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样病变是什么意思
胆囊息肉样病变156例超声诊断分析

见不 规 则 的低 或 无 为单发 、 蒂。此病变恶变罕见 , 19 , 无 无需手术切除 。
胆 囊 腺 瘤 是 一 种 真 性 肿 瘤 , 同 于 胆 固 醇 性 或 炎 性 息 不
同有关。对胆囊息 肉样病变性质的进一步了解有利于临床治疗
胆囊息肉样病变大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 当合并有慢性胆 囊炎或胆囊结石时 , 可有右上腹不适或疼痛, 临床诊断较 困难。
随着 超声技 术 的发展 , 囊息 肉样 病 变 在 成 年 人 的检 出率 约 为 胆
5. % … 3
。
改变 , 超声表现与胆 固醇性 息 肉近似 , 二者 较难鉴别 。多伴
胆囊 息 肉样病 变 在 组 织 学 上 可 分为 肿 瘤 性 息 肉和 非
肿瘤性息肉。非肿瘤性息 肉占胆囊息 肉样病变 的 8%以上, 0 包
括 胆 固醇 l 肉 、 睦息 肉、 囊腺 肌 症 。各 种非 肿 瘤性 息 肉所 生息 炎. 胆 占比例 文献 报道不 一致 J可 能与 不 同医 院采用 的手术 指 征不 ,
有胆囊 炎 , 囊壁较厚 , 胆 可有 胆石声像 , 目一般 为多个 、 数 基 底宽 、 无蒂、 中等 回声 , 脂餐后胆囊 收缩功能较差。本组炎性
息 肉 1 例 ( . % ) 8例 多 发 , 伴 有 结 石 。胆 囊 腺肌 症 为 1 71 , 3例 胆 囊 上 皮 样 增 生 、 层 肥 厚 伴 罗 一阿 氏 窦 形 成 所 致 。超 声 表 肌 现为胆囊壁增厚 , 呈弥漫型 、 可 节段 型 隆 起 样 改 变 , 灶 内 可 病
方 案 的确定 。
胆 固醇息 肉多 由于胆囊黏 膜下大量 吞噬胆 固醇结 晶的
泡沫细胞聚集并 突出囊腔 内而形 成。胆囊壁增厚不 明显 , 息 肉多为多发 、 基底小 、 有蒂 , 各部 位均可发生 , 体部多见 , 变 病 与胆囊壁分界 清晰 , 圆形或 椭 圆形强 回声后 伴 “ 星尾 ” 呈 彗 征, 直径大多 <10 c 可伴 有结 石 。特别 是直 径 < . m . m, 0 5c 的息 肉, 应首先 考虑胆 固醇性 息 肉。本 组 12例 ( 8 2 ) 2 7 .% ,
普通外科胆囊息肉样病变诊疗常规

普通外科胆囊息肉样病变诊疗常规【病史采集】
1.多为B超检查而发现。
2.可伴上腹不适或慢性胆囊炎症状。
3.无症状。
【体格检查】
1.右上腹可有深压痛。
2.无体征。
【辅助检查】
1.B超检查见胆囊内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的光团,不伴声影。
2.较大病灶可作CT、MRI检查。
【诊断】
1.胆囊息肉样病变多无症状,体格检查也无任何异常,常在B超检查时无意发现。
2.如息肉在胆囊颈部或脱落下来堵塞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或合并结石时所出现的症状与胆囊炎相同。
【手术指征】
1.胆囊多发息肉样病变,多为胆固醇息肉,有症状者。
2.单发息肉多为胆囊腺瘤,蒂粗短或瘤体直径大于1cm,有癌变可能者。
3.胆囊颈部息肉,影响胆囊排空者。
4.胆囊息肉伴有胆囊结石者,癌变几率增大。
5.年龄大于60岁的病人。
【治疗原则】
1.胆囊息肉无症状有小于1cm并无肿瘤特征,尤其是多发的胆固醇息肉不必手术,可随访观察。
2.有手术指征单无恶变者仅做胆囊切除术。
3.介于良、恶性特征之间者也以尽早手术为宜。
【疗效标准】
1.治愈:手术切除胆囊、切口愈合,无并发症。
2.好转:非手术治疗、症状减轻。
3.未愈:未治疗者。
【出院标准】
达到治愈标准者可出院。
胆囊息肉PPT课件

15
其他辅助检查
因194例PLG中,EUS判断的136例非肿瘤性病变平均随访2.6年均 未发现肿瘤;而BUS判断的非肿瘤性病变中则有13%为肿瘤。 EUS内层的回声方式为细小声点(tiny echonic spot)、声点聚集 (aggregation of echogenic spot)、微小囊肿(microcyst)及彗星尾征 (comet tailartifact)。如EUS证实既无细小声点与声点聚集,又无 微小囊肿与彗星尾征时,应怀疑为腺瘤或癌肿。两者无法鉴别, 除非已浸润至肝脏,但若为无蒂病变,则强烈提示为癌肿。结 合组织学研究,一个细小声点表示一群含有胆固醇泡沫的组织 细胞,而无回声区则为腺上皮增生。
12
其他辅助检查
2.三维超声成像 可使胆囊具有空间方位的立体感,透声性好, 有直视胆囊剖面的效果,可弥补二维显像某些不足。不仅可观 察胆囊息肉的大小形态,更可分清息肉和胆囊壁的关系,尤其 在胆囊后壁的息肉二维显像常不能清楚地分辨是否有蒂以及蒂 与胆囊壁附着的范围和深度。三维重建能通过不同切面的旋转 来观察病变的连续性及病变表面的情况等信息,有助于提高胆 囊息肉与胆囊腺瘤或癌肿的鉴别。王连生等报道用三维超声成 像检查18例胆囊内病变,最大直径为5.5cm,最小直径0.3cm, 其中5例为多发性息肉,9例为单发性息肉,4例胆囊癌均为多 发占位病变。
10
实验室检查
目前尚无关资料。
11
其他辅助检查
1.B超检查 方法灵活、准确、无创伤、可重复、价廉、易为 众多患者接受,能准确地显示息肉的大小、位置、数量、囊壁 的情况。B超典型的表现为胆囊壁有点状、小块状、片状的强 或稍强回声光团,其后多无声影,可见到球状、桑葚状、乳头 状及结节状突出,甚至可显示出息肉的蒂。杨汉良等报道B超 对PLG检出率为92.7%,特异性94.8%,假阳性5.2%,准确性明显 高于CT,认为BUS能清晰地显示PLG的部位、大小、数目及局部 胆囊壁的变化,是一种简便可靠的诊断方法。
超声造影在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二 、 E S诊 断 P G 的研 究进 展 CU L
性 息 肉、 炎性 息 肉、 囊腺 肌增 生症 等。 不 同病 变类 胆
型 的临床 治 疗 方 案及 其 预 后 迥异 ¨ 。 。大 部 分 P G L 是 良性病 变 , 也有 少数 病变 是 恶性 或潜在 恶性 , 但 有
研 究 表 明, 肉 样 胆 囊 癌 的 发 生 率 占胆 囊 癌 的 息
胆 囊癌是 最 常见 的胆 道 恶性肿 瘤 , 后较差 , 预 以 腺癌 居 多 , 次为 鳞癌 、 其 混合 癌 及 未 分 化癌 , 据 形 根 态可分 为 厚 壁 型 、 结节 型 、 伞 型 、 变型。 胆 囊癌 覃 实
常 与胆 囊结 石并存 , 继发于 较大 的胆 囊息 肉癌 变 , 或
1 5% ~2 5% {-] 4 5
。
CU E S对 P G 的『 L 临床研 究工作 主要分 为定量 研
究 与非定 量研 究两个 方面 。 ( ) E S定 量分 析 P G的研 究 一 CU L
因此 , 期 对 P G 的 病 理 类 型做 早 L
出诊 断 , 选择合 适 的治疗 方案 、 是 改善 患者预 后 的关 键 。超 声 造 影 ( ot s eh n e lao n , E S cnr t n a cd u rsu d C U ) a— t
胆囊息肉能完全治好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胆囊息肉能完全治好吗?
导语:大部分人对胆囊息肉没有很大的了解,毕竟这一疾病只有通过一些列的医疗检查才会“显形”,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症状极易与其他常见病症搞混。
那
大部分人对胆囊息肉没有很大的了解,毕竟这一疾病只有通过一些列的医疗检查才会“显形”,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症状极易与其他常见病症搞混。
那么不少朋友都为此感到担忧,要是得了胆囊息肉能彻底治疗好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答一下这一问题。
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囊腔内呈息肉样隆起的一类病变。
又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
胆囊息肉样病变可分为良性或恶性病变,但以非肿瘤性病变为多,一般认为直径15mm以上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几乎全是恶性肿瘤性病变,故胆囊息肉样病变近几年来倍加重视。
胆囊息肉是一种胆囊腔内的良性占位性病变,多无症状,部分患者仅有轻微的上腹部不适或隐痛,一般认为,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
该病应以手术治疗为主,以非术治疗为辅。
一般来说虽然胆囊息肉发生癌变率比较高,但在1cm以内胆囊息肉性质还是比较安全的,是不会发生癌变的,癌变的息肉都是在1cm以上,所以大于1cm的息肉一般都是手术治疗,对于小于1cm的息肉可以继续观察。
胆囊息肉症状隐蔽性较强,不被人们发现,只有在B超体检时才发现,部分患者偶伴有右上腹疼痛并向右肩及右后背部放射、腹胀、口苦、咽干、恶心、呕吐、厌油、消化不良等症状,极少数患者伴有发热、黄疸。
对人体影响主要表现在消化系统异常,肝功能异常,并有
8-15%患者癌变。
专家指出,特别是那些常不吃早餐、饮食比较油腻、生活没有规律的人,要特别注意本病的发生。
专家还提醒,部分胆囊息肉患者会出。
胆囊息肉样病变怎么治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胆囊息肉样病变怎么治疗
导语:希望大家能够明白,胆囊息肉分有肿瘤性病变,以及非肿瘤性病变两种,如果胆囊息肉发生病变,那么对于人们的生命健康威胁是非常大的,所以在
希望大家能够明白,胆囊息肉分有肿瘤性病变,以及非肿瘤性病变两种,如果胆囊息肉发生病变,那么对于人们的生命健康威胁是非常大的,所以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大家应该注重胆囊疾病的预防,一旦发现这种疾病,必须采取治疗,杜绝它的病变可能,平时生活当中应该定期检查。
处理原则和方法
胆囊息肉样病变分为非肿瘤性和肿瘤性两大类。
非肿瘤性约占PLG 的80%以上,其中以胆固醇性息肉最常见,其次为炎性息肉、腺瘤样息肉和腺肌增生等[5]。
肿瘤性息肉以腺瘤多见,其次为胆囊癌、血管瘤、平滑肌瘤、脂肪瘤、血管肉瘤、平滑肌肉瘤和淋巴瘤等。
PLG治疗关键在于识别肿瘤性和癌前病变,如确系这类病变,则应及时手术切除.对于非肿瘤性病变一般无特殊治疗,允许临床随访观察。
l(yn,百拇医药
根据超声检查所见,结合临床及术后病理结果分析,肿瘤性PLG的高危因素为:(1)单发;(2)病变直径大于1.0cm;(3)位于胆囊颈部;(4)基底宽或蒂粗大;(5)合并胆囊结石者;(6) 年龄大于50岁。
对PLG合并结石者可手术切除;具有其它高危因素者应予密切超声随访。
如PLG具有以下指征者可行手术探查:(1)病变直径大于 1.0cm,尤其颈部单发,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有丰富血流;(2)病变直径大于 1.0cm,蒂粗大,位于胆囊颈部;(3)病变不论大小,伴有明显临床症状或与结石并存者;
(4)短期内病变增长较快者。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胆囊息肉疾病研究报告

胆囊息肉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胆囊隆起样病变,胆囊肿瘤所属部位:腹部就诊科室:消化内科,肝胆外科病症体征:恶心与呕吐,腹痛,腹胀疾病介绍:胆囊息肉是怎么回事?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总称,大多数胆囊息肉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并无症状,只是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一般认为,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该病应以手术治疗为主,非手术治疗为辅症状体征:胆囊息肉的症状有哪些?大多数胆囊息肉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并无症状,只是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
一般认为,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近些年来国内外也有许多关于胆囊息肉癌变的报道,尤其在伴有结石时,癌变机率会明显提高。
胆囊息肉在临床上可分三个时期即: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在治疗中,一般都要经过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的过程,各个时期的特点如下: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胆囊息肉体积不断增大不变化逐渐减小胆囊息肉数量不断增多不变化逐渐减少化验检查:胆囊息肉的检查方法有哪些?胆囊息肉要做哪些检查?B超检查方法灵活、准确、无创伤、可重复、价廉、易为众多患者接受,能准确地显示息肉的大小、位置、数量、囊壁的情况。
B超典型的表现为胆囊壁有点状、小块状、片状的强或稍强回声光团,其后多无声影,可见到球状、桑葚状、乳头状及结节状突出,甚至可显示出息肉的蒂。
杨汉良等报道B超对PLG检出率为92.7%,特异性94.8%,假阳性5.2%,准确性明显高于CT,认为BUS能清晰地显示PLG的部位、大小、数目及局部胆囊壁的变化,是一种简便可靠的诊断方法。
三维超声成像可使胆囊具有空间方位的立体感,透声性好,有直视胆囊剖面的效果,可弥补二维显像某些不足。
不仅可观察胆囊息肉的大小形态,更可分清息肉和胆囊壁的关系,尤其在胆囊后壁的息肉二维显像常不能清楚地分辨是否有蒂以及蒂与胆囊壁附着的范围和深度。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怎么回事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怎么回事
一、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怎么回事二、胆囊息肉样病变怎么办三、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护理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怎么回事1、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怎么回事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因尚不清楚,但一般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慢性炎症有密切关系,其中炎性息肉和腺肌增生症都是一种炎性反应性病变,胆固醇性息肉更是全身脂质代谢紊乱和胆囊局部炎症反应的结果,有人认为胆囊息肉与胆囊炎症或结石症,甚或两者都有关。
发病机制,PLG为一组表现形式相同但却包含很多不同病理状态的胆道疾病,病理分类为非肿瘤病变与肿瘤性病变两大类,后者又分为良,恶性。
胆固醇息肉:非肿瘤性病变中以胆固醇息肉最为多见。
炎症性息肉:为慢性炎症刺激所致,可单发,或多发,一般3~5mm大小,蒂粗或不明显,颜色与邻近黏膜相似或稍红,单发或多发的广基性结节,组织学显示,灶性腺上皮增生伴血管结缔组织间质和明显的炎细胞炎症性息肉,为炎症刺激所致的肉芽肿,息肉周围的胆囊壁有明显炎症,尚无癌变报道,但从胆囊癌合并胆石的致癌机理研究中,认为细菌性慢性胆囊炎可能是因素之一。
2、什么是胆囊息肉样病变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总称。
胆囊息肉样病变可分为良性或恶性病变,但以非肿瘤性病变为多,一般认为直径15mm以上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恶性肿瘤性病变可能性大,故胆囊息肉样病变近几年来倍加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什么意思
一、胆囊息肉样病变是什么意思二、胆囊息肉有哪些症状三、胆囊息肉样病变怎么治疗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什么意思1、胆囊息肉样病变是什么意思
胆囊息肉(polyp of gallbladder),是指胆囊壁向囊腔内呈息肉样隆起的一类病变。
又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 of gallbladder,PLG)。
胆囊息肉样病变可分为良性或恶性病变,但以非肿瘤性病变为多,一般认为直径15mm以上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几乎全是恶性肿瘤性病变,故胆囊息肉样病变近几年来倍加重视。
息肉样胆囊癌占9%~12%,BUS特征为>10mm,单发为主(82%),多数位于胆囊颈部(70%),病变以中、低回声为主,约50%伴有胆石。
具有上述特征时,应早期作根治性胆囊切除,应将胆囊管上下的结缔组织及胆囊床的纤维脂肪组织一并清除。
2、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因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因尚不清楚,但一般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慢性炎症有密切关系,其中炎性息肉和腺肌增生症都是一种炎性反应性病变,胆固醇性息肉更是全身脂质代谢紊乱和胆囊局部炎症反应的结果,有人认为胆囊息肉与胆囊炎症或结石症,甚或两者都有关。
3、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表现
一般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多在B超检查胆囊时发现。
极少数病人有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可伴有腹痛,疼痛部位在右上腹或右季肋部,伴有向右肩背放射,也可引起黄疸、胆囊炎、胆道出血、胰腺炎等。
胆囊息肉有哪些症状胆囊息肉一般没有症状,大多数胆囊息肉患者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