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选修3-2章末高效整合5 课件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课件5章末

-2
s,所以 u2=190 2sin(100πt)V,
n1 U1 A 错误,B 正确;根据 = ,n1 减小,u2 增大,因此为使用 n2 U2 户电压稳定在 220 V,应将 P 适当上移,C 错误,D 正确. 答案 BD
【例 3】(2011· 全国理综)如图 3 所示,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 的匝数比为 1∶2;副线圈电路中接有灯泡,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220 V,额定功率为 22 W;原线圈电路中接有电压表和电流 表.现闭合开关,灯泡正常发光.若用 U 和 I 分别表示此时电 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则( A.U=110 V,I=0.2 A C.U=110 2 V,I=0.2 A ). B.U=110 V,I=0.05 A D.U=110 2 V,I=0.2 2 A
【例5】 (2010· 重庆卷)输入电压为220 V,输出电压为36 V的 变压器副线圈烧坏,为获知此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某同 学拆下烧坏的副线圈,用绝缘导线在铁芯上新绕了5匝线圈, 如图5所示,然后将原线圈接到220 V交流电源上,测得新绕线 圈的端电压为1 V,按理想变压器分析,该变压器烧坏前的 ).
变压器
【例 2】
(2011· 山东)为保证用户电压稳定在 220 V,变电所需适
时进行调压,图 2 甲为变压器示意图.保持输入电压 u1 不变,当滑 动接头 P 上下移动时可改变输出电压.某次检测得到用户电压 u2 随时间 t 变化的曲线如图 2 乙所示.以下正确的是( ).
图2
A.u2=190 2sin(50πt) V B.u2=190 2sin(100πt) V C.为使用户电压稳定在 220 V,应将 P 适当下移 D.为使用户电压稳定在 220 V,应将 P 适当上移 解析 由电压 u2 随时间 t 变化的曲线可知,用户电压的最大值 是 190 2 V,周期是 2×10
s,所以 u2=190 2sin(100πt)V,
n1 U1 A 错误,B 正确;根据 = ,n1 减小,u2 增大,因此为使用 n2 U2 户电压稳定在 220 V,应将 P 适当上移,C 错误,D 正确. 答案 BD
【例 3】(2011· 全国理综)如图 3 所示,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 的匝数比为 1∶2;副线圈电路中接有灯泡,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220 V,额定功率为 22 W;原线圈电路中接有电压表和电流 表.现闭合开关,灯泡正常发光.若用 U 和 I 分别表示此时电 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则( A.U=110 V,I=0.2 A C.U=110 2 V,I=0.2 A ). B.U=110 V,I=0.05 A D.U=110 2 V,I=0.2 2 A
【例5】 (2010· 重庆卷)输入电压为220 V,输出电压为36 V的 变压器副线圈烧坏,为获知此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某同 学拆下烧坏的副线圈,用绝缘导线在铁芯上新绕了5匝线圈, 如图5所示,然后将原线圈接到220 V交流电源上,测得新绕线 圈的端电压为1 V,按理想变压器分析,该变压器烧坏前的 ).
变压器
【例 2】
(2011· 山东)为保证用户电压稳定在 220 V,变电所需适
时进行调压,图 2 甲为变压器示意图.保持输入电压 u1 不变,当滑 动接头 P 上下移动时可改变输出电压.某次检测得到用户电压 u2 随时间 t 变化的曲线如图 2 乙所示.以下正确的是( ).
图2
A.u2=190 2sin(50πt) V B.u2=190 2sin(100πt) V C.为使用户电压稳定在 220 V,应将 P 适当下移 D.为使用户电压稳定在 220 V,应将 P 适当上移 解析 由电压 u2 随时间 t 变化的曲线可知,用户电压的最大值 是 190 2 V,周期是 2×10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课件第5章-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解析】 由图象可知,交变电流的周期 T=0.2 s,交 变电压的最大值 Um=12 V,所以此交变电流的频率 f=1/T= 5 Hz,角速度 ω=2π/T=10π rad/s,交变电压瞬时值的表达 式 u=Umsin ωt=12sin 10πt(V),选项 A、B 均正确;标有“12 V 3 W”的灯泡正常发光时其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为 12 V,而 交变电压有效值 U=Um/ 2=6 2V,所以灯泡不能正常发光, 选项 C 错误;图象上对应的 0.1 s 时刻,交变电压瞬时值为零, 穿过发电机中的线圈的磁通量最大,发电机中的线圈刚好转 至中性面,选项 D 正确.
A.10 2A B.10 A
C.7 2A D.9 A
图 5-2-3
【解析】 设此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为 I,则根据电流的热
效应有:I2R×2×10-2=(8 2)2R×10-2+(6 2)2R×10-2,解
得 I=10 A,选项 B 正确.
【答案】 B
交变电流的“四值”对比 【问题导思】 1.正弦交流电的“四值”分别是什么? 2.交变电流的“四值”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审题指导】 (1)线圈在磁场中匀速转动产生的正弦交 流电.
(2)电表的示数应为交流电的有效值. (【3)解求析解】电荷量(1)应Em用=交N流BS电ω的=平10均0×值π1.×0.05×2π×36000 V =50 V,E=Em=25 2 V≈35.4 V
2 (2)在图中位置线圈处于中性面,故交变电流的瞬时值 e =Emsin ωt,则 e=50 sin(2π×36000t)V=50 sin 10 πt V.
圈电阻为 1 Ω,外接电阻 R=9 Ω,匀强
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 B=1πT,当线圈以 300 r/min 的转速匀速转动时,求:
【解析】 由图象可知,交变电流的周期 T=0.2 s,交 变电压的最大值 Um=12 V,所以此交变电流的频率 f=1/T= 5 Hz,角速度 ω=2π/T=10π rad/s,交变电压瞬时值的表达 式 u=Umsin ωt=12sin 10πt(V),选项 A、B 均正确;标有“12 V 3 W”的灯泡正常发光时其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为 12 V,而 交变电压有效值 U=Um/ 2=6 2V,所以灯泡不能正常发光, 选项 C 错误;图象上对应的 0.1 s 时刻,交变电压瞬时值为零, 穿过发电机中的线圈的磁通量最大,发电机中的线圈刚好转 至中性面,选项 D 正确.
A.10 2A B.10 A
C.7 2A D.9 A
图 5-2-3
【解析】 设此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为 I,则根据电流的热
效应有:I2R×2×10-2=(8 2)2R×10-2+(6 2)2R×10-2,解
得 I=10 A,选项 B 正确.
【答案】 B
交变电流的“四值”对比 【问题导思】 1.正弦交流电的“四值”分别是什么? 2.交变电流的“四值”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审题指导】 (1)线圈在磁场中匀速转动产生的正弦交 流电.
(2)电表的示数应为交流电的有效值. (【3)解求析解】电荷量(1)应Em用=交N流BS电ω的=平10均0×值π1.×0.05×2π×36000 V =50 V,E=Em=25 2 V≈35.4 V
2 (2)在图中位置线圈处于中性面,故交变电流的瞬时值 e =Emsin ωt,则 e=50 sin(2π×36000t)V=50 sin 10 πt V.
圈电阻为 1 Ω,外接电阻 R=9 Ω,匀强
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 B=1πT,当线圈以 300 r/min 的转速匀速转动时,求:
【全优课堂】2014秋高中物理 第五章 交变电流章末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2

解析: (1)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为 Em=nBωS=3.14 V. (2)转过 60° 时的瞬时感应电动势为 e=Emcos 60° =3.14×0.5 V=1.57 V. (3)转过 60° 角过程中产生的平均感应电动势为 3 0.5×0.1×0.1× 2 ΔΦ BSsin 60° E =n =n =100× V=2.6 V. Δt 1 1 2π T × 6 6 2π (4)电压表示数为外电路电压的有效值 3.14 2 E U= · R= ×4 V=1.78 V. R+r 4+1
交变电流
专题 1 交流电瞬时值、最大值、有效值、平均值的计算和应用 1.瞬时值:它反映的是不同时刻交流电的大小和方向,瞬时值 是时间的函数,正弦交流电瞬时值表达式为:e=Emsin ωt,i=Imsin ωt,应当注意此式表示从中性面开始计时. 2. 最大值: 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轴旋转所产生的 交变电流的电动势,其最大值 Em=nBSω,在考虑电容器的耐压值 时,应根据交流电的最大值.
图 5-2
现将开关 S 闭合, 则图中所有交流电表的示数以及输入功率 的变化情况是( ) A. 、 的示数不变, 的示数增大, 的示数减小,P 入 增大 B. 、 的示数不变, 、 的示数增大,P 入增大 C. 、 的示数不变, 、 的示数减小,P 入减小 D. 的示数不变, 的示数增大, 的示数减小, 的示 数增大,P 入减小
专题 2理想变压器的基本关系和动态分析问题 U1 n1 1.电压思路:变压器原、副线圈的电压之比为 = ;当 U2 n2 变压器有多个副线圈时,只要绕在同一闭合铁芯上,任意两线圈 UP nP 之间总有 = . UQ nQ 2.功率思路:理想变压器的输入、输出功率关系为 P 入=P 出,即 P1=P2;当变压器有多个副线圈时,P1=P2+P3+„ I1 n2 3.电流思路:对只有一个副线圈的变压器有 = ;当变压 I2 n1 器有多个副线圈时 n1I1=n2I2+n3I3+„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课件本章小结5

为了巩固和提升所学内容,请使用“单 元综合测评五”。
度可忽略不计.求:
(1)在 0~T2和T2~T 这两段时间内微粒加速度的大小和方 向;
(2)要使该微粒不与 A 板相碰,所加电压的周期最长为 多少?(g 取 10 m/s2)
【解析】 (1)设电场力大小为 F,则 F=2mg,对于 t =0 时刻射入的微粒,在前半个周期内,F-mg=ma1,a1 =2mgm-mg=g,方向向上,后半个周期的加速度 a2 满足 F +mg=ma2,a2=3mmg=3g,方向向下.
后半个周期的T2-t1=T3时间内,微粒向下加速运动.下
降的高度 h3=12×3gT32=g6T2
上述计算表明,微粒在一个周期内的总位移为零,只要
在上升过程中不与 A 板相碰即可,则 h1+h2≤d,即g6T2≤d.
所 加电压的 周期最长 Tmax=
6gd =
6×0.6×10-2 10
(2)前半个周期上升的高度 h1=12a1T22=18gT2.前半个周 期微粒的末速度为g2T,后半个周期先向上做匀减速运动,设 减速到零的时间为 t1,则 3gt1=g2T,t1=T6,此段时间内上升 的高度 h2=12a2t21=12×3g×T62=g2T42,则上升的总高度为 h1 +h2=18gT2+214gT2=g6T2.
2.粒子在交变电场中,常见的运动情境有以下三 种:
(1)带电粒子做定向运动; (2)带电粒子以某位置为中心做往复运动; (3)带电粒子做偏转运动. 3.分析时应注意由于交变电流的周期性变化而引起 的分析结果出现多解的可能.
如图所示,A、B两块金属板水平放置,相距为d= 0.6cm,两板间加有一周期性变化的电压,当B板接地(φB =0)时,A板电势φA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现有一 带负电的微粒在t=0时刻从板中央小孔射入电场,若该带 电微粒受到的电场力为重力的两倍,且射入电场时初速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课件5本章高效整合

答案:
2sin 8π
1V
2.峰值:它是瞬时值的最大值,它反映的是交变电流大小
的变化范围,当线圈平面跟磁感线平行时,交流电动势最大, Em=NBSω(转轴垂直于磁感线).Em的大小与线圈的形状、旋转 的转轴位置无关.电容器接在交流电路中,则交变电压的最大 值不能超过电容器的耐压值.
一电容器两端允许加的直流电压最大值是260 V,能否将它 接在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交流电压为220 V的电路中?
解析:
只要转动轴垂直于磁场,绕 P1 和 P2 转动产生的瞬
时电动势是相同的,均为NBSω,回路阻值一定,所以电流也是
相同的,安培力F=ILB,故安培力也相等,根据右手定则,电 流的方向为a→d→c→b. 答案: A
交变电流的四值是指:瞬时值、峰值、有效值、平均值 1.瞬时值:反映不同时刻交变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正弦式 电流瞬时值表达式为:e=Emsin ωt,i=Imsin ωt.应当注意在研
得 22×R×1+32×R×0.5=I2R×2, 11 解得 I= A≈2.06 A. 2
答案: 2.06 A
4.平均值:它是指交变电流图象中图线与横轴所围成 的面积值跟时间的比值. 其量值可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E ΔΦ =N· 来求, 特殊地, 当线圈从中性面转过 90 度的过程中, Δt E1+E2 2 有 E = Em. 计算平均值切忌用算术平均法即 E = 求 π 2 解.平均值不等于有效值.在研究交变电流通过导体截面的 电荷量时,只能用平均值.
究某一时刻线圈受到安培力时,只能用瞬时值.
闭合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转速为 240 r/min, 若线圈平面转至与磁感线平行时的电动势为 2 V,则从中性面开 始计时,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表达式为 e=________ V,从中性 1 面起经 s,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________. 48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课件

第四章
电磁感应
第一节 划时代的发现
自主学习--奥斯特梦圆“电生磁”
(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 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 (2)奥斯特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奥斯特面对失败 是怎样做的? (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 的知识如何解释? (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进一步地思考和探索:
铁芯
铁芯和线圈A是产生这一效应的必要条 件吗?
1831年11月24日,法拉第向皇家学会提 交了一个报告,把这种现象定名为电磁感应, 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磁生电”是一 种在变化、运动的过程中才能出现的效应。 五种类型可以引起感应电流:变化的电 流、变化的磁场、运动的恒定电流、运动的 磁铁、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 有规律吗?
问题: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 线”是不是产生感应电流的必要条 件呢?
若:产生感应电流的必要条件是“闭合电 对运动。 即:磁场和导体相对静止的话,导体 就不切割磁感线,导体中就没有感 应电流产生。
是这样吗?
实验设计:
1、实验目的:使用不切割磁感线的方法产生 感应电流 2、实验器材:电源、电键、电流表、滑动变 阻器、大线圈、小线圈、导线
三品:创造性的思维 为什么以往的实验都失败了?
法拉第敢于突破,终于有了划时代的发现!
1831年10月28日 法拉第的创新:
圆盘发电机,首先向 人类揭开了机械能转化 为电能的序幕。
法拉第提出了“电场”、“磁场”和“力 线”的概念。暗示了电磁波存在的可能性, 并预言了光可能是一种电磁振动的传播 。
结论: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可能与磁场的 变化有关,与导体是否切割磁感线无关
小结:
电磁感应
第一节 划时代的发现
自主学习--奥斯特梦圆“电生磁”
(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 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 (2)奥斯特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奥斯特面对失败 是怎样做的? (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 的知识如何解释? (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进一步地思考和探索:
铁芯
铁芯和线圈A是产生这一效应的必要条 件吗?
1831年11月24日,法拉第向皇家学会提 交了一个报告,把这种现象定名为电磁感应, 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磁生电”是一 种在变化、运动的过程中才能出现的效应。 五种类型可以引起感应电流:变化的电 流、变化的磁场、运动的恒定电流、运动的 磁铁、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 有规律吗?
问题: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 线”是不是产生感应电流的必要条 件呢?
若:产生感应电流的必要条件是“闭合电 对运动。 即:磁场和导体相对静止的话,导体 就不切割磁感线,导体中就没有感 应电流产生。
是这样吗?
实验设计:
1、实验目的:使用不切割磁感线的方法产生 感应电流 2、实验器材:电源、电键、电流表、滑动变 阻器、大线圈、小线圈、导线
三品:创造性的思维 为什么以往的实验都失败了?
法拉第敢于突破,终于有了划时代的发现!
1831年10月28日 法拉第的创新:
圆盘发电机,首先向 人类揭开了机械能转化 为电能的序幕。
法拉第提出了“电场”、“磁场”和“力 线”的概念。暗示了电磁波存在的可能性, 并预言了光可能是一种电磁振动的传播 。
结论: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可能与磁场的 变化有关,与导体是否切割磁感线无关
小结:
物理选修3-2全套课件 PPT

变式训练1 如图29-6所示,各图中有感应电流产生的是( )
图29-6
解析 选项A中,线圈没闭合,无感应电流;选项C中, 导线在圆环的正上方,不论电流如何变化,穿过线圈的磁感 线相互抵消,磁通量恒为零,也无感应电流;选项B中,磁 通量增大,有感应电流;选项D中,回路中的磁通量恒定, 无感应电流.故选项B正确.
新课标·高考式复习
全方位指导
物理选修3-2
目录
▪ 第四章 电磁感应
▪ 课时29 划时代的发现 探究电磁感 ▪ 应的产生条件 ▪ 课时30 楞 次 定 律 ▪ 课时3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 课时32 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 ▪ 课时33 互感和自感 涡流 电磁阻
尼和电磁驱动 ▪ 课时34 《电磁感应》小结
解析 (1)由磁通量的定义可得: Φ1=B·S=5×10-3 Wb. (2)Φ2=B·S·cos 120°=-2.5×10-3 Wb ΔΦ=|Φ2-Φ1|=7.5×10-3 Wb. 答案 (1)5×10-3 Wb (2)-2.5×10-3 Wb 7.5×10-3 Wb 点评 磁通量的变化量一般用变化的绝对值表示即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小Hale Waihona Puke |B-B′|,穿过平面的磁通量为|B-B′|·S=|BS-B′S|=|Φ -Φ′|.磁通量的意义可以用磁感线的条数形象地说明,因此 穿过平面的磁通量|Φ-Φ′|,可以理解为与相反方向穿过平面 的磁感线相抵消之后剩余的磁感线条数.
(2)单位:韦伯(Wb),1 Wb=1 T·m2. 四、磁通量的变化 由 公 式 Φ = BSsinθ 知 , 穿 过 线 圈 的 磁 通 量 由 三 方 面 决 定,即磁感应强度的大小、线圈面积以及磁场方向与线圈平 面的夹角.三者中只要有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将引起Φ的变 化;但是如果两个甚至三个因素同时变化,Φ则有可能不 变.(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五、结论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一是存在闭合电路,二是穿过闭 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选修3-2系列课件.ppt

变压器就是改变交流电压的设备
2019-11-21
谢谢阅读
5
几种常见的变压器
2019-11-21
谢谢阅读
6
一、变压器的构造
1.示意图 2.构造: (1)闭合铁芯 (绝缘
铁
硅钢片叠合而成)
原 线 ∽ U1 圈
芯
n1 n2
U2 ∽
副
线
圈
(2)原线圈(初级线 圈):其匝数用n1表示
(3)副线圈(次级线 圈):其匝数用n2表示
3.6A
D.这种电流表既能测直流电流,又能测交流电流,
图 (b)的读数为3.6A
铁
C
芯
2019-11-21
谢谢阅读
A
21
五、几种常用变压器 1.自耦变压器
问题:有没有只 用一组线圈来实 现变压的变压器?
P
U1 A B
自耦变压器的 U2 原副线圈共用一
个线圈
U1 n1 n2 U2
U1 n1 n2 U2
匝数少而通过的电流大,应当用较粗的导
线绕制。 这也是判定高压线圈和低压线
圈的一种方法。
2019-11-21
谢谢阅读
15
输入输出电压、电流、功率大小之间的因 果关系
1.输入功率P1由输出功率P2决定;P1=P2 2.U1由电源决定; 3.U2由U1和匝数比决定;U2=n2/n1·U1
4.I2由U2和负载决定; I2=U2/R
压表示数为___0_____V,电流表示数为___0___A.
(2)当原线圈接在220V交变电源上时,电压
表示数为___4_4____V,电流表示数为__0_.4__4__A, 此时输入功率为_1__9_.3__6_W.
2019-11-21
谢谢阅读
5
几种常见的变压器
2019-11-21
谢谢阅读
6
一、变压器的构造
1.示意图 2.构造: (1)闭合铁芯 (绝缘
铁
硅钢片叠合而成)
原 线 ∽ U1 圈
芯
n1 n2
U2 ∽
副
线
圈
(2)原线圈(初级线 圈):其匝数用n1表示
(3)副线圈(次级线 圈):其匝数用n2表示
3.6A
D.这种电流表既能测直流电流,又能测交流电流,
图 (b)的读数为3.6A
铁
C
芯
2019-11-21
谢谢阅读
A
21
五、几种常用变压器 1.自耦变压器
问题:有没有只 用一组线圈来实 现变压的变压器?
P
U1 A B
自耦变压器的 U2 原副线圈共用一
个线圈
U1 n1 n2 U2
U1 n1 n2 U2
匝数少而通过的电流大,应当用较粗的导
线绕制。 这也是判定高压线圈和低压线
圈的一种方法。
2019-11-21
谢谢阅读
15
输入输出电压、电流、功率大小之间的因 果关系
1.输入功率P1由输出功率P2决定;P1=P2 2.U1由电源决定; 3.U2由U1和匝数比决定;U2=n2/n1·U1
4.I2由U2和负载决定; I2=U2/R
压表示数为___0_____V,电流表示数为___0___A.
(2)当原线圈接在220V交变电源上时,电压
表示数为___4_4____V,电流表示数为__0_.4__4__A, 此时输入功率为_1__9_.3__6_W.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体系网络
重难疑点透视
易错点 4 对交流电的产生、变化规律的理解不透彻 一矩形线圈,绕垂直于匀强磁
场并位于线圈平面内的固定轴转动.线圈 中的感应电动势 e 随时间 t 的变化规律如图 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 和 t3 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 B.t1 和 t3 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率为零 C.图中是从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时刻开始计时的 D.每当感应电动势 e 变换方向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 绝对值都为最大
第五章 交变电流
构建体系网络
重难疑点透视
易错点 4 对交流电的产生、变化规律的理解不透彻 一矩形线圈,绕垂直于匀强磁
场并位于线圈平面内的固定轴转动.线圈 中的感应电动势 e 随时间 t 的变化规律如图 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 和 t3 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 B.t1 和 t3 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率为零 C.图中是从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时刻开始计时的 D.每当感应电动势 e 变换方向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 绝对值都为最大
电流的有效值 I=R+E r=2.2 A,发电机线圈内阻每秒钟产生的
焦耳热为 Q=I2rt=2.2×5×1 J=24.2 J
D 对.
答案: D
物理 选修3-2
第五章 交变电流
构建体系网络
重难疑点透视
易错点 6 不清楚如何求解输电线的功率损失而出错 某水电站,用总电阻为 2.5 Ω 的输电线输电给 500
物理 选修3-2
第五章 交变电流
构建体系网络
重难疑点透视
正确解析 电压表示数为灯泡两端电压的有效值,由图象
知电动势的最大值 Em=220 2 V,有效值 E=220 V,灯泡两
端电压 U=RR+Er=209 V,A 错;由图象知 T=0.02 s,一个周
期内电流方向改变两次,可知 1 s 内电流方向改变 100 次,B 错;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 P=UR2=29059.02 W=459.8 W,C 错;
物理 选修3-2
第五章 交变电流
构建体系网络
重难疑点透视
错因分析 对交流电产生过程中感应电动势 e、磁通量 Φ、 磁通量变化量 ΔΦ 和磁通量变化率ΔΔΦt 间的关系不清楚,误认为 磁通量为零,感应电动势就为零,磁通量最大,则感应电动势 最大,不能准确把握中性面的意义,同时不能把图象和物理过 程联系起来也是出错的主要原因.
km 外的用户,其输出电功率是 3×106 kW.现用 500 kV 电压输 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输电线上输送的电流大小为 2.0×105 A B.输电线上由电阻造成的损失电压为 15 kV C.若改用 5 kV 电压输电,则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为 9×108 kW D.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为 ΔP=U2/r,U 为输电电压,r 为输电线的电阻
重难疑点透视
谢谢观看!
物理 选修3-2
第五章 交变电流
构建体系网络
重难疑点透视
章末高效整合
物理 选修3-2
第五章 交变电流
构建体系网络
重难疑点透视
构建体系网络
物理 选修3-2
第五章 交变电流
构建体系网络
重难疑点透视
物理 选修3-2
第五章 交变电流
构建体系网络
重难疑点透视
重难疑点透视
物理 选修3-2
物理 选修3-2
第五章 交变电流
构建体系网络
重难疑点透视
错因分析 对交流电产生过程中感应电动势 e、磁通量 Φ、 磁通量变化量 ΔΦ 和磁通量变化率ΔΔΦt 间的关系不清楚,误认为 磁通量为零,感应电动势就为零,磁通量最大,则感应电动势 最大,不能准确把握中性面的意义,同时不能把图象和物理过 程联系起来也是出错的主要原因.
物理 选修3-2
第五章 交变电流
构建体系网络
重难疑点透视
章末高效整合
物理 选修3-2
第五章 交变电流
构建体系网络
重难疑点透视
构建体系网络
物理 选修3-2
第五章 交变电流
构建体系网络
重难疑点透视
物理 选修3-2
第五章 交变电流
构建体系网络
重难疑点透视
重难疑点透视
物理 选修3-2
第五章 交变电流
答案: BCD
物理 选修3-2
第五章 交变电流
构建体系网络
重难疑点透视
易错点 5 忽视交变电流“四值”的区别,造成运用时的 错误
一台小型发电机产生的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正弦 规律图象如图甲所示.已知发电机线圈内阻为 5.0 Ω,现外接 一只电阻为 95.0 Ω 的灯泡,如图乙所示,则( )
物理 选修3-2
第五章 交变电流
构建体系网络
重难疑点透视
A.电压表 的示数为 220 V B.电路中的电流方向每秒钟改变 50 次 C.灯泡实际消耗的功率为 484 W D.发电机线圈内阻每秒钟产生的焦耳热为 24.2 J 错因分析 1:不能正确区分电源电动势和路端电压,易 错选A. 2:认为在一个周期内电流的方向改变1次,则会错选B.
物理 选修3-2
第五章 交变电流
构建体系网络
重难疑点透视
正确解析 由图象可知,在t=0时,感应电动势有最大 值,说明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最大,即线圈平面与磁场 方向平行时开始计时,选项C正确;t1、t3时刻感应电动势为 零,即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位于中性面),穿过线圈的磁 通量最大,磁通量的变化率为零,所以选项B正确,选项A错 误;当线圈通过中性面时是感应电动势改变方向的时刻,选项 D正确.
损失的功率 ΔP=I′2r=(6×105)2×2.5 W=9×108 kW,表明电
能将在线路上损耗完,则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为 3×106 kW,
C 错;D 项中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 ΔP=Ur2,U 应为输电线上损
耗的电压,而不是输电电压,D 错. 答案: B
物理 选修3-2
第五章 交变电流
构建体系网络
物理 选修3-2
第五章 交变电流
构建体系网络
重难疑点透视
错因分析 本题属于基础性的题目,易错选项为 D,出错 原因在于没有弄清如何求解输电线的功率损失,通常的求解方 法是用 ΔP=I2r 来求,而若用 ΔP=Ur2来求解,则需要明确 U 的含义,U 应为输电线上的电压损失.
物理 选修3-2
第五章 交变电流
构建体系网络
重难疑点透视
正确解析: 输电线上输送的电流 I=UP=3×501006kkVW=6
000 A,A 错;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压为 ΔU=Ir= 6000×2.5 V
=1.5×104 V=15 kV,B 对,若改用 5 kV 的电压输电,则输电
线上输送的电流 I′=UP′=3×510k6VkW=6×105 A,输电线上