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天津300384;3.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300387;4.天津市静海区畜牧水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301600)基金项目:天津市农业科学院青年科研人员创新研究与实验项目(2020005);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17YFZC ⁃NC00260);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18JCYBJC30000);天津市农业科学院青年科研人员创新研究与实验项目(2018008);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团队(20180338)*通讯作者#并列第一作者仔猪断奶后,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使仔猪容易产生应激,引起腹泻等,因而仔猪肠道健康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丁酸梭状芽孢杆菌是一种重要的益生菌(Liao 等,2015),近几年来,丁酸梭菌作为饲料添加剂,在治疗动物肠道疾病,改善动物肠道健康状况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田召芳等,2017)。

1丁酸梭菌的生物学性状尧生理特性和功能1.1丁酸梭菌的生物学性状丁酸梭菌为革兰氏阳性厌氧菌,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

菌体为直杆状,也见有弯曲状,菌体末端膨大呈梭状[(0.5~1.7μm )×(2.4~7.6μm )],单个或成对、短链,因周生鞭毛,可运动,偶见有丝状菌体,内生孢子,一定条件下可形成芽孢(李碧云等,2013),表面菌落形态直径为1~3mm ,为圆形或略不规则,菌落呈白色或奶油色(王腾浩,2015)。

日粮添加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腹泻率的影响

日粮添加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腹泻率的影响

日粮添加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腹泻率的影响王海亮1,钱 坤2*(1 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天津 300061;2 天津市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天津 300402)丁酸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butyricum )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厌氧内生芽孢杆菌,也称丁酸梭菌或酪酸菌,其研究及应用历史悠久,早在19世纪70年代就有学者对酪酸菌的记载和描述。

在此后的研究中,不同学者陆续使用过十几种不同的名称对该菌描述。

1933年,日本的宫入近治(Miyairi)从粪便中分离得到该菌后也曾将其命名为宫入菌[1]。

直到1980年,国际细菌分类命名委员会才将其正式命名为丁酸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butyricum )[2]。

在日本,丁酸梭菌研发成人用药物的应用已有多年,应用效果良好。

但用于动物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近年来才逐渐开始。

丁酸梭菌通常出现在奶制品、土壤、人类和动物肠道与排泄物中。

目前其已成为工业生产丁酸的主要菌种。

因丁酸梭菌独特的微生态学特点,其日趋受到医学、兽医学、饲料工业界的广泛关注[3]。

研究发现,丁酸梭菌的多个菌株对一些致病菌均有显著的阻抑作用[4]。

姜晓明[5]等的研究表明,丁酸梭菌复合制剂治疗哺乳仔猪黄白痢的效果与硫酸黏杆菌素的治疗效果相当,治愈率达85.6%和82.5%;另外,虽然丁酸梭菌复合制剂在治疗仔猪腹泻的效果方面与抗生素相当,但丁酸梭菌复合制剂对仔猪肠道黏膜的修复效果明显好于抗生素的,且康复仔猪的复发率低。

与基础日粮组的仔猪相比,日粮中添加0.04%丁酸梭菌制剂的试验组仔猪腹泻率平均降低9.93%,差异极显著(P <0.01)[6]。

本研究通过饲养试验,探讨不同水平的丁酸梭菌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腹泻率的影响,确定丁酸梭菌在断奶仔猪日粮中的最佳使用量。

1 材料与方法1.1 丁酸梭菌丁酸梭菌制剂来源于仰韶生化工程(河南)有限公司,丁酸梭菌含量为2.0×109 CFU/g,经倍比稀释添加到基础日粮中。

丁酸钠_丁酸梭菌在断奶仔猪生产中的应用_肖雪梅

丁酸钠_丁酸梭菌在断奶仔猪生产中的应用_肖雪梅

断奶后至转群时试验组的头均日增重和头均体重显 而试验组料重比极显著低 著高于对照组 ( P < 0. 05 ) , [ 11 ] 于对照组( P < 0. 01) 。张金文等 研究丁酸梭菌对弱 仔猪的影响, 结果表明, 添加 0. 4% 丁酸梭菌的试验组 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 ( P < 0. 05) , 腹泻率极显 著低于对照组( P < 0. 01 ) 。在本试验中, 日粮中添加 结果仔猪平均日增重提高, 腹泻率 丁酸梭菌 250 g / t, 降低, 与前人报道的一致。 4 结论 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丁酸钠、 丁酸梭菌均可提 高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和采食量 , 降低腹泻率。丁酸 梭菌的添加效果略优于丁酸钠。 丁酸梭菌组较丁酸 钠组经济效益明显, 但二者差异不显著。 参考文献:
B 组料重比均低于对照组, 由表 4 可知: A、 表明 在日粮中添加 1 kg / t 丁酸钠和 250 g / t 丁酸梭菌均可 节约成本且效果明显, 特别是丁酸梭菌组 ( B 组 ) 对 经济效益的改善更明显。 3 讨论 丁酸钠在畜牧养殖中的应用在国外 20 世纪 80 年代初就有报道。众多研究表明, 在畜禽日粮中添加 , 丁酸钠可以促进动物生长 提高饲料转化率, 改善动 物肠道内微生物区系, 调整动物肠道菌群生态平衡,
表1 日粮组成 玉米 / % 豆粕 / % 膨化大豆 / % 发酵豆粕 / % 蒸气鱼粉 / % 乳清粉 / % 乳化豆油 / % 白糖 / % 复合预混料 / % 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营养水平 粗蛋白 / %
-1 消化能 / ( MJ·kg ) -1 净能 / ( MJ·kg ) 钙 /%
断奶仔猪由于胃肠道发育不健全, 胃酸分泌不 足, 加上断奶应激的影响, 极易造成仔猪增重下降, 养 分吸收不好, 腹泻加剧, 甚至造成死亡; 因此, 有必要 改善 在早期断奶仔猪饲料中添加一些促进肠道发育 、 胃酸分泌 不 足、 提 高 机 体 免 疫 力 的 功 能 性 添 加 剂。 V. Medina 等[1]研究发现, 短链脂肪酸( short chain fatty acid, SCFA) 对机体代谢有重要的作用。 短链脂肪 酸包括乙酸、 丙酸和丁酸, 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丁酸。 丁酸具有水、 脂两亲性, 在 pH 值为 4 ~ 6 时不易被分 , 直接进入盲肠和 解 部分可以避过酸性环境的小肠, 结肠。作为一种生物调节剂, 丁酸在改善胃肠道机 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丁 能、 酸具有游离性和挥发性, 生产中一般将其制成相对稳 — —丁酸钠。 丁酸钠作为一种新型的饲料 定的钠盐— 添加剂在生产上的研究较多, 但与其类似物丁酸梭菌 ( Clotridoum butyricum ) 应 用 效 果 的 对 比 研 究 较 少。 为此, 试验研究了丁酸钠和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生产 性能、 健康状况和毛色的影响, 并评估其经济效益, 现 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添加剂 丁酸钠( 商品名丁壮素, 含量为 98% ) , 厦门新奥 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提供; 丁酸梭菌, 杭州惠嘉丰牧生 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 2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 在福建省漳州市某猪场, 选择刚刚转入保育舍 ( 相差 5 日龄以内 ) 的 36 日龄左右的杜 × 长 × 大三 B、 C 3 组, 随机分为 A、 元杂交健康断奶仔猪 189 头, 3 , A , 每组 个重复 其中 组为丁酸钠组 在基础日粮中 添加丁酸钠 1 kg / t; B 组为丁酸梭菌组, 在基础日粮 采用基础 中添加丁酸 梭 菌 250 g / t; C 组 为 对 照 组,

丁酸在畜禽上的生物学功能

丁酸在畜禽上的生物学功能

丁酸在畜禽上的生物学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作为能源物质:丁酸是反刍动物瘤胃壁吸收进入肝脏和乳腺组织参与体内物质代谢的能源物质,合成乳脂和体脂。

对于单胃动物,丁酸可以为机体及其组织细胞提供快速且易于吸收的能量。

丁酸作为肠细胞(盲肠和结肠细胞)偏爱的能量,极易在肠腔内被吸收,从而满足肠道对能量的需求。

2. 促进生长:丁酸梭菌可产生多种消化酶、氨基酸和维生素等有益动物健康的物质,促进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因而可用于改善动物生长性能。

研究表明,添加丁酸梭菌对改善肉鸡、肉鸭和仔猪的生长性能有一定的作用。

3. 维护肠道健康:丁酸作为肠粘膜上皮细胞首选的能源底物,也促进胃肠道细胞的增殖和成熟。

此外,丁酸梭菌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肠道发育、提高饲料利用率等多种途径提高畜禽的生长性能。

综上所述,丁酸在畜禽上的生物学功能主要体现在提供能量、促进生长和维护肠道健康等方面。

丁酸梭菌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养猪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丁酸梭菌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养猪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养猪SWINE PRODUCTION2020第1期丁酸梭菌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养猪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祖立闯1,李娇1,李峰2,沈志强1,2(1.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滨州256600;2.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山东滨州256600)中图分类号:S816.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957(2020)01-0017-04摘要丁酸梭菌是一种以丁酸、乳酸和乙酸为主要代谢产物的专性厌氧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具有耐高温、耐酸和耐多种抗生素等生物学特性,优点为安全、无残留、绿色环保、稳定性好等,且有改善动物肠道环境,提高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利用率,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抗氧化等多种生物学功能,是一种具有广泛开发潜力和开发前景的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

文章就丁酸梭菌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养猪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为丁酸梭菌更好地推广应用于养猪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丁酸梭菌;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物学功能;养猪生产过去抗生素的应用对养猪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快速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抗生素过度滥用导致的猪群内源性感染和二重感染、耐药性菌株产生、动物机体免疫力下降等诸多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无抗养殖”、“绿色饲料”已成为养猪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

丁酸梭菌是一种以丁酸、乳酸和乙酸为主要代谢产物的专性厌氧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动物和人的肠道中,最早于1933年由日本的千叶医科大学宫入近治博士首先发现并进行研究,是一种具有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抗氧化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微生态制剂,具有较高的开发应用价值[1-4]。

早在2003年欧盟就批准丁酸梭菌可以作为肉鸡和断奶仔猪的饲料添加剂,我国对丁酸梭菌的研究与开发才刚刚起步,但发展较快,于2013年将其纳入《中国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3)》的《附录二》中。

当前,将丁酸梭菌作为新型饲料添加剂在养殖生产中推广应用对于减少我国当前饲料中抗生素大量滥用、减少药物残留、降低动物细菌的耐药性和保障动物健康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丁酸梭菌在养猪业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丁酸梭菌在养猪业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2020年第4期(总第273期) 文献综述79丁酸梭菌在养猪业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刘虎传 杨培培 王莎莎 刘开东 戴正浩(山东省青岛市畜牧兽医研究所 266100)中图分类号:S85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733(2020)04-0079-02丁酸梭菌又名酪酸梭菌、丁酸梭状芽孢杆菌,是芽孢杆菌科、梭菌属的一种产丁酸的革兰氏阳性菌厌氧细菌。

具有芽孢结构,能够耐受饲料加工过程中的高温、高压环境,对人工胃液、肠液和胆盐也有较强耐受性。

丁酸梭菌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能产生短链脂肪酸、氨基酸、酶等多种益生物质,具有促生长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能,其主要代谢产物丁酸还可作为肠道上皮组织细胞再生和修复的营养物质[1]。

作为一种益生素的活菌制剂,能够改善畜禽消化道菌群平衡,提高机体的抗病毒、新陈代谢、养分消化吸收的能力,预防消化道疾病,具有调节消化道菌群和促进畜禽生长的双重作用。

本文主要将今年来丁酸梭菌对猪生长性能、肠道屏障功能、免疫功能及抗氧化功能进行综述,以期对广大养猪从业者提供参考。

1 丁酸梭菌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丁酸梭菌作为饲料添加剂能够增强消化吸收能力,提高生长性能及饲料转化率。

郑有秀等[1]研究发现,饲粮添加250和1000mg/kg 丁酸梭菌的断奶仔猪ADFI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腹泻率较对照组分别显著降低了40.99%和44.32%(P< 0.05)。

王腾浩[2]研究发现,添加丁酸梭菌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料重比和腹泻率,能较好的替代抗生素。

耿正颖等[3]研究发现,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不同浓度的丁酸梭菌对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耗料增重比均无显著影响,但不同添加剂量丁酸梭菌处理组的腹泻率随添加剂量的上升呈线性显著增加,各处理之间断奶仔猪粪便评分差异显著。

孙华等[4]研究发现,添加丁酸梭菌组仔猪平均日增重均高于对照组,料重比均低于无饲料源抗生素组。

谷氨酰胺与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小肠形态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谷氨酰胺与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小肠形态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Mn5 V 75 0I VD 4 0I V 0I 核 黄 素 r 0mg, A 1 0 U, 0 U, E2 U, i —
b f vn3 6mg 烟 酸 nc t i ai 2 , 酸 p no ei o ai . , l ioi c c 7mg 泛 n d att nc h ai 3mg V 20 0 , 物 索 bo n0 1 , 碱 cd1 , Bl . 9 mg 生 it . 5 mg 胆 i
项 目 I ms t e
t e ba ald e (D M ss1 h s it ba i

含量 C net otn
酸 梭 菌 , 为一 种 微 生 态 制 剂 , 具 有 改 善 肠 道 内 作 其 微 生态 环 境 , 少 肠 道 疾 病 , 高 免 疫 力 的 功 能 。 减 提
0 0 ) ) 奶后 第 7天 , 试 验组 的 十二 指肠 绒 毛 高度 均 显著 高于 对 照组 ( . 5 。3 断 各 P<0 0 ) 丁 酸梭 .5 , 菌组 回肠 绒 毛 高度 显著 高于对 照 组 ( 0 0 ) 复合 组 空肠 以及 回 肠 隐 窝深度 均 显著 低 于对 照 P< . 5 , 组( P<0 0 ) 断奶后 第 l .5 ; 4天 , 合组 的 十二 指肠 和 回肠 绒 毛 高度 显著 大 于对 照 组 ( 复 P<0 0 ) .5 ,
菌 和谷 氨 酰 胺 对仔 猪 生 长 性 能 的影 响 以 及 二 者 的
合 计 T t oa l 营 养 水 平 N tete e ur n v l i l s
消 化 能 DE ( / g / MJk )
1 3 3. 5 21. 0 O
0. 9 9 0. 5 2
组 合 效应 , 丁 酸 梭 菌 和 谷 氨 酰 胺 在 猪 生 产 上 的 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丁酸梭菌能提高猪的生产性能,能提高猪的免疫力,能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改善猪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等等等等好处。

丁酸梭菌的发展非常的迅速,今
天河南金百合生物窦子就来谈一下丁酸梭菌对猪生产性能影响都有哪些?
本文内容摘要:
在哺乳仔猪教槽料中提前添加丁酸梭菌,仔猪断奶时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头均
增重无明显差异(p>0.05),料重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育
成率试验组极其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断奶后至转群时试验组的头均
日增重和头均增重明显(p<0.05)高于对照组,而试验组的料重比又明显
(p<0.05)低于对照组;达90kg的出栏日龄试验组比对照组提前8.1d,差异不显著(p>0.05),头均饲料消耗减少5.6kg,料重比降低0.08,差异
显著(p<0.05)。

可见,丁酸梭菌具有能明显提高猪生长的特性。

关键词:丁酸梭菌;仔猪;生长性能
长期以来,人们为了提高养殖业生产效益而不顾及饲养环境,致使饲养环境
不断恶化,各种疾病不断发生,损失惨重。

抗生素的使用虽然使许多疾病得
到相应的控制,但是对畜牧业生产和人类健康会产生非常大的副作用。

首先
抗生素作用于病原菌的同时,也对机体有益菌群构成威胁,以致破坏肠道微
生态平衡,造成菌群失调,使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增加对外源性感染的易感性;另外,在抗生素的作用下,通过突变与选择使正常微生物对抗生素耐药性增加,同时也使动物机体免疫力下降;滥用抗生素还可破坏生态环境。

因此,
微生态制剂以其独特的优势将逐渐成为抗生素的理想替代品。

益生素(Prodiotics)是近年来国内外迅速崛起的一类微生态制剂,因其具
有调节肠道功能、维持肠道内菌群平衡和提高机体健康水平及生产性能、维
持肠道内菌群平衡和提高机体健康水平及生产性能、避免服用抗生素带来的
耐药性和二重感染等问题的优点,广泛地应用于医疗、保健、食品、畜牧和
水产等行业。

丁酸梭菌,是1933年由日本千叶医科大学宫入近治博士首先
发现并报告的,因此又名宫入菌。

丁酸梭菌是一种极度厌氧的芽孢杆菌,除
了具有上述的优点外,同时还具有抗逆性强、耐高温高压、易贮存及对多种
抗生素有抗性等独特的生物特性,成为当今研究和应用的热点。

本实验将丁酸梭菌提前在哺乳仔猪教槽料中添加,接种于消化道,不再使用药物保健,研究了丁酸梭菌对猪生长特性的影响。

1、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丁酸梭菌由河南某生物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提供,5亿cfu/g。

1.2 试验时间和地点
河南某养殖有限公司万头养猪厂6号产房。

试验从10月5日开始,于次年3月15日结束。

历时161d。

1.3 试验设计
1.3.1 试验分组
产房母猪在分娩前按母猪所在产房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实验组(15窝),B组为对照组(12窝)。

1.3.2 试验日粮
全部仔组在试验期间饲喂同种饲料,实验组仔猪教槽料中添加0.2%丁酸梭菌菌剂至出栏为止,对照组仔猪的教槽料中不添加任何添加剂。

1.3.3
哺乳仔猪从7日龄开始训练采食教槽料,然后每天饲喂4次,自由采食、自由饮水、自由哺乳。

饲养管理按常规进行。

4.4 指标测定
分别记录仔猪初生及28d断奶体重、饲料消耗量。

另外记录病弱仔数、死亡数,计算平均育成率。

分别记录仔猪转群的体重,转群日龄,断奶后至转群饲料消耗。

分别记录出栏重、育肥天数以及育肥期间饲料消耗。

2、结果与讨论
2.1 哺乳仔猪的健康状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试验组比对照组的病弱仔猪明显减少,育成率提高14.34个百分点,差异及其显著(p<0.01)。

说明在仔猪7日龄教槽中添加0.2%的丁酸梭菌,可提高仔猪的免疫力,减少疾病尤其消化道疾病的发生,明显提高仔猪的健康状况,育成率大大提高。

2.2 哺乳仔猪的生产性能(见表2、表3)
从表2可以看出,哺乳仔猪试验组比对照组每头少增重94g,但是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

从表3可以看出,哺乳仔猪料重比对照组降低0.01,
差异显著(p<0.05)。

说明在仔猪7日龄教槽料中添加0.2%的丁酸梭菌,对哺乳仔猪的初次采食无影响,在断奶前的增重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哺乳
期间对饲料的利用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2.3 保育猪的生产性能(见表4、表5)
从表4可以看出,添加丁酸梭菌的试验组头均重和头均日增重分别比对
照组提高1.84kg和79.35g,差异均显著(p<0.05)。

从表5可以看出,
添加丁酸梭菌的试验仔猪在断奶后保育期比对照组猪料重比降低0.193,差
异显著(p<0.05)。

说明在仔猪7日龄教槽料中添加0.2%的丁酸梭菌,仔猪采食后使有益菌尽早在体内占据附着点,可以预防和减少猪在断奶、转群、
交换饲料时产生的不良应激所造成的体内微生态平衡失调,明显降低料重比,提高仔猪生产性能。

2.4 育肥猪的生产性能(见表6)
从表6可知,对照组比实验组出栏日龄延长8.1d,差异不显著(p<0.05);头均饲料消耗增加5.6kg,料重比增加0.08,差异显著(p<0.05)。

3、结论
益生菌的应用,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产品和使用方法。

不同种类、不同年龄的
动物和不同的使用方法,益生菌的作用也不一样。

如果不了解某种产品的作
用特性、缺乏针对性、滥用微生态制剂,都不会获得理想的效果。

在动物体
内微生态平衡还没有建立及抗病力弱、消化机能不完善时,益生菌要尽早使
用才能显现出较佳的效果。

通过养殖试验,证实了在哺乳仔猪教槽料中提前添加益生菌对猪的生长发育
大有益处。

丁酸梭菌在提高猪的抗病力、免疫力方面,促进猪的健康生长,
提高增重率和饲料转化率,降低料重比方面效果明显。

作为一种新型微生态制剂,丁酸梭菌的作用机理已经很明了,有一部分企业
也已经有了规范的工艺流程、产品标准等;丁酸梭菌的应用也处在高速发展
的阶段,望丁酸梭菌以后能更多的造福于养殖动物,造福于人类的健康。

人家都说餐馆要选人多的地方吃,东西就要选大牌子的;那么金百合生物窦
子我告诉你,关于丁酸梭菌,金百合生物就是大牌!欢迎咨询和参观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