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家庭记忆 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12《家庭的记忆》第一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1、家庭的记忆(第一课时)备课时间 2020.11.20教材分析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的民族,尊老爱幼、孝亲敬长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家庭为主题的学习内容《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几个学段都有所体现,低年段以家庭为主题的学习强调家庭生活中的安全与健康问题,以及初步体会家庭的温暖;中年段以家庭为主题的学习主要引导学生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了解自己家史,提高对“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的认识以及加深对中国家庭传统文化的了解。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小学生对家庭的理解更多地体现于身边家人关系中,他们对“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的认识以及对中国家庭传统文化的了解很少。
本单元前两课呈现了学生与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现代社会中家庭形式以“核心家庭”为主,所以,学生对于大家庭内部各种关系和称呼的感知与理解变得较为困难,对家庭历史及家庭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还需要进一步的了解。
教学目标1.了解并熟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称呼。
2.了解自己家庭的过去。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并熟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称呼。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探究性学习方法,比如,用采访的形式从长辈那里获得需要的信息。
教学准备:PPT前置作业内容1、请结合生活经验,将78页的“家庭关系示意图进行补充,如有困难可向家长寻求帮助。
2、请对各自的家史进行一个调查,调查内容参照80页的“家庭大事记”和“我和父母比童年”,并完成80页的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可爱、温馨、美丽的家。
听歌曲“让爱住我家”,说说你的家,你家里有几口人?你长得像谁呢?二、新知讲授活动一:家庭称呼抢答赛教师: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学生交流:抢答。
教师: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学生交流:抢答。
教师:请同学们带着节奏拍手读儿歌。
《称谓歌》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妈妈叫什么?爸爸的妈妈叫奶奶爸爸的弟弟叫什么?爸爸的弟弟叫叔叔爸爸的姐妹叫什么?爸爸的姐妹叫姑姑妈妈的爸爸叫什么?妈妈的爸爸叫外公妈妈的妈妈叫什么?妈妈的妈妈叫外婆妈妈的兄弟叫什么?妈妈的兄弟叫舅舅妈妈的姐妹叫什么?妈妈的姐妹叫姨妈教师:进行抢答竞赛,看谁说的又快又正确。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说课)-第四单元第12课《家庭的记忆》第一课时说课 人教部编版

《家庭的记忆》第一课时说课一、教材分析《家庭的记忆》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中的第三课,这一课是根据《品德与社会(2011年版)》课程标准“我的家庭生活”里的第1条“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而编写的,其核心主题是了解并熟悉家庭内部的各种关系和称呼,了解自己家庭的过去,与本单元其他两课都是针对三年级小学生的家庭教育而设计。
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我和我的家》这节课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家庭称谓,而三年级教材在认识称谓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了解家庭构成、家庭历史、家庭文化,从了解家庭基因的角度自然地过渡到热爱家庭的情感教育上去。
本课的编写主要针对三年级小学生在家庭认知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家庭结构及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进行家庭传统与家庭价值观的教育,深化爱家的情感与家的归属感。
教材有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家庭称呼抢答器”,教材呈现的是不完整的“家庭关系示意图”。
此图包含着教学活动的暗示:1.先让学生依据生活经验进行补充。
2. 通过介绍“全家福”中成员的方式熟悉不同称呼,然后寻找家庭中的不同关系,发现家庭规模不断缩小的趋势。
教学这部分时,要着重定位于引导学生了解家庭关系和家庭结构。
第二部分:“家史”小调查。
教材呈现的是两个环节,分别是家庭大事的调查表、我和父母比童年。
本栏目引导学生了解家庭过去发生了那些大事,初步感受家庭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家庭生活的变化。
第三部分:传统节日中的“家”。
教材呈现的是一幅吃“年夜饭”的图,通过观察图,让学生回忆自己家吃年夜饭的场景和心情,了解年夜饭的含义。
教学这个栏目时要定位于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感受不同的传统节日中蕴含的家庭观念。
第四部分:语言中的“家”。
此页呈现“猜一猜”的活动是让学生体会字谜中隐藏的家庭观念。
教材以“阖家欢乐”“子孝双亲乐,家和万事兴”和“家书抵万金”三个成语和谚语,引导学生感受其背后所蕴含的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感受语言文字中蕴含的家庭观念。
12 家庭的记忆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12 家庭的记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2.掌握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形成对家庭的责任感;3.学会珍惜家庭,尊敬父母,关爱家人。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教学内容】1.家庭的重要性;2.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3.珍惜家庭,尊敬父母,关爱家人。
【教学步骤】1. 预习展示环节教师放映一些有关家庭的图片,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对家庭的看法,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口语交流的方式和学生一起探讨,互相分享对家庭的感悟。
2. 导入环节教师出示“家庭是什么”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回答并且听取学生回答。
之后,引出家庭的各种重要性和家庭角色的概念。
3. 讲解环节教师通过教材和图片的展示和讲解,让学生更加了解家庭的概念、重要性、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等内容。
4. 练习环节教师分小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分析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学会尊敬父母,关爱家人。
5. 总结环节教师总结今天的课程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珍惜家庭、尊敬父母、关爱家人等,强化其对家庭的认识和认同。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家庭的概念和重要性;2.学生能够知道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教学难点】学生养成珍惜家庭、尊敬父母、关爱家人的良好品质,形成对家庭的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1.唤醒思维法;2.讲授法;3.交际法;4.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手段1.教学课件;2.图片展示;3.PPT展示;4.视频;5.讲义手册。
六、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和口语表达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2.通过学生讲述家庭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并且形成珍惜家庭、尊敬父母、关爱家人的良好品质;3.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家庭的了解程度和对家庭有没有正确的认识。
【新课标】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2课《家庭的记忆》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2课《家庭的记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讲授新课教学环节一:家庭称呼抢答赛1.文本学习:下面是一幅不完整的“家庭关系示意图”,你能结合生活经验,把它补充完整吗?2.图片+文本学习:家庭关系示意图3.素材:家庭礼貌称呼歌4.图片+文本学习:你知道爸爸和妈妈是什么关系吗?图中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5.图片+文本学习:你知道爷爷和爸爸是什么关系吗?图中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6.图片+文本学习:你知道妈妈和外婆是什么关系吗?图中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学习文本了解文本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独立填写交流回答指名回答观看视频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思考文本交流回答指名回答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思考文本交流回答指名回答观看图片思考回答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思考文本交流回答指名回答文本直接出示一幅不完整的“家庭关系示意图”让学生补充完整。
四个问题是要引导学生寻找家庭中的不同关系,如夫妻关系、母女关系等。
教学出示教材第78 页不完整的“家庭关系示意图”,让学生依据生活经验补充完整。
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一张“全家福”照片,先以介绍“全家福”中成员的方式来熟悉不同的称呼,然后再认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由于各地关于亲戚之间的称呼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从本地的常用叫法说起。
7.图片+文本学习:你还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关系?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呢?8.图片+文本学习:你还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关系?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呢?9.图片+文本学习:家庭辈分和称呼(1)你还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关系?(2)还有兄弟姐妹的关系。
妈妈和舅舅是姐弟或者兄妹关系。
10.素材:表和堂11.文本学习:抢答竞赛爸爸的爸爸,我称呼他();妈妈的妈妈,我称呼她();妈妈的兄弟,我称呼他();爸爸的姐妹,我称呼她();爸爸的弟弟,我称呼他();爸爸的哥哥,我称呼他();……12.文本学习:抢答竞赛我是爷爷奶奶的( );我是姨妈的( );爸爸的兄弟的孩子是我的( );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思考文本交流回答指名回答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交流回答观看视频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抢答文本游戏抢答诵读文本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抢答文本游戏抢答诵读文本学习文本了解文本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姐妹关系的人有哪些。
12.1家庭记忆 第一课时 教案

10、知识窗。
【家史小调查】
1、家史小调查。
2、小讨论:
(1)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你家发生了哪些大事?
(2)你是如何知道这些事情的?
(3)在家庭的历史当中,你能感受到不断传承的家庭美德吗?
3、小活动:我和父母比童年。
4、思考与分享:比较父母和自己的童年,你发现了什么?
3、考பைடு நூலகம்你:
(1)你知道爸爸妈妈是什么关系吗?图中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
(2)你知道妈妈和外婆是什么关系吗?图中还有那些人是这种关系?
(3)你还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关系?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呢?
(4)你家当地对家庭成员的称呼与图中相同吗?
4、总结:每个地方虽然对家人的称呼有所不同,但是亲密的血缘关系和深厚的感情都是一样的。
5、学一学:家庭礼貌称呼歌(播放视频)
6、试一试:抢答竞赛
7、班级大擂台:你还能再提出什么问题考考你的同学呢?请你小组为单位,我们一起打擂台吧。
(1)请你思考一下,你还能再提出什么问题考考你的同学?
(2)答出来的小组成为新的擂主,看看最后谁是赢家!
8、我的全家福:全家福是指全家人的合影,全家福是一个家庭团聚的纪念。你家有全家福吗?你家的全家福上有多少口人?
思考。
填写。
思考、回答问题。
观看视频学习。
小组竞赛。
选择、判断。
讨论。
思考与分享。
此处的全家福是如配图上的大家族全家福。
通过竞答,使学生认识、了解家庭关系。
通过打擂台的方式,增加学生对家庭称呼的认识。
此处的全家福是指一起住的家庭成员的全家福。
要引导学生从家史中发现家庭的变化和传承,并思考变化的原因和需要传承的优良传统。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2课《家庭的记忆》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2课《家庭的记忆》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的意义和作用,了解父母、祖父母等家庭成员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感恩家庭的情感,懂得珍惜家庭;3.激发学生保护家庭成员的意识;4.培养学生的连贯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家庭的意义、家庭成员的重要性和职责,并了解如何照顾家庭的成员;2.掌握如何感恩家庭,懂得珍惜家庭。
难点1.如何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如何引导学生对家庭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归纳,培养其自我思考和表达的能力;3.如何让学生理解支持家庭成员、保护家庭和贡献社会的重要性,激励其成为勇于担当的人。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15分钟)1.通过问题到让学生思考:在家里,谁最了解你?在家里,谁对你最好?为什么?2.学生自由发言,互相交流彼此的观点。
3.引导学生反思思考:家庭对我们来说有多么重要?我们应该怎样珍惜和维护家庭?2. 学习(30分钟)1.利用PPT展示“家庭成员的职责和作用”并进行讲解。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幼儿故事或者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庭成员的职责和作用。
2.在学习过程中,利用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对我们来说有多么重要?•家庭成员的职责和作用有哪些?•在困难时,我们该怎么做?3.当然,在展示并讲解完“家庭成员的职责和作用”后,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家庭成员的故事或者例子。
这不仅能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家庭成员的职责和作用,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重要性。
3. 拓展(20分钟)1.利用多媒体课件,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家庭,自由谈论自己喜欢的小事或者有趣的小细节,并分享给大家。
2.引导学生思考下面这些问题:•家庭中常见的小事和小细节。
•在平时的生活中,如何体现对家庭成员的尊重和关爱?•我们应该怎样珍惜和维护家庭?4. 评价(15分钟)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重点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珍惜家庭成员;2.引导学生思考下面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日子中,我该如何珍惜和维护家庭?•我们应该怎样支持家庭成员,保护家庭和贡献社会?四、教学反思本课时通过一些小细节和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家庭的意义和家庭成员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多媒体资源,锻炼了学生自我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三年级上册道法 家庭的记忆 第1课时 教案

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家庭的记忆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家庭成员间的各种关系和称呼。
2.能通过调查、采访、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家庭历史,感受良好家风。
3.激发爱家庭爱家人的情感。
教材分析:本课围绕“家是最温暖的地方”这一主题,侧重引导学生了解家庭这一基本的社会单位,了解自己家庭的历史、变迁,进而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
前几课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爱,尝试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加深对父母的理解,能够接纳父母对自己爱的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多了解、体贴父母,并将自己对父母的爱落实在行动中。
本课时则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称呼以及家庭的变迁。
学情分析:三年级这一课时是在一年级《我和我的家》中“我的家人”提到的家庭成员称呼的拓展及提升,因此本课时重点引导学生学习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我和兄弟姐妹以外的家庭成员称呼及亲人之间的关系认识。
三年级教材中强调探究性学习方法的训练,这对刚上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较大的挑战。
对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关系、如何了解家庭大事记、怎样与父母比童年等做针对性的指导,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探究获得信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并熟悉家庭内部的各种关系和称呼。
难点:用探究性学习方法来了解家庭的历史。
教学准备:1.课件。
2.板书磁贴。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一)出示一年级下册《我和我的家》中的这棵家庭树的内容,请小朋友说说有哪些称呼。
1.教师小结:一年级我们学习了这棵家庭树,知道了一些家人的称呼,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接下莱我们就请同学将课前准备好的全家福照片来和同学介绍。
全家福可以是爸爸这边的,也可以是妈妈这边的。
(二)四人小组内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家人,特别要介绍一年级学过的家庭成员称呼以外的成员。
(三)学生说感受。
(四)教师小结:我们的大家庭成员还有很多呢,称呼各不相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家庭的记忆》。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2课《家庭的记忆》第一课时优质教学设计

《家庭的记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详案适用教材版本:统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十二课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家庭关系的概念,掌握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能够画出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认识现代社会中家庭规模逐渐变小的趋势,培养热爱自己的家和家人的情感。
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从不同视角辨别家庭成员的关系,初步感受现代社会中家庭规模逐渐变小的趋势,培养热爱家庭和家人的情感。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家庭的重要性,培养热爱家庭和家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1.通过“家庭关系示意图”,梳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熟悉家庭成员的称呼,从不同视角辨别家庭成员的关系。
教学难点:1.从不同视角辨别家庭成员的关系。
2.培养热爱家庭和家人的情感。
课前准备:1.准备一份“家庭关系示意图”以供学生观看。
2.准备课件或者黑板,以便于在上面展示示意图和家庭成员的称呼。
3.准备纸和笔,让学生画出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学情背景: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的第十二课第一课时《家庭的记忆》,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对家庭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家庭的记忆》,通过介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称呼,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热爱家庭和家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老师出示“家庭关系示意图”并说:“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家庭关系,先来看一下这张图,这是一张什么图呢?”预设回答:家庭关系示意图。
老师继续说:“这张图表示的是什么?”预设回答: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老师继续说:“我们可以通过这张图来梳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请大家跟我一起看看这张图。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家庭关系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家庭关系的概念。
二、导入新课(5分钟)老师说:“同学们,家庭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我们都有自己的家庭,我们可以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等不同的亲戚,你们知道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吗?”预设回答:学生回答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写。
思考、回答问题。
观看视频学习。
小组竞赛。
选择、判断。
讨论。
思考与分享。
此处的全家福是如配图上的大家族全家福。
通过竞答,使学生认识、了解家庭关系。
通过打擂台的方式,增加学生对家庭称呼的认识。
此处的全家福是指一起住的家庭成员的全家福。
要引导学生从家史中发现家庭的变化和传承,并思考变化的原因和需要传承的优良传统。
5、学一学:家庭礼貌称呼歌(播放视频)
6、试一试:抢答竞赛
7、班级大擂台:你还能再提出什么问题考考你的同学呢?请你小组为单位,我们一起打擂台吧。
(1)请你思考一下,你还能再提出什么问题考考你的同学?
(2)答出来的小组成为新的擂主,看看最后谁是赢家!
8、我的全家福:全家福是指全家人的合影,全家福是一个家庭团聚的纪念。你家有全家福吗?你家的全家福上有多少口人?
课堂结
我们今天的生活与爸爸妈妈的生活相比,物质条件更加优越了,这些都得益于父母为我们所付出的努力。我们长大以后,也要像父母养育我们一样,回报自己的父母。
总结提升
板书
家庭记忆第一课时
1、家庭称呼抢答赛
2、“家史”小调查
3、考考你:
(1)你知道爸爸妈妈是什么关系吗?图中还有哪些人是这种关系?
(2)你知道妈妈和外婆是什么关系吗?图中还有那些人是这种关系?
(3)你还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关系?哪些人是这种关系呢?
(4)你家当地对家庭成员的称呼与图中相同吗?
4、总结:每个地方虽然对家人的称呼有所不同,但是亲密的血缘关系和深厚的感情都是一样的。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家庭记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家庭记忆第一课时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三年级
学习
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家史变化,培养家庭美德,立志回报父母。
2、能力目标:掌握家庭礼貌称呼,学会调查与分析的方法。
3、知识目标:认识家庭类型和家庭成员的称呼,了解自己的家史,培养家庭美德,懂得回报父母。
9、选一选:你的家庭是以下的哪一种家庭?
10、知识窗。
【家史小调查】
1、家史小调查。
2、小讨论:
(1)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你家发生了哪些大事?
(2)你是如何知道这些事情的?
(3)在家庭的历史当中,你能感受到不断传承的家庭美德吗?
3、小活动:我和父母比童年。
4、思考与分享:比较父母和自己的童年,你发现了什么?
重点
家史调查。
难点
家史调查。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全家福》
观看视频。
视频导入。
讲授新课
【家庭称呼抢答赛】
1、家族全家福:你家里有家族全家福吗?你认识全家福照片上的所有人吗?他们都怎么称呼呢?
2、家庭称呼抢答赛:下面是一幅不完整的“家庭关系示意图”,你能结合生活经验,把它补充完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