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生物化学实验_实验七 蛋白质沉淀反应
蛋白质的沉淀实验报告

蛋白质的沉淀实验报告蛋白质的沉淀实验报告一、引言蛋白质是生物体内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具有多种功能,如结构支持、催化反应、传递信息等。
为了研究蛋白质的性质和功能,科学家们经常需要对蛋白质进行分离和纯化。
其中,蛋白质的沉淀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方法。
本实验旨在通过沉淀实验,探究蛋白质的沉淀条件和纯化效果。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鸡蛋清- 乙醇- 硫酸铵- 氯化钠- 氯化钾- 磷酸盐缓冲液2. 实验步骤:1)制备蛋白质溶液:取适量鸡蛋清,加入磷酸盐缓冲液,搅拌均匀。
2)蛋白质的沉淀:将蛋白质溶液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中,并观察沉淀情况。
3)蛋白质的纯化:将沉淀后的蛋白质溶液加入硫酸铵溶液中,并离心沉淀,收集上清液。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蛋白质的沉淀在实验中,我们分别将蛋白质溶液加入了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中,并观察到了不同程度的沉淀。
结果显示,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蛋白质的沉淀量逐渐增加。
这是因为乙醇的加入改变了溶液中的离子强度和极性,导致蛋白质与水分子结合力的变化,从而使蛋白质发生沉淀。
2. 蛋白质的纯化在蛋白质沉淀后,我们将沉淀物加入硫酸铵溶液中,并进行离心沉淀。
通过这一步骤,我们成功地将蛋白质从杂质中分离出来,得到了相对纯净的蛋白质溶液。
这是因为硫酸铵能够改变蛋白质的溶解度,使其发生沉淀,而杂质则大多不会发生沉淀,从而实现了蛋白质的纯化。
四、实验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进行了蛋白质的沉淀实验,并探究了蛋白质的沉淀条件和纯化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乙醇浓度的增加可以促进蛋白质的沉淀,而硫酸铵则可以实现蛋白质的纯化。
这些结果对于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然而,本实验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巧对结果的影响较大,需要进一步提高实验者的技术水平。
其次,本实验仅针对鸡蛋清中的蛋白质进行了沉淀和纯化,对于其他来源的蛋白质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未来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范围,进行更多的实验验证。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实验报告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实验报告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实验报告引言:蛋白质是生物体内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研究蛋白质的性质和功能,科学家们通过一系列实验来深入探索。
本实验旨在通过蛋白质的沉淀反应,研究其在溶液中的特性和行为。
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鸡蛋清溶液- 醋酸铵溶液- 硫酸铵溶液- 乙醇- 甲醇- 氯仿- 玻璃棒- 离心机- 试管- 显微镜2. 实验方法:- 步骤一:取适量鸡蛋清溶液放入试管中。
- 步骤二:加入醋酸铵溶液,轻轻搅拌均匀。
- 步骤三:将试管放入离心机,以2000转/分钟离心10分钟。
- 步骤四:将上清液倒掉,留下沉淀。
- 步骤五:加入硫酸铵溶液,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 步骤六:将试管放入离心机,以2000转/分钟离心10分钟。
- 步骤七:将上清液倒掉,留下沉淀。
- 步骤八:加入乙醇,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 步骤九:将试管放入离心机,以2000转/分钟离心10分钟。
- 步骤十:将上清液倒掉,留下沉淀。
- 步骤十一:加入甲醇,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 步骤十二:将试管放入离心机,以2000转/分钟离心10分钟。
- 步骤十三:将上清液倒掉,留下沉淀。
- 步骤十四:加入氯仿,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 步骤十五:将试管放入离心机,以2000转/分钟离心10分钟。
- 步骤十六:将上清液倒掉,留下沉淀。
- 步骤十七:观察沉淀的形态和颜色,并使用显微镜进行进一步观察。
结果和讨论:经过实验,我们观察到了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在添加醋酸铵溶液后,鸡蛋清中的蛋白质发生了沉淀。
通过离心的过程,我们得到了一系列沉淀物。
在加入硫酸铵溶液后,沉淀物变得更加明显,颜色也发生了变化。
随后,通过加入乙醇、甲醇和氯仿,我们可以观察到沉淀物的进一步变化。
根据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首先,蛋白质在醋酸铵的作用下发生了沉淀,说明醋酸铵可以用作蛋白质的沉淀剂。
其次,随着添加硫酸铵、乙醇、甲醇和氯仿,沉淀物的形态和颜色发生了变化,这表明不同的溶剂可以对蛋白质的沉淀产生不同的影响。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实验)

记录沉淀物的生成速度,可以反映蛋白质的稳定 性以及溶液中其他成分对蛋白质的影响。
离心后沉淀
通过离心实验,观察离心后上清液和沉淀物的变 化,判断蛋白质的溶解度和聚集状态。
蛋白质结构变化分析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观察蛋白质在沉淀前后吸收峰的变化, 判断蛋白质结构的变化。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观察沉淀物
观察沉淀物的形态、颜色和质地,判断沉淀 是否完全。
绘制图表
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便于分析和 比较。
测量数据
使用测量工具测量沉淀物的重量、体积等数 据,记录实验结果。
分析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蛋白质的沉淀反 应性质和条件,得出结论。
04
结果分析
沉淀现象分析
沉淀物形态
观察沉淀物的形态,如颗粒大小、颜色、透明度 等,以判断蛋白质的纯度和聚集状态。
酶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 使用酶来水解蛋白质,以 促进沉淀或改变蛋白质的 构象。
pH调节剂
用于调节溶液的pH值,以 适应不同蛋白质的稳定性 和活性。
03
实验操作过程
准备阶段
实验材料
需要准备实验所需的蛋白质溶液、 沉淀剂、离心管、离心机等实验 器材。
实验原理
了解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原理,即通 过改变蛋白质溶解度或电荷性质, 使其从溶液中析出。
沉淀剂
01
0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3
盐类
常用的沉淀剂包括硫酸铵、 氯化钠、磷酸钠等盐类, 通过增加离子强度使蛋白 质析出。
有机溶剂
如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 通过降低水分子与蛋白质 的结合力使蛋白质沉淀。
重金属盐
如硫酸铅、硝酸银等重金 属盐,与蛋白质结合形成 不溶性的复合物而沉淀。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PPT课件

总分100 :40%为实验理论(闭卷) 30%为实验技能操作 40%平时(包括实验报告和平时)
实验安排
共有9个实验:动医、动药专业27学时(包括1-8个实验)
动科、水产专业18学时(包括1-6个实验)
实验一 实验基本教育和基本操作训练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和两性反应,
实验七 无蛋白血滤液的制备
血糖的测定(3学时)*
实验八 动物肝脏中DNA的提取和鉴定(3学时)*
实验九 脂质的提取与薄层层析(3学时)#
# 为设计性实验
注:* 为综合性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简明,扼要) 试剂与器材(简单,主要试剂与器材) 实验步骤(详细) 结果讨论(实事求是,准确)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PPT课件
实验一
实验基本教育和基本操作训练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和两性反应
蛋白质透析脱盐
动物医学院 动物生物化学教研室
目的
了解生化实验的基本目的和要求 熟悉生化实验的常用仪器 了解蛋白质的沉淀、盐析、两性反应及透 析脱盐的原理 掌握蛋白质盐析和透析等操作技术
实验基本教育和基本操作训练
重金属盐沉淀:金属正离子与蛋白质分子中负电荷
结合
加热或改变pH等
本实验选用卵蛋白(结合蛋白) 卵清蛋白 球蛋白 角蛋白 粘蛋白等
从卵蛋白中分离出清蛋白和球蛋白?
实验2 蛋白质的透析脱盐
透析法(dialysis)
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分子的直径在1-100nm之 间,不能通过半透膜(有微孔的膜);而无机盐等小分 子化合物能自由通过半透膜。利用这一特性,将蛋 白质与小分子化合物分离开来。这就是透析
蛋白质沉淀反应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蛋白质沉淀反应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常用的蛋白质沉淀方法。
3. 分析蛋白质沉淀反应的影响因素。
4. 学习蛋白质沉淀反应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蛋白质沉淀反应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
蛋白质沉淀反应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破坏蛋白质的水化膜,二是中和蛋白质所带的电荷。
当蛋白质的水化膜被破坏或电荷被中和时,蛋白质颗粒之间的相互排斥力减弱,导致蛋白质颗粒聚集形成沉淀。
蛋白质沉淀反应在生物科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定量分析等。
三、实验材料1. 蛋白质溶液:鸡蛋清溶液、牛奶蛋白质溶液等。
2. 沉淀剂:硫酸铵、硫酸钠、氯化钠、乙醇、甲醇、氯仿等。
3. 实验仪器:试管、移液管、滴管、pH计、离心机等。
四、实验方法1. 盐析法: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铵,观察蛋白质沉淀现象。
2. 低温沉淀法:将蛋白质溶液置于低温条件下,观察蛋白质沉淀现象。
3. 有机溶剂沉淀法: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适量的乙醇或甲醇,观察蛋白质沉淀现象。
4. 重金属盐沉淀法: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重金属盐(如氯化汞),观察蛋白质沉淀现象。
五、实验步骤1. 准备蛋白质溶液:取鸡蛋清溶液或牛奶蛋白质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一定浓度。
2. 盐析法: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铵,观察蛋白质沉淀现象。
3. 低温沉淀法:将蛋白质溶液置于4℃低温条件下,观察蛋白质沉淀现象。
4. 有机溶剂沉淀法: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适量的乙醇或甲醇,观察蛋白质沉淀现象。
5. 重金属盐沉淀法: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重金属盐(如氯化汞),观察蛋白质沉淀现象。
6. 记录实验结果,分析沉淀现象。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盐析法: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铵后,观察到蛋白质沉淀现象。
这是因为硫酸铵破坏了蛋白质的水化膜,同时中和了蛋白质所带的电荷,导致蛋白质颗粒聚集形成沉淀。
2. 低温沉淀法:将蛋白质溶液置于4℃低温条件下,观察到蛋白质沉淀现象。
蛋白质的等电点测定与沉淀反应

五.操作方法
取4支同样规格的试管,按下表顺序加入各试 剂,然后混匀,静置10分钟,观察现象。
试 蒸馏 0.01mo 0.1mol/ 1.0mol 酪蛋白 产生
管 水 l/L醋酸 L醋酸 /L醋酸 醋酸钠 混浊
号 (ml) (ml)
(ml) (ml) 溶液(ml) 否?
1 8.4 0.6
-
-
1
2 8.7 -
五.蛋白质沉淀实验结果
沉淀 5%卵 方法 清蛋白
试剂
观察现象
沉淀溶 解情况
为什么
盐析 2ml
重金属 离子
2ml
有机酸 2ml
有机 溶剂
2ml
硫酸铵溶液 3%AgNO3 5%三氯乙酸 9 5%乙醇
4.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 取1支试管,加入2 ml蛋 白质溶液,再加入2 ml 95%乙醇。混匀,观察沉 淀的生成。
5.乙醇引起的变性与沉淀 取3支试管,编号。依下表 顺序加入试剂
试剂 (ml) 管号
5%卵清 蛋白溶
液
0.1 mol·L-1 氢氧化钠
溶液
0.1 mol·L-1 盐酸溶液
95%乙 醇
pH4.7 缓冲溶
液
1
1
-
2
1
1
3
1
-
-
1
1
-
1
-
1
1
-
振摇混匀后,观察各管有何变化。 放置片刻,向各管内加水8 ml,然后在 第2、3号管中各加一滴甲基红,再分别 用0.1 mol·L-1醋酸溶液及0.05 mol·L-1碳 酸钠溶液中和之。观察各管颜色的变化 和沉淀的生成。每管再加0.1 mol·L-1盐 酸溶液数滴,观察沉淀的再溶解。解释 各管发生的全部现象。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实验报告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几种常用的使蛋白质沉淀的方法。
2、理解蛋白质沉淀的原理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蛋白质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
在一定条件下,蛋白质分子会发生沉淀现象。
蛋白质沉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盐析: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中性盐,如硫酸铵、氯化钠等,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蛋白质的溶解度逐渐降低而沉淀析出。
这是因为中性盐会破坏蛋白质分子表面的水化膜,并中和蛋白质分子所带的电荷,从而使其沉淀。
盐析沉淀的蛋白质一般不变性,经透析或超滤等方法除去盐后,蛋白质仍能恢复其原有的溶解性和生物活性。
2、有机溶剂沉淀: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等,可使蛋白质沉淀。
这是因为有机溶剂能降低溶液的介电常数,增加蛋白质分子之间的静电引力,同时还能破坏蛋白质分子的水化膜,导致蛋白质沉淀。
有机溶剂沉淀的蛋白质往往会发生变性,失去其原有的生物活性。
3、重金属盐沉淀:蛋白质在碱性溶液中可与重金属离子,如汞离子、铅离子等结合形成不溶性的盐而沉淀。
这种沉淀反应是由于重金属离子与蛋白质分子中的巯基、羧基等基团结合,从而破坏了蛋白质的结构,导致其沉淀。
重金属盐沉淀的蛋白质通常会发生变性。
4、生物碱试剂沉淀:生物碱试剂,如苦味酸、鞣酸等,能与蛋白质分子中的碱性基团结合而沉淀。
这种沉淀反应常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蛋白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实验材料蛋白质溶液(鸡蛋清稀释液)饱和硫酸铵溶液乙醇氯化汞溶液苦味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醋酸溶液2、实验仪器试管试管架滴管离心机四、实验步骤1、盐析沉淀取 2 支试管,分别加入 2mL 蛋白质溶液。
向其中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边加边振荡,直至出现沉淀为止。
将另一支试管作为对照,观察现象。
2、有机溶剂沉淀取 2 支试管,分别加入 2mL 蛋白质溶液。
向其中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乙醇,边加边振荡,直至出现沉淀为止。
将另一支试管作为对照,观察现象。
实验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与颜色反应

实验蛋白质的沉淀反应与颜色反应一、实验目的掌握鉴定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
熟悉蛋白质的沉淀反应,进一步熟悉蛋白质的有关反应。
二、实验原理蛋白质分子中某种或某些集团可与显色剂作用,产生颜色。
不同的蛋白质由于所含的氨基酸不完全相同,颜色反应亦不完全相同。
颜色反应不是蛋白质的专一反应,一些非蛋白物质也可产生同样的颜色反应,因此不能根据颜色反应的结果来决定被测物是否为蛋白质。
另外,颜色反应也可作为一些常用蛋白质定量测定的依据。
蛋白质是亲水性胶体,在溶液中的稳定性与质点大小、电荷、水化作用有关,但其稳定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如果条件发生了变化,破坏了蛋白质的稳定性,蛋白质就会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三、实验仪器1、吸管2、滴管3、试管4、电炉5、pH试纸6、水浴锅7、移液管四、实验试剂1、卵清蛋白液:鸡蛋清用蒸馏水稀释10-20倍,3-4层纱布过滤,滤液放在冰箱里冷藏备用。
2、0.5%苯酚:1g苯酚加蒸馏水稀释至200ml。
3、Millon’s试剂:40g汞溶于60ml浓硝酸(水浴加温助溶)溶解后,冷却,加二倍体积的蒸馏水,混匀,取上清夜备用。
此试剂可长期保存。
4、尿素晶体5、1%CuSO4:1g CuSO4晶体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6、10%NaOH:10g NaOH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7、浓硝酸8、0.1%茚三酮溶液:0.1g茚三酮溶于95%的乙醇并稀释至100ml.9、冰醋酸10、浓硫酸11、饱和硫酸铵溶液:100ml蒸馏水中加硫酸铵至饱和。
12、硫酸铵晶体:用研钵研成碎末。
13、95%乙醇。
14、醋酸铅溶液:1g醋酸铅溶于蒸馏水并稀释至100ml15、氯化钠晶体16、10%三氯乙酸溶液:10g三氯乙酸溶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00ml17、饱和苦味酸溶液:100ml蒸馏水中加苦味酸至饱和。
18、1%醋酸溶液。
五、实验步骤蛋白质的颜色反应(一)米伦(Millon’s)反应1、苯酚实验:取0.5%苯酚溶液1ml于试管中,加Millon’s试剂0.5ml,电炉小心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向上述两试管的沉淀内各加蒸馏水5毫升,观 察沉淀能否复溶?为什么?
II. 用重金属沉淀蛋白质
原 理
???
•应注意 ?
在溶液的PH值大于蛋白质的等 电点时,带负电荷的蛋白质与重 金属离子(Ca2+、Hg2+、Ag1+、 Pb2+等)结合成盐而沉淀。
I.蛋白质的盐析作用
原 理
???
用高浓度的中性盐,使蛋白质带电荷 量减少,水化膜破坏蛋白质而从溶液中沉 淀出来。
盐析沉淀蛋白一般不引起蛋白质变性, 故常用于分离各种天然蛋白质。
操作方法
1.取一试管加入盐析用蛋白质溶液和饱和硫酸 铵溶液各5毫升,混匀后静置数分钟,球蛋白即 沉淀析出。
叶酸(VB11)和四氢叶酸(FH4)
四氢叶酸是合成酶的辅酶,其前体是叶酸(又称为蝶酰谷氨酸,属 于维生素B11,绿叶中含量丰富)。
H
N NH
H2N
H
O
N
N
CH2 NH H
C
OH H
(2-氨4-羟6-亚甲基喋呤)
(对氨基苯甲酸)
COOH CH2 CH2 NH CH COOH
(谷氨酸)
四氢叶酸的主要作用是作为一碳基团,如-CH3, -CH2-, -CHO 3%硝酸银液
结果
2
1 2
数滴
3
1 2
数滴
III.用“生物碱试剂”沉淀蛋白质
问题:1、什么叫生物碱与生物碱试剂? 2、生物碱有什么生物学意义? 3、为什么生物碱试剂能沉淀Pr?
原理 ???
NH2 N
ClCH2 N+
H3C N
S
CH3 CH2CH2 OH
O
C
HN
NH
H2C S
CH (CH2)4COOH
管号
1
试剂
蛋白液
1
(ml)
20%鞣酸 数滴 液
饱和苦味酸 液
10%三氯醋 酸液
结果
2
3
1
1
数滴
数滴
思考
1、蛋白质变性一定是沉淀吗?沉 淀的蛋白质一定是变性吗?为什么
2、蛋白质沉淀反应有什么用途?
注意事项
1、试剂滴加问题 2、安全问题 3、盐析作用的操作问题 4、酒精灯加热问题
沉淀反应
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称为蛋白质 沉淀反应。
凝固作用
蛋白质经强酸、强碱作用发生变性后,仍能 溶解于强酸或强碱溶液中,若将pH调至等电点, 则变性蛋白质立即结成絮状的不溶解物。
若再加热则絮状物可变成比较坚固的凝块,该 凝块不易再溶于强酸或强碱溶液中,这种现象称 为蛋白质的凝固作用。
问题: 1、为什么Pr在水溶液中成为稳
定的胶体?
2、什么是Pr的沉淀反应?
原理
维持蛋白质胶体稳定的因素有: 一是胶体颗粒所带的电荷 二是与介质(水)形成的水化膜 这种稳定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在一定
的物理化学因素影响下,蛋白质颗粒失去电荷、 脱水,甚至变性而丧失稳定因素,即以固态形 式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称为蛋白质的沉淀 反应。
操作方法
1.取三支试管各加蛋白质溶液1毫升,及 0.01N氢氧化钠溶液2滴。
2.将上述三支试管编号,于第一管中加入 3%醋酸铅溶液数滴,第二管中加入3%硫 酸铜溶液数滴,第三管中加入3%硝酸银溶 液数滴,观察沉淀的析出。
管号 试剂 蛋白液 (ml) NaOH液 (滴) 3%醋酸铅液
1
1 2 数滴
可逆沉淀反应: 在发生沉淀反应时,蛋白质虽已沉淀析出,蛋
白质分子内部结构并未发生显著变化,基本上保持 原有的性质。如除去造成沉淀的因素后,蛋白质沉 淀可再溶于原来的溶剂中。因此,这种沉淀反应称 为可逆沉淀反应
不可逆沉淀反应: 在发生沉淀反应时,蛋白质分子内部结
构,特别是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失去其天 然蛋白质原来的性质。这种蛋白质沉淀不 再溶解于原来的溶剂中。
在溶液的PH值小于蛋白质的等电 点时,带正电荷的蛋白质与生物碱 试剂的负离子结合成盐而沉淀。
操作方法
1.取试管三支,于每支试管中加入蛋白 质溶液1毫升。
2.将以上三支试管编号,于第一支试管 中加20%鞣酸溶液数滴;第二支试管中加 入饱和苦味酸溶液数滴;第三支试管中加 入10%三氯醋酸数滴摇匀;观察沉淀的生 成。
实验七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目的要求 1.了解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变性作用
和 凝固作用的原理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2.学习3种蛋白质沉淀反应的实验操作
技术。
变性作用
指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蛋 白质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 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的现象 称为蛋白质的变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