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培训讲义汇编

合集下载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资料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资料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资料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资料一、职业卫生的概念和目的职业卫生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和控制各种有害因素对工人身体健康的危害,保障和促进工人身体健康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职业卫生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工人免受职业病和职业健康危害的侵害,确保他们的身体健康,提高生产效率。

二、职业卫生的重要性职业卫生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对于企业,职业卫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事故和因病缺勤率,降低用工风险与责任抚慰成本,增加企业的社会信誉度等。

2.对于员工,职业卫生可以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减轻治疗和康复的负担等。

3.对于社会,职业卫生可以推动经济的稳步发展,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增加社会的文化底蕴等。

三、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我国制定了一系列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其中包括《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条例》、《职业健康检查规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等。

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为保障职业健康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技术标准,对于有效的预防、治理和控制职业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四、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职业卫生管理体系是为了实现职业卫生目标和保护工人健康而建立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

职业卫生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职业病防治管理职业病防治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评价职业危害因素、制定职业卫生标准、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组织职业健康检查等。

2.职业健康监测管理职业健康监测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制订职业健康监测计划、开展职业健康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制定措施、统计分析数据等。

3.职业危害控制管理职业危害控制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定职业危害分级标准、评估工作场所危害性、实施工艺优化和工程控制、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等。

五、常见的职业危害的防治方法1.机械振动的防治方法机械振动的防治方法包括:使用新型振动减震器、使用低振动力的设备、增强工人的专业素质、开展健康检查、做好职业健康宣传教育等。

职业卫生培训讲义

职业卫生培训讲义

B
D
A
C
E
危害转移
有害化学品危害
中小企业和非正规部门问题突出
多层次承包
弱势群体——妇女、儿童、非正规经济部门劳动者
目前存在的主要职业卫生问题
面临的形势(4)
01
技术转移中的非适宜技术与当地劳工技能问题
02
劳动者流动问题使问题更为突出
03
多地点、多种类暴露
04
职业卫生服务严重短缺
05
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5%-10%
02
点击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职业保护的策略
PAR卫生标准
有相应的防护设施,包括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
生产布局合理,有害与无害分开,高毒、隔离
有必要的警示标识和卫生辅助设施
设备、工(用)具符合劳动生理、心理健康要求
其他保护劳动者健康的要求
01
03
五大功能块:方针、计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管理评审
01
系统性
02
先进性
03
预防性
04
全过程控制
05
持续改进
06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特点(1)
01
03
02
04
系统性: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特点(2)
先进性:
改善组织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的先进手段 严格按照程序文件的规定执行 确保体系有效性
02
04
05
06
工作场所的基本卫生要求
前期预防(1)
01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02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制度(《条例》第十一条)
03
建设项目预评价、三同时、控制效果评价、

职业卫生培训讲义

职业卫生培训讲义

定期体检
及时发现潜在的职业病 风险
职业病的危害
影响员工健康
01 职业病可能导致身体健康问题
降低生活质量
02 影响员工的生活乐趣和幸福感
影响工作效率
03 职业病可能导致工作能力下降
职业病的诊断和治疗
及早发现症状
定期体检 注意身体变化
寻找合适治疗方法
就医求助 遵医嘱进行治疗
关注康复过程
遵医嘱定期复诊 注意休息和营养
责任分工和监督机制
明确部门职责
确保每个部门清楚其在 职业卫生管理体系中的 职责和任务
推动工作落实
落实职业卫生管理工 作,确保各项任务有 序推进
建立监督制度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监督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的执行情况
案例分析
企业A成功经验
01 分享企业A在职业卫生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
企业B最佳实践
02 介绍企业B在职业卫生管理方面的最佳实践
● 02
第2章 职业病防护
常见职业病类型
常见职业病类型包括化学因素导致的职业病, 物理因素导致的职业病,生物因素导致的职业 病等多种类型。对于这些职业病类型,我们需 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 全。
职业病防护措施
职业卫生培训
提高员工对职业病的认 识
工作环境改善
减少职业病发生的可 能性
员工健康
02 保护员工健康的关键
工作环境
03 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
● 04
第四章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
相关法律法规概 述
本页将讲解《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 《职业卫生管理条例》等对职业卫生的相关规 定。在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遵守相关法规是 非常重要的。
企业应遵守的法律法规

职业卫生培训讲义

职业卫生培训讲义
职业卫生培训讲义
(1)职业危害的基本概念
一、 职业危害定义:职业危害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生产性粉尘、有害化学物质、物理因素、放射性物质而对劳动者身体健康所造成的伤害。
二、职业危害的严重性
从200年前的产业革命至今,无论是工业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一例外地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工伤事故和职业病,近年来,ILO统计数据表明全球发生各类事故125亿人次,死亡110万人,平均每秒有4人受到伤害,每100个死者中有7人死于职业事故,欧盟每年有8000人死于事故和职业病,发展中国家每年有21万人死于职业事故,1.5亿工人遭受职业伤害。我国职业危害状况十分令人担忧,全国50多万个厂矿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实际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2500万人以上,到1998年,全国累积尘肺患者542041人,累积死亡127147人,目前,无论从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人数,职业危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及新发职业病人数,中国均局世界首位。
六、主要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
1、防水卷材制造 防水卷材分为:沥青防水卷材、高聚物改行沥青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 主要危害因素:硫化氢、甲苯、汽油、3,4—苯并芘、沥青、高温、苯乙烯、丁二烯。
2、焊接工艺手工电弧焊:利用电弧热,使焊条和基本金属熔化,形成焊接接头使两金属焊体连接在一起。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电焊尘、锰尘、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紫外线。气体保护焊:二氧化碳气体通过喷嘴沿焊丝周围喷射出来,在电弧周围造成局部的气体保护层,使熔滴和熔池与空气隔离开来,从而保证焊接过程稳定持续进行。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有电焊尘、锰尘、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紫外线、。氩弧焊:氩气从焊枪或焊炬的喷嘴喷出,在焊接区形成连续封闭的氩气层,对电极和焊接熔池起着保护作用。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有电焊尘、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紫外线、噪声。气焊:利用气焊火焰来熔化焊件和焊丝进行焊接,同时火焰的气流又是熔化金属的保护介质。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有电焊尘、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乙炔。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教案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教案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教案第一章:职业卫生概述1.1 职业卫生的定义1.2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的关系1.3 我国职业卫生法规与政策1.4 职业卫生工作的目标与任务第二章:职业病危害因素2.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2.2 化学有害因素2.3 物理有害因素2.4 生物有害因素2.5 其他危害因素第三章:职业病的预防与控制3.1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3.2 职业病预防的基本原则3.3 职业病控制技术措施3.4 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个人防护装备3.5 职业健康管理与职业健康监护第四章:职业卫生监管与法律法规4.1 职业卫生监管体制4.2 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体系4.3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职责与义务4.4 职业卫生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第五章:职业病案例分析与应对措施5.1 职业病案例概述5.2 职业病案例分析方法5.3 职业病应对措施与处理流程5.4 职业病事故应急预案与救援第六章:职业病的诊断与治疗6.1 职业病诊断原则与程序6.2 职业病分类与编码6.3 职业病治疗原则与方法6.4 常见职业病的诊断与治疗案例第七章:职业病康复与康复医学7.1 职业病康复基本概念7.2 职业病康复评定与规划7.3 职业病康复治疗技术与方法7.4 职业病康复案例分析第八章:职业健康促进与健康管理8.1 职业健康促进概述8.2 职业健康管理的基本内容8.3 职业健康检查与评价8.4 职业健康教育与培训第九章:特殊人群的职业卫生保护9.1 妇女职业卫生保护9.2 儿童和青少年的职业卫生保护9.3 老年人群的职业卫生保护9.4 残疾人群的职业卫生保护第十章:职业卫生发展趋势与挑战10.1 全球化背景下的职业卫生挑战10.2 新技术、新工艺对职业卫生的影响10.3 职业卫生研究的新进展10.4 我国职业卫生的未来发展趋势重点解析重点解析:第一章:职业卫生的定义、职业卫生与职业病的关系、我国职业卫生法规与政策、职业卫生工作的目标与任务。

第二章: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化学有害因素、物理有害因素、生物有害因素和其他危害因素。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资料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资料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资料哎呀,今天咱们聊聊职业卫生知识,听起来有点严肃,但其实也没那么复杂。

你知道,工作环境就像一个大锅,里面煮着各种东西,有好有坏。

我们得学会怎么把锅里的汤弄得美味可口,而不是让它变成一锅苦水。

说到职业卫生,首先得明白,它就是让我们在工作中保持健康、安全的一个大招。

就好比咱们吃饭,得先洗手,才能吃得放心,工作也是这个理儿,只有把环境搞好了,咱才能尽情施展才华。

那我们先聊聊这个工作环境吧,想象一下,你在一个满是灰尘、噪音、化学品的地方工作,整天像是在一场打仗。

头痛、咳嗽、心烦意乱,没个好心情可想而知。

你说这叫什么工作?简直就是在跟健康过不去。

所以,咱们得搞清楚,职业卫生的核心就是预防,得提前把这些潜在的危害扼杀在摇篮里。

真是“未雨绸缪”啊!咱们得聊聊个人防护装备,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就是一身装备,像是超级英雄一样。

工作时,别小看那些口罩、手套、护目镜。

它们可都是咱们的“铠甲”,能有效抵挡那些看不见的敌人。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装备,简直就是裸奔啊,危险得很,谁敢这么玩?所以,穿上装备,就像给自己加了道保险,保护好自己最重要!然后呀,咱们得说说卫生习惯,嘿,这个可不能忽视。

每天上班之前,先来个小洗手,保证你的小手干干净净,再看看周围的环境,别让杂物乱飞。

如果发现什么不对劲,赶紧报告,不要当鸵鸟,头埋沙子,结果搞得自己吃亏。

说到底,职业卫生就像是咱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融入到每一天,每一个小细节中。

对了,工作中的饮食也不能忽视,谁说工作就得啃干粮?合理的饮食能让咱的脑袋清晰,身体有劲。

记得多喝水,少喝那些能量饮料,虽然味道不错,但对身体可没什么好处。

饮食要健康,才有劲儿去对抗那些工作中的压力。

哎,说到压力,工作难免有点紧张,但要学会调节,比如说休息一下,喝杯茶,听首歌,瞬间就能让心情好起来。

别忘了定期体检,嘿,听到体检,很多人都想躲,但这可是咱们身体的小保养。

早发现问题,早治疗,才能让健康的花儿在咱的生活中开得灿烂。

职业卫生培训

职业卫生培训

9、为了保护自身健康,劳动者在职业病防 治中也应该履行自己的义务
➢ 认真接受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培训,努力学习 和掌握必要的职业卫生知识;
➢ 遵守职业卫生法规、制度、操作规程等;
➢ 正确使用和维护职业病危害防护设备及个人防 护用品;
➢ 及时报告事故隐患;
➢ 积极配合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 康检查;
8、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配备专职 或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 防治工作。
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 方案;
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脏损伤、每煤气中毒等。
三防:防休克、防窒息、防创面感染。 四包:用干净的布类毛巾或纱布三角巾包裹伤面。 五送:初救后,速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 化学烧伤急救:应迅速解脱衣服,清除皮肤上的化学药
品,并用大量的水冲洗,再用消除这种有害药品的特种 溶剂、溶液或药剂仔细处理,严重的应送医院治疗。
➢ 强酸强碱类:用大量清水冲洗10分钟以上,然后用中和 剂,即强酸烧伤用弱碱,如苏打水、碱性肥皂中和;强 碱烧伤用弱酸,如食醋、硼酸水中和。
⑤ 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是预防职 业中毒的一种辅助措施,个人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 、口罩、面具、袖套、眼镜等。
三、应急措施及注意事项
1、烧伤急救
常见烧伤源有:热液、热蒸汽、火焰、炽热金属、化学烧 伤等。 热力烧伤急救:
一灭:迅速灭火,除去热源,特别注意着火的棉衣; 二查:除烧伤外,检查全身有无其他伤害,如骨折、内
中暑预防

职业卫生培训课件

职业卫生培训课件

职业卫生培训课件篇一:职业卫生培训讲义3职业卫生培训讲义(三)三、有害化学物质的预防及控制对策一)、防毒对策1、物料和工艺:尽可能以无毒、低毒的工艺和物料代替高毒工艺和物料,是防毒的根本措施。

如无铅印刷工艺、无氰电镀工艺、用甲醛脂、醇类、醋酸乙脂等低毒稀料取代含苯稀料。

2、工艺设备:生产装置及工艺设备应密闭化、管道化、尽可能实现负压,防止有毒物质泄露、外逸。

生产过程机械化、程序化和自动控制可使作业人员不接触或少接触有毒物质、防止误操作造成的中毒事故。

3、通风净化:受技术及经济条件限制,仍然存在有毒物质逸散且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必要的机械通风排毒、净化装置,使生产场所达到卫生标准。

通风排毒主要有两种形式全面通风、局部通风。

1)全面通风:采用全面通风时,应不断的向车间内供应新鲜空气或符合一定要求的空气,同时从车间内排出有害空气。

要使全面通风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首先要根据车间的用途,生产工艺布置、有害物质散发源位置及特点、人员操作岗位和其他有关因素合理的组织气流、确定合适的通风换气量。

(1)气流组织原则:送入车间的新鲜空气应直接送到工作地点,减少污染,然后在与生产过程中散发的有害物质混合排除。

(2)送排风口位置对通风效果的影响:按全面通风的原则,车间内送风口应设在有害浓度较小的区域,排风口应尽量布置在有害物质产生源附近或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区,以便最大限度的把有害物质从车间内排出。

根据送风口和排风口位置不同,一般分为三种形式:A、下送上排从车间下部的送风口送入新鲜空气,直接在操作地区散开,然后流向车间上部,经排风口排出。

这种气流组织方式多用于散发有害气体或余热的车间,新鲜空气可依最短路线迅速到达工作地点且涡流区很少,途中受污染的机会较少,大部分在车间下部工作地点作业的工人直接接触到新鲜空气。

B、上送下排新鲜空气从车间从车间上部的送风口送入,通过工作地点,从车间下部的排风口排出,气流路线较为通畅且以纵向运动为主,涡流区较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市XXXXXXXXX 有限公司职业卫生培训讲义2018年06月07日职业健康安全培训教材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实施至今,职业卫生相关工作的开展也在积极的推动中,最近几年,从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到施秉恒盛公司发生的建国以来最大的职业病群发事件,凸显出职业卫生工作仍存在较多的问题,明显没有跟上国家发展的步伐。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此时接手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应该说也是临危受命。

如何做好职业卫生工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有效的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安全监督部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企业业主均肩负着国家的期望和人民的期待。

第一部分:我国职业病现状2010年4月28日,卫生部向社会公布了《2009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2009年新发各类职业病18128例。

职业病病例数列前3 位的行业依次为煤炭、有色金属和冶金,分别占总病例数的41.38%、9.33% 和 6.99%。

2009年共报告尘肺病新病例1.4万例,死亡病例748例。

在尘肺病新病例中,煤工尘肺和矽肺占91.89%。

目前尘肺病仍是我国最严重的职业病,2009年报告尘肺病例数占职业病报告总例数的79.96%;尘肺病发病工龄缩短,群发性尘肺病时有发生;中、小型企业尘肺病发病形势严峻,超过半数的尘肺病分布在中、小型企业。

职业中毒方面,2009年共报告各类急性中毒272起冲毒552例,死亡21例。

弓I起急性职业中毒的化学物质近50种,引起中毒例数最多的物质为一氧化碳,主要分布在冶金、煤炭、建设和建材行业。

66.74%的急性职业中毒病例发生在小型企业。

2009年全国共报告慢性职业中毒1912例。

引起慢性职业中毒的化学物质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铅及其化合物、苯、砷及其化合物,只要分布在冶金、有色金属和机械行业。

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09年底,累计报告职业病722730例。

有专家指出,由于现在发布的职业病新发病例数是从覆盖率仅达10%左右的职业健康监护中发现的,因此实际病例远远高于有关报告数字。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来源及其分类职业性有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下列三类:(一)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一)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 化学因素(1)有毒物质:如铅、汞、锰、苯、一氧化碳、硫化氢、有机磷农药(2)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水泥尘、有机粉尘等。

2. 物理因素(1)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⑵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3) 噪声、振动;(4) 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激光等;(5) 电离辐射:如X射线、r射线等。

3. 生物因素如附着于皮毛上的炭疽杆菌、甘蔗渣上的真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性传染病源物。

(二)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 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2. 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3. 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等;4. 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5. 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二、职业病概念医学上所称的职业病是指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通称职业病。

而在立法意义上,职业病却有其特定的范围,即指政府所规定的法定职业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将其定义为: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即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必须具备四个条件:(1)患病主体必须是企业、事业或者个体经营组织的劳动者。

(2)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3)必须是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

(4)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

三、职业病的特点职业病具有下列五个特点:(1)病因明确⑵病因大多是可检测的⑶有一定的发病率(4)大多数职业病如能早期诊断、处理,康复效果较好, 但有些职业病(例如矽肺),目前尚无特效疗法(5)治疗个体无助于控制人群发病四、职业病的三级预防原则1. 第一级预防即从根本上消除或最大可能地减少对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

2. 第二级预防当第一级预防未能完全达到要求,职业性有害因素开始损及劳动者健康时,应尽早发现,采取补救措施。

它的主要任务是早期检测,及时处理,防止病损的进一步发展。

3. 第三级预防指对已发展成职业性疾病的患者,作出正确诊断及时处理,包括脱离接触,实施治疗,预防并发症,促进康复等。

第二部分、物理因素的危害与控制一、噪声的分类及危害(一)噪声的概念与定义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

声音以声波形式传递声音的频率就是声源振动的频率。

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为20~20000Hz;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为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波为超声,人耳听不到次声和超声。

卫生学给噪声下的定义就是,凡是使人感到厌烦或不需要的声音都称为噪声。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声音频率和强度没有规律,听起来使人感到厌烦,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

(二)噪声的分类按照噪声的来源,生产性噪声可分为:1. 机械性噪声由于机械的撞击、摩擦、转动所产生的噪声,如冲压、打磨等发出的声音。

2. 流体动力性噪声气体压力或体积的突然变化或流体流动所产生的声音,如空气压缩或施放(汽笛)发出的声音。

3. 电磁性噪声如变压器所发出的声音。

根据噪声随时间的分布情况,生产性噪声又可分为连续声和间断声。

而连续声按照随时间的变化程度,又可分为稳态声和非稳态声。

随着时间的变化,声压波动小于5dB的称为稳态噪声,否则即为非稳态噪声。

间断声包括脉冲声,声音持续时间小于0.5秒,间隔时间大于1 秒,声压有效值变化大于40dB者称为脉冲噪声。

(三)噪声对人体的影响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全身性的,既可以引起听觉系统的变化,也可以对非听觉系统产生影响。

主要包括:1.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

2. 噪声对神经系统影响。

3.噪声对心血管系统影响。

4.噪声对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影响。

5.噪声对消化系统及代谢功能的影响。

6.噪声对生殖功能及胚胎发育的影响。

7.噪声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目前,噪声危害的评价以及噪声标准的制定等主要是以听觉系统损害为依据。

其损害有:暂时性听阈位移和永久性听阈位移。

听阈:人耳所能感受的声音,其强度范围很大,以1000Hz声音为例, 正常青年人刚刚能引起音响感觉的、最低可听到的声音强度。

1. 暂时性听阈位移:是指人或动物接触噪声后引起听阈变化,脱离噪声环境后经过一段时间听力可恢复到原来水平。

2. 永久性听阈位移:是指噪声或其他因素引起的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听阈升高。

这种情况下,听力损伤不能完全恢复,听阈位移是永久性的。

根据损伤的程度,永久性听阈位移又分为听力损伤以及噪声性耳聋。

噪声性耳聋是噪声对听觉器官的长期影响结果,是法定职业病。

二、噪声的主要控制措施1. 制定工业企业卫生标准现行标准《工作场所职业危害接触限值物理因素》(GBZ2.2-2007) 对作业现场噪声职业危害作出规定,其职业接触限值规定为85dB(A)2. 控制噪声源3. 控制噪声的传播4. 个体防护最常用的是耳塞,隔声效果可达20~35dB。

耳罩的隔声效果可达30~40dB,但佩戴时不够方便,成本也较高。

5. 健康监护6. 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职业性慢性苯中毒的危害与防治(一)职业性慢性苯中毒的概念与定义职业性慢性苯中毒,顾名思义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苯或含苯化合物而引起的健康损害。

苯是一种常见而且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制造苯乙烯、染料、药物、农药、炸药,还可用于油漆、油墨、树脂、人造革、粘胶等。

从事上述作业的人员都有可能接触苯。

(二)苯对人体的影响苯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体内,如果在职业活动中没有做好防护就有可能引起苯中毒。

短期内吸入高浓度苯,可能产生急性中毒,主要损伤中枢神经系统;长期吸入低浓度苯,主要影响造血组织和神经系统。

临床上见得更多的是慢性苯中毒,临床表现有头痛、头晕、乏力、多梦、记忆力减退等职业健康安全培训教材神经衰弱综合症,特征性的改变是造血系统改变:1、轻中度中毒。

最常见、多见的表现为白细胞减低或血小板减少2、重度中毒。

依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又可分为:①全血细胞减少:② 再生障碍性贫血;③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④白血病。

3、部分患者以皮肤黏膜的出血症状为主要表现,有些女性则可能以月经失调为主要或首要表现。

苯中毒的治疗至今尚无特效解毒药,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

慢性中毒者必须脱离苯和含苯的作业环境,对症治疗神经衰弱综合征,纠正贫血,应用升高白细胞药物等。

再生障碍性贫血按内科治疗原则,轻者可用丙酸睾酮,并有溶血反应者,可短期应用大量糖皮质激素;重者,有可能的可作异基因骨髓移植等。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及白血病患者,可行抗肿瘤化疗。

(三)防止苯中毒的主要措施1、改革生产工艺,加强厂房的通风换气:生产过程做到密闭化、自动化和程序化,并安装有充分效果的局部抽风排毒设备,定期维修,使空气中苯的浓度保持低于国家卫生标准(工作场所空气中苯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6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10mg/ m3)。

2、强化卫生保健措施:对苯作业现场进行定期监测,监测空气中苯的浓度。

作业工人应加强个人防护,如戴防苯口罩或使用送风式面罩。

进行周密的就业前和作业期间的定期体检。

女工怀孕期及哺乳期必须调离苯作业,以免产生不良影响。

3、职业禁忌证:凡体检查出血象指标低于或接近正常值下限者,患有各种血液病,严重的全身性皮肤病,月经过多或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症者,应禁止或脱离苯危害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