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岔管理和日常病害分析报告
道岔病害分析与整治

(5)尖轨扳动后反弹—原因
当道岔尖轨从一侧向另一侧拨动时,尖轨出现“反弹现象”,也就 是“抗劲”。
若基本轨接头方正:检查尖轨爬行的简单方法是测量 尖轨尖到第一轨缝的距离(43kg/h9#单开道岔为例: 长度为2650mm;50kg/h12#AT型长度为2850mm)。 克服爬行的简单方法:加强转辙部日常保养工作,加 强基本轨锁定,拧紧转辙部分联结螺栓。严格按眼孔 直径配带标准螺栓,严禁以细代粗。
(2)尖轨跳动—原因
①尖轨跟端轨缝过大,间隔铁和夹板磨损,螺栓松动, 过车时加大了冲击; ②跟部桥型垫板或凸台压溃; ③捣固不实,有吊板; ④尖轨拱腰。
基本轨
尖轨
(2)尖轨跳动—防治措施
①焊补或更换间隔铁、夹板,更换磨耗的双头螺栓; ②增补整修跟部桥型垫板和防跳卡铁,进一步采取尖轨 防跳措施,如在基本轨轨底增设尖轨防跳器,或将尖轨 连接杆两端安设防跳补强板,使其长处部分卡在轨底, 以防尖轨跳动; ③加强转辙部分枕下的捣固,尤其是加强接头及尖轨跟 端的捣固; ④调直拱腰的尖轨。
(6)尖轨拱腰—整治措施(机械矫正法)
机械矫正法即为通过机械力的作用矫直尖轨拱腰。 它 必须根据尖轨的构造,制作专用的矫直机械。 在轨道上进行矫直,不需拆开尖轨。 在电务人员配合 下,向车站办理要点手续,设置移动停车信号防护后 即可进行作业。 矫直前应清除轨底部分石砟,拆除道 岔拉杆以外的道岔连接杆,以便于矫直器的安装。 矫 直时应根据尖轨的拱腰长度,逐段地进行矫直。 使用机械矫直法时,一要控制尖轨的轨温,在气温较 低时,应将尖轨预热至60℃,防止拉伤尖轨;二要 保证在矫直过程中不出现尖轨扭曲,即在矫直器的制 造上,要设置防止出现尖轨扭曲的衬垫。
道岔结合部常见病害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

道岔结合部常见病害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我国高速铁路历经多年的研究与实践运用,道岔在制造工艺、铺设水平已达到国际领先行列,日常养护维修中对道岔结合部突出病害的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仍然不够全面、系统。
因此,道岔结合部的养护和维修一直是困扰工务系统的难点与重点。
针对道岔结合部突出病害,探究其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对铁路养护维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长期实践和总结,道岔结合部常常出现以下病害:一、离缝病害离缝病害是指尖轨与基本轨、可动心轨与翼轨不密贴,尖轨、可动心轨轨底与滑床板、顶铁与尖轨、可动心轨离缝超过规定标准值,转辙部位存在“三道缝”等病害。
1、产生原因离缝病害主要发生在密贴段不密贴,列车经过道岔时挤压尖轨,产生横向冲击力。
产生原因如下:(1)直股方向不良、转辙部位高低不好;尖基轨胶垫压溃、失效;两基本轨内侧框架尺寸不符合标准,曲基本轨弯折点位置不对或是弯折尺寸不符合要求,尖轨尖端轨距超限。
(2)基本轨存在硬弯导致的方向不良。
(3)尖轨侧弯造成尖轨中部离缝。
(4)尖轨、可动心轨动程不符合规定标准,造成道岔不密贴。
(5)顶铁与尖轨、可动心轨离缝。
(6)滑床板与尖轨轨底、可动心轨轨底离缝。
2、整治措施(1)先调整各部位框架尺寸,误差不超过±1mm,调整前优先对肥边进行打磨和调整直股方向。
若依然存在离缝,要对尖轨、可动心轨进行“放劲归零调整”,检查尖轨自由状态下是否能够密贴,确定其是否存在硬弯或者拱腰,确定后再相应的采取矫直或烤制及更换尖轨的办法解决。
(2)调整基本轨间框架尺寸时,有缝道岔首先方正基本轨接头,检查曲基本轨弯折量,当误差超过±1mm时,应重新弯折;直股基本轨方向不良时,可用弦线测量,采用拨道或改道方法调整;对曲股进行轨距调整时,应结合测量两基本轨框架尺寸的方法进行调整。
(3)通过插入垫片或更换、打磨顶铁的方法调整尖轨(可动心轨)与顶铁间缝隙。
(4)尖轨(可动心轨)与滑床板离缝,采取捣固、垫板、更换磨耗的滑床板等措施,使各滑床板在同一水平面上。
道岔病害分析与整治

(1)整治方案(5条)
④精确测量计算岔前、后曲线拨量,大机捣固作业前 补足道砟,作业后及时恢复安装道岔地锚拉杆。对过 车较多的侧向道岔,转折部位加密地锚桩,严格控制 道岔方向变化。 ⑤日常拨道作业时,有定位观测桩首先测量线路横向 位移量,利用测量结果确定拨道方向和拨道量;无定 位观测桩的,首先要从线路前后两个方向来确定拨道 方向,然后根据方向偏差,确定各部位拨道量并合理 确定回弹量。
(7)“卡阻”问题—整治措施
①更换滑床板(或前后调换滑床板),上紧基本轨水平 螺栓(为防止松动而造成尖轨不密贴,螺栓均采用穿销 螺杆)。(风动道岔如发生前三块滑床板水平螺栓松动, 可导致“四开”现象)。 ②适量进行起道捣固作业,达到每块滑床板受力均匀。 ③对钢轨肥边进行打磨。 ④处理尖轨拱腰的临时措施是打磨尖轨上部卡阻部位, 必要时更换尖轨。
而造成反弹现象也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指尖轨尖端先于第一 根拉杆连接杆与基本轨密贴,而这种密贴在现场通常叫做“假密 贴”。另一种是指第二第三连接杆处先于基本轨密贴。 ①尖轨有硬弯或被挤过。 ②连接两根尖轨的三根连接杆长度不符合标准,则在尖轨框架间将 产生内部作用力。 ③尖轨跟端过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双头螺栓过紧,另外一种是 跟端轨缝过死);台螺栓损坏或不标准;间隔铁孔眼大,造成台螺 栓不起作用。 ④尖轨中后部滑床板过硬,造成尖轨在波动时,尖轨后部带不过来。 ⑤道岔岔头不方(转辙部),直基本轨不直,曲基本轨不标准。
(2)预防整治病害
①做好道岔前后50m线路的维修,经常保持轨面平、方 向顺; ②做好直股基本轨方向,拨好道岔位置; ③弯好曲基本轨弯折点,做好轨距加宽递减; ④检查确认基本轨既有弯折量,按照标准做好弯折长度 和矢度; ⑤加强捣固作业,除按规定捣固外,还应根据道岔构造 的特点进行适当加强; ⑥补充夯实道床,道岔转辙部分设置有转辙杆、连接杆, 各轨枕孔道碴应比岔枕顶面底20~30mm,并夯实道床; ⑦加强各部分联结零件的养护维修,充分发挥各种扣件 固定钢轨位置的作用。
道岔设备故障分析报告范文

道岔设备故障分析报告范文一、问题描述近期,某铁路局在日常巡检中发现了一处道岔设备故障。
该道岔位于某铁路线路上,是连接两个不同轨道的关键设备。
故障表现为道岔无法正常切换,造成列车无法正常通行。
为了保证线路的安全运营,需要对该道岔设备故障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排除。
二、故障分析根据现场调查和仪器检测,初步判断该故障可能是由以下原因引起:1. 电气故障:道岔设备的控制系统可能存在电气故障,例如电缆接触不良、电源线路短路等。
2. 机械故障:道岔的机械部件可能出现了异常磨损、松动或卡滞等问题。
3. 外界干扰:可能受到外界电磁辐射或其他干扰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三、故障排除1. 检查电气系统:对道岔设备的电缆、接线端子等进行仔细检查,确保电气连接良好,并修复或更换损坏的部件。
2. 检查机械部件:对道岔的各个机械部件进行检查,特别是关键部位如切轨机构、牵引杆等,确认是否存在松动、卡滞或异常磨损的情况,并进行必要的维修或更换。
3. 隔离外界干扰:在检查过程中,对可能存在的外界干扰源进行排查,并采取相应的屏蔽措施,确保道岔设备不受外界干扰影响。
四、故障排除效果经过以上排除措施,该道岔设备故障得以顺利排除。
现场测试显示,道岔可以正常切换,列车通行正常,线路恢复正常运营状态。
五、故障分析总结通过对该道岔设备故障的分析和排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电气故障是道岔设备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加强对电气系统的定期检查和维护。
2. 机械部件的异常磨损和松动也可能导致道岔设备故障,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机械部件。
3. 外界干扰对道岔设备的正常运行具有一定影响,应采取相应的屏蔽措施,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六、建议为了避免类似故障再次发生,建议铁路局在日常运营中加强对道岔设备的巡检和维护工作,定期检查电气系统和机械部件,加强设备保养和维修,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同时,对外界干扰加强监测和防护,确保道岔设备不受外界干扰影响。
七、结论通过对该道岔设备故障的分析和排除,可以保证该铁路线。
道岔管理及日常病害分析课件

研发更耐磨、耐腐蚀的道岔材料,提高设备使用 寿命。
管理模式的创新与优化
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
整合道岔设备信息,实现数据共享与动态管理。
推行标准化作业流程
制定道岔维护、检修标准,规范作建立快速响应机制,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提高道岔安全性能的措施
和延误时间。
04
病害防治措施
预防性维护
01
02
03
定期检查
对道岔及其周边设施进行 定期检查,确保设备状态 良好,预防潜在故障。
润滑维护
定期对道岔进行润滑,减 少机械磨损,提高设备使 用寿命。
清洁保养
保持道岔及其周边环境的 清洁,防止杂物和积尘对 设备造成损害。
针对性维修
故障诊断
对道岔出现的故障进行准 确诊断,找出故障原因, 制定维修方案。
详细描述
道岔在铁路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实现列车转线、提高铁路运输效 率的重要设备之一。如果道岔出现故障或管理不当,将对铁路运输的安全和效率 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对道岔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日常维护是至关重要的。
02
道岔管理策略
定期检查与维护
定期检查
对道岔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状态良 好,符合安全标准。
道岔病害如不及时维修,可能 引发列车脱轨事故,造成重大
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轨道变形
道岔病害会导致轨道几何尺寸 发生变化,影响列车的平稳运 行,增加车辆的颠簸和摇晃。
信号设备失效
道岔病害可能影响信号设备的 正常工作,导致信号显示错误 或信号设备失效,从而危及行 车安全。
降低运输效率
道岔病害会影响列车的通过速 度和运输效率,增加运输成本
道岔管理及日常病 害分析课件
复式交分道岔的病害分析与整治措施浅析

复式交分道岔的病害分析与整治措施浅析现在复式交分道岔维修工作的主要方式就是状态检修、立体养护、静态检查以及动态监测,并且保证具有一定天窗时间。
同时为了能够使行车的不间断、平稳和安全得到充分的保证,一般主要采用手工操作小型养路机械的方式对复式交叉道岔进行维修。
道岔在经过多年的运营之后必然会出现逐渐增多的病害,为了能够积极地应对大幅提升的运量,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整治复式交分道岔的病害。
1.复式交分道岔的病害的类型及原因分析1.1严重的曲尖轨侧磨侧线接发车多以及道岔铺设先天不良是导致曲尖轨侧磨严重的最为主要的原因,锐角辙叉部分能否直顺的与前后期线路相连接是复交道岔是否具有较高养护维修质量的最关键的一点。
由于在正线咽喉道岔的连接道岔中经常会用到复式交分道岔,因此如果两组道岔具有不一致的型号,都会存在着不同的辙叉转折角度,这样必然就有会有一道不规则的曲线形成于复交道岔与正线道岔的锐角辙叉间,这就属于一种原始的病害。
如果有车辆通过复式交分道岔曲股的时候,就会使列车通过的条件得以恶化,并且使对其基本轨和曲尖轨的撞击不断加强,最终会严重的降低设备使用的寿命。
1.2不正确的转辙器电务方钢安设首先,如果有绷劲出现在转换的过程中,就会导致电动转辙机产生较大的电流,在扳动的时候会变得非常的不灵活,而且很容易受到气温变化的影响。
其次,安装不良的复式交分道岔转辙器会导致在转换过程中道岔拉杆出现拉杆丁字铁摩擦表示杆或者磨蹭木枕的情况。
1.3双头螺栓折断和可动心轨跳动因为轨下具有十分薄弱的基础,如果再加上较差的捣固质量以及较高的总重,可动心尖轨跟端5孔鱼尾板就会出现磨耗间隔铁以及辗轧变形的情况,很容易导致尖轨跟端双头螺栓发生折断,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发生可动心尖轨跳动的现象[1]。
1.4过大的转辙机动作电流基本轨轨底与部分尖轨跟端轨底相接触就有可能导致过大的转辙机动作电流,在可动心尖轨跟端与尖轨跟出现不平顺的情况时,如果将铁片或者弹簧垫圈加垫在无孔鱼尾板间和双头螺栓间,这样就很容易出现反弹的情况。
交分道岔结合部病害分析与整治-

主要针对单开道岔而言(交分道岔不存在);工务铺设安 装标准为【如图所示】:钢轨工作面(即线路中心)使用 13mm+(II型弹条14mm+)轨距调整块,钢轨非工作面 (即线路外方)使用7-11mm(II型弹条10mm)轨距调整 块标准。如轨距调整块使用错误,对道岔正常转换有很大 影响,造成:a、工务第二牵引点至尖轨根部小轨距出现, b、电务第二牵引点竖切离缝、尖轨反弹、外锁闭锁钩过 紧、顶铁离缝(假轨距出现)等病害故障隐患发生。
5 60/12复交 专线 6081-6083
6 60/12复交 CZ2529
152/90 152/90
152/90
尖 145/89/84 心80
152/90 152/90
制表人:任建平 2020年11月
Page 4
3、75kg
1
75/12复交
SC547
152/90
【尖145/84/89
心80】
2
75/9复交
11)爬行:爬行造成电务杆件歪斜别劲增加转换 阻力病害;“爬行”有两个概念,即:a、基本轨安 装或者运营中造成两基本轨相错量超标(标准不大于 10mm),也称基本轨爬行,b、尖轨爬行存在两种
①第一种是;尖轨在运营中,列车车列的冲击造成某 根尖轨的位移,两尖轨相错量(爬行)。②第二种是; 两尖轨相对于基本轨位置同时向前或后位移也称爬行, 尖轨爬行为两尖轨相错量不大于20mm标准(外锁闭 不大于10mm)。
尖轨根部间隔铁示意图
关键数据分析 8(工务、电务)
16)溢流压力的调整:
“溢流压力”是道岔转换的动力;压力的大小直接影响道 岔的正常转换,工电道岔整治主要是让道岔在正常转换过 程中,把转换阻力减少到最小,液压转辙机溢流压力在以 前《维规》中规定为:内锁闭(ZY4、6系列)3.9兆帕, 外锁闭ZY7系列12.5兆帕,经过多年现场运用实际情况进 行重新修改,新标准为:内锁闭(ZY4、6系列)4.5兆帕, 外锁闭ZY7系列14兆帕,现场维修人员必须按《维规》规 定进行标调,溢流压力标调能减少很多结合部病害造成的 道岔故障发生(因为工电结合部病害是始终存在的)。
复式交分道岔的病害分析与整治

复式交分道岔的病害分析与整治复式交分道岔是铁路交通中常见的一个设施,它是指两条或者多条铁路股道在交汇的交叉口处设置的分道岔。
复式交分道岔为铁路运输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病害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分析和整治,以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和顺畅进行。
一、复式交分道岔的病害问题1.轨道磨损:复式交分道岔是车辆通过频繁的地方,零部件经常处于高压、高温、高切削力、高磨损的环境中,因此轨道磨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轨道磨损会影响分道岔的安全性和平稳性。
2.轨枕老化:在使用中,复式交分道岔的轨枕也容易出现老化,导致稳定性变差,可能出现断裂、失位、变形等问题。
3.钩挂碰撞:铁路车辆的钩挂和车轮的碰撞,不仅会损坏分道岔构件,还可能引起线路的锁定、脱轨等事故。
4.钢轨断裂:由于复式交分道岔经常有车辆通过,钢轨在承受车轮压力的同时,还要承受来自道岔移位的水平力作用,长期下来,容易引起钢轨的断裂。
二、复式交分道岔的整治和维护1.巡视与保养:保持复式交分道岔的良好状态,需要铁路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的工作巡视、保养、维修和更换。
2.安全警示标志:除了进行日常的巡视和保养,还可以通过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铁路车辆注意安全,降低事故的发生。
3.优化设计:在设计复式交分道岔的时候,可以采用优化设计的方法,减少轨道磨损、降低构件的磨损,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同时,可以考虑使用一些新型材料,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4.应急措施:在布设复式交分道岔时,考虑使用应急措施,比如设置紧急反锁机构、故障自锁机构等,以备不时之需。
综上所述,复式交分道岔在铁路交通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在使用中需要铁路工作人员时刻保持警惕,及时排除各种病害问题,确保分道岔设备的正常运行,以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岔结构性问题
新旧轨高低错牙,且接头受力端均低 3-5mm,并且4#岔曲基本轨的倒打下 斜因轨端有近15mm长的掉块影响, 不易检出,伤损不发展到10mm以上 难以发现,又是胶结接头,螺栓抽不 出来,这样的伤损才是最危险的。
1月15日京哈下行1116k右股4#岔曲基本轨1孔向轨端下斜10mm
1月15日京哈上行1115右股26#哈侧3孔向2孔上斜5mm
道岔结构性问题
2014年12月16日检查发现的京哈下行982km左股9#岔直尖轨3孔向2孔方向 下斜裂纹6mm,12月24日仅相隔8天,就又发现这根尖轨2孔向3孔方向水 平裂纹5mm,同一根铁,只是发生孔裂纹的孔不同。
2014年12月23日检查发现的京哈上行1116km右股38#铁哈侧1孔向轨端方 向上斜裂纹5mm,3月12日检查又发现京哈上行1116km左股38#铁哈侧1孔 向2孔方向下斜5mm,只不过是股别不同,但是同一位置。
24号扳手
36号扳手
结构性问题
道岔结构性问题
易松动
结构性问题
道岔结构性问题
结构性问题
胶粘时未对螺栓孔进行倒棱处理, 加之胶粘时使用砂轮打磨不均匀, 因为胶粘冻结接头整体较硬,即使 微小的裂纹也能顺着打磨方向迅速 发展,极容易造成断轨。
道岔结构性问题
结构性问题
京哈下行982k左股9#岔直基后引轨沈侧2孔向3孔水平5mm
结构性问题
接头部位整体较其他部位低,已经 形成马鞍型,经列车重复冲击,易 发展形成伤损。
道岔结构性问题
结构性问题
接头部位整体较低,受力端第一根 枕木已经碎裂,失去承载力,经列 车重复冲击,易发展形成伤损。
道岔结构性问题
结构性问题
结构性问题
11月3日,京哈下行大屯站34#直尖 轨 沈 阳 侧 1 孔 向 2 孔 上 斜 裂 纹 6mm , 可以看出这个接头为低接头,第一 幅图可以看出受力端较输入端低 2mm。第二幅图可以看出尖轨迎车 一端已经压溃变形。
道岔结构性问题
结构性问题
道岔结构性问题
该处静态检查未发现异常,但列车 通过时发现接头空吊5mm左右,最 终造成了螺孔裂纹。
第一幅图可以看出受力端接头低, 第二幅可以看出焊补状况的好坏。
道岔结构性问题
结构性问题
道岔结构性问题
此处焊补探伤检查已经观察了近两 年,由于焊补上方存在硬性受力点, 加之正处在限位器上方,正是受力 点,导致形成垂直裂纹。
7月21日长春南站8#岔直尖轨变截面上焊补近500mm 长,限位器上方受力形成垂直裂纹15mm
结构性问题
伤损数量:自2010年以来,我局已发生因辙叉翼 轨严重伤损影响行车7起,严重影响运输安全。其 中2010年4起,2011年2起,2012、2013年无, 2014年1起。
伤损周期:通过总重超过2亿吨或周期2年左右。 断裂特点:脆断、断面金属光泽。 断裂部位:辙叉有害空间部位。
岔首轨向不良 岔尾及岔首轨向不良 岔内高低不良 转辙后高低 导曲直股高低 导曲内高低 护轨部位方向 岔后大方向 空吊板最大12mm
岔首轨向不良
道岔养护常见问题
道岔问题 · 养护常见问题
道岔养护常见问题
岔首轨向不良 岔尾及岔首轨向不良 岔内高低不良 转辙后高低 导曲直股高低 导曲内高低 护轨部位方向 岔后大方向 空吊板最大12mm
结构性问题
道岔结构性问题
2014年12月31日检查发现的京哈下行1146km左股10#铁长侧2孔向1孔方向 上斜5mm, 1月19日检查发现京哈下行1146km右股10#长侧2孔向1孔方向 上斜4mm,同样是股别不同,但是同一位置。
结构性问题
道岔结构性问题
2014年10月27日检查发现的京哈下行984km左股34#岔直尖轨沈侧1孔向2 孔方向上斜裂纹5mm, 1月15日检查发现京哈下行984km右股34#岔直基 本轨沈侧3孔向2孔方向上斜5mm,也一样是同一位置,只是一个是直尖轨、 一个是直基本轨。且2015年11月3日又发现同一尖轨1孔向2孔方向上斜裂纹 5mm,可以看出问题在那。
道岔结构性问题
结构性问题
道岔结构性问题
道岔护轨平直段
辙叉心轨
护轨平直段与辙 叉心轨不重叠, 查照间隔与护背 距离不易保持
结构性问题
道岔结构性问题
阻挡尖轨移动、 卡阻,影响行车
结构性问题
道岔结构性问题
砼枕道岔护轨垫板使用 弹条扣件,护轨侧竖螺 栓无法紧固
结构性问题
道岔结构性问题
紧固T型螺栓扣件时需要一人用扳手、另一人用小撬棍之类的工具将螺栓垫起进入卡槽, 否则螺栓转轴拧不上;4种规格的螺冒分别为T型螺栓的上冒、下备冒、砼枕螺栓冒、限 位器螺栓冒,作业时需要频繁更换不同型号的扳手
道岔结构性病害分析
目录
一 道岔结构性问题 二 道岔养护常见问题
第一部分 道岔结构性病害
结构性问题
道岔结构性问题
转辙机处外口轨撑是采用Ⅲ型弹条固定,Ⅲ型弹 条易脱落造成转辙部道岔口不稳定。
辙叉后短心轨易产生水平裂纹,存在安全隐患。
结构性问题
道岔结构性问题
转辙机处外口轨撑是采用Ⅲ型弹条固定,Ⅲ型弹 条易脱落。
结构性问题
7月24日京哈上行姚家5#岔曲股叉 趾 1 孔 向 2 孔 上 斜 5mm , 叉 心 尖 对 应翼轨轨面横向裂纹长12mm,深 3mm,同一组辙叉发现的两处重伤, 为什么会产生这两处伤损呢?
道岔结构性问题
结构性问题
接头压在枕木上,硬性接触易导致 出现伤损。
道岔结构性问题
结构性问题
岔尾及岔首轨向不良
道岔问题 · 养护常见问题
岔首轨向不良 岔尾及岔首轨向不良 岔内高低不良 转辙后高低 导曲直股高低 导曲内高低 护轨部位方向 岔后大方向 空吊板最大12mm
第二部分 道岔养护常见问题
道岔问题 · 养护常见问题
道岔养护常见问题: 道岔运营使用过程中,由于客货列车持续 运行对道岔造成不间断冲击,加之检查、 整修不及时、不到位产生的问题。
道岔养护常见问题
道岔问题 ·养护常见问题
几何尺寸问题。 零配件问题。 其他问题
道岔养护常见问题
道岔问题 · 养护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