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 《马诗》ppt课件
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马诗》课件(共27张PPT)

下载后此页可删除掉 也可编辑修改
新课导入(一)
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古诗的基本知识。首先,要了解古诗的体裁和形式,掌握常见的古诗修辞手法,比如对仗、用典等。其次,要了解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注意朗读时的语调和语速。最后,要理解古诗的含义和思想内涵,通过欣赏其中的意象和意境来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译:合作翻译
朗读并翻译全诗,同桌互相交流你明白了些什么?你不明白什么?在这之中你最想知道什么,思考并组织好语言互相提问并回答。 温馨提示:联系注释理解词语以及诗句意思
词语点拨: 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燕山:山名。在现在河北省的北部。古代一直是边疆征战之地 钩: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够。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快走:迅速地跑,痛快地跑。 清秋:金秋,天气凉爽的秋天。
《马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通过咏马、赞马以及感叹马的命运,来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赏识,但有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为国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当堂检测
1、补充古诗 大漠_______,燕山_______。 何当_______,快走_______。 2、《马诗》的作者是__朝诗人______。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盼望建功立业的抱负。 3、搜集有关马的诗歌作品。
何当金络脑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什么时候才能戴着黄金笼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三、四句借马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 “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新课导入(三)
《马诗》PPT课件

目录
• 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 • 诗歌内容与艺术特色 • 主题思想与情感表达 • 诗歌鉴赏与审美体验 • 诗歌传承与文化价值 • 拓展延伸与思考题
01
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
唐代文学概述
唐代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都得到了极大 的发展。
唐代诗歌以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 一座丰碑。
诗歌情感的共鸣与体验
对自由与力量的向往
通过骏马的形象,诗人表达了对自由与力量的向往,这种情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激发读 者对自由与力量的追求。
对怀才不遇的同情与理解
诗人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情感,这种情感能够引起读者的同情与理解,使读 者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才选拔机制。
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与热爱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此诗描绘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赞美了它叱咤风云的 雄姿。
韩愈《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 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此文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表达 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佛置身于广袤无垠的自然之中。
02
骏马奔腾的雄壮气势
借助骏马这一形象,诗人抒发了对自由、力量和速度的向往,使读者感
受到骏马奔腾的雄壮气势。
03
怀才不遇的悲愤情感
通过“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等诗句,诗人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
悲愤情感,使读者在欣赏诗歌意境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诗歌语言的韵味与美感
寄托个人理想与抱负
古诗二首《马诗》ppt课件

创作背景
第二季度
第一季度
第四季度
第三季度
瑰美与冷峭
借物抒怀
奇特的想象
多样化的表现手法
诗歌风格及特点
李贺诗歌成功的因素之一在于“以心血为炉,熔铸古今”,追求诗歌语言的瑰美与冷峭,形成了独特的“长吉体”。
人生哲理启示
诗中借马喻人,暗示了人在面对困境时应保持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
通过骏马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即人生应该有所追求、有所作为。
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启示着后人在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困境时,应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05
CHAPTER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马文化异同
李贺一生愁苦多病,仕途偃蹇,将个人哀愁与萧瑟的秋风、刺骨的冷雨融为一体,借助瑰丽奇特的艺术形象来抒发他深广的忧愤。
诗人简介
《马诗》是李贺的组诗作品,共有二十三首,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建功立业的抱负。
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艺术手法
诗歌语言简练、明快,节奏感强,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历史典故的运用,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韵味和感情色彩的诗歌世界。
语言风格
艺术手法及语言风格差异
04
CHAPTER
诗歌主题思想探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通过借马抒情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诗歌中透露出的豪情壮志,激励着后人为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马诗》(完美版)PPT课件

《马诗》(完美版)PPT课件目录•课程介绍与背景•文本解读与赏析•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互动环节与课堂总结01课程介绍与背景李贺,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之一,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才华横溢而著称。
李贺的《马诗》共有二十三首,本课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几首进行讲解。
《马诗》是唐朝诗人李贺所作,通过对马的描绘表达了对英勇善战、忠诚不二的马的赞美之情。
《马诗》简介及作者背景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唐朝时期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马在唐代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不仅是交通工具和战争利器,还是文化艺术中的重要元素。
唐代马文化丰富多彩,包括马术、赛马、马球等运动和马匹选美等活动。
唐代文化背景与马文化课程目标与学习方法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马诗》的背景、作者及诗歌内容,感受唐代文化的韵味和马文化的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学习方法通过讲解、讨论、分析、比较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结合多媒体手段如PPT课件、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感。
02文本解读与赏析《马诗》原文朗读及注释原文朗读播放《马诗》原文的朗读音频,引导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注释详解对诗歌中的生词、难词进行注释,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大意。
逐句解读与意境描绘逐句解读对诗歌的每一句进行详细的解读,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和表达技巧。
意境描绘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再现诗歌所描绘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整体赏析与主题思想探讨整体赏析对诗歌的整体结构、艺术手法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理解诗人通过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态度,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素养。
03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将马比喻为龙、凤等神话生物,突出其神骏非凡的形象。
《马诗》PPT课件

《马诗》PPT课件
《马诗》PPT课件
马诗
诗人简介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 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李贺是 唐朝宗室后裔,但家族已经没落。他童 年时就能写诗。他十几岁时已经很知名 了。他出去游玩的时候,总有一个小奴 骑驴相随,背着一个破锦囊。李贺想到 了好的诗句,就写下来投入囊中,回家 后写成诗篇。他一生体弱多病,27岁就 英年早逝了。
这两首诗都写了马,看看它们 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 相同点: • 〔1〕两首诗都借写马来抒发感情。 • 〔2〕两首诗都抒发了建功立业的豪情。 • 不同点: • 〔1〕第一首诗对马进行描写,而第二首
诗描写边疆景色。 • 〔2〕第一首诗表达的感情中包含了对别
人的鼓励,而第二首诗没有。
作业布置
• 1.背诵、默写诗歌。 • 2.搜集有关马的诗歌作品。
朗读诗歌,理解大意
• 词语点拨: • 燕山:山名。 •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够。 • 络脑:指马辔头。 • 快走:迅速地跑,痛快地跑。 • 清秋:天气凉爽的秋天。Fra bibliotek诗歌内容
• 一、二句展现了边疆战场的景色:连 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 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了一层白 皑皑的霜雪。
• 三、四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 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 建立功勋呢?
古诗二首 《马诗》ppt课件

这两首诗都写了马,看看它 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 • • • • 相同点: (1)两首诗都借写马来抒发感情。 (2)两首诗都抒发了建功立业的豪情。 不同点: (1)第一首诗对马进行描写,而第二首 诗描写边疆景色。 • (2)第一首诗表达的感情中包含了对别 人的鼓励,而第二首诗没有。
作业布置
• 1.背诵、默写诗歌。 • 2.搜集有关马的诗歌作品。
如果你见到这 样一匹马,并能骑 上它,会有什么感 觉?
胡马大宛名, 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 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这马奔驰起来,从不以道路的空阔辽远为难,骑着它完 全可以放心大胆地驰骋沙场,甚至可托生死。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拥有如此奔腾快捷、堪托死生的良马,真可以横行万里 之外,为国立功了。
诗中所写的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 印象?
• 诗人用哪几行诗来描绘这匹马呢?
胡马大宛名
来历
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
风入四蹄轻
诗的前四行从哪几个方面正面 描写了马的外形?各有什么特是产自大宛国的名马,它那精瘦的筋 骨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它的两耳如斜削的竹片一样尖锐,跑起来四蹄生风,好 像蹄不践地一样。
朗读诗歌,理解大意
• • • • • • 词语点拨: 燕山:山名。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够。 络脑:指马辔头。 快走:迅速地跑,痛快地跑。 清秋:天气凉爽的秋天。
诗歌内容
• 一、二句展现了边疆战场的景色:连绵的 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 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了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 三、四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 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 勋呢?
婉宛骁饶堪湛漠摸俊峻婉转大宛骁腾求饶不堪一击湛蓝沙漠捉摸英俊险峻知诗人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 古诗《马诗》课件(完整版)

马诗
[唐]李 贺
一(马 )当先 老(马 )识途 万(马 )奔腾
(马 )到成功 千军万( 马) 快( 马 )加鞭
➢ 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马诗
[唐]李 贺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和节奏。看注释, 了解古诗大意。 ●2、了解古诗中诗人表达的志向,学习托 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塞外大沙漠里,黄沙在月光的映照下犹如皑皑的 译文:
白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像“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样含有比喻的修辞手法 的诗句还有那些?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欲把西湖比西子如﹙眉﹚。
➢ 齐读古诗。
互动课堂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我会写
luò
络
左右结构
右上是“夂”。
联络 网络 经络
小组合作讨论:读古诗,借助注 释理解诗句意思,思考:诗人描绘 了怎样的景象?
诗意: 塞外大沙漠里,黄沙在月光的映照下犹 如皑皑的白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沙漠。此指西 指燕然山。这 古代的一种兵器, 北沙漠地带。 里借指边塞。 形似月牙。
●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展现了怎样的画面? 比喻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触觉:冰凉
• 环境描写
颜色:白色
展现了一个清冷荒凉,空旷寂寥,肃杀 的边疆战场的画面,暗示了诗人作为有 志之士报国的决心。
自学提示:
1、听朗读,自由朗读古诗, 注意节奏。 2、找出不认识的字,与同桌 讨论后还不认识的,提问。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10.马诗21部编版共9张PPT

唐 李贺
大 漠 / 沙 如 雪, 燕 山 / 月 似 钩。 何 当 / 金 络 脑, 快 走 / 踏绘。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空旷辽阔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像铺上 了一层皑皑白雪。连绵的燕山之上,一弯像金钩 一样的月亮,散发出清冷的光辉。
“沙如雪”是从哪些角度来写沙子?
李贺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 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 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 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 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月似 钩”不仅为了写月亮的形状,同时也是 一种写出了渴望建功立业,励志报国的精 神象征。
触觉:冰凉 颜色:白色
这两句写了哪些景物?展现了怎样的画面?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展现了一个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的画面
环境描写·描写了悲凉肃杀的战场景色, 暗示了诗人作为有志之士报 国的决心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钩,武术器械,古代兵 器之一。由戈演变而成。 钩是一种多刃器械,其身 有刃,末端为钩状,护手 处作月牙状,有尖有刃。 相传清代中期河北献县人 窦尔墩曾以双钩闻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知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 “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 (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 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 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 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 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 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想象一下,房 兵曹的这匹好马驰 骋疆场会是一番怎 样的情景?
所向无空阔, 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 万里可横行。
此时作者的心情如何?
穿越时空 演一演
假如你是杜甫, 见到房兵曹的这匹 马,会说些什么?
杜甫看见如此好马会对房兵曹说什么呢?
“杜甫”扮演者:你有这样一匹好马骑上它可以驰 骋疆场生死无忧啊! “房兵曹”扮演者:是啊,这好马可称得上千里马, 所向无敌、无所畏惧! “杜甫”扮演者:我要是有此骏马,我将纵横驰骋, 为国效忠! “房兵曹”扮演者:杜兄,你的抱负志向让我敬服! ……
朗读诗歌,理解大意
• • • • • • 词语点拨: 燕山:山名。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够。 络脑:指马辔头。 快走:迅速地跑,痛快地跑。 清秋:天气凉爽的秋天。
诗歌内容
• 一、二句展现了边疆战场的景色:连绵的 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 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了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 三、四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 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 勋呢?
诗中所写的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 印象?
• 诗人用哪几行诗来描绘这匹马呢?
胡马大宛名
来历
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
风入四蹄轻
诗的前四行从哪几个方面正面 描写了马的外形?各有什么特点?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房兵曹的这一匹马是产自大宛国的名马,它那精瘦的筋 骨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它的两耳如斜削的竹片一样尖锐,跑起来四蹄生风,好 像蹄不践地一样。
如果你见到这 样一匹马,并能骑 上它,会有什么感 觉?
胡马大宛名, 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 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这马奔驰起来,从不以道路的空阔辽远为难,骑着它完 全可以放心大胆地驰骋沙场,甚至可托生死。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拥有如此奔腾快捷、堪托死生的良马,真可以横行万里 之外,为国立功了。
交流预习情况
• • • • • • • (1)读准字音: 大宛( yuān ) 锋棱(léng) 骁 ( xiāo )腾 堪 ( kān ) (2)注意书写:棱 (3)多音字组词: 燕:yān( 燕山 )yàn( 飞燕 ) 似:sì ( 似乎 )shì( 似的 )
• (4)形近字组词: • 婉( 婉转 )宛( 大宛 • 骁( 骁腾 )饶( 求饶 • 堪( 不堪一击)湛( 湛蓝 • 漠( 沙漠 )摸( 捉摸 • 俊( 英俊 )峻( 险峻
பைடு நூலகம்
从对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对宝马 良驹的赞誉,实际是想对友人说什么呢?
本诗写于杜甫二十八九岁之时, 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年轻人的气 势充斥在他的诗句之中。这马,是 世间闻名的大宛马,体力雄健,纵 横无疆,这既是对房兵曹的鼓励, 也是作者自己蕴涵建功立业之心的 写照。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首诗都写了马,看看它 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 • • • • 相同点: (1)两首诗都借写马来抒发感情。 (2)两首诗都抒发了建功立业的豪情。 不同点: (1)第一首诗对马进行描写,而第二首 诗描写边疆景色。 • (2)第一首诗表达的感情中包含了对别 人的鼓励,而第二首诗没有。
作业布置
• 1.背诵、默写诗歌。 • 2.搜集有关马的诗歌作品。
解诗题
• “兵曹”:兵曹是参军的简称,是 唐代州府中掌管兵事的官员。“房 兵曹”指姓房的兵曹。 • “胡”:当时指西域。 • “房兵曹胡马”:姓房的兵曹的一 匹产自西域的马。
朗读诗歌,理解大意
• 词语点拨: • 大宛名:著名的大宛马。 • 锋棱:锋利的棱角。形容马的健悍之状。 • 竹批:形容马耳尖如竹尖。 • 峻:尖锐。耳尖是良马的特征之一。 • 堪:可以,能够。 • 托死生:把自己的生死委托给马。指这 种马值得信赖,能保障人的生命安全。 • 骁腾:健步奔驰。
•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宝马良驹的赞誉, 对房兵曹的激励,也表达了自己踌躇 满志,充满远大抱负的情怀。
房兵曹胡马诗 唐代: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知诗人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 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李贺 是唐朝宗室后裔,但家族已经没落。 他童年时就能写诗。他十几岁时已经 很出名了。他出去游玩的时候,总有 一个小奴骑驴相随,背着一个破锦囊。 李贺想到了好的诗句,就写下来投入 囊中,回家后写成诗篇。他一生体弱 多病,27岁就英年早逝了。李贺有"诗 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 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 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