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酸梭菌研究进展
丁酸梭菌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丁酸梭菌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吴媛媛【摘要】丁酸梭菌是土壤、动物胃肠道中一种常驻的厌氧革兰氏阳性菌,其在恶劣环境中易形成芽孢,能耐高温、高压、强酸和多种抗生素.其具有调控胃肠道菌群平衡、稳定胃肠道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和促进机体生长等作用.文章就丁酸梭菌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期刊名称】《饲料博览》【年(卷),期】2018(000)011【总页数】4页(P13-16)【关键词】丁酸梭菌;益生菌;生物学功能;应用【作者】吴媛媛【作者单位】四川省水产学校,成都6117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71 丁酸梭菌的生物学功能1.1 调节胃肠道微生态平衡丁酸梭菌能分泌维生素和生长因子等促进肠道有益菌群增殖,同时产生抗菌肽和有机酸等抑制有害菌群生长,优化胃肠道菌群结构,且有机酸是肠壁细胞的能量来源,对肠道上皮组织的再生和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曹广添等将丁酸梭菌分别与大肠杆菌、乳酸杆菌等联合培养,与单独培养比,有益菌丰度均增加,而病原菌数量均降低[1]。
Kuroiwa 等报道,丁酸梭菌能产生生物活性分子,促进双歧杆菌、乳酸菌、粪杆菌等肠道有益菌群增殖[2]。
朱晓慧等将丁酸菌发酵提取物分别与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粪链球菌共培养后,3种活菌丰度均提高[3]。
肖英平等在肉鸡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可增加盲肠中产短链脂肪酸菌群的丰度[4]。
同时,丁酸梭菌还可分泌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等,其降解的中间产物被双歧杆菌等益生菌群利用,促进有益菌的生长繁殖,维持肠道健康。
Zhang等发现,丁酸梭菌可优化断奶仔猪肠道菌群结构,提高肠道中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并提升小肠中益生菌群丰度[5]。
Taka⁃hashi 等认为,丁酸梭菌产生的丁酸、乙酸可预防和治疗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的小鼠,在体内外体均能抑制出血性大肠杆菌的生长,证实丁酸梭菌可降低肉鸡坏死性肠炎的发病率和缓解相关症状[6-7]。
此外,丁酸梭菌可通过调控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 和ZO-1 等蛋白表达,从而改善肠黏膜通透性,缓解疾病相关症状,维持肠道健康;具有定植占位效应,能在肠黏膜表面形成伪膜,占据肠道上皮细胞黏附位点,抑制肠道内有害菌和腐败菌的定植和入侵,丁酸梭菌提取物脂磷壁酸能抑制大肠杆菌在肠上皮细胞的附着[8-10]。
丁酸梭菌对肠道健康调节作用及应用研究进展

为肠道 上皮细 胞提供 能量外 .还 具有直 接的 免疫 渊控 功
能 ,能增 强肠 道上 皮细胞 的增 和 分化 .提 高肠道 屏障
J力能 ,对维护黏膜健 有一定 的用 1.5 对肠道 的免疫调 节作 用 肠道 是机 体最 大 的免疫器
收能 力增 强 若隐窝 变深 !J{1J说 明机体 代谢增 强 ,维 持需
要 增多 ,1 产性 能低 冈此 ,绒 毛高 度与隐 窝深度 的 比
值 很好地 反应 小肠 的功能情 况 :郑有 秀等人通 过 试验 证
明断奶 仔猪饲 粮添加 丁酸 梭菌不仅 著提高卒 肠绒 毛高
度 ,还 可 普提 高卒肠 绒毛高 度与隐 窝深度 的 比值 【1
,f_.长和 幼畜肠 道发育 成熟 有研 究表 明 ,丁 酸梭菌 对抗
,卜索 导致的 肠道黏膜 完整性 损坏 、绒 毛破 、上 皮细胞
肿 胀脱 落等症状有叫 的 修复作用 J:刘婷婶等人研究发
现 住蛋 鸡饲 【}1添 力I1 同浓 度 的_r酸 悛菌均 可 苦增力II
了卒肠 黏喷厚 度【“1 丁酸饺菌 的代 跗产物 丁酸除 了能够
丁酸梭 菌是从 健康人 和 动物 肠道 中分离 的一 种革 氏 阳性 芽孢杆 菌 .具 有耐热 、耐酸 ,耐 多种抗 索等 十 物学 的 特性 、丁 酸 梭 菌 住肠 道 内具 有 州 节肠 道 菌 群平 衡 、改善肠道 健J求,提 高 动物乍长性 能及 改善 肉品质等 作用 ,具有 良好 的应用前景 .
.
1.3 维持 肠道正 常的形 态结构 肠道是 消化和吸 收营养
物 质的重 要场 所 ,肠 绒 毛高 度越 高 !J{IJ肠 上 皮细胞 的数量
越多 .肠上 皮细胞数 量越 多 ,则小肠对 营养 物质 的吸收
丁酸梭菌在家禽生产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用抗 生 素 会对 畜 禽 造成 严 重 的危 害 :第 一 ,动 物 菌类 取代 抗 生 素逐 渐 成 为 禽 畜养 殖 的主 流 。丁
体 内产 生 耐 药 性 细 菌 ,抑 制 细胞 免疫 和 体 液 免 酸 梭菌及 其代 谢 产 物 能够 提 高 饲 料 利用 率 和 改
疫 .严重 损 害 动 物机 体 免疫 细 胞 功 能 ,降低 动 物 善 畜禽 生 产 性 能 ,增 强 畜 禽免 疫 力 和抗 病 力 ,在
关键 词 :丁酸梭 菌 ;生产性 能 ;无抗
Progress in the Application of Clostridium Butyricum in Poultry
Huan Xiurong Liu Xiaohui Xie Qingzhu
Abstract:W ith the improvem ent of people S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con— CeITIS for food safety and the demand of forage authorities to no antibiotic addition to feed, the substitution of antibiotics for humans and animals that are not harmful to residual probiotics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livestock breeding.Clostridium butyricum and its metabolites can improve the feed utilization and improve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livestock anti pouhry, enhance the immunity and disease resistance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and have broad market pros— pects in the current widespread promotion of no—antibiotic breeding environment.
丁酸梭菌生理功能及应用研究进展_张晓阳

丁酸梭菌生理功能及应用研究进展张晓阳,卢忆,马艳莉,李里特(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100083)摘要:丁酸梭菌是一种益生菌,具有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免疫力、抗癌、产生营养物质等功能。
丁酸梭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目前已应用于食品、医药、农牧、化工等诸多领域。
但是国内对丁酸梭菌的研究及开发利用滞后,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相比其它益生菌重视度不足。
本文介绍了丁酸梭菌的形态特征和生化特征,综述了其生物学功能及在食品、医药、工业、动物等领域的应用,指出了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丁酸梭菌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丁酸梭菌;形态特征;生化特征;功能;应用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又名酪酸菌、宫入菌,存在于土壤、树叶、人和动物肠道中。
干酪和自然发酵的酸奶中也存在丁酸梭菌,我国学者在酒曲[1]和窖泥[2]中也分离鉴定得到了丁酸梭菌。
研究发现丁酸梭菌有着整肠、抗癌、提高免疫力等作用[3]。
在日本,丁酸梭菌最初被应用于临床医学,目前已被制成微生态制剂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4]、动物饲料[5]等领域。
与其它益生菌相比,丁酸梭菌微生态制剂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对丁酸梭菌开发利用的步伐,但是对丁酸梭菌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仍存在局限性,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更是较少。
本文从形态与生理特征、生物学功能、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前景等方面对丁酸梭菌进行了综述,为丁酸梭菌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思路。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发酵豆制品中丁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研究”(项目编号:201210019090)。
作者简介:张晓阳(1989—),女,河北石家庄人,本科,研究方向:食品科学与工程。
通讯作者:李里特(1948—),男,陕西西安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食品科学研究。
Study on the Quality Index of Fermented Corn NoodlesWANG Xiao-hui1,LI Ling-yi1,Satoru Nirasawa2,EIZO Tatsumi2,CUI Li-xun3,CHENG Yong-qiang1(1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Functional Food from Plant Resources/College of Food Science&Nutritional Engineering,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100083,China;2Japan Inter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Agricultural Sciences,Tsukuba305-8686,Japan;3Biological Pharmaceatical Department,Heilongjia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Biolo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rbin150025,China)Abstract:Fast and accurate evaluation method is essential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noodles.Different evaluation methods including sensory assessment,instrumental test and cooking quality test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quality of fermented corn noodles.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parameters were studied,and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the instrument test and cooking quality test were correlated with sensory assessment significantly.Hardness and chewiness could be good indicators of fermented corn noodles,and cooking quality test could be used as an adjunct method.Keywords:fermented corn noodles;quality;evaluation index;sensory evaluation;instrumental test(责任编辑刘宏)32中国食物与营养第18卷1丁酸梭菌的特征丁酸梭菌为直或微弯的杆菌,单个或对生,短链,后期产生孢子,孢子卵圆、偏心次端生,使得菌体膨大呈现梭形[6]。
丁酸梭菌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动物营养学报2018,30(7):2467⁃2472ChineseJournalofAnimalNutrition㊀doi:10.3969/j.issn.1006⁃267x.2018.07.005丁酸梭菌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赵敏孟1㊀单昊书2㊀沈永华3㊀张㊀程3㊀刘㊀龙1㊀龚道清1∗(1.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扬州225009;2.镇江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镇江212009;3.东台市畜牧兽医站,东台224200)摘㊀要:丁酸梭菌(Clostridiumbutyricum)具有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㊁产生消化酶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㊁提高动物免疫力㊁抗细胞凋亡㊁抗肿瘤等多种生理功能㊂此外,丁酸梭菌属于厌氧芽孢杆菌,对饲料加工过程中的高温㊁高压以及动物胃肠道环境有较好的耐受性㊂因此,丁酸梭菌是一种适合在畜禽生产中添加的益生菌㊂本文总结了丁酸梭菌的生物学特性㊁生理功能和对畜禽生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为丁酸梭菌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参考㊂关键词:丁酸梭菌;益生菌;生理功能;畜禽生产中图分类号:S828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6⁃267X(2018)07⁃2467⁃06收稿日期:2018-01-11基金项目:江苏省苏北科技专项(BN2016086);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SXGC[2017]154);扬州市科技计划项目(YZ2016055);镇江市1+1+N农业推广项目作者简介:赵敏孟(1988 ),男,山东泰安人,博士,从事动物营养生理调控的研究㊂E⁃mail:zhaominmeng123@163.com∗通信作者:龚道清,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yzgong@163.com㊀㊀丁酸梭菌(Clostridiumbutyricum)广泛分布于动物和人的肠道中,具有促进生长㊁提高免疫力,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等功能[1-2],并且丁酸梭菌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因此,丁酸梭菌是一种具有较高开发价值的微生态制剂㊂早在2003年欧盟就批准丁酸梭菌可以作为肉鸡和断奶仔猪的饲料添加剂,我国也于2013年将其纳入‘中国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3)“的‘附录二“中㊂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丁酸梭菌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开展了诸多研究,本文从其生物学特性㊁生理功能和对畜禽生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面做一综述,以期为丁酸梭菌的进一步开发和研究应用提供参考㊂1㊀丁酸梭菌的生物学特性及生理功能1.1㊀丁酸梭菌的生物学特性㊀㊀丁酸梭菌在生物分类学上属于硬壁菌门(Fir⁃micutes),梭菌纲(Clostridia),梭菌目(Clost⁃ridales),梭菌科(Clostridiaceae),梭菌属(Clostridi⁃um),菌体可以产生芽孢,有鞭毛,可以运动,属于专性厌氧芽孢杆菌㊂同其他芽孢杆菌一样,丁酸梭菌可以以孢子的形式存在,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㊂研究发现丁酸梭菌对饲料加工过程中的高温㊁高压环境有较好的耐受性[3]㊂此外,丁酸梭菌对胃肠道环境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对人工胃液㊁肠液和胆盐有一定的耐受能力[4]㊂这些特性使得丁酸梭菌成为一种适合在畜禽饲粮中添加且能被动物有效利用的㊁抗逆性强的益生菌㊂1.2㊀丁酸梭菌的生理功能㊀㊀丁酸梭菌及其代谢产物具有诸多的生理功能,对维持机体健康,促进动物生长发育有积极的意义㊂畜禽的肠道在发育过程中会形成微生态平衡,但当微生态平衡被破坏时,动物容易发生疾病,影响动物健康,降低生长性能㊂首先,丁酸梭菌可以促进有益菌的生长,抑制有害菌如大肠杆菌㊁沙门氏菌等的生长,保护肠道的微生态平衡[5]㊂其次,丁酸梭菌的主要代谢产物之一是丁酸,而丁酸是肠道上皮细胞的主要供能物质,可通过供给能量促进上皮细胞的增殖,因此丁酸梭菌对肠道上皮组织的再生和修复有很重要的意义㊂㊀动㊀物㊀营㊀养㊀学㊀报30卷再次,丁酸梭菌在动物消化道内可产生多种消化酶,包括纤维素酶㊁脂肪酶和淀粉酶等,有利于提高畜禽对饲料的利用率,消除部分抗营养因子的影响[6]㊂丁酸梭菌能合成多种B族维生素,这对改善畜禽的生长性能㊁维持动物健康有重要的意义[7]㊂此外,还有研究发现,丁酸梭菌在提高免疫力㊁抗细胞凋亡㊁抗肿瘤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8]㊂丁酸梭菌本身的生理功能和作用机制以及与其他益生菌的协同功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这可为丁酸梭菌产品的开发应用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㊂2㊀丁酸梭菌对畜禽生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2.1㊀提高生长性能㊀㊀丁酸梭菌可产生多种消化酶㊁氨基酸和维生素等有益动物健康的物质,促进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因而可用于改善动物生长性能[6-7]㊂在肉鸡上的研究发现,添加包含丁酸梭菌的制剂可改善肉鸡的生长性能,提高1 42日龄的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9-10]㊂Liao等[11]报道,添加不同剂量的丁酸梭菌可显著提高肉鸡1 21日龄的ADG,当添加剂量为5ˑ108CFU/kg时还可以显著提高肉鸡22 42日龄的ADG㊂这也提示,丁酸梭菌的作用在动物生长前期较为明显,在动物生长后期可能需要适当提高添加剂量才能达到较好的作用效果㊂研究发现,在樱桃谷肉鸭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可显著提高1 21日龄的ADG,对22 42日龄的ADG有提高的趋势[12]㊂在仔猪上的研究也发现,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的ADFI㊁ADG,改善了断奶仔猪的饲料转化效率,促进了断奶仔猪的生长[13-14]㊂这些研究表明,添加丁酸梭菌对改善肉鸡㊁肉鸭和仔猪的生长性能有一定的作用,但作用效果有所不同㊂其作用机理可能是丁酸梭菌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㊁促进肠道发育㊁提高饲料利用率等多种途径提高畜禽的生长性能㊂然而,也有一些报道显示添加丁酸梭菌对动物的生长性能没有产生显著影响[6,15]㊂可见,丁酸梭菌对生长性能的影响与动物种类㊁饲养阶段㊁菌种及发酵水平以及添加剂量的不同有很大的关系㊂针对不同的畜禽种类及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开发不同的丁酸梭菌菌株制剂并确定合适的添加剂量是极为必要的㊂此外,在现代集约化畜牧生产中,随着抗生素的逐步限制使用,多种添加剂的复合使用方可应对复杂的养殖环境及病原微生物的危害㊂因此,探讨丁酸梭菌和一些其他添加剂的配合使用对动物生长性能的影响也是值得关注的㊂2.2㊀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㊀㊀体外试验研究发现,丁酸梭菌对一些致病菌如大肠杆菌㊁产气夹膜梭菌㊁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一些益生菌如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16-17]㊂在肉鸡上的试验发现,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可抑制盲肠中大肠杆菌㊁沙门氏菌的生长,促进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的生长[5,18]㊂在仔猪上的研究也发现,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可改善肠道菌群结构,降低肠道pH,提高乳酸杆菌的数量,同时降低大肠杆菌的数量,有效缓解断奶应激带给仔猪的伤害[14,19]㊂可见,体外试验和体内试验均证实丁酸梭菌可抑制某些病原菌的生长,同时促进有益菌的生长,起到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的作用㊂关于丁酸梭菌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机理有多种解释,可能是由于丁酸梭菌的主要代谢产物为丁酸㊁乙酸等短链脂肪酸,可以通过降低肠道pH从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同时大量的短链脂肪酸可以促进有益菌的生长[20]㊂丁酸梭菌能够产生淀粉酶,水解饲粮中的碳水化合物形成低聚糖,而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易于利用这些低聚糖㊂王腾浩等[21]经过培养筛选得到的丁酸梭菌菌株ZJU⁃F1可分泌抑菌蛋白,并初步判定其为细菌素㊂细菌素是由细菌产生的有杀菌或抑菌作用的物质,这可能也是丁酸梭菌能够抑制致病菌生长的原因之一㊂此外,丁酸梭菌的抑菌机理可能还与其能够占据肠道上皮细胞黏附位点,抑制过路致病菌的定植有关[22]㊂2.3㊀促进肠道发育,提高肠道屏障功能㊀㊀肠道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重要场所,而肠道的绒毛高度㊁隐窝深度及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是衡量肠道消化吸收功能的重要指标㊂研究发现,添加丁酸梭菌显著提高了蛋用仔公鸡十二指肠㊁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以及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改善了肠道形态[23]㊂研究发现,饲粮添加丁酸梭菌可显著提高仔猪断奶后小肠绒毛高度,显著降低隐窝深度[24]㊂可见,丁酸梭菌可促进肠道发育,有利于改善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㊂其作用机理可能是由于丁酸梭菌的主要代谢产物是丁酸,而丁酸是肠道上皮细胞的主要营86427期赵敏孟等:丁酸梭菌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养物质,对肠道上皮组织的再生和修复有重要作用㊂肠道除了具有消化和吸收功能之外,还是一种先天性屏障,在维持畜禽的健康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㊂有研究发现,饲粮中添加5ˑ105CFU/kg的丁酸梭菌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空肠和回肠中紧密连接蛋白封闭蛋白1(claudin⁃1)和紧密连接蛋白2(ZO⁃2)的mRNA表达水平[14]㊂肠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对调节肠道屏障的通透性以及维持上皮结构的完整性有重要意义,而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加速可以加快肠道屏障功能的成熟㊂Yang等[18]研究也发现,丁酸梭菌可以通过细胞紧密接触抑制病原微生物毒性蛋白的表达,从而减少有害菌的定植㊂可见,丁酸梭菌在提高肠道屏障功能方面有一定的作用效果,作用机理一方面是可以促进肠道黏膜的发育,提高肠道的机械屏障,另一方面是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有益于改善肠道的微生物屏障㊂2.4㊀调高免疫力,减少机体炎症发生㊀㊀丁酸梭菌在激活免疫系统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方面发挥着调控作用,包括多种不同的作用机理㊂研究发现,在樱桃谷肉鸭饲粮中添加5ˑ108CFU/kg的丁酸梭菌可显著提高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促进免疫器官发育;同时,还可显著提高42日龄时肉鸭血清补体3(C3)㊁补体4(C4)的含量[11]㊂饲粮中添加500mg/kg的丁酸梭菌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血清C3的含量[24]㊂C3是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在补体经典激活途径和旁路激活途径中均发挥重要作用;C4是一种多功能β1-球蛋白,在补体活化和中和病毒等方面发挥作用[25]㊂可见,丁酸梭菌可以促进免疫器官发育,激活机体补体系统,提高免疫力,这对于促进动物健康是有积极意义的㊂还有研究发现,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能显著提高肉鸡[10,18]和肉鸭[12]血清中重要的免疫球蛋白如免疫球蛋白A(IgA)㊁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的含量,而免疫球蛋白具有抗菌和抗病毒等功能,这也是丁酸梭菌提高免疫力的一种作用机制㊂此外,细胞试验发现,丁酸梭菌可促进抗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同时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26]㊂而动物试验也发现,丁酸梭菌可提高血清中IL⁃10的含量,显著降低血清中促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14,27],或者通过调节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B,NF⁃κB)调节炎症反应[27]㊂这表明,丁酸梭菌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免疫改变动物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畜禽炎症的发生㊂王柳懿等[28]研究发现,在仔猪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提高了回肠Toll样受体2㊁4以及接头蛋白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的mRNA表达水平,该通路的激活可诱导IL⁃10的分泌㊂这也提示,丁酸梭菌可通过抑制肠道炎症的发生提高免疫力㊂总之,丁酸梭菌提高畜禽免疫力与促进免疫器官发育㊁激活补体系统㊁调节免疫球蛋白㊁血清细胞因子含量和抑制肠道炎症的发生等有关㊂2.5㊀调节脂肪代谢,改善肉品质㊀㊀丁酸梭菌在调节动物的脂肪代谢,提高肉品质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㊂研究发现,饲粮中添加1ˑ109CFU/kg的丁酸梭菌可通过影响肉鸡的脂肪合成酶活性和脂质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提高肉鸡胸肌和腿肌的肌内脂肪含量[29]㊂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是一种与脂肪代谢和肥胖相关的蛋白,可以通过抑制脂蛋白脂肪酶的活性㊁促进脂解和脂肪酸的氧化分解减少脂肪沉积[30]㊂有研究认为丁酸梭菌可以通过提高Cacao⁃2细胞中ANGPTL4基因表达和蛋白分泌以及降低HepG2细胞中脂肪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来降低脂肪生成,丁酸梭菌降低脂肪合成的有效成分是其自身的细胞壁成分和主要代谢产物丁酸[31]㊂Shang等[32]研究发现,在高脂膳食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经12周试验后,丁酸梭菌组小鼠体重比高脂膳食组降低了17%,同时丁酸梭菌组小鼠肝脏中的脂肪含量降低且对胰岛素显示出更高的敏感性,这表明丁酸梭菌对高脂膳食诱导的肥胖和脂肪肝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且丁酸梭菌对不同器官的脂肪沉积有不同的影响㊂在集约化畜牧生产中,由于饲粮营养水平提高㊁采食量大㊁活动少和环境应激等因素,动物脂肪肝发病率明显增加,导致生产性能降低,严重影响经济效益,给畜牧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33]㊂丁酸梭菌作为脂肪代谢调节剂可能在畜禽脂肪肝疾病的治疗中有一定的研究价值㊂家禽肌肉中的脂肪及其脂肪酸组成与肉的嫩度㊁剪切力㊁pH㊁系水力和风味等肉品质指标有很强的相关性,提高肌内脂肪含量可改善肌肉风味,提高嫩度[34]㊂研究发现,饲粮中添加1ˑ109CFU/kg的丁酸梭菌显著提高了42日龄肉鸡9642㊀动㊀物㊀营㊀养㊀学㊀报30卷腿肌肌内脂肪含量,但对21日龄肉鸡腿肌肌内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29]㊂Liao等[35]研究发现,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显著提高了42日龄肉鸡胸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以及PUFA与饱和脂肪酸(SFA)的比率,PUFA可形成鸡肉的特征性风味物质,对改善肌肉品质有一定的作用㊂还有研究表明,肉鸡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可显著降低肌肉的剪切力[36]㊂可见,丁酸梭菌对畜禽肉品质的改善有一定的作用效果,可能主要与其影响肌内脂肪沉积和PUFA的含量有关,具体的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㊂2.6㊀提高抗氧化能力㊀㊀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丁酸梭菌等益生菌具有抗氧化的功能㊂丁酸梭菌可以产生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还原型辅酶Ⅰ/还原型辅酶Ⅱ(NADH/NADPH)过氧化物酶,清除体内的活性氧,提高抗氧化能力[37]㊂研究发现,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可显著提高42日龄肉鸡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T⁃SOD活性[10]㊂此外,在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显著提高了21和42日龄肉鸡肝脏以及十二指肠㊁空肠和回肠黏膜的抗氧化能力[35]㊂廖秀冬[38]研究发现,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可以缓解皮质酮诱导的氧化应激导致的肉鸡肝脏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性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的降低,同时显著降低了肝脏丙二醛(MDA)含量㊂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丁酸梭菌可提高动物的抗氧化能力,其作用机理可能归因于其能产生一些消化酶类㊁丁酸和氢气(H2),从而影响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活性氧的含量[37,39],还可能与丁酸梭菌能够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从而降低炎症的发生和伴随发生的氧化应激有关[40-41]㊂3㊀小㊀结㊀㊀综上所述,丁酸梭菌具有诸多生理功能,在提高畜禽生长性能㊁提高动物健康水平㊁增强疾病抵抗能力和改善畜产品品质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效果,还可较好地耐受饲料加工中的高温㊁高压及动物胃肠道环境㊂因此,作为一种益生菌制剂,丁酸梭菌在畜禽生产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㊂但丁酸梭菌的作用机理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明确,探索其更多的生理功能及其作用机理仍是未来的研究重点㊂如丁酸梭菌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引起的肝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提示,丁酸梭菌在一些动物疾病的治疗方面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值得研究和关注㊂此外,目前有关丁酸梭菌的报道主要集中在肉鸡㊁肉鸭和断奶仔猪等动物上,探索其在其他畜禽如蛋鸡㊁鹅上的应用也是可行的研究方向㊂参考文献:[1]㊀OELSCHLAEGERTA.Mechanismsofprobioticac⁃tions areview[J].InternationalJournalofMedicalMicrobiology,2010,300(1):57-62.[2]㊀DUANYF,ZHANGY,DONGHB,etal.EffectofthedietaryprobioticClostridiumbutyricumongrowth,intestineantioxidantcapacityandresistancetohightemperaturestressinkurumashrimpMarsu⁃penaeusjaponicus[J].JournalofThermalBiology,2017,66:93-100.[3]㊀贾丽楠,崔嘉,陈宝江.丁酸梭菌对肉仔鸡饲料加工过程及消化道环境的耐受性研究[J].动物营养学报,2017,29(10):3787-3791.[4]㊀刘磊,田亚男,倪学勤,等.丁酸梭菌CBM01的碳㊁氮源优化及其对胃肠道耐受性的研究[J].动物营养学报,2017,29(10):3831-3836.[5]㊀CAOGT,XIAOYP,YANGCM,etal.EffectsofClostridiumbutyricumongrowthperformance,nitro⁃genmetabolism,intestinalmorphologyandcecalmi⁃croflorainbroilerchickens[J].JournalofAnimalandVeterinaryAdvances,2012,11(15):2665-2671.[6]㊀ZHANGL,ZHANGLL,ZENGXA,etal.Effectsofdietarysupplementationofprobiotic,Clostridiumbu⁃tyricum,ongrowthperformance,immuneresponse,in⁃testinalbarrierfunction,anddigestiveenzymeactivityinbroilerchickenschallengedwithEscherichiacoliK88[J].JournalofAnimalScienceandBiotechnolo⁃gy,2016,7:3.[7]㊀ARAKIY,ANDOHA,FUJIYAMAY,etal.Oralad⁃ministrationofaproductderivedfromClostridiumbu⁃tyricuminrats[J].InternationalJournalofMolecularMedicine,2002,9(1):53-57.[8]㊀SUNJ,LINGZX,WANGFY,etal.Clostridiumbu⁃tyricumpretreatmentattenuatescerebral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nmiceviaanti⁃oxidationandanti⁃apoptosis[J].NeuroscienceLetters,2016,613:30-35.[9]㊀HOSSAINMM,BEGUMM,KIMIH.EffectofBa⁃cillussubtilis,ClostridiumbutyricumandLactobacillusacidophilusendosporesongrowthperformance,nutri⁃entdigestibility,meatquality,relativeorganweight,microbialsheddingandexcretanoxiousgasemissioninbroilers[J].Veterin rníMedicína,2015,60(2):07427期赵敏孟等:丁酸梭菌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77-86.[10]㊀贾聪慧,杨彩梅,曾新福,等.丁酸梭菌对肉鸡生长性能㊁抗氧化能力㊁免疫功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6,28(3):908-915.[11]㊀LIAOXD,MAG,CAIJ,etal.EffectsofClostridiumbutyricumongrowthperformance,antioxidation,andimmunefunctionofbroilers[J].PoultryScience,2015,94(4):662-667.[12]㊀贾志新.丁酸梭菌对樱桃谷肉鸭生长性能㊁免疫和抗氧化功能及肠道食糜VFA含量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4:23-24.[13]㊀张彩云,刘来亭,杜灵广,等.酪酸芽孢杆菌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09,45(13):43-45.[14]㊀李玉鹏,李海花,王柳懿,等.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㊁肠道屏障功能和血清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7,29(8):2961-2968.[15]㊀AMERAHAM,QUILESA,MEDELP,etal.Effectofpelletingtemperatureandprobioticsupplementationongrowthperformanceandimmunefunctionofbroil⁃ersfedmaize/soy⁃baseddiets[J].AnimalFeedSci⁃enceandTechnology,2013,180(1/2/3/4):55-63.[16]㊀曹广添,刘婷婷,周琳,等.丁酸梭菌对致病菌和有益菌的体外作用效果研究[J].中国饲料,2012(4):16-19.[17]㊀张玲,周琳,杨彩梅,等.丁酸梭菌与鼠李糖乳杆菌体外混合培养对肠道致病菌的影响[J].中国饲料,2013(21):9-12.[18]㊀YANGCM,CAOGT,FERKETPR,etal.Effectsofprobiotic,Clostridiumbutyricum,ongrowthperform⁃ance,immunefunction,andcecalmicroflorainbroilerchickens[J].PoultryScience,2012,91(9):2121-2129.[19]㊀梁明振,李莉,刘浩.丁酸梭状芽孢杆菌对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13,49(23):64-67.[20]㊀ZHANGBK,YANGX,GUOYM,etal.EffectsofdietarylipidsandClostridiumbutyricumontheper⁃formanceandthedigestivetractofbroilerchickens[J].ArchivesofAnimalNutrition,2011,65(4):329-339.[21]㊀王腾浩,宗鑫,宋德广,等.产抑菌蛋白的丁酸梭菌的筛选和鉴定及体外益生功能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2015,51(13):75-81.[22]㊀张晓阳,卢忆,马艳莉,等.丁酸梭菌生理功能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2,18(12):31-35.[23]㊀刘亭婷,滑静,王晓霞,等.丁酸梭菌对蛋用仔公鸡肠道菌群㊁形态结构及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2,24(11):2210-2221.[24]㊀刘婷婷,张帅,邓斐月,等.谷氨酰胺与丁酸梭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㊁免疫功能㊁小肠形态和肠道菌群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1,23(6):998-1005.[25]㊀RICKLIND,HAJISHENGALLISG,YANGK,etal.Complement:akeysystemforimmunesurveillanceandhomeostasis[J].NatureImmunology,2010,11(9):785-797.[26]㊀HUAMC,LINTY,LAIMW,etal.ProbioticBio⁃ThreeinducesTh1andanti⁃inflammatoryeffectsinPBMCanddendriticcells[J].WorldJournalofGas⁃troenterology,2010,16(28):3529-3540.[27]㊀LIUJM,FUYY,ZHANGH,etal.Thehepatopro⁃tectiveeffectoftheprobioticClostridiumbutyricuma⁃gainstcarbontetrachloride⁃inducedacuteliverdamageinmice[J].Food&Function,2017,8(11):4042-4052.[28]㊀王柳懿,李海花,李玉鹏,等.丁酸梭菌对仔猪回肠免疫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和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17,53(8):84-88.[29]㊀ZHAOX,GUOYM,GUOSS,etal.EffectsofClos⁃tridiumbutyricumandEnterococcusfaeciumongrowthperformance,lipidmetabolism,andcecalmi⁃crobiotaofbroilerchickens[J].AppliedMicrobiologyandBiotechnology,2013,97(14):6477-6488.[30]㊀YOSHIDAK,SHIMIZUGAWAT,ONOM,etal.An⁃giopoietin⁃likeprotein4isapotenthyperlipidemia⁃in⁃ducingfactorinmiceandinhibitoroflipoproteinli⁃pase[J].JournalofLipidResearch,2002,43(11):1770-1772.[31]㊀赵旭.丁酸梭菌对肉鸡脂肪代谢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4:79-84.[32]㊀SHANGHX,SUNJ,CHENYQ.Clostridiumbutyri⁃cumCGMCC0313.1modulateslipidprofile,insulinresistanceandcolonhomeostasisinobesemice[J].PLoSOne,2016,11(4):e0154373.[33]㊀ALIZADEHMR,MAHDAVIAH,RAHMANIHR,etal.Clovebud(Syzygiumaromaticum)improvedbloodandhepaticantioxidantindicesinlayinghensreceivinglown⁃6ton⁃3ratios[J].JournalofAnimalPhysiologyandAnimalNutrition,2017,101(5):881-892.[34]㊀OKEUDONJ,MOSSBW.Interrelationshipsamongstcarcassandmeatqualitycharacteristicsofsheep[J].1742㊀动㊀物㊀营㊀养㊀学㊀报30卷MeatScience,2005,69(1):1-8.[35]㊀LIAOXD,WURJ,MAG,etal.EffectsofClostridi⁃umbutyricumonantioxidantproperties,meatqualityandfattyacidcompositionofbroilerbirds[J].LipidsinHealthandDisease,2015,14:36.[36]㊀YANGX,ZHANGB,GUOY,etal.EffectsofdietarylipidsandClostridiumbutyricumonfatdepositionandmeatqualityofbroilerchickens[J].PoultryScience,2010,89(2):254-260.[37]㊀KAWASAKIS,NAKAGAWAT,NISHIYAMAY,etal.EffectofoxygenonthegrowthofClostridiumbu⁃tyricum(typespeciesofthegenusClostridium),andthedistributionofenzymesforoxygenandforactiveoxygenspeciesinClostridia[J].JournalofFermenta⁃tionandBioengineering,1998,86(4):368-372.[38]㊀廖秀冬.丁酸梭菌的筛选及其对动物抗氧化能力和肉鸡肉品质影响的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5:26-31.[39]㊀OHSAWAI,ISHIKAWAM,TAKAHASHIK.Hy⁃drogenactsasatherapeuticantioxidantbyselectivelyreducingcytotoxicoxygenradicals[J].NatureMedi⁃cine,2007,13(6):688-694.[40]㊀MARTARELLID,VERDENELLIMC,SCURIS,etal.Effectofaprobioticintakeonoxidantandantioxi⁃dantparametersinplasmaofathletesduringintenseexercisetraining[J].CurrentMicrobiology,2011,62(6):1689-1696.[41]㊀CHAUHANR,VASANTHAKUMARIAS,PAN⁃WARH,etal.AmeliorationofcolitisinmousemodelbyexploringantioxidativepotentialsofanindigenousprobioticstrainofLactobacillusfermentumLf1[J].BiomedResearchInternational,2014,2014:206732.∗Correspondingauthor,professor,E⁃mail:yzgong@163.com(责任编辑㊀菅景颖)ResearchProgressonApplicationofClostridiumbutyricuminLivestockandPoultryProductionZHAOMinmeng1㊀SHANHaoshu2㊀SHENYonghua3㊀ZHANGCheng3㊀LIULong1㊀GONGDaoqing1∗(1.CollegeofAnimalScienceandTechnology,YangzhouUniversity,Yangzhou225009,China;2.ZhenjiangAnimalDiseasePreventionandControlCenter,Zhenjiang212009,China;3.AnimalHusbandryandVeterinaryStationofDongtai,Dongtai224200,China)Abstract:Clostridiumbutyricumhasalotofpropertiessuchasmaintainingtheintestinalmicroecologicalbal⁃ance,producingdigestiveenzymesandvitamins,improvingimmunity,anti⁃apoptosisandanti⁃cancer.Further⁃more,Clostridiumbutyricumbelongstoanaerobicbacillusandcantoleratethehightemperatureandhighpres⁃sureinfeedprocessing,aswellasthegastrointestinalenvironment.Therefore,theClostridiumbutyricumcanbeusedasanidealprobioticfeedadditive.Thispapersummarizesthebiologicalcharacteristics,physiologicalfunctions,theeffectsandmechanismofClostridiumbutyricumonlivestockandpoultryproduction.ThesewillprovidereferencesforfurtherresearchandexploitationofClostridiumbutyricum.[ChineseJournalofAnimalNutrition,2018,30(7):2467⁃2472]Keywords:Clostridiumbutyricum;probiotic;physiologicalfunction;livestockandpoultryproduction2742。
丁酸梭菌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动物养殖与疾病防控中的应用进展

DOI :10.15906/11-2975/s.2020150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872466);福建省科技厅引导性项目(2019N0005);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创新专项基金项目(KF2015017、CXZX2017235、CXZX2017487)*通讯作者[摘要]近年来,在探索抗生素养殖替代品的研究中,益生菌在动物生态养殖方面的开发研究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猪、鸡等重要经济动物的养殖临床试验中,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能够起到调控动物肠道菌群、抗氧化、提高免疫力、促进动物个体增重等作用,并且该菌能够与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其他益生菌发挥较好的协同促进作用。
本文就丁酸梭菌作为饲料生态添加剂在目前动物养殖领域的应用做一综述,借鉴枯草芽孢杆菌等益生菌的开发经验,展望其研发趋势与市场开发前景,为该类益生菌未来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丁酸梭菌;益生菌;抗氧化;畜牧兽医[中图分类号]S81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314(2020)15-0012-06丁酸梭菌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动物养殖与疾病防控中的应用进展黄潇航1,2,张龙1,3,胡奇林3,黄志坚1,2,殷光文1,2*,江和基1,2*(1.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2;2.福建省动物药物工程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2;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13)丁酸梭菌,俗称为丁酸菌、酪酸梭菌。
其在医学应用上,对由于抗生素滥用等致病因素引起的肠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此外对过敏性支气管炎炎症、糖尿病等临床疾病也具有一定疗效。
丁酸梭菌作为动物肠道内分布普遍的一种重要菌类,多能在动物粪便中通过细菌分离得到,在动物饲料营养添加的试验性研究中,该菌也是动物肠道生态菌群结构健康与否的重要指示细菌之一。
本文就该菌的抗氧化、肠道菌群调节、促生产、抗菌消炎等功能及其在畜牧兽医领域的生产应用进行综述。
丁酸梭菌的功效及研究进展

丁酸梭菌的功效及研究进展丁酸梭菌的功效及研究进展1 丁酸梭菌的来源、形态和生理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又名酪酸菌,它是梭状芽孢菌属中的一个种,是1933年由日本千叶医科大学宫入近治博士首先发现并报告的,因此又叫宫入菌。
1935年,Kingi miyairi博士从人的粪便和土壤中分离出丁酸梭菌,随后发现其厌氧培养的过滤物中含有较少的脂肪酸,具有极强的整肠作用,它可抑制肠道中的致病菌,促进肠道中有益菌如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生长。
丁酸梭菌是一种专性厌氧的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其直径为(0.6~1.2)×(3.0~7.0)μm,两端钝圆,中间部分轻度膨胀,细菌呈直杆状或稍有弯曲,单个或成对,短链,偶见有丝状菌体,周身鞭毛,能运动。
孢子卵圆,偏心或次端生。
革兰氏染色初培养的菌为阳性,菌稍长可变为阴性。
在琼脂平板上形成白色或奶油色的不规则圆形菌落,稍突,直径为1~3mm。
不水解明胶,不消化血清蛋白,能够发酵葡萄糖、蔗糖、果糖、乳糖等碳水化合物产酸,一个显著的特征是产生淀粉酶,水解淀粉但不水解纤维素。
水解淀粉和糖类的最终代谢产物为丁酸、醋酸和乳酸,还发现有少量的丙酸、甲酸,硝酸盐还原实验均为阴性。
丁酸梭菌DNA的G+C含量的摩尔分数为27%~28%。
2 丁酸梭菌的功效2.1 调整肠道菌落平衡,促进肠道有益菌群增殖肠道菌群失衡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丁酸梭菌能促进有益的双歧杆菌、乳酸菌、拟杆菌的增殖和有效的抑制引起疾病的葡萄球菌、念珠菌、克雷伯菌、弯曲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和伤寒沙门菌以及腐败菌的繁殖,从而减少了胺类、吲哚类和硫化氢等有。
害物质..实验表明,己知健康人的粪便菌群以厌氧菌为主,并知双歧杆菌在人和动物体为最高和最常见的正常菌群之一。
张达荣等证实,肠易激综合症患者中菌群失调,表现为与粪便菌群中主要比例的总厌氧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量减少,而占肠道菌群比例中较少的具有潜在致病性梭菌却显著增多,经丁酸梭菌治疗后,粪便菌群中的双歧杆菌、无芽孢厌氧菌、大肠菌、肠球菌和乳酸菌与健康人无显著差异,占肠道比例多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显著上升,而具有潜在致病性的梭菌明显下降,并且临床症状相应明显改善。
丁酸梭菌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丁酸梭菌的工艺、研发、生产设备等已经日益完善,丁酸梭菌在动物肠道内的作用也逐渐被人熟知;作为丁酸梭菌厂家,金百合生物窦子今天来和大家探讨探讨丁酸梭菌在生物学功能的研究;高深文,慎入!1、神经调节功能及临床应用1.1 梭菌神经毒素梭菌神经毒素是一类剧毒蛋白,包括破伤风神经毒素(TeNT)和肉毒神经毒素(BoNT),分子量150Ku,以一条多肽链形式才有毒性。
迄今,BoNT已发现七种血清型,分别为A至G,近来发现Cb的某些菌株产生BoNT/E和BoNT/F 毒素。
所有这些毒素的基因均已克隆并测序,并认识到梭菌神经毒素具有金属酶活性,对其分子作用机制的研究已有重大突破。
细菌培养物或食物中的BoNT常与同等大小的非毒性蛋白(NTNH)形成复合物,即前体毒素M型。
BTNH和BoNT进行保护,使其耐受消化道中强酸和蛋白酶作用。
已有证明,前体毒素越大,其口服毒力越强。
丁酸梭菌神经毒素蛋白(Bu-BoNT/E)在血清学上与肉毒梭菌神经毒素E型(Bo-BoNT/E)的分子拓扑相识,氨基酸序列97%相同,只是酪氨酸残基数目有差异,但是在生理功能上二者具有相抗性。
1.2 神经毒素对神经功能的调节BoNT作用与突破前神经末端,通过阻塞或干扰神经细胞外钙池的内流,从而抑制神经末端对乙酰胆碱囊泡的释放,产生局部化学性的去神经支配。
肌肉注射BoNT,这种麻痹作用可持续2--6月。
此外,这种去神经支配作用也发生在腺泡细胞上,但可能不是BoNT直接中毒,关于其机理仍有争议。
有证据显示,BoNT的去胆碱效应并不是100%,很可能存在不受神经毒素影响的非胆碱神经传导起着作用,如血管活性肽(VIP)。
BoNT早就用胆碱运动神经的去神经支配,经验证,注射或口服BoNT可以治疗痉挛性声障碍,脸痉挛、焦柄张力障碍和其它疾病。
直到近来,临床上才用七种BoNT(A-G)治疗植物性神经功能失调导致的疾患,如鼻溢、耳炎、引起唾液分泌过多的血管损伤、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剧烈肌衰竭、泌汗过多、延髓瘫痪、迷走功能失调、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胃酸过多、痉挛性肠炎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丁酸梭菌的功效及研究进展
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又名酪酸菌,它是梭状芽孢菌属中的一个种,是1933年由日本千叶医科大学宫入近治博士首先发现并报告的,因此又叫宫入菌。
1935年,俄罗斯微生物研究所Kingi miyairi博士从人的粪便和土壤中分离出丁酸梭菌,随后发现其厌氧培养的过滤物中含有较少的脂肪酸,具有极强的整肠作用,它可抑制肠道中的致病菌,促进肠道中有益菌如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生长,1992年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在俄罗斯微生物研究所引进丁酸梭菌,并在中国定植,为中国微生物有益菌起到重大贡献。
丁酸梭菌是一种专性厌氧的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其直径为(0.6~1.2)×(3.0~7.0)µm,两端钝圆,中间部分轻度膨胀,细菌呈直杆状或稍有弯曲,单个或成对,短链,偶见有丝状菌体,周身鞭毛,能运动。
孢子卵圆,偏心或次端生。
革兰氏染色初培养的菌为阳性,菌稍长可变为阴性。
在琼脂平板上形成白色或奶油色的不规则圆形菌落,稍突,直径为1~3mm。
不水解明胶,不消化血清蛋白,能够发酵葡萄糖、蔗糖、果糖、乳糖等碳水化合物产酸,一个显著的特征是产生淀粉酶,水解淀粉但不水解纤维素。
水解淀粉和糖类的最终代谢产物为丁酸、醋酸和乳酸,还发现有少量的丙酸、甲酸,硝酸盐还原实验均为阴性。
丁酸梭菌DNA 的G+C含量的摩尔分数为27%~28%。
2 丁酸梭菌的功效
2.1 调整肠道菌落平衡,促进肠道有益菌群增殖
肠道菌群失衡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丁酸梭菌能促进有益的双歧杆菌、乳酸菌、拟杆菌的增殖和有效的抑制引起疾病的葡萄球菌、念珠菌、克雷伯菌、弯曲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和伤寒沙门菌以及腐败菌的繁殖,从而减少了胺类、吲哚类和硫化氢等有。
害物质..
实验表明,己知健康人的粪便菌群以厌氧菌为主,并知双歧杆菌在人和动物体为最高和最常见的正常菌群之一。
张达荣等证实,肠易激综合症患者中菌群失调,表现为与粪便菌群中主要比例的总厌氧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量减少,而占肠道菌群比例中较少的具有潜在致病性梭菌却显著增多,经丁酸梭菌治疗后,粪便菌群中的双歧杆菌、无芽孢厌氧菌、大肠菌、肠球菌和乳酸菌与健康人无显著差异,占肠道比例多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显著上升,而具有潜在致病性的梭菌明显下降,并且临床症状相应明显改善。
赵熙等研究报道,酪酸菌制剂使肠道内的双歧杆菌数量增加,差异极显著(P≤0.01),乳酸杆菌的数量增加,差异显著(P ≤0.05)。
傅思武等证实,服用酪酸菌制剂后,受试者的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的数量无明显变化。
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数量增加,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张雪平等用酪酸菌制剂对肠道致病菌体外生物拮抗作用研究表明,丁酸梭菌和双歧杆菌在休外能明显抑制大肠埃希氏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的生长繁殖。
陆俭等研究表明,酪酸菌对霍乱弧菌有拮抗作用,具有抑制霍乱弧菌的作用。
吕存女等实验证明,酪酸菌和婴儿双歧杆菌能明显抑制艰难梭菌的生长,并且两菌联合比各自单独培养时显示出更强的生物拮抗作用。
这一系列实验研究说明,酪酸菌制剂对调整肠道微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2.2 增强免疫功能,预防肿瘤发生
口服丁酸梭菌能增加人和动物体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和IgM的含量。
丁酸梭菌的细胞壁成分和它产生的胞外多糖(半乳糖:葡萄糖=13.5:86.5)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用热灭活丁酸梭菌制成的疫苗有激活NK细胞和巨噬细胞的作用。
当机体摄食酪酸菌死菌体(109个/克)后,从小肠上皮无菌取出派伊尔氏淋巴集结细胞,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含量,试验组(6µg/mL)明显高于未摄食菌体的
对照组(0.5µg/mL)。
给鸡饲喂含酩酸菌体的饲料后,测其血清中ND-HI抗体效价的变化,结果显示,摄食1周后,ND-HI滴度迅速上升。
有人发现酪酸菌细胞具抗肿瘤活力。
移植肉瘤180前和后分别对小鼠进行腹膜注射其液剂发现酪酸菌产生的胞外可溶性多聚糖完全抑制肉瘤的生长。
另有人用酩酸菌治疗移植性肿瘤“ Jensen肉瘤”,热杀死酪酸菌细胞后制成菌体疫苗,对BDF.鼠的B16-F10黑素瘤进行抗转移试验。
疫苗刺激自然杀伤(NK)细胞对靶细胞Y AC-1的细胞毒力的抗性。
处理后72h 出现拮抗峰值,而最大巨噬细胞对细胞毒活力的抑制在9-11天出现。
这种刺激作用证实了被激活的NK细胞和巨噬细胞在抗转移作用中的角色。
2.3 在肠道产生益生产物
在肠道内酪酸菌能产生B族维生素、维生素K等物质, 对机体具有保健作用。
最近对母乳喂养婴儿脑出血的研究己集中到维生素K方面来。
对维生素K缺乏具有高度敏感性的家禽进行实验证明酪酸菌能在肠道内产生必需的维生素K。
丁酸梭菌在肠道内能产生淀粉酶、蛋白酶、糖苷酶、纤维素酶。
特别要指出的是,日本学者Nakajima发现肠道中丁酸一拜仁梭菌组中的菌产生内切和外切果胶的裂解酶和果胶甲基化酶,能把肠道内的果胶降解为中间产物,即寡聚半乳糖和4,5-不饱和半乳糖醛酸,最终分解为挥发性短链脂肪酸一乙酸和少量丁酸及甲酸。
这些酶系显然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我们知道,人和动物每天要摄入体内大量的纤维和果胶物质,由于这些酶系的作用,其中间产物可被双歧杆菌等乳酸菌利用,从而促进了这些菌的生长繁殖,其最终产物又可被机体吸收利用。
丁酸梭菌的主要代谢产物为丁酸,而丁酸是肠道上皮组织细胞的再生和修复的主要营养物质。
因此,对肠道上皮组织的再生和修复有很重要的意义。
2.4 稳定性好
丁酸梭菌产生内生芽孢,所以能耐热耐酸,在人体内不受胃酸、胆汁酸等影响,因而通过消化道不失活,在体外室温下可保存三年以上不失效。
并且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链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氯霉素等有一定的抗性,因此这种制剂可和抗生素合用,提高疗效。
大量实验证明它无任何毒副作用,被广泛用于医药、功能性保健食品和动物饲料的添加剂及植物肥料。
2.5 其它功效
大量数据说明,单用丁酸梭菌或与双歧杆菌、益生元等合用,对于因菌群失调而引起的急慢性腹泻、肠易激综合症、抗生素相关性肠炎、便秘等症状有良好的疗效,对于肠炎、肝硬化和放疗、化疗造成的免疫功能下降也能起到辅助的治疗作用。
不少资料还说明,该菌还能促进维生素E的吸收,降解胆酸和提高抗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