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酸梭菌C_2菌株对鱼类肠道致病菌体外抑制作用研究
丁酸梭菌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丁酸梭菌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吴媛媛【摘要】丁酸梭菌是土壤、动物胃肠道中一种常驻的厌氧革兰氏阳性菌,其在恶劣环境中易形成芽孢,能耐高温、高压、强酸和多种抗生素.其具有调控胃肠道菌群平衡、稳定胃肠道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和促进机体生长等作用.文章就丁酸梭菌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期刊名称】《饲料博览》【年(卷),期】2018(000)011【总页数】4页(P13-16)【关键词】丁酸梭菌;益生菌;生物学功能;应用【作者】吴媛媛【作者单位】四川省水产学校,成都6117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71 丁酸梭菌的生物学功能1.1 调节胃肠道微生态平衡丁酸梭菌能分泌维生素和生长因子等促进肠道有益菌群增殖,同时产生抗菌肽和有机酸等抑制有害菌群生长,优化胃肠道菌群结构,且有机酸是肠壁细胞的能量来源,对肠道上皮组织的再生和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曹广添等将丁酸梭菌分别与大肠杆菌、乳酸杆菌等联合培养,与单独培养比,有益菌丰度均增加,而病原菌数量均降低[1]。
Kuroiwa 等报道,丁酸梭菌能产生生物活性分子,促进双歧杆菌、乳酸菌、粪杆菌等肠道有益菌群增殖[2]。
朱晓慧等将丁酸菌发酵提取物分别与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粪链球菌共培养后,3种活菌丰度均提高[3]。
肖英平等在肉鸡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可增加盲肠中产短链脂肪酸菌群的丰度[4]。
同时,丁酸梭菌还可分泌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等,其降解的中间产物被双歧杆菌等益生菌群利用,促进有益菌的生长繁殖,维持肠道健康。
Zhang等发现,丁酸梭菌可优化断奶仔猪肠道菌群结构,提高肠道中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并提升小肠中益生菌群丰度[5]。
Taka⁃hashi 等认为,丁酸梭菌产生的丁酸、乙酸可预防和治疗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的小鼠,在体内外体均能抑制出血性大肠杆菌的生长,证实丁酸梭菌可降低肉鸡坏死性肠炎的发病率和缓解相关症状[6-7]。
此外,丁酸梭菌可通过调控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 和ZO-1 等蛋白表达,从而改善肠黏膜通透性,缓解疾病相关症状,维持肠道健康;具有定植占位效应,能在肠黏膜表面形成伪膜,占据肠道上皮细胞黏附位点,抑制肠道内有害菌和腐败菌的定植和入侵,丁酸梭菌提取物脂磷壁酸能抑制大肠杆菌在肠上皮细胞的附着[8-10]。
丁酸梭菌的特性,丁酸梭菌的作用与丁酸梭菌的应用

丁酸梭菌的特性,丁酸梭菌的作用与丁酸梭菌的应用丁酸梭菌,又名酪酸菌,它是梭状芽孢菌属中的一个种,是1993年由日本千叶医科大学宫入近治博士首先发现并报告的,因此又叫宫入菌。
1935年, Kingimiyairi博士从人的粪便和土壤中分离出丁酸梭菌,随后发现其厌氧培养的过滤物中含有较少的脂肪酸,具有极强的整肠作用,它可抑制肠道中的致病菌,促进肠道中有益菌如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生长。
1.丁酸梭菌的一般特性(1)丁酸梭菌为典型的严格厌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37℃,最适pH值为4.0—9.8。
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培养初期试管上部呈轻微浑浊,产大量的气体,后期沉淀较多。
平板划线培养(37℃)24h,可见直径1.2—3mm大小的菌落,正面圆形,边缘整齐,侧面低凸,表面湿润光滑,乳黄色,不透明,略有酸臭味(2)丁酸梭菌不水解蛋白质丁酸梭菌不水解酪蛋白和明胶,但能使牛奶变酸、凝固、产气。
不分解蛋白质,不产生氨、硫化氢等物质;能利用蔗搪、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甘露糖、棉籽糖、乳糖、低聚半乳糖、木糖、木聚糖、核糖、阿拉伯糖、甘油、淀粉、纤维素;不能利用卫毛醇、山梨醇;发酵产物主要有丁酸、乙酸、丁醇、乙醇、甲酸、H2、CO2、丙二醇等(3)丁酸梭菌稳定抗性较好丁酸梭菌属于芽孢菌,能产生内生芽孢,所以生存能力较强,能耐热、耐酸、耐胆汁、耐抗生素。
在人体内不受胃酸、胆汁酸等影响,因此在体内外都能长期生存不失活。
丁酸梭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链霉素等抗生素有一定的抗性,因此它可和抗生素合用,提高疗效,被广泛用于医药、功能性保健食品和动物饲料的添加剂中。
2.丁酸梭菌的作用(1)维持肠道菌群平衡肠道菌群失衡会导致许多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丁酸梭菌作为一种有益菌,对人体和动物没有毒害,可以抑制葡萄球菌、念珠菌、克雷伯菌、弯曲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和伤寒沙菌以及腐败菌的生长,从而减少了胺类、吲哚类和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产生。
丁酸梭菌对畜禽肠道有害菌及有益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DOI:10.20041/ki.slbl.2023.01.012丁酸梭菌对畜禽肠道有害菌及有益菌的抑制作用研究周安树1,张海鹏2,高映红3,肖明霞1,王乙茹4,PHOUTHAPANE Vanhnaseng5,屈娥1*,程志斌1*(1.云南农业大学,昆明650201;2.玉溪市红塔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玉溪653100;3.昆明云岭广大种禽饲料有限公司,昆明650200;4.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达州635001;5.老挝农林部畜牧与水产局,老挝万象6644)摘要:本研究采用体外牛津杯抑菌法,评估一株丁酸梭菌(菌株编号YNAU5738)对畜禽肠道主要有害菌及有益菌的抑制作用。
试验设土霉素、金霉素和丁酸梭菌3个处理组,以抑菌圈直径值(diameter of inhibition zone,DIZ)比较判定丁酸梭菌对六个肠道指示菌的抑制作用及效果。
结果显示:丁酸梭菌对大肠杆菌K88、大肠杆菌K99、猪霍乱沙门氏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等4个肠道有害菌的指示菌的抑制作用均为“敏感”(7.8mm<DIZ≤16.0mm)。
土霉素和金霉素对以上4个指示菌的抑制作用达“高敏感”(DIZ>16.0mm),且抑制效果显著高于丁酸梭菌(P<0.05)。
此外,丁酸梭菌对罗伊氏乳杆菌、嗜热双歧杆菌等2个肠道主要有益菌的抑制作用,均判定为“不敏感”(DIZ=7.8mm)。
相反,土霉素和金霉素对罗伊氏乳杆菌的抑制作用达高敏感。
综合上述结果提示,该株丁酸梭菌具有调节畜禽肠道菌群的作用及潜在的饲用价值。
关键词:丁酸梭菌;抑菌作用;肠道有害菌;肠道有益菌中图分类号:S81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0084(2023)01-0061-05Inhibitory Effect of Clostridium butyricum onIntestinal Harmful Bacteria and BeneficialBacteria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ZHOU Anshu1,ZHANG Haipeng2,GAO Yinghong3,XIAO Mingxia1,WANG Yiru4,PHOUTHAPANE Vanhnaseng5,QU E1*,CHENG Zhibin1*(1.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unming650201,China;2.Animal Health Supervision Institute of Hongta District of Yuxi,Yuxi653100,Yunnan China;3.Yunling Guangda Breeding Poultry and Feed Limited Company,Kunming650200,China;4.Da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Dazhou635001,Sichuan China;5.Department of Livestock and Fisheries,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of Laos,Vientiane6644,Laos)Abstract:To evaluate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a probiotic Clostridium butyricum(YNAU5738strain)on收稿日期:2022-12-0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60664);云南省农业联合面上项目(2017FG001-067);云南农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A2032002455)作者简介:周安树(2003—),女,云南文山人,研究方向为单胃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丁酸梭菌对肠道健康调节作用及应用研究进展

为肠道 上皮细 胞提供 能量外 .还 具有直 接的 免疫 渊控 功
能 ,能增 强肠 道上 皮细胞 的增 和 分化 .提 高肠道 屏障
J力能 ,对维护黏膜健 有一定 的用 1.5 对肠道 的免疫调 节作 用 肠道 是机 体最 大 的免疫器
收能 力增 强 若隐窝 变深 !J{1J说 明机体 代谢增 强 ,维 持需
要 增多 ,1 产性 能低 冈此 ,绒 毛高 度与隐 窝深度 的 比
值 很好地 反应 小肠 的功能情 况 :郑有 秀等人通 过 试验 证
明断奶 仔猪饲 粮添加 丁酸 梭菌不仅 著提高卒 肠绒 毛高
度 ,还 可 普提 高卒肠 绒毛高 度与隐 窝深度 的 比值 【1
,f_.长和 幼畜肠 道发育 成熟 有研 究表 明 ,丁 酸梭菌 对抗
,卜索 导致的 肠道黏膜 完整性 损坏 、绒 毛破 、上 皮细胞
肿 胀脱 落等症状有叫 的 修复作用 J:刘婷婶等人研究发
现 住蛋 鸡饲 【}1添 力I1 同浓 度 的_r酸 悛菌均 可 苦增力II
了卒肠 黏喷厚 度【“1 丁酸饺菌 的代 跗产物 丁酸除 了能够
丁酸梭 菌是从 健康人 和 动物 肠道 中分离 的一 种革 氏 阳性 芽孢杆 菌 .具 有耐热 、耐酸 ,耐 多种抗 索等 十 物学 的 特性 、丁 酸 梭 菌 住肠 道 内具 有 州 节肠 道 菌 群平 衡 、改善肠道 健J求,提 高 动物乍长性 能及 改善 肉品质等 作用 ,具有 良好 的应用前景 .
.
1.3 维持 肠道正 常的形 态结构 肠道是 消化和吸 收营养
物 质的重 要场 所 ,肠 绒 毛高 度越 高 !J{IJ肠 上 皮细胞 的数量
越多 .肠上 皮细胞数 量越 多 ,则小肠对 营养 物质 的吸收
丁酸梭菌生理功能及应用研究进展_张晓阳

丁酸梭菌生理功能及应用研究进展张晓阳,卢忆,马艳莉,李里特(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100083)摘要:丁酸梭菌是一种益生菌,具有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免疫力、抗癌、产生营养物质等功能。
丁酸梭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目前已应用于食品、医药、农牧、化工等诸多领域。
但是国内对丁酸梭菌的研究及开发利用滞后,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相比其它益生菌重视度不足。
本文介绍了丁酸梭菌的形态特征和生化特征,综述了其生物学功能及在食品、医药、工业、动物等领域的应用,指出了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丁酸梭菌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丁酸梭菌;形态特征;生化特征;功能;应用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又名酪酸菌、宫入菌,存在于土壤、树叶、人和动物肠道中。
干酪和自然发酵的酸奶中也存在丁酸梭菌,我国学者在酒曲[1]和窖泥[2]中也分离鉴定得到了丁酸梭菌。
研究发现丁酸梭菌有着整肠、抗癌、提高免疫力等作用[3]。
在日本,丁酸梭菌最初被应用于临床医学,目前已被制成微生态制剂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4]、动物饲料[5]等领域。
与其它益生菌相比,丁酸梭菌微生态制剂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对丁酸梭菌开发利用的步伐,但是对丁酸梭菌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仍存在局限性,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更是较少。
本文从形态与生理特征、生物学功能、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前景等方面对丁酸梭菌进行了综述,为丁酸梭菌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思路。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发酵豆制品中丁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研究”(项目编号:201210019090)。
作者简介:张晓阳(1989—),女,河北石家庄人,本科,研究方向:食品科学与工程。
通讯作者:李里特(1948—),男,陕西西安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食品科学研究。
Study on the Quality Index of Fermented Corn NoodlesWANG Xiao-hui1,LI Ling-yi1,Satoru Nirasawa2,EIZO Tatsumi2,CUI Li-xun3,CHENG Yong-qiang1(1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Functional Food from Plant Resources/College of Food Science&Nutritional Engineering,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100083,China;2Japan Inter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Agricultural Sciences,Tsukuba305-8686,Japan;3Biological Pharmaceatical Department,Heilongjia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Biolo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rbin150025,China)Abstract:Fast and accurate evaluation method is essential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noodles.Different evaluation methods including sensory assessment,instrumental test and cooking quality test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quality of fermented corn noodles.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parameters were studied,and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the instrument test and cooking quality test were correlated with sensory assessment significantly.Hardness and chewiness could be good indicators of fermented corn noodles,and cooking quality test could be used as an adjunct method.Keywords:fermented corn noodles;quality;evaluation index;sensory evaluation;instrumental test(责任编辑刘宏)32中国食物与营养第18卷1丁酸梭菌的特征丁酸梭菌为直或微弯的杆菌,单个或对生,短链,后期产生孢子,孢子卵圆、偏心次端生,使得菌体膨大呈现梭形[6]。
丁酸梭菌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动物养殖与疾病防控中的应用进展

DOI :10.15906/11-2975/s.2020150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872466);福建省科技厅引导性项目(2019N0005);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创新专项基金项目(KF2015017、CXZX2017235、CXZX2017487)*通讯作者[摘要]近年来,在探索抗生素养殖替代品的研究中,益生菌在动物生态养殖方面的开发研究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猪、鸡等重要经济动物的养殖临床试验中,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能够起到调控动物肠道菌群、抗氧化、提高免疫力、促进动物个体增重等作用,并且该菌能够与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其他益生菌发挥较好的协同促进作用。
本文就丁酸梭菌作为饲料生态添加剂在目前动物养殖领域的应用做一综述,借鉴枯草芽孢杆菌等益生菌的开发经验,展望其研发趋势与市场开发前景,为该类益生菌未来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丁酸梭菌;益生菌;抗氧化;畜牧兽医[中图分类号]S81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314(2020)15-0012-06丁酸梭菌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动物养殖与疾病防控中的应用进展黄潇航1,2,张龙1,3,胡奇林3,黄志坚1,2,殷光文1,2*,江和基1,2*(1.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2;2.福建省动物药物工程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2;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13)丁酸梭菌,俗称为丁酸菌、酪酸梭菌。
其在医学应用上,对由于抗生素滥用等致病因素引起的肠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此外对过敏性支气管炎炎症、糖尿病等临床疾病也具有一定疗效。
丁酸梭菌作为动物肠道内分布普遍的一种重要菌类,多能在动物粪便中通过细菌分离得到,在动物饲料营养添加的试验性研究中,该菌也是动物肠道生态菌群结构健康与否的重要指示细菌之一。
本文就该菌的抗氧化、肠道菌群调节、促生产、抗菌消炎等功能及其在畜牧兽医领域的生产应用进行综述。
丁酸梭菌的功效及研究进展

丁酸梭菌的功效及研究进展丁酸梭菌的功效及研究进展1 丁酸梭菌的来源、形态和生理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又名酪酸菌,它是梭状芽孢菌属中的一个种,是1933年由日本千叶医科大学宫入近治博士首先发现并报告的,因此又叫宫入菌。
1935年,Kingi miyairi博士从人的粪便和土壤中分离出丁酸梭菌,随后发现其厌氧培养的过滤物中含有较少的脂肪酸,具有极强的整肠作用,它可抑制肠道中的致病菌,促进肠道中有益菌如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生长。
丁酸梭菌是一种专性厌氧的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其直径为(0.6~1.2)×(3.0~7.0)μm,两端钝圆,中间部分轻度膨胀,细菌呈直杆状或稍有弯曲,单个或成对,短链,偶见有丝状菌体,周身鞭毛,能运动。
孢子卵圆,偏心或次端生。
革兰氏染色初培养的菌为阳性,菌稍长可变为阴性。
在琼脂平板上形成白色或奶油色的不规则圆形菌落,稍突,直径为1~3mm。
不水解明胶,不消化血清蛋白,能够发酵葡萄糖、蔗糖、果糖、乳糖等碳水化合物产酸,一个显著的特征是产生淀粉酶,水解淀粉但不水解纤维素。
水解淀粉和糖类的最终代谢产物为丁酸、醋酸和乳酸,还发现有少量的丙酸、甲酸,硝酸盐还原实验均为阴性。
丁酸梭菌DNA的G+C含量的摩尔分数为27%~28%。
2 丁酸梭菌的功效2.1 调整肠道菌落平衡,促进肠道有益菌群增殖肠道菌群失衡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丁酸梭菌能促进有益的双歧杆菌、乳酸菌、拟杆菌的增殖和有效的抑制引起疾病的葡萄球菌、念珠菌、克雷伯菌、弯曲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和伤寒沙门菌以及腐败菌的繁殖,从而减少了胺类、吲哚类和硫化氢等有。
害物质..实验表明,己知健康人的粪便菌群以厌氧菌为主,并知双歧杆菌在人和动物体为最高和最常见的正常菌群之一。
张达荣等证实,肠易激综合症患者中菌群失调,表现为与粪便菌群中主要比例的总厌氧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量减少,而占肠道菌群比例中较少的具有潜在致病性梭菌却显著增多,经丁酸梭菌治疗后,粪便菌群中的双歧杆菌、无芽孢厌氧菌、大肠菌、肠球菌和乳酸菌与健康人无显著差异,占肠道比例多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显著上升,而具有潜在致病性的梭菌明显下降,并且临床症状相应明显改善。
丁酸梭菌的特性和功效

丁酸梭菌的特性和功效丁酸梭菌的特性和功效赵长昆1,齐树亭2(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130 )(河北工业大学海水利用中心,天津,300130)摘要:本文叙述了丁酸酸菌的特性、功能。
首先,介绍了丁酸梭菌的发现及形态,并且对其生理特性进行了描述。
然后,讲述丁酸梭菌的功效,重点陈述了它在肠道中的作用。
最后是丁酸梭菌应用的理论意义和实践需求,以及它诱人的产业化前景和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丁酸梭菌;芽孢;益生菌;微生态学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iveness ofclostridium butyricumZHAO changkun,QI shuting(Institute Of Chemical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300130)(Seawater Utilization Center Of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300130)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iveness are reviewed.First,the discovery and morphology of clostridium butyricum is introducted,and also its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s described. Then,the effectiveness of clostridium butyricum is telled,and the function when it is in intestinal is importantly stated. The last part includes the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 practice requirements of clostridium butyricum,application,and the tempting industrial prospect and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it .Keywords:Clostridium butyricum;bacillus;probiotics;Micro-ecology1丁酸梭菌的发现和特性1.1发现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又名丁酸梭菌,是梭状芽孢菌属中的一个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6-12-11基金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课题(2004201)通讯作者:吴天星,E -mail:wutx@tianbang .com作者简介:宋增福,1971年生,男,山东蒙阴人,博士,主要从事动物微生态与水产病害防治研究。
丁酸梭菌C 2菌株对鱼类肠道致病菌体外抑制作用研究宋增福1,2,吴天星1,宋会仪3(1浙江大学化学系,杭州 310027;2上海水产大学生命学院 200090;3浙江大学动物学院,杭州 310029)摘要:以枯草芽孢杆菌、硫酸链霉素为对照组,以丁酸梭菌C 2菌株为试验组,运用滤纸片琼脂平板扩散法,研究了丁酸梭菌C 2菌株对鱼类肠道致病菌迟缓爱德华氏菌、鳗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丁酸梭菌C 2菌株可以有效抑制这3种病原菌,并且抑制效果要明显优于硫酸链霉素。
关键词:丁酸梭菌;抑菌作用;鱼类肠道致病菌中图分类号:S9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278(2007)03-0100-02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水产病害已经成为限制水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素,而长期使用抗生素和化学药物防治水产病害,会增加药残和病原的耐药性,直接危及到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
因此,控制水产养殖疾病就迫切需要高效无污染、无毒副作用的替代药品,减少甚至禁止使用抗生素。
现代微生态学研究表明,益生菌(Pr obi otics )是一种能够改善宿主肠道菌群平衡并对其有益的微生物,饲料中添加益生菌不仅能避免抗生素的副作用,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而且能促进动物生长。
因此,在现代生产条件下,水产益生菌的研究和开发受到重视,益生菌应用技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
丁酸梭菌自从被日本研究人员发现以来,一直作为防治肠炎的药物在临床上得到应用,尤其是在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
丁酸梭菌可以形成芽孢,具有耐高温、耐酸、耐盐和耐挤压等特性,在制粒过程和酸性的动物肠道环境中均能保持高度的稳定性。
试验研究还表明,丁酸梭菌可以有效地抑制出血性大肠杆菌、痢疾志贺氏菌、霍乱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人和动物肠道里的有害菌群[1],其抑制作用被认为是起到治疗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该菌对引起鱼肠道疾病的有关致病菌是否有抑制作用,至今没有见到相关报道。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丁酸梭菌C 2菌株对鱼肠道致病菌迟缓爱德华氏菌、鳗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作用,为该菌作为水产类新兽药的研制和开发提供基本数据。
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设计实验设丁酸梭菌C 2为试验组,枯草芽孢杆菌和硫酸链霉素为对照组;每组分迟缓爱德华氏菌、鳗弧菌、嗜水气单胞菌3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
在12、18、24、36、48h 测定各实验组抑菌圈直径。
1.2 材料1.2.1 菌种 丁酸梭菌C 2菌株由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分子设计与营养工程实验室保存;迟缓爱德华氏菌、鳗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由上海水产大学农业部渔业动植物病源库提供;枯草芽孢杆菌由无锡阿尔保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1.2.2 培养基 丁酸梭菌培养基:葡萄糖1g,胰蛋白胨1g,酵母粉0.5g,牛肉浸膏0.3g,硫酸铵0.1g,硫酸锰0102g,硫酸镁0.05g,碳酸钙0.1g,氯化钠0.2g,磷酸氢二钾0.4g,水100g,琼脂2g 。
致病菌与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基为牛肉膏蛋白胨营养培养基,调节pH 值为6.9~716。
1.2.3 主要仪器和设备 医用超净工作台、电热恒温培养箱、自动pH 测定仪、电子天平、电热高压灭菌锅、显微镜、冰箱、培养皿、吸管、试管、烧杯、三角瓶、量筒、酒精灯、滤纸片、二氧化碳厌氧工作站等。
1.3 方法1.3.1 丁酸梭菌的活化 丁酸梭菌的冻干粉接种于装有液体培养基的小三角瓶,装量90mL,耐热薄膜塑料封口,28℃静止厌氧培养24h,然后转接小三角瓶,接种量为10%。
1.3.2 致病菌和芽孢杆菌的活化 嗜水气单胞菌、鳗弧菌、迟缓爱德华氏菌和芽孢杆菌接种到装有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的小三角瓶,装量90mL,耐热薄膜塑料封口,电热恒温箱28℃培养24h,然后转接小三角瓶,接种量为10%。
1.3.3 丁酸梭菌的抑菌作用 参考吴惠仙[2]采用滤纸片琼脂平板扩散法进行,稍作修改。
将丁酸梭菌、枯草芽孢杆菌活化后,初始接种密度为1.0×108/mL,24h 后稀释各菌液至1.0×109/mL 。
同时,活化摇床培养嗜水气单胞菌、鳗弧菌和迟缓爱德华氏菌,16h 后接种已活化的密度为1.0×109/mL 的各致病菌株0.1mL 到各平皿涂布,并置入含有丁酸梭菌、枯草芽孢杆菌培养物及硫酸链霉素(1000I U /mL )的药敏试纸进行拮抗实验。
测定前,首先将直径7.2mm 的无菌滤纸片浸没于丁酸梭菌、枯草芽孢杆菌培养液及硫酸链霉素(1000I U /mL )的溶液中3m in 后贴片。
在28℃培养12、18、24、36、48h 测量抑菌圈直径,每个平皿设3个重复。
1.4 数据统计・001・(总第151期) 水 利 渔 业 2007年第27卷第3期实验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Mean ±S D )表示,采用M icr os oft Excel 2003处理硫酸链霉素组数据,用t 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用SPSS10.0(US A )处理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组,最小显著极差法(LS D )进行显著性的比较。
显著水平均设为α=0.05。
2 结果2.1 丁酸梭菌C 2、枯草芽孢杆菌和硫酸链霉素的抑制作用对致病菌抑制实验结果见图1~图3。
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迟缓爱德华氏菌、鳗弧菌、嗜水气单胞菌都有抑制作用,而硫酸链霉素对迟缓爱德华氏菌没有抑制作用。
在12、18、24、36、48h 5个时间段中,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迟缓爱德华氏菌的抑制作用差异不显著(P >0.05);在12、18、24h 3个时间段里,丁酸梭菌对鳗弧菌的抑制作用大于枯草芽孢杆菌(P <0.05),但是从36h 起两者对鳗弧菌的抑制作用差异不显著。
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作用没有差异,而硫酸链霉素对鳗弧菌和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作用始终低于丁酸梭菌(P<0.05)。
图1 丁酸梭菌C 2、枯草芽孢杆菌和硫酸链霉素对迟缓爱德华氏菌抑制作用图2 丁酸梭菌C 2、枯草芽孢杆菌和硫酸链霉素对鳗弧菌抑制作用2.2 丁酸梭菌C 2、枯草芽孢杆菌和硫酸链霉素抑制作用变化趋势2.2.1 丁酸梭菌C 2 图4显示,丁酸梭菌C 2对迟缓爱德华氏菌、鳗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能力随着时间的延长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24h 达到高峰,随后逐步下降。
图3 丁酸梭菌C 2、枯草芽孢杆菌和硫酸链霉素对嗜水气单胞菌抑制作用图4 丁酸梭菌C 2抑制作用变化趋势2.2.2 枯草芽孢杆菌 图5可以显示枯草芽孢杆菌对迟缓爱德华氏菌、鳗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能力随着时间的延长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24h 达到抑菌的高峰,随后逐步下降。
但是对迟缓爱德华氏菌的抑制作用变化比较大,而对鳗弧菌的抑制变化比较平缓。
图5 枯草芽孢杆菌抑制作用变化趋势2.2.3 硫酸链霉素 如图6所示,硫酸链霉素的抑制作用随时间基本没有变化。
3 讨论大多数水生益生菌能够抑制或者杀死周围异种有害的菌群。
目前,对益生菌抑菌的解释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种观点:(1)产酸降低了pH 值,所造成的酸性环境致使病原菌无法生存;(2)产生了抗生素或者细菌素,抑制了细菌;(3)产生了过氧化氢等强氧化剂或者溶菌酶,杀死了细菌;(4)肠道内的定植占位或者营养竞争抑制了细菌的增长。
(下转第115页)美和自然美的和谐统一原则,重视旅游产品的非物质开发。
休闲垂钓旅游地的经营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靠天吃饭”,季节性强的特点决定了休闲垂钓旅游地的开发过程中要改变项目单一的状况,多元化经营,用多种旅游项目吸引游客。
以垂钓为主,进行综合经营,多业并举。
在以垂钓为旅游休闲活动主题进行旅游开发时应力求功能综合化,产品功能设计多样化,加强娱乐因素,加强体验经济,使产品具有较广的市场接受面,多层次与多元化,形成集休息娱乐、健身康体、文化学习、会议展示及特色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度假地,全方位地满足客人的多种需求。
应更多考虑女性和儿童游客的旅游需求,争取最大范围的游客,尽量延长旅游地生命周期。
一般男性旅游者比女性旅游者更感兴趣的是垂钓的过程,在笔者的调查过程中发现男性垂钓者的数量也远远高于女性垂钓者。
一般的垂钓地重视的都是开发垂钓爱好者这个客源市场,而忽视了一个家庭的构成中还应该包括女性和儿童。
家庭化已成为我国度假休闲旅游的一个重要特征,少年儿童是现代家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功能设计时应该对儿童进行专门市场定位,注意开发儿童游乐设施和游乐项目,以便能为其父母提供一个良好的度假环境。
不同的人因年龄、性别、经历的不同对同样的产品也会产生不同的体验,因此在产品设计中需要注意区别对待。
要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并加强营销的力度,加大加强客源市场开发。
可采用边开发建设边宣传促销,实行滚动式发展的模式。
形成市场的途径可以通过俱乐部制或会员制。
4 结语休闲垂钓地是我国渔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新鲜事物,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形式,目前尚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开发历史虽不长,却出现了“遍地开花”式的发展,加强管理和研究迫在眉睫。
在调查访谈阶段,由于时间和人力、物力有限,调查的样本量也较有限,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时间上,由于休闲垂钓旅游活动的季节性特点和作者时间精力有限,故一般只抽取双休日和节假日;在调查地点的选取上,由于作者当时身处湖南内陆地区,对于规则比赛型和养殖观光型以及沿海地区的垂钓地涉及得不够全面。
但本研究结果还是基本能代表内陆地区经营性垂钓地的经营状况和普通民众的需求。
(责任编辑 张俊友)(上接第101页)图6 硫酸链霉素抑制作用变化趋势丁酸梭菌抑菌机制目前比较公认的观点,是丁酸梭菌产生大量丁酸、丙酸和乙酸等短链脂肪酸,造成酸性环境,降低了pH 值,致使其它的微生物难以生存。
国内的许多研究报告已证实丁酸梭菌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常见人体肠道致病菌具有拮抗作用[1,3]。
而唐宝英等[4]研究了丁酸梭菌对动物肠道致病菌的体外拮抗作用,发现丁酸梭菌可以有效的抑制猪大肠杆菌C83902、鸡大肠杆菌C83851、鸡白痢沙门氏菌(Sal m onella gallinarum )Sg9。
本试验对鱼致病菌的研究表明,丁酸梭菌C 2菌株可以有效地抑制鱼肠道致病菌迟缓爱德华氏菌、鳗弧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并且48h 内比硫酸链霉素抑制效果好。
随着时间的延长,丁酸梭菌C 2抑菌作用下降的趋势要比枯草芽孢杆菌的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