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教学设计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及规划,渗透国家铁
路交通的发展,认同
我国取得的巨大建设
成就。体现学科时政
性的特点。
过渡
我们将展开中国高铁发展的画卷,带领大家共同领略中国速度,围绕
“从中国铁路的时代巨变,悟中华青年的使命担当”这一主议题,共同探究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学习主题。
中国高铁取得今天的成就实属不易,他历经了上百年的沧桑岁月。
动观。培育学生观察、提炼、多角度分析问
题的能力。
1.通过自导式学习和
框架式思维构建课堂,激发学生用系统论的
思想探究知识之间的
联系。
2.教师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视频资料、故事
分享,选取我国铁路
建设史上极具代表性
的成昆铁路,在一定
基础上建立知识的链
接和迁移。
3.通过时政热点呈现,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
究理解劳动对于国家
发展、社会进步、人
民生活的重要性,引
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
4.合作探究:新成昆铁路的建成有什么重要意义?(提示:可从国际、国内、社会、人民角度思考)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成昆铁路历经的地形地势及修建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困难。
2.故事分享:龙骨甸大桥的故事。
3.引导学生结合时政热点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新成昆铁路的建成的重要意义。
4.教师盘点总结,劳动的重要性;劳动者的品质;我们应如何对待劳动者、劳动成果。
3.关键能力:通过深度探究情境案例,派生关联问题,提升学生推理与论证、分析与综合能力,通过情境探究追问,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培育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担当精神与参与能力。
4.必备知识:通过课前自导学习了解劳动成就今天、实干创造未来的基本内容,构建知识框架,提高学生辨识与判断、探究与构建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了解劳动成就今天、实干创造未来的基本内容,构建知识框架,提高学生辨识与判断、探究与构建能力。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名言的含义;2.理解个人责任和集体责任的关系,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3.掌握法律意识和法律常识,提高公民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名言解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中国历史名言之一。
这句话告诫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虽然我们每个人只是匹夫,但只要每个人都用尽全力,也能够推动天下的发展。
2. 个人责任和集体责任1.个人责任: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积极担当社会角色;2.集体责任:集体责任是指集体对社会负有的责任。
在团队协作中,每个成员都应该积极出力,承担社会责任。
3. 法律意识和法律常识1.法律常识: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法律意识:对法律有敬畏、重视和识别能力,懂得维权、维稳。
三、教学重点1.匹夫有责这一名言的内涵;2.个人责任和集体责任的关系;3.法律意识和法律常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法:通过讲解和举例,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2.讨论法:通过引导学生讨论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3.观影法: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增加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五、教学步骤1. 名言解析1.提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2.讲解解析,引导学生理解名言的内涵。
2. 个人责任和集体责任1.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群体中成员的分工和协作;2.引导学生思考个人责任和集体责任的关系。
3. 法律意识和法律常识1.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2.讲解国家法律和法规,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六、教学效果评价1.提交学生个人学习笔记;2.在课堂上组织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3.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了解个人责任和集体责任、法律意识和法律常识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学会了贡献自己力量的重要性,并提高公民素质。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三课《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三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三课的主题。
这一课的内容主要围绕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展开,让学生理解到每个人都有责任参与到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以及个人应该如何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于如何具体实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深入思考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并激发他们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意愿。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责任参与到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
2.引导学生思考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并激发他们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意愿。
四. 教学重难点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2.如何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实践活动法: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到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物资和场地。
3.制作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短片,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个人的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结合案例思考个人如何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如何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引导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
《天下兴亡_匹夫有责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

《天下兴亡_匹夫有责》导学案
导学目标:通过本文的进修,学生将能够了解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含义,明白每个人都应该为国家的兴旺卖力任,并能够深刻领会爱国主义精神。
导学内容:
第一部分:导入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认为什么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觉得作为一个普通人应该如何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部分:课文阅读
请学生阅读《天下兴亡_匹夫有责》,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
让学生自主思考,并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自己的见解。
第三部分:词汇解析
1. 天下兴亡:指整个社会的兴盛与衰败。
2. 匹夫:指普通人,平民匹夫。
3. 有责:表示有责任,有义务。
让学生理解这些关键词的含义,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诠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思。
第四部分:讨论与思考
1. 请学生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发表自己的看法,探讨每个人应该如何为国家的繁荣卖力。
2. 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一个普通人,如何在平时生活中践行爱国主义精神,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3. 让学生结合身边的事例,分享自己或他人为国家做出的尽力和贡献。
第五部分:拓展延伸
1. 让学生自主探究中国古代或摩登的爱国英雄,了解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激励学生积极践行爱国主义。
2. 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如参与志愿活动、关注社会问题等,实际行动为国家的繁荣贡献力量。
导学案评判: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进修,学生将能够深刻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含义,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念,激励他们积极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0.2《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0.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0.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课,主要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承担着对国家、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每个人都应该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民族命运,关心社会进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树立责任意识,培养承担责任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逐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他们对国家、社会和家庭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责任,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培养承担责任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含义,认识到每个人都承担着对国家、社会和家庭的责任。
2.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民族命运,关心社会进步的意识。
3.培养学生承担责任的能力,树立责任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含义。
2.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民族命运,关心社会进步的意识。
3.培养学生承担责任的能力,树立责任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到责任的重要性,提高责任意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责任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教学PPT,展示教学内容和案例。
3.准备时间:40分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责任?我们为什么会承担责任?让学生认识到责任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背景和含义,让学生了解这句话的来历,理解其含义。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履行自己的责任,分享自己的观点。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4.巩固(5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如何履行自己的责任。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0.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0.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选自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教材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和事例,引导学生理解国家兴衰与每个人的责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我国的基本国情、国家兴衰与个人责任、承担社会责任的方法和途径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达能力。
但他们对于国家兴衰与个人责任的关系,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理解国家兴衰与个人责任的关系,掌握承担社会责任的方法和途径。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的基本国情,国家兴衰与个人责任的关系,承担社会责任的方法和途径。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国家兴衰与个人责任的关系,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国家兴衰与个人责任的关系。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
4.情感教育法:通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教学过程和提问环节。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思考国家兴衰与个人责任的关系。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案例和事例,制作PPT,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的发展成就和面临的挑战,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兴衰与个人责任的关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课《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课的主题。
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国家兴亡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材通过理论阐述、历史事例、现实案例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关心国家大事,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活跃,对国家和社会问题有自己的看法。
但他们可能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对国家兴亡与个人责任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国家兴亡与每个人的生活紧密相连,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国家兴亡与每个人的关系,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责任关心国家大事,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国家兴亡与每个人的关系。
2.如何激发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履行个人责任的积极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国家兴亡与个人的关系。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历史和现实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每个人都有责任关心国家大事。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相关教学材料。
2.历史和现实案例素材。
3.讨论问题清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近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成就背后每个人的付出和努力。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理论阐述,让学生了解国家兴亡与每个人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分析历史和现实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每个人都有责任关心国家大事。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国家兴亡和个人责任的认识,互相启发,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履行责任,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天下兴亡_匹夫有责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

《天下兴亡_匹夫有责》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天下兴亡_匹夫有责》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2. 理解“匹夫有责”这句名言的含义;3. 分析《天下兴亡_匹夫有责》对当代社会的启迪。
二、导学内容:1. 作者介绍:《天下兴亡_匹夫有责》是清朝末年思想家、政治家康有为所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变法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进修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以振兴中华民族。
2. 内容概述:《天下兴亡_匹夫有责》主要讲述了个人与国家、社会之间的干系。
康有为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对国家和社会卖力,不仅要关心自己的利益,还要为国家的兴旺贡献力量。
他强调个人的行为和选择对整个社会有重要影响,因此“匹夫有责”。
3. 名言解读:康有为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为国家的命运卖力。
个人的力量虽然微小,但如果每个人都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积小成大,就能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4. 社会启迪:《天下兴亡_匹夫有责》这句名言对当代社会也有很重要的启迪意义。
在摩登社会,每个人都是国家的建设者和发展的参与者,应该积极投身到国家的建设中,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导学问题:1. 《天下兴亡_匹夫有责》的作者是谁?他的主要思想是什么?2. “匹夫有责”这句名言的含义是什么?你认为个人应该如何践行这个理念?3. 《天下兴亡_匹夫有责》对当代社会有哪些启迪?你认为自己应该如何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四、拓展练习:1. 请结合《天下兴亡_匹夫有责》的主题,写一篇关于个人责任的文章。
2. 选择一位你认为值得进修的人物,分析他是如何践行“匹夫有责”的理念的。
五、教室反馈:1. 请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关于《天下兴亡_匹夫有责》的知识和启迪。
2. 你认为个人责任在当代社会有何重要性?你将如何践行“匹夫有责”的理念?六、课后作业:1. 阅读《天下兴亡_匹夫有责》,并写一篇读后感。
2. 思考自己在平时生活中如何践行“匹夫有责”的理念,写一份个人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名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到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2.懂得劳动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贵贱之分,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是国家的建设者,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3.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劳动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平等地对待各种类型的劳动者。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 播放歌曲《中国梦》
2. 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梦想能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有梦想就有希望!梦想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如何实现中国梦呢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怎样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呢弘扬中国精神,要树立国家利益至上、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凝聚中国力量就是要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广大劳动者,热爱劳动、尊重劳动,通过劳动,通过我们的实干才能创造未来,才能实现中国梦。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最后一框内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板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二、新课学习
(一)阅读106 页
说起国家发展,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甲:国家发展是大人的事,所有大人都应该努力工作。
乙:国家发展是领导人的事情,跟普通百姓关系不大。
丙:我觉得国家发展是每个人的事,中学生也有责任。
丁:可我们还是初中学生呢,能做什么呢
你如何看待以上观点明确:当前,我国国家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这些成就的取得靠的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共同奋斗。
我们青少年要勇于承担历史的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二)劳动成就今天
活动( 一) 尊敬各种类型的劳动者
学生看教材P108“农民喜获丰收”“工人在工作”“科学家做实验”“治理海洋污染”等图片,探讨下列问题:
(1) 他们为什么令我们感动(2) 寻找身边令你感动的劳动者,与同学分享其典型事迹。
学生回答。
教师点评并作总结。
小结: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今天,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
②每个人所处的岗位不同,从事不同的劳动,但都在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正是无数劳动者兢兢业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成就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是国家的建设者,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事例:时传祥,一个中国新旧社会交替时代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
一个掏粪工人,成了人民的楷模,成了共和国主席的贵宾。
这一切昭示着劳动光荣、劳动者伟大成了共和国的崇尚。
在旧社会,掏粪工曾被人蔑称为“屎壳郎” 。
新中国成立后,掏粪工和其他劳动者一起受到了社会的尊重。
时传祥带领全班由过去每人每班背50 桶增加到80桶,他自己则每班背90 桶,最多每班掏粪背粪达5吨。
管区内居民享受到了清洁优美的环境,而他背粪的右肩却被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赢得了人们的普遍敬意,也赢得了巨大的荣誉。
1959 年,时传祥作为全国先进生产者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群英会” 。
国家主席刘少奇和总理周恩来接见了他,热情地握住他粗糙的手,询问他的工作情况。
刘少奇勉励他说:“我们都要好好地为人民服务。
你当清洁工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
这只是革命的分工不同,都是革命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刘少奇得知他没有文化时,还特意送给他一支钢笔,鼓励他好好学文化。
(三)实干创造未来
活动(二)艰苦奋斗创新发展精密高端轴承曾是困扰我国铁路提速的一大难题。
某轴承集团的李师傅带领他的工作团队,克服文化水平不高、依赖进口设备等难题,完成技术创新270 多项,实现了铁路提速轴承热处理质的飞跃,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解决了制约铁路提速的关键技术难题。
思考:李师傅和他的工作团队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强调今天,国家建设展现出光辉灿烂的前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越来越接近现实。
把中国梦变成现实,创造未来的美好生活,需要一代代人埋头苦干和接力奋斗,需要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付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
学生阅读分享教材P109“中国人的飞天之路” ,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与创新精神。
事例:2017年5 月5 日,中国国产大客机C919首飞成功,说起C919,不得不说一个人,他就是C919大型客机项目总指挥,浙江人金壮龙。
“经过近十年的创新、创业、创造,我们深感研制一款国际标准的民用飞机,风险大、任务重、周期长、挑战多,不会一帆风顺,不可能一蹴而就,任重而道远。
”金壮龙说,“发展大型客机是一项异常艰巨的长期任务,每走一步都很艰难。
今后几年是大型客机实现研制成功和商业成功的关键时期,时间相当紧迫,任务异常繁重。
除了横下一条心埋头实干,别无他法。
”
活动(三)学以致用勇担使命观点一:学习书本知识更重要,只有学习更多知
识,才能为社会作出更大
观点二:实践更重要。
没有实践经验,书本知识学得再多也没有用
观点三:我们现在学习的都是基础知识,将来用不上。
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强调。
我们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在实践中学习,把书本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小结:少年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一定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学习者、劳动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担负起历史重任,让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
芒。
活动四:交流展示提升能力1.分组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并予以补充完善。
2.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选优胜小组。
三、课堂小结当前我们国家正在采取各种积极措施,着力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而努力!我们青少年也不能置身事外。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国家今天所取得的一切劳动成就,就是广大干部群众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换来的,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正是千千万万的劳动者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才成就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
所以我们要尊敬每一位劳动者,向他们学习。
实干创造未来,要想早日实现中国梦,需要一代代人发扬实干精神,在各自的岗位上付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要通过努力学习、勇于劳动和奉献,自觉担负历史重任的方式,为创造未来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
四、布置作业
1.劳动的重要性是什么
2.我们为什么要尊重劳动,向劳动者学习
板书设计: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一、劳动成就今天
1.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2.劳动成就今天的美好生活
3.态度:尊敬劳动者,向他们学习
二、实干创造未来
1.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实干精神
2.对学生的要求: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学习者、劳动者、奉献者,勇担重任
教学反思
节内容主要是通过学生感知国家建设成就,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明确踏实肯干才能取得成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要努力学习,激发自己科学探索的热情,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
学习本课前,要求学生搜集关于国家建设的成就、各行各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劳动者的事迹,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辩论学习书本知识与实践哪个重要时,教师给予明确的结论,有助于学生认识到为国家作贡献应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
自己感觉在引导学生明确处理好学习与实践的关系时,道理讲述不够到位,这是本课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