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思想专题讲座
专题讲座七 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探究化学平衡图像

专题讲座七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探究化学平衡图像1.图像类型(1)浓度—时间图:此类图像能说明平衡体系中各组分在反应过程中的浓度变化情况。
如A+B AB反应情况如图1所示,解该类图像题要注意各物质曲线出现折点(达到平衡)的时刻相同,各物质浓度变化的内在联系及比例符合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关系。
(2)速率—时间图:如Zn与足量盐酸的反应,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出现如图2所示的情况,解释原因:AB段(v渐增),因反应为放热反应,随反应的进行,温度渐高,导致反应速率增大;BC段(v渐小),则主要原因是随反应的进行,溶液中c(H+)逐渐减小,导致反应速率减小。
故分析时要抓住各阶段的主要矛盾,认真分析。
(3)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常见形式有如下几种。
(C%指生成物的质量分数;B%指某反应物的质量分数)(4)恒压(温)线(如图3所示):该类图的纵坐标为物质的平衡浓度(c)或反应物的转化率(α),横坐标为温度(T)或压强(p),常见类型如下所示:(5)其他:如图4所示曲线是其他条件不变时,某反应物的最大转化率(α)与温度(T)的关系曲线,图中标出的1、2、3、4四个点,表示v正>v逆的点是3,表示v正<v逆的点是1,而2、4点表示v正=v逆。
2.解题步骤3.解题技巧(1)先拐先平在含量(转化率)—时间曲线中,先出现拐点的则先达到平衡,说明该曲线反应速率快,表示温度较高、有催化剂、压强较大等。
(2)定一议二当图像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有时还需要作辅助线。
(3)三步分析法一看反应速率是增大还是减小;二看v正、v逆的相对大小;三看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题组一浓度—时间图像1.已知NO2和N2O4可以相互转化:2NO2(g) N2O4(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现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体积为1 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共有两条曲线X和Y,其中曲线______表示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a、b、c、d四个点中,表示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点是________。
(数学)高三思想方法专题讲座【第2讲:数形结合思想】

高三数学思想方法专题讲座【第2讲:数形结合思想】【思想方法要点】1、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在解选择题、填空题时发挥着奇特功效。
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解决问题时,要遵循三个原则:(1)等价性原则,准确画出函数图象,注意函数的定义域.(2)双方性原则.(3)简单性原则.不要为了“数形结合”而数形结合.具体运用时,一要考虑是否可行和是否有利;二要选择好突破口,恰当设参、用参、建立关系、做好转化;三要挖掘隐含条件,准确界定参变量的取值范围.2、数形结合思想解决的问题常有以下几种:(1)构建函数模型并结合其图象求参数的取值范围、研究方程根的范围、究函数的最值问题和证明不等式等.(2)构建立体几何模型研究代数问题,构建解析几何中的斜率、截距、距离等模型研究最值问题.【典型例题分析】1.设,75sinπ=a ,72cos π=b ,72tan π=c 则( ) A .c b a << B .b c a << C .a c b << D .c a b <<2.若c b a ,,均为单位向量,且,0)()(,0≤-⋅-=⋅c b c a b a 则||c b a -+的最大值为( ) A .12- B .1 C .2 D .23.若不等式2)2(92-+≤-x k x 的解集为区间],,[b a 且,2=-a b 则=k ____.4.对于实数a 和b ,定义运算“*”:=b a *⎩⎨⎧>-≤-.,,,22b a ab b b a ab a 设),1(*)12()(--=x x x f且关于x 的方程)()(R m m x f ∈=恰有三个互不相等的实数根,,,321x x x 则321x x x 的取值范围是____.5.设函数,3)(3ax ax x f -=),,(ln )(2R b a x bx x g ∈-=已知它们在1=x 处的切线互相平行.(1)求b 的值; (2)若函数=)(x F ⎩⎨⎧>≤0),(0),(x x g x x f 且方程2)(a x F =有且仅有四个解,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6.已知函数,ln )(m x a mx x f --=,)(x eexx g =其中a m ,均为实数. (1)求)(x g 的极值;(2)设,0,1<=a m 若对任意的),](4,3[,2121x x x x =/∈|)(1)(1||)()(|1212x g x g x f x f -<- 恒成立,求a 的最小值;(3)设,2=a 若对任意给定的],,0(0e x ∈在区间],0(e 上总存在),(,2121t t t t =/使得)()()(021x g t f t f ==成立,求m 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1.D 2.B 3.2 4.01631321<<-x x x 5.解:函数x bx x g ln )(2-=的定义域为),,0(+∞(1),0)1('33)('2=⇒-=f a ax x f ,12)1('12)('-=⇒-=b g xbx x g 依题意,012=-b 所以⋅=21b (2))1,0(∈x 时,01)('<-=x x x g ,),1(+∞∈x 时,01)('>-=xx x g所以当1=x 时,)(x g 取得极小值;21)1(=g当0=a 时,方程2)(a x F =不可能有四个解:当)1,(,0--∞∈<x a 时,,0)('<x f )0,1(-∈x 时,,0)('>x f所以当1-=x 时,)(x f 取得极小值,2)1(a f =- 又,0)0(=f 所以)(x F 的图象如图所示: 从图象可以看出2)(a x F =不可能有四个解.当,0>a )1,(--∞∈x 时,,0)('>x f )0,1(-∈x 时,0)('<x f 所以当1-=x 时,)(x f 取得极大值.2)1(a f =-又,0)0(=f所以)(x F 的图象如图:从图象看出方程2)(a x F =有四个解,则a a 2212<< 所以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2,22(6.解:(1),)1()('xx e x g -=令,0)('=x g 得.1=x 列表如下:,1)1(=g )(x g y =∴的极大值为1,无极小值.(2)当0,1<=a m 时,,1ln )(--=x a x x f ),0(+∞∈x0)('>-=xax x f 在]4,3[恒成立,)(x f ∴在]4,3[上为增函数. 设exe x g x h x==)(1)(,0)1()('21>-=-x x e x h x 在]4,3[恒成立, ]4,3[)(在x h ∴上为增函数.设,12x x >则|)(1)(1||)()(|1212x g x g x f x f -<-等价于),()()()(1212x h x h x f x f -<- 即).()()()(1122x h x f x h x f -<-设,11ln )()()(x e ex a x x h x f x u x⋅---=-=则]4,3[)(在x u 为减函数,)4,3(0)1(11)('2在≤-⋅--=∴xx e e x a x u x 上恒成立. x e ex a x x 11--+-≥∴恒成立.设,)(11x e ex x v x x --+-=],43)211[(1)1(1)('21211+--=-+-=---x e x x e ex v x x x ],4,3[∈x ,143]43)211[(221>>+-∴-e x e x ,0)('<∴x v )(x v 为减函数.]4,3[)(在x v ∴上的最大值为.323)3(2e v -=,3232e a -≥∴∴a 的最小值为2323e -.(3)由(1)知],0()(e x g 在上的值域为]1,0(,ln 2)(m x mx x f --= ),,0(+∞∈x当0=m 时,],0(ln 2)(e x x f 在-=为减函数,不合题意,当0=/m 时,,)2()('xm x m x f -=由题意知],0()(e x f 在不单调,所以,20e m <<即⋅>em 2① 此时)2,0()(m x f 在上递减,在),2()(e mx f 在上递增,,1)(≥∴e f 即,12)(≥--=m me e f 解得⋅-≥13e m ② 由①②,得⋅-≥13e m ],,0(1e ∈ 0)1()2(=≤∴f m f 成立, 下证存在],2,0(m t ∈使得.1)(≥t f 取,m e t -=先证,2me m <-即证.02>-m e m③设,2)(x e x w x -=则012)('>-=xe x w 在),13[+∞-e 时恒成立, )(x w ∴在),13[+∞-e 时为增函数. ,0)13()(>-≥∴e w x w ∴③成立,再证.1)(≥-m e f,113)(>-≥>+=--e m m me e f m m 13-≥∴e m 时,命题成立. 综上所述,m 的取值范围为).,13[+∞-e。
中考数学总复习专题讲座课件第4讲 数形结合思想

4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函数y=kx+
b(k≠0)与y= m(m≠0)的图象相交于点A(2,3),B(-
x 6,-1),则不等式kx+b>
的m解集为
x -6<x<0或x>2
5.在同一条道路上,甲车从A地到B地,乙车从B地到A地, 乙先出发, 图中的折线段表示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y (千米)与行驶时间x(小时)的函数关系的图象,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D( )
(2)解:∵∠ADE=45°,∠FGE=∠A=90°,AF= 2 , ∴DG= 2 ,DF=2, ∴AD=AF+DF= 2 +2;
由折叠知∠AEF=∠GEF,∠BEC=∠HEC, ∴∠GEF+∠HEC=90°,∠AEF+∠BEC=90°, ∵∠AEF+∠AFE=90°, ∴∠BEC=∠AFE, ∴△AEF≌△BCE(AAS), ∴AF=BE, ∴AB=AE+BE= 2 +2+ 2=2 2 +2.
10.如图,在△ABC中,AB=10,AC=8,BC=6,以边AB 的中点O为圆心,作半圆与AC相切, 点P,Q分别是边BC 和半圆上的 动点,连接PQ,则PQ长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 和是(C )
A. 6 B.2 13 1 C . 9 D.32 3
分析:如图,设⊙O与AC相切于点E,连接OE,作OP1⊥BC 垂足为P1交⊙O于Q1,此时垂线段OP1最短,P1Q1最小值为 O P1﹣OQ1,∵AB=10,AC=8,BC=6,∴AB2=AC2+BC2, ∴∠C=90°,∵∠OP1B=90°,∴OP1∥AC ∵AO=OB,∴P1C=P1B, ∴OP1= AC=4, ∴P1Q1最小值为OP1﹣OQ1=1, 如图,当Q2在AB边上时, P2与B重合时,P2Q2最大值=5+3=8, ∴PQ长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是9.
《数形结合思想与几何画板》课件

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分析
01
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程度
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较好地理解数形结合思想的基
本概念和原理,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
02
学生对几何画板软件的掌握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能够熟练掌握几何画板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但在高级功能和技பைடு நூலகம்的应用方面还有待提高。
03
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
鼓励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继续深入探究数形结合思想,尝试将其应 用于更广泛的数学和实际问题中。
创新使用几何画板课件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尝试使用几何画板课件来设计和实现自己的 数学实验和项目,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鼓励学生积极与其他学科的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探索 数形结合思想在跨学科领域中的应用潜力。
何中的应用
几何图形的代数表示
01
02
03
坐标法
通过建立坐标系,将几何 图形上的点用坐标表示, 从而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 数问题。
向量法
利用向量表示几何图形中 的点、线、面等元素,通 过向量的运算解决几何问 题。
解析法
通过建立几何元素之间的 解析式,将几何问题转化 为求解解析式的问题。
代数问题的几何解法
思
学生作品展示及评价
作品内容丰富度
学生的作品涵盖了多种数形结合的应用场景,如函数图像、 几何图形变换等,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作品技术难度
学生在作品中展示了对几何画板软件的熟练掌握,能够运 用多种工具和功能完成复杂的图形设计和动画制作。
作品创新性
部分学生在作品中表现出较强的创新意识,尝试将数形结 合思想应用于新的领域或解决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研究 价值。
数学中考复习:数形结合思想PPT课件

距水平面的高度是4米,离柱子OP的距离为1米。 (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y
(2)若不计其它因素,水池
A
的半径至少要多少米,才能
使喷出的水流不至于落在池 外?
P 3
4
O 1B 水平面 x
5. 已知一次函数y=3x/2+m和 y=-x/2+n的图象都经过点A(﹣2,0),且与 y轴分别交于B、C两点,试求△ABC的面积。
∴S△ABC=1/2×BC×AO=4
6.某机动车出发前油箱内有42升油,行驶若干小时
后,途中在加油站加油若干升。油箱中余油量Q(升)
与行驶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根
据下图回答问题:
(1)机动车行驶几小时后加油?答:_5_小时
(2)加油前余油量Q与行驶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
是:_Q=__42_-_6_t Q(升)
中考复习
数形结合思想
2024/9/19
1
谈到“数形结合”,大多与函数问 题有关。
函数的解析式和函数的图象分别从
“数”和“形”两方面反应了函数的性 质,
函数的解析式是从数量关系上反应 量与量之间的联系;
函数图象则直观地反应了函数的各
种性质,使抽象的函数关系得到了形象 的显示。
“数形结合思想”就是通过数量与
B、M = 0
C、M < 0
D、不能确定
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将 -1 0 1
x
函数的解析式、图象和性
质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1.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
示.下列关于a,b,c的条件中,
不正确的是 ( D ) y
(A)a<0,b>0,c<0
(B)b2-4ac<0
(C)a+b+c<0
高三数学《数形结合》专题讲座课件

1.转换数与形的三条途径:
① 通过坐标系的建立,引入数量化静为动,以动求解。 ② 转化,通过分析数与式的结构特点,把问题转化到另一个角度 来考虑。 ③ 构造,比如构造一个几何图形,构造一个函数,构造一个图表等。
2.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的三种类型及思维方法: ①“由形化数” :就是借助所给的图形,仔细观察研究, 提示出图形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反映几何图形内在的属性。 ②“由数化形” :就是根据题设条件正确绘制相应的图形, 使图形能充分反映出它们相应的数量关系,提示出数与式 的本质特征。 ③“数形转换” :就是根据“数”与“形”既对立,又统一 特 征,观察图形的形状,分析数与式的结构,引起联想, 适时将它们相互转换,化抽象为直观并提示隐含的数量
由双曲线的图象和
3 |x+1|-|x-1| 2
3 知 x 4
【例13】函数f(x)=sinx+2|sinx|,x∈[0,2π]的图 象与直线y=k有且仅有2个不同的交点,则k的取值 范围是_____.
例[14]。关于x的方程 +a=x有两个不 相等的实数根,试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 1 x2 |
【例1】已知:有向线段PQ的起点P与终点Q坐标分别为 P(-1,1),Q(2,2).若直线l∶x+my+m=0与有向线 段PQ延长相交,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x m y 1
斜率函数模型
yb xa
【例2】求y=(cosθ-cosα+3)2+(sinθ-sinα-2)2的最大 (小)值.
θ,α∈R
【例11】已知f(x)是R上的偶函数,且在[0,+∞)上是减函 数,f(a)=0(a>0),那么不等式xf(x)<0的解集是( ). A. {x|0<x<a} B. {x|-a<x<0或x>a} C. {x|-a<x<a} D. {x|x<-a或0<x<a}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讲座(八)数形结合思想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讲座(八)----数形结合思想【中考展望】1.用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来解决问题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利用几何图形的直观或者图形的有关性质来解决数量关系和表示数的问题, 它常常借用数轴、函数图象等;二是运用数量关系来研究几何图形性质,常常需要建立方程(组)或函数关系式等。
2. 热点内容:在初中教材中,“数”的常见表现形式为: 实数、代数式、函数和不等式等,而“形”的常见表现形式为: 直线型、角、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抛物线、相似、勾股定理等.在直角坐标系下,一次函数图象对应一条直线,二次函数的图像对应着一条抛物线,这些都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方法点拨】数形结合:就是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它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解形”两个方面.利用它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它兼有“数的严谨”与“形的直观”之长,是优化解题过程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方法.【典型例题】类型一、利用数形结合探究数字的变化规律例 1. 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黑色棋子摆放在正多边形的边上,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则第n个图形需要黑色棋子的个数是.【思路点拨】首先计算几个特殊图形,发现:数出每边上的个数,乘以边数,但各个顶点的重复了一次,应再减去.第1个图形是2×3-3,第2个图形是3×4-4,第3个图形是4×5-5,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则第n个图形需要黑色棋子的个数是(n+1)(n+2)-(n+2)=n2+2n.【答案与解析】第1个图形是三角形,有3条边,每条边上有2个点,重复了3个点,需要黑色棋(2×3-3)个;第2个图形是四边形,有4条边,每条边上有3个点,重复了4个点,需要黑色棋子(3×4-4)个;第3个图形是五边形,有5条边,每条边上有4个点,重复了5个点,需要黑色棋子(4×5-5)个;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则第n个图形需要黑色棋子的个数是(n+1)(n+2)-(n+2)=n(n+2).故答案为n(n+2)=n2+2n.【总结升华】这样的试题从最简单的图形入手.找出图形中黑点的个数与第n个图形之间的关系,找规律需要列出算式,一律采用原题中的数据,不要用到计算出来的结果来找规律.举一反三:【变式】用棋子按下列方式摆图形,依照此规律,第n个图形比第(n-1)个图形多_____枚棋子.S.【答案】解:设第n个图形的棋子数为n第1个图形,S 1=1; 第2个图形,S 2=1+4; 第3个图形,S 3=1+4+7;第n 个图形,S n =1+4+…+3n -2;第(n-1)个图形,S n-1=1+4+…+[3(n-1)-2];则第n 个图形比第(n-1)个图形多(3n-2)枚棋子.类型二、 利用数形结合解决数与式的问题例2.已知实数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a+b|-|c-b|的结果是 ( ).0a c bA.a+cB.-a-2b+cC.a+2b-cD.-a-c【思路点拨】首先从数轴上a 、b 、c 的位置关系可知:c <a <0;b >0且|b|>|a|,接着可得a+b >0,c-b <0,然后即可化简|a+b|-|c-b|可得结果. 具体步骤为:① a,b,c 的具体位置,在原点左边的小于0,原点右边的大于0.②比较绝对值的大小.|a|<|c|<|b|.③化简原式中的每一部分,看看绝对值内部(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的底数)的性质,若大于零,直接提出来,若小于零,则取原数的相反数.④进行化简计算,得出最后结果. 【答案与解析】解:从数轴上a 、b 、c 的位置关系可知:c <a <0;b >0且|b|>|a|, 故a+b >0,c-b <0,即有|a+b|-|c-b|=a+b+c-b=a+c . 故选A . 【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来解决绝对值与数轴之间的关系,进而考察了非负数的 运用.数轴的特点:从原点向右为正数,向左为负数,及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非负数在初中的范围内,有三种形式:绝对值(|a|),完全平方式(a ±b)2,二次根式((0)a a ≥.性质:非负数有最小值是0;几个非负数的和等于0,那么每一个非负数都等于0.★【变式】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2||a a b +-=_________。
5 高中数学解题思想方法讲座(数形结合)

第五讲 高中数学解题思想方法讲座---数形结合思想 中学数学的基本知识分三类:一类是纯粹数的知识,如实数、代数式、方程(组)、不等式(组)、函数等;一类是关于纯粹形的知识,如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一类是关于数形结合的知识,主要体现是解析几何。
数形结合是一个数学思想方法,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
数形结合的思想,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像结合起来,关键是代数问题与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它可以使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
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三点:第一要明白一些概念和运算的几何意义以及曲线的代数特征,对数学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既分析其几何意义又分析其代数意义;第二是恰当设参、合理用参,建立关系,由数思形,以形想数,做好数形转化;第三是正确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本身就可以看作是数形的结合。
如: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借助于直角三角形来定义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是借助于直角坐标系或单位圆来定义的。
Ⅰ、预备性问题:1.设命题甲:0<x<5;命题乙:|x -2|<3,那么甲是乙的 ( A )A.充分非必要条件B.必要非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若log a 2<log b 2<0,则 (B )A. 0<a<b<1B. 0<b<a<1C. a>b>1D. b>a>13.如果|x|≤π4,那么函数f(x)=cos 2x +sinx 的最小值是 ( D ) A. 212- B. -212+ C. -1 D. 122- 4.如果奇函数f(x)在区间[3,7]上是增函数且最小值是5,那么f(x)的[-7,-3]上是( B )A.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B.增函数且最大值为-5C.减函数且最小值为-5D.减函数且最大值为-55.设全集I ={(x,y)|x,y ∈R},集合M ={(x,y)| y x --32=1},N ={(x,y)|y ≠x +1},那么()I C M N ⋃等于( B )A. φB. {(2,3)}C. (2,3)D. {(x,y)|y =x +16.方程sin(x –4π)=41x 的实数解的个数是( B ) A.2 B.3 C.4 D.以上均不对7.已知集合E ={θ|cos θ<sin θ,0≤θ≤2π},F ={θ|tan θ<sin θ},那么E ∩F 是( A ) A. (π2,π) B. (π4,34π) C. (π, 32π) D. (34π,54π) 8.对于抛物线24y x =上任一点Q ,点(,0)P a 都满足PQ 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B )A.(),0-∞B. (],2-∞C. []0,2D. ()0,29.如果实数x 、y 满足等式(x -2)2+y 2=3,那么y x的最大值是 ( D ) A. 12 B. 33 C. 32 D. 3 10.已知f (x )=(x –a )(x –b )–2(其中a <b ),且α、β是方程f (x )=0的两根(α<β),则实数a 、b 、α、β的大小关系为( A )A. α<a <b <βB. α<a <β<bC.a <α<b <βD.a <α<β<b【注】 以上各题是历年的高考客观题,都可以借助几何直观性来处理与数有关的问题,即借助数轴、单位圆、方程曲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数形结合法解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彻底明白一些概念和运算的几何意 义,以及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
2、通过坐标系做好“数”与“形”之间 的相互转化
3、要正确确定变量的取值范围
巩固:设函数 f (x) x2 1 ax 其 中 a >0 解不等式f (x)≤1
分析:要解不等式
x2 1 ax ≤1
三.不等式中的图形 11.求不等式的解集
求不等式 4 x2 kx 2的解集。 4
三.不等式中的图形 12.求不等式的解集
求不等式 4 x2 1 x b的解集。 42
三.不等式中的图形
21.求不等式恒成立的条件
在(0,1 )内,求使不等式x 2 2
log a
x
恒成立的a的取值范围。
按向量 a (m, n)平移后的性质。
二.方程、函数中的图形
11.根的个数 方程 lg x sin x根的个数
二.方程、函数中的图形
12.根的个数
方程 tan x sin x在0,2 根的个数。
二.方程、函数中的图形
13.根的个数
方程 log a x ax (a 0, a 1)根的个数
《数形结合》专题报告
数形结合思想专题讲座
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
学,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 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其代数含义,又揭示其 几何直观,使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和谐地结合起 来。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 观的图形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 通过对图形的认识、数形转化,以提高思维的灵 活性、形象性、直观性、使问题化难为易,化抽 象为具体。它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 两个方面。纵观历届高考题,数形结合主要体现 在“以形助数”方面。这种数学思想在高考经常 考察。
四.解析几何中的图形
11.体会圆锥曲线性质 第一定义 第二定义 第三定义
四.解析几何中的图形 21.归纳圆锥曲线结论
点M (x0, y0 )是直角坐标平面内的任一点, P是曲线上的任一点,试讨论直线
x0 x a2
y0 y b2
1与曲线
x a
2 2
y2 b2
1的位置关系。
五.立体几何中的图形 完善空间想象
◆数形结合的两种常见方法
以数辅形:即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几何问题,如
解析几何。
以形助数:即挖掘某些数式的几何背景和几何
意义。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高度概括数形结合 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
◆数形结合是重要数学思想之一
◆应用数形结合方法解题的基本策略:
一、在解决和几何图形有关的问题时,将图形 信息转换成代数信息,利用数量特征,将其转 化为代数问题;
二、在解决与数量相关的问题时,根据数 量的结构特征,构造出相应的几何图形,即 化为几何问题.
即利用数与形的辨证统一和各自的优势尽快地
得到解题途径.尤其是填空、选择题,更快捷。
一、函数中的图形
11.有关范围计算
设全集U ( x, y) x R, y R, A (x, y) y ax2 4x 2 ,
求CU A
一、函数中的图形
12.有关范围计算
求函数y 1 1,x1,2的值域.
一、函数中的图形
13.有关范围计算
求函数y x2 2x 4, x t,t 2的值域。
已知函数y x2 2x 4在x m, n上的 值域是3,4,求m, n的取值范围。
一、函数中的图形
21.观察函数的性质 试述函数y x ln x的单调性。
一、函数中的图形
22.观察函数的性质 试论函数y ax b 的图象性质。
x
一、函数中的图形
23.观察函数的性质 试述函数y x sin x的单调区间。
一、函数中的图形
31.观察函数的变换
试述函数 y sin(3x 2)的图象
即 x2 1 ≤1+ax
进而转化为y= x2 1 与y=1+ax两函 数图象关系。只要求使y=1+ax图象在 y= x2 1 上方的自变量x取值范围。
欢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